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

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
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

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及护理

【原因分析】

肢体的肿胀是由于伤后血管破裂出血及组织液渗出而致,又由于损伤周围组织反射地引起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组织水肿,水肿可引起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并影响正常的血液供应,从而是使肢体肿胀加剧,严重的可形成水泡,有时甚至覆盖整个肢体,严重的可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肌痉挛。由此看来,术后肢体若不能及时消除则不利于肢体血液循环、营养物质的供应和术后的愈合,从而影响肢体的康复进程。机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消除创伤及手术后造成的肢体肿胀,医疗护理手段的介入可以协助阻断肿胀的发生,或加速机体生理反应,促进肿胀消除。

【护理措施】

(一)关注患者的感觉:询问患者肿胀患肢的感觉、胀觉及运动时感觉,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二)给予药物治疗:为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的肢体肿胀,需要常规使用一些有明显消炎、消肿、抗渗出作用的药物,及时迅速消除患肢周围组织的水肿及关节内炎性物质的渗出,有利于早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消肿药20%甘露醇注射液、七叶皂苷钠、甘油果糖等等,输注该类药物时特别注意输注肢体须保持制动,严密防止液体外渗。

(三)保持科学合理的体位:抬高患肢是消肿的一项重要措施,静脉回流不仅与机体循环阻力有关,还受重力影响。如果肢体位置低于心脏平面,则静脉回流就要克服循环阻力和重力的双重阻力,不利于肿胀的消除。

(1)四肢术后的病人可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肿。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避免患肢长时间在卧位下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加重水肿。上肢骨折术后病人座位、立位时,患肢悬吊于胸前,勿下垂或随步行而甩动。

(2)术后石膏外固定的病人也应抬高患肢,其肢体摆动,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四)加强主动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即是指患者自身意识支配下产生的运动。主动功能锻炼能带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有助于静脉回流,是保证术后肢体迅速消肿的“零费用”法宝。在病情允许下,应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患肢活动,如下肢骨折手术当天即可鼓励患者开始足部的上翘下绷和肌肉的屏紧放松运动;上肢骨折术后当天可以锻炼松拳握拳,但重点是一定要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

(五)给予有效的被动运动:在病情许可下,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给术后肢体从远侧端向近侧端按摩。同时,未制动的肢体都可以给予被动的关节活动等。

(六)注意饮食调养: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病人应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禁食辛辣、煎炸油腻食物,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含纳高的食物及饮料如香肠、罐头等等,待肿胀消退后,再逐渐增加营养摄入。

(七)辅助治疗:早期可运用CPM关节锻炼或者超声波理疗。

【小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此过程中,护士除了配合医生执行医嘱外,还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实行功能锻炼,体现护理工作的自身价值。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10-08T17:08:23.1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刘宇 [导读] 探究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缓解的效果 隆回县中医院湖南邵阳 4222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缓解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唑肟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并且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有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止痛汤;骨折;肢体肿胀疼痛 骨折手术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治疗骨折疾病最有效的方式,肢体肿胀及疼痛是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发生的原因是患者骨折及手术后受伤部位周围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出现肿胀及疼痛情况,不仅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肢体痛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1],本次研究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探究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缓解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36.38±1.26)岁;对照组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5.42±1.1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肿胀疼痛等级评级均为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唑肟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为手术后三天将1g头孢唑肟+100ml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伴随按摩及抬高患肢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2];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活血止痛汤,药剂配方为9g红花、6g乳香、3g三七、6g陈皮、3g地鳖虫、15g紫荆藤、3g甘草、15g当归,服药方式为早晚饭后30分钟各一次,连续服用6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及刺激食物[3]。 1.3观察指标 ①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肿胀及疼痛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疼痛缓解时间、骨痂生长时间以及治疗后住院总时间。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信息均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使用P值进行判定,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统计及数据对比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改善情况对比[n(%)] 3 讨论 针对骨折手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临床中多采用头孢唑肟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机制是止血、抗炎等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消炎缓解的作用,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根据相关中医研究以及长期以来的临床应用证实,中医药物的应用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中医中已经将治疗肿胀疼痛作为中医研究中的重点,而中医及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4]。从中医角度看,骨折患者手术后出现的肿胀及疼痛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受伤之后精气失调,血行不畅,经脉不通,进而

