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

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
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

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

肢体的肿胀是由于伤后血管破裂出血及组织渗血及组织渗液出而致,又由于损伤周围组织反射地引起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组织水肿,医疗护理手段的介入可以协助阻断肿胀的发生,或加速机体生理反应,促进肿胀消除。

(1)关注患者的感觉:询问患者肿胀患肢的庝觉,账觉及运动时感觉,立刻查明肿胀愿意,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2)给予药物治疗:为预防和治疗手术术后的肢体肿胀,需要常规使用一些有明显消炎,消肿,抗渗出作用的药物。如消肿药甘露醇注射液,七叶皂苷纳,甘油果糖等。

(3)保持科学合理的体位:抬高患肢是肿胀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将患肢置于心脏平面以上,使重力转化为动力性因素,处进肿胀消除。

(4)加强主动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能带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有助于静脉回流,是保证术后肢体迅速消肿的"零消费”法宝。

(5)给予有效的被动运动:在病区许可下,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给术后患肢从远侧端向近侧端按摩。

(6)注意饮食调养: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病人应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禁食辛辣,煎炸油腻食物,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含钠高的食物及饮料如香肠,罐头等等,待肿胀消退后,在逐渐增加营养摄入。

(7)辅助治疗:早期可用cpm机关节锻炼或超生波理疗。

意见及处理:

意见:1.收治病人时是否能考虑考虑男女混住诸多不便之处。

2.病房没有电视。

整改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出现该种情况的实际原因,本病区负责急诊入院患者收治,有时无法预料到下位入院患者的性别,因此,无法避免男女混住现象的出现。在能调整的情况下,与医生协商床位的调整,尽量减少给患者带来的不便。2.已向领导反应,并告知病人及医院领导等有关人员,我们会争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

反馈:患者及家属基本上能表示理解,尽量不在院内清洗衣物,如有特殊情况就尽量到楼下晒衣厂晒衣服,并赞许护士服务态度好,能弥补硬件设施的不足。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10-08T17:08:23.1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刘宇 [导读] 探究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缓解的效果 隆回县中医院湖南邵阳 4222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缓解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唑肟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并且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有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止痛汤;骨折;肢体肿胀疼痛 骨折手术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治疗骨折疾病最有效的方式,肢体肿胀及疼痛是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发生的原因是患者骨折及手术后受伤部位周围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出现肿胀及疼痛情况,不仅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肢体痛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1],本次研究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探究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缓解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36.38±1.26)岁;对照组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5.42±1.1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肿胀疼痛等级评级均为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唑肟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为手术后三天将1g头孢唑肟+100ml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伴随按摩及抬高患肢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2];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活血止痛汤,药剂配方为9g红花、6g乳香、3g三七、6g陈皮、3g地鳖虫、15g紫荆藤、3g甘草、15g当归,服药方式为早晚饭后30分钟各一次,连续服用6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及刺激食物[3]。 1.3观察指标 ①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肿胀及疼痛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疼痛缓解时间、骨痂生长时间以及治疗后住院总时间。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信息均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使用P值进行判定,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统计及数据对比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对比[n(%)] 3 讨论 针对骨折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临床中多采用头孢唑肟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机制是止血、抗炎等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消炎缓解的作用,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根据相关中医研究以及长期以来的临床应用证实,中医药物的应用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中医中已经将治疗肿胀疼痛作为中医研究中的重点,而中医及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4]。从中医角度看,骨折患者手术后出现的肿胀及疼痛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受伤之后精气失调,血行不畅,经脉不通,进而

