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选取平面结构单元,按平面计算简图进行内力分析,根据结构布置和楼面荷载分布情况,本设计取6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本设计中所有板均为双向板,为了简化计算,对板下部斜向塑性绞线与板边的夹角可近似取45°角,由于框架柱的间距不相等,通过主梁和次梁对板的划分不同,计算单元宽度应按照各个板的实际传荷情况而确定,如图4-1。图中横向阴影所示荷载传给横梁,纵向阴影所示荷载传给纵梁。

图4-1 标准层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恒荷载计算

由于本设计次梁较多,在计算框架梁上荷载时应该先计算次梁自重和次梁传递的荷载,再将次梁自重和次梁传递的荷载,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可近似地看成一个集中力,

因此在框架节点处还应作用有集中力矩。

标准层次梁恒荷载计算

1、5或7轴线次梁上线荷载

1)AB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4-2所示。

图4-1 AB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

次梁自重:m kN m m m kN q /13.350.025.0/253

=??=次;

根据《实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对于双向板楼面荷载传递按45°塑性绞线方向分为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均折算成等效均布面荷载。

三角形荷载:q 8

5,梯形荷载:()

q αα?+-3

221,其中,0l a α=。

对于BC 跨中有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同时在同一跨中出现,按理应该按照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求解,但为了简化计算,本设计中的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按上述方法计算,且按上述方法计算的荷载也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44.048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18.3/54.4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68.61.2/18.3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49.162/68.6/13.31=?+=+=次;

2)BC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4-2所示。

图4-2 BC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

31.02400/7502==mm mm α;

()()2232322

/79.3/54.431.031.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84.275.0/79.3202

2=?=?'=; 25.03000/7503==mm mm α;

()()2232323

/04.4/54.425.025.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03.375.0/04.4203

3=?=?'=; ()m kN m kN m kN m kN q q q q BC /87.142/03.3/84.2/13.332=?++=++=次;

3)CD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4-3所示。

图4-2 CD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

36.05400/19504==mm mm α;

()()

2232324

/57.3/54.436.036.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28.42.1/57.3205

4=?=?'=; m kN m kN m kN q q q CD /69.112/28.4/13.34=?+=+=次。

2、卫生间小次梁上线荷载

小次梁(横梁)自重:m kN m m m kN q /00.24.02.0/253

=??=小次

31.02400/7501==mm mm 小次左α;

()()2232321/79.3/54.431.031.02121m kN m kN q ααq =?+?-=?+-=='小次左

; m kN m m kN l q q /68.5275.0/79.32011=??=?'=小次左

小次左; 25.03000/7502==mm mm 小次左α;

()()

2232322/04.4/54.425.025.02121m kN m kN q ααq =?+?-=?+-='小次左

; m kN m m kN l q q /06.6275.0/04.42022=??=?'=小次左

小次左; m kN m kN q q /68.102/54.88

5

8521=??=?=小次右;

50.02400/12002==mm mm 小次右α;

()()2232322/34.5/54.850.050.02121m kN m kN q ααq =?+?-=?+-='小次右

; m kN m m kN l q q /82.1222.1/34.52022=??=?'=小次右

小次右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q q q q q q BC /24.37/82.12/68.10/06.6/68.5/00.22

121=++++=++++=小次右小次右小次左小次左小次次。

对于卫生间小次梁(纵梁)应折算成集中荷载,作用在小次梁(纵梁)与框架梁相交部位。

m kN m kN q q /68.102/54.88

5

852=??=?=小次横

3、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转化成集中力

kN m m kN l q P AB A 32.649.3/49.166=?=?=-; kN m m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l q P BC BC AB B 68.2114.2/24.379.3/87.149.3/49.166=?+?+?='

?+?+?=-次;

kN

m m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l q P BC CD BC C 96.1924.2/24.379.3/69.119.3/87.146=?+?+?='

??+?+?=-次;

kN m m kN l q P CD D 60.459.3/69.116=?=?=-。

kN m m kN l q P 63.254.2/68.10=?=?=小次横左小次横。

标准层主梁恒荷载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情况,如图4-4所示。

图4-4 恒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

对于主梁,主梁板传荷载与次梁板传荷载相同,只是梁自重有所差别,故根据次梁的板传荷载计算可知主梁的恒荷载。 主梁自重:

m kN m m m kN q /50.46.03.0/253=??=主;

各跨主梁线荷载: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86.17/50.42/68.61=+?=+=主主;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q q q q q q BC /74.39/50.4/82.12/68.10/06.6/68.52121=++++=++++=主

小次右小次右小次左小次左主; m kN m kN m kN q q q CD CD /19.16/50.4/69.11=+=+=主主

标准层主次梁间荷载计算

根据表2-2可知,将主、次梁的梁间荷载叠加到主梁或框架柱上,以集中力的形式来计算横向框架。主、次梁隔墙上的荷载为:

kN kN P 71.232/42.47==主隔;kN kN P 16.202/32.401==次隔; kN kN P 15.192/30.385~2==次隔;kN kN P 60.52/20.111==小次纵隔; kN kN P 77.32/54.75~2==小次纵隔;kN kN P 36.72/72.141==小次横隔; kN kN P 98.62/95.135~2==小次横隔;kN kN P A 89.92/78.19==纵梁;

kN kN P B 24.92/48.18==纵梁;kN kN P C 77.32/54.7==纵梁; kN kN P D 35.72/69.14==纵梁。

将次梁所有荷载以及主梁上的梁间荷载通过集中力的形式传递给框架柱或者主梁上。

kN kN kN kN kN P P m

m m m

P P P A

A 71.10089.915.1931.071.2332.644.54.58.48.45~261=++?+=++++?

+=-纵梁次隔主隔;

kN

kN

kN

kN

kN

P

P

m

m

m

m

P

P

P

B

B

11

.

