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俄输油管道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从中俄输油管道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从中俄输油管道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从中俄输油管道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陆南泉

通过对中俄铺设输油管道问题10多年的反反复复,可以对两国关系从一个重要的侧面进行剖析,可以说,它是分析中俄关系一个很好的案例。

一俄方缘何在输油管道问题上如此反复多变

人所共知,1994年11月由俄方率先提出与中国合作铺设原油管道的合作项目。这条管道的走向是: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是中国大庆市(简称"安大线")。接着,中俄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并签署了很多有关这个项目的协议。2003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时与普京总统又谈了这个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于5月28日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这样,谈了9年之久的项目,使很多人乐观地认为,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大局已定",等待着2003年9月两国签订合同,正式敲定。但时隔不久,2003年6月20日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建设输油管道有两个方案:安加尔斯克-中国的大庆;安加尔克斯-纳霍德卡(简称"安纳线")。他认为,建设到纳霍德卡的管道"看起来更好些"。

从俄方主动提出要建"安大线"到最后主动否定,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先看一下1994年俄方率先提出这个项目的背景。

第一,由于当时俄经济危机严重,生产大幅度滑坡,一方面国内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石油出口量也不呈增长态势。1994~1999年,俄石油年产量一般为2.9亿~3.1亿吨,而同期出口量在1.2亿吨左右徘徊。作为获取外汇与财政重要收入的石油出口状况不佳,对支撑俄经济与大量进口急需的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扩大石油出口显得十分迫切。

第二,当时国际市场上的油价不断下跌,影响俄从石油出口中获得外汇收入。

第三,这期间,国际市场石油产品不仅不紧张,而且石油出口国在竞相寻找市场。

第四,中国从1993年起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在上述背景下,俄罗斯需要寻找石油市场,中国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伙伴。这样,两国一拍即合,"安大线"就成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

但到了上个世纪末21世纪初,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俄经济开始回升,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增长,从而国内对石油需求量增加;二是由于国际市场对石油需求旺盛,使俄石油出口量迅速增加。俄石油出口量从2000年的1.7亿吨增至2003年的2.13亿吨,分别占这两年俄石油产量的54.3%和50.5%。就是说,俄石油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三是九一一事件后,特别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石油问题更加突出,能源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石油消费大国关注的重大问题。随之石油投机、炒作越来越严重,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对石油的争夺愈加剧烈;四是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猛涨。

在上述情况下,俄罗斯考虑如何利用能源,特别是石油为其外交政策服务,能源外交因素的作用在加强,力求通过能源外交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实

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能源外交政策。具体说,俄方决心不搞"安大线",并决定搞"泰纳线",而输油管道的终点不变,仍是纳霍德卡,其目的是把纳霍德卡作为通过日、韩、朝向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美国等地出口的据点,从而扩大其战略影响。

二应思考的问题

从俄方在输油管道合作项目方面出现的反复,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要正确认识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虽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但这种关系不具有结盟性,双方不必履行约束性、规定性的义务,只是在某些问题上达成谅解与共识。再说,双方未为这种关系规定具体的实质性的内容。因此,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受国内外条件变化的影响很大。输油管道的变卦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实际上俄方的国家利益起决定性作用。俄决定搞"安大线"项目也是出于本国利益,决定不搞"安大线"也是为了本国利益。这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普京对此并不讳言,他说:油管走向首先要考虑西伯利亚与远东以及俄国内的利益。所以,口头上常讲,要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度来对待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但实际上,往往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只有在符合本国利益时才能得以体现。这也说明,油管走向的变化,俄国内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日本的搅和虽有一定影响,但不起主导作用。

第二,俄罗斯强调对外政策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是世界各国在推行外交政策中都奉行的一般准则,无可非议。问题是,如果做过了头,只顾自身的利益,过分地采用实用主义,不惜丧失信誉,完全实行利己主义的政策,这就必然会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俄罗斯学者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指出: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国已经有大量理由不再信任俄罗斯政府"。

第三,随着中俄两国之间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不再存在什么政治问题。因此,从长远来看,充实与发展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济合作因素的作用将日益增大。中俄关系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水平和由此产生的相互在经济利益上的依存程度。中俄经贸关系今后将会有大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两国在经贸领域的摩擦将增多。本世纪的头20年,中国作为大国快速崛起,国际经济摩擦由原来的隐性阶段进入了显性时期。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将达到或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依存度达到60%。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摩擦增多是十分自然的,与俄罗斯亦不例外。这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作好准备。特别要考虑到,俄罗斯是个变数多的国家。出现问题,应冷静地、理智地和大度从容地去对待。在能源合作方面,一方面应积极努力,争取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亦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如与俄能源合作遭重大挫折,虽对我国能源安全会产生消极影响,但并不构成根本性的威胁,不要看得过重。中国离开俄罗斯石油就过不下去的情况并不存在。