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

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 骨折定义: 骨折是由于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周围软组织同时受到损伤,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而出现疼痛,肿胀,皮肤苍白等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其严重者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肢体远端缺血坏死。因此,早期视察血液循环是骨科护理工作最重要内容和最基本工作之一。 观察方法:5P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无脉 1.疼痛:Ⅰ级(好)早期疼痛较轻,甲床充盈时间正常,轻度肿胀,无麻木,可触及动脉搏动。Ⅱ级(中)疼痛加重,肢端皮温偏低,肿胀明显,感觉迟缓,甲床充盈时间延迟,动脉搏动弱。Ⅲ级(重)疼痛剧烈,甲床充盈欠佳,皮肤青紫或苍白,高度肿胀,皮温冰冷,难触动脉搏动。 护理观察: (1)加强临床观察,观察区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创伤、骨折、手术伤口的疼痛在术后较重,伤口逐渐愈合时,明显减轻,缺血性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呈疼痛加剧,持续性,患肢张力增高,触压痛明显吗,被动牵拉手指(足)时疼痛,往往疼痛是反应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 (2)在执行护理技能操作时轻柔、准确、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痛苦。 (3)对疼痛严重者诊断不明确时,应禁用吗啡、镇痛泵等镇痛药物

和措施。 (4)疼痛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远端肢体疼痛严重时,考虑缺血的可能性应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早期减压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可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2.苍白、麻痹:观察骨折后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如患肢进行性肿胀会影响血液循环,易造成肢体血液供血不足,皮肤的苍白是远端肢体完全缺血和供血不足的表现, 护理观察方法: (1)注意患肢抬高不要下垂,患者一般采用平卧位,并将患肢用下肢垫或枕头抬高,使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 (2)观察肢端供血情况,注意皮肤颜色,如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3)指导患者多活动手指促进血液循环,肌肉对血运很敏感,如缺血时手指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可引起疼痛。 3.感觉异常、无脉:注意观察患肢感觉是否减退、麻木、反应迟钝或消失,患肢肢端皮温是否偏冷甚至冰冷,损伤后组织内压继续增加,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阻断较大动脉血供,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血严重,护理观察; (1)骨折后争取早复位,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和神经。 (2)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情况,缺血引起的感觉障碍多呈套式,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障碍,则与神经分布相一致, (3)检查动脉搏动应注意与健侧对比,对创伤严重者警惕血管内膜

【实用】-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疾病的总称,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康复护理评估】 1.运动功能评估:对患者的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 2.感觉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痛温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实体觉和图像觉是否减退或丧失。 3.认知功能评估:通过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记忆障碍、失用症和失认症等对患者进行评估。 4.言语功能评估 5.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 6.ADL评估:常采用PULSES评估法、Bartyel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 7.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8.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评估 【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下降 2.舒适的改变 3.排便模式的改变 4.吞咽障碍 5.沟通交流障碍 6.不良情绪反应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再次梗死的可能、癫痫。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护理措施】 1.运动能能障碍的护理

1.1良肢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的。 1.2肢体的被动活动。 1.3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主动翻身动作训练。 1.4上肢训练:患者上肢的肩、肘、腕、指关节都应根据关节运动的原理进行训练。 1.5下肢训练:髋和膝的屈曲或伸髋时的屈膝,可避免行走时产生偏瘫步态。 1.6坐位训练: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坐起来。如床上坐位、床边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等。 1.7站位训练:辅助患者站起;训练患者独立站起;站立平衡训练。 1.8步态训练:提倡利用部分减重训练装置提早进行步态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主要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康复护理 3.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间接地吞咽训练和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的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6.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严防发生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 7.并发症的护理 7.1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良好的肢体摆放好,同时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臂做充分的上举动作。 7.2肩--手综合症早期应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手下垂位;加强患臂主动和被动运动;采用冰水疗法;避免患侧输液。 7.3压疮 7.3.1避免由压力造成的损失。 7.3.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避免擦伤皮肤。 7.3.3避免由于剪力、摩擦力、钝力造成的损失。 7.3.4避免碰到热源造成烫伤。 7.3.5保证均衡饮食。 7.3.6检测皮肤的完整性。 7.4偏瘫后要预防失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和过用综合症

