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选穴

常见疾病选穴
常见疾病选穴

一,高血压病

1,肝阳上亢

主穴太溪肾俞京门三阴交太冲风池侠溪

配穴目赤,加关冲放血.

2,痰浊中阻

主穴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太白中院内关

配穴便澹,加天枢。

3,气血亏虚

主穴膈俞血海心俞脾俞肝俞足三里膻中百会中冲

配穴灸肝命肾俞气海

4,肾精不足

主穴肾俞太溪绝骨三阴交脾俞丹俞足三里命门头维

配穴心悸,加内关;少寐,加神门:耳鸣,加听宫。

二、消渴/糖尿病

治法淸热润燥,养阴生津?以背俞穴、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J ]

」配穴

上消者,加太渊、少府:

中消者,加内庭、地机;

下消者,加复溜、太冲。

烦渴、口干舌燥者,加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半隆、中脫;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麻木者,加肩隅、曲池、介谷;下肢疼痛或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

三,颈椎病

主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足三里.太溪、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四、漏肩风

漏肩风(omalg i a )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 u Ider).

治法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以局部阿就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關肩鞋肩贞阿就是穴

配穴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命;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五、腰痛

治法活血通经。以局部阿就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腰眼阿就是穴大肠俞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隔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六、坐骨神经痛

治法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大肠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水沟,肾俞用补法,余均用捻转提插得泻法,

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七、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急性期祛风泻热,通络止痛:慢性期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主穴局部经穴、阿就是穴。急性期,加风池、大推、曲池、血海、委中,可刺络出血拔罐;慢性期在局部穴位针刺加艾灸.

八、失眠

治法调理躋脉,安神利眠。以手厥阴经、督脉穴与八脉交会穴为主.

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

配穴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与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九、心悸/心律失常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泄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却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 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胞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骨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十、泄泻/腹泻

(1)急性泄泻

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配穴寒湿者,加神阙,可配合用灸法;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脫.

(2)慢性泄泻

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

配穴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十一、便秘

治法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

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

一、头痛

(1)外感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 加天柱、后溪、川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2)内伤头痛

①实证

治法疏通经络,淸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者,加阿就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②虚证

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I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貌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飪.

二、偏头痛

治法熄风化痰,通经止痛。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天柱、率谷、角孙。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 并先刺,行较强刺激得泻法。诸穴均用泻法。

三、落枕

1 .基本治疗

治法调气活血,舒筋通络。以局部阿就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落枕穴阿就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就是穴点刺出血;肩痛者,加肩隅、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四、痹证

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主穴阿就是穴

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五、扭伤

治法袪瘀消肿,通络止痛。以受伤局部脸穴为主。

配穴可根据受伤部位得经络所在,配合循经远取,如腰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 腰椎一侧或两侧(紧靠腰椎处)疼痛明显者可取手三里或三间,因为手阳明经筋挟脊内。

也可根据受伤部位得经络所在,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伤病在足太阴脾经者,除用阿就是穴外,可在扭伤部位其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以疏通脾经气血。

第二节内科病证

一. 眩晕

(1)实证

治法平肝化痰,左眩?以足少阳、督脉与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 阴陵泉。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左眩。以足少阳.督脉与背俞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二、痿证

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穴与华佗夹脊穴为主.

主穴上肢:肩關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髀关伏兔足二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

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太白.中陀、配穴

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上肢肌肉萎缩加冋I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三、感冒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配穴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者,力II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

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放血;全身酸楚者,加身柱:挟湿者,加阴陵泉:挟暑者,加委中放血。

四、咳嗽

(1)外感咳嗽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肺俞

配穴风寒者,加风门:风热者,加大椎;咽喉痛者,加少I商放血。

(2)内伤咳嗽

治法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太渊三阴交肺俞

配穴痰湿侵肺者,加F?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加行间;肺阴亏虚者,加骨肓略血者,加孔最。

五、呕吐

治法与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募穴为主.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皖

配穴寒叶者,加上陀、訂俞;热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食滞者,加梁门、天枢;痰饮者,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 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者,加公孙。

六、胃痛

治法与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募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内关中院

配穴寒邪犯胃者,加胃俞;饮食停滞者,加下舵、梁门;肝气犯胃者,加太冲;气滞血瘀者,加膈俞; 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者,加三阴交、内庭。

七、腹痛

治法通调腑气,缓急止痛。以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中院夭枢三阴交太冲

配穴寒邪内积者,加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加配阴陵泉、内.庭;气滞血瘀者,加曲泉、血海;脾阳不振者,加脾俞、胃俞、章门。

第三节妇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1)经早

治法消热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门;腰紙疼痛者,加肾俞、次够。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与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证者,加足三里;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3)经乱

治法调补肝肾.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归来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血胁胀痛者,加支沟、阳陵泉.