第四,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并且有很多特殊情况的国家,研究其投资环境尤为重要。应该说,目前我们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供国家对俄投资作出战略决策的水平。

三能源合作还将继续下去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我认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其一,俄油气资源丰富,是石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旺盛。这是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

其二,随着石油出口国都在积极实行多元化政策,使得石油产品的全球化趋势也得到发展。石油生产国在全球寻找销售市场,石油消费大国也在不断使石油进口多元化。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如果按目前俄的设想,决定修建"泰纳"线,那么从斯科沃罗金纳修一条通向大庆的支线只有60公里的路程,这在经济上最合算,政治上最安全。加上中国能源市场大,因此也是最稳定的市场。俄失去中国这个能源的市场是不可思议的。为此,俄一直表示,积极考虑修一条通往大庆的支线,并在《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重申:"愿继续推动落实中俄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正是考虑这些因素,2004年9月温家宝总理访俄时,才能与俄方就油气合作达成4项共识:首先,俄方将坚定不移地加强与中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第二,俄方表示,将通过充分论证确定远东石油管道走向,不管采取何种规划方案,都将积极考虑将石油管道通往中国;第三,双方一致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使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到1000万吨,并争取在2006年达到1500万吨;第四,双方决定尽快制定天然气合作开发计划。

其三,俄方表示,为了保证通过铁路向中国输油,并保证输油的稳定性,中俄双方将研究有关签署支持扩大原油贸易的政府间协定。

其四,能源合作不只限于石油,还包括电力、核能和天然气。2004年9月随温家宝总理访俄的中石油公司总经理陈耕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就天然气合作问题进行了会晤。在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对此也作出反应,提出:在双方政府审议《从俄罗斯联邦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凝析气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韩国修建管道以及开发科维克金天然气项目的国际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基础上,对科维克金天然气项目的实施前景进行评估。

以上分析说明,中俄能源合作尽管曾有过大的波折,今后还会出现摩擦与变数,但合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国希望遵循互利的原则,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增强互信。

输油管道工程健康安全与环境HSE设计规范

输油管道工程健康安全与环境HSE设计规范 10. 0. 1输油管道系统的设计、材料、设备选择及技术条件等,应符合公众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10. 0. 2输油管道系统的强度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5. 2. 1条和附录E,附录G、附录H的要求。 10. 0. 3输油管道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及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 6276)等相关规定。10. 0. 4劳动安全卫生设计的内容,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至少应包括下列几项: 1确定建设项目(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职业危害。 2对自然环境、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职业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危害产生的根源及其可能危害的程度。 3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而且经济合理的劳动安全卫生

对策和防护措施。 4列出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费用。 10. 0. 5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应符合现行国家、地方和石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输油管道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10. 0. 6输油管道工程线路及站场选址,应避开居民生活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地下文物遗址等。对于建设中造成的土壤、植被等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应采取措施尽量予以恢复。 10. 0. 7输油站排出的各种废气、废水及废渣(液),应遵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无公害处理,达标后排放。 10. 0. 8输油站的噪声防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1)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BTC)。 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过境的俄罗斯石油制定了高昂的运费,俄为此每年损失数亿美元。为降低对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输送管线的依赖,俄从1997年正式开始建设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管道东起雅罗斯拉夫尔,西到波罗的海边的普里摩尔斯克港,长709千米,将俄罗斯季曼—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列宁格勒州的普里摩尔斯克港,然后再用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加工中心。2006年4月工程全部竣工,石油年输送规模将达到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俄罗斯能源界人士认为,该管道运输系统有助于维护俄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可以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出口石油,这不仅节省了俄石油出口的过境费用,还减轻了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该系统的运营商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2)友谊管道系统。 俄罗斯原油向欧洲出口主要是通过友谊管道系统。1959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经互会成员签署了共同建设友谊管道的协议,并于1964年建成该管道。其主干线从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沿岸的萨马拉州开始向西延伸,途经八个州,最终从布良斯克州进入白俄罗斯。主干线在白俄罗斯的莫济廖夫市形成北部和南部支线,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延伸至波兰和德国,南部支线从白

俄罗斯经乌克兰延伸至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管道单线长度近8900千米。此外,该输油管道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市还分出一条经过白俄罗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支线。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加,友谊管道的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2001年为7640万吨,2003年为9780万吨,2004年为11670万吨。通过友谊输油管道,德国每天进口约50万桶石油,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20%;波兰每天进口约53万桶;捷克每天进口约10万桶,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每天进口分别约为7.6万桶和13.5万桶。 此次俄白油气纷争使俄罗斯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推进石油出口线路多元化的重要性。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指出,这一争端将迫使俄方采取包括加大通过波罗的海管道系统的石油出口量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逐步取代通过白俄罗斯领土对欧洲的石油出口。(3)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管道。 该管道主要是将萨马拉方向来的石油通过国内管网输至俄罗斯在黑海的主要港口新罗西斯克,然后装船经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外运。(4)里海财团管道。 里海财团(CPC)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政府和一个由石油生产商组成的财团共同成立。该管道2001年底开始运行,连接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和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通过黑海出口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原油。管道长1580千米,年输油能力2800万吨,