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干预一一护理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2-12-26 阅读次数:954次 集束化护理干预一一护理新思路 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 )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它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 首先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结局。“集束化护理” (Bundles of Care )理念的形成是将循证理念引入床边管理并为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种疾病创造最佳的实践指南。其概念是指针对某一类或某一例患者实施的一组护理干预措施,该组措施中的每一项干预都是经过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结局的。在执行过程,必须持续的执行该集束化干预措施中的每一项,不能间断或选择性的应用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否则就违反了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精髓。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探索性地将“集束化”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此理念首先作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被引入护理领域。然而,在国外集束化干预的应用已渐趋普遍,但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现将集束化干预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做简单介绍如下。

1、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实施人工机械通气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影响机械通气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循征医学为指导,将一系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集合在一起,其中主要包括: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口咽部护理、无菌操作及手部卫生、适当使用镇静剂及避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病房管理、尽早脱机。 2、预防患者鼻饲液返流和误吸的集束化护理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预防患者鼻饲液返流和误吸的集束化护理主要集中在胃管留置的操作、肠内营养的实施以及人工气道的护理。因此,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积极性干预的预防措施,从而真正有效预防鼻饲液返流和误吸的发生。 3、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集束化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运用已日趋广泛,然而,由其引起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成为临床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学者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归纳为:保持穿刺时最 大无菌屏障、手卫生、消毒皮肤、导管的固定及更换、敷料的选择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有效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4、股静脉置管患者的集束化护理 股静脉置管术是危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便于患者抢救用药、治疗及赢得抢救时间,但同时也会引发诸如血管受损、血栓形成 及血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研究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9T14:39:27.0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刘重阳[导读] 在骨外科临床治疗中,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极为常见,无论患者接受的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刘重阳 成都城北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中,中医康复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 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临床治疗中,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mb swell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fracture.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January 2014 to 2015, 80 cases of fracture of limb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accept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data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fracture of limb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better clinical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fracture; early stage; limb swelling; pat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curative effect 在骨外科临床治疗中,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极为常见,无论患者接受的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在骨折早期肢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1]。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若过于严重,患者的骨折部位的供血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治疗,伤口的愈合会很慢,患者还很容易出现感染等,甚至患上骨髓炎[2]。我院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极佳,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为骨折患者,肢体存在明显的外伤痕迹,且经X光检查后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糖尿在患者、心脏疾病患者、肝肾疾病患者、颅脑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4—62岁,上臂骨折患者13例,肘部骨折患者14例,前臂骨折患者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6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5—65岁,上臂骨折患者12例,肘部骨折患者11例,前臂骨折患者1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需要服用抗生素药物抗感染,并且保证肿胀肢体抬高于合适的位置,医护人员会对一些患者的肿胀部位进行冰敷并且让患者卧床休养。对于痛感极为强烈的患者,医护人员可让其服用适量的止痛药物。 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康复治疗,患者在接受骨折复位之后们需要服用中药汤剂,我院自拟中药汤剂的药方组成为:5g甘草,10g的当归、桃仁、茯苓、蒲公英、郁金,25g的黄芪。若是患者下肢出现肿胀,可以在上述药方基础上各加入10g的独活与牛膝,若患者的上肢出现肿胀,可以加入各15g的桂枝与羌活。患者需要每日服用2剂药物,每次服药剂量为500ml[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有效+显效。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肢体肿胀程度与正常状况相比差距大于0.9cm,且经过一周左右治疗后未出现缓解;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部位的肢体肿胀程度与正常肢体相比差距为 0.4—0.8cm,患者接受一周治疗后消肿;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肢体肿胀完全消除,且消肿时间在3d之内[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X2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折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早期症状,若患者肢体肿胀症状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的预后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患上其它并发症,患者的骨折部位也会出现感染,甚至患上脊髓炎等[5]。因此,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及时治疗就变得十分重要。

