【强烈推荐】六年级数学用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强烈推荐】六年级数学用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强烈推荐】六年级数学用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用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专题简析

典型例题1

某修路队三天修完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

3

多150米,第二天修了全长

的2

5

少100米,第三天修了195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典型例题2

商场里有冰箱和空调共116台,冰箱又运来原有数量的1

6

,空调售出其原有

数量的1

4

后,冰箱和空调一共有107台.现在冰箱和空调各有多少台?

典型例题3

今年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

5

,12年后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

3

7

今年小华多少岁?

典型例题4

两堆煤,第一堆的质量是第二堆质量的6

7

,第一堆用去9吨,第二堆用去8

吨,第一堆剩下的质量是第二堆所剩下质量的3

4

,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典型例题5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80千米,到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6

有一个双层书架,上层的书比下层少10本,上层书的本数增加1

6

,下层书的

本数减少1

8

后,两层书的本数相同,问原来两层各有多少本书?

典型例题7

已知甲校学生人数是乙校学生人数的40%,甲校女生人数是甲校学生总人数的30%,乙校男生人数是乙校学生总人数的42%,两校女生人数占两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典型例题8

师徒两人各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比徒弟多1

3

,而徒弟加工零件的

时间比师傅多1

8

,那么,师傅的工作效率比徒弟高百分之几?

典型例题9

东方小学六(1)班举行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85分,男生人数是女生人

数的3

4

,女生平均分比男生平均分高7分.六(1)班男生平均分是多少?

典型例题10

A、B两种商品售价相同,已知A商品赚了1

5

,B商品亏损了

1

5

,两者合算

共亏损了2元,求每种商品的成本价. 典型例题11

甲、乙两种商品,甲的成本价是乙的

2

1

3

倍,出售时甲商品盈利了20%,乙

商品亏损了25%,两者合算还盈利20元,求甲、乙两种商品的成本价.

典型例题12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9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2天,甲队做了几天后另有任务由乙队接着做,两队共做了10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甲队做了多少天?

举一反三

1、某运输队运一批大米,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

5

还多60袋,第二次运走总数的

1

4

少60袋,还剩220袋没有运走.这批大米原来一共有多少袋?

2、粮店有大米和面粉共900千克,后来大米卖掉其原有质量的1

2

,面粉又运进

其原有质量的2

5

,一共还是900千克.现在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3、今年玲玲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1

6

,10年后玲玲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

3

8

,今年

玲玲几岁?

4、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的3

4

,从甲书架取走16本,乙书架取走12本,则甲书

架剩下的书是乙书架剩下的书的2

3

,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5、有A、B两个仓库,A仓库比B仓库多9吨货物,A仓库运出其货物质量的1

6

B仓库运进其货物质量的1

9

后,两仓库存放的货物质量相同,问两个仓库原

来各有多少吨货物?

对应法解分数应用题

对应法解应用题 一、知识点精析 1、解答分数应用题首先应从分率入手找出单位“1”的量,如果单位“1”的量已知则用乘法解,如果单位“1”的量未知,则用除法或方程解。然后确定分率和对应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线段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在找分数应用题中分率和对应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具有特殊的作用。 2、在分数应用题中,常常会出现有几个单位“1”的分率,这时需要经过分析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的分率,然后进行解答。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一袋面粉,第一次用去它的 51,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5千克,还剩下25千克没有用。这袋面粉原有多少千克? 试一试1、一袋面粉,第一次用去它的 51,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去5千克,还剩下35千克没用。这袋面粉原来有多少千克? 例2、一条铁路,修完9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 43少300千米,这条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试一试2、修一条铁路已修600千米,剩下的比全长的 43还多300千米,这条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例3、有一堆苹果,吃了 43后又买来38千克,这时这堆苹果比原来多了51。问这堆苹果原来有多少千克? 试一试3、有一堆苹果,吃了 43后又买来22千克,这时这堆苹果比原来少5 1,问这堆苹果原来有多少千克?

