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原生生物的三种营养方式内涵

分析原生生物的三种营养方式内涵
分析原生生物的三种营养方式内涵

分析原生生物的三种营养方式内涵原生动物是单细胞个体或者是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

胞器,具备了三种营养方式:光和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已经记述的原生动物计有65000多种,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化石。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水,甚至是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可以看见原生生物,只是它们都是细胞级的生物,我们难以用肉眼看到。其数量也是整个动物界其他门动物无法比较的。如此之多的原生动物渗透到自然界的各处,简单的细胞个体需要生存下去,因此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也是比较多。

多种的营养方式让数量庞大的原生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同时也是环境的选择使原生动物必须有多种的营养方式才能适应各种的环境。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只具备简单的应激性,其各种生命活动也是依靠细胞内的胞器完成。营养方式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对于原生生物而言,将会难以生存。不仅是原生动物门的严峻考验,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缺失。

如植物性营养的绿眼虫,它们生活在水域环境中,作为一个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其他的生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养分;如动物性营养的草履虫,系统中的消费者,维持着平衡,合理控制其他生物的数量;再如孢子虫,它们是系统中的分解者,是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原生动物门已经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用简单的营养方式向我们阐述。

原生动物作为最原始的真核生物,这既是简单的生命原始营养方式的体现,也是以后生命进展的基石,更为复杂的真核生物以这三种营养方式按照自己的进化方式不断的适应这生物界。就好比在大的生物界中,我们有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相互作用,来保持生态的平衡。因此,原生动物的三种营养方式向我们传递出一个信息:动物的进化是由简到繁,但还是以基础来发生变化的,总体上相互作用,维持平衡。

以目前的研究来看,原生动物还有许多未解的物种,以及个别对其他生命带来的威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原生生物的三种营养方式是囊括了整个生物界的大的营养基本方向,这个真核生物的基础,也是原生动物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原生生物的细胞非常复杂,虽然只是单细胞的个体,但必需像植物体或动物体执行所有的新陈代谢。由此可知,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突破。三种营养方式更是相辅相成的完美营养方式,由此三种营养方式而扩展的自然生物有植物性营养的植物,动物性营养的动物,及腐生性营养的菌类,共同构成我们的生物界。

所以,这三种营养方式是原生生物的生存基本,也是真核生物的生存基本。只有多样的营养方式才能使原生生物更加丰富多彩,也只有这三种营养方式,我们才能看见宏观可见的生态多样性及生物平衡。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

§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P75 营养:微生物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的物质。 微生物细胞培养收集湿菌体 烘干至恒重 干细胞灰分 无机物(盐) 有机物 蛋白质、糖、脂类、核酸、 维生素等及其降解物 分析方法:课本P79水分:70-90%离心、过滤、洗涤高温烘干105℃;低温真空干燥;红外线快速烘干。550℃焚烧 一、微生物细胞 的化学组分 2.细胞化合物的组成: 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生长因子、核酸 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3.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 微量元素: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 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4.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分特点 (1)、不同的微生物细胞化学组分不同 (2)、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有差异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P76 1.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不同进行分类 五大类(武大):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 六大类(周德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能源 1、碳源(carbon source) 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 1、功能 (1、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如糖、蛋白质、核酸等

