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机

光碟机
光碟机

由於多媒體時代光資訊儲存應用廣泛、光碟機可謂進步神速、從早期CD 、WORM 、MO 、PD 、LD 、CD-ROM , 一路發展,到1994年CD-ROM 成為電腦主要配備,可稱得上是光碟機之代表作,也因此觸發DVD 光碟機的積極研究,首先在1994年底由Sony /Philips 提出3.7GB 的MMCD 規格,過不久,在1995年春天Toshiba /Matsushita 等多家公司,提出容量更高、技術上更進步的5 GB 的SD 規格,在1996年秋天,Sony 和Toshiba 兩大陣營經多次談判,終於統一規格,名為DVD ,即是新一代光碟機,而其產品已於1996年底問世。

此型光碟機因具有超高容量及影像壓縮技術等多項優點,其市場非常看好,它將走入家庭,取代VHS 錄放影機、雷射光碟(LD),成為家庭觀看電影的家電產品,也將用於電腦成為主要儲存工具,會以DVD-ROM 取代CD-ROM ,所以DVD 光碟機之整個產業發展非常看好;它將會統一光碟機之不同型態,故DVD-R 、DVD-RAM 、DVD-RW 將會陸續被市場接受而取代3.5吋MO 、PD 及CD-R 等。

光碟機之產量預估到2000年,整個光碟機的產品包括CD-ROM 、DVD 、DVD-ROM 等,全球將超過一億六千萬台,參考右圖光碟機產量預估(工研院光電所整理),未來整個光碟機產量將繼續大幅成長,國內之CD-ROM 光碟機從1997年起量產已佔世界量產之23%,1999年CD-ROM 光碟機量產達世界產量之40%,佔世界第一。而由於DVD 光碟機水漲船高的發展,光學讀取頭(Pickup head)也隨之炙手可熱。

由於CD-ROM 光碟機的市場需求已到頂點,及DVD 光碟機預期於今年(1999)會真正起飛,故日本各光學讀取頭(Pickup head)製造大廠,都急著在年底前增強生產能力。另外在製造方面,為了因應嚴格的銷售價格競爭,大部分的廠商接將據點擴展到中國大陸、東南亞地區,以展開全球話,其擴展產能是以日本之海外工廠為主。

根據日本電波新聞報導光學頭製造大廠的預測,去年(1998)的全球各型光學頭(含CD/ MD/ CD-ROM/ CD-R/ CD-RW/ DVD/ DVD-ROM/ DVD-RAM

等光

學頭)總需求為二億五千萬個,參考

右圖的日本電波新聞報導光學頭全

世界總需求量預估,其中大半皆是以

CD為主(包括一部份的MD)的Audio

Player為主之電腦光儲存之用,剩下

的10%則為家庭用Game機器所用。今

年(1999)預估為2億7千萬個~2億

8千萬個,而2002年則預估可達3

億7千萬個~4億個。

我國光碟機產業蓬勃發展,然其中主要關鍵性零組件均需仰賴進口,尤其是光學讀寫頭技術層次高,至今國內無廠商能量產。在近幾年國內廠商對CD光學讀寫頭之生產一直抱持高度興趣,並轉移日本光學頭技術,但是都還未能成功,如聚合公司之CD光學頭技術等,其中未能成功之主要原因,依據個人判斷為日本光學頭技術(Know-how)未能全部轉移,非常可惜。

工研院光電所近年積極研發DVD光學頭技術,並成功開發多型Prototype,現正進行DVD光學頭技術移轉及協助國內廠商能量產,希望在DVD光碟機產業蓬勃發展之際,DVD光學頭能量產成功並提供國內廠商使用。目前光電所技術移轉有:

鴻景科技之DVD-ROM光學頭,預計1999年底量產。

友嘉科技之DVD Player光學頭,預計2000年量產。

嘉祥科技之DVD Player光學頭,預計2000年量產。

從以上光學頭之世界市場需求可知,未來仍是以CD/DVD 系列光學頭為主。

就光學頭而言,是非常相似,現在以它的光學之特性,可發現有幾項主要規格演進。

參考下圖 DVD/CD 光碟規格

雷射波長:780 nm ← 650/635 nm

聚焦物鏡NA :0.45 ← 0.6

光碟片基板厚度:1.2 mm ← 0.6 mm

軌距:1.6 μm ← 0.74 μm

最小Pit 長度:0.83 μm ← 0.4 μm

光碟片旋轉線速度:1.2 ← 1.4 m/s ← 4 m/s

所以從規格上的進步,其光學系統必然要做新的系統設計,尤其DVD 光學頭除了讀DVD 光碟片還要考慮可以讀CD 光碟片,甚至要可以讀CD-R 光碟片。因此DVD 光學頭之設計概念必須要有如下之特點:

可讀DVD 和CD(CD-R)光碟片。

須具有雙焦點的設計。

高NA 物鏡的設計。

為增加光碟片的傾斜容忍度,而採用0.6mm 基板之光碟片。

使用短波長之紅光雷射二極體(650 nm/635 nm)。若要CD-R 共容之DVD 光學頭,則須加780 nm 之雷射二極體成為雙雷射之光學頭。

降低雷射二極體之雜訊。

循軌伺服採用外差循軌法(Heterodyne Tracking)、或差分相位法(Differential plase detection)。

聚焦伺服皆採用像散法(Astigmatism)。

具有超解析之光點設計。

DVD 光學頭在設計上,有下列五項參數做為光學頭品質之評估參數。

光學大小:關係到讀取訊號(RF)的眼形圓(eyepattern)和訊號跳動量(Jitter)的表現。

波面像差:關係到光學頭組裝校準之容忍度(Optical Alignment Tolerance)的鬆緊。

能量效率:關係到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光源的能量。

工作距離:關係到更換光碟片時物鏡致動器的移動範圍。

重量:物鏡致動器之設計。

聚光焦點之評估運算方面:雷射光速,經過準直鏡形成平行光速,入射到物鏡聚焦道光碟片上,其光點之大小決定於4個參數。

物鏡之NA。

光源的波長。

波面像差。

光瞳上的光能量分佈。

spot=k*λ/NA

此 k:數值是由c、d二項參數決定。

DVD光學頭之光學系統,各廠家之設計的主要差別,便是雙焦點產生之方式,以目前所了解,有下列4種:

雙物鏡切換法。

物鏡加全像設計法。

液晶開關器(LC Shutter)改變NA法。

環形斑跡(Annular Mark)加在物鏡法。

現有Mitsubishi、Toshiba、Sony公司採用雙物鏡法(NA 0.6/0.45),是產生雙焦點最直接的方法,它所配合之致動器為旋轉式,所以致動器在讀DVD和CD光碟片時,要旋轉致動器,使用不同的物鏡來讀取不同的光碟片,當物鏡切換時位置之準確會影響光學品質,通常致動器之傾斜調整是以DVD物鏡為主,故CD物鏡之偏心、傾斜就無法兼顧了,所以致動器旋轉定位之精度及Lnes Holder之傾斜誤差要求較高,其優勢在於能量效率較好;其物鏡分別配合DVD和CD做設計,故其光點之波面像差品質會最好。參考下圖之DVD/CD之雙物鏡致動器。

此方法為物鏡表面加全像設計產生雙焦點,是松

下(Matsushita)的設計(參考右圖HOE雙焦物

鏡),當光束經過全面像時,會有繞射現象,產生

0、+1、-1等階之繞射光束,其中0階光束沿原

有方向前進,聚焦於基板0.6mm之DVD光碟面上;