例4、玉龙粮食加工厂生产一批面粉,分三次运出,第一次运出的比总数的 41还多100袋,第二次运出的是第一次的 43,第三次运出95袋,这批面粉共有多少袋? 试一试4、刘老师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 41多60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31,第三天读的是第一天的 32,恰好看完,这本书多少页? 例5、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树60棵。甲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21,乙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31,丙植树棵数是其余三人的4 1,丁植树多少棵? 试一试5、甲、乙、丙、丁四人合钱捐给希望工程,结果甲捐了另外三人总数的一半,乙捐了另外三人总数的 31,丙捐了另外三人总数的41,丁捐了91元,问甲、乙、丙、丁四人共捐了多少元? 例6、一群猴子吃筐里的桃子,第一天吃了总数的 21还多2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31少1个,第三天吃了这时余下的 41还多1个,这样还剩下20个没有吃完。求筐里桃子的总数。 试一试6、一个工程队修一段路,第一周修全路的 21还多3千米,第二周修余下的31少1千米,第三周修余下的 4 1还多1千米,这样还剩下20千米没有修完。求路的全长。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道

1、儿童商店新来一批书包,上午售出了30%,下午售出了40个,这是正好还剩下一半,这批书包共有多少个?40÷(50%-30%)=40÷20%=200个 2、某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职工人数的比为3:5,如果从甲车间调120人到乙车间,则甲、乙两车间人数的比为3:7,甲、乙两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120÷(7/10-5/8)=120÷3/40=1600人甲:1600×3/8=600人乙:1600×5/8=1000人 3、一辆摩托车1/2小时行30千米,他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他行1千米要多少小时? 30÷1/2=60千米1÷60=1/60小时 4、阅览室看书的同学中,男同学占七分之四,从阅览室走出5位男同学后,看书的同学中,女同学占二十三分之十二,原来阅览室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看书? 原来有x名同学(1-4/7)x=(x-5)x=28 5、红,黄,蓝气球共有62只,其中红气球的五分之三等于黄气球的三分之二,蓝气球有24只,红气球 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62-24=38(只) 3/5红=2/3黄 9红=10黄红:黄=10:9 38/(10+9)=2 红:2×10=20 黄:2×9=18 6、学校阅览室有36名学生看书,其中4/9是女学生.后又来了几名女学生,这时女学生人数占看书人数的3/5,后来了几名女生? 原有女生:36×4/9=16(人) 原有男生:36-16=20(人) 后有总人数:20÷(1-3/5)=50(人) 后有女生:50×3/5=30(人) 来女生人数:30-16=14(人) 7、水结成冰后,体积要比原来膨胀11分之1,2.16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 2.16/(1+1/11)=1.98(立方米) 8、甲乙的粮食560吨,如果把甲的粮食运出2/9给乙,则甲乙的粮食正好相等.原来甲的粮食有多少吨?,乙的粮食有多少吨? 现在甲乙各有 560÷2=280吨 原来甲有280÷(1-2/9)=360吨 原来乙有560-360=200吨 9、电视机降价200元.比原来便宜了2/11.现在这种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钱? 原价是200÷2/11=2200元 现价是2200-200=2000元 10、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2/5还多20千米,这时候离乙地还有7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全程的 1-2/5=3/5 20+70=9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90÷3/5=150千米 1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5(5分之1),两天共看了全书的3/8(3分之8),这 本书共有多少页? 第一天看的占全书的3/8-1/5=7/40 这本书共有28÷7/40=160页

