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知识要点

机械原理知识要点
机械原理知识要点

基本概念:

机械,机构,机器,零件,构件,工作机,原动机

运动副,低副,高副,自由度,约束,运动链,机构运动简图,机构示意图,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高副低代,杆组

瞬心,绝对瞬心,相对瞬心,三心定理,速度影像,加速度影像,极点,哥氏加速度,运动线图

平面连杆机构,四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机架,连架杆,连杆,曲柄,摇杆,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整转副,摆动副,倒置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偏心轮,杆长之和条件,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极位夹角,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

凸轮,凸轮机构,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尖底,滚子,平底,力锁合,几何锁合,基圆,偏距圆,推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远休止角,近休止角,从动件运动规律,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速度线图,从动件加速度线图,多项式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功规律,刚性冲击,柔性冲击,组合运动规律,理论轮廓线,实际轮廓线

齿轮机构,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蜗杆机构,传动比,啮合节点,节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基圆,发生线,三线重合,齿数,模数,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齿顶圆,齿根圆,分度圆,齿距,齿厚,齿槽宽,齿顶高,齿根高,齿全高,标准齿轮,实际啮合线,理论啮合线,法向齿距,无侧隙啮合,标准安装,端面重合度,展成法,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变位齿轮,变位系数,螺旋角,法面,端面,纵向重合度,当量齿轮,当量齿数,背锥,大端

轮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行星轮,行星架,中心轮,转化机构,差动轮系,行星轮系

万向联轴节,螺旋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驱动力,阻力,工作阻力,有害阻力,运动副反力,法向反力,切向反力,重力,惯性力,内力,外力,摩擦角,当量摩擦系数,当量摩擦角,摩擦圆

基本方法:

机构简图的绘制,自由度计算,划分杆组,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高副低代法,瞬心法,相对运动图解法,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凸轮机构基圆和偏置方向对压力角的影响,圆柱齿轮基本尺寸的计算,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机构不考虑重力和惯性力的受力分析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考试

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代码:810 考试科目名称:机械原理 试卷适用招生专业: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机械电子工程、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车辆工程、430102机械工程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卷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卷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2、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的全部瞬心。(10分) 3、标出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度后推杆的位移。(10分) 四、(15分,所有考生做)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请指出。 五、计算题 A B C 2 3 1 4

1、在图示的车床变速箱中,移动三联齿轮a 使齿轮3’和4’啮合。又移动双联齿轮b 使齿轮5’和6’啮合。已知各轮的齿数为48',50',42',38',58,42654321======z z z z z z ,电动机的转速 m in /14451r n =,求带轮转速的大小和方向。 (10分,所有考生做) 2、已知一渐开线规范外啮合圆柱齿轮机构,其模数mm m 10=,中心距mm a 350=,传动比 5/912=i ,试计算该齿轮机构的几何尺寸(各轮的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 齿厚)。(16分,所有考生做) 3、在图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20,50,40,60,2536421======z z z z z z (右旋) ,且各轮均为正确安装的规范齿轮,各齿轮的模数相同。当轮1以900r/min 按图示方向转动时,求轮6转速的大小和方向。 (全日制学术型,15分)

914 机械原理与设计

914 机械原理与设计(专)《机械原理》(第 7 版)孙桓陈作模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6 年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机械设计》(第 8 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915 电子技术与控制工程(专)《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主编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916 机械设计(专)《机械设计》(第 9 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机械设计学习指导》傅燕鸣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年 《机械设计试题集》(第 2 版)傅燕鸣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傅燕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年 917 控制工程基础(专)《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18 电路(专)《电路》 ( 第 4 版 ) 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电路分析基础》(第 3 版)李瀚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19 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专)《自动控制原理》(第 5 版)胡寿松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精解与考研指导》徐薇莉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920 模拟与数字电路(专)《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机械设计知识点(经典)总结..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一) 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答:原因——是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答:(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a,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b,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链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3)减小应力集中,(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 答:(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胶合,(4)齿面磨损,(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 答: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2)搅由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 答: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机械原理与人体平衡知识分析报告

机械原理与人体平衡知识分析 -----------------------作者:-----------------------日期:

三: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一长直扁担长1.5m,前端挂200N的货,后端挂300N的货,则肩膀应该位于离扁担前端________m处,才能使扁担平衡,平衡后肩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N.(不计扁担的重力)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果不计滑轮重 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N。 3.在图1所示的两种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选填“甲”或“乙”).使用这两种工具都省功(选填“能”或“不能”). 4、如图所示,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上的_________点施加一个作用力,才能使作用力最小,该最小作用力与物重G的比值是___________。 5、如图2所示,物体 A 和 B 的质量相等(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 A︰F B= 。 图1

