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平菇栽培实验

简述平菇栽培实验
简述平菇栽培实验

平菇栽培实验与分析

论文作者:林贤俊

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12生物科教

学号:12550803010

指导老师:吴映明

完成日期:2015年5月8号

摘要

目的通过平菇的培养,了解食用菌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湿度、温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条件,以及防治病害的方法,进而掌握平菇栽培技术,了解其中的原理。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有塑料篮、玻璃罐、不透光塑料袋、棉籽壳、麸皮、平菇栽培种以及超净工作台。老师将棉籽壳与麸皮堆料,并进行灭菌处理。学生将不透光塑料袋套在塑料篮上,将老师制作完成的培养料与平菇栽培种分三层播种在塑料袋中。播种后将塑料蓝带回宿舍,进行平菇生产的管理。

结果与分析管理期间发现大量杂菌滋生,撒生石灰后没有太大改善,分析原因是培养的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杂菌滋生。在老师的推荐下将培养料翻面培养,经得当管理有两次收货,但收获量不大,分析原因是培养料中的各类营养在第一次栽培中消耗。

关键词平菇栽培培养料培养条件出菇管理

平菇栽培实验与分析

学生:林贤俊指导老师:吴映明

1 前言

平菇,又名美味侧耳、鲍鱼菇、凤尾菇、金顶菇、栎菇等,隶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nicales侧耳科Plenrotaceae侧耳属Pleuromycota(Fr.)Kunn.平菇具有适应性强,出菇温型多,可用原料广泛,易于栽培的特点。平菇在固体栽培时,扩散性大,易分散,很快就布满全瓶,大大缩短培养时间,因此在食用菌栽培实验中将平菇作为栽培对象。本实验通过平菇的栽培,从而了解平菇对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以及酸碱度等培养条件的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对出现的病害进行治理,从而掌握平菇防治的基本方法。

2 材料

2.1材料与试剂

棉籽壳;麸皮;平菇栽培种;生石灰

2.2仪器

塑料篮;玻璃罐;不透光塑料袋

3 实验方法

3.1培养料浸料处理

将棉籽壳摊薄、撒石灰粉、洒水预湿,最后使棉籽壳充分吸收水分。

3.2培养料堆料与拌料处理

将浸泡了的棉籽壳进行堆料处理,顶部盖草被,使其发酵。料温升至65℃时进行翻堆,共翻堆2~3次,使得发好的培养料呈咖啡色、有香味、PH值7.0~7.5、含水量的标准为握住的时候有水渗出但不滴下。

3.4培养料的灭菌处理

将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使其成为孰料,待灭菌后的培养料温度降至30℃一下就可以进行接种。

3.5平菇的装袋接种

首先将用于培养平菇的不透光塑料袋套在篮子上,在塑料袋上铺一层掰成蚕豆粒大小的栽培种,然后铺上一层培养料,铺培养料的过程中压实。将次步骤重复一次后,最后在袋口放一层菌种。最终共三层菌种两层培养料,栽培种的用量为培养料的15%~20%。

3.6平菇的出菇管理

平菇搔菌以及原基期不需要直射光,需要漫射光,因此出菇管理的地方不能

有阳光直射。平菇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80%~85%。塑料袋用夹子夹紧,保持袋内的湿度。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通风换气,一天一次为宜。菌袋在这样的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3~7d后,菌丝开始形成原基,形状为米粒状扭结物。这时应将夹子去掉,露出袋口,使其通风良好,并且视天气情况向袋内空间喷雾状水,将湿度保持在80%~85%。

平菇原基得到适量的空气和水分后生长速度较快,形成黄豆粒大小的菇蕾后则进入菇蕾期。这个时期需要将袋口扩大,给予适当通风,并且要视天气情况喷洒一至两次雾状水,避免菇蕾应失水干缩并且死亡。