(小学奥数讲座)分数应用题常见方法

分数应用题常见方法 在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四步法”只是基础的分析思维,还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解题。除了画图法外,还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一)对应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对应法解应用题。对应法的核心思维是:不仅数字可以列竖式进行加减,算式也可以列竖式加减 例:学校安排一批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如果男生增加1/5,人数将达到52人,如果女生减少1/5,人数是42人。这批学生原有多少人?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找出下面两个数量关系式: 男生人数+1/5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 52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5的女生人数 = 42 这两个式子对应相减(竖式相减),得: 1/5的男生人数+1/5的女生人数 = 10 即1/5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0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0÷1/5=50(人) (二)转化法 当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 例:小明、小英、小丽和小华四人爱好集邮,小明的邮票数是小英的1/2,小英的邮票数是小丽的1/3,小丽的邮票数是小华的1/4,已知四人共集邮132张,小明集邮多少张? 解析:按照“四步法”,题中有三个不带单位的分率,它们的单位“1”分别是小英、小丽和小华;肯定用除法;题中只有一个带单位的数量:132张,列式一定是用132去除;132是指四人集邮总数,应除以四人的分率总和,题目最关键就是要把四人的分率表示出来,由于存在不同的单位“1”,首先必须把不同的单位“1”统一成一个单位“1”。有正确的思路,才知道该做什么。 把题中三个单位“1”,统一转化成以小华的集邮数做单位“1”。小华是单位“1”,根据“小丽的邮票数是小华的1/4”,小丽就是1/4;根据“小英的邮票数是小丽的1/3”,小英就是:1/3 × 1/4= 1/12;根据“小明的邮票数是小英的1/2”,小明就是:1/2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带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带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 一、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2 二、比的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长、宽、高的比是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高为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某校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 5、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6、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7、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9,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3 三、百分数的应用题 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产值是多少万元?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1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原来 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 )=20+22,则这桶油的千克数 为:(20+22)÷(1-51-5 1 )=70(千克) 【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 (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 】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 7 ,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分析与解]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207,男职工占1-207=20 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厂职工人数的 2013-207=10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10 3 相对应。全厂的人数为: 144÷(1- 207-20 7 )=480(人) 【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31,第二天卖出余下的52 , 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31后余下的(1-52 )。则第 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 5 2 )=400(千克) 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3 1 ),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

对应法、图示法解分数应用题

对应法、图示法解分数应用题 一、夯实基础 对应法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解题方法,我们在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大都建立 在“量”与“率”对应的基础上。 在分数的复合应用题中,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找出和已知量对应的分率,就可以求出单位“1”量。 图示法就是用线段图(或其它图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分数应用题中的“对应量和对应分率”间的关系, 二、典型例题 例1.学校买来一批图书,放在两个书柜中,其中第一个书柜中的图书占 这批图书的58 100 ,如果从第一个书柜中取出32本,放到第二个书柜中,这时两 个书柜的图书各占这批图书的1 2 ,求这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分析 :从第一个书柜取出32本放在第二个书柜中,第一个书柜少了32本,但是两个书柜的总本数不变,可以将总本数看作单位―1,则第一个书柜减少32 本后,本数占总本数的分率由原来的58%减少到1 2 ,所以32本正好和第一书柜 原来的分率和现在的分率的差相对应,这样可以用除法算出单位1的量,也就是 这批图书的总数。 解:32÷(58100 -1 2 )=400(本) 答:这批图书共有400本。 例2.有两根蜡烛,一根长8厘米,另一根长6厘米。把两根都燃掉同样长 的一部分后,短的一根剩下的长度是长的一根剩下的3 5 。每段燃掉多少厘米? 分析:这两根蜡烛长度的差没有变。两根蜡烛都燃掉同样长的一部分,燃烧前与 燃烧后的长度都相差8-6=2(厘米),2厘米相当于所剩的长的一段的1-35 =2 5 。 解:(8-6)÷(1-3 5 )=5(厘米) 8-5=3(厘米) 答:每段燃掉3厘米。 例3.一桶油第一次用去1 5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 克。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15 -1 5 )=20+22 则这桶油的 重量为:(20+22)÷(1-15 -1 5 )=70(千克)。 答:原来这桶油有70千克。 例4.小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 8 还多21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到3单元应用题练习