输油管道工程线路设计规范

输油管道工程线路设计规范 4. 1 线路选择 4.1.1输油管道线路的选择,应根据该工程建设的目的和市场需要,结合沿线城市、工矿企业、交通、电力、水利等建设的现状与规划,以及沿途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在营运安全和施工便利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线路总走向。 4.1.2中间站和大、中型穿跨越工程位置应符合线路总走向,但根据其具体条件必须偏离总走向时,局部线路的走向可做调整。 4.1.3 输油管道不得通过城市水源区、工厂、飞机场、火车站、海(河)港码头、军事设施、国家孟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输油管道受条件限制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4.1.4输油管道应避开滑坡、崩塌、沉陷、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区、矿产资源区、严孟危及管道安全的地展区。当受条件限制必须通过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选择合适位t,缩

小通过距离。 4.1.5埋地输油管道同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2 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飞机场、海(河)港码头、大中型水库和水工建(构)筑物、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3 原油、液化石油气、C5、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平行敷设时,其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宜小于10m,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 5m。 4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铁路平行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距离铁路用地范围边线3m以外。 5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铁路平行敷设时,管道中心线与国家铁路干线、支线(单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分别不应小于25m 6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同军工厂、军事设施、易

(完整版)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2003版

1总则 1. 0. 1为在输油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以使工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及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输送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 1. 0.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应在管道建设、营运经验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1. 0. 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输油管道工程oil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 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及辅助设施等。 2.0.2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 各类型输油站、管线及输送烃类液体有关设施的统称。 2.0.3输油站oil transport station 输油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2.0. 4首站initial station 输油管道的起点站。 2. 0. 5末站terminal 输油管道的终点站。 2. 4. 6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各类站场的统称。 2. 0. 7中间热泵站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加热、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 0. 8中间泵站intermediate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0.9中间加热站intermediate heat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热设施的输油站。 2. 0. 10输人站input station 向管道输入油品的站。 2. 0. 11分输站off-take station 在输油管道沿线,为分输油品至用户而设置的站。 2. 0. 12减压站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由于位差形成的管内压力大于管道设计压力或由于动压过大,超过下一站的允许进口压力而设置减压装置的站。 2. 0.13弹性弯曲elastic bendin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弹性限度范围内的弯曲变形。 2.0.14顺序输送hatch transportation 多种油品用同一管道依次输送的方式。 2. 0.15翻越点turnatrer point 输油管道线路上可能导致后面管段内不满流(slack f low)的某高点。 2.0.16一站控制系统,ration control system 对全站工艺设备及辅助设施实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2. 0. 17管件pipe fittings 弯头、弯管、三通、异径接头和管封头等管道上各种异形连接件的统称。 2. 0. 18管道附件pipe accessories 管件、法兰、阀门及其组合件,绝缘法兰、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筒等管道专用部件的统称。 2. 0. 19最大许用操作压力maximum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MADP) 管道内的油品处于稳态(非瞬态)时的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其值应等于站间的位差、摩阻损失以及所需进站剩余压力之和。 2. 0. 20 U管道设计内压力pipeline internal design pressure 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管道或管段的设计内压力不应小于管道在操作过程中管内流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压力。 2. 0. 21线路截断阀line block valve

中俄石油管线由来、发展前景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以及中国的对策 012343027 林彬 中俄石油管线风波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有关协议的历史记录: 1994年11月 由俄方首先提议,在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后,开始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前期工作。 1996年4月 俄罗斯联邦政府代表团访华期间,双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正式确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 1997~1999年 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和中俄能源合作分委会的历次会议纪要中,对中俄原油管道项目予以确认。 1992年2月 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议》,双方根据此协议于1999年

12月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 2000年7月 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继续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被列为合作内容之一。 2001年7月 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就原油管道走向,向中国供油数量、原油购销承诺方式和原油价格公式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在江泽民主席和俄罗斯卡西亚诺夫总理会谈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则协议》。 2001年8月 中国政府批准了中方的原油管道项目建议书。 2001年9月 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双方计划于2003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 2002年8月 中俄两国总理签署的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写明“为及时落实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双方国家主管机构必须加快对项目进行审批,以便批准后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总协议将该项目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双方将为实施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创造条件”。 2002年12月 在江泽民主席与来访的普京总统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宣布:“考虑到能源合作对双方的重大意义,两国元首认 为,保证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管道和天 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 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对确保油气的长 期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但是2002年下半年,俄国内掀起 管线改道的轩然大波。俄罗斯石油管道 运输公司提出改修从安加尔斯克,经远 东地区到纳霍德卡港口的一条管道新 方案(简称安纳方案)。俄实业 界相当一批人士支持该建议。 此消息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 关注。此间,中石油对俄罗斯 “斯拉夫”石油公司部分股权 参与竞拍权遭俄国家杜马否 决,更激起国内强烈反应。中 国个别媒体报道,“俄罗斯对中 俄能源合作的立场改变了”“出 尔反尔”。 据俄媒体报道,2003年2 月7日,在俄联邦能源部召开的会议上,部长优索福夫和与会的俄大石油公司、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代表提出“二并一”方案:即先铺设“安大”石油管线,然