+1階光束因繞射緣故會發散,而後聚焦於基板

1.2mm之CD光碟片上;-1階之繞射光束在此沒有

利用,故可用於讀兩種光碟片。此方法的另一種

方式是在現有DVD物鏡前加一全像片,為Pioneer

的設計,其效果一樣可產生雙焦點,用於讀兩種

光碟片,但在此型設

計因全像和物鏡有一段距離,當有光碟面傾斜時,所產生之慧差(Coma)較大,會影響讀RF訊號之品質。通常採用四階之全像設計,則需要做兩種光罩使用,其繞射效率0:+1:-1比值為38%:38%:6%,此型其優點為具有超解析之效應,故光點較小,其波面像差亦較好。若全像面做於物鏡上則重量輕,節省光學元件。其缺點在於讀CD時的光點能量最弱。

改變NA法這是三洋提出的構想,液晶

偏光板(LC)和偏極板組合形成液晶開

關器(LC Shutter),當液晶偏光板ON

時,入射光束之偏極方向旋轉90°,此

時光束之偏極方向和偏極板方向一

致,故獲全部通過,呈現之NA=0.6可

用於讀DVD光碟片。當液晶偏光板off

時,此時光束之偏極方向90°,故外圍

光束被擋掉,呈現之NA=0.35或

0.38,可用於讀CD光碟片。

另外,也有用LC和PBS配成一組當做

LC Shutter。此型中Shutter之有效

NA的選取會有關係到光點大小、像差

和光點之邊緣亮環(Sidelobe),基於

以上光學品質考慮,故讀CD光碟片時

選用NA=0.35~0.38,

此型之優點在於能量效率較好,其缺點為CD光點之波面像差較差,且讀DVD和CD時,物鏡致動器移動距離較大。加上使用LC和偏極板,故光學元件成本較高,還要有LC的驅動電路控制。

參考右圖LCD切換之光學頭。

這是南韓三星在DVD光學頭的設計,其主要想法是在DVD

物鏡上之前一面,加了一環形斑跡(Annular Mark),使

得此環的光束散射掉,不會聚於碟片上。

用此方式使得DVD之光點和CD之光點可以一起改善,此

型之優點是光學元件少,能量效率較高;其DVD光點只

較雙物鏡法好,比其他型差,而CD之光點都較其他型

差。其缺點是波面像差之品質最差,當更換光碟片時,

物鏡致動器移動最大,同液晶開關法一樣。

參考右圖環形斑跡(Annular Mark)物鏡。

因為DVD光學頭發展初期,各家設計大多有自己的特色,

至少有7家以上產品:Mastushita、Sankyo、Hitachi、

Sony、Mitsubishi、Sanyo、Sansung等,大多採用 1

Laser(650/635nm)之光學系統設計且以傳統光路為主,不

能讀CD-R光碟片,其中物鏡DVD為玻璃壓製CD為塑膠射

出成形,代表產品為Matsushita:HOE Lens / 4-Wire

Actuator及Sankyo:Twin Lens / Rotary Actuator。

參考圖8 Sankyo之雙物鏡DVD光學頭。

為了讀CD-R光碟片,故光學頭設計皆採用2 Laser (650 nm/

780 nm) 1 Lens (NA 0.6)之光學系統,其中物鏡採用Annular

Mask設計(Konica 塑膠成形),或單焦Lens+Color Filter(改

變NA 0.6/0.45),DVD光路設計以傳統光路為主,CD光路設

計以HOE光路為主。

參考右圖Matsushita之DVD光學頭。

主要沿用第二代DVD-ROM之光學頭之設計,可能要可讀CD-RW

光碟片,另外要適合高倍速DVD-ROM X8以上,及超薄小型化

等。

D VD光學頭之主要元件包括:物鏡(Objective Lens),準直鏡(Collimator Lens)、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光檢測晶片(PDIC)、致動器(Actuator)、其他光學元件。其中物鏡、雷射二極體及光檢測晶片目前須仰賴日本進口,此三個重要元件國內也有廠商積極投入發展,而雷射二極體較有可能先用上,其部份元件國皆可提供。