活血止痛汤应用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活血止痛汤应用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8T16:18:39.3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黄沛其 [导读] 骨折患者在行手术治疗之后,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最终影响到治疗的疗效。 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62例,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另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的31例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及VA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 骨折患者在行手术治疗之后,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最终影响到治疗的疗效。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对于提升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有效性,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所取6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本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23-71岁,平均(47±1.32)岁;骨折部位:9例胫腓骨骨折、11例尺桡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另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的31例为试验组,本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为24-70岁,平均(46±1.36)岁;骨折部位:8例胫腓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且两组性别比、年龄结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作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骨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去痛片,并抬高患肢;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止痛汤,具体中药药方包括:苏木18g,当归、紫菁藤各15g,赤芍、川芎各12g,红花、落得打各9g,乳香、没药、陈皮各6g,三七、甘草、地鳖虫各3g;以上药方均用水煎煮后分早晚两次口服,一日一剂。 1.3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同时,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其中:骨折处肿胀、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疼痛感为显效;骨折处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但有轻微的疼痛感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1]。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导入SPSS19.0版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均数±标准差( ±s)代表计量资料,率(%)代表计数资料,P<0.05时数据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 试验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为(26.36±1.25)h、肿胀缓解时间为(39.65±3.25)h,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为(56.98±2.61)h、肿胀缓解时间为(102.36±2.54)h,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试验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63±2.14)分,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59±1.5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01±0.21)分,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为(4.62±1.02)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后18例(58.06%)为显效、11例(35.48%)为有效、2例(6.45%)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后14例(45.16%)为显效、10例(32.26%)为有效、7例(22.58%)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术后常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若对其的治疗不及时,不仅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生活的质量。当前,临床上对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是以止痛、止血等药物为主,但其见效较慢,且恢复时间长,其治疗疗效欠佳。祖国医学研究认为,骨折术后发生肿胀、疼痛的原因多因伤后气机失调,致气血周流受阻,进而导致静脉阻塞,最终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2]。近年来,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理论的范围越来越大,有研究显示,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中应用中药汤剂的效果较好。本次所选的活血止痛汤中,川芎、红花、大昂贵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乳香、苏木、没药等能够利水消肿,桂枝则能够通阳化气;诸药合用共起到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3]。本次研究中,联合活血止痛汤治疗的试验组,其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及VA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林浩元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了,活血止痛汤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清除代谢产物、消除炎症。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表明,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高中伟.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2(6):70-71. [2]陈辉明.张氏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115-116. [3]田跃军,徐彬,徐涛,等.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7):110-111.