油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摘要

油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摘要 2012年2月

目录 一、油气站场与建筑物、企业、交通线等安全距离 (1) 二、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2) 三、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地下电缆敷设安全间距 (4) 四、油气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平行的安全间距 (7) 五、油气管道与交流接地体的安全距离 (8) 六、油气管道与铁路安全间距 (10) 七、油气管道与公路的安全间距 (11) 八、油气管道穿越与其他工程安全间距 (12) 九、油气管道跨越与其他工程安全间距 (14) 附录1 (17)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17) 附录2 (20) 技术规范(供参考)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第三十一条: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和管道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修建下列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与管道线路和管道附属设施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一、油气站场与建筑物、企业、交通线等安全距离 国内现状: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石油天然气站场(管道附属设施)与周围居民居住区(建筑物、构筑物)、相邻厂矿企业、交通线(铁路、公路、电力线路)等的防火间距,见表1.1(标准中表4.0.4)所示。根据GB50183的规定,输油气管道站场均属于五级站场。放空管按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间距减少50%。 表1.1 石油天然气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m) 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在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五百米

地域范围内,进行爆破等作业需向县级以上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而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爆炸作业场地(如采石场)的防火间距规定为300米,距离偏短。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除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为车辆补充燃料的场所、设施外,在(1)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 (2) 公路渡口和中型以上公路桥梁周围200米;(3)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禁止设立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和设施。虽没有明文规定不许禁止埋设油气管道,但油气站场(尤其是首末站)属于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应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GB50183与《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冲突之处,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执行:油气站场与建筑物、企业、交通线等安全距离执行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见上表1.1。管道附属设施周边500米地域范围内不许爆破。 俄罗斯标准: 俄罗斯标准РД 153-39.4-056-00《干线输油管道的运营技术规程》:输油管道中心线距居民点、一些工农业企业和建构筑物的最低距离保持在10~3000米范围内(取决于输油管道的直径)以及输油站距这些设施的最低距离保持在20~200米范围内(取决于输油站的等级)的要求。 二、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国内现状: 针对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我国只有GB 50253《输油管道设计规范》对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进行了规定,见

智能感知管道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智能感知管道安全管理 解决方案 —— 全信息光纤传感管道安全预警系统 2019年3月

我国油气管道现状 据权威机构统计,2018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4.6亿吨,进口天然 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16 万千米。随着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跨越省份和区域的管道越来越多, 油气管道网络越来越长。 长输油气管道路径长,地质条件恶劣,管道经过的区域气候多变,周边环境复杂;如此庞大的系统每天都遭受到来自管道自身和外界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管道泄漏、地质灾害、第三方破坏、管道堵塞、管道沉降等,这些都成为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面临巨大的挑战,智能管道安全管理是必由之路。

智能感知油气管道安全管理 智能感知亦称感知智能,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信息的能力。 智能感知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智能决策,是在对环境和对象智能感知的基础上,为达到某种目的,经过记忆、学习、判断、推理等过程,达到认知环境和对象类别与属性,使基于经验判断和智能处理的决策成为可能。 智能感知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是利用智能感知手段,结合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对油气管道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管道本身特点感知的基础上,采集大量现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学习、判断和推理,掌握油气管道的安全属性,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为管道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油气管道安全信息感知方式 感知方式特点应用 卫星遥感探测面积广,系统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很高; 数据判读时间长,不能实时监控,时效性较差。 国外少量应用 人工巡检人工巡检直接,成本相对较低,但效率也低; 不能适时监测,有数据遗漏,没有预警功能。 国内应用较多 无人机巡检利用无人机巡检,反应迅速,效率较高; 不能实时获取数据,应用受限,没有预警功能。 国内外有应用 光纤传感 温度监测 可以实时检测管道泄漏数据,定位准确; 但没有预警功能,不能监测第三方破坏。 国内外有应用应变监测 检测第三方破坏/管道泄漏/地质灾害/管道沉降等; 可以确定事故位置,具有预警功能。 国内外有应用声学检测 可以实时监测管线周围震动情况; 沿线需安装大量声学传感器,可靠性差,维护困难。 国外少量应用压力检测 通过监测管内压力变化确定泄漏,定位精度差。 无法检测小泄漏和第三方破坏,没有预警功能。 国内外有应用综合评判,光纤传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油气管道安全信息的感知方式。