今年(1999)DVD光碟機開始進入大量生產,日本各光學讀取頭(Pickup head)製造大廠都急著在年底前增強生產能力。而且為了價格競爭,大部分的廠商皆將據點擴展到中國大陸、東南亞地區。我國光碟機產業,若能上、中、下游加以整合,掌握關鍵零阻件的生產,最主要是光學頭能量產成功,則國內光碟機產業必定在世界佔一席之地。

飞机起落架刹车系统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毕业作品】

BI YE SHE JI (20 届) 飞机起落架刹车系统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飞机结构修理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年月

摘要 飞机的刹车系统是保证飞机安全快速可靠地着陆的重要部件,在飞机着陆地面滑跑阶段通过刹车装置将飞机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减小飞机着陆滑跑的距离,通过飞机刹车系统的防滑刹车功能是飞机在着陆滑跑时在不同的路面上都能提供最大的刹车力同时保证飞机滑跑时的航向稳定性。本文重点论述了飞机刹车盘的工作原理,及刹车盘常见故障和维修排除方法,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预防和维护方法。 关键词:飞机刹车盘,刹车效率,刹车材料

ABSTRACT Aircraft brak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that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quickly and reliably of aircraft landing. The brakes of aircraft convert kinetic energy of aircraft into heat energy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of the landing roll. The features of anti-skid braking system can provide the largest braking force and ensure stability of the course in the landing roll on the different road. .I 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rake and anti-skid braking control system. And some common methods of prevention and maintenance will be introduced as well. Key Words: aircraft brakes,braking efficiency, brake materials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精编

O R A C L E数据库管理系 统介绍精编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的特点: 可移植性 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 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PMON(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 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 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刹车盘专业知识

刹车盘专业知识 车辆在行进中刹车,会出现颤抖感觉。这是很多驾驶者头疼的事,其实这是刹车盘出了问题,使用超时的刹车盘说刹车工作面和轴头安装面已不平衡,应更换新刹车盘。有的说换了新刹车盘也出现抖动,为什么?这就是低质刹车盘的安装基准面与刹车工作面不平衡度在0.08MM~0.12MM之间,其他车型在0.1~0.15之间。如果超过这个间摆动,产生刹车抖动。如果用了高精度刹车盘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的刹车盘加工精度在0.03MM~0.08M 的放心使用。打孔划线刹车盘的优点 1.划线能够尽快使刹车盘上因与刹车片摩擦产生的灰尘通过划线槽分散到空气中,从而避免因有灰尘产生的滚动的摩擦力。 2.打孔是通过在刹车面上开孔,提高刹车盘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和散热效率,避免热量集结,影响刹车效果,同传递到轮胎上,降低高温爆胎的风险。 3.打孔划线盘在雨天行驶时,由于有开孔和开槽,可以有效避免产生水膜润滑效果,防止刹车效果减弱,在晴天膜,从而提高刹车效果。 4.刹车盘经过500度高温烧蚀处理,消除内应力,防止在刹车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刹车盘变形和刹车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刹车原理 1刹车的工作原理:刹车主要是来自摩擦,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盘(鼓)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将车辆行进的动能下来。一套良好的刹车系统必须能提供稳定、足够、可控制的刹车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液压传递及散热能力,以能充分有效的传到总泵及各分泵,及避免高热所导致的液压失效及刹车衰退。 2摩擦:是指两相对运动物体接触面间的运动阻力。摩擦力(F)的大小是与摩擦系数(C)及摩擦受力面所受垂正比,以物理学公式表示成:F=C*N.刹车系统来说:C是指刹车片与刹车盘的摩擦系数,N是刹车卡钳活塞对刹摩擦系数越大所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但是刹车片与盘间的摩擦系数会因为摩擦后所产生的高热而有所变化,也的的变化而变化,每一种刹车片因为材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摩擦系数变化曲线,因此不同的刹车片会有不同的最范围,这是大家选购刹车片时所必须知道的。 3刹车力的传递:刹车卡钳活塞对刹车片所施的力就称为:刹车踏板力(Pedal Force)。驾驶人踩在刹车踏板的后,经由真空动力辅助器(power boost)利用真空压力差的原理再将力量放大,用来推动刹车总泵。刹车总泵所缩的动力传递效果,经由刹车油管传递到各分泵,并运用『帕斯卡原理』将压力放大,推动分泵的活塞对来刹车Law)是指在一密闭的容器内任何位置的一体压力均相同。压力是由施力除以受力面积所得,压力相等的情况下面积的大小比例来达成动力放大的效果(P1=F1/A1=F2/A2=P2)。用在刹车系统上,总泵与分泵压力的比值就是比。 4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刹车系统。大家都知道最大的制动效果是发生在轮胎锁死前的瞬间,如与轮胎摩擦力平衡的状态,那么将获得最大的制动效果。当刹车的制动力大过轮胎的摩擦力就会造成轮胎抱死,面间的摩擦就由『动摩擦』变成『静摩擦』,不但摩擦力大幅降低更会失去转向循迹能力。由于轮胎的锁死是刹比较的结果,也就是说车子行进间轮胎锁死与否的极限是会随轮胎本身的特性、路面的状况、定位角度、胎压、ABS是利用装在四个轮子的车速感应器,去判断轮胎的锁死与否,排除了人体感官的不确定因素,准确的控制适防止刹车所死的目的。目前的ABS大多采用每秒钟可连续踩放12~60次的设计(12~60Hz),相对于顶尖职业赛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