(2、形成代谢产物,如酒精、乳酸等 (3、提供生命活动的能源 2、可作碳源的物质(P80表4-2) 糖类,蛋白质,有机酸,醇类,脂类,烃,CO2,碳酸盐等 碳源谱 必须利用有机碳源无机碳源为(唯一)主要碳源 自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 最适碳源糖类优于其它化合物 单糖优于双糖、多糖 己糖优于戊糖 葡萄糖、果糖优于其他己糖 同一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差别-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 如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时存在于培养基中时,大肠杆菌先利用葡萄糖(速效碳源),再利用半乳糖(迟效碳源) 不同微生物的碳源谱相差很大 双功能营养物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兼作能源 2、氮源(nitrogin source) 为微生物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1、功能 (1、构成微生物含氮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2、形成代谢产物,如谷氨酸等 (3、一般不做能源 2、可作氮源的物质(P81表4-3) 蛋白质及其降解物(胨、肽、氨基酸)、硝酸盐、氨盐、N2、尿素、嘌呤、嘧啶、氰化物等 3、异养微生物氮的利用顺序 C.H.O.N> C.H.O.N.x >N.H > N.O 培养基中最常用的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 3、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 实例:土霉素发酵生产中添加的玉米浆和花生饼粉 玉米浆:以较易吸收的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易被利用(速效氮源) 花生饼粉:以大分子蛋白质形式存在,不易被利用(迟效氮源) 发酵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前者有利于菌体生长,后者有利于代谢产物形成保持适当的比例,协调菌体生长期和产物形成期,提高土霉素的产量 4、生理酸性盐与生理碱性盐: 以(NH4)2SO4等氨盐作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H4+被吸收,会导致培养基的pH下降,因而将其称为生理酸性盐; 以NO3-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O3-被吸收,会导致培养基pH升高,因而将其称为生理碱性盐。 3、无机盐(mineral salts 大量元素:Ca、K 、Mg、Fe等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mol/l 微量元素:Zn、Cu、Mn、Co、Mo等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

七年级下册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知识点整理 一.糖类 . 作用: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 食物:馒头、米饭、白薯、马铃薯、白糖等。 二.脂肪 .作用: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储存在体内。1克脂肪中所含的能量相当于2克糖类或蛋白质所含能量。 2.食物:油、花生、黄豆、肥肉等。 三.蛋白质 .作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物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2 食物:鱼、瘦肉、蛋、奶、黄豆等。 四.维生素 .作用: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少,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2.缺乏症状及饮食治疗 维生素A缺乏: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多吃胡萝

卜、肝脏及蔬菜瓜果) 维生素B1缺乏: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吃粗粮、全麦面) 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水果。辣椒中含量最高)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腰酸背痛腿抽筋(虾皮、肝脏) Vc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五.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六.无机盐 .缺含钙的无机盐,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症。(虾皮、肝脏) 2.缺含铁的无机盐,易患缺铁性贫血。(肝脏、血液制品) 3.缺含碘的无机盐,儿童患呆小症,成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盐、海带) 趣味导读 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很难想像食物还可以治病吧。很早以前,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的医生,用动物肝脏能够治疗夜盲症,这种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雀目",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医书中也提出用猪肝治疗这种病,他还提出用谷白皮熬粥可防“食米区病”。1947年,葡萄牙航海家

达·伽马,在经过好望角去印度的航行中,同船的160名水手就有100人被坏血病夺去生命。但后来船员们知道用一些食物来治疗这种疾病。你知道为什么这些水手会得这种病吗?什么食物可以预防或治疗这种病吗?收集关于坏血病的资料,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智能点拔 例1.有些人一生食素,但却并没得夜盲症,这是因为 A.因为植物性食物里有维生素A B.因为其他维生素也能预防这种病 c.有些植物性食物内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 D.人体内可以自行产生维生素A 分析 此题考查维生素A的缺乏症及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A一般于动物的肝脏,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维生素A,虽然胡萝卜、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维生素A,但是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是c。 例2.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 A.脂肪 B.水 c.维生素