输油管道安全管理

目前在输油管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输油管道在我国石油运输过程中,有着其它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作用,其运输稳定性高,成本低。但在利用输油管道对石油进行运输时,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输油管道平稳、安全运行,使其对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为石油在不同的位置的存储量不同,因此在使用开采后,需要对石油进行运输。目前,管道运输是运输石油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要加强对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输油管道的运输质量和效率。 一、石油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在工业离不开石油的支持,石油企业在经济市场和资源两者之间起到纽带作用,将两者合理的联系在了一起。能源安全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会对人们的生活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 从我国输油管道的分布来看,许多输油管道的敷设穿过了重大设施和人口密集地区,如果输油管道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引起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石油管道一旦出现问题,及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的安全事故,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会造成大范围的水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将会导致生活在石油管道周边的人员发生大规模的中毒现象,甚至引起癌变。石油管道在输油过程中一旦泄漏,则需要大量的物力、

人力、对泄漏的使用进行回收处理。此外,近年来发生了多次在石油管道打孔,盗油事件,给石油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是石油管道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内容,由此可见对输油管道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道耐腐蚀性差 输油管道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工程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特别是在选取石油管道材料上容易引发问题,部分材料的防腐性差,从而导致石油管道在运输石油工程中容易发生泄漏。石油泄漏是管道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我国的石油运输业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运输管道的外壁可能会造成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使管道的耐腐性下降。 (二)打孔盗油 石油的经济价值很高,这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盗取石油。石油管道可能会遭遇不法分子的破坏,在管道上打孔,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发现石油管道上具有孔洞后,相关部门会对其进行适当的修补,但是即使完成修补后,运输石油的管道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打孔盗油现象的打击力度。 (三)操作存在失误 依据统计控制,输油管道发生的泄露事故中,有20%左右都是因为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而引起的。操作失误主要包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 2 术语 3 输气工艺 3.1一般规定 3.1.1 输气管道的设计输送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合同规定的年或日最大输气量计量。当采用年输气量时,设计年工作天数应按350d计算。 3.1.2进入输气管道的气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中二类气的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清除机械杂质; 2 露点应比输送条件下最低环境温度低5℃; 3 露点应低于最低环境温度; 4 气体中硫化氢含量不应大于20mg/m3; 5 二氧化碳含量不应大于3%。 3.1.3 输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根据气源条件、用户需求、管材质量及管道附近的安全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1.4 当输气管道及其附近已按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和《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的要求采取了防腐措施时,不应再增加管壁的腐蚀裕量。 3.1.5 输气管道应设清管设施,清管设施与输气站合并建设。 3.1.6 当管道采用内壁减阻涂层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2工艺设计 3.2.1工艺设计应根据气源条件、输送距离、输送量、用户的特点和要求以及与已建管网和地下储气库容量和分布的关系,对管道进行系统优化设计,经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 3.2.2 工艺设计应确定下列内容: 1 输气总工艺流程; 2 输气站的工艺参数和流程; 3 输气站的数量及站间距; 4 输气管道的直径、设计压力及压气站的站压比。

3.2.3 工艺设计中应合理利用气源压力。当采用增压输送时,应结合输量、管径、输送工艺、供电及运行管理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必选,按经济和节能的原则合理选择压气站的站压比和确定站间距。 3.2.4 压气站特性和管道特性应匹配,并应满足工艺设计参数和运行工况变化的要求。再正常输气条件下,压缩机组应在高效区内工作。 3.2.5 具有分输或配气功能的输气站宜设置气体限量、限压设施。 3.2.6 当输气管道起源来自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地下储气库、煤制天然气工厂或煤层气处理厂时,输气管道接收站的进气管线上应设置气质监测设施。 3.2.7 输气管道的强度设计应满足运行工况变化的要求。 3.2.8 输气站宜设置越站旁通。 3.2.9进、出输气站的输气管线必须设置截断阀,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的有关规定。 3.3 工艺设计与分析 3.3.1 输气管道工艺设计至少应具备下列资料: 1 管道气体的组成; 2 气源的数量、位置、供气量及其可变化范围; 3 气源的压力、温度及其变化范围; 4 沿线用户对供气压力、供气量及其变化的要求。当要求利用管道储气调峰时,应具备用户的用气特性曲线和数据; 5 沿线自然环境条件和管道埋设处地温。 3.3.2 输气管道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输气管道纵断面的相对高差Δh ≤200m 且不考虑高差影响时,应按下式计算: 5.052221)(1051???????-=TL Z d P P q v λ (3.3.2—1) 式中:v q ——气体(P 0=0.101325MPa ,T=293K )的流量(m 3/d ); P 1——输气管道计算段的起点压力(绝)(MPa ); P 2——输气管道计算段的终点压力(绝)(MPa ); d ——输气管道内径(cm ); λ——水力摩阻系数; Z ——气体的压缩因子; ?——气体的相对密度; T ——输气管道内气体的平均温度(K ); L ——输气管道计算段的长度(km )。 2 当考虑输气管道纵断面的相对高差影响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 .01152221)(21)1(1051??? ?????????????????++??+-=∑=-n i i i i v L h h L TL Z d h P P q αλα (3.3.2—2)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评价报告信息网上公开表