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治疗,连续治疗3?5个月,直到病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隔日1次,直到月经不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

二、经闭

(1)血枯经闭

治法养血调经.以任脉、足阴明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足三里归来

配穴气血不足者,加气海、胆俞、门俞;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潮热盗汗者,加太溪;心悸者,加内关:纳呆者,加中陀。

(2)血滞经闭

治法活血涮经。以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中极三阴交归来

配穴气滞血瘀者,加合谷、血海、太冲;痰湿阻滞者,加阴陵泉、卜隆;寒凝者,加命门、腰阳关: 胸胁胀满者,加内关。

三、痛经

(1)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穴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謬

配穴寒凝者,加归来;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2)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门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HT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第四节五官科病证

一、目赤肿痛

治法淸泻风热,消肿泄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

配穴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二、耳聋、耳鸣

(1)实证

治法淸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配穴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肾虚者,加仔俞、关元.

(2)虚证

治法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听宫

配穴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三、牙痛

治法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配穴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加内庭、-?间;阴虎牙痛者,加太溪、行间。

操作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 -2分钟;虚证时,太溪用补法,行间用泻法.

四、咽喉肿痛

(1)实热证

治法淸热利咽,消肿止痛。以手太阴肺、手足阳明大肠、胃经穴为主。

主穴少商合谷尺泽陷谷关冲

配穴外感风热者,加风池、人椎:肺胃实热者,加内庭、鱼际.

(2)阴虚证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淸热。以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鱼际

配穴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夏溜。

五、痙疮

1,肺经风热

主穴合谷曲池尺泽大椎肺俞委中

配穴咽喉肿痛,少商点刺出血。

2,湿热蕴结

主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内庭

配穴便秘,加天枢、支沟.

3,痰湿瘀结

主穴脾俞丰隆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便澹,加中脫、天枢;脓疮甚,加脾俞、大椎拔罐。

第六节急症

一、晕厥

治法苏厥醒神.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配穴虚证者,加灸气海、关元、百会:实证者,加介谷、太冲.

二、虚脱

治法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主穴素穆水沟内关

配穴神志昏迷者,加中冲、涌泉;肢冷脉微者,加灸关元、神阙、百会。

三、高热

治法淸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配穴风热者.加血际、外关;肺热者、加少閤、尺泽;气分热盛者,加内庭、厉兑;热入营血者,加中冲、内关、血海;抽搐者,加太冲:神昏者,加水沟、内关.

四、抽搞

治法醒脑开窍,熄风止痉。以督脉、手厥阴、手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内关合谷太冲

配穴发热者,加大椎、曲池;神昏者,加十宣、涌泉;痰盛者,加阴陵泉、丰隆;血虚者,加血海、足三里。

五、内脏绞痛

(一)心绞痛

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阴郑膻中

配穴气滞血瘀者,加血海、太冲:阳气欲脱者,加水沟、百会.

(二)胆绞痛

胆绞痛(biliary colic)常见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与胆道蛔虫症。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足少阳经穴及俞募穴为主。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

配穴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黄疸者,加至阳;发热者,加曲池、大椎。

(三)肾绞痛

治法淸利湿热,通淋止痛。以背俞穴、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配穴血尿者,加血每、太冲;湿热重者,加委阳、合谷。