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应用题练习 (1)一个圆柱形蓄水池,直径10米,深2米。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在池的一周及池底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2)做十节长2米,直径8厘米的圆柱形铁皮烟囱,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3)压路机的滚筒是圆柱体,它的长是2米,滚筒横截面的半径是0.6米。如果每分转动5周,每分可以压多大的路面? (4)大厅里有10根圆柱,圆柱底面直径1米,高8米。在这些圆柱的表面涂油漆,平均每平方米用油漆0.8千克,共需油漆多少千克? (5)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6)把两个底面直径都是4厘米、长都是3分米圆柱形钢材焊接成一个大的圆柱形钢材,焊接成的圆柱形钢材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小圆柱形钢材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多少? (7)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个蓄水池是圆柱形的,底面面积为31.4平方分米,高2.8分米,这个水池最多能容多少升水? (9)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7.6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恰好是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保留整数) (10)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6平方分米,桶的装满了水,求水面高是多少分米? (11)一个圆柱形量桶,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12)把一根长1.5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13) 把一段长20分米的圆柱形木头沿着底面直径劈开,表面积增加80平方分米,原来这段圆柱形木头的表面积是多少? (15)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深2米,要在它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10千克,共需水泥多少千克? (16)一堆圆锥形黄沙,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1.5米,每立方米的黄沙重1.5吨,这堆沙重多少吨? (17)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制造这样一对水桶,至少要多少铁皮?如果用这对水桶盛水,能盛多少千克?(每升水重1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8)大厅内有8根同样的圆柱形木柱,每根高5米,底面周长是3.2米,如果每千克油漆可漆4.5平方米,漆这些木柱需油漆多少千克? (19)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6米,将这些沙铺在宽10米的道路上铺0.04厘米厚,可以铺多少米长? (20)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50.24立方厘米。如果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21)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分米,底面半径3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22)一节铁皮烟囱长1.5米,直径是0.2米,做这样的烟囱500节,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2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桶,底面周长是18.84分米,高是12分米,做这个水桶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保留整十数) (2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1.8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5)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6)一个圆柱的体积是3140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27)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是7分米,体积是54立方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5分米,另一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8)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4米,高是2米,每立方米粮食约重500千克,这个粮囤大约能盛多少千克粮食? (29)一个圆柱形水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3米,它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水? (30)一个圆柱形蓄水池的底面半径是10米,内有水的高度是4.5米,距离池口50厘米,这个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31)一个圆柱形机器,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六年级数学用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第6讲假设法解题专题简析 2、 典型例题1 某修路队三天修完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 3 多150米,第二天修了全长 的2 5 少100米,第三天修了195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典型例题2 商场里有冰箱和空调共116台,冰箱又运来原有数量的1 6 ,空调售出其原有 数量的1 4 后,冰箱和空调一共有107台.现在冰箱和空调各有多少台?

今年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 5 ,12年后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 3 7 , 今年小华多少岁?典型例题4 两堆煤,第一堆的质量是第二堆质量的6 7 ,第一堆用去9吨,第二堆用去8 吨,第一堆剩下的质量是第二堆所剩下质量的3 4 ,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典型例题5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80千米,到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有一个双层书架,上层的书比下层少10本,上层书的本数增加1 6 ,下层书的 本数减少1 8 后,两层书的本数相同,问原来两层各有多少本书? 典型例题7 已知甲校学生人数是乙校学生人数的40%,甲校女生人数是甲校学生总人数的30%,乙校男生人数是乙校学生总人数的42%,两校女生人数占两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典型例题8 师徒两人各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比徒弟多1 3 ,而徒弟加工零件的 时间比师傅多1 8 ,那么,师傅的工作效率比徒弟高百分之几?

东方小学六(1)班举行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85分,男生人数是女生人 数的3 4 ,女生平均分比男生平均分高7分.六(1)班男生平均分是多少? 典型例题10 A、B两种商品售价相同,已知A商品赚了1 5 ,B商品亏损了 1 5 ,两者合算 共亏损了2元,求每种商品的成本价. 典型例题11 甲、乙两种商品,甲的成本价是乙的 2 1 3 倍,出售时甲商品盈利了20%,乙 商品亏损了25%,两者合算还盈利20元,求甲、乙两种商品的成本价.