231

24

.9

89

.1

35

.0

71

.

23

68

.

211

2

4.5

4.5

8.4

4.55~2

6

2

=

+

+

?

+

=

+

+

+

+

?

+

=

-纵梁

小次横隔

主隔

kN

kN

kN

kN

kN

P

P

m

m

m

m

P

P

P

C

C

92

.

206

77

.3

89

.1

35

.0

71

.

23

96

.

192

2

4.5

4.5

8.4

4.55~2

6

3

=

+

+

?

+

=

+

+

+

+

?

+

=

-纵梁

小次横隔

主隔

kN

kN

kN

kN

kN

P

P

m

m

m

m

P

P

P

D

D

45

.

89

35

.7

15

.

19

35

.0

71

.

23

60

.

45

4.5

4.5

8.4

4.5

5~2

6

4

=

+

+

?

+

=

+

+

+

+

?

+

=

-纵梁

次隔

主隔;

kN

kN

kN

P12

.

29

2

98

.6

63

.

25=

+

=

小次

屋顶层次梁恒荷载计算

屋面层无卫生间小次梁,除卫生间外,其余部位板传荷方式相同。屋面层横向框架计算单元如图4-5所示。

图4-5 屋顶层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AB跨:44

.0

4800

/

2100

1

=

=mm

mm

α;

()()2

2

3

2

3

1

2

1

1

/

54

.4

/

48

.6

44

.0

44

.0

2

1

2

1m

kN

m

kN

q

α

α

q=

?

+

?

-

=

?

+

-

=

';

m kN m m kN l q q /54.91.2/54.4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20.222/54.9/13.31=?+=+=次;

BC 、CD 跨:39.054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90.4/48.6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29.101.2/90.4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q CD BC /71.232/29.10/13.31=?+=+==次;

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转化成集中力

kN m m kN l q P AB A

58.869.3/20.226=?=?='-;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l q P BC BC AB B 04.1799.3/71.239.3/20.226=?+?='?+?+?=-次;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P CD BC C 94.1849.3/71.239.3/71.236=?+?=?+?=-;

kN m m kN l q P CD D

46.929.3/71.236=?=?='- 屋顶层主梁恒荷载计算

对于屋顶层主梁,屋顶层主梁板传荷载与屋顶层次梁板传荷载相同,只是梁自重有所差别,故根据次梁的板传荷载计算可知主梁的恒荷载。 主梁自重:

m kN m m m kN q /50.46.03.0/253=??=屋主;

各跨主梁线荷载:

AB 跨:44.048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54.4/48.6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54.91.2/54.4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58.232/54.9/50.41=?+=+=屋主;

BC 、CD 跨:39.054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90.4/48.6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29.101.2/90.4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q CD BC /08.252/29.10/50.41=?+=+==屋主;

屋顶层女儿墙集中力计算

对于屋顶层女儿墙,将女儿墙重力荷载作为集中力的形式附加到主梁上,再由主梁传递给框架柱,对于本设计而言,在所取计算单元内的女儿墙都应该将女儿墙重力荷载作为集中力的形式附加到主梁上,本设计所取一榀框架为Y 轴方向框架,所以,附加到主梁上的女儿墙为纵梁上的女儿墙纵墙。

依据表2-2的计算结果,屋面层的女儿墙纵墙总重为:kN .80865,纵墙总长度为:

m =m 90245?,则女儿墙的线荷载为:m kN m kN /62.990/8.865=。

传递到AB 跨主梁女儿墙集中力:

()kN m m m kN P 72.579.31.2/62.91=+?=女;

传递到CD 跨主梁女儿墙集中力:

()kN m m m kN P 95.519.35.1/62.92=+?=女;

kN kN kN P P P A

A 02.201272.5758.85166=?+=+'=--女; kN kN kN P P D

D 36.196295.5146.9266=?+='=--。 将所有恒荷载计算结果汇总,见表4-1。

说明:对于底层的梁间荷载,本设计在基础梁上附加,上部结构不再做处理。

活荷载计算

标准层次梁活荷载计算

1、5或7轴线次梁上线荷载 1)AB 跨的次梁

44.048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40.1/00.2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94.21.2/40.1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01.92/94.2/13.31=?+=+=次;

2)BC 跨的次梁

31.02400/7502==mm mm α;

()()2232322

/67.1/00.231.031.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50.2275.0/67.1202

2=??=?'=; 25.03000/7503==mm mm α;

()()2232323

/78.1/00.225.025.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68.2275.0/78.1203

3=??=?'=; m kN m kN m kN m kN q q q q BC /31.8/68.2/50.2/13.332=++=++=次;

3)CD 跨的次梁

36.05400/19504==mm mm α;

()()

2232324

/57.1/00.236.036.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88.12.1/57.1205

4=?=?'=;

m kN m kN m kN q q q CD /89.62/88.1/13.34=?+=+=次。

2、卫生间小次梁上线荷载

小次梁自重:m kN m m m kN q /00.24.02.0/253

=??=小次

31.02400/7501==mm mm 小次左α;

()()2232321/09.2/5.231.031.02121m kN m kN q ααq =?+?-=?+-=='小次左

; m kN m m kN l q q /14.3275.0/09.22011=??=?'=小次左

小次左; 25.03000/7502==mm mm 小次左α;

()()

2232322/23.2/50.225.025.02121m kN m kN q ααq =?+?-=?+-='小次左

; m kN m m kN l q q /34.3275.0/23.22022=??=?'=小次左

小次左; m kN m kN q q /12.32/50.28

5

8521=??=?=小次右;

50.02400/12002==mm mm 小次右α;

()()2232322/56.1/50.250.050.02121m kN m kN q ααq =?+?-=?+-='小次右

; m kN m m kN l q q /76.322.1/56.12022=??=?'=小次右

小次右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q q q q q q BC /36.15/76.3/12.3/34.3/14.3/00.22