六、出血症

(一)咯血

治法滋阴降火,淸热凉血。以手太阴肺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尺泽肺俞鱼际孔垠

配穴肺热者?加人椎、少询点刺出血:肝火者,加行间、太溪。

(二)吐血

治法与胃止血。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公孙膈俞内关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常见病穴位处方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理疗处方 一、腰痛 1.普通针刺治疗 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风寒湿阻滞证配关元、腰阳关;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肝肾亏虚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 随症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外侧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留针:留针40分钟,TDP照射。 二、颈椎病 (一)针灸疗法 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体针选穴: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穴。加减:风寒畀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劳损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俞、肾腧、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操作:大椎穴直刺1-1.5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施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肩背、上肢传导;其他穴位按常规针刺。 三、膝关节炎 (一)普通针刺治疗: 主穴:内外膝眼,梁丘, 阳陵泉,阴陵泉, (二)中药熏洗治疗 方药组成:苍术15g、赤芍15g、防己15g、羌活15g、木瓜15g、桑枝15g、地龙15g、细辛15g、威灵仙15g、三七15g、苏木15g、川乌15g、土虫15g、薏苡仁30g、鸡血藤30g 每日两次,五日一疗程。 四、中风(一)针灸治疗 1.中经络 治则:调神通经、行气活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加减: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镇肝潜阳;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化痰熄风;痰热腑室加曲池、内庭、丰隆清热豁痰;气虚

常见病针灸取穴

常见病针灸取穴 神效验方| 1.中风:百会、四神聪风池、关元、气海涌泉 2、哮喘: 四缝少商(三棱针依次点刺,挤尽白色胶液 变血为佳) 膻中(三棱针挑刺) 止喘之穴:清喘(经外奇穴,在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处) 以上穴位单用或合用,可以立即止喘常规选穴位:百会、天突、云门、中脘、关元、天枢、三里 3、泄泻:中脘三里梁丘昆仑天枢丰隆4、水肿:涌泉、公孙水分、关元、命门 5、脉结代:百会阳溪关元气海中脘 6、腰痛:肾俞、志室关元委中(可点刺出血) 五虎三昆仑

7、噎膈、反胃:内关攒竹(按压揉摩亦效)膻中三里(深刺)膈俞、命门、后溪 8、小便不通:关元水道隔青盐灸神阙水分天枢 9、急性肠炎:三里两肘尖关元 10、失眠:(以下几组穴位均效,酌情选用) 神门三阴交 隐白、间使、肝俞 养老三里头安眠 大椎陶道神堂 养老三里三阴交 大椎陶道身柱心俞 11、多梦:神门三阴交百会 13、淋症:带脉、百会归来筑宾 14、习惯性便秘:太乙、外陵支沟腹结天枢 15、积聚痛:幽门、肝俞、三焦俞、气海内关三里 16、阴疽:骑竹马、关元、郗门

17、疔疮:手三里、骑竹马、郗门 18、皮肤病:肺俞、肩髎、曲池尺泽 19、肠痈:两肘尖、合谷三里 20、齿痛:大杼肩髎、厥阴俞龙玄翳风 21、血崩:石门、隐白血海 22、带下:带脉、胞门、子宫妇科 23、转胎:至阴(灸,灸双穴无效时,可灸单穴) 24、子宫后倾:关元、中脘 25、阴挺:百会、中脘、气海三阴交 26、小儿消化不良:命门三里中脘四缝点刺 27、小儿遗尿:命门关元三里夜尿点(小趾末端牚面中央) 28、小儿咳嗽:身柱肺俞厥阴俞 29、小儿夜啼:大敦、中冲神门少泽 30、小儿囟门不合:脐上脐下各0.5寸,灸三壮 31、口臭:三里劳宫大陵中脘 32、小儿脐肿:命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腹针治疗常见病方法及取穴

腹针治疗常见病症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 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落枕 1.1定义 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 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浅)、滑肉门 1.3〔辩证加减〕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 2肩周炎 2.1 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2.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 2.3[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3肱骨外上髁炎 3.1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 3.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4、上风湿点(患)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很多朋友问到艾灸的季节和时间,艾灸什么时候最好?艾灸多长时间为宜?其实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时候。什么时候都可以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艾灸用做保健养生是可以比较灵活掌握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也不一定非要灸够多少时间不可。一般以局