菇蕾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很快地生长为子实体,子实体对氧气和水分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要视天气情况向袋内喷洒雾状水,喷水后要将袋口掀开,露出菌柱子,换气通风30分钟左右,增加通风次数,每天3次为宜。由于子实体对光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将子实体移至阳光相对充足的地方,增加散射光。

平菇在搔菌以及原基期由于管理不当原因会出现霉菌滋生的情况,这是可撒少量生石灰在表层,杀灭霉菌。同时禁止喷洒重水,避免形成伤口,造成黄菇病感染。

3.7平菇的采收

平菇成熟的标志是菌盖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的平菇可进行采收。成熟的平菇需要及时采收,此时摘收的平菇菌肉厚、大、肥嫩,并且营养价值较高。采收过迟,菇体老熟,会大量散发孢子,消耗平菇本身的营养,而且孢子落在小菇上会造成小姑未老先衰,影响产量。采收时用手按住菇丛基部,轻轻旋钮即可。采收后将残留的菌柄、碎菇、死菇清理干净。停止喷水2~3d,然后再喷水促使第二潮菇原基形成,整个生产周期可收货三潮菇。

4 实验结果

4.1平菇的第一轮培养

平菇第一轮培养中,搔菌能够遍布培养料表面,但上方由于管理原因遍布霉菌,因此将生石灰撒在上方,经过处理后霉菌被杀死,但之后原基的产量较少。原基生长至菇蕾后,经过细心管理,生长成两颗子实体。由于喷水量过多,子实体上方积累了黄色的代谢液体,并且有黄菇病的症状。第一轮培养失败。

4.2平菇的第二轮培养

由于第一轮培养失败,在老师的建议下,将压实的培养料倒翻进行培养。倒翻后的培养料已经布满了平菇原基,并且由于原基在与霉菌的竞争中占上风,因此并未见到霉菌的生长。经过得当管理后有两次采收,出菇量相比第一次有所增加,当与其他小组相比出菇量并不多。

5 分析

5.1平菇培养第一轮实验分析

第一轮由于培养中由于几乎未进行透气,造成温度湿度过高,滋生大量的霉菌。经过老师的指导后撒上生石灰,霉菌的滋生得以控制,但也杀死了部分平菇菌丝。由于温度较高,部分菌丝被烧死,同时由于向菌丝上撒了生石灰,导致后

来形成的原基较少。由于洒水方式不当,造成部分原基被破坏,因此菇蕾期的菇蕾较少。同时,第一次实验是在“回南天”时期进行的,回南天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洒水次数不当造成温度湿度过高,综合水龙头浇溉的洒水方式,导致出现“黄菇病”的症状。温度、湿度、通风等管理方式的不当导致了第一轮实验的失败。

5.2平菇栽培第二轮实验分析

第二轮实验中因为菌丝的生长较好,并且没有杂菌的滋生,因此避免了使用生石灰,同时有了第一次实验的教训,采用喷雾瓶进行喷水。并且按照老师要求进行通风透气,喷雾施水。第二次实验中菇蕾量较第一次较多,经过管理最后能有两次采摘。但收成并不算多,分析原因首先在于虽然改正了施水方式,但由于第二次培养时的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而施水并没有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因此产量较低。其次培养料的养分在第一次实验中有部分消耗,但由于第一次实验中平菇生长量较少,对养分的消耗量不大,因此培养料的养分原因为次要原因。

6 结论

虽然平菇的适应性强,出菇温型较多,但不经合适的栽培以及管理也会造成实验的失败。因此在平菇实验时需要了解平菇的栽培和管理方式。实验过程中除了需要了解理论上的指导外,还需要栽培的经验。例如实验中的平菇管理并不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相对应的管理。例如“回南天”天气潮湿,需要减少喷水次数,避免造成高温高湿环境导致平菇出现“黄菇病”。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时候,需要适当增加喷水次数,避免造成缺水。