措施及建议 (7)本工程生产工艺成熟,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布局合理,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8)本工程进行建筑物设计时,综合考虑了建筑 物照明、通风、空调等设计,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的要求。 (9)本工程辅助用室的设计,可满足工程建成后 的需要,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10)本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及了职业卫生管理 I措施,结合现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本工程职业 卫生管理能够满足投产后运行管理需要。 经本预评价报告的综合分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 道工程(永清-泰兴段)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本预评价报告的补充措施后,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 、标准的要求 补充措施(1)建议本工程投产后应为站场配备便隽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多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硫化氢检测分析仪及氧含量分析仪等。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检测范围为0-100%LEL响应时间应W 60s;一氧化碳检测义的最小检测量应w 0.5倍的PC-STEL响应时间应 < 30s;便携式硫化氢检测分析仪最小检测量w 0.5倍的MAC便携式氧含量检测仪的检测范围应在 -30VOL%响应时间应w 60s。 (2)在初步设计及施工阶段,调整济南西分输站、连云港分输压气站、灌南分输站、阜宁分输站、盐都南分输站、兴化分输站、东台分输站、海安分输站的总平面布局图,尽可能将生产区布置在生活区全年最」、风频的上风侧,综合设备间布置在生产区与办公区二间。如因地域条件不能满足,应考虑防护距离及窗户朝向。 建议:(1)从职业病危害防治出发,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工程建成后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泄漏现象。设备调试阶段,应加强维护,并为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静电工作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总则 1. 0. 1为在输油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以使工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及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输送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 1. 0.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应在管道建设、营运经验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1. 0. 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输油管道工程oil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 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及辅助设施等。 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 各类型输油站、管线及输送烃类液体有关设施的统称。 输油站oil transport station 输油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 4首站initial station 输油管道的起点站。 2. 0. 5末站terminal 输油管道的终点站。 2. 4. 6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各类站场的统称。 2. 0. 7中间热泵站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加热、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 0. 8中间泵站intermediate pumping station

从中俄输油管道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从中俄输油管道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陆南泉 通过对中俄铺设输油管道问题10多年的反反复复,可以对两国关系从一个重要的侧面进行剖析,可以说,它是分析中俄关系一个很好的案例。 一俄方缘何在输油管道问题上如此反复多变 人所共知,1994年11月由俄方率先提出与中国合作铺设原油管道的合作项目。这条管道的走向是: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是中国大庆市(简称"安大线")。接着,中俄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并签署了很多有关这个项目的协议。2003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时与普京总统又谈了这个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于5月28日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这样,谈了9年之久的项目,使很多人乐观地认为,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大局已定",等待着2003年9月两国签订合同,正式敲定。但时隔不久,2003年6月20日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建设输油管道有两个方案:安加尔斯克-中国的大庆;安加尔克斯-纳霍德卡(简称"安纳线")。他认为,建设到纳霍德卡的管道"看起来更好些"。 从俄方主动提出要建"安大线"到最后主动否定,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先看一下1994年俄方率先提出这个项目的背景。 第一,由于当时俄经济危机严重,生产大幅度滑坡,一方面国内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石油出口量也不呈增长态势。1994~1999年,俄石油年产量一般为2.9亿~3.1亿吨,而同期出口量在1.2亿吨左右徘徊。作为获取外汇与财政重要收入的石油出口状况不佳,对支撑俄经济与大量进口急需的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扩大石油出口显得十分迫切。 第二,当时国际市场上的油价不断下跌,影响俄从石油出口中获得外汇收入。 第三,这期间,国际市场石油产品不仅不紧张,而且石油出口国在竞相寻找市场。 第四,中国从1993年起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在上述背景下,俄罗斯需要寻找石油市场,中国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伙伴。这样,两国一拍即合,"安大线"就成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 但到了上个世纪末21世纪初,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俄经济开始回升,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增长,从而国内对石油需求量增加;二是由于国际市场对石油需求旺盛,使俄石油出口量迅速增加。俄石油出口量从2000年的1.7亿吨增至2003年的2.13亿吨,分别占这两年俄石油产量的54.3%和50.5%。就是说,俄石油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三是九一一事件后,特别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石油问题更加突出,能源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石油消费大国关注的重大问题。随之石油投机、炒作越来越严重,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对石油的争夺愈加剧烈;四是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猛涨。 在上述情况下,俄罗斯考虑如何利用能源,特别是石油为其外交政策服务,能源外交因素的作用在加强,力求通过能源外交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实

