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教案

过故人庄 教案
过故人庄 教案

16、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教学目标

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

教学难点

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

食鲜疾发逝世,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感受。如《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二、字词正音

鸡黍shǔ郭外斜xiá开轩xuān 场圃pǔ重chóng阳

三、解题

此诗选自《孟襄阳集》,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本篇以叙事为主,结合景物描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丽画卷。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朋友间的真挚友情;青山绿水,洋溢着的恬静气氛;谷场菜地蕴含着的朴实农家风味;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激情……

四、诗歌赏析

1、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有什么理由?

明确:算得。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

2、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叙述跟诗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

3、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这两句交代此行的缘起。

“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朋友,旧相识。具:臵办,准备。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邀我至田家。”——邀:约请。至:来到。田家:故人之家。

3、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

这两句承上文“田家”两个字,写田家四周的风景。描写风景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

4、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打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

5、第七、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此日欢聚,情犹未已,期待来日再相逢。

“重阳日”是农历9月9日,现在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再来做客的意思。这个道别语表现出了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就:动词。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近。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

五、简析

这首诗,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

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六、总结

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而无味”“淡乎寡味”,都是把“淡”和“无味”看作一回事,但这首诗不是五味,它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七、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

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

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

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八、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过故人庄》教案完美版

《过故人庄》教案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作者: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阅读训练】:一、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二、 1、诗中“_______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4、“语淡而味终不薄”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一、 1、“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二、 1、开轩面场圃【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 3、享受友情的乐趣;欣赏自然风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与朋友把酒谈论农事的乐趣。 4、首联是说故人准备了酒食相邀,文字平淡,毫无渲染,足见农家待客简朴,同时也说明朋友至交,不循虚礼。颔联“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颈联写“开轩”后所见的景物,令人心旷神怡。“话桑麻”使人领略到农家风味。这些景物构成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尾联,淡淡两句,生动表现出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这是一首语言平淡质朴对田园风光的咏唱,又是一首语义深醇幽远的饱含农家乐趣,充满对友人情意的咏唱。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诗翻译分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古诗翻译分析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过故人庄 (6)至:到。 (7)合:环绕。 (8)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9)斜:[xiá]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0)开:打开。 (11)轩:这里指窗户。 (12)面:面对。 (13)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 (14)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

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 一、导入。 我们又遇到一位“话桑麻”的诗人了,他被别人用“只鸡”招去喝酒,这就是孟浩然,他比陶渊明晚了二百多年,只能算半个田园诗人。他早年隐居湖北襄阳的鹿门山,中年曾去京城应考,又去各地漫游,最后做了三年小官,死在任上,年51。他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更多的诗与田园无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有什么理由?(算得。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 农事。) 问: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叙述跟诗题有什么关系?(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你们看,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什么?(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 问: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这两句承上文哪两个字?(“田家”,写田家四周的风景。)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大意是,

村庄四周有绿树环绕,远处可以望见城郭,郭外有青山横斜。)你对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感受?(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问: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说说饮酒中的气氛怎么样。(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问:第七、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同学们读过诗人的《春晓》,它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这是用感叹方式收尾。这首诗的收尾方式跟《春晓》不同,用的是普通的道别语。“重阳日”是哪一天?(农历9月9日)现在是什么时候?(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再来做客)这个道别语好在什么地方?请大家各抒己见。(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三、总结。 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而无味”“淡乎寡味”,都是把“淡”和“无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阅读训练】: 一、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二、 1、诗中“_______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4、“语淡而味终不薄”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 1、“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

《过故人庄》教案 - 徐汇教育

上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预备年级语文组刘卓贾锋作业 《过故人庄》教案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作者: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过故人庄 观书有感 教案

《过故人庄观书有感》教案

一、节奏划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逐句赏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

【最新】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答案附赏析-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答案附赏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 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 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 互相对应,十分工整。(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4)语淡而味终不薄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 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 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 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 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 (3)享受友情的乐趣;欣赏自然风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与朋友把酒谈论农事的乐趣。 (4)首联是说故人准备了酒食相邀,文字平淡,毫无渲染,足见农家待客简朴,同时也说明朋友至交,不循虚礼。颔联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颈联写开轩后所见的景物,令人心旷神怡。话桑麻使人 领略到农家风味。这些景物构成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尾联,淡淡两句,生动表