参考文献

王贺祥,刘洪庆等.食用菌栽培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2版

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 实验项目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建议学时数每组人数必选/可选 1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2 2 必选 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2 3 必选 3 高压蒸汽灭菌 2 4 必选 4 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 2 1 必选 5 主要病虫害的识别 2 3 必选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常见与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担子实)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故为我们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能找出食用菌次生菌丝的特征,分辨伞菌的微观构造;熟练制作标本片,能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出目标;并能分析图像不清的原因或排除显微镜的某些故障。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1. 器具:光学显微镜、尖头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剪、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火柴、蕃红染色剂、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2. 材料:平菇、草菇、香菇、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斜面菌种与平板菌落,及其各种鲜子实体,胡萝卜。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菌苔形态及微观形态的观察) 2.子实体的观察(外观形态及菌褶微观构造的观察) (二)方法步骤 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 (1)肉眼观察 从颜色、菌丝生长势、爬壁力、有无无性孢子、菌苔边缘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 (2)显微镜观察 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蕃红,用无菌接种针拨去气生菌丝,取其下绿豆粒大一薄片培养基置于蕃红染液中。放盖片,颠吸水纸后用手指适当按压,将培养基压碎,使其均匀平展于载玻片上。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名称建议学时数每组人数必选/可选 1 原种、栽培种的培育2学时4人必选 2 菌种保藏及复壮2学时4人必选 3 平菇袋栽4学时4人必选

实验一、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适宜培养料,独立完成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无菌操作法准确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并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实验基本原理 母种、原种、栽培种都是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品性相同,只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壮。菌种生产就是从母种开始,到栽培种为止。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接种时接的菌种级别不一样。两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相同,也可有所区别,由于栽培种经过了母种及原种两次的驯化,其培养基可比原种培养基更粗放些。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菌丝降解纤维素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 器具:菌种瓶、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接种耙、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等。 2.材料:棉籽壳、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母种、原种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培养料的配制 2、菌种瓶及菌种袋的分装 3、原种的接种 4、栽培种的接种 (二)方法步骤 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 1.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方与配制 ①颗粒培养基(麦粒、玉米粒等) 配方:粮食粒98.5%,石膏粉1%,碳酸钙0.5%。 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

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

平菇栽培实习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史: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 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 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 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 2.平菇生长习性特点: ①平菇属木腐生菌类。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平菇在 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 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菌丝抗寒 能力较强,能耐-30℃的低温。平菇属变温结实菌类,需要温差刺激分化。 ②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 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 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 感染杂菌。 ③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子实体分化发 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 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 需要空气。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 育。 3.栽培方式:代料栽培依其对培养料的处理情况,可分为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生料 栽培三种;依据栽培的容器可分为瓶栽、袋栽、压块栽培、箱栽、大床栽培。本次 实验我们用到的是袋栽中的生料和熟料栽培。与大床栽培相比,袋栽可以充分利用 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充分利用培养菌丝和栽培出菇的不同设施,有利于控制杂菌 和病虫的危害,提高栽培成功率。 三.实验材料及要求 菌种:生料栽培要选择抗逆性较强的低温型品种; 棉籽壳:无霉变无虫害,绒少,色泽至少灰白,干燥,新鲜。资源较丰富,质地偏硬,做基料通透性好,碳氮比较为合适,适于生料、发酵料以及熟料栽培,产量较稳定,为平菇栽培首选原料。问题是价格偏高。; 蔗糖:补充碳素和氮素营养; 生石灰:调节拌料PH; 84消毒液:用于生料的灭菌; 高密度聚乙烯袋(规格为15×25左右)、接种塑料棒、套环、盖子。 四.实验操作步骤 (一)拌料 1.将已有棉籽壳等分成两份,分别用于熟料、生料栽培。 2.将蔗糖配置成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到两堆拌料中。搅拌均匀,经多次反推,让培养料充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