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

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 骨折定义: 骨折是由于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周围软组织同时受到损伤,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而出现疼痛,肿胀,皮肤苍白等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其严重者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肢体远端缺血坏死。因此,早期视察血液循环是骨科护理工作最重要内容和最基本工作之一。 观察方法:5P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无脉 1.疼痛:Ⅰ级(好)早期疼痛较轻,甲床充盈时间正常,轻度肿胀,无麻木,可触及动脉搏动。Ⅱ级(中)疼痛加重,肢端皮温偏低,肿胀明显,感觉迟缓,甲床充盈时间延迟,动脉搏动弱。Ⅲ级(重)疼痛剧烈,甲床充盈欠佳,皮肤青紫或苍白,高度肿胀,皮温冰冷,难触动脉搏动。 护理观察: (1)加强临床观察,观察区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创伤、骨折、手术伤口的疼痛在术后较重,伤口逐渐愈合时,明显减轻,缺血性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呈疼痛加剧,持续性,患肢张力增高,触压痛明显吗,被动牵拉手指(足)时疼痛,往往疼痛是反应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 (2)在执行护理技能操作时轻柔、准确、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痛苦。 (3)对疼痛严重者诊断不明确时,应禁用吗啡、镇痛泵等镇痛药物

和措施。 (4)疼痛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远端肢体疼痛严重时,考虑缺血的可能性应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早期减压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可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2.苍白、麻痹:观察骨折后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如患肢进行性肿胀会影响血液循环,易造成肢体血液供血不足,皮肤的苍白是远端肢体完全缺血和供血不足的表现, 护理观察方法: (1)注意患肢抬高不要下垂,患者一般采用平卧位,并将患肢用下肢垫或枕头抬高,使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 (2)观察肢端供血情况,注意皮肤颜色,如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3)指导患者多活动手指促进血液循环,肌肉对血运很敏感,如缺血时手指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可引起疼痛。 3.感觉异常、无脉:注意观察患肢感觉是否减退、麻木、反应迟钝或消失,患肢肢端皮温是否偏冷甚至冰冷,损伤后组织内压继续增加,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阻断较大动脉血供,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血严重,护理观察; (1)骨折后争取早复位,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和神经。 (2)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情况,缺血引起的感觉障碍多呈套式,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障碍,则与神经分布相一致, (3)检查动脉搏动应注意与健侧对比,对创伤严重者警惕血管内膜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研究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9T14:39:27.0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刘重阳[导读] 在骨外科临床治疗中,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极为常见,无论患者接受的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刘重阳 成都城北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中,中医康复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 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临床治疗中,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mb swell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fracture.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January 2014 to 2015, 80 cases of fracture of limb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accept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data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fracture of limb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better clinical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fracture; early stage; limb swelling; pat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curative effect 在骨外科临床治疗中,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极为常见,无论患者接受的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在骨折早期肢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1]。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若过于严重,患者的骨折部位的供血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治疗,伤口的愈合会很慢,患者还很容易出现感染等,甚至患上骨髓炎[2]。我院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极佳,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为骨折患者,肢体存在明显的外伤痕迹,且经X光检查后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糖尿在患者、心脏疾病患者、肝肾疾病患者、颅脑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4—62岁,上臂骨折患者13例,肘部骨折患者14例,前臂骨折患者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6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5—65岁,上臂骨折患者12例,肘部骨折患者11例,前臂骨折患者1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需要服用抗生素药物抗感染,并且保证肿胀肢体抬高于合适的位置,医护人员会对一些患者的肿胀部位进行冰敷并且让患者卧床休养。对于痛感极为强烈的患者,医护人员可让其服用适量的止痛药物。 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康复治疗,患者在接受骨折复位之后们需要服用中药汤剂,我院自拟中药汤剂的药方组成为:5g甘草,10g的当归、桃仁、茯苓、蒲公英、郁金,25g的黄芪。若是患者下肢出现肿胀,可以在上述药方基础上各加入10g的独活与牛膝,若患者的上肢出现肿胀,可以加入各15g的桂枝与羌活。患者需要每日服用2剂药物,每次服药剂量为500ml[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有效+显效。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肢体肿胀程度与正常状况相比差距大于0.9cm,且经过一周左右治疗后未出现缓解;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部位的肢体肿胀程度与正常肢体相比差距为 0.4—0.8cm,患者接受一周治疗后消肿;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肢体肿胀完全消除,且消肿时间在3d之内[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X2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折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早期症状,若患者肢体肿胀症状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的预后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患上其它并发症,患者的骨折部位也会出现感染,甚至患上脊髓炎等[5]。因此,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及时治疗就变得十分重要。