121=++++=++++=小次右小次右小次左小次左小次次。

对于卫生间小次梁(纵梁)应折算成集中荷载,作用在小次梁(纵梁)与框架梁相交部位。

m kN m kN q q /13.32/50.28

5

852=??=?=小次横

3、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转化成集中力

kN m m kN l q P AB A 14.359.3/01.96=?=?=-; kN m m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l q P BC BC AB B 42.1044.2/36.159.3/31.89.3/01.96=?+?+?='

?+?+?=-次;

kN m m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l q P BC CD BC C 68.904.2/36.159.3/49.59.3/31.86=?+?+?='

?+?+?=-次;

kN m m kN l q P CD D 88.269.3/89.66=?=?=-。

kN m m kN l q P 51.74.2/13.3=?=?=小次横小次横。

标准层主梁活荷载计算

对于主梁,主梁板传荷载与次梁板传荷载相同,只是梁自重有所差别,故根据次梁的板传荷载计算可知主梁的活荷载。 主梁自重:

m kN m m m kN q /50.46.03.0/253=??=主;

各跨主梁线荷载: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38.10/50.42/94.21=+?=+=主主;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q q q q q q BC /86.17/50.4/76.3/12.3/34.3/14.32121=++++=++++=主

小次右小次右小次左小次左主; m kN m kN m kN q q q CD CD /12.13/50.42/31.4=+?=+=主主

屋顶层次梁活荷载计算

屋面层无卫生间小次梁,除卫生间外,其余部位板传荷方式相同。 AB 跨:44.048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40.1/00.2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94.21.2/40.1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01.92/94.2/13.31=?+=+=次;

BC 、CD 跨:39.054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51.1/00.2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18.31.2/51.1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q CD BC /49.92/18.3/13.31=?+=+==次;

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转化成集中力

kN m m kN l q P AB A 14.359.3/01.96=?=?=-;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P BC AB B 54.679.3/31.89.3/01.96=?+?=?+?=-; kN m m kN m m kN l q l q P CD BC C 28.599.3/89.69.3/31.86=?+?=?+?=-;

kN m m kN l q P CD D 88.269.3/89.66=?=?=-

屋顶层主梁活荷载计算

对于屋顶层主梁,屋顶层主梁板传荷载与屋顶层次梁板传荷载相同,只是梁自重有所差别,故根据次梁的板传荷载计算可知主梁的活荷载。 主梁自重:

m kN m m m kN q /50.46.03.0/253=??=屋主;

各跨主梁线荷载:

AB 跨:44.048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40.1/00.2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94.21.2/40.1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51.132/94.2/50.41=?+=+=屋主;

BC 、CD 跨:39.054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51.1/00.2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18.31.2/51.1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q CD BC /86.102/18.3/50.41=?+=+==屋主;

将所有活荷载计算结果汇总,见表4-2。

楼层 AB 跨 BC 跨 CD 跨

6-A P 6-B P 6-C P

6-D P

小次横P 6层

51.13

m kN /

86.10

m kN /

86.10

m kN /

14.35 kN

54.67 kN

28.59 kN

88.26

kN ——

1~5层 38.10

m kN /

86.17

m kN /

12.13

m kN /

14.35 kN

42.104 kN

68.90 kN

88.26 kN

51.7 kN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多高、层框架结构在进行内力计算时,可采用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梁、柱端弯矩。计算时要注意确定梁的固端弯矩,并通过结构力学知识计算出各节点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对节点不平衡力矩进行第一次分配时,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力矩乘以该节点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以此将各杆件的力矩分配到各杆件杆端,并在分配后的各杆件杆端弯矩前加负号,即:“反号分配”;第一次分配弯矩结束后,再将杆端杆端分配弯矩向各杆件远端传递,两端固结时,传递系数为2/1,一端固结另一端是滑动支座时,传递系数为1-;对节点不平衡力矩进行第二次分配时,将杆件每一端各弯矩代数和相加,即为该杆件杆端的最终弯矩。框架在恒、活荷载作用下计算简图,见图4-6和图4-7。

图4-6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计算简图

图4-7 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计算简图

梁端剪力通过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和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相叠加而得,柱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相叠加得到,在计算柱底轴力还应该考虑柱的自重。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框架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本设计采用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因此,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的修正系数,且其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各梁弯矩为最终弯矩,各柱的最终弯矩为与各柱相连的两层计算弯矩叠加。为了便于计算,杆端弯矩相对于杆端而言,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梁线刚度及柱线刚度修正

根据表1-5、表1-6可知梁柱线刚度,再按上述方式对非底层柱进行修正,见表4-3所示。

梁类别 梁线刚度 柱 柱线刚度修正

AB 跨梁 N/mm i b 101073.4?= 6层柱 N/mm i c 101072.99.0?= BC 跨梁 N/mm i b 101060.5?= 2~5层柱 N/mm i c 101072.99.0?= CD 跨梁 N/mm i b 101020.4?=

1层柱

N/mm i c 101010.8?=

A~B 跨梁梁端弯矩计算

1、标准层恒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AB ?-=??-=??-=29.348.486.17121

12122左;

m kN l q M AB ?=??=??=29.348.486.17121

12122右;

2、屋面层恒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AB ?-=??-=??-=27.458.458.23121

12122左;

m kN l q M AB ?=??=??=27.458.458.23121

12122右;

3、标准层活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AB ?-=??-=??-=93.198.438.10121

12122左;

m kN l q M AB ?=??=??=93.198.438.10121

12122右;

4、屋面层活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AB ?-=??-=??-=94.258.451.13121

12122左;

m kN l q M AB ?=??=??=94.258.451.1312

1

12122右;

B~C 跨梁梁端弯矩计算

对于BC 跨中转化得来的均布荷载,由于均布荷载值不相同,本应用结构力学的方法,用弯矩叠加法进行叠加转换。 1、标准层恒载:

左梯形荷载转化成的均布荷载为:

m kN m kN m kN q q q BC /74.11/06.6/68.521=+=+=小次左小次左左主

右梯形荷载转化成的均布荷载为:

m kN m kN m kN q q q BC /50.23/82.12/68.1021=+=+=小次右小次右右主

主梁自重转化的均布荷载:m kN q /50.41= 2、屋面层恒载转化的均布荷载为:

m kN m kN m kN q q q q CD BC /79.14/29.10/50.41=+=+==屋主

3、标准层活载:

左梯形荷载转化成的均布荷载为:

m kN m kN m kN q q q BC /48.6/34.3/14.321=+=+=小次左小次左左主

右梯形荷载转化成的均布荷载为:

m kN m kN m kN q q q BC /88.6/76.3/12.321=+=+=小次右小次右右主

4、屋面层活载转化的均布荷载为:

m

kN m kN m kN q q q q CD BC /31.6/18.3/13.31=+=+==次

利用结构力学的知识,将BC 跨上的受荷情况进行推导,推导出BC 跨固端弯矩的计

算公式,计算简图如图4-5所示:

图4-8 BC 跨上的受荷情况推导简图

EI l

=

11δ;EI l 2212-=δ;EI l 3322=δ;EI qa p 631=δ;EI b qa qa p 2443342+=δ 力法方程:???

????+=+=??????=+?+?=+?+?33

4223412222112

12121112212400l b qa qa X l b

qa qa X X X X X p p δδδδδδ 2

22341264l b qa b qa qa M ++-=左

;234124l b

qa qa M +=右。

1、标准层恒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M ?-='71.111左

;m kN M ?='68.61右;m kN M ?-='74.432左;m kN M ?-='85.222右。 梁自重转化的均布线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

m kN l q M ?-=??-=??-='94.104.55.4121

121223左

; m kN l q M ?=??=??='94.104.55.4121

121223右

; m kN m kN m kN m kN M M M M ?-=?-?-?-='+'+'=39.6694.1074.4371.11321左左左

左; m kN m kN m kN m kN M M M M ?=?+?+?='+'+'=47.4094.1085.2268.6321右右右

右; 2、屋面层恒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BC ?-=??-=??-=94.604.508.25121

12122左;

m kN l q M BC ?=??=??=94.604.508.25121

12122右;

3、标准层活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M ?-='45.91左

;m kN M ?='69.31右;m kN M ?-='80.122左;m kN M ?='69.62右。 梁自重转化的均布线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

m kN m kN m kN m kN M M M M ?-=?-?-?-='+'+'=25.2294.1080.1245.9321左左左

左; m kN m kN m kN m kN M M M M ?=?+?+?='+'+'=38.1094.1069.669.3321右右右

右。

4、屋面层活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BC ?-=??-=??-=39.264.586.10121

12122左;

m kN l q M BC ?=??=??=39.264.586.1012

1

12122右。

C~D 跨梁梁端弯矩计算

1、标准层恒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CD ?-=??-=??-=34.394.519.16121

12122左;

m kN l q M CD ?=??=??=34.394.519.16121

12122右;

2、屋面层恒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CD ?-=??-=??-=94.604.508.25121

12122左;

m kN l q M CD ?=??=??=94.604.508.25121

12122右;

3、标准层活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CD ?-=??-=??-=88.314.512.13121

12122左;

m kN l q M CD ?=??=??=88.314.512.13121

12122右;

4、屋面层活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m kN l q M CD ?-=??-=??-=39.264.586.10121

12122左;

m kN l q M CD ?=??=??=39.264.586.1012

1

12122右;

框架各层节点的分配系数

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分配系数计算过程见表4-4。

10)

线刚度(()

N/mm)梁、柱线

刚度总和

分配系数

左梁右梁上柱下柱左梁右梁上柱下柱

I

J

K

L

E

F

G

H

A

B

C

D

框架各层节点竖向内力计算

本设计以恒载作用下屋面层为例,屋面层的受荷简图见图4-9。

图4-9屋面层受荷简图

m

kN

M IJ F?

-

=27

.

45;m

kN

M JI F?

=27

.

45;m

kN

M JK

F?

-

=94

.

60;

m

kN

M KJ

F?

=94

.

60;m

kN

M KL

F?

-

=94

.

60;m

kN

M LK

F?

=94

.

6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条规定: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且不宜小于,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为了便于施工以及提高框架结构的延性,通常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现浇框架结构调幅系数取~,本次设计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取为。在计算恒荷载作用下顶层第一次分配时(顺时针方向为正),先将I、J、K、L四个节点加上约束。

在I节点处,各梁杆端弯矩总和:m

kN

M

M IJ F

I

F?

-

=

?

-

=

=48

.

38

85

.0

27

.

45

85

.0

在J节点处,各梁杆端弯矩总和:

()()m

kN

M

M

M JK

F

JI

F

J

F?

-

=

-

?

=

+

?

=09

.

19

94

.

60

48

.

