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克麦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庄规划

PART 1 规划总则

PART 2 基础分析篇

PART 3 发展思路篇PART 4 旅游项目篇

PART 5 基础设施篇

PART 6 运营管理篇

目 录

PART1规划总则总体规划启动

规划依据

上位规划解读

规划原则

规划范围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开发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旅游在推进扶贫开发战略、实施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省旅游局召开了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动员培训会。四川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郝康理提出了“十三五”旅游发展目标:到2020年,四川省基本建成产业发达、产品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市场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扶贫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的着力点。

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推进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金手指文化传播集团公司与乡城县旅游局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协议书,编制《乡城?克麦村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帮助扶持克麦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消贫减贫的目标。

本次规划意在满足克麦村的扶贫经济市场投资需求,创造有吸引力的克麦生态形象,满足克麦村的个性化旅游扶贫需求。创造出克麦“形象”。

总体规划的启动

n全国性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4年)n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条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0001.2-2002)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总体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4年)

n地方性法规及法规性文件

《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1985)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9)

《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四川省旅游条例》(2012)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2012)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2013)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送审稿)2016

n相关规划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317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总体规划》《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7年)》

《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环亚丁两小时旅游圈旅游产品规划》

《乡城县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5)》

《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7-2020)》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

规划中提到:脱贫攻坚将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四大片区”为

主战场,精准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四川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郝康理提出了“十三五”旅游发展目标:到2020年,四川省基本建成产业发达、产品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市场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此外,旅游扶贫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的着力点。实施旅游扶贫“四大工程”,即旅游规划引导工程,旅游扶贫示范工程,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旅游人才培训工程。除了通过打造景区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居民脱贫外,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回归到最初的乡土情怀,各地的土特产市场相继出现新的市场发展机遇,将零散的土特产轻量化,转变成便于携带、可馈赠的旅游化的农副土特产转变成旅游商品也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7年)》

明确提出“将藏区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上来,建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四川全力打造藏区旅游精品,相继推出藏区十大精品旅游线路,稻城亚丁国际精品旅游区等十五大旅游示范项目,并与西藏自治区政府联合打造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等旅游精品。明确到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在2013年基础上,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带动1000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就业,全省乡村旅游经营点(户)在2013年基础上增长50%,其中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点5000个以上。

《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规划提出到2016年,四川藏区将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旅游业收入成为农牧民收入重要来源。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承载力和接待能力。此外,将通过政府和市场联手,每年推出10条藏区旅游精品线路,并发展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提出全省藏区重点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旅游品牌,优先实施“公路无缝对接、自驾游服务示范、特色文化旅游城镇(村寨)、服务要素提升和产业扶贫”五大工程;构建以九黄、康定、稻城亚丁、红原机场为核心,联结“机场+精品旅游环线”的旅游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体系,重点推动藏区“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新建示范性自驾车营地。

《环亚丁两小时旅游圈旅游产品规划》

该规划将项目地所在区域划归“亚丁机场-乡城-得荣辐射带”,提出2016-2020年改造升级完成然乌精品旅游景区进入性旅游通道,并完成初步开发,具备游览功能;初步打造完善然乌乡旅游小镇的旅游服务功能。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317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总体规划》

在战略空间上,该规划将项目地片区作为318景观大道的战略性组成部分和辐射区域,是川滇藏六江区域“两廊、一门户、三区”的战略空间格局的支撑。乡城所在区域为规划中核心区域大格聂山地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

《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以稻城亚丁景区和“环亚丁机场两小时旅游圈”为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构建了“一体、二带、四区”,包装区域内的旅游产品和景区,共同策划和推出“以‘亚丁国家公园’和‘格聂山国家公园’为核心,以亚丁机场为依托,重点开发以高山生态、康巴文化体验为主,以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和高原生态休闲度假为辅的旅游产品”的产品发展思路,对本次规划在思路和布局上都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乡城县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5)