用对应法解应用题

用对应法解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用对应法解应用题是指利用题目中给定的量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去求解未知量,这样的问题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关键是要找到对应关系,有的对应关系没有直接给出,需要进一步的求解,有的时候还需要借助画图帮助理解,这样类型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式,从而使问题又复杂变简单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发现基本数量关系式 三、教学过程 例题讲解: 1.某学校新收一批住校生,学校启用15间宿舍还有34人没住处,启用21 间宿舍后学生不但都住进去了,有一件宿舍还能再住进去2人,这批学生共有多少人? 分析:用15间宿舍——还有34人没处住 用21间宿舍——还能再住2人 解答:21-15=6(间) 34+2=36(人) 36÷6=6(人) 21×6-2=124(人)或15×6+34=124(人) 2.有白、红、黑三种颜色的球,白球和红球共有15个,红球和黑球共有18个,黑球和白球共有9 个,问:三中球各多少个? 分析:白球数+红球数=15 红球数+黑球数=18 黑球数+白球数=9 ①+②+③ =2×(白+红+黑)=15+18+9=42 →白+红+黑=42÷2=21 ④ 解答:根据 ①④ :黑=21-15=6(个) 根据 ②④ :白=21-18=3(个) 根据 ③④ :红=21-9=12(个) 3.为了测量一口井的深度,同学们想用长绳吊一重物的方法,将绳子3折时,绳子比井深长出6米,当他们将绳子4折时,则绳子比井深长出2米,你能算出井深与绳子的长度吗? 分析:绳子3折——井深的3倍+多出6米的3倍 绳子4折——井深的4倍+多出2米的4倍 解答:井:(6×3-2×4)÷(4-1)=10米 绳子:10×4+2×4=48米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试卷 一、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养殖厂养鸭1000只,养的鸡比鸭多20%,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2.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3.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 4.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二、看图列式并解答。 52 三、列式计算 1.小冬身高150厘米,比小丽高31 厘米,小丽身高多 少厘米? 2.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 3.4厘米,计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3.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的桶,底面积半径是3分米,高与底面积半径的比是2:1,这个油桶的体积是多少? 4.陈实和张坚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反的方向骑去,0.5小时后相距12.5千米,陈实每小时行驶12千米,张怪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果园里的梨树和苹果树共有360棵,其中的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棵树的20%。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6. 胡伯伯家的菜地共800 m 2 ,准备用 5 2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 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7.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8.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及底部 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水泥?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9.蓝天帽业厂去年收入总额达900万元,按国家的税率规定,应缴纳17%的增值税。一共要缴纳多少万元的增值税? 10. 小明家八月份用电80千瓦时,小亮家比小明家节约10千瓦时,小亮家比小明家八月份节约用电百分之几?

第七讲 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第七讲 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一、学法指导 1、用假设法解题中常用的假设方法 把真实的情节假设为虚构的,使原来不易产生对应关系的“量”和“率”产生对应。 2、把不同的分率假设为相同的分率,再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将两个量之间变化了倍数关系,假设为不变来解答。 4、把某些未知量假设为已知量,以加强建立数量之间的联系。 二、例题选讲 例题1、学校有排球和足球共58个,排球借出6 1 后,还比足球多8个,排 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思路点拨:假设足球增加8个,就和排球借出6 1 后剩余的同样多,即足球的 个数相当于排球的(1-6 1 ),这样就可以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例题2、六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96人,现在抽一班人数的4 3 和二班人 数的5 3 ,组成66人的鼓号队,一班和二班各有学生多少人? 思路点拨:`假设二班也抽出43,就和条件抽一班人数的43与二班人数的5 3 , 组成66人的鼓号队产生差异,如果两个班都抽出43,就抽出了96×43 =72人, 比实际多抽了6人,这6人就是二班人数的43与二班人数5 3 相差的人数,这样就 可以求出二班的人数了。 例题3、水果店上午运来苹果和梨共100箱,下午卖出苹果箱数的3 1 ,卖出 梨子箱数的10 1 ,已知卖出苹果比梨多16箱,求水果店运来梨多少箱?

思路点拨:假设梨也卖出31,那么苹果和梨共卖出100×31=3 100 箱,因为苹 果箱数的31比梨的101多16箱,所以3 100 箱减去16箱的差就可以看成是梨箱数的 31与梨箱数的10 1 的和,从而可求出梨子的箱数。 例题4、小红的图书的本数是小强的2 1 ,两人各买5本后小红的图书本数是 小强的3 2 ,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思路点拨:假设小强买了5本后,小红的图书本数仍为小强的2 1 ,那么小红 只需买5×21=221本,但小红实际买了5本,多买了5-221=221本,这221 本就 是现在小强的32和现在小强的2 1 相差的本数,这样就可以求出小强现在的本数, 再求原来的本数。 例题5、某校五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 2 后来又转进2名男生,转走3名女 生,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 3 ,五年级现在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思路点拨:假设转走3名女生后,男生仍然是女生的3 2 ,那么男生应转走3 ×3 2 =2人,实际上男生转进了2名,那么与实际转进2名相差2+2=4名,将转走3名女生后的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那么相差的人4人相当于现在女生的43-32=12 1 ,由此求出所求的问题。