《游山西村》原文及译文

《游山西村》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曹济平)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过故人庄》教学设 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过故人庄》的阅读。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个板块:选点突破 一、快乐起跑: 导言: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二、预习考查: 点拨1:顺畅朗读五首诗,考查字音。 强调:荒秽 huì草木长zháng 鸡黍shǔ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 场圃pǔ重chóng阳迷mí人眼 啄zhuó春泥没mò马蹄白沙堤dī花木成畦qí 排闼tà鸡豚tún 山重chóng水复 乘chéng月拄zhǔ仗叩kòu门 点拨2:选点《过》诗,整体感知。 ①《过故人庄》作者是谁,哪朝人,选自哪本书? 明确: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阳集》 ②《过故人庄》一诗从诗题看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诗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时对田园情趣的感受。过:访问;故人:朋友;庄:村庄 ③投影村庄、青山、绿树的简笔画,结合全诗内容联想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还来”——喜爱 三、指导节奏 ①节奏常识: 点拨: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过》诗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明确: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练习)

过故人庄—孟浩然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字音和字形) 鸡黍()开轩()面场圃()桑麻() 2.解释加点的字。(理解并记忆) (1)故人具鸡黍 (2)青山郭外斜 (3)把酒活桑麻 (4)还来就菊花 (5)过故人庄 3.填空。 阳赏菊。景、事、人融为一体。(理解内容加强记忆) 二、阅读与理解 (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过故人庄》的作者是代的,他与并称为著名的

诗人,该诗一二两句写的是,主要表达方式是,三四两句写的是,主要表达方式是。 (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5.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6.分别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根据音节和意义)。(注意标准)音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意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7.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学会联系,注意字音和字形) 草盛()荒秽()荷锄()沾我衣() 9.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又名,(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花卉的名称)。 10.理解性填空。 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句是“、。”(充分理解) 参考答案: 一.1.shǔxuānpǔsānɡ 2.准备立农事靠近访问 3.(1)唐山水田园王维王、孟鹿门山 (2)作客田家近远叙事平静质朴 二、(一)4.唐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朋友邀我作客记叙山村风光描写 5.表示诗人将不邀自至,与开头“邀”字遥相呼应,表现了老友间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7.表现了诗人不贪恋官爵而乐于田园赏菊的思想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 (二)8.shènɡhuìhèzhān 9.元亮潜东晋菊花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初中语文文言文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过访,访问。庄:村庄。 (2)具:备办。黍:黄米饭。鸡黍:指丰盛的饭菜。《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3)田家:种田人家,这里指老朋友的农庄。 (4)合:指绿树四围合拢起来。 (5)郭:城郭,指外城。(6)轩:这里指窗户。面:对着。场:禾场。圃:菜园。(7)把酒:端着酒杯。这里是饮酒的意思。话桑麻:指闲谈农家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8)重阳日:即重阳节。古人以为阳数,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9)还来:再来。就菊花;意思是再来赏菊饮酒吧。古代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 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 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 对酒把话谈蚕桑和棉麻。 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 还要到此来共同赏菊花。 赏析一: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和平生活,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场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朋友.当诗人被邀到农家做客的时候,于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朴素语言展开了饶有古风的场景.鸡黍是农民款客最诚意的表现,通过鸡黍的具体描写,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环境,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诚,不仅以这次欢叙为难得,更约定客人来年重阳佳节再来做客,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另有一番赏心的情趣了. 孟浩然擅长于自然描写,与王维齐名.从《过故人庄》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怀,感受到农村大自然的陶醉,承受到友情的温暖,因而能以朴质的语言抒发出美好的篇章,所描写的环境,令人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中的一些情节,但又各有特色,各有天地,而非艺术上的重复. 《过故人庄》能传诵下来,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致.由此看来,好诗能去掉陈词滥调,写得自然,不涂饰,不堆砌,正如谢写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样,于平淡之中见出功力. 赏析二: 这是诗人一首很有名的田园诗。这首诗所描写看似一个普通的农庄,一次普通的农家宴请。但读完之后,却仿佛是一曲风光旖旎,清幽淡雅的田园交响曲,令人向往,令人回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诗的首联从先写老朋友的邀约,极为亲昵,仿佛叙述家常。朋友有“邀”我就“至”,毫无渲染,简单而随便。“鸡黍”二字显出农家的淳朴和热情,不讲虚礼和排场,这才显出主客之间的真情。“绿树”两句写“故人庄”自然环境的优美。一近一远,把小村青山远映,绿树环绕的景象表现得生动逼真,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宾主的心情才都很畅快。他们在开筵时打开窗户,面对宽敝平坦的场院和菜地谈起农事来。这联诗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到浓烈的农村风味,而且可以想象到主客谈话时的欢声笑语。最后一联写走时尚有不舍之意,余兴未尽,而要在明年的重阳节再来饮酒做客。主客间的欢洽和谐之情不言自现,而且也暗示出此次邀饮的时日。本诗为“不事工巧极自然者。”语淡而味浓可谓孟诗的总体特征,本诗正体现了这种诗风。\'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生活情趣,一片宁静和谐,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情志。 作者介绍: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过故人庄》的阅读。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起跑: 导言:咱们的古代诗歌里有一个山水田园派,同学们知道这一流派的代表是谁吗?(生答)“王孟”让山水田园诗走向了顶峰。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领略山水田园诗的恬淡自然。 二、预习考查: 强调:鸡黍shǔ郭外斜xiá开轩xuān 场圃pǔ 三、指导节奏 ①节奏常识: 点拨: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过》诗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明确: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②书读百遍 点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要熟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考查:选2—3名背诵。 四、熟读体会 点拨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书:明确:邀“我”作客——山村风光——把酒闲谈——重阳还过(访问) 点拨2:语言美表现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判断哪些是叙述句,哪些是描写句,从情味的角度谈好在哪里? 明确: 叙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准备好美味饭菜,请我到村居的农家做客。情味:“具鸡黍”、“邀我”——真挚的感情、愉悦的情趣 叙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近处,绿树环抱着村庄;远处,城外青山连绵不断。 情味:“绿树”、“青山”——清幽恬静的气氛 描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轩窗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地,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们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情味:“面”、“话”——令人陶醉的风味 ④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还来”——融洽的感情、喜爱的情趣。 描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点拨3: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闲适恬淡(景美情美,乐在其中,令人陶醉) 强调:析文句、品字词,是领悟作者情感的关键。 第二个板块:指导学法 点拨:通过《过故人庄》的学习,请你谈一谈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课外诗歌背诵中的一篇课文。它非常脍炙人口,读起来非常容易,可是要深入理解它却不简单。每一句诗都是明明白白的,几乎没有看不懂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要讲好看似平淡,实则深奥的内涵,就需要花一点功夫。因此,笔者在充分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了教学。 突破难点 诗歌全篇都明白如话,只有一个地方,稍微有一点晦涩,那就是第一句:故人具鸡黍中的“鸡黍”。它是一个典故,鸡黍一词在这里出现,专指丰盛的饭菜。《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有了这个典故,同学们才知道,原来这次造访不是路过,而是美丽的约定,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信用。这与前面学过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以及“陈太丘与友期行”相互补充,这样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学自然非常感兴趣,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当然,由“鸡黍之交”深入下去,笔者还讲出了范式和张劭之间的“生死之交”。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