该规划将香巴拉天浴谷景区——然乌温泉片区定为近中期开发项目,提出打造天浴温泉康体休闲旅游,建设天浴温泉、自驾车营地、克麦藏寨民居接待服务区,从旅游产品、线路上与亚丁景区实现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草船借箭”的策略。

n 统筹兼顾

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经过科学的规划,实现经济、生态、扶贫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旅游产业经济。以长期发展的观点构筑克麦村旅游业,考虑当前的需要,预测未来的需求。

本次规划充分考虑克麦村现有自热资源和当地居民文化性生活方式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综合性规划设计,对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对克麦藏式建筑的整合,如群体性建筑的保护区、特色民居的修建、风景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开发、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等的进一步建设。同时,规划结合所处藏族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克麦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n 政府主导,村民主体

旅游扶贫建立在政府投入引导的基础上,充分依靠克麦村村民,激发其内生“造血”动力,让村民真正成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发挥旅游富民惠民作用,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和处理好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促进旅游资源就地转化,完善旅游产品,规范旅游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n 保护优先、持续战略发展

指定规划管理的的权威性,按照开发类型建立规划许可制度。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尊重当地民俗文化和习惯,抓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的保护工作。分析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性、针对性开发旅游资源,开展旅游项目、拓宽旅游经济形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

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X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提升旅游产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做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 到XX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6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XX年,围绕十大产品体系,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40

个重点旅游扶贫镇,3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培育一批美誉度高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带动的综合产业区,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 远期目标 到2020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8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10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10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构建成以核心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示范点全面发展为坚实基础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行动计划 根据以上目标,每年度制订当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

12部门联合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 旅发〔2016〕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委(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局)、环保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交通运输厅(局)、水利厅(局)、农业厅(局)、林业厅(局)、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厅字〔2016〕4号),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联合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16年8月11日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6-2018年减少1.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2020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省于20XX年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共有3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该工程,村列入其中并被列为20XX年重点推进村。 一、基本情况 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辖3个居民组,104户居民,人口374人,耕地面积583亩,林地面积14070亩,该村森林茂盛、水源丰富、山峰秀美、文化氛围浓厚。贫困人口建档立卡21户、27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结合自身实际,迅速行动,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脱贫,对于自身和家庭成员都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定人”、“定户”、“定时间”,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档”。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村民委员会 建设背景:近几年,全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助推我区特色旅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的大方向下,享有各种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区位优势分析:村位于市东南部,距市区35公里,与山庄紧邻,其突出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空气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进行消夏游、生态游、乡村自驾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新型盛夏避暑休闲旅游模式。 科学统筹规划,定准项目,画好蓝图。 项目总投资预计120万元,资金来源于国家、省级补助。项目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新修油渣道路260米,面积910平方米;新建餐饮房屋424平方米,用于农家乐餐饮项目;新建木屋2个、遮阳棚8个及购买相关配套设施;新建园林景观、美化绿化工程;安装木制栅栏、安置照明灯5盏及相关配套设施;购买餐桌餐椅、展示柜、冷柜等配套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二0一五年十月 目录 1、总则 (1) 2、基础分析篇 (2) 村情概况 (2) 自然条件 (2) 经济社会现状 (2) 贫困现状及成因 (2) 贫困现状 (2) 致贫原因 (2) 旅游发展条件 (3) 旅游资源评价 (3) 旅游市场分析 (3) 旅游发展条件 (3) 旅游扶贫潜力 (3) 3、发展思路篇 (4) 发展定位与目标 (4) 发展方向与路径 (4)

主导产品与配套项目 (4) 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4) 4、旅游项目篇 (5) 项目布局 (5) 项目建设 (5) 新建旅游项目 (5) 存量改造项目 (5) 项目投资与建设时序 (6) 5、基础设施篇 (7) 设施布局 (7) 设施建设 (7) 旅游基础建设 (7) 公共服务设施 (7) 设施投资与建设时序 (8) 6、扶贫模式篇 (9)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9) 各级财政资金配套 (9) 农户参与机制设计 (9) 旅游扶贫业态策划 (10)