平菇栽培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平菇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 2.初步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3. 学会测量平菇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二、实验原理 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 平菇属木腐生菌类。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而-30℃的低温。 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 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很多:按培养料分,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 本实验采用养料栽培中的代料栽培。 三、实验材料 棉籽壳,废棉,玉米蕊, 石灰或石膏:调整ph向碱性 碳酸钙:调ph向酸性 磷钾肥:磷酸钙,磷酸二钾氢等,补充磷,钾,钙,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无机盐类(石膏,碳酸钙)补充s和Ca,固定气态氮,加速基质分解 有机氮源辅料:(木屑,麦麸)促进菌丝生长,增强长势 纤维类(棉籽壳,椴木):主要C源 菌袋:装料 圆锥木棒:在料堆上打透气孔 长柄温度计:测料堆温度 覆盖物(编织袋,麻包等):盖住料堆 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四、栽培料处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doc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 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 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 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 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项目类别教学内容考核要求参考学时 绪论 1. 食用菌的概念和分类 1. 了解蔬菜食用菌的概念 2 项2.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及分类 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2. 熟悉食用菌的营养和药 目 4.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用价值 一 3. 了解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与发展前景 食用菌基 1.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1. 熟悉食用菌的形态结构8 础 2.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生活和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 史 3 条件 项. 食用菌的营养 2. 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 目 4. 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 5. 食用菌遗传育种 3. 了解食用菌的生活史和 6. 实训育种方法 (1)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 (2)食用菌抱子大小的测定 食用菌菌 1. 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 2. 培养基 1. 熟悉食用菌菌种生产的10 种生产的配制 3. 消毒与灭菌 4. 接种与培设备和菌种生产过程 项养 5. 菌种分离方法 6. 菌种的保存 2. 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 目与复壮 7. 液体菌种生产简介 8. 实制方法 三训( 1)菌种培养基制作( 2)接 3. 能够独立进行消毒与灭 种与培养菌、接种和培养、菌种分离 和菌种的保存 木腐型食 1. 香菇 1. 掌握香菇和平菇的栽培 用菌栽培(1)概述管理技术 ( 2)生物学特性 2.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 ( 3)栽培管理技术菇的栽培特点 2. 平菇 (1)概述 ( 2)生物学特性 ( 3)栽培管理技术 项 3. 黑木耳 目 (1)概述 四 ( 2)生物学特性 ( 3)栽培管理技术 4. 银耳 (1)概述 ( 2)生物学特性 ( 3)栽培管理技术 5. 金针菇 ( l )概述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三需要: 氮素:均衡全面的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在传统的配方中往往氮素不足,因为无论你加了多少的玉米粉或麸皮,增加的却是碳源而非氮肥.为什么呢玉米粉中大都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的含量只占了7%左右,折合纯氮就少的可怜,麸皮粗蛋白含量百分之十几,折合纯氮才二点几.而培养料中的氮肥与产量是成正比例的.过多的玉米粉或麸皮还会带来负作用,容易造成污染.所以添加氮源要想他法。 微量元素:在平菇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作用很大,虽用量很小,一般的农资市场很难买到真正的微肥,因为真正的微肥,其鳖全剂成本很高,售价也高,不是几角钱或一元多钱就能买到的。 水分:在传统的平菇栽培观念中,人们认为培养料中有多少水分就能出多少菇,然而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样的;出一市斤菇要消耗一公斤水分.从你装袋时的含水量就能看出你能出多少菇,所以要想提高产量,不补水是无法做到平菇高产的。 平菇高产三要素: 1、高营养:加入偏高的营养能使出菇后劲足,多出菇。 高营养配方:棉籽壳500、秸秆或甘蔗渣500、麸皮150、玉米粉80、糖5、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过磷酸钙25、石灰60、尿素5、多菌灵1.5。 具体操作:当温度低于25度时开始批量生产。将主料用水预湿后闷一晚上,第二天将辅料加入其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堆高1.2-1.5、宽1.5、长不限,每天翻堆一次,第三天开始装袋,选择折宽为25cm-28cm、长45cm的聚丙稀袋子,装料时松紧度要一至。料装好后即上锅灭菌,灭菌时需用大火,必要时可用鼓风机助燃。当料内温度达到100度时保持8小时,此时可用小火来保持料内温度。停火后在锅内闷6小时即可出锅至消毒干净后的接种室,当袋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进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发菌期间需注意内温过高,如温度太低可堆积培养。 2、熟料生产:由于加入了高营养,必须进行熟料生产,如用生料生产必将会导致菌袋大量的污染。 3、出菇管理:在每出完一茬菇后补一次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四措施: 追加营养液:头潮菇采收后,将菌袋放入加有0.1%尿素和3%白糖的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 。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