第4节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H

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教学目标〗: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比较,认识空气中氧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及人工呼吸的原理;了解动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重点〗: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原理和体内气体交换原理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肺泡模型、豆芽、澄清石灰水、蜡烛、湿度计、多媒体课件、人体呼吸系统模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进食,而且需要进行呼吸,呼吸对人体到底有多重要,学生体验。 活动:请全体同学吸上一口气后,屏住呼吸,看谁最长可以多久不换气。 说明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如果人体几分钟不呼吸,人体会窒息甚至死亡,可见呼吸的重要性。 设问:人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学生随意发挥) 引了课题生物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新课教学 我们知道人体在呼吸时,吸入外界新鲜的空气,呼出体内的废气,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 比较一组数据 吸入的空气呼出的空气 O221%16% CO20.03%4% N278%78% 稀有气体0.94%19% 水汽较少较多 学生讨论:通过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并解释 结论:人在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汽增加。 你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呼出二氧化碳和水汽呢? --用澄清石灰水和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问:为什么氧气含量会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分析:人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体内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氧化所用的氧需要从外界获得,氧化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必须排出体外。 (给出葡萄糖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头脑中有个印象)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将外界的空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的气体呼出,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因此,我们先来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步骤一:教师课件打出呼吸系统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的文字描述,讲讲呼吸系统的主要结构,自学呼吸系统的组成。 教师指导:1、学习中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联想外界气体进行身体的过程。 2、注意观察的顺序,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教师出示模型,让学生上台指出其主要结构位置和其主要功能,其他同学写好笔记 一、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四节 其他营养方式》教案2

《第四节其他营养方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寄生和腐生的定义,比较其异同; 2、举例说出寄生生物有哪几种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3、了解腐生生物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寄生和腐生营养方式区别及掌握常见的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 教学难点: 寄生和腐生营养方式区别及掌握常见的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 教学过程: 导入: 讲述: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养,人和动物通过捕食方式异养。 提问:自然界的生物都是这样吗? 讲述:还有一些生物,它们虽然也属于异养,但与人和绝大多数动物的营养方式有所不同,这就是寄生和腐生。 提问:什么是寄生? 答: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摄取营养来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 比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提问:真菌引起的疾病有? 答:足癣、臀癣等 提问:寄生有哪几种形式? 答:1、体虱、跳蚤等生物依靠吸收人体体液作为自身营养称为体表寄生。 2、蛔虫、绦虫等都是生活在人和动物肠道内直接吸收人体活动物体消化后的养料称为体内寄生。 3、病毒属于细胞内寄生。

提问:如何预防各种寄生虫? 回答: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讨论:寄生生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有益:防治害虫,将少农药使用,利于环境保护,如姬蜂类昆虫。 讲述: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活体表,并从其体内摄取营养来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称为寄生。可以看出寄生现行十分普遍,寄生生物有的对人类有以后的有害,发挥有利的一面,预防有害的影响。 提问:什么是腐生? 答: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一体或其他有机物里,吸收营养来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称为腐生。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那些腐生现象? 回答:霉菌、蘑菇等。 提问:腐生生物是否都是有益的?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 答:不是。腐生生物有益也有害。有益:可供食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其重要作用。 有害:使食物等腐败;危害人体健康。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寄生和腐生生物的各自特点及其区别了吗?

人教版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人教版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 源。 2. 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和缺乏症状。 3. 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 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 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 点。 教学重点 1. 营养物质类别。 2. 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思考: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哪些生物?为什么我们每天都 要进食呢?明晰:肉、蛋、奶、白面??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 等植物,肉、奶等来 自动物;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 二、新课讲授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 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 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材第38、39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具体 了解这两种常见食物的成分。 (学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牛肉等。 (讨论)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 (小结)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 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问题:糖类、脂肪、蛋白质对人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 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随微生物类群 和营养物质种类而异,可归纳为吞噬和渗透吸收两种类型。多数原生动物能直接以细胞质膜包围并吞食营养物。原生动物对固体颗粒状食物的捕食称为吞噬,对液体或胶体状小液滴状食物的捕食称为胞饮。绝大多数微生物以渗透方式吸收 营养物质。 以渗透方式通过细胞质膜从环境或寄主细胞中获取营 养物质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中的孢子虫和鞭毛虫等。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能高效率地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分子量、溶解性、电负性、极性等都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难易程度。其二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pH和离子强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例如,当环境pH 比胞内pH高时,弱碱性的甲胺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而这种状态的甲胺不容易分泌而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升高,当环境pH比胞内pH低时,甲胺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而难以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