活血止痛汤应用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活血止痛汤应用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8T16:18:39.3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黄沛其 [导读] 骨折患者在行手术治疗之后,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最终影响到治疗的疗效。 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62例,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另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的31例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及VA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 骨折患者在行手术治疗之后,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最终影响到治疗的疗效。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对于提升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有效性,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所取6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本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23-71岁,平均(47±1.32)岁;骨折部位:9例胫腓骨骨折、11例尺桡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另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的31例为试验组,本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为24-70岁,平均(46±1.36)岁;骨折部位:8例胫腓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且两组性别比、年龄结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作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骨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去痛片,并抬高患肢;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止痛汤,具体中药药方包括:苏木18g,当归、紫菁藤各15g,赤芍、川芎各12g,红花、落得打各9g,乳香、没药、陈皮各6g,三七、甘草、地鳖虫各3g;以上药方均用水煎煮后分早晚两次口服,一日一剂。 1.3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同时,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其中:骨折处肿胀、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疼痛感为显效;骨折处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但有轻微的疼痛感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1]。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导入SPSS19.0版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均数±标准差( ±s)代表计量资料,率(%)代表计数资料,P<0.05时数据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 试验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为(26.36±1.25)h、肿胀缓解时间为(39.65±3.25)h,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为(56.98±2.61)h、肿胀缓解时间为(102.36±2.54)h,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试验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63±2.14)分,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59±1.5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01±0.21)分,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为(4.62±1.02)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后18例(58.06%)为显效、11例(35.48%)为有效、2例(6.45%)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后14例(45.16%)为显效、10例(32.26%)为有效、7例(22.58%)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术后常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若对其的治疗不及时,不仅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生活的质量。当前,临床上对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是以止痛、止血等药物为主,但其见效较慢,且恢复时间长,其治疗疗效欠佳。祖国医学研究认为,骨折术后发生肿胀、疼痛的原因多因伤后气机失调,致气血周流受阻,进而导致静脉阻塞,最终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2]。近年来,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理论的范围越来越大,有研究显示,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中应用中药汤剂的效果较好。本次所选的活血止痛汤中,川芎、红花、大昂贵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乳香、苏木、没药等能够利水消肿,桂枝则能够通阳化气;诸药合用共起到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3]。本次研究中,联合活血止痛汤治疗的试验组,其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及VA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林浩元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了,活血止痛汤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清除代谢产物、消除炎症。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表明,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高中伟.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2(6):70-71. [2]陈辉明.张氏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115-116. [3]田跃军,徐彬,徐涛,等.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7):110-111.

