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6】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太康县常营镇第一初级中学孔文玲 9、《春》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 5.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个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散文《春》。 (板书题目,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朱自清一生傲骨、不畏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吃美国救济粮。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秦统一中国》 第一课时 本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课。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5、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 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推理 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 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李白《古风》,让学生朗读,提出问题。 二、进入新课: (一)秦灭六国 教师讲述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了解秦王灭六国的过程,说出秦朝的疆域范围,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使得学生逐渐形成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学生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朝的统一导学案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 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 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 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 统一:公元 年,都城 。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 -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国家。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确立 的称号,拥有至高无上的 ,拥有绝对的权力;在中央设 、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 制,全国设36个郡,下设县。 经济上:统一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文化上:统一 (小篆,后来是隶书)。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2.统一后秦朝的都城在 ( ) A .镐京 B .洛邑 C .长安 D .咸阳 3.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皇帝 4.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半两”铜钱 5.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 (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6. 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国经过十年的战争,先后灭掉了 、 、 、 、 、 等六国。 7.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 、 、 ,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8.秦统一后,以圆形方孔的 为全国通行的货币,把 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大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 2. 洞穴里。距今大约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结成集体打猎、采集获取食物。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5.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稻 、 粟 和 黍 均发现于中国。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猪纹陶钵。 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7.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战役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是指黄帝和炎帝。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禅让制实质上是原始民主推举制,推选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 3. 6.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主要诸侯国有: 5. 10.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七年级上册第9课

樊城区学校七年级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主备人:备课组长:蹲点领导(签字): 课题:《王几何》课型:精品赏读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二课时分析人物理清情感) )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时间:15分钟 落实基础★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聋.()翘.()须臾.()徒.手()惊讶 ..()()屏.息()绰.号()优雅.() 离谱.()叛逆 ..()()铭.记() ..()()舒畅 ..()()嘈.杂()丑陋.()喉咙 持之以恒.()鸦.雀无声() (3)判断下列语句的描写类型。 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②“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 ③“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发展能力★★ 二、完成下列训练题。 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作用? 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提升素养★★★ 1、王几何老师因为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表彰,请你代表颁奖单位为他撰写一份颁奖词。 我的疑惑: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自学案设计

科目课题周次课时序号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5 1课时9 主备人邓国智审核人麦超洪、费文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的史实,了解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 【课前预习】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①社会因素: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安定生活。 ②政治因素: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魏、楚、燕、齐六国。 3、秦的统一:公元前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定都。 4、历史意义: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统一的多民族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 1、原因: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制度。 2、中央集权制: ①建立皇权:最高统治者称为,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史称“”。 ②中央政权:设、、,分管、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③地方政权: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历史意义:的实行,开创了我国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统一,制定笔画规整的,作为全国通用的规范文字。 2、经济: ①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②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3、交通运输: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沟通了湘江(长江)和漓江(珠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5、思想: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P51页 6、秦朝疆域:东至,西到,北至一带,南达,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7、秦兵马俑:坐落于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做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合作探究】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请回答:①李白称赞的秦王是谁?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6.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③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①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 4:观念:有审美意识。社会组织: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熟读) 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熟读)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第9课 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第二单元第9课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屏.息(pínɡ) 须臾.(yú) 绰.号(chuò) B.离谱.(pǔ) 铭.记(mínɡ) 嘈.杂(záo) C.叛逆.(nì) 眉梢.(shāo) 优雅.(yá) D.徒.手(tú) 斜翘.(qiào) 丑陋.(lòu)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却豪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B.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C.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精神,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 D.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转眼间,只见男女同学轮番走上讲台。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节前夕,班级举行“园丁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对联赞颂】第一小组同学开展了“对对联,颂老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歌颂老师培才育人功德的上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 (2)【文艺演出】第二小组同学组织“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文艺演出,大家推选你当主持人。请你把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写出来。(80字左右) 节目一:小品《讲台的美丽》 节目二: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答: (3)【短信祝福】第三小组同学打算用发短信的形式表达对昔日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为拟写一段话。(70字左右,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二、美文品析 (2012·牡丹江中考)阅读下文,完成4~8题。 栀子花笑了 青春 ①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②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融和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③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④“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⑤(B)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⑥“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 ⑦“这封信是给他的?”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地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 ⑧(C)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秦统一中国 一、单选题 1、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第一位皇帝是() A.黄帝 B.禹 C.刘邦 D.秦始皇 2、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开辟丝绸之路 3、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牧野之战 D.秦灭六国 7、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哪一种?()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8、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 A.夏 B.商 C.秦 D.唐 9、“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