6、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3,它是一个________杠杆,其支点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要使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7、如图4,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 ,需要拉力F 或'F ,F 和'F 大小的关系是F 'F 。(填大于、小于、等于) 8、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5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 图。 9、如图6所示,动滑轮重为50N ,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 260N ,则物体的重是 N ;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 ,则绳子自由端 下降 m 。 10.如图7,每个钩码重0.49N,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现用一弹簧测力计要求钩在支点右侧,使它的示数为0.98N,且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 点 图3 图4 图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_______ 包装机械________ 系: _______________ 机械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7月2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课程设计意义 (2) 三、课程设计任务 (2)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3) 六、课程设计地点及时间安排 (3) 七、答辩与评分标准 (3) 八、准备工作 (4) 九、机械结构方案设计 (4) 十、尺寸设计与计算 (7) 十一、运动曲线 (8) 十二、运动循环图 (11) 十三、结果讨论 (12) 十四、课程设计总结 (12) 十五、参考书目 (13) 十六、教师评价 (14) 附录15

《机械原理与设计I》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____ 学号: ______ 姓名: 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并对以已学知识较全面 的进行一次加深、巩固和整理。 (2) 培养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的机构类型的选择、机构间的连接配合、尺 寸参数的确定以及运动参数的计算和确定,使学生对机构的分析设计过程有一定认识。 (4)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资料查阅和工具书的运用能力以及,对 于应用软件编程帮助分析运动参数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绘图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绘图习惯。 二、课程设计意义 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生产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对产品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运用创新设计来优化改进和设计更多机械运动方案。此次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能初步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一些简单基本的经验,并能对方案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对某些较简单的工艺动作过程的机器进行机构运动简图设计。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课程设计题目 某包装机械有一工艺过程,需要将包装物品夹紧固定,然后冲压。其工艺过程为:推入物品夹紧冲压松夹四个过程。要求设计执行机构满足此工艺过程 (物品尺寸a x b = 80 x 80,单位:mr)。 执行头位移曲线如下: 冲头运动曲线推头运动曲线 分组情况(供参考)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整理人:131310405郭勇辰 第一章 1.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机器是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功、转 换能量或处理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3.现代化机器具有四个组成部分:原动机、传动机、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 4.一部机器通常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机构。机构是一个具有相对机械运动的构件 系统,或称它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动力的可动装置。 第二章 1.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一个构 件既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体。 2.运动副:两构件间的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成为运动副。 3.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目最多只能是5个,最少是1个。 4.运动链:若干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运动链中各 构件首位封闭,则称为闭式链,否则为开式链。 5.机构:如果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参考坐标系,则这种运动链称为 机构。 6.运动副的分类:把引入1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Ⅰ级副,以此类推;以面接触 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果两运动副元素间只能相互做平面平行运动,则称之为平面运动副,否则为空间运动副; 7.不按比例绘制的运动简图成为机构示意图。 8.机构运动简图的单位为m/mm(图纸上1mm所代表的真实长度)。 9.自由度:确定一个构件或机构的运动(或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的数目。 10.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 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11.计算自由度时注意三种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12.复合铰链:由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构成的重合转动副。 13.局部自由度: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一. 基本概念 (3) 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 2. 构件与零件 (3) 3. 运动副 (3) 4. 运动副的分类 (3) 5. 运动链 (3) 6. 机构 (3) 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 (3)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 (3)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 (3) 3. 机构的结构分析 (4)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6) 一. 基本概念: (6)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7) 一. 基本概念 (7) (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 (7)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 (7)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8) 第四章凸轮机构 (8) 一.基本知识 (8) (一)名词术语 (8) (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8) 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8) 二. 基本技能 (9) (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 (9) (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 (10) (三)其他 (10) 第五章齿轮机构 (10) 一. 基本知识 (10) (一)啮合原理 (10) (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 (11) (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 (12) 第六章轮系 (14) 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4) 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 (14)