PI-实时数据库系统---详细介绍

PI 实时数据库系统详细介绍 PI.实时数据库系统---详细介绍2010-08-20 11:50PI实时数据库系统(Pla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美国OSI Software 公司开发的基于C/S、B/S结构的商品化软件应用平台,是工厂底层控制网络与上层治理信息系统连接的桥梁,PI在工厂信息集成中扮演着特别和重要的角色。PI实时数据库系统适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造纸、制药、水处理、食 品饮料、通讯等各种生产流程企业的生产过程优化。 PI是全世界装机量最多的实时数据库系统,已成为OSI公司的标志产品。美国O SI Software公司创建于1980年,总部设在加州San Leandro。在休斯顿、西雅图、克里夫兰设有分部,在美国的IL、FL、MO、MA 、NY、NC等州设有办事处,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新加坡设有办事处,全球范围有超过50多个分销商,智网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OSI Software公司在中国的指定分销商。同时,智网科技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PI系统的平台上,二次开发了诸多的电厂应用子系统,使用户十分方便地进行电厂生产过程优化及安全运行治理。 OSI Software公司与Microsoft、SAP、KBC等闻名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PI 的客户端产品中底层完全采用微软Windows技术,同时也将用户界面Windows化。迄今为止,PI的客户端模块以功能强盛、灵活、易用的特点在业界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OSI Software公司还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DCS/PLC厂商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这就 使得PI与DCS/PLC的数据接口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PI实时数据库系统概述世界上众多的企业都熟悉到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是企业最有价值的信息财富,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但是,假如生产现场缺乏数据,数据不完整或者不一致,以及历史数据丢失,都将导致管理者对工厂的现状无法判断,给管理带来困难,严峻时甚至导致工厂停产,发生事故等等。二十年来,OSI Software公司一直致力于实时数据库产品的开发工作,使得PI系统成为世界上 最优秀的实时数据库产品。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的特点: 可移植性 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