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整理和练习

1、分数应用题类型总结 第一类、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单位“1”,用乘法。 “是”“比”“占”后面是单位1,已知单位“1”,用乘法。 “是比占”相当于“=” “的”相当于“×” 例1: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3,乙数是25,求甲数是多少? 甲数 = 乙数 × 53 即25×5 3=15 1.(1)某校有男生240人,女生是男生的 6 5,女生有多少人? 第二类、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未知单位“1”,用除法。 “是”“比”“占”后面是单位1,未知单位“1”,用除法。 “是比占”相当于“=” “的”相当于“×” 例: 甲数是乙数的5 3,甲数是15,求乙是多少? 甲 = 乙 × 53 即:15÷5 3=25 1、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 1,果园里有桃树多少棵? 第三类、两步乘除 此类型的题是第一第二类题目综合运用,一般要经过两步才能得到答案。 1、A 、小明有图书48本,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6 5,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43,小利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要倒着分析,从问题开始分析。 思路:a 、看问题求小利有图书多少本; B 、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3/4; 从ab 看,如果知道小芳的图书本数,即可求出小利有多少本图书,小芳的图书是单位‘1’,小利图书=小芳图书×1/4,从题目看,小芳的图书本数没有直接给出,现在还不能求出小利的图书本数,接着看题目。 C 、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5/6; 如果知道小明的图书本数即可求出小芳的图书本数,小明的图书是单位‘1’,小

芳图书=小明图书×5/6,随之可求出小利的图书本数; D 、最后,彩蛋来了,“小明有图书48本” 有了这个条件,根据c 可求出小芳的图书本数,根据b 可求出小利图书本数。 看明白了吗?从问题开始分析,根据条件一步步得到答案,像柯南找破案一样,很酷吧。自己尝试做一下吧 B 、小利有图书45本,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65,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4 3,小明有图书多少本? 2、A 、果园里有桃树80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 169,又是苹果树的32 15,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 B 、果园里有桃树45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169,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017,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 第四类、比单位“1”多或者少,已知单位“1”. 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已知乙,求甲。 甲=乙×(1+几分之几) 1、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有180kg,梨比苹果多9 1,苹果多少千克? 2、林场有400棵杨树,槐树的棵数比杨树多8 1,林场有多少棵槐树? 甲比乙少几分之几,已知乙,求甲。 甲=乙×(1-几分之几) 6、某校有男生240人,女生比男生少6 1,女生有多少人?

北师大版完整版新精选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应用题训练300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完整版新精选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应用题训练300题及答案 一、北师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六年级下册应用题 1.按要求作图或填空。 (1)请你自己选定一个比,把图形A缩小后得到图形B,并画出来。 (2)你选定的比是________,缩小后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__。 2.用铁皮制作一个有盖的圆柱形油桶,底面半径是3dm,高与底面半径的比是2:1。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3.如下图,圆柱形钢柱有多高?(单位:cm,结果保留整数) 4.向阳小学食堂买来1800千克面粉,5天吃了150千克。照这样计算,这些面粉共能吃多少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5.求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

6.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顶点A、O的位置:A________,O________。 (2)将图中的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将旋转后的三角形按2:1放大并画出图形。 7.小松爸爸身高是170m,在家庭合影照片上他的身高是6.8cm,小松在这张照片上的身高是5.4cm。 (1)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多少? (2)小松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 8.一个圆柱形金属零件,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8厘米。 (1)将这个零件的表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这种金属每立方厘米重10克,这个零件大约重多少克? 9.在一张长方形彩纸上摆满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与所需小正方形的数量如表: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cm24916 所需小正方形的数量/个2169654 ________比例关系. (2)如果采用面积是36cm2的小正方形来摆满这张长方形彩纸,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用比例方法解答) 10.小明骑行去奶奶家,下表是他记录的已走路程和剩余路程情况。 已走路程/千米246810 剩余路程/千米1816141210 11.下图是装某种饮料的易拉罐。请你灵活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