降低;当环境中存在诱导物质运输系统形成的物质时,有利于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而环境中存在的代谢过程抑制剂、解偶联剂以及能与原生质膜上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等成份 发生作用的物质(如巯基试剂、重金属离子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另外,环境中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也影响微生物细胞吸收被运输物质的速率,例如L-刀豆氨酸、L-赖氨酸或D-精氨酸都能降低酿酒酵母吸收L-精氨酸的能力。其三是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permeability barrier)。所有微生物都具有一种保护机体完整性且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透过屏障,渗透屏障主要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等组成的结构。荚膜与粘液层的结构较为疏松,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影响较小。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结构较为紧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分子量大于10000的葡聚糖难以通过这类细菌的细胞壁。真菌和酵母菌细胞壁只能允许分子量较小的物质通过。与细胞壁相比,原生质膜在控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对跨膜运输(transport across membrane)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本节着重探讨的问题。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Na+,K+-ATP酶(Na+,K+-ATPase)系统、膜泡运输等,其中主动运输最为重要。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也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1)种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营养物质 水克 无机盐毫克 蛋白质克 淀粉克 脂肪克 C 维生素克 面粉 12.7 224.1 11 71 1.5 — 黄豆 10.2 670.5 35 18 16 — 辣椒 91.9 18.92 1.4 3.7 0.3 62 花生 48.6 263.1 12 5.2 25 14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种类不同,不同食物含每种营养物质的多少也不同,即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食物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 )。 ①蛋白质 ②脂肪 ③糖类 ④水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A ×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所以,①②③④⑤⑥都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选项C 是正确的。 B × C √ D × 答案:C 2.蛋白质 (1)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供能不是蛋白质的主要作用。 (2)缺少蛋白质的病症。 如果儿童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等。如果成人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出现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创伤修复缓慢,贫血和肌肉萎缩等现象。 (3)食物来源。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丰富的有奶类及奶制品、蛋类、瘦肉、鱼虾类、豆制品等等。 【例2】关于蛋白质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 A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C .蛋白质可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蛋白质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A ×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 蛋白质。 B ×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化成脂肪,脂肪、氨基酸也能够转化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体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新旧更替。

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范文

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范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

(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交流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 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 一.选择题: 40680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1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2 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A.构成细胞物质 B. B.提供能量 C. C.A,B 两者 答 :( ) 4068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 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A.碳素物质 B. B.氮素物质 C. C.水 答 :( ) 4068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 40686 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两者 答 :( ) 4068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B.所需碳源不同 C. 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 4068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B.需要消耗能量 C. 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 4068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B.前者不需能量 , 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载体 答 :( ) 4069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 生长因素 ) 是: A. A.微量元素 B. B.氨基酸和碱基 C. C.维生素 D. D.B,C 二者 答 :( ) 4069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 源 C. N 源 答 :( ) 4069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A.单纯扩散 B. B.促进扩散 C. C.主动运输 D. D.基团转位 答 :( ) 40693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 A.糖类物质 B. B.碳酸盐 C. C.农副产品 答 :( ) 40694 微生物细胞中的 C 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A.10% B. B.30% C. C.50% D. D.70% 答 :( ) 40695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 A. C 源 B. B.N 源 C. C.生长因素 D. D.A,B,C 都提供 答 :( ) 40696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细菌 B. B.放线菌 C. C.真菌 答 :( ) 40697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答 :( ) 40698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D. D. A 和 B 答 :( ) 40699 缺少合成 AA 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自学导引】 一、三大类物质的代谢 1.糖类代谢 2.脂类代谢 3.蛋白质代谢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 思考:家畜饲养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说明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思考: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类、蛋白质。