38

85

.0

85

.0

在K 节点处,各梁杆端弯矩总和:

()

()094.6094.6085.085.0=-?=+?=KL F KJ F K F M M M

在L 节点处,各梁杆端弯矩总和:m kN M M LK F L F ?=?==80.5194.6085.0

1、放松节点I ,即在节点I 处施加一个力矩:m kN M I F ?-=48.38,并乘以相应的分配系数和,反号分配后的梁端弯矩m kN M I F ?+=58.12梁,反号分配后的柱端弯矩

m kN M I F ?+=90.25柱,将反号分配后的梁端弯矩m kN M I F ?+=58.12梁,按照梁的传递系数1/2传递到IJ 梁的J 端,即:m kN M I F ?+='29.6梁。

2、放松节点L ,即在节点L 处施加一个力矩:m kN M L F ?=80.51,并乘以相应的分配系数和,反号分配后的梁端弯矩m kN M L F ?-=64.15梁,反号分配后的柱端弯矩

m kN M L F ?-=16.36柱,将反号分配后的梁端弯矩m kN M L F ?-=64.15梁按照梁的传递系数1/2传递到LK 梁的K 端,即:m kN M L F ?-='82.7梁。

3、放松节点J ,相应的在节点J 处新加一个外力偶矩,其中包括IJ 梁右端弯矩、KJ 梁左端弯矩、IJ 梁和KJ 梁传来的弯矩。根据力矩分配法反号分配原则,其值为:

()m kN m kN m kN ?=?-?-32.1380.5148.38,再乘以相应的分配系数为:、和,分配后的梁端弯矩m kN M JI F ?+=14.3梁,m kN M JK F ?+=72.3梁,m kN M J F ?+=46.6梁,按照梁的传递系数1/2传递到IJ 梁的I 端,即:m kN M JI F ?+='57.1梁,按照梁的传递系数1/2传递到JK 梁的K 端,即:m kN M JK F ?+='86.1梁。

4、放松节点K , 节点K 的总弯矩为0,已经达到平衡,无需再进行分配。

经过上述计算,完成第一次弯矩分配,再重复第一次弯矩分配过程,叠加两次结果,得到杆端最终弯矩值。各层梁、柱受荷简图见图4-7,横、活荷载作用下弯矩计算过程,见图4-11,4-12。

图4-10 各层梁、柱受荷简图

屋顶层和标准层AB跨和CD跨剪力计算公式:

???

??????-?-?-=??+?+?=??????=?-

++??=+l M M l q V l M M l q V l q M M l V l

q V V 22222202

2

1222

1212

21221

标准层BC 跨剪力计算公式

???

????+++-=+---++=??????=+---?++=+l b a b q a q Pa V l

b a b q a q Pa bl q al q Pl V b a b q a q Pa l V b q a q P V V 2)

(22)

(222202222

1222121122122121 框架柱轴力计算:

梁端弯矩产生的剪力=梁端弯矩在柱端产生的轴力,柱端弯矩产生的剪力=l M M ?+)(21,所以,柱轴力=梁端弯矩产生的剪力+集中力+柱自重。

恒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见表4-5,活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见表4-6,恒荷载作用下柱轴力,见表4-7,活荷载作用下柱轴力,见表4-8,恒荷载作用下柱剪力,见表4-9,活荷载作用下柱剪力,见表4-10。

表4-5 恒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

三层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综合实例讲解

建筑工程 设计说明 一、建筑层数:三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设总高度:12.45m 安全等级:二级 室内外高差:450mm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二级设计抗震烈度:8度 二、1.尺寸单位:图中尺寸单位除注明者外,柱高以米计,其他均以毫米计。 2.室内±0.0001高出室外0.45m,±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放线时由甲方与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3.墙体材料:250厚混凝土砌块。 4.地面排水:a.各有水房间找1%坡,坡向地漏。 b.入口处平台向室外找坡1%,找坡后完成面高处低于室内完成面20mm。 5.门窗:a.外门窗坐樘中。 b.内门坐樘开启方向为平开。 c.所有开启扇处均加以设纱扇、纱窗。 6.油漆维护:所有外露铁件均刷银粉漆,做法图集。 7.构造柱做法详见图16。 8.防潮层做法:在墙体0.060处铺设20厚1∶2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 三、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1.地面:地16#陶瓷地砖地面用于卫生间外地面见详细做法 地26#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用于卫生间见详细做法 2.楼面:楼16#陶瓷地砖楼面用于除卫生间外楼面 楼26#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用于卫生间 楼36#PVC塑胶卷材楼面(做详见说明)用于净化区部分楼面 3.踢脚:踢脚16#.面砖踢脚用于除卫生间外楼地面部分 4.墙裙:裙16#釉面砖墙裙用于卫生间部分 5.室内墙面:内墙16#水泥砂浆墙面用于除踢脚墙裙以外部分 6.天棚:顶16#.彩钢板吊顶吊顶采用50厚彩钢复合析,内填不燃材料 顶26#.水泥砂浆顶棚要求耐火等级不低于1.0小时,用于净化区,吊顶高2.2m。 7.外墙面:外墙16#涂料外墙面见立面图 涂料16#乳胶漆 8.屋面:屋16#.高聚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面 9.台阶:台16#.地砖面层台阶

内力组合计算书

5.4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5.4条规定如下。 5.4截面抗震验算 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5.4.1)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 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 用0.2。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1.0。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1.0,0.85,0.85,0.7,0.7。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5.22。

一榀框架结构荷载计算书

毕业设计 题目一榀框架计算书 班级土木工程2006级高本学生姓名孟凡龙 指导老师

2011.5 摘要 本工程为济南某综合教学楼楼,主体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3000m2,宽35米,长为60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

目录 第一章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资料 (2) 1.3设计内容 (2) 第二章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图确定 (2)