小学数学奥数六年级《运用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教案设计

运用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有些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隐蔽、复杂,用一般方法解答比较困难。如果根据具体的情况 作恰当的假设,再根据这个假设去分析、思考,往往可化难为易,使问题得以解决。现以一些 分数应用题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假设法解题。 一、运用假设法解“缺少具体数量的”分数应用题
例 1.
某工厂开展劳动竞赛,三月份甲车间生产的零件个数的 正好等于乙车间生产的
。问三月份哪个车间生产的零件多?多百分之几?b5E2RGbCAP [分析与解]题中只给出两个分率,并没有给出具体数量。我们可以假设三月份甲车间 生产零件 1800 个,那么乙车间生产零件 1800× ÷ =2000(个) 。显然,三月份乙车间生产 的零件多,乙车间比甲车间多生产(2000-1800)÷1800≈0.111=11.1%。p1EanqFDPw
二、运用假设法解“需要分情况讨论的”分数应用题
例 2.
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 把甲绳剪去 , 把乙绳剪去 米, 问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
[分析与解]我们运用假设法解此题,可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1)假设两根绳子长都是 1 米,那么把甲绳剪去 后剩下 (米) ,把乙绳剪去 米后剩下 (米) ,所以
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同样长。 (2)假设两根绳子的长都不足 1 米,均为 0.6 米,那么把甲绳 剪去 后剩下 (米) , 把乙绳剪去 米后剩下 (米) 。因为 0.4 米比
米长,所以甲绳剩下的部分长。 (3)假设两根绳子都比 1 米长,均为 1.5 米,那么把甲绳剪

去 后剩下 分长。DXDiTa9E3d
(米) ,把乙绳剪去 米后剩下
(米) ,所以乙绳剩下的部
三、运用假设法解“需要调整数据的”分数应用题
例 3.
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多 6 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少 5 页,还
剩下 21 页没看。小华第一天看了多少页?RTCrpUDGiT
[分析与解]先假设小华第一天少看 6 页,即小华第一天只看了全书的 ;再假设小华第
二天多看 5 页, 即小华第二天恰好看了全书的 。 那么, 剩下没看的页数为 21+6-5=22 (页) 。
这没看的 22 页正好占全书页数的
, 由此可求出这本书的页数为 22÷
=40 (页) ,
从而求出小华第一天看的页数为
(页) 。5PCzVD7HxA
四、运用假设法解“需要变换条件的”分数应用题 例 4.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 10 天可以完成。实际上,甲队先做 4 天,乙队再做 6 。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jLBHrnAILg
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六年级分数的应用题及详细答案完整版

六年级分数的应用题及 详细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年级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分数应用题的答案: 1、分析:用去1/2和5桶,还剩30%,可以理解为,5桶所占的分率为1-1/ 2-30% (从单位1中去掉1/2和30%),当然,也可以画线段图来理解。 所以列式为:5÷(1-1/2-30%) 2、分析: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题中的7/10的 单位1为“它”也就是一根钢管10米,1/3的单位1是第一次截去后余下的钢管的长度,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相同,所以要统一单位1,即都转化为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显然,“第一次截去它的7/10”不用再转化了,重点是“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转化为第二次截去了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项练习

应用题专项练习 1、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 5 : 3,如果从甲车间调4人到乙车间,这时甲乙两车间人数 的比是3:2。两个车间共有多少人? 2、甲乙两车间,人数比是5:4,根据工作需要,要从甲车间调走28人,这时他们的人数比是2:3。原来甲乙两车间共有多少人? 3、晓店中心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植树,四年级植树棵数是其余五六年级之和的1 3,五年级 植树棵数是四六年级之和的1,六年级植树200棵。三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4、学校组织春游,如果租用48座的大巴车,需要5车辆。租用30座的需要多少辆? (用比例解) 5、用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共需要6400块。如果用边长是0.8米的正方形地 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6、修一条公路,全长24千米。前3天共修了2.4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用比例解)

7、一张长方形铁皮,按照下图剪下阴影部分,制成一个圆柱状的油漆桶,如果每升油漆重 &一根圆柱形钢材长3米,如果把锯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2.56平方分米,已知每 立方分米钢材重7.8千克,这根3米长的钢材重多少千克? 9、六(1 )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求租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策略一: 大船只数小船只数乘坐的总人数和42人比较 租的大船有()只,小船有()只。 策略二: 10、六年级有36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男生平均每人植4棵,女生平均每人植3棵,男 生比女生多植了32棵。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1.5 千克。这个油漆桶最多可容纳多少千克的油漆?