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菌株H1的培养特性与营养成分分析 摘要: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培养基上研究了红平菇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对栽培后获得的红平菇子实体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平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但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红平菇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白色,绒毛状至絮状,略显粉状,在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呈现出明显的环纹;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节状分隔少数为简单分隔的薄壁菌丝、膨大的头状囊状体、很多八面体形和圆柱形的晶体等结构.对红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红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其中新鲜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90.1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6.3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粗脂肪的含量为2.63%;粗蛋白含量为24.69%;总酸度仅为0.187 3%;总灰分含量为9.43%;还原糖含量为0.507%;氨基酸总量为17.6%,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由于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分析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因此没有检测出色氨酸),还含有其他10种非必需氨基酸;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VB10.032 ng、VB20.469 mg、VC0.20 mg、VE701.16 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大量元素钾1 292 mg、磷1 206 mg、钠338.06 mg、钙151.44 mg、镁262.25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微量元素锌16.1 mg、铁10.89 mg、铜1.53 mg、锰1.46 mg. 红平菇的栽培技术 C903红平菇是从印度引进的优良菌种,形似平菇、粉红鲜艳、易栽培、投资小、用料简、生长快,每10平方米的面积用种5支,15天可采收红平菇450公斤,市场鲜销价值2000余元。其特点是:①出菇早,产t高,⑧栽培料来谏广,价格低,如稻草、麦稼、玉米芯、豆杆、麦枯、棉子壳、花生壳等。 红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一、原料配比 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石灰1%; 2.杂木眉82%,玉米面15%,过磷酸钙1%,石灰1%; 3.玉米芯85%,玉米面13%,过磷酸钙1%,石灰1%; 4.玉米芯44%,杂木屑40%,玉米面14%,过磷酸钙1%,石灰1%; 5.玉米秸(高梁秸)80%,玉米面17%,复合肥1%,过磷酸钙1%,石灰1%; 二、原料发酵处理 将过磷酸钙、石灰加工成粉末状。过磷酸钙均匀撒在料中,过磷酸钙加入水中,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或克霉灵),石灰按每吨水4~5千克,多菌灵每吨水加0.5千克。料水比1∶1.6~1.8,料水份为60%~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食用菌:香菇、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 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 3 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 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

实验一 平菇塑料袋栽培

实验一平菇塑料袋栽培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掌握平菇塑料袋栽培技术。 二、实验原理 选择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培养料后加水搅拌均匀,水中加入抑菌剂,层播法装袋接种。装袋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菌袋。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适宜的温、光、湿、气等条件,进行出菇管理。 三、方法步骤 (一)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99.9%,50%多菌灵0.1%,料水比1:1.1。 (二)培养料配制 按照需要量准确称取棉籽壳,倒在地面上,将多菌灵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棉籽壳中翻拌均匀。含水量要适宜。含水量判断方法:用手紧握少量培养料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 (三)装袋接种 1.塑料袋规格 20厘米×36厘米×0.0015厘米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1.4斤。 2.装袋接种采用层播法装袋播种,两层培养料三层菌种。先将菌袋一头折扎,然后装入培养料,待装料至料袋的一半时,撒上一层菌种,菌种尽量撒在料袋边缘;然后继续装袋至料袋边缘3厘米处,再撒上一层菌种,要求菌种封住料面,将袋扎成活口;将袋翻转从另一端装料至料袋边缘3厘米处,再撒一层菌种,菌种封料面(每袋菌