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思考导学】 1.猪的育肥阶段,增加富糖类的饲料,可在短时间内催肥长膘,为什么? 答案:在猪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2.空腹喝牛奶,为什么营养价值会降低? 答案:空腹喝牛奶时,因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会通过脱氨基作用被氧化分解放能。 3.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经检测随尿排出的葡萄糖会大大增加,为什么? 答案:蛋白质能够转变成葡萄糖。 4.偏食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营养不良? 答案:因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偏食会导致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会导致营养不良。 【学法指导】 1.掌握糖元的有关问题 糖元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它微溶于水,能通过氧化分解或酵解而迅速释放能量。糖元除由葡萄糖合成以外,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也能合成。由单糖合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转变而成。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上述两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 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 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贮存起来,使血糖浓度仍然维持在100 mg/dL的水平;当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还维持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 内容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以及电子供体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1.光能无机自养型:以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还原CO2的氢供体是还原态无机化合物(H2O、H2S或Na2S2O3等)。 2.光能有机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等)作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在只有无机物的环境中不能生长,所以有别于利用CO2作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型。 3.化能无机自养型: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并以CO2为碳源。它们能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 4.化能有机异养型: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碳源和氢供体也是有机碳化合物。有机碳化合物是兼有能源与碳源功能的双重营养物。如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及单糖、双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 营养缺陷型:某些菌种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相应的野生型菌株称为原养型。 2. 练习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D 2.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A 3.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答案:B 二、填空 1. 光能自养菌以__________作能源,以__________作碳源。

24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二课时)

2.4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呼吸; 2、了解植物的呼吸; 3、了解动植物呼吸的共同点。 二、教学过程: (1)动物的呼吸:动物也要不停地呼吸来维持生命。 注:1、试管B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碱石灰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问】动物呼吸是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 【实验】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 试管B的设置有对照的作用。 【实验现象】试管A的红色水滴向试管移动。 【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植物会呼吸吗? 【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 *注:1、可以将豆芽改为谷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能够使种子尽快地发芽? 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 设疑: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1、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生成。 2、有较多的小水滴出现 3、蜡烛熄灭--说明氧气减少 4、温度升高--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热 【结论】植物和空气之间有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要呼吸。【讨论】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 --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呼气和吸气。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八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 *呼吸作用:

1、概念: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等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意义:在活细胞中进行,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4、属于缓慢氧化 课堂总结: 1、呼吸作用的一般概念 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 速死亡。 课堂巩固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究竟怎样才是一堂好课?这是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新问题。这节刻给我的启示是:要设计一堂好课,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 力;其次,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创造充满活力与 动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的“乐园”,而不是老师对学生一味地机 械灌输。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精品文档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卍占丿二「八」「二二花4戈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严甘曲一I 糖类[七谢的中间产物一宀脂肪 U脂肪酸」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弓I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化成脂肪,脂肪、氨基酸也能够转化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体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 (nutrition) 是微生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阐明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微生物细胞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的具体机制是微生物营养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生存,微生物必须从环境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这些营养物质转化成自身新的细胞物质或代谢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同时将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 而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基础是各种化学元素。根据微生物生长时对各类化学元素需要量的大小,可将它们分为主要元素(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这六种主要元素可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表4-1)。微量元素包括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表4-1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干重%)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常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碳、氢、氧、氮、磷、硫六种元素的含量就有差别(表4-1),而硫细菌(sulfur bacteria)、铁细菌(iron bacteria)和海洋细菌(marine bacteria)相对于其他细菌则含有较多的硫、铁和钠、氯等元素, 硅藻(Diatom)需要硅酸来构建富含(SiO2)n的细胞壁。不仅如此,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也常随菌龄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幼龄的或在氮源(source of nitrogen)丰富的培养基(medium)上生长的细胞与老龄的或在氮源相对贫乏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相比,前者含氮量高,后者含氮量低。