浙江省湖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全word版 ,含答案)

2014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意思和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意思:含水分多,不干燥。拼音:zīrùn 词语:______ (2)意思: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拼音:guǐ jì词语:______ (3)意思:文明的积淀。拼音:dǐ yùn 词语:______ 1.(1)滋润(20轨迹(3)底蕴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 (2)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其描绘大漠壮观景象,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可谓一语中的。 (6)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给陕西初中生江欣桐的回信中:”希望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能成为绿色发展的‘小喇叭’。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人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处处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的怡人风光。”(填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两句诗) 2.(1)君子好逑(2)谁家玉笛暗飞声(3)燕然未勒归无计(4)在乎山水之间也(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评分标准:共同声明分(1)—(4)各1分,(5)(6)各2分,有错别字、漏字、加字不得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 (1)会.宾客大宴(2)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3)同舍生皆被.绮绣 3.(1)会:适逢,正赶上(2)牺牲:猪牛羊等祭品(3)被:通“披”,穿。 评分标准:共3分,各1分。 4.名著阅读。(4分) (1)”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头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 寻姣长妇人,寻青面 ..,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其引文中的”青面”是”梁山好汉”____▲_____(填人物姓名)的特征。(2分) (2)下列各项中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助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衔肉的狗》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 B.《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相倾吐衷肠的情形,是全书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简·爱拐弯抹角地试探罗切斯特的心思,表现了她性格中多疑软弱的一面。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伙夫,后来在达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D.《海底两万里》中,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财务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

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唐春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过故人庄》。二、作家简介:孟浩然,(689——约740),唐代诗人,字浩然,襄阳人。他是初盛唐过渡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对于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与王维合称“王孟”。他的诗绝大部分都是五言诗,偏重于描写自然景色,形象清新,生动自然。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应故人邀请到农做客时所写,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三、预习考查: 鸡黍shǔ郭外斜xiá开轩xuān 场圃pǔ重chóng阳还huán来 四、指导朗读节奏 ①节奏常识: 点拨: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本诗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明确: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诗词阅读题)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答案附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