资源-常见病针灸取穴

1.中风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极泉,委中,尺泽 配穴:风池、完骨、翳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合谷 2.眩晕 肝风内动 主穴:风池、太冲、阳辅、头维透率谷 痰浊上扰 风池、头维、中脘、丰隆、内关 气血虚弱 风池、百会、四白、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肾阴不足 风池、百会、完骨、天柱、肾俞、太溪 耳针:皮质下、肝、肾、晕点、枕 3.失眠(神经衰弱) 肝郁火旺 内关、人中、神门、风池、足三里、太冲 心脾两虚 神门、心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亏损 神门、内关、听宫、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耳针: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脾、肾、内分泌 4.三叉神经痛 下关、四白、翳风、风池 第1支痛加攒竹、太阳 第2支痛加四白、颧髎 第3支痛加颊车、迎香 外感风邪加外关;肝阳上亢加太冲;阴虚阳亢加太溪 耳针:额、上颌、下额、交感、神门 5.面瘫(面神经麻痹) 风池、阳白透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上睛明、瞳子髎透四白,四白透睛明、太阳透地仓、下关、颧髎、地仓透颊车、面部阳明经筋排刺、健侧合谷。 6.坐骨神经痛 内关、人中、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昆仑、阳陵泉、绝骨 腰及患侧下肢压痛点3-4点刺络拔罐 7.呃逆 内关、人中、太冲天突、中脘、膈俞 实证加天枢、内庭

虚证灸气海、足三里 耳穴:神门、膈、皮质下 8.痛经 虚证血虚--- 膈俞、脾俞、气海、血海 肾虚--- 肾俞、三阴交、血海、曲泉 实证气滞--- 行间、地机、中极、次髎 血瘀--- 合谷、三阴交、血海、天枢 寒证寒实--- 脾俞、肾俞、命门、大赫、中极 虚寒--- 关元、足三里、气海、三阴交 热证三阴交、血海、行间 9.月经不调 虚证气虚--- 气海、公孙 血虚--- 三阴交、足三里 脾虚---脾俞、三阴交、足三里 肝肾亏损--- 肝俞、肾俞、命门、关元 实证血瘀--- 中极、血海、行间 气郁--- 太冲、内关、中脘 痰湿--- 三阴交、足三里、脾俞、丰隆 寒证神阙、关元、命门、三阴交 热证血热--- 血海、太溪、行间、三阴交 虚热--- 膈俞、三阴交、太溪、太冲 10.肩周炎 邪阻经络,气血凝滞肩隅、肩贞、肩髎、曲池、极泉、阳陵泉、最痛点刺络拔罐邪客日久,筋脉失养肩骬、肩贞、肩髎、条口透承山、最痛点刺络拔罐 11.急性腰扭伤 阻力针法 内关、人中、委中、大肠俞、肾俞 腰痛点刺络拔罐 12.腱鞘囊肿 囊肿局部围刺 13.落枕 落枕穴、绝骨、后溪 14.心悸(心律失常) 心气虚弱厥阴俞、心俞、膈俞、内关、足三里 心血亏虚脾俞、膈俞、足三里、神门 气阴两虚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心脉痹阻夹脊胸4或胸5、膻中、内关、郄门、血海、丰隆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与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与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得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 (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1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7.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精)

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其发生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1.闭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而数。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平肝熄风,开窍启闭,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处方: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加减:牙关紧闭加颊车、合谷;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关冲。 2.脱证主治: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象细弱等。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处方:关元。神阏(隔盐灸)附注:(1)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越,自觉头晕、指麻者,宜注意饮食起居,并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作为预防措施。(2)指导病员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推拿、理疗。(3)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感冒】 1.风寒感冒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灸。处方: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2.风热感冒主证: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处关。【中署】 1.轻证主证:身热少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烦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腻,脉濡数。治法:取督脉和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处方:大椎、曲池、合谷、内关。 2.重证主证:壮热口渴、唇燥肤热、烦躁神昏、甚至转筋、抽搐、苔黄、舌红、脉洪数;气阴两脱,则见面色苍白、汗出气短、血压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脉细数。治法:取督脉和任脉经穴为主。署热蒙心针刺用泻法;气阴两脱可用灸法。处方:百会、人中、十宣、曲泽、委中、阳陵泉、承山、神阏、关元。转筋者,近取筋会、阳陵泉和承山穴以舒筋解痉。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加减:渴饮加金津、玉液以清热生津。【哮喘】 1.实证风寒外袭,证见咳嗽、咯吐稀痰、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因痰热者多见咯痰粘腻色黄、咯痰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或见身热口渴、大便秘结、脉骨数、苔黄腻。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穴,不宜灸。处方:膻 中、列缺、肺俞、尺泽。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主证:病久肺气不足,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无力。如喘促日久,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则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冷、脉象沉细。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附注:(1)哮喘伴有支气管炎者,应在哮喘发作缓解后,积极治疗支气管炎。(2)发作发严重或持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 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 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 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 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儿童常见病艾灸取穴精选文档