骨折合并症--早期并发症

骨折合并症--早期并发症 骨折早期合并症: 对伤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生命的多发伤及合并症,如休克、颅脑损伤、胸、腹部脏器伤及出血等。 常见的骨折合并症及处理: (一)血管伤:邻近骨折的大血管可被刺破或压迫,引起肢体循环障碍,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肱动脉(图3-12);股骨下端骨折及胫骨上端骨折可损伤腘动脉;锁骨骨折可损伤锁骨下动脉。重要的动脉损伤可危及生命,引起肢体坏死或缺血挛缩。重要的静脉伤也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图3-12 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伤 动脉伤的表现:伤口搏动性出血,或局部有搏动性血肿迅速扩大,并有严重的肿痛。肢体远侧血管摸不到搏动或很微弱,温度低,颜色苍白。对重要的动脉伤要及时发现和探查处理。 (二)神经伤:对骨折伤员,都应检查患肢的运动和感觉,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如肱骨干骨折,可有桡神经损伤。肱骨内髁或内上髁骨折,可合并尺神经伤。桡骨下端骨折可伤及正中神经。腓骨颈骨折可伤及腓总神经。骨折合并神经伤,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及探查神经或观察一段时间无恢复时再作探查手术。 (三)缺血性挛缩:肢体由于严重缺血,造成肌肉坏死或挛缩,因神经缺血和瘢痕压迫,常有神经部分瘫痪,使肢体严重残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肢肱骨骨髁上骨折,尺、桡骨骨折等。造成肌肉缺血的原因,有的因为小夹板或石膏过紧,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血供,有的因为肢动脉受压(图3-13)、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引起。 图3-13 肱骨髁上骨折肱动、静脉压易引起缺血性挛缩 缺血挛缩的早期表现:桡动脉搏动变弱或消灭,手指和腕呈屈曲,不能自动伸指(拇)和伸腕,被动活动也受到限制并引起疼痛。手和前臂麻木,发冷或胀痛,如不即时处理,肌肉即渐坏死,形成瘢痕挛缩。 处理上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如小夹板或石膏过紧,应立即松解,否则后果是严重的。如肱动脉损伤,有缺血挛缩表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部发冷疼痛,应立即探查肱动脉,根据情况作处理。如有血栓形成,应作切除,修复血管。如为血管痉挛,应用生理盐水扩张血管。如为血管断裂,应作对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血管。 在晚期病案中,手指(拇)及腕关节由于屈曲畸形,拇指内收畸形,严重地影响手的功能(图3-14)。治疗上采取自动和被动伸直活动,使用伸直指间关节,外展拇指和伸腕强簧夹板;必要时探查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延长屈指肌腱,并考虑用桡侧伸腕长肌加强,以及去除近排腕骨等。 图3-14 缺血性挛缩畸形 1 较轻的缺血性挛缩; 2 严重的缺血性挛缩 (四)感染:开放性骨折易有感染,如化脓性骨髓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破伤风与气性坏疽。要求伤后及时作好清创术及使用抗菌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已有感染要及时引流。 (五)内脏损伤:如骨盆骨折,骨刺可刺破膀胱、尿道和直肠;肋骨骨折可刺破胸膜和肺引起血气胸;颅骨骨折常合并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等。对内脏损伤,要优先紧急处理,待伤员全身情况允许时及早处理骨折。 (六)关节损伤:骨折穿入关节或关节内骨折,可引起关节内出血,关节面不平,可形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疗效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04-12T10:11:40.2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作者:苟新源郭宪章 [导读] 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活血止痛汤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并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风险,临床疗效确切。 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 摘要:目的骨折术后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对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活血止痛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并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风险,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活血止痛汤;骨折;术后疼痛; 骨折发生后,骨折局部组织受损,出现血块、组织液增多等现象,同时术中操作也需牵拉、剥离患者肌肉、骨膜等组织,并清理了血块、小骨片,因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创面,术后必然会发生疼痛和肿胀[1]。虽然肿胀属于骨折术后常见症状,但是肿胀也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故必须控制患者的术后肿胀症状。活血止痛汤是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重要方剂,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 ~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活血止痛汤改善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1~64,平均年龄(52.34±12.34)岁,骨折部位:8例为股骨骨折,7例为胫腓骨骨折,6例为尺挠骨骨折。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1~64,平均年龄(52.34±12.34)岁,骨折部位:8例为股骨骨折,6例为胫腓骨骨折,7例为尺挠骨骨折。两组患者中已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糖尿病者、血液疾病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认为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术后 3 d,头孢唑肟注射剂1.0 g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 次/d。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活血止痛汤治疗,方剂药材组成:苏木 18g;当归、紫荆藤,各15g;川芎、赤芍,各12g;红花9g;没药、陈皮、乳香,各6g;地鳖虫、甘草,各3g。每日取1剂药材煎服,与3g 三七粉(药汤冲服)共同服用,早晚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6d。 两组患者均给予肢体按摩、早期康复锻炼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骨折愈合等情况。术后3周,患者来院复查一次,行X 线片检查。 1.3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后3d,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显著减轻,术后3周可见骨折线内骨痂形成;有效:用药后3d,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有所减轻,骨折线内骨痂形成同上;无效:用药后3d,肿胀、疼痛程度均无改善或加重,术后3周未见骨折线内骨痂形成。