骨折合并症--早期并发症

骨折合并症--早期并发症 骨折早期合并症: 对伤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生命的多发伤及合并症,如休克、颅脑损伤、胸、腹部脏器伤及出血等。 常见的骨折合并症及处理: (一)血管伤:邻近骨折的大血管可被刺破或压迫,引起肢体循环障碍,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肱动脉(图3-12);股骨下端骨折及胫骨上端骨折可损伤腘动脉;锁骨骨折可损伤锁骨下动脉。重要的动脉损伤可危及生命,引起肢体坏死或缺血挛缩。重要的静脉伤也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图3-12 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伤 动脉伤的表现:伤口搏动性出血,或局部有搏动性血肿迅速扩大,并有严重的肿痛。肢体远侧血管摸不到搏动或很微弱,温度低,颜色苍白。对重要的动脉伤要及时发现和探查处理。 (二)神经伤:对骨折伤员,都应检查患肢的运动和感觉,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如肱骨干骨折,可有桡神经损伤。肱骨内髁或内上髁骨折,可合并尺神经伤。桡骨下端骨折可伤及正中神经。腓骨颈骨折可伤及腓总神经。骨折合并神经伤,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及探查神经或观察一段时间无恢复时再作探查手术。 (三)缺血性挛缩:肢体由于严重缺血,造成肌肉坏死或挛缩,因神经缺血和瘢痕压迫,常有神经部分瘫痪,使肢体严重残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肢肱骨骨髁上骨折,尺、桡骨骨折等。造成肌肉缺血的原因,有的因为小夹板或石膏过紧,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血供,有的因为肢动脉受压(图3-13)、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引起。 图3-13 肱骨髁上骨折肱动、静脉压易引起缺血性挛缩 缺血挛缩的早期表现:桡动脉搏动变弱或消灭,手指和腕呈屈曲,不能自动伸指(拇)和伸腕,被动活动也受到限制并引起疼痛。手和前臂麻木,发冷或胀痛,如不即时处理,肌肉即渐坏死,形成瘢痕挛缩。 处理上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如小夹板或石膏过紧,应立即松解,否则后果是严重的。如肱动脉损伤,有缺血挛缩表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部发冷疼痛,应立即探查肱动脉,根据情况作处理。如有血栓形成,应作切除,修复血管。如为血管痉挛,应用生理盐水扩张血管。如为血管断裂,应作对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血管。 在晚期病案中,手指(拇)及腕关节由于屈曲畸形,拇指内收畸形,严重地影响手的功能(图3-14)。治疗上采取自动和被动伸直活动,使用伸直指间关节,外展拇指和伸腕强簧夹板;必要时探查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延长屈指肌腱,并考虑用桡侧伸腕长肌加强,以及去除近排腕骨等。 图3-14 缺血性挛缩畸形 1 较轻的缺血性挛缩; 2 严重的缺血性挛缩 (四)感染:开放性骨折易有感染,如化脓性骨髓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破伤风与气性坏疽。要求伤后及时作好清创术及使用抗菌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已有感染要及时引流。 (五)内脏损伤:如骨盆骨折,骨刺可刺破膀胱、尿道和直肠;肋骨骨折可刺破胸膜和肺引起血气胸;颅骨骨折常合并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等。对内脏损伤,要优先紧急处理,待伤员全身情况允许时及早处理骨折。 (六)关节损伤:骨折穿入关节或关节内骨折,可引起关节内出血,关节面不平,可形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疗效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04-12T10:11:40.2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作者:苟新源郭宪章 [导读] 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活血止痛汤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并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风险,临床疗效确切。 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 摘要:目的骨折术后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对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活血止痛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并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风险,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活血止痛汤;骨折;术后疼痛; 骨折发生后,骨折局部组织受损,出现血块、组织液增多等现象,同时术中操作也需牵拉、剥离患者肌肉、骨膜等组织,并清理了血块、小骨片,因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创面,术后必然会发生疼痛和肿胀[1]。虽然肿胀属于骨折术后常见症状,但是肿胀也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故必须控制患者的术后肿胀症状。活血止痛汤是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重要方剂,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 ~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活血止痛汤改善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1~64,平均年龄(52.34±12.34)岁,骨折部位:8例为股骨骨折,7例为胫腓骨骨折,6例为尺挠骨骨折。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1~64,平均年龄(52.34±12.34)岁,骨折部位:8例为股骨骨折,6例为胫腓骨骨折,7例为尺挠骨骨折。两组患者中已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糖尿病者、血液疾病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认为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术后 3 d,头孢唑肟注射剂1.0 g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 次/d。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活血止痛汤治疗,方剂药材组成:苏木 18g;当归、紫荆藤,各15g;川芎、赤芍,各12g;红花9g;没药、陈皮、乳香,各6g;地鳖虫、甘草,各3g。每日取1剂药材煎服,与3g 三七粉(药汤冲服)共同服用,早晚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6d。 两组患者均给予肢体按摩、早期康复锻炼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骨折愈合等情况。术后3周,患者来院复查一次,行X 线片检查。 1.3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后3d,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显著减轻,术后3周可见骨折线内骨痂形成;有效:用药后3d,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有所减轻,骨折线内骨痂形成同上;无效:用药后3d,肿胀、疼痛程度均无改善或加重,术后3周未见骨折线内骨痂形成。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100.0%[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统计 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4例并发症(19.05%,4/21),其中伤口愈合不良3例、筋膜综合征1例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多可随自然吸收或消肿治疗而痊愈,但是部分患者可引发关节僵硬、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同时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也限制了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不利于关节及肌肉功能恢复,为此必须通过干预措施来减轻肿胀及疼痛程度[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了活血止痛汤治疗,其患处肿胀、疼痛明显减轻,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常规西药治疗者,提示活血止痛汤对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的改善效果较好。 