3:5,下午卖出60千克,这时卖出11、水果店有一批苹果,上午卖出的与剩下的重量比是 9 的占这批水果总数的。这批水果原来有多少千克? 12、芳芳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的比是 2:5,第二天又读了60页, 正好读了全书的一半,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13、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2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 1.6吨,这堆沙重多少吨? 14、搬运1000只玻璃瓶,规定安全运到一只可得搬运费0.3元,但打碎一只,不仅不给搬 运费,还要赔0.5元。如果运完后共得运费260元,那么,搬运中打碎了几只玻璃瓶? 15、把一个高为1米的圆柱切成底面是许多相等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已知拼成后 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分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6、把一段长2米的圆柱形木头沿着底面直径劈开,表面积增加了 80平方分米,原来的这段木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六年级数学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假设法解题:运用假设创设一个新条件进行运算,使结果与题目中的原有条件产生矛盾,最后加以适当调整,消除因假设而产生的差异的解题方法就是假设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假设类型: 1、 把未知量假设为已知数量。 2、 将不同的分率假设为相同的分率。 3、 将变化了的倍数(或分率)假设为不变的倍数(或分率)。 4、 把中途发生的事件假设为一开始就发生。 5、 把发生的事件假设为未发生的事件。 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0,已知甲数的 31等于乙数的5 1 等于丙数的一半。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12天修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实际几天可以修完? 3、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每小时行45千米,121小时到达,返回时速度是原来的5 6 ,几小时可以返回? 4、一条铁路,修完8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53 少200千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5、某修路对三天修完了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31多150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2 少100 米,第三天修了195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6、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96人。抽一班人数的43,二班人数的5 3 ,组成66人的鼓号队。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有多少学生? 7、今年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51,12年后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7 3 ,今年小华多少岁? 8、两堆煤,第一堆的重量是第二堆重量的7 6 ,第一堆用去9吨,第二堆用去8吨,第一堆剩下的重量是第二堆剩下重量的 4 3 ,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9、去年光明小学的学生人数是红星小学学生人数的5 3 ,今年光明小学转入学生60名,红 星小学转出学生20名,现在光明小学的学生人数是红星小学学生人数的4 3 ,去年两个小学 各有多少名学生? 10、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轻7千克,甲筐苹果卖出53,乙筐卖出16 11 后,两筐剩下的苹果重量相等,问甲、乙两筐原来有多少千克苹果? 11、某大学开学时,新生分三批报到,第一批是市内的,报到的比全体新生数的3 1 少40人,第二批是省内的,报到的是第一批市内报到人数的5 3 ,第三批是省外的,报到的计260人,问该校有新生多少人?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 1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 千克。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 1 )=20+22 则这桶油的千克数为:(20+22)÷(1-51-5 1 )=70(千克) 【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 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

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 7 ,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分析与解]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 207,男职工占1-207=20 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13-207=10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10 3 相对 应。全厂的人数为: 144÷(1-207-20 7)=480(人) 【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3 1 ,第二天卖出 余下的5 2 ,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应用题及答案

-小升初常见的应用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解答题(题型注释) 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元月份 增产了还是减产了? 2.小丁丁将自己做的千纸鹤送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5只,小丁丁自 己留了27只,小丁丁原来有千纸鹤多少只? 3.一块长方体石料,长4分米,宽3.5分米,厚2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石料 重4.5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4.A、B两种衬衣售价都为200元,A衬衣获得20%的利润,B衬衣亏损20%,问商店是 亏了还是赚了?如果亏的话,亏了多少元?如果赚的话,赚了多少元? 5.两筐苹果,如果从第一筐取出给第二筐后,两筐苹果正好相等,这时第二筐有苹 果40千克.第一筐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6.有一块2400m2的地,其中种玉米,种黄豆,其余的种蔬菜. ①种黄豆的面积比种玉米多多少m2? ②种蔬菜的面积有多少m2? 7.王老师带了40元去买文具. (1)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几支? (2)如果全部买卷笔刀,可以买几个? 8.要用玻璃做一个长方体无盖的鱼缸,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至少需要多 少平方分米的玻璃?现在这个鱼缸中水深2分米,鱼缸中水的体积约是多少?(玻璃 厚度不计) 9.同学们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120元,一共需要8套。则总共需要多少元?

10. 40个同学打乒乓球,都参加单打,可以分成多少组?都参加双打呢? 11.小玲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量课桌的面积,沿着长边一排摆了10张,沿 着宽边一排摆了5张,这张课桌面积是多少? 12.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13.看图列式计算 14.去年植树节三年级同学上午种树14行,下午种树13行,平均每行种28棵树,三年级 同学一共种树多少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