开展旅游人才培训 (10) 对贫困户精准指导 (10) 7、运营管理篇 (11) 整村推进的运营机制 (11) 加强安全与卫生管理 (11) 强化市场营销推广 (11) 科学合理保护控制 (11) 8、规划实施篇 (12) 实施组织 (12) 任务分解 (12) 绩效考评 (12) 9、规划编制与评审 (13) 规划编制 (13) 规划评审 (13) 10、后续服务与工作考评 (14) 规划设计单位的后续服务 (14) 对规划成果质量和扶贫效果考评 (14) 1 总则 为推进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充分发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专业优势,使规划更好指导试点村旅游扶贫,特制定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办发〔2016〕47号)和《内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旅委办发〔2016〕21号)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强化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和推动全区旅游扶贫工作向深度与广度拓展,促进旅游扶贫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推动贫困村脱贫摘帽。 二、创建标准 旅游扶贫示范村是指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开展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活动,具备为游客提供相应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条件和服务的设施,并能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行政村。基本条件是: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或其他规划中涉及有“乡村旅游”的章节。 (二)成立有管理机构(村级集体组织、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协会)。 (三)贫困人口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纯收入的比重不低于10%。 (四)整合各项扶贫资金用于旅游设施和旅游品牌建设。 (五)近三年内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重大旅游质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三、创建目标 按照有一定建设基础与规模、发展潜力大、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提升能够在全区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等要求,将新店乡双流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创建目标。2016年启动创

建工作,2017年完成双流村的创建任务,发挥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区3个旅游扶贫村(富溪镇天赐村、高梁镇慈花村、小河口镇红林村)在2019年以前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 四、创建措施 (一)突出特色,开展创建活动。实现旅游扶贫示范村各类资源景观化,推进农业园区、森林景观、乡村聚落、水利风景、古镇新村等各类乡村资源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力争创建精品村寨,扶持培育创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达标户和休闲农庄、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民族风苑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推动示范村旅游产业发展。 (二)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充分挖掘乡村物产、环境、生产劳动、生活起居、社会文化、民风民俗、人物故事,坚持创意开发,推出一批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等乡村旅游商品。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旅游商品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要在乡村旅游点开设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实体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覆盖旅游扶贫示范村,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线下销售网络销售旅游商品。 (三)夯实基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申请专项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通讯、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消防、报警、医疗救助等公共安全设施,旅游咨询点、旅游标识标牌、厕所、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积极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接待设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四)加强宣传,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乡村旅游营销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各类网络、微博、微信、短信、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全方位信息传播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农事节庆、民俗活动、赏花采摘等节会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类旅游节庆展会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则 开发建设单位: 四会市志高华美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范围与面积: 度假区规划开发总用地范围:东起迳口大道,西至迳口镇北乡村、新围村,南临118省道线,北至440县道和403乡道,总面积约22.31km2。 规划依据: 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 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3.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5月;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7.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 9.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06-2010)》; 10.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规划参考: 1. 《四会市迳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 2. 《肇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3. 《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 《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2009-2017); 6.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立项批文(肇庆、四会、迳口共12份)规划分期: 本次规划年限为12年:2010-2021年,分三期:近期:2010年-2013年(重点规划建设期) 中期:2014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1年 规划成果: 1.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3、《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图集)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发展乡村旅游业扶贫方案

发展乡村旅游业扶贫方案 为贯彻落实(xx政办〔xx〕xx号)《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积极探索 __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到2018年,全县建成3个重点乡村旅游扶贫乡镇,5个旅游扶贫示范点。平均每年提供5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通过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一)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和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各自的作用,理顺关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并推广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协会+农户”、“景区景点+农户”等乡村旅游组织管理模式。成立xx乡村旅游经营者协会或联盟,制定卫生、安全标准,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18年,新增民宿客栈20家。 (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停车场、标识牌等交通服务体系,支持重点村建立、提升游客服务中心、