中医认为骨折后肿胀、疼痛,是由于气血瘀滞所致,活血止痛汤可有效化瘀止血,行气活血,同时配合服用三七粉服用,与当归合用,具有养血止血,补血活血、补气养虚之效,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赤芍、红花、没药、地鳖虫等药材水浸液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故可减轻水肿症状,同时兼具抗感染作用,可促进患处恢复[4]。 粉碎性骨折、复杂骨折患者等,其手术治疗较为复杂,术中操作多、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肿胀及疼痛程度也较其他骨折重,而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5-07-13T14:25:33.36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欧阳雪莲赵爱梅[导读] 肢体肿胀显著皮纹消失,没有无张力水疱表示Ⅱ级;肿胀显著,皮纹消失,存在张力性水疱且皮肤硬紧表示Ⅲ级[3]。欧阳雪莲赵爱梅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策以及效果。方法:把同期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6 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例数均为33 例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均出现肿胀现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施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肿胀情况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肢体恢复正常例数和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患者施予合理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肢体;护理干预;四肢骨折;康复;肿胀【中图分类号】R1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06-01 在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从大量临床实践情况来看,手术后由于血管、骨骼和肌肉损伤经常会使肢体发生肿胀问题,使组织供应与静脉回流受到干扰与影响,继而进一步引发疼痛、神经组织或者肌肉等因缺血而出现病变坏死,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甚者还会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2]。为避免和有效控制术后肢体肿胀问题,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33 例四肢骨折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干预组,施予了康复护理干预,获得了显著且良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把2012 年5 月-2014 年9 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6 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例数均为33 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肢体肿胀现象。对照组男18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为4 2.5±4.6 岁;骨折类型:有 3 例患者为尺桡骨骨折,12 例患者为股骨骨折,10 例患者为胫腓骨折,8 例患者为肱骨骨折;肿胀情况:Ⅰ级10 例,Ⅱ级16 例,Ⅲ级7 例。干预组男20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为4 3.5±3.5 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4 例,股骨骨折13 例,肱骨骨折 7 例,胫腓骨折11 例;肿胀情况:Ⅰ级11 例,Ⅱ级15 例,Ⅲ级 7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如下:1)认识干预:介绍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出现的原因、机体变化情况、肿胀对于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耐心且及时地解答患者所存疑虑,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肿胀方面的知识。2)心理干预: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经交谈或者心理测验等对患者心理特点施予综合评估,予以针对性心理安慰和疏导,消除和缓解患者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强化其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3)治疗干预:术毕用75% 乙醇纱布进行外敷,接着外层覆盖相应的无菌纱棉,利用多头带以及绷带加压包扎,每天更换伤肢体的敷料。若患者疼痛难忍,可按照医嘱服用相应的镇痛药物。结合患者自身耐受情况,术后取健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借助于抬高架或者软枕将患肢抬高,以便血液循环,缓解肢体肿胀情况。采取冰敷或者冷敷等方法收缩局部血管,以便组织新陈代谢以及神经肌肉兴奋,消除或者减轻肿胀。加强康复锻炼,促进淋巴以及静脉回流,使患者可尽快康复。 1.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肿胀程度评判标准:肢体无肿胀和皮纹表示正常;和正常相比较肿胀,存在皮纹表示Ⅰ级;肢体肿胀显著皮纹消失,没有无张力水疱表示Ⅱ级;肿胀显著,皮纹消失,存在张力性水疱且皮肤硬紧表示Ⅲ级[3]。 应用视觉模拟法评价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调查患者满意度,以百分制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 软件对实验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 比较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肿胀程度比较见表1,满意度评分和疼痛评分如表2,经分析,干预组肢体正常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评分和疼痛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n) 3.讨论四肢骨折属于复杂性骨折,常伴神经血管、肌肉以及肌腱损伤,这种类型的患者因术后切口组织出血、疼痛严重且体液渗出,影响淋巴以及静脉回流而使肢体出现肿胀[4]。为消除和减轻肢体肿胀,本次研究对干预组患者施予了康复护理干预,包含有认知干预、心理干预以及治疗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肢体肿胀改善情况、满意度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施予有效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和疼痛情况,促进其康复,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林燕斌,张秋玲,何小霞等.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64-2466.[2]戴海燕,黄丽蓉,霍英等.非药物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63-1664.[3]周丽.中药封包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观察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237-238.[4]李秀娟,孙艳华,李树萍等.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5(1):77,89.