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100.0%[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统计 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4例并发症(19.05%,4/21),其中伤口愈合不良3例、筋膜综合征1例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多可随自然吸收或消肿治疗而痊愈,但是部分患者可引发关节僵硬、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同时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也限制了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不利于关节及肌肉功能恢复,为此必须通过干预措施来减轻肿胀及疼痛程度[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了活血止痛汤治疗,其患处肿胀、疼痛明显减轻,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常规西药治疗者,提示活血止痛汤对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的改善效果较好。 中医认为骨折后肿胀、疼痛,是由于气血瘀滞所致,活血止痛汤可有效化瘀止血,行气活血,同时配合服用三七粉服用,与当归合用,具有养血止血,补血活血、补气养虚之效,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赤芍、红花、没药、地鳖虫等药材水浸液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故可减轻水肿症状,同时兼具抗感染作用,可促进患处恢复[4]。 粉碎性骨折、复杂骨折患者等,其手术治疗较为复杂,术中操作多、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肿胀及疼痛程度也较其他骨折重,而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谵妄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谵妄中的应用 作者:张世瑶, 胡沛红, 贾文娜, 黄丹, 唐甜, 李沙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ICU,重庆,400016 刊名: 西部医学 英文刊名: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年,卷(期):2015,27(1) 参考文献(10条) 1.梅盘琴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医药 2013(06) 2.Pun B T,Ely E W.The importance of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ICU delirium[J].Chest,2007,132 (8):624-636. 2007 3.洪峰,俞兴群,李远思,聂卫群,高志凌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指导价值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医学 2011(03) 4.Spronk PE,Riekerk B,Hofhuis J,et al.Occurrence of delirium is severely underestimated in the ICU during daily care[J].Intensive CareMed,2009,35(7):1276-1280. 2009 5.Schweickert WD,Pohlman MC,Pohlman AS,et al.Early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9,3739678,1874-1882. 2009 6.Bailey P,Thomsen GE,Spuhler VJ,et al.Early activity is feasible and safe in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J].Crit Care Med,2007,35(1):139-145. 2007 7.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2004th ed[J].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2004 8.Ely EW,Inouye SK,Bernard GR,et al.Delirium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M-ICU)[J].JAMA,2001,28621,2703-2710. 2001 9.Ely EW,Gautam S,Margolin R,et al.The impact of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n hospital length of stay[J].Intensive Care Med,2001,27:1892-1900. 2001 10.岳鹏,吴瑛ICU谵妄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8(09) 引用本文格式:张世瑶.胡沛红.贾文娜.黄丹.唐甜.李沙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谵妄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西部医学 2015(1)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5-07-13T14:25:33.36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欧阳雪莲赵爱梅[导读] 肢体肿胀显著皮纹消失,没有无张力水疱表示Ⅱ级;肿胀显著,皮纹消失,存在张力性水疱且皮肤硬紧表示Ⅲ级[3]。欧阳雪莲赵爱梅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策以及效果。方法:把同期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6 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例数均为33 例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均出现肿胀现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施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肿胀情况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肢体恢复正常例数和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患者施予合理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肢体;护理干预;四肢骨折;康复;肿胀【中图分类号】R1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06-01 在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从大量临床实践情况来看,手术后由于血管、骨骼和肌肉损伤经常会使肢体发生肿胀问题,使组织供应与静脉回流受到干扰与影响,继而进一步引发疼痛、神经组织或者肌肉等因缺血而出现病变坏死,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甚者还会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2]。为避免和有效控制术后肢体肿胀问题,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33 例四肢骨折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干预组,施予了康复护理干预,获得了显著且良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把2012 年5 月-2014 年9 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6 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例数均为33 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肢体肿胀现象。