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5) 第七章其它机构 (15) 1.万向联轴节: (15) 2.螺旋机构 (16) 3.棘轮机构 (16) 4. 槽轮机构 (16) 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7) 7. 组合机构 (17) 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7) 一. 基本概念 (17)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7) (二)构件的惯性力 (17) (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 (17) 二. 基本技能 (18) 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18) 一、基本概念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 (18) (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 (18) (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 (18) 二. 基本技能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18) 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 (18) 一、基本知识 (19) (一)机械的效率 (19) (二)机械的自锁 (19) 二. 基本技能 (20) 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 (20) 一. 基本知识 (20) (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0) (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二. 基本技能 (20) (一)等效量的计算 (20) (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20)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05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总学时数: 63 学分: 3.5 讲课: 57 实验: 6 上机: 0 课外实践: 0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认识和了解机械,并掌握机构分析与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 (一)绪论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二)机构的结构分析 1.掌握有关机构组成中的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等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 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了解机械系统常用的驱动和运动传递变换装置,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和机构的分类。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掌握速度瞬心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和一种常用的Ⅱ级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2.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其它常用方法。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计及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机械效率计算及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 2.了解作用于机构中的力的分类和机构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五)机械的平衡 1.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机构的平衡原理和方法。 (六)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掌握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 2.了解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七)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压力角、死点、极位和行程速比系数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按已知连杆三位置、连架杆三对应位置及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2.了解已知连杆曲线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八)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及特性、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本尺寸确定,平面凸轮廊线的设计方法; 2.了解凸轮机构的自锁等基本概念,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九)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其它齿轮传动副及啮合传动和设计计算的特点; 2.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机械原理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 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无急回运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燕山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A) 课程编号:01100150 英文名称:Theory of mechanism and machinery A 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机院、交通、车辆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材料、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教材:《机械原理教程》安子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交通和车辆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绪论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对机械原理学科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2、平面机构结构分析 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能计算平面运动链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了解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3、平面机构运动及力分析 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能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或解析法对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4、运动副摩擦及机械效率 了解运动副中的摩擦力及其确定方法、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以及考虑摩擦时机构力分析的方法。

5、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演化和应用。对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和极位、行程速比系数等有明确的概念。能按连杆三位置和连架杆三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了解实现给定连杆曲线的实验或图谱综合法。 6、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压力角和自锁有明确的概念。能合理确定盘状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及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 7、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了解共轭齿廓的求法。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连续啮合传动条件等),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渐开线齿轮的展成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了解变位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8、轮系及其设计 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周转及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其他机构 结合专业特点了解几种其他基本机构及新型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应用。 10、机构的选型和组合及系统方案设计 了解机构选型的基本知识。了解运动循环图和机构组合应用的基本概念。 11、机械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了解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了解转动惯量简易计算法。了解周期性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 12、机械的平衡 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平衡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绪论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了解。 2、机构结构知识 熟悉机构的组成要素。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及空间开链机构的自由度。能对平面机构进行杆组分析。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 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 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 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新)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623574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钟山晚步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1623574晚步西园范成大料峭轻寒 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1623574(1)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2)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

沙”生动地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 1623574(2)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赏景见情趣、理趣。”晚步“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 1623574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623574秋思赠远(其一)王涯当年只

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623574(1)这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答案(1)张诗是以思妇的口吻写的,王诗是以征夫的口吻写的。(2)“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1623574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

回答问题。吴城览古陈羽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1623574馆娃宫怀古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1623574(1)诗人指责越王“大有堪羞处”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

机械原理考试知识点.doc

机械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篇基本机构及常用机构的运动学设计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2.了解机械原理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机械原理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与综合 1.掌握有关机构的概念,如构件、运动副、运动链、杆组等;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实际机械正确绘制机构运 动简图; 3.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注意复合铰 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情况; 4.掌握平面机构中高副低代的方法,要求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的瞬 时运动不变; 5.掌握平面低副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组成原理,能根据给定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 拆杆组,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应用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特别是它的基本形式——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概 念和基本知识及其演化方法和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和传力特性:如有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和行 程速度变化系数、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位置、运动连续性等; 4.掌握等视角定理及几何法刚体导引机构的设计;5.掌握机构的刚化反转法及几何法函数生成机构的设计;6.掌握急回机构的设计;

7.掌握用速度瞬心法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方法; 8.掌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9.掌握用复数矢量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 2.掌握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原则; 3.掌握凸轮机构的反转法原理; 4.掌握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5.掌握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6.掌握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基本尺寸的设计。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0. 掌握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1.掌握轮系的类型及功用; 1.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 3.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掌握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4. 5.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特点,包括: 1)定传动比; 2)啮合线 与啮合角; 3)中心距的可分性; 3)正确啮合条件; 4)连续传动条件; 标准中心距和安装中心距; 6)无侧隙啮合条件等。 6.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范成法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 7. 8.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变位和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传动特点及标准几何尺寸计算; 9. 掌握蜗杆蜗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代码:MEAU3005 英文名称: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司广琚 大纲执笔人:司广琚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力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将所学《理论力学》知识应用到机器和机构分析设计中,但因为机器和机构的复杂和多样性,因而它不是理论力学知识简单重复和堆砌,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基于此本课程在理论上具有基本概念多、逻辑性强、内容分散等特点,实践上又具有工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和巧妙、设计的多方案性、求解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各种常用基本机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按照机械使用要求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和机械创新设计的素质。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面机构的表示方法和机构运动的基本条件;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螺旋机构等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应用特点等基本知识。; 4.掌握齿轮系的类型、功用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知识; 5.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基本特性和应用特点; 6.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机械原理知识点