儿童常见病艾灸取穴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认为,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的功能还不够健全,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历代医家对小孩保健提出了许多保健方法,其中之一为艾灸。对小孩实施艾灸疗法,可起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小孩保健艾灸效果极好,而且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小孩没有痛苦,无副作用,非常适用于家庭推广使用。 下面艾蓬轩为大家介绍几种孩子常见病艾灸方法配穴 1、风寒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等症状。 艾灸取穴:百会大椎风门肺腧 2、咳嗽 表现:发热,畏寒,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 艾灸取穴:大椎穴、风门、肺腧。 3、腹泻 穴位:神阙、中脘、天枢、关元。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灸后贴一小胶布于神阙,以避免伤风寒;3岁以下小儿可隔毛巾温灸。再用艾条依次温和灸中脘、天枢、关元穴,至皮肤有温热感,反复计15-20分钟,每天2次,3天为1疗程。最后将肉豆寇、吴茱萸、小茴香各10克,共研细末,和鲜葱适量捣烂如泥,做成饼状,分别放于神阙、关元、天枢穴位上,用枣大的艾绒放药饼上,每穴灸2-5壮,视病情轻重,每天1-2次。 4、慢性鼻炎 艾灸取穴: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腧。

5、厌食症 取穴:取身柱、中脘,配合背部捏脊,晚上临睡前捏1次。 6、个子矮小 表现:身高比同龄孩子低很多,面黄肌瘦,牙齿稀疏等 艾灸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胃俞,四缝等。 7、小儿遗尿 原因:本病多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而为遗尿。 取穴:中极、气海、神阙、肾腧、命门穴。 时间: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随孩子年龄增大适当延长。 8.夜哭 穴位:曲池。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灸曲池穴,一般每次2分钟以上,以皮肤热为度。灸后可用手指轻微拍打曲池穴,以缓解热感。亦可配药贴于曲池穴后,再温和灸。 儿童保健穴 1.强身保健取身柱、天枢穴。 2.健脾和胃取中脘、脾俞、神阙、天枢穴。 3.补肺益气取风门、肺俞、身柱、大椎、膏肓穴。 4.健脑益智取身柱、大椎、膏肓、肾俞穴。

常见病艾灸取穴的方法

常见病艾灸取穴的方法!时间:2012-07-14 12:04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3195 次1 高血压:艾灸大椎和百会穴 2 便秘: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3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7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8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 ,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9 咽炎: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 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10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局部 艾灸。 11 糜烂性胃炎: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在足三里和梁丘局部艾灸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但这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同样这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5 肾虚: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 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 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艾灸,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艾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26 痛经盆腔炎:艾灸次髎、中极、子宫、三阴交。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 休息3~5天。 27 女性黄褐斑:艾灸阳白、颧髎、曲池、血海、太冲、膈俞。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休息3~5天。 28 脂肪肝:灸法可以改善肝脏脂肪的浸润程度,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轻、 中度脂肪肝患者。主穴:肝俞(右,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章门(右,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 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中脘(脐上4寸)。备用穴:三阴交(在足内踝上3寸)、关元(脐中下3寸)、肾俞(

14个常见疾病特效穴位大全

14个常见疾病特效穴位大全,超级实用的中医知识,收藏起来吧! 爱说中医的周医师2019-03-08 18:31:01 1.扁桃腺疼痛——合谷穴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指压“合谷”对于缓解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用于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2.消除失眠症——摩擦涌泉 “涌泉穴”在脚心斜走处,用手摩擦脚也可以。但是使用脚心相互摩擦,能同时刺激双脚之“涌泉穴”是比较合理的。如此反复做三十六回,不久心情自然就会稳定下来而能入睡。 3.自汗、盗汗——阴谷、肾俞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在膝盖关节内侧的“阴谷”与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肾俞”,对多汗症非常有效。 4.低血压——百会穴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5.风湿疼痛——内关、外关、百里 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6.感冒、发烧——大椎