2.1梁柱界面确定 (2) 2.2结构计算简图 (2) 第三章荷载计算 (5) 3.1恒荷载计算: (5) 3.1.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 3.1.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7) 3.1.5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8) 3.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9) 3.2.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9) 3.2.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10) 3.2.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10) 3.3风荷载计算 (11) 第四章结构内力计算 (15) 4.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5) 4.2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5) 4.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33) 第五章内力组合 (34) 5.1框架横梁内力组合 (38) 5.2柱内力组合 (46) 第六章配筋计算 (60) 6.1梁配筋计算 (60) 6.2 柱配筋计算 (75) 6.3楼梯配筋计算 (80) 6.4基础配筋计算 (84) 第七章电算结果 (80) 7.1结构电算步骤 (86) 7.2结构电算结果 (87) 参考文献 (112)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 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 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 用1.5 >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 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 柱截面400X400mm ,混凝土 C20,屋面活荷载0.50 kN/m 2,屋面积灰荷 载 0.75 kN/m 2,保温层自重 0.4kN/m 2。 (2) 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 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i 1/10 ,由于采用1.5m 6m 预应力钢 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L 0 L 300 24000 300 23700 mm 屋架端部高度取: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1.5m 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 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 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 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 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 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 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 跨中高度: 屋架高跨比: H o 2000mm 23700 1 H H o i 2000 3185 3190mm 2 2 10 H 3190 1 L 23700 7.4 u m J 启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第8章 一榀框架计算 8.7框架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有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其中恒载、活载为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为水平作用。手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时,采用近似方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分层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反弯点法、D 值法。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下的效应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然后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8.7.2框架内力计算 1.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计算简图 将图8-12(a )中梁上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其中a=1.8m ,l=6.9m , =1800/69000.26a l α==,顶层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值: 2 3 2 3 12+=120.26+0.2621.31=18.8kN m q αα-?-??()(),顶层总均布荷载为18.8+4.74=23.54kN m 。其他层计算方法同顶层,计算值为21.63kN m 。中间跨只作用有均布荷载,不需折算。由于该框架为对称结构,取框架的一半进行简化计算,计算简图见8-19。 (2)弯矩分配系数 节点A 1:101044 1.18 4.72A A A A S i ==?= 111144 1.33 5.32A B A B S i ==?= 12120.940.94 1.61 5.796A A A A S i =?=??= ()0.622 1.3330.84415.836A S =++=∑ 1010 4.72 0.29815.836 A A A A A S S μ= ==∑

图8-19 恒载作用下计算简图(括号内数值为梁柱相对线刚度) 1111 5.32 0.33615.836 A B A B A S S μ= ==∑ 1212 5.796 0.36615.836 A A A A A S S μ= ==∑ 节点B 1:11112 1.12 2.24B D B D S i ==?= 18.076B S =∑

高层建筑混凝土内力组合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

高层建筑混凝土力组合建筑结构设计计算 书 7 力组合 7.1 选取荷载组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抗震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无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和有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d G GK L Q Q Qk w w wK S S S S γγψγψγ=++ d S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G 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 γ——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 L γ——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QK S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wK S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Q w ψψ——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分别取0.7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0.7和1.0。 结合本工程情况作出如下基本组合: 1.由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35G γ=, 1.4Q γ=, 1.4w γ=,0.7Q ψ=,0.0w ψ= 选用组合为: 1.350.7 1.4GK Qk S S S =+? 2.由可变荷载(只考虑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20G γ=, 1.4Q γ=, 1.0Q ψ= 选用组合为: 1.20 1.0 1.4GK Qk S S S =+?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ψγγγ+++= S ——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上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上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 Eh γ——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Ev 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取0.0,对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取0.2。承载 力计算时,7度抗震设计,60m 以下的高层建筑,分项系数取如下: 1.2G γ=, 1.3Eh γ=,不考虑Ev γ,w γ。 选用组合为: 1.2 1.3GE Ehk S S S =+ 7.2 构件的承载力能力验算 根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第11.1.6条和表11.1.6规定”对结构抗震承载力进行调整。 无地震作用效应: 0S R γ≤ 有地震作用效应: RE R S γ≤ 式中0γ——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 ,不应小于1.0; S ——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1.1c η= RE γ——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照下表选取:

框架结构一榀框架手算计算书

某培训中心综合楼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拟建5层培训中心,建筑面积4500m 2,拟建房屋所在地的设防参数,基本雪压S 0=0.3kN ·m 2,基本风压ω0=0.45kN ·m 2地面粗糙度为B 类。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主体5层,首层高度3.6m,标准层3.3m,局部突出屋面的塔楼为电梯机房层高3.0m,外墙填充墙采用300mm,空心砖砌筑,内墙为200mm 的空心砖填充,屋面采用130mm ,楼板采用100mm 现浇混凝土板,梁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且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宽度可取梁高的1/2~1/3,梁宽同时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柱截面尺寸可由A c ≥ c N f N ][μ 确定本地区为四级抗震,所以8.0=c μ,各层重力荷载近似值 取13kN ·m -2,边柱及中柱负载面积分别为7.8 6.9226.91?÷=m 2 和7.8(6.92 2.72)37.44?÷+÷=m 2. 柱采用C35的混凝土(f c =16.7N ·mm 2,f t =1.57N ·mm 2) 第一层柱截面 边柱 A C = 31.326.9113105 1702810.816.7????=?mm 2 中柱 A C = 31.2537.4413105 2276950.816.7 ????=?mm 2 如取正方形,则边柱及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39mm 和399mm 。 由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其它因素,本设计取值如下: 1层: 600mm ×600mm ; 2~5层:500mm ×500mm 表1 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等级强度 1 3.60.45 2. 2 1.10.1 5.05h m =++--=。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条规定如下。 截面抗震验算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 利时,不应大于;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 图 梁截面标号示意图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手算全过程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 计手算全过程

一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万达购物广场----成仁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5750m2,宽27米,长为45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图1-1 计算平面简图 1.2 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3155KN/m2 2)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7度 3)屋面做法: 20厚水泥砂浆面层 一层油毡隔离层 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15厚高分子防水卷材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1:6水泥焦渣1%找坡层,最薄处30厚 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粉底 4)楼面做法: 8~13厚铺地砖面层

100厚钢筋砼楼板 吊顶 1.3设计内容 1)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3)框架纵横向侧移计算; 4)框架在水平及竖向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5)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6)节点验算。 二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确定 2.1 梁柱截面的确定 通过查阅规范,知抗震等级为3级,允许轴压比为[μ]=0.85