游步道、摄影观光台、旅游购物点、休憩场所等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1座。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强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 (三)丰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民宿客栈、农家乐、生态农庄、森林旅游人家等休闲度假产品,推出乡村旅游“春季赏花踏青、夏季避暑亲水、秋季赏叶晒秋、冬季观雪看民俗”等四季旅游产品线路,开辟自驾、摄影、研学、徒步、养老养生等特色线路,以xx桃源文化为主题、乡土乡情和农事体验为特色的观赏体验型的乡村旅游活动。深入挖掘我县手工技艺及徽雕工艺,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等资源,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开发土特产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开辟主要景区贫困村农副产品直销点,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开辟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商品销售,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提升我县旅游商品流通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乡村旅游宣传营销。依托央视、知名网站、知名电商等,加大我县乡村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支持、引导重点村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将重点村纳入我县旅游精品线路,每年组织国内媒体和旅行商赴乡村旅游点开展踩线采风活动。依托我县良好生态、丰富农特产品、特色民俗活动,大力开展“油菜

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稿件

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简介 ——承德世代峰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靳家沟门村位于承德市滦平县付营子乡,京承高速与101国道沿线,,毗邻百草洼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双滦城区11公里,距离承德市主城区20公里。受省旅游局委托,承德世代峰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编制《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规划单位应两间房村委会要求,确定规划范围涵盖靳家沟门村村域全境,包含南台、二道河子、阳坡、盆地村、钟家、北大洼、二道沟、四道沟等自然村,总规划面积为12.4平方千米。现将旅游规划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确定靳家沟门村旅游品牌为山地运动小镇 靳家沟门村依托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而发展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近年来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积极发展山地运动旅游。2015年河北承德市旅游局、滦平县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白草洼徒步越野大赛在风景优美的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辽蒙等多市的38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比赛当日,中国户外协会还授予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国户外基地”称号,未为其揭牌。 二、规划内容 本规划包含规划基础篇、场地分析篇、项目规划篇辅助规划篇四部分。 (一)规划基础篇

规划基础部分由规划选址、规划范围、规划衔接、规划背景、竞合关系内容组成。本篇章对靳家沟门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扶贫面对的村情、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其中在市场分析篇重点分析了我国山地运动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规划场地篇 在规划场地篇就规划项目布局的场地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有现状分析、资源类型与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地形高程分析等。 (三)项目规划篇 本规划首先界定了5大功能区 引导景观区:以山地风光与玫瑰花画海为吸引力的功能区 山地运动服务区:以山地运动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功能区 山地漫游体验区:以休闲农业、山地民宿和山地漫游运动为主要产品的功能区 山地越野探险区:以山体越野、山地探险、山地观光为主要产品的功能区 生态保育—旅游发展预留区:以生态保育为主,作为旅游发展的预留区。 项目设计篇还详细介绍了规划区的主体项目设计: 入口景观:根据靳家沟门村入口地形条件,设计采用山地运动风格显著的入口标识景观引导游客进入。 玫瑰花海:在靳家沟门至南台中心村的入口距离较长,建

乡村旅游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 公司负责人: 公司地址: 日期:

目录 一、执行总结 (1) (一)指导思想 (1) (二)编制原则 (1) 二、市场背景 (2) (一)解读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3) (二)解读青海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5) (三)互助县旅游资源优势 (6) 三、市场分析 (7) (一)市场前景分析 (7) (二)竞争对手分析 (9) (三)区域优势分析 (10) 四、公司概述 (10) (一)公司介绍 (10) (二)管理方式 (11) (三)组织机构 (11) (四)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 (12) 五、公司及配套服务 (13) (一)顾客群 (13) (二)旅游线路初定 (13) (三)服务特色 (13) (四)高附加值的导游服务 (14) (五)公司服务运作流程 (14)

五、市场调研与财务分析 (14) 六、经营管理机制 (15) (一)网络运作 (15) (二)管理机制 (16) (三)人才市场机制 (16) (四)经营机制 (17) 七、营销战略 (18) (一)服务策略 (19) (三)促销策略 (19) 八、经营风险及对策 (20) 九、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21) 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十一、附件 (23)