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强力按压此穴位,能帮助退烧、快速缓解感冒的各种症状。 7.高血压——“高血压点” 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慢慢的吐气,用两手的大拇指强力按压此处6秒钟。在两脚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请做10次。每月不间断的做此指压法一年,无论多高的血压,亦可有很显著的疗效。 8.更年期——血海 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气,用稍微会感觉到痛的力量以大拇指继续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每天坚持不断的做,定会减轻更年期令人厌烦的症状。 9.解宿醉——摩擦足背 在足背有“太冲穴”,对于宿醉有极佳效果。“太冲穴”位于脚中指拇趾与脚板中央之处。其方法为站立着,用一只脚踏另一只脚背之中腹,如此交替的做即可。宿醉后的第二天早上会头痛,但不用但心,只需持续做此足背摩擦运动三分钟后,头脑就会非常清醒。 10.喉咙痛——尺泽、上尺泽 喉咙痛可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推荐收藏)2016-07-01 19:40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作者/李今庸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靠它提供营养物质。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针灸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针灸哪些穴位呀!别着急,这就分享一篇针灸治疗脾胃病选穴的文章! 针灸治疗脾胃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脾胃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把常见的适应证,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满、泄泻、便秘、呕吐等方面,辨证归纳于下: 一、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古称“不嗜食”,多由脾胃虚弱、火不生土、肝气犯胃等引起,辩证取穴于下: 1,脾胃虚弱 1.胃经:梁门、关门、天枢、不容、承满、气户、乳根、足三里、丰隆、下巨虚、冲阳、内庭。 脾经:隐白、太白、公孙、周荣。 大肠经:二间、下廉、天鼎。 1.火不生土 2.心经:神门。

肾经:灵墟。 膀胱经:脾俞、胃俞、胆俞、魂门、三焦俞、阳纲、意舍、膈俞、胃仓、承山。 心包络:劳宫、内关。 督脉:脊中。 3.肝木克脾、肝气犯脾 肝经:曲泉、章门、期门。 任脉:中庭、紫宫、上脘、中脘、下脘。 二、消化不良,伤食 由于饮食不节或脾虚不运,发生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泄泻等。兹从脾胃虚弱、肝郁角度分别归纳于下: 1.脾胃虚弱 2.大肠经:手三里。 3.胃经:天枢、足三里、冲阳、上巨虚。 脾经:太白、某。

膀胱经:脾俞、膀胱俞、三焦俞、魂门、胃俞、胃仓、承山。 2.肝郁 肝经:章门。 任脉:中脘、下脘、上脘、璇玑。 督脉:脊中。 三、腹胀满 腹部胀满,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说:“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现辨证归纳如下: 1.脾胃虚弱 2.胃经:不容、承满、关门、大巨、水道、气冲、天枢、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上巨虚、足三里。脾经:隐白、大都、太白、某、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任脉:水分。 膀胱经:脾俞、胃俞、大肠俞。 肾经:大钟、太溪。 2.肝郁 肝经:曲泉、行间。 胆经:悬钟、外丘。 膀胱经:胆俞。

常见疾病选穴--简版

一,高血压病 1,肝阳上亢 主穴太溪肾俞京门三阴交太冲风池侠溪 配穴目赤,加关冲放血。 2,痰浊中阻 主穴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太白中脘内关 配穴便溏,加天枢。 3,气血亏虚 主穴膈俞血海心俞脾俞肝俞足三里膻中百会中冲 配穴灸肝俞肾俞气海 4,肾精不足 主穴肾俞太溪绝骨三阴交脾俞胃俞足三里命门头维 配穴心悸,加内关;少寐,加神门;耳鸣,加听宫。 二、消渴/糖尿病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背俞穴、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 配穴 上消者,加太渊、少府; 中消者,加内庭、地机; 下消者,加复溜、太冲。 烦渴、口干舌燥者,加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麻木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三,颈椎病 主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足三里。太溪、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四、漏肩风 漏肩风(omalgia)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治法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 配穴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五、腰痛

治法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六、坐骨神经痛 治法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大肠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水沟。肾俞用补法,余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七、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急性期祛风泻热,通络止痛;慢性期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主穴局部经穴、阿是穴。急性期,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委中,可刺络出血拔罐;慢性期在局部穴位针刺加艾灸。 八、失眠 治法调理蹻脉,安神利眠。以手厥阴经、督脉穴和八脉交会穴为主。 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 配穴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九、心悸/心律失常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十、泄泻/腹泻 (1)急性泄泻 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配穴寒湿者,加神阙,可配合用灸法;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2)慢性泄泻 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 配穴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十一、便秘 治法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