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 发表时间:2019-10-24T14:54:55.52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0期作者:李如尧 [导读]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李如尧 鸡西市梨树区医院 15816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使用自拟中医药消肿法辅以推拿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骨折肢体肿胀消除天数与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采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甘露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early limb swelling of fracture.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60 patients with early limb swelling due to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elf-designed Chinese medicine detumescence combined with massage;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annitol. The number and degree of extremity swelling elimin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1). Conclusion TCM treatment of early limb swelling of fracture has a very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doption by major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arly limb swelling of fracture;mannitol 骨伤科的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是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症状,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手法复位,骨折患者都经常性伴有肢体肿胀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或静脉回流。若不对其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伤口感染、伤口愈合时间增长、引发骨髓炎,甚至出现筋膜室综合征[1]。目前,医学界对于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方法有许多种,我国中医学通过汲取古人经验,借鉴前人的学术观点,在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对中医治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作为探讨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患者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12±3.2)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36.23±1.2)岁。两组患者中15例患者上臂骨折,10例患者肘关节骨折,12例患者手指骨折,6例患者急诊手外伤,5例患者股骨骨折,6例患者胫腓骨骨折,6例患者前臂骨折;其中15例患者开放性骨折,45例患者闭合性骨折;15例患者粉碎性骨折。依据肿胀程度划分,10例患者重度肿胀,40例患者中度肿胀,10例患者轻度肿胀。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术后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对照组患者注射甘露醇250ml,注射50g/d;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具体操作有:采用桃仁、蒲公英、当归、茯苓、郁金、青皮、路路通、泽兰与乌药各10g,香附、泽泻与柴胡各8g,陈皮与甘草各5g,生黄芪25g,若患者上肢肿胀加用15g桂枝与羌活,患者下肢肿胀加用10g川牛膝与独活;用开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同时按摩患者肢体远端,局部采用药酒揉擦,缓解患者肿胀。两组患者均观察1w。 1.3疗效判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患者肿胀消除天数与程度进行疗效判断。显效: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差值小于0.2cm,消肿天数小于3d;有效: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差值为0.4~0.8cm,消肿天数3~6d;无效: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差值大于0.9cm,消肿天数大于6d。 1.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w后的临床效果,按照上述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肢体肿胀对于骨折患者来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并且可能会对患者的静脉回流与动脉供血造成影响,导致患者肢体缺少足量的血液与营养供给,局部产生的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地排出。组织肿胀患者不适合采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外固定,所以应时刻注意调节夹板松紧度,定期更换石膏,否则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及时对患者的肢体肿胀进行消除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治疗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方法是使用甘露醇,实行脱水治疗。由于甘露醇属于渗透性脱水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肾功能与水、电解质平衡。若甘露醇出现外渗,可能会造成患者组织水肿与皮肤坏死,甚至造成患者失血性休克,导致不良后果发生[2]。 中医学认为肿胀是由于津液输布或者瘀血滞留异常所致,其发病机制是受肢体外力所伤,经脉受到破损,血溢脉外,造成肌腠筋骨滞留,导致经脉受瘀血阻滞,肌腠留滞而引起肿胀[3],常用方法有清热凉血与行气活血法。骨折患者早期肢体肿胀造成原因是由于血瘀、气滞与热毒。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主要中药药物包括柴胡、郁金、陈皮和青皮等,将这些药物依据适度比例煎服,具有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与疏通经脉等功效,有利于消除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对骨折患者除了服用中药汤,还应根据实际病情对骨折患者行中医按摩法。采用推、拿、捏、揉等专业手法,指导患者患肢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推动患肢的血液循环,达到缓解肿胀的目的。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观察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医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对骨折后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骨折肢体肿胀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治疗组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远低于治疗组的9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骨折后发生的肢体肿胀,选用中医康复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为优良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康复;骨折早期;肢体肿胀 早期接受康复的骨折患者,大部分极易出现肢体肿胀的现象。如果肢体肿胀情况持续太久,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或消除,那么必然对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如关节僵硬、粘连挛缩等[1-2]。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肿胀情况,恢复患者功能,本研究将中医康复运用于早期骨折肢体肿胀患者,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骨折肢体肿胀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7~69岁,平均(32.5±1.3)岁。治疗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33.1±1.2)岁。76例患者中,手臂骨折患者20例,手指骨折患者11例,肘关节骨折患者10例,前臂部位骨折患者11例,手部外伤骨折患者6例,股骨骨折患者10例,胫腓骨骨折8例。开放性及闭合性骨折患者分别为25例及51例。患者早期肿胀程度分级,轻度18例,中度50例,重度8例。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傷部位、类型及肿胀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将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处理,指导患者进行充分的卧床休养,对其实行部分冰敷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止痛药的服用。之后配合甘露醇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中药汤的服用。中药汤中的药物组成为:桃仁10 g,茯苓10 g,蒲公英10 g,当归10 g,生黄芪25 g,甘草5 g,郁金10 g[3]。如果患者发生肿胀状况的部位为下肢,则需加用牛膝及独活10 g;如果肿胀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