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doc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doc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doc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学习目标: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习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

学习难点:义和团运动

课前预习: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运动在山东兴起o 1900年,义和团在地区迅速发展,

矛头直接指向外国侵略势力。

2.八国联军是指—、—、—、—、、—、—、—.

3.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从大沽登陆,经天津向进犯。

4.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百隶一带的民间组织,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提出"”的口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5.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等地阻击敌人,迫使侵略者一度退回天津。

6.1900年8月,八国联军2万余人,从沿运河再次向进犯,不就攻占。

7.慈禧太后带着皇帝仓皇离京,逃往 o

8、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在逃亡途中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铲除”义和团,_______________ 联合绞杀义和团。

%1历史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

2.时间: ________

3.国家:—、—、—、—、—、—、—、—“八国联军”从天津租界出发

向进攻。

4.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辛丑条约》

1.1901年9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

2.《》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 o

3.《辛丑条约》规定:

%1清政府赔偿白银两;

%1划北京东交民巷为 ,允许各国派兵 ,不准居住;

%1撤毁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 ;

%1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重要地区允许驻守;

%1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的行为。

4.影响:____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 《2、阅读资料,回答

问题

课中导学

1. 近代屈辱史对你的启示?为实现民族复兴献计献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进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新阶段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料:揭帖指旧时张贴的启示、文告。以下是义和团的一份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 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蓝。……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了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 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 观点1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的的爱国运动,它使列强看到了中国昂扬的民气, 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

观点2义和团不愿意学习外来文化,盲目排斥一切外国人以及一切外国商品,这是义和团运动的 历史遗憾。

(1)结合资料,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2) 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说说理由o

课堂练习:

1、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

美国、日木、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A. 1840 年

B. 1856 年

C. 1900 年

D. 1931 年

2、 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慈禧太后退位

3、关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义和团势力起源于山东地区②义和团与帝国主义联手,力量强大③达到削弱义和团势力的目的④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的

侵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右边《扯线木偶》漫画,讽喻了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与这一漫画创作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暧环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刊条约》

5、《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

A、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协商

B、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

C、拆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D、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6、被《辛丑条约》划定为使馆界的是北京【】

A.东交民巷

B.西什库教堂

C.前门大街

D.西交民巷

7、、定“允许列强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辛H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A.1999 年

B.1901 年

C.1895 年

D.1900

9、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外国在使馆届驻军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

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10、外国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一丑条约》

D.《天津条约》

11、育才初中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

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辛H条约》②《鸦片战争》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2、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妇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

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C.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材料分析: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说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H本,赔偿FI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发动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木目的?

(3)依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中政治方面的内容来分析该条约是近代中国空前旧辱的不平等条约。

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但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实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实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持续实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所以,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教版运城市2020年九年级英语Unit 5学案(带答案)