由经验知n=12~14kn/m2 取n=13kn/m2 拟定轴向压力设计值N=n?A=13kn/m2×81m2×5=5265KN 拟定柱的混凝土等级为C30,f c=14.3N/mm2柱子尺寸拟定700mm× 700mm μ===0.75<[μ]=0.85 满足 初步确定截面尺寸如下: 柱:b×h=700mm×700mm 梁(BC跨、CE、EF跨)=L/12=9000/12=750mm 取h=800mm,b=400mm 纵梁=L/12=9000/15=600mm 取h=600mm,b=300mm 现浇板厚取h=120mm

老庄结构之框架实例

第一个实例的问题汇总 一、结构布置时框架柱两侧需有框架梁拉结 特别是边跨开洞、有楼电梯间等情况,更需要控制扭转变形框架刚度需要均衡分布 单跨框架

框架布置局部砖混 二、结构计算时的偶然偏心 1、《高规》 2、对于《抗规》中的建筑结构,《抗规》没有明确规定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是否应该计算偶然偏心的影响,抗规文中根本没有“偶然偏心”一词,仅5.2.3条文说明中出现:

SATWE软件尚不具备将边榀框架乘以增大系数来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的功能,故这种增大系数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 抗规条文说明3.4.2: 李国胜在《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3.13条明确指出: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应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并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三、梁柱偏心和柱与节点的偏心

四、框架梁贯通面钢筋的选择 而次梁和楼板是共同承担竖向荷载的不承担地震水平力,无需粗钢筋贯通,架立箍筋即可 梁截面高度:1、窗户;2、连续梁1/15~1/18;3、配筋率2%以下;4、配筋不超过2排;

次梁4米以下跨度用200,6米以下跨度用250,8米左右跨度用250或300(注意面积配箍率);框架梁6米左右跨度可用250,8米左右跨度可用300或350(400)(四肢箍)。 五、纵筋配筋率 非框架梁 最小配筋率用h,最大配筋率 六、箍筋 框架梁

注意纵筋直径的8倍; Psv=肢数x单肢面积/(截面宽x箍筋间距) 七、梁架立钢筋 八、柱 1、刚度需要; 2、轴压比 加密区与纵筋直径有联系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前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在专业知识上面的一次检验,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求要学会综合应用以前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课程,还有必要的设计规范和施工图集。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延伸。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框架结构体系的布置特点、结构传力途径以及计算简图的确定方法,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实用方法;掌握现浇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框架的截面设计原理、抗震构造要求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熟练阅读工程地质报告,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工作步骤及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次设计要求布图合理,图线清晰,尺寸齐全,注文工整,能最大程度的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结构设计计算书要求方法合理,计算正确,排版工整,逻辑通顺。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Ⅳ 目录 第1章设计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工程地质条件 (1) 1.3气象资料 (2) 1.4抗震设防烈度 (2) 第2章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 2.1材料 (3) 2.2结构平面布置 (3) 2.2.1结构平面布置 (3) 2.3框架梁截面尺寸初步估算 (4) 2.3.1横向框架尺寸 (4) 2.3.2 纵向框架梁尺寸 (5) 2.3.3纵向次梁 (5) 2.3.4卫生间纵向次梁 (5) 2.3.5框架柱截面估算 (6) 第3章现浇楼板设计 (8) 3.1现浇楼板计算 (8)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框架结构经典工程案例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 平面分析 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 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顶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它的每一 层面积都有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l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 交通流线分析 外部交通流线图 蓬皮杜中心前院,占据了总建筑面积的一半,这座被誉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想城市回想的广场,今天已经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光的理想场所之一。在广场上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免费空间。他和意大利西耶那的康波大广场异曲同工,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吸引着路人慢慢走到入口。建筑师认为“把面积全都用上是错误的,真正的城市空间是前院,正是前院使蓬皮杜中心的成功成为可能。有了前院,人们才有城市归属感。入口是城市的延续,而前院则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正是前院把人们引向了蓬皮杜。

建筑是把通常设在内部的功能部分全部设在建筑外面,每一层面向前院的方位,都设有宽阔的人行走廊,外层有大型电梯,通过半透明的大管道,参观者能够上到顶楼,就像是在骑游乐场的木马。 剖面分析 建 筑 物 的 底 层 是 一 个 大通间,天花上也同样布满了蓝色和黄色的管道,空间上部的各色指示牌,已暗示着时代的转型,给人一种新颖与激动的印象。3层以上是现代艺术展览馆部分,进入展厅后,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画面,这种大大小小的黑色圆盘组合画象征着机器时代的特征,在白色塑料板的背后还打着灯光,使得画面对比更加强烈,而且具有立体感。转向右面的对景是一幅红绿相间对比强烈的抽象图案,它似乎在说明当代社会和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的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用×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mm,混凝土C20,屋面活荷载 kN/m 2,屋面积灰荷载 kN/m 2,保温层自重m 2。 (2)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10/1=i ,由于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mm L L 23700300240003000=-=-= 屋架端部高度取: =o H 2000mm

跨中高度: mm i L H H 3190318510 12237002000200≈=?+=+ = 屋架高跨比: 4 .712370031900==L H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和跨中,屋脊节点及屋架支座处沿厂房设置通长刚性系杆,屋架下弦跨中设置一道通长柔性

毕业设计新规范框架内力计算

6.3.8 基础顶面恒载计算 由于本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较低,跨度基本相等,刚度比较均匀,风荷载影响较小。因此,为了简化计算,本设计的风荷载仅按一榀框架单独承担其受荷面积,忽略空间整体作用。 6.3.8.1 设计资料 基本风压:ω0=0.30KN/m 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KJ6承受风荷载的计算宽度B =(6+6)÷2=6m 6.3.8.2 荷载计算 风荷载近似按阶梯形分布,首先应将其简化为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的节点荷载。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2k z s z o i j W h h B 式中 基本风压ω0=0.30KN/m 2 βZ —风振系数,因为建筑物高度H =21m<30m ,因此βZ =1.0;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 1.3s ;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建设地点位于城市郊区,所以地面粗糙度为B 类; h i —下层柱高; h j —上层柱高,对顶层取女儿墙高度的2倍,即1.24m ; B —迎风面宽度,B =(6+6)÷2=6m 。 计算过程如表6-1所示:

风荷载受荷简图见图6-26所示。 图6-26 框架风载受荷简图 6.3.8.3 框架柱D值计算 梁、柱的相对线刚度见表6-2 所示,侧移刚度D值计算如表6-2 、表6-3所示: 表6-2 KJ-3 2~5层柱D值计算 D 2 b c k K k2K K2 12 ** c D i h (KN/m) 边柱(A轴柱)2.08 2.08 1.68 2 1.24 1.68 0.457 2 1.68 4 2 12 0.457 1.24103855 4.2 中柱(C轴柱)2.082 5.582 6.18 2 1.24 6.18 0.756 2 6.18 4 2 12 0.756 1.24106377 4.2 中柱(D轴柱)2.082 5.582 6.18 2 1.24 6.18 0.756 2 6.18 4 2 12 0.756 1.24106377 4.2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实例汇总

多层框架设计实例 某四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如图1所示,试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00m,室内外高差600mm。(2)墙身做法: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M5水泥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外粉刷为1:3水泥砂浆底,厚20mm,马赛克贴面。 (3)楼面做法: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4)屋面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二毡三油防水层。 (5)门窗做法:门厅处为铝合金门窗,其它均为木门,钢窗。 (6)地质资料:属Ⅲ类建筑场地,余略。 (7)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属B类)。 (8)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办公楼楼面活荷载,走廊楼面活 荷载。 图1 某多层框架平面图、剖面图 2.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1)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图2 结构平面布置图 边跨(AB、CD)梁:取 中跨(BC)梁:取 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 中柱(B轴、C轴)连系梁:取 柱截面均为 现浇楼板厚100mm。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离室外地面为50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3m。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3。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 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边跨(AB、CD)梁:

第五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5.1 计算单元的确定 取6号轴线一榀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宽度为(6.6+6.6)/2=6.6m 。如图下图所示 横向框架荷载传递图 5.2 荷载计算 5.2.1 恒荷载的计算 1、五层、 (1)q 、q 0、q 0′、q 0″分别为女儿墙、边跨横梁(走道纵梁)、走道横梁、次梁自重(扣除板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β为考虑梁粉刷自重时的放大系数,取β=1.05。 女儿墙:q=3.47×0.9=3.12 kN/m 边跨横梁(走道纵梁):q 0=1.05×0.3×(0.6-0.1)×25=3.94kN/m 走道横梁:q 0′=1.05×0.3×(0.4-0.1)×25=2.36kN/m 次梁:q 0″=1.05×0.2×(0.5-0.1)×25=2.1kN/m (2)q 1、q 1′分别为屋面板自重传给横梁的梯形和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值 q 1=[1-2×(3.3/6.6×2) 2+(3.3/6.6×2) 3]×4.38×3.3/2=6.44kN/m q 1′=8 5 ×4.38×3.0/2=4.11kN/m (3)q 2、q 2′分别为屋面板自重传给纵梁上的梯形和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值 梯形:q 2=[1-2×(3.0/6.6×2) 2+(3.0/6.6×2) 3]×4.38×3.0/2=5.96kN/m 三角形:q 2′=8 5 ×4.38×3.3/2=4.52kN/m P 1为由板传给次梁及次梁自重传给纵梁的集中力 P 1= q 1×6.6+ q 0″×6.6/2=49.43kN P 2为由板传给外纵梁及外纵梁、女儿墙自重传给柱子的集中力 P 2=( q 2′+ q 0+q )×3.3×2=76.42 kN P 3为由板传给内纵梁及内纵梁自重传给柱子的集中力。

第六章 框架内力组合

第六部分 框架内力组合 一. 框架梁内力组合见横向框架KJ-2内力组合表 对于框架梁,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剪力沿梁轴线呈线性变化,因此,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对梁端截面:max M +、max M -、m ax V 对梁跨间截面:max M +、max M - 荷载规范3.2.5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倾覆、滑移和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 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荷载规范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γψγ γ γ+++ 式中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 承载能力有利是,不应大于1.0; Eh γ、Ev γ——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6―1采用;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框架结构》——案例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5、框架结构 教学目标:1、认识实际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用三角形加强框架的方法。了解斜杠的“拉” 和“推”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用具:一次性木筷、橡筋、剪刀、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问: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建筑吗?这些建筑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这种骨架式构造叫框架结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框架结构。 二、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 1、谈话:你们还知道哪些框架结构的物体?这些框架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改成实体的结构会怎样?) 学生回答。(能支撑起物体,花费的材料又少) 2、提问:观察框架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测。 三、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⑴利用筷子捆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⑵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⑶哪一个容易变形? ⑷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框架的记录。 3、思考:⑴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 (起到“拉”“推”的作用,使框架不变形) ⑵为什么巨大的框架中都有三角形?(三角形最稳定) 四、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思考:我们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呢? 2、讲述: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计算需要多少横杆、竖杆、斜杆? 学生画草图,计算需要多少材料。 3、提问: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4、思考: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哪些地方最需要斜杆,哪些地方不一定需要斜杆? 学生思考并交流。 5、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提问: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学生举例说明斜杆的加固作用。 7、比一比,哪组的正方体框架的承重最多,用的材料最少。

内力组合,配筋

一、一般规定 1、两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水平 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 也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 (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V =V-q 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恒载+×活载; 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 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恒载+××(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 合系数为0):×重力荷载+×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恒载+×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选择第四层BF框架梁为例进行内力组合,考虑恒载、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1、内力换算和梁端负弯矩调幅根据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