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0、“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 11、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B.C.D.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 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执教人:塘边中学刘仲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秦的统一及为巩固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试评秦始皇措施所起作用,学会初步分析问题。 (2)通过对秦始皇本人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培养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及事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通过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展示图表等方法,达到调动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 (1)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具有进步意义。 (2)秦的统一及采取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3)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暴君。 教学重准点:秦的统一及所采取的巩固措施,正确简评秦始皇历史功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诱导温故知新 1、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其中秦国通过什么变法为实现统一进 一步创造条件? 2、预习课文: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 (2)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3)秦的疆域分别到达哪些地方? 二、新知学习 秦始皇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经过商鞅变法更加强大,秦赵长平之战是重要转折,秦王赢政 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自称皇帝。 2.为加强封建统治,皇帝总揽军玫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组织讨论“动脑筋”。(○1知人善任勇于担责○2为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起推动作用) 4.为显示皇帝高贵自称“朕”,命令为“诏”,臣民称之为“皇上、 陛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采取措施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差别很大,不利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1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秦朝政权。○2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大量焚烧各种书籍,坑杀460多名儒生,对古代文化造成严重摧残。(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北筑长城:(1)原因:安定边疆抵御匈奴。 (2)将原赵、魏、燕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这就是“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3)秦始皇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知识点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上设立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4、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

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 5、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原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3)统一度量衡; (4)加强交通往来,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5)开凿灵渠、修筑长城。 6、问题思考——P44 (1)国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安定; (2)经济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7、材料研读——P48 (1)包含的措施有: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③统一文字。 (2)重要意义:①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统一的状况,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②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全国的统治。 8、长城西起洮临,东到辽东。 9、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0、课后活动——P49--2 (1)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政治上的巩固统一; (2)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并直接影响到汉子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统一文字,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利沟通,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关雎蒹葭》练习北京课改版(含答案)

第9课《关雎蒹葭》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寤寐 ..() ..()()好逑 ..()()窈窕 ()溯洄 ..()()..()()坻.()荇.菜()参差 道阻且跻.() 2、解释加点词 窈窕 .. ..淑.君子 逑.流.之寤.寐. 思服.悠.哉芼.钟鼓乐.之 苍苍、凄凄、采采 ........伊人 ...之 ..溯洄从 溯游 ..宛.在水中央白露未已. 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白露未晞. 3、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2)《诗经》和《》、《》、《》、《》、《》、《》、《》、《》合称“四书五经”。 (3)《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第篇,是我国爱情文学之祖,其主要内容是 。孔子评价《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4)《关雎》围绕一个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诗中表现思念之苦一个细节是。出自《关雎》的成语有、、。 (5)《蒹葭》是《诗经》中的朦胧诗,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和惆怅情绪。 (6)《蒹葭》记述约会的地点是,季节是,时间是,人物是。诗中为爱情设置的特定环境是、、、。 (7)出自《蒹葭》的成语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 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 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的开头运用了什 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什么画面? 写景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说说有什么好处。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4 《诗经》两首答案 达标训练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1)《诗经》 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 能力提高 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 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 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 “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知识整理 新人教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知识梳理 1.秦灭六国 (1)原因: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3)影响: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措施 ①文字: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③度量衡: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④道路: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⑤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4.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二、重难讲解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 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二、新课学习 (一)秦灭六国 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基础) 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军事优势) 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人心所向)

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趋势) 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个人因素) 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 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 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 学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间、人物、都城、历史地位)多媒体展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学生: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学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郡县制 教师: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图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1课时 《<论语>十二章》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学习生活”,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默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准确的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默读课文,教会学生怎样用词准确去描写一些特定的人和事,进而学写一些写景记事的文章来突出自己的感情。 2.授课技巧 本单元3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本文篇幅较长,适宜默读,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再塑生命的人》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从而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论语>十二章》作为国学精华,首先要多读多背,在背诵中理解语句中蕴含的道理,所以学习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作为本单元重点的学习方法“默读”, 基本因循:默读——精读——感悟——掌握方法的教学步骤。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 能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 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过程与方 法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 学生学会写作。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教学难点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文本导入):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导入二(问题导入):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桃子,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