输油管道系统输送工艺设计规范

输油管道系统输送工艺设计规范 3. 1一般规定 3.1.1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计算输油量时,年工作天数应按354d计算。 3. 1. 2应按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输量(年输量、月输量、日输量)作为设计输量。设计最小输量应符合经济及安全输送条件。 3. 1. 3输油管道设计宜采用密闭输送工艺。若采用其他输送工艺,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说明其可行性。 3. 1. 4管输多种油品,宜采用顺序输送工艺。若采用专管专用输送工艺,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3.1.5输油管道系统输送工艺方案应依据设计内压力、管道管型及钢种等级、管径、壁厚、输送方式、输油站数、顺序输送油品批次等,以多个组合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佳输油工艺方案。 3.1.6管输原油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出矿原油技术条件》(SY 7513的规定;管输液态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油气田液化石油气》(GB 9052.1)或《液化石油气》(GB 11174)的规定;管输其他成品油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 3.1.7输油管道系统输送工艺总流程图应标注首站、中间站、末站的输油量,进出站压力及油温等主要工艺参数。并注明线路截断阀、大型穿跨越、各站间距及里程、高程(注明是否有翻越点)。 3.1.8输油管道系统输送工艺设计应包括水力和热力计算,并进行稳态和瞬态水力分析,提出输油管道在密闭输送中瞬变流动过程的控制方法。 3. 2原油管道系统输送工艺 3. 2. 1应根据被输送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流变性,通过优化比选,选择最佳输送方式。原油一般物理化学性质测定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原油流变性测定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2.2加热输送的埋地原油管道,应优选加热温度;管道是否需保温,应进行管道保温与不保温的技术经济比较,确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1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BTC 。 20世纪 90年代初,独立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过境的俄罗斯石油制定了高昂的运费,俄为此每年损失数亿美元。为降低对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输送管线的依赖,俄从 1997年正式开始建设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管道东起雅罗斯拉夫尔, 西到波罗的海边的普里摩尔斯克港,长 709千米,将俄罗斯季曼—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列宁格勒州的普里摩尔斯克港, 然后再用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加工中心。 2006年 4月工程全部竣工,石油年输送规模将达到 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俄罗斯能源界人士认为, 该管道运输系统有助于维护俄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可以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出口石油, 这不仅节省了俄石油出口的过境费用, 还减轻了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该系统的运营商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2友谊管道系统。 俄罗斯原油向欧洲出口主要是通过友谊管道系统。 1959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经互会成员签署了共同建设友谊管道的协议,并于1964年建成该管道。其主干线从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沿岸的萨马拉州开始向西延伸, 途经八个州, 最终从布良斯克州进入白俄罗斯。主干线在白俄罗斯的莫济廖夫市形成北部和南部支线, 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延伸至波兰和德国, 南部支线从白 俄罗斯经乌克兰延伸至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管道单线长度近 8900千米。此外,该输油管道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市还分出一条经过白俄罗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支线。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加, 友谊管道的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 2001年为 7640万吨, 2003年为 9780万吨, 2004年为 11670万吨。通过友谊输油管道,德国每天进口约 50万桶石油,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 20%;波兰每天进口约 53万桶;捷克每天进口约 10万桶, 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一半; 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每天进口分别约为 7.6万桶和 13.5万桶。

俄罗斯重新考虑远东输油管道问题有难言之隐郭大鹏.