种接三袋),然后扎成活口。装袋要虚实均匀。 (四)菌袋培养 袋装好后搬回宿舍培养观察,控制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暗光。一般20天左右菌丝可以发满袋。(五)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后一周左右,只要条件适宜,菌袋就会逐渐现蕾。现蕾后,保持温度1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给予新鲜空气和散射关照,平菇子实体即可健壮生长。 (六)采收和后茬管理 待平菇菌盖平展、连柄处下凹、边缘平伸时及时采收。 采收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5天左右,再进行后茬菇管理。 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按照料水比1:1.1加水;装袋虚实度掌握不好;装袋大小不一,重量不一致。(本段看看,是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不用往黑板上写)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本 实习名称______平菇袋栽技术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 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

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料袋放置以2~3层为宜,若放置过多,易造成烧菌。菌丝于接种后 3-5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接种后8一10 d,菇房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 姓名学号日期 成绩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 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

在160摄氏度持续1.5—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 以上. 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 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1.5—2米,以1.2米内为最好. 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一般用瓶装或塑料袋装,灭菌压力和时间相应延长。 三、实验器材 1.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75%乙醇溶液、麦粒、棉籽壳、石膏粉、碳酸钙、麦麸 2.器具:锥形瓶、棉塞、超净工作台、烧杯、量筒、漏斗、天平、铁架台、纱布、药匙、PH实纸、接种铲、酒精灯、聚丙烯塑料袋、小试管、牛皮纸、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平菇栽培技术-食用菌

第五章平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1、俗称 过去平菇专指侧耳属糙皮侧耳。 俗称:杨树菇、冻菇、北风菇、平茸、青蘑等。 现在人们把侧耳属的其它一些栽培种类也称为平菇。如:金顶侧耳、桃红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等。 2、食用价值 平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粮食和豆类中缺乏的赖氨酸、甲硫氨酸;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药用价值 平菇含有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含有多糖蛋白,有抗癌作用; 含有微量的牛黄酸和γ-氨基丁酸,降低体内的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5 ※<标题二>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一)形态特征 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体 白色绒毛状,不分泌色素,有琐状联合。 2、子实体 着生方式:丛生,呈复瓦状。少单生。 (1)菌盖: 初期:扁平球型 形状成熟时:扇形、肾形、浅喇叭形 颜色初期:蓝褐色 成熟时:灰白色、紫白色、青灰色 菌肉颜色:白色、肥厚 菌褶颜色、着生方式:白色、延生、不等长 孢子印:无色 衰老时:菌盖反卷 (2)菌柄 菌柄颜色、着生方式:白色、侧生

短或无、基部常有绒毛。 (二)生态习性 1、分布:平菇在我国分布极为广阔 2、季节:平菇在深秋至早春,甚至初夏簇生于枯木上。 二、生育特点 (一)菌丝体生长期 1、定植期:接种后2~3d,菌种开始萌动,四周生长出白色菌丝,并逐日扩展连接。 2、扩展期:菌丝萌动后8~10d,以菌种为中心向四周迅速扩散。 3、深入期:接种后20~35d,菌丝迅速向深层发展。 4、巩固期:接种后35d左右,菌丝长满全部栽培袋。 (二)子实体发育期 1、桑椹期:基质表面分化出成堆的米粒状菌蕾,形似桑椹。 2、珊瑚期:桑椹期后3~5d,粒状菌蕾渐渐伸长,呈短棒状菌柄,形似珊瑚。 3、成形期:珊瑚状菌柄渐渐加粗,并在顶部形成菌盖,菌盖向一侧扩展,盖下可见到菌褶结构,各部分区分明显。 4、成熟期:菌盖边缘由内卷渐趋平展,子实体完全发育成熟。 三、生活条件 1、营养 平菇平属于木腐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强) 碳源:要求不太严格,大多数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蔗渣、甜菜废丝。 氮源:采用各种含氮量较高的物质,如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粉等。无机盐:适当加入磷、钾、镁、钙等物质,如过磷酸钙、石膏等。 2、温度 平菇为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体生长范围3~35℃,最适温度为24~28℃; 子实体分化范围5~26℃,据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为:低温型:10~15℃ 中温性:16~22℃ 高温型:22~26℃ 3、水分和湿度 平菇属喜湿性菌类。 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65%; 子实体发育阶段为85~90%。 4、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氧气。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 姓名学号日期 成绩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 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