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A 1a-2d Learning aims: 1.理解、掌握和运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词和短语。 2.学习被动语态的肯定句、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被动语态的肯定句、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2.be made of/ be made from/ be made in 一、重点词汇 1.筷子_________ 2. 硬币__________ 3. 餐叉__________ 4.银,银色的________ 5. 玻璃_______ 6. 钢________ 7.叶子________ __________(pl.) 8. 广泛地__________ 9.由…制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因……而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全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s far as I know __________ 14.the art and science fair_______ 二、重点句型 1.这枚戒指是银制的。 The ring _____ _______ ______ silver. 2.它是泰国制造的。 It _____ ______ ______ Thailand. 3.这幅画是由什么制作的? What_____ the painting ______ ______? 4.杭州因西湖而闻名。 Hangzhou _____ _____ _____ the West Lake. 三、精选试题 1.This ring is made of s_______. 2.The desk is made of w_______. 3.Tea is p_______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4.Anxi and Hangzhou are w_____ known for their tea.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1.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清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3.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因何发生、中国反侵略为何失败,《辛丑条约》带来什么后果,帮助他们把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2.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概况;运用多种资料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分析史料和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分析历史事件;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学生综合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推理事件演变的结果或影响。 3.通过文字资料、故事讲述等,体验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及探索的艰辛曲折。树立“不忘国耻,警策奋进”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 1.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比较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料或图片。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高一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方法指导】 通过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受屈辱的原因,并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链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不过,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2) B(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通过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势也强盛起来,对外侵略扩张野心持续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2.导火线:1894年春,朝鲜爆发,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A(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日本占领平壤 3.黄海大战:(人物),日本控制黄海 4.旅顺、大连战役:清军将逃兵溃 5. 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B(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双方代表:1895年4月,和伊藤博文。 2.内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天下第一楼(节选)学案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学习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增强把握文本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深入理解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4.感受剧本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热爱话剧艺术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基础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幌.子( ) 怯懦 ..( ) 拾掇 ..( ) 捣.蛋( ) 雕梁.画栋( ) 咬牙跺.脚( ) 骂骂咧.咧( ) 2.解释下列词语。 雕梁画栋: 另请高明: 骂骂咧咧: 二、再读——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请说说文中的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三、品读——深入探究 1.《天下第一楼》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分析卢孟实、罗大头两个人物形象。 卢孟实人物形象分析: 罗大头人物形象分析:

2.“王子西:侦缉队打点好了?”“卢孟实:不买账,看来想敲咱们一笔。”王子西与卢孟实的对话,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 一、初读——基础积累 1.huǎng qiènuòshíduo dǎo liáng duòliē 2.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骂骂咧咧: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二、再读——整体感知 1.(1)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2)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3)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4)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5)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 三、品读——深入探究 1.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肯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直率,不屑与小人为伍的人。 2.揭示了社会环境混乱、险恶、黑暗,侦缉队特地借机敲诈,扰民生事。

人教版历史八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八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ord学案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差不多史实;把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咨询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入侵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可不能不记得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抵抗外来入侵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要紧、最直截了当的缘故。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义和团兴起的时刻、地点、进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刻、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争?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讲一讲: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把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刻?国家?要紧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咨询题:

2、我们的咨询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咨询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差不多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讲法是否正确?什么缘故?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如何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四)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 原 因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2、方法归类:回忆1-5课,学习“战争”一类的内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参见《综合训练》 (六)课堂反思: 我的收成: 我的不足:

教案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义和团抗击抗击八国联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 《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 巨额的赔款, 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 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 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 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 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 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 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

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九年级英语Unit5复习学案教案

九年级英语上Unit 5复习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学习目标: 表示对当前发生的事情做出推测和判断学会做出推测和判断。 一、词汇 author作家 toy玩具 picnic野餐 symphony交响乐 optometrist验光师 appointment约会,约定 algebra数学,代数学 crucial关键的,致关重要的 count计,算 chase追逐,追赶

garbage垃圾 pretend装作 二、词组 1. belong to 属于 2. hair band 发带 3. because of 因为 4.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汉英词典 5. Oxford University牛津大学 6. use up 用光、用完 7. the only kid独生子,唯一的孩子 8. classical music古典音乐 9. make guesses做出猜测 10. outside our window在窗子外面 11. no more 不再

12. escape from逃离 13. be careful of留神、当心 三、日常用语 1. Whose volleyball is this? It must be Carla’s. She loves volleyball. 2. Whose French book is this? It could be Ali’s. She studies French. 3. Whose guitar is this? It might belong to Alice. She plays the guitar. 4. Whose T-shirt is this? It can’t be John’s. It’s much too small for him. 四、知识讲解 Section A: 1. If you have any idea where it might be, please call me. If you have any idea... = If you know... 意为“如果你知道……”。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义和团抗击抗击八国联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 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4.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 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头:腐败的清朝政府。

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5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2014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5导学案(新 版人教版) 刘营初中九年级英语五步导学案 执笔龚琴审核初三英语组课型听说课课时1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学案编号 【课题】 Unit5 What aade of?A (1a—1c)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本课单词和短语be made of be made in; 了解一般现在时态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 归纳和掌握make 构成的短语 【学习重点 难点】熟练掌握be made of be made in 的运用 【学法指导】预习----听----说---练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发探究 3分钟) T: Please take out your things on your desk. We uvery day, do you really know them?