俄罗斯重新考虑远东输油管道问题有难言之隐? 郭大鹏 有专家认为,俄罗斯重新考虑亚太输油管道问题,有出于平衡美欧利益的考虑 本周,有关亚太地区输油管道的问题再度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而随着9月22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日期的临近,这一问题变得更为敏感起来。 一波三折 在有关俄罗斯向亚太地区输油的管道问题上,从去年以来,一直存在着南北两个方案,所谓南线即指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简称安大线),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与俄罗斯尤克斯石油公司合作;北线即指安加尔斯克至俄罗斯远东港口纳霍德卡的石油管线(简称安纳线),这一方案受到日本投资者的支持,在这条线路中,虽然也有油管通往中国大庆,但只是从滕达 俄阿穆尔州 建设一个分叉油管接过去。 在日本巨大的投资允诺和俄罗斯一些利益集团的鼓动下,俄政府一度在两个方案间摇摆不定。经过激烈争论,今年3月13日,俄政府终做出初步决定:先铺设安大线,待条件成熟再继续铺设到纳霍德卡的管线,这被认为是南线方案取得胜利,而北线方案实际上被搁置。 但9月初,俄罗斯媒体却爆料称,俄政府最近又决定,在亚太地区输油管道问题上,俄将优先铺设安纳线,并向中方要求推迟原定于8月25日举行的两国政府能源分委会会议。这就使中俄双方原已达成协议的安大线陷入危局。据说,由于日本政府和民间公司高度重视安纳线,但安大线若先开工,就意味着安纳线会被“无限期推迟”。为此,日本从各个层面对俄发起了强大攻势,在巨大的投资利益驱动下,俄又一次改变了主意。 不仅针对中国? 俄罗斯再度变卦引起了俄社会各界的争论,很多人对俄政府的这一变化表示批评。据中国《经济日报》披露,9月2日,对油管走向握有生杀大权的俄自然资源部的副部长扬科夫又突然宣称,俄自然资源部既不同意南线方案,但也不支持北线方案,实际上,在否决南线方案之前,俄自然资源部已先期否决了北线方案。因为在俄看来,南线方案将穿越图金斯基国家公园,而俄法律规定不允许在国家保护区内铺设石油管道;而北线方案的石油管道也要经过贝加尔湖沿岸,一旦管道发生泄漏事故,将难以迅速处理,并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 扬科夫的这种表态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为平息各方争议,9月6日,俄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终于就此事做出公开表态,他指出,俄政府已授权有关部门继续就俄向亚太地区输油管道的走向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最终确定输油管道在什么地点分岔,并由此铺设至中国大庆的支线。 他表示,俄自然资源部虽然否决了南线方案和北线方案,但如果管道建设考虑到生态专家的意见,俄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意上述方案中的一个。 据悉,卡西亚诺夫将于9月22日访华,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而俄中输油管道项目将是此次访问的重要议题之一,他本人届时如何就此问题表态,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欧因素 从表面上看,日本的利诱是促使俄罗斯再次改变主意的主要原因。但在中国石油大学负责研究俄罗斯能源问题的庞昌伟博士看来,这背后存在的美国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去年11月27日,就在俄总统普京召集国家安全会议讨论俄远东输油管道问题的同时,俄罗斯几大石油司签署备忘录,决定修建从西西伯利亚至摩尔曼斯克(俄北部港口)的输油管道。这是一条斥资34亿-45亿美元、长2500-3600公里、经过巴伦支海深水港专门向美国和西欧出口原油的管道,拟于2007年投入使用,年输油量可达1.2亿吨。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术语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术语 2. 0. 1输油管道工程oil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 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及辅助设施等。 2.0.2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 各类型输油站、管线及输送烃类液体有关设施的统称。 2.0.3输油站oil transport station 输油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2.0. 4首站initial station 输油管道的起点站。 2. 0. 5末站terminal 输油管道的终点站。 2. 4. 6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各类站场的统称。 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中间热泵站2. 0. 7.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加热、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 0. 8中间泵站intermediate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0.9中间加热站intermediate heat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热设施的输油站。 2. 0. 10输人站input station 向管道输入油品的站。 2. 0. 11分输站off-take station 在输油管道沿线,为分输油品至用户而设置的站。 2. 0. 12减压站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由于位差形成的管内压力大于管道设计压力或由于动 压过大,超过下一站的允许进口压力而设置减压装置的站。 2. 0.13弹性弯曲elastic bendin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弹性限度范围内的弯 曲变形。 hatch transportation 顺序输送2.0.14. 多种油品用同一管道依次输送的方式。 2. 0.15翻越点turnatrer point 输油管道线路上可能导致后面管段内不满流(slack f low)的某高点。 2.0.16一站控制系统,ration control system 对全站工艺设备及辅助设施实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2. 0. 17管件pipe fittings

中俄石油管道

社区导航 收藏铁血手机版微信订阅帮助 游戏 登录注册 铁血社区 首页 军事 社区 读书 图片 警察 游戏 视频 君品商城 军事尖端环球军品 陆军海军空军警察 历史中国史 二战世界史 社会图实拍图丽影图 国际图历史图幽默图 游戏钓鱼男人 搞笑美食猎奇 社会影视精华

汽车八卦体育 中越战争外军网站 铁血讲武军情聚焦 神兵商城铁血网游 老兵传奇更多>> 铁血军事 > 铁血国际论坛 > 环球风云 > 普京再不卖石油就晚了中国黑科技问世了 普京再不卖石油就晚了中国黑科技问世了 梦想北京昨天 8:27:49 收藏分享 >19016687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技术的突破或促使中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度,俄罗斯应加快对华销售石油和天然气的步伐。 专家说,“中国每年进口石油上亿吨,花两千多亿美元,那么国际油价的下降,中国将会得到好处,所以我们希望油价不要再继续上涨。另外,俄罗斯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我想告诉你们一个消息,中国煤炭用热化学方法、低温热解法来制取油、天然气和清洁高效煤的技术已经突破。另外,从秸秆里面用热化学方法制取生物柴油,在美国也已经突破”。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e15011994.html,/post_9147054_1.html/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中俄石油管道 他称,“这两个技术突破之后,中国利用自己的煤炭资源,就可以生产出数亿吨石油、千万亿立方天然气和几十亿吨的清洁煤,把煤炭由一个肮脏的能源变为清洁能源,这会大大的降低石油的价格”。 他同时指出,中国有七亿吨秸秆,若引进美国的技术,可生产出一亿多吨生物柴油,如此中国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依赖度会大幅度下降。俄罗斯拥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应加快向中国销售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