选择 1.具有确定运动的差动轮系中,其原动件书目至少2个。 2.如果作用在轴颈上的外力增大,那么轴颈的摩擦圆不变。 3.机械出现自锁是由于机械效率小于零。 4.下列铰链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是曲柄摇杆机构。 5.正弦加速度运动既无柔性冲击,也无刚性冲击。 6.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模数、压力角和螺旋方向均相同。 7.圆锥齿轮当量齿数:Zv=z/cosa。 ` 8.齿轮经过变为修正后,其分度圆同未修正时相比,分度圆不变。 9.渐开线齿轮中心距稍有改变,其角速度比扔保持原值不变的 原因是基圆不变。 10.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是使惯性合力为0,惯性力合力偶矩也为0. 11.基本杆组是自由度等于0的运动链。 12.曲柄摇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传动角等于零。 13.外槽轮:0.5-1/z;内槽轮:0.5+1/z。 ! 14.减小凸轮基圆半径,则压力角增大。 15.回转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讨论机构的惯性力和惯性矩对 从动件的平衡。 16.渐开线标准直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Zmin=2ha/sina^2. 17.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与齿条啮合时,其啮合角恒等于齿轮 分度圆压力角。 18.飞轮安装在高速轴上可以减轻重量。 《 19.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与涡轮传动的中间平面模数,应符合标准值。 20.标准压力角和标准模数均在分度圆上。21.滚子半径应小于理论轮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 22.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 23.棘轮机构的主动件是棘爪。 2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中心距不影响传动比。 填空 》 1.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机器是一种用来变换和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的机构的组合。 10.什么叫构件?机械中独立运动的单元体 2.平面四杆机构有6个速度瞬心,其中3个是绝对瞬心。 3.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模数、压力角和螺旋角 分别相等。 4.根切现象:用范成法切制齿轮时,有时刀具会过多的切入齿轮的底部,因而将齿轮的渐开线 ! 切除一部分的现象。 5.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直齿轮: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m1=m2=m ,d1=d2=d 斜齿轮: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还有他们的螺旋角必须满足:外啮合B1=-B2, 内 啮合B1=B2. 锥齿轮:当量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与锥齿轮断面的模数和压力角相等。 蜗轮蜗杆:Mx1=Mt2=M Dx1=Dt2=D : 当蜗杆和涡轮的轴线交错角为90°时,还需保证蜗杆的导程角等于涡轮的螺旋角,即使y1=B2, 并且螺旋线的方向相等。 6.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二讲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1 速度瞬心的定义:作平面相对运动两构件上任一瞬时其速度相等的点,称为这个瞬时的速度中心。分类: 相对瞬心-重合点绝对速度不为零绝对瞬心-重合点绝对速度为零 2 瞬心数目 K=N(N-1)/2 3 机构瞬心位置的确定 直接观察法:适用于求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瞬心位置。 1)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转动副中心即是它们的瞬心。 2)若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移动方向的垂直无穷远处。 3)若两构件形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高副接触点就是它们的瞬心。 4)若两构件组成滚动兼滑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应位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 不直接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利用三心定理来确定其具体位置。 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且它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此法特别适用于两构件不直接相联的场合。 4传动比的计算 ωi /ωj=P1j P ij / P1i P ij 两构件的角速度之比等于绝对瞬心至相对瞬心的距离之反比 5.角速度方向的确定 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的同一侧,两构件转向相同 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之间,两构件转向相反。 常见题型: 1.速度瞬心的求解、 2利用速度瞬心求解速度。

二、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1.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①由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称为速度多边形(或速度图);由各加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称为加速度多边形(或加速度图)。p ,' p 称为极点。 ②在速度多边形中,由极点p 向外放射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点的绝对速度。而连接两绝对速度矢端的矢量,则代表构件上相应两点间的相对速度,方向与角标相反,如代表CB v (C 点相对B 点的速度)。 ③在加速度多边形中,由极点' p 向外放射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点的绝对加速度。而连接两绝对加速度矢量端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两点间的相对加速度,方向与角标相反。相对加速度可用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来表示。 ④极点p 代表机构图上的绝对瞬心。 ⑤构件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影像,若已知构件上两点的速度,可求第三点速度。 ⑥同理' ' 'd c b 称为加速度影像。 ⑦速度影像及加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与同一构件上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例如:不能把图上E 点用影像法求出)。 2.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正确判断科氏加速度的存在及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