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教学分析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人的呼吸、动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呼吸。这一节是对前面 呼吸作用知识的引申,也是从氧气的作用和性质到后面学习二氧化碳的作用和性质的一个过渡。 对于呼吸,学生已经有初步的知识,即呼吸的时候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但是对于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他们所不知道,因此,这节内容也是对呼吸系统的一个全面的认识 机会。

问题:人通过呼吸,气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通过表格比较各成分的变化) 教师讲述:为什么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氧气却减少? 教师讲述:这是由于人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问题:那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呢?这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通过几个短片来认识一下。同学们现在认真看,找出问题的答案。(多媒体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介绍总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图片对呼吸系统的结构进行进一步 的认识) 教师讲述:人吸进来的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对于我们人来说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人体主要的气体交换在肺内进行。 问题:那我们的肺在什么位置呢?活动:寻找自己肺的位置。 2、呼吸运动 学生思考做答教师讲述:对于人体来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呼吸和吸气的过 程,这是怎样来实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就是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的结合。 学生体验:将左手按在胸前,尽力吸气和呼气,感觉胸骨和肋骨移动的情况。从中你认为胸腔体积怎样变?胸腔内气压怎样变?多媒体展示吸气、呼吸时的胸腔变化,并用动画对人体呼吸运动的介绍。 小结 思考:胸骨和肋骨为什么会移动? 教师讲述:这是由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膈肌和肋间肌是呼吸肌 小结2:呼吸运动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教师讲述: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外界与肺 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原理是气压差。 多媒体演示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小结3: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T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 下降T导致胸廓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胸腔容积增大T肺随之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T外界气体 进入肺泡。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营养物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人体如果缺少了必要的营养物质,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可能导致我们出现死亡,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必须的营养物质,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糖类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也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 2蛋白质

1、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比如大脑发育的特点是一次性 完成细胞增殖,人的大脑细胞的增长有二个高峰期。第一个是胎儿三个月的时候;第二个是出生后到一岁,特别是0——6个月的婴儿是大脑细胞猛烈增长的时期。到一岁大脑细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数量已达成人的9/10。所以0到1岁儿童对蛋白质的摄入要 求很有特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关重要。 2、修补人体组织:人的身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细胞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小单位,它们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 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包括外伤,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机体衰退。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来源及其作用。 2.列举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症状。 二、能力目标 尝试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并分析产生实验数据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目标 认同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并关注食物 中的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 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订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难点 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 他生物的观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视频。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明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离不开营养物质,和航天员一样,我们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那么:食物究竟为人体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各有什么用途呢?

二、讲授新课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每位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材P38、39“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具体了解这两种常见食物的成分。 (学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牛肉等。 (讨论)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 (小结)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 问题:糖类、脂肪、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 2.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阅读)教材P19、20相关内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小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微生物为了生存就必须从环境中吸取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就称为营养物质。 营养的概念:有机体吸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nutrient): 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营养(nutrition): 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 种类: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尿素、氨、N2等; 有机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如胨、肽、 氨基酸等)、牛肉膏、鱼粉、花生饼粉、 黄豆饼粉、玉米浆等 功能: 1)提供合成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物等的原料; 2)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氮源为能源。 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氮源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将蛋白质分解之后才能被利用。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里所含的氮则主要是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这种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这种氮源叫迟效氮源。 而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叫做速效氮源,例如硫酸铵中的氮以还原态氮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蛋白质的降解产物特别是氨基酸直接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等方式被机体利用。 速效氮源,通常是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往往是将速效氮源与迟效氮源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混合氮源加到培养基里,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时期与代谢产物形成期的长短,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而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叫做速效氮源,例如硫酸铵中的氮以还原态氮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蛋白质的降解产物特别是氨基酸直接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等方式被机体利用。 速效氮源,通常是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往往是将速效氮源与迟效氮源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混合氮源加到培养基里,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时期与代谢产物形成期的长短,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