对照组男18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为4 2.5±4.6 岁;骨折类型:有 3 例患者为尺桡骨骨折,12 例患者为股骨骨折,10 例患者为胫腓骨折,8 例患者为肱骨骨折;肿胀情况:Ⅰ级10 例,Ⅱ级16 例,Ⅲ级7 例。干预组男20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为4 3.5±3.5 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4 例,股骨骨折13 例,肱骨骨折 7 例,胫腓骨折11 例;肿胀情况:Ⅰ级11 例,Ⅱ级15 例,Ⅲ级 7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如下:1)认识干预:介绍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出现的原因、机体变化情况、肿胀对于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耐心且及时地解答患者所存疑虑,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肿胀方面的知识。2)心理干预: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经交谈或者心理测验等对患者心理特点施予综合评估,予以针对性心理安慰和疏导,消除和缓解患者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强化其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3)治疗干预:术毕用75% 乙醇纱布进行外敷,接着外层覆盖相应的无菌纱棉,利用多头带以及绷带加压包扎,每天更换伤肢体的敷料。若患者疼痛难忍,可按照医嘱服用相应的镇痛药物。结合患者自身耐受情况,术后取健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借助于抬高架或者软枕将患肢抬高,以便血液循环,缓解肢体肿胀情况。采取冰敷或者冷敷等方法收缩局部血管,以便组织新陈代谢以及神经肌肉兴奋,消除或者减轻肿胀。加强康复锻炼,促进淋巴以及静脉回流,使患者可尽快康复。 1.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肿胀程度评判标准:肢体无肿胀和皮纹表示正常;和正常相比较肿胀,存在皮纹表示Ⅰ级;肢体肿胀显著皮纹消失,没有无张力水疱表示Ⅱ级;肿胀显著,皮纹消失,存在张力性水疱且皮肤硬紧表示Ⅲ级[3]。 应用视觉模拟法评价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调查患者满意度,以百分制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 软件对实验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 比较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肿胀程度比较见表1,满意度评分和疼痛评分如表2,经分析,干预组肢体正常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评分和疼痛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n) 3.讨论四肢骨折属于复杂性骨折,常伴神经血管、肌肉以及肌腱损伤,这种类型的患者因术后切口组织出血、疼痛严重且体液渗出,影响淋巴以及静脉回流而使肢体出现肿胀[4]。为消除和减轻肢体肿胀,本次研究对干预组患者施予了康复护理干预,包含有认知干预、心理干预以及治疗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肢体肿胀改善情况、满意度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施予有效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和疼痛情况,促进其康复,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林燕斌,张秋玲,何小霞等.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64-2466.[2]戴海燕,黄丽蓉,霍英等.非药物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63-1664.[3]周丽.中药封包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观察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237-238.[4]李秀娟,孙艳华,李树萍等.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5(1):77,89.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多达25%~73%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患者还可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护理,可避免因吞咽困难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及时从消化道用药,还可以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心理护理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易激怒或抑郁,甚至失去生存信心。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要注意调整患者心态,在患者进食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其安全感,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集体进食,以减轻或消除孤独感。 2摄食训练 2.1进食体位 (1)坐位:躯干垂直,头轻度向前屈曲,这种体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气管,有利于吞咽动作形成。尽可能进食后保持此体位30min。(2)仰卧位:躯干45°仰卧,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该体位可促进残留食物从咽峡部排出,防止吸入气管。(3)侧卧位:向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残留于瘫痪侧。(4)平卧头偏向一侧:由于病情特殊,如脑出血急性期需要平卧时,可采取此体位,防止误吸入气管。 2.2一口量 指最适宜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一口量过多,食物就易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所以一般先以少量食物(一汤匙)试探,后酌情加量。 2.3进食速度 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以较正常人相对缓慢的速度咀嚼和吞咽,每进食一口后,要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每次进食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进食时尽量不要与患者交谈,防止误吸、误咽。 2.4食物选择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密度及形态均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和通过咽部,不易在食道黏膜上残留的食物,可选果冻、蛋羹、豆腐脑、米糊等半固体食物,从小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并进而过渡到进食普通饮食和水。治疗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喜好、营养成分及食物的色、香、味、温度等。 3吞咽训练 对摄入、吞咽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次,每次20min 左右。 3.1舌体运动训练 让患者以舌尖抵硬腭部,舌在齿内侧回旋并发“la”音。对舌体运动障碍患者,用压舌板按摩舌部,护理人员用纱布包裹患者舌尖,向左右口角及上下牙龈等不同方向软牵拉,后嘱患者用力缩舌,促进其舌体前后运动或左右反复伸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