共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 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PMON(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 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 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的逻辑结构 构成ORACLE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 (1)表空间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 统介绍 1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当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主要是Oracle、IBM、Microsoft和Sybase、mysql等公司的产品,下面对常见的几种系统做简要的介绍: 11.4.1 Oracle Oracle数据库被认为是业界当前比较成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软件供应商,是数据库软件领域第一大厂商(大型机市场除外)。Oracle的数据库产品被认为是运行稳定、功能齐全、性能超群的贵族产品。这一方面反映了它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它在价格定位上更着重于大型的企业数据库领域。对于数据量大、事务处理繁忙、安全性要求高的企业,Oracle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当然用户必须在费用方面做出充分的考虑,因为Oracle数据库在同类产品中是比较贵的)。随着Internet的普及,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Oracle适时的将自己的产品紧密的和网络计算结合起来,成为在Internet应用领域数据库厂商的佼佼者。Oracle数据库能够运行在UNIX、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平台,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并获得最高级别的ISO标准安全性认证。Oracle采用完全开放策略,能够使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2

同时对开发商提供全力支持。Oracle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有: ?无范式要求,可根据实际系统需求构造数据库。 ?采用标准的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具有丰富的开发工具,覆盖开发周期的各阶段。 ?数据类型支持数字、字符、大至2GB的二进制数据,为数据库的面向对象存储提供数据支持。 ?具有第四代语言的开发工具(SQL*FORMSSQL*REPORTS、SQL*MENU等)。 ?具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易于开发。Oracle7以后得版本具有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CDE2。 ?经过SQL*DBA控制用户权限,提供数据保护功能,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调整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分布优化查询功能。 ?具有数据透明、网络透明,支持异种网络、异构数据库系统。并行处理采用动态数据分片技术。 ?支持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及混合的体系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 ?实现了两阶段提交、多线索查询手段。 ?支持多种系统平台(Linux、HPUX、SUNOS、OSF/1、VMS、 Windows、OS/2)。 3

某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XXXXXXXXXXXXXXXX项目 XXXXXXX系统 数 据 库 设 计 说 明 书 XXXX股份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文档管理信息表 文档修订历史

摘要 本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是以《XXXX学院-XXXX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为依据,在其需求规定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定义总体数据库设计。 XXXX学院XXXX系统使用业界普遍使用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在数据库设计中使用ORM(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方法进行数据设计和数据关系管理,ORM方法以最基本的方式进行数据建模,将数据库中的关系数据映射成为利用程序控制的内存对象,数据的关联关系都交由程序管理和实现,而不在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中进行设计,从而解决了数据库中关系数据无法直接表达多对多关联和继承关系,以及对象属性和状态变更和数据库物理结构不同步的问题。 本数据库说明书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数据库结构,详细地介绍数据库的各个表结构,为进行后面的实现和测试做准备。

目录 摘要 (3) 目录 (4) 1.引言 (5) 1.1. 编写目的 (5) 1.2. 定义 (5) 1.3. 参考资料 (5) 2.外部设计 (5) 2.1. 标识符和状态 (5) 2.2. 使用它的程序 (6) 2.3. 约定 (6) 2.4. 支持软件 (6) 3.结构设计 (7) 3.1. 物理结构设计 (7) 3.1.1.系统数据总表 (7) 3.1.2.具体数据库设计 (7) 4.运用设计 (8) 4.1. 安全保密设计 (8) 4.1.1.防止用户直接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8) 4.1.2.对应用系统的用户口令进行加密 (8) 4.1.3.对用户进行权限识别和分级 (9) 4.2. 优化 (9)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