一、执行总结 如今普通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消费的相关需求,他们逐渐趋向 于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主题旅游。他们需要放松自己,也渴求体验新奇感觉可增加阅历;需要良好的旅游服务,渴求独居特色乡村旅游服务。鉴于此,我们满怀激情和 抱负,为乡村百姓谋福祉,决定创办**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紧扣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的先天优势,以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带动村庄脱贫富民为目标,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加强村庄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培育和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努力把休闲观光农牧业打造成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促进产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奔小康。 (二)编制原则 1、机制创新、农户收益的原则。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必须以以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充分考虑贫困户的利益,坚持农户参与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也可为农户提供开发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商业机会,使得休闲观光农牧业与当地群众的利益融为一体。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开发休闲观光农牧业,带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整合发展、区域协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休闲观光农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要通过对观光旅游业的

清镇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2002版

清镇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背景 一、区域自然地理背景 二、社会经济背景 三、旅游业发展背景 四、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及目标 一、清镇市旅游业的现状和特点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三、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 四、规划年限 五、规划依据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促销规划 一、客源市场分析 二、旅游市场预测 三、旅游形象策划 四、旅游形象的宣传与促销 第四章清镇市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清镇市旅游资源及评价 二、清镇市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清镇市旅游功能分区及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城连水,水连城”形象品牌的打造与设计 二、清镇市旅游功能分区 三、旅游路线设计 第六章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发展规划 一、旅游住宿设施发展规划 二、旅游餐饮发展规划 三、旅行社管理规划 四、旅游商品与购物设施发展规划 五、文化娱乐业规划与信息服务 第七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一、旅游交通现状 二、旅游交通规划 三、旅游通信设施规划 四、旅游能源设施规划 五、旅游区给排水设施规划 六、旅游信息中心设施规划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旅游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二、效益分析 第九章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一、清镇市旅游区环境现状及问题 二、两湖旅游区的环境保护规划节

三、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 四、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章清镇市园林绿化规划 一、现状评述 二、城区园林绿化规划 三、景区绿化规划 第十一章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一、人力资源分析与预测 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第十二章旅游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一、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 二、旅游发展的法律保障 三、旅游发展的资金保障 四、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 五、旅游发展的科技保障第1章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背景 一、区域自然地理背景 1、概况 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上游鸭池河南侧,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56公里。在东经106‘07,06”~106‘33,,北纬26‘21,一26‘59,之间。它是贵阳市辖县级市,市区距省会贵阳市区24公里。东接贵阳的乌当、花溪两区,西邻毕节地区织金 县,南与安顺市平坝县接壤,北与毕节地区黔西县及贵阳市修文县交界。是我省经济、 文化、旅游和交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清镇市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置镇西卫,二十六年置威清卫。清康 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威清卫,二十六年(1638年)改置清镇县。1949年11月 14日解放,市人民政府驻城关镇。1992年更名为清镇市;1996年划归贵阳市。 全市总面积1492.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设6个乡、4个 镇。2000年木统计,总人口49.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7万人。市内有汉、 苗、布依、侗、彝、仡佬、水、回、壮、满、白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16 万人。占总人口的24.34,以苗族居多,红枫湖镇、牛场和麦格等乡是苗族分布较集 中的地区。 2、自然地理背景 清镇市地处苗岭山脉北侧。地形总的趋势是东北、西南高,海拔1350~1762.7米;南部和北部低,海拔1200~1250米;鸭池河、猫跳河、暗流河等河谷地带海拔769~1200米;地势起伏较大。清镇市平均海拔高程为1290米,最高海拔在站街镇茶山 大坡宝塔山,海拔1762.7米,境内最低点位于北部暗流乡猫跳河流入鸭池河河口处, 海拔769米,相对高差994米。东部和西南部为低中山山地;中部海拔1000~1450 米;东、北及西部边界的河谷地带,海拔在800—1000米。 清镇市地貌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从成因看,可 分为溶蚀和侵蚀两大类,以溶蚀地貌类占优势(约占75%)。从形态看,可分为山地、 丘陵和坝子。山地、丘陵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31%和59%,坝子占5.5%。中低山和 中山分布在东北部的宝塔山、云归山、九龙山以及西南部老黑山、大威岭等地;西 北部流长、新店、卫城镇的暗流、木刻等乡碳酸盐岩广泛出露,属典型的溶丘洼地 区;卫城一占街暗流河及其支流干河和东南部猫跳河上游地区,第四纪剥蚀面保存较 好,地表起伏和缓,红色粘土深厚,坝田、坝土分布较集中成片。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篇一:“三亚旅游模式”之精准扶贫篇】 三亚实施旅游扶贫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三亚紧密结合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和发展全域旅游的新要求,力争一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 提升,两年全面提高,并通过示范村委会的引领作用,推动“酒店+ 民宿”模式的全面推广,确保三亚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微风徐徐拂过夏日正午的“春天里”,女主人阿春在一楼的客厅里轻 轻地摇着摇篮,几个月大的婴儿甜甜地睡着。现在是三亚旅游的淡季,阿春不必忙里忙外接待游客。要是在旅游旺季,阿春一天要接 待上百位游客。阿春之前的主业是在村里开小卖部,自从三亚大力 推广“民宿+脱贫”、“乡村旅游+脱贫”模式后,阿春的生活变得忙碌 而充实,同时,村里的环境也日新月异。 “四无”美丽乡村的旅游之路 阿春真名叫符春,是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中和小组的一名村民。30 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春天里”的女主人。去年10月,在三亚市启动中廖美丽乡村建设时,阿春还对打造“春天里”心 怀疑虑。 “一开始不想做农家乐,经营‘春天里’,因为觉得木头做的房子不结实,而且也担心小孩子长大以后没地方住。”阿春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春天里’现在不仅仅只是一个喝咖啡、吃饭的地方,周边也打造了 环湖栈道、九品莲池等供客人休闲游乐。” “春天里”为两层建筑,一楼为阿春及其家人的生活起居场所,二楼 是为游客提供休憩的露天咖啡亭。二楼视野开阔,一条小河从“春天里”前面流过,屋旁的大榕树枝繁叶茂,为“春天里”投下一片阴凉。 放眼望去环湖栈道、九品莲池及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大自然 的清新迎面扑来。 “春天里”于2015年10月开始打造,春节对外营业。仅在春节期间 就接待了上千人,一天收入能达到200元。 据中廖村副支书高俊介绍,中廖村作为47个美丽乡村之一的村庄,是一个纯黎族村庄,现有812户,总人口3350人,2014年人均收 入68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浅谈精准扶贫下乡村旅游发展