Questions: Teacher: Can you tell me whags are made of? And where aade ? Students: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The books are made of pa② The paad…… 二、自学(自主探究 6分钟) 1、拼读、记忆单词 material n. 材料;原料筷子硬币餐叉;叉子 blouse n.(女式)短上衣;衬衫 silver n. 银;银器adj. 银色的 glass n. 玻璃 co¬棉;棉花l /sti:l/ n. 钢;钢铁 2、用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每空一词 1.The apples a(send)ag. 2. We are all ready but Tom hasn’t packed (pack) his clThe windoware cleaned (clean)every daThe bduced (produce) in Xing JiangaThe song isn’t liked (not like) bus. 3. 快速阅读1a表格部分的内容。把物品和可能构成他们的材料匹配起来。(1分钟) 4、核对检查答案,再次朗读、记忆单词。 三、交流(合作探究 10分钟)

历史第五课导学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授课:曹六平,杨帆时间: 一、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目标: 二、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三、自学指导: 1.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①年月,为镇压,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死伤惨重。 ②年月,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直接:。 根本:。 3.《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年,清政府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①经济上:; ②政治上:; ③军事上:; ④外交上:。危害: 。 四、课堂达标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8.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土地就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是() A.青浦大捷 B.慈溪战斗 C.黄海战役 D.廊坊战役 9、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13、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14、《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5、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6、《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17、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 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1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到了一九零一年,它(指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 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入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据此回答:(1)哪一事件使中国“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地步?” (2)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学案——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随堂笔记——部编新人教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 由来:由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兴起地点:山东、直隶 兴起原因:根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直接: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斗争目标: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 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剿杀 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廊坊阻击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保卫战 口号:扶清灭洋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意志,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义和团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二、抗击八国联军 时间:1900年6月 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等11国签订。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中国近代史前期列强攻占北京的两个事件分别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九年级英语鲁教版unit5 学案

Unit 5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1a-2c) 【学习重难点】1.在不同的国家,第一次见面应该怎么做。 2.正确使用句型You’re supposed/expected to do sth./It is+adj.+动词不定式. 【导学流程】请根据所给汉语,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 1.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____________________(风俗). 2.She________________(亲吻)him and said goodbye. 3.People in Korea___________________(鞠躬)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4.People in_________________(巴西)like to watch football games very much. 5.They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when people in___________(墨西哥)meet for the first time. 6.Maria___________________(问候)Paul’s mother the wrong way. 二.【解释疑问】 1.be supposed to do sth. 被期望做某事,应该做...... 1)当主语是人时,表示劝告、建议、责任等=should =to be expected to do sth You are supposed to______________( arrive) on time 2)当主语是物时,表示“本应;本该” The train was supposed to arrive half an hour ago. be supposed to 与 should: be supposed是suppose一词的______________语态结构,后接动词不定式,相当于______________后接不定式。即: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较随便,建议性强。否定式为 be not supposed to do sth. (2)should 后接动词__________, 例: You are not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 You shouldn’t shake hands. 2.shake→shook→shaken v 摇动,震动 shake hands 握手 shake hands with sb./ shake one's hands 与某人握手 ① When we meet Americans for the first time, we should_____________(握手)with them.