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

数据库系统版自考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识记:1)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P27) 2)数据库(DataBase,DB):通俗的被称作存储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数据集成、数据共享性高、数据冗余度小、数据一致性、数据独立性高P32 三、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P34) 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也成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也称储存模式,它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物理结构和储存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形式; 三级模式结构的两层映像与数据独立性:(1)外模式/模式映像(2)模式/内模式映像:定义了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与物理储存之间的对应关系(3)实现概念模式(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从而简化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P36) 四、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应用结构:目前两种,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五、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数据模型分类:第一类:概念层数据模型,第二类:逻辑层数据模型和物理层数据模型。 概念层数据模型:是数据抽象级别的最高层,其目的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世界建模,通常用来抽象、表示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及其联系; 信息世界设计的基本概念如下:实体、属性、码或键、域、实体性、实体集、联系; 概念模型表示方法:实体性(矩形表示)、属性(椭圆形表示)、联系(菱形表示)逻辑层数据模型:逻辑层是数据抽象的中间层,描述数据整体的逻辑结构。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这里给予关系模型的数据库。(P41) 物理层数据模型:其描述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是逻辑模型的物理实现。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是使用关系数据模型组织数据,这种思想源于数学。 二、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三个组成要素,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总结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五版) ★第一章绪论 ?本章内容: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 ?本章主要考点: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概念模型、★ER图、三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1)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 Base ,简称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2、对于DB、DBS、DBMS的关系,下列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B) A、DB包括DBS、DBMS B、DBS包括DB、DBMS C、DBMS包括DBS、DB D、以上都不对 3、概念模型中的术语: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码: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4、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冷叶顷) (1)数据库定义功能(2)数据存取功能(3)数据库运行管理(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6、实体联系图(E— R图)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或1:n或m:n)。 ▲例:假设教学管理规定: ①一个学生可选修多门课,一门课有若干学生选修; ②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一门课只有一个教师讲授; ③一个学生选修一门课,仅有一个成绩。 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学生姓名;教师的属性有教师编号,教师姓名;课程的属性有课程号、课程名。要求:根据上述语义画出ER图,要求在图中画出实体的属性并注明联系的类型;解:根据以上规则画出对于的E—R图如下

数据库系统简介

数据库 data base 为满足某一部门中多个用户多种应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存储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数据集合。 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除具备一般的硬件、软件外,必须有用以存储大量数据的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管理并控制数据库的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数据库的人员——数据库管理员(DBA)。这样的数据、硬件、软件和管理人员的总体构成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仅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特征数据库系统由文卷系统发展而来。与文卷系统相比,这种系统具有数据、体系和控制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数据特征在文卷系统中虽然程序与数据之间可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但文卷还是与应用程序对应的,即数据仍面向应用。每一应用各自建立自己的一组文卷。不同的应用若涉及相同的数据,则这些数据分别纳入各自的文卷之中。文卷的各种记录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因而数据冗余度大。增加新的应用,必须同时增加新的文卷。因此,文卷系统中的文卷是无结构的、不易扩充的信息集合。数据库则不仅描述数据本身,而且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它的数据结构反映了某一部门的整体信息结构,数据冗余度

小、易于扩充新的应用,因而是面向数据总体结构的信息集合,可为多个用户共享。 体系特征一切数据都有逻辑和物理两个侧面。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称为逻辑模式。逻辑模式又分为描述全局逻辑结构的全局模式(简称模式)和描述某些应用所涉及的局部逻辑结构的子模式。数据物理结构的描述称为存储模式。这两种模式总称为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根据子模式编制程序。子模式与模式模式与存储模式之间有软件进行映射。因此,程序与数据之间具有两级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的存储模式改变,而模式可以不改变,因而不必改写应用程序,这称为物理独立性。模式改变时,子模式可能不改变,也就不必改写应用程序,这称为逻辑独立性。由于数据库系统具备比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的独立性,可以使程序员在编制应用程序时集中精力考虑算法逻辑,不必过问物理细节,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应用程序维护的工作量。 控制特征数据库数据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又为多个用户所共享。因此,必须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定义、建立、运行以及维护时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操作的一致性。此外,还必须有数据库管理员专门负责对数据库的管理、控制监督和改进。 由于数据库系统具有上述特征,它的出现使信息系统的研制从围绕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变到围绕共享的数据库来进

数据库系统理论讲解

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作者:————————————————————————————————日期:

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1.ORACLE的特点: 可移植性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2.ORACLE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

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PMON (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 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3.ORACLE的逻辑结构 构成ORACLE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 (1)表空间

ORACLE_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1.ORACLE的特点: 可移植性 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2.ORACLE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存结构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

共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 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存空间。PMON(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 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 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3.ORACLE的逻辑结构 构成ORACLE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 (1)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