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 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 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 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2米,以米内为最好. 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一般用瓶装或塑料袋装,灭菌压力和时间相应延长。 三、实验器材 1.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75%乙醇溶液、麦粒、棉籽壳、石膏粉、碳酸钙、麦麸 2.器具:锥形瓶、棉塞、超净工作台、烧杯、量筒、漏斗、天平、铁架台、纱布、药匙、PH实纸、接种铲、酒精灯、聚丙烯塑料袋、小试管、牛皮纸、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四、实验过程 1、10月7日 ①准备干净的一只试管和一个锥形瓶,贴上标签并制作两个与试管和锥形瓶

平菇种植技术视频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视频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种菇类。下面是精心为你的平菇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平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为可食用部分。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侧生。 糙皮侧耳:子实体大菌盖重叠,呈覆瓦状丛生,极少数单生,菌盖肉质直径4~20厘米,呈贝壳状、扇状或扁球状,菌柄短侧生或偏生。 紫孢侧耳,子实体多丛生,菌盖直径3~16厘米,呈扇形或肾形,菌柄长2~5厘米。 (二)营养特性

1、碳源主料以棉籽皮、玉米芯、玉米秸、稻草、麦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应选择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雨淋、无霉变的。稻草、麦秸截成6厘米的小段,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直径15毫米筛孔。 2、氮源辅料以麦麸、玉米面、豆饼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不结块、无虫、无异味、不霉变。 3、矿质元素拌料用井水或自来水,在滨海地区及黑龙港流域也可用矿化度不大于13.8‰的浅层地下水。 (三)环境条件 1、温度平菇是广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糙皮侧耳和紫孢侧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风尾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20℃ ~24℃。 2、湿度平菇为喜湿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料内含水量在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之间。

3、空气平菇是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十分严格,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对CO2却很敏感,菇房内 CO2浓度超过0.1%时,子实体就会形成畸形菇。 4、光线平菇为喜光性真菌。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子实体形成 与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5、酸碱度(pH值)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以pH5.5~6.5最为适宜。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一)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麦秸48%,棉籽皮40%,饼粉(棉籽饼粉、豆饼粉、花 生饼粉、芝麻饼粉)4%~5%,草木灰1%~2%,过磷酸钙1%,尿素0.3%~0.5%,石灰2%~3%。

平菇栽培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 一、概述: 平菇是我国食用菌栽培者惯用的名称和商品名,学名为侧耳。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鲜菇中含水量为85.70~92.90%,游离氨基酸有23种,谷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总氮含量为2.8%~6.1%,总糖量26.8%~44.4%,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和矿质元素(P、Fe、K)等。平菇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多糖蛋白:抑制癌细胞;牛磺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菌糖、甘露糖、纤维素、助消化的各种酶等:用于胃肠作用,促进消化。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物学特性 平菇的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多细胞、分枝丝状体。功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 平菇的子实体: 菌盖:呈贝壳状、舌状或扇状、丛生叠生,直径4~30cm,白色; 菌柄:侧生; 菌褶:由菌盖一直延伸到菌柄上部,形成脉直纹。 (二)生活史 平菇的生活史:就是指从担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子实体→担孢子的生活循环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1、菌丝体阶段(营养生长阶段) 孢子萌发期→多核菌丝期→单核菌丝期→双核菌丝期→结实菌丝期 2、子实体阶段(生殖生长阶段) 根据子实体形态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桑椹期→珊瑚期→成长期→成熟期 桑椹期:菌丝体纽结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期。此时,在培养料表面可见一团白色或蓝灰色小米粒的子实体原基,形似桑椹,故称桑椹期。 珊瑚期:原基分化形成小菇柄,并各自伸长,形似珊瑚。 成长期:珊瑚期后,菌盖迅速伸展,菌柄加粗的这一时期。