江苏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 目的,时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内容:见P23页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见P23页 三、探究交流: 1.《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想一想: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议一议:“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数。”“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材料揭示了八国联军的暴行,请你畅所欲言,面对侵略者的暴行,我们应该怎么做? 读一读:慈禧太后曾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辛丑条约》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四、训练反馈 (一)选择题 1.《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之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B.赔款2亿两白银 C.清政府禁止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2.“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20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全单元学案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知识导航 语言目标谈论污染和环境保护。 Section A 重点单词 1. litter v.乱扔n.垃圾 2. bottom n.底部 3. coal n.煤 4. ugly adj.丑陋的 5. cost v.花费n.花费 6. wooden adj.木制的(wood n.木材) 7. plastic adj.塑料的n.塑料 8. method n.方法 9. cruel adj.残酷的 10. harmful adj.有害的(harm n.害处) 11. industry n.工业 12. law n.法律 13. afford v.承担得起 重点短语 1.make a difference 起作用;有影响 2. take part in 参加 3. turn off 关掉 4. pay for 付费;付出代价 5. cut down 减少 6. lead to 导致 7. hear of 听说 8. cut off 切除 重点句型 1.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我们在努力拯救地球。 2. The rive used to be so clean. 这河流过去是如此的清澈。 3. The air is badly polluted. 空气被严重污染。 4. The method is not only cruel, but also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这种方法不仅残酷,而且对环境也有害。 Section B 重点单词 1. recycle v.回收利用 2. gate n.大门 3. bottle n.瓶子 4. president n. 负责人 5. work n.作品 6. metal n.金属 重点短语 1. throw away 扔掉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抗击八国联军》 《抗击八国联军》一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正是因为这样才催发了近代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努力,从而为下一单位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整个近代历史上起着关键的承接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1教育网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国耻与苦难,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2·1·c ·n ·j ·y 【教学重点】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www-2-1-cnjy-com 2、《辛丑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1*cnjy*com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形成初步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努力使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21·cn·jy·com ◆课前准备 ◆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展示《时局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图中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现实。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二、进入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Unit5英语知识点学案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1.be made短语 be made of“用……(材料)制成”(可直接感觉出原材料) be made from“用……(材料)制成”(不可直接感觉出原材料) be made in“在……(地点)制造” be made into“被制成……(成品)” be made up of“由……组成” be made by“由某人制作”或“用什么方式组成” eg:①These chairs are made of wood. ②Bread is made from wheat. ③The piece of wood will be made into a small bench. ④The computer is made in Zhengzhou. ⑤The class is made up of 45 students. ⑥The kite is made by hand. 练习: ( )1.This pair of shoes _____ hand,and it _____ very comfortable. A.is made with;is felt B.are made from;is felt C.are made of;feels D.is made by;feels ( )2.Two thirds of the coats are made of _____ .They feel comfortable. A.glass B.steel C.cottons D.silk ( )3.The building is _____ glass and stones. A.made of B.made from C.made in D.made up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扶清灭洋”的口号及其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功绩;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教学重、难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帝国主义侵华的本质的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形成 复习内容: 一、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列强侵华加剧,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锐;洋教势力活动猖獗;官府“袒教抑民”,激化民族矛盾。 ★如何看待外国传教士的在华活动和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传教士中不乏真诚的传布者,其中少数人从事开医院、办学校、译西书等文化活动,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其作为整体,是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工具。他们遍布城乡,建立教堂,招收教徒,无视中国法令,无恶不作,成为中国人民最痛恨的恶势力。 义和团运动是在广大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既是战后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又是中国人的长期反侵略、反洋教斗争的总爆发。 ★请回顾外国教会势力在中国活动的主要史实及其影响 古代:西学东渐中传教士的影响 近代:(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马神甫事件、天津条约) (二)概况 1.兴起:1898年,山东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 2.发展:1900年春控制了京津地区。 3.高潮: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结果:1900年8月失败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口号:扶清灭洋(是当时社会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的集中反映) 思考2: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平均主义”相比,有何内在的一致性?又有何各自的特点? 评价:①爱国性: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扶清”有利争取官军,“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②局限性:首先,“扶清”容易让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