浅谈精准扶贫下乡村旅游发展 摘要:以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精准扶贫的视角阐述河南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借助互联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等一系列对策。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发展对策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的人口比重特别大。截至到2018年,河南省是我国农村人口唯一一个超过5000万的省份。国家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关键阶段,通过充分调查,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 一、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地区较多,阻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河南省农村人口较多,人口分布较广,而且比较分散。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特别是交通,很多乡村连最基本的交通道路都不具备,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游客对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比如景区的卫生、宽带、餐饮质量等,因为这些配套设施的缺乏让游客很难对该地乡村旅游产生美感和难忘的经历,影响了游客追求的美观视觉体验。 2.缺少整体规划意识。目前河南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很多,但是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大都存在一定问题。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在开发前都没有经过细致详尽的市场调研就匆匆上马,在产品开发、景点建设和对外宣传上也缺少有效的计划和规划,以致很多乡村旅游开发出现相当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所开发出

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严重缺乏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让游客对景区的美感追求大打折扣。3.缺少专业的乡村旅游开发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发展乡村旅游才有希望。有了人才的贡献,乡村旅游才能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河南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才相当匮乏。因为乡村旅游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以致很多地区连正常的劳动力都缺乏,“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尽管有部分愿意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由于大家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有限。据调查,目前一些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才还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现代经济与管理知识掌握不足,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支撑。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借助互联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农村地区也开始关注和使用互联网。发展乡村旅游,也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为乡村旅游开发服务。经营乡村旅游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在产品加工、运输、经营、流通等环节形成特色的发展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发成本,起到迅速开拓市场的作用。让老百姓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一定收获,真正实现从产品营销、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智慧管理等若干方面形成“乡村旅游+扶贫”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2.定位准确,充分挖掘内在文化价值。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它要整合各种资源,其中文化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只有不断挖掘乡村旅游中的内在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形成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旅游产品。综合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才更有吸引力,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发者要不断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展示景区的文化价值,突出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