成熟期:孢子形成并开始脱落的时期。 (三)生活条件 平菇是一种腐生菌,生长发育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1、营养 平菇不能制造养分,它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从培养基中得到。 碳源:棉籽壳、玉米芯、麦草、稻草、甘蔗渣等都含丰富碳素物质,平菇能分泌纤维素酶、木质素酶与半纤维素酶将其分解成单糖,吸收利用。 氮源:一般利用各种天然含氮化合物,如:花生饼粉、豆粉、麸皮、米糠等作为氮素营养来源,它能被平菇所分泌的蛋白酶分解成可吸收的氨基酸被利用。 矿质元素:P、Mg、S、Ca、K等;在实际栽培中,常常加入适量的钙镁磷肥、石膏粉或过磷酸钙以提供Ca、Mg、P等。 维生素:天然培养料中含量基本上能满足需要。 2、温度:平菇低温、变温结实型 温度对平菇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以及平菇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生长阶段要求的温度不同。 菌丝体生长:范围 5~35℃,最适24~27℃; 子实体形成:范围 8~22℃,最适15~18℃; 3、水分与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65~70%; 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95%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会导致杂菌滋生,但若太低,培养料水分会很快蒸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4、pH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生长范围为pH 3.0~7.0,以pH 5~6为最适,配制培养料时,pH应调到6.5左右。 5、空气 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菌丝生长:注意适当通风换气。据试验,平菇菌丝体对CO2有较大的

平菇种植的技术视频

平菇种植的技术视频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平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为可食用部分。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白色至灰白色,青灰 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侧生。 糙皮侧耳:子实体大菌盖重叠,呈覆瓦状丛生,极少数单生,菌盖肉质直径4~20厘米,呈贝壳状、扇状或扁球状,菌柄短侧生或偏生。 紫孢侧耳,子实体多丛生,菌盖直径3~16厘米,呈扇形或肾形,菌柄长2~5厘米。 (二)营养特性 1、碳源主料以棉籽皮、玉米芯、玉米秸、稻草、麦秸、豆秸等 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应选择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雨淋、 无霉变的。稻草、麦秸截成6厘米的小段,玉米秸、玉米芯、豆秸 等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直径15毫米筛孔。 2、氮源辅料以麦麸、玉米面、豆饼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不结块、无虫、无异味、不霉变。 3、矿质元素拌料用井水或自来水,在滨海地区及黑龙港流域也 可用矿化度不大于13.8‰的浅层地下水。 (三)环境条件 1、温度平菇是广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糙皮侧耳和紫孢侧耳,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风 尾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 20℃~24℃。

2、湿度平菇为喜湿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料内含水量在 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空 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之间。 3、空气平菇是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菌 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十分严格,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 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对CO2却很敏感,菇房内CO2浓度超过0.1%时,子实体就会形成畸形菇。 4、光线平菇为喜光性真菌。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子实体形成与 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5、酸碱度(pH值)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以pH5.5~6.5最为适宜。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一)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 1%~2%,石灰2%~3%。 配方二:麦秸48%,棉籽皮40%,饼粉(棉籽饼粉、豆饼粉、花生饼粉、芝麻饼粉)4%~5%,草木灰1%~2%,过磷酸钙1%,尿素 0.3%~0.5%,石灰2%~3%。 配方三: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配方四:花生壳或花生蔓或两种混合59%,棉籽皮30%,棉籽饼 粉3%~4%,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 2%~3%。 (二)配料与发酵 1、配料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3~1.5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