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惜红衣翻译赏析

姜夔惜红衣翻译赏析
姜夔惜红衣翻译赏析

姜夔惜红衣翻译赏析

惜红衣,是由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所怀之人是谁,现已无从考证,但无论所坏之人是谁,这首词的至深之情,都是能感动人肺腑的。

原文:

惜红衣·吴兴荷花

姜夔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惜红衣字词解释:

[1]枕簟(diàn):枕席。邀凉:乘凉,纳凉。

[2]细洒:细心清洗。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当时以利、快闻名。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3]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

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4]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5]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6]维舟:系船。

[7]同赋:这里作"同赏"。三十六陂(bēi):泛指湖塘多。

惜红衣翻译: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我每天精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可惜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惜红衣创作背景:无

惜红衣赏析:

此词艺术造诣颇能见出白石词创作的特色。首先,是结构意脉之曲折精微。上片前三韵共七句,刻绘了种种生活细节,看似与怀人无关,但层层暗透寂寞之感,却正是怀人之

苦的铺垫与烘托。歇拍与换头三韵共六句,描写时序变迁的消息,则是暗示离别已久之感,别易会难之悲,意脉已渐趋怀人之本意。但仍未点明此意。直至最后四韵六句,才一气倾注出望远怀人相思期盼之苦。末句又叹何时能同赏荷花,与词序所述自己“数往来红香中”遥遥映射,既有照应,又有发展。纵观全幅,结构曲折而意脉精微,层次分明,而意绪疏动,贯通全文。尤其千回百折于现境之内,显然有别于清真词的时空错综之结构,可谓白战不许持寸铁,确实表现出白石自己的特色。其次,是风格之清新刚劲。这要从两个角度分论。论其笔法,有清疏空灵之美,比如宕开笔墨去描摩生活细节、时序景物:“墙头唤酒”以下五句,运用杜诗,有正有反,有明有暗,不粘不脱,称意惬心,语同己出。又有刚劲峭拔之美,有如从暑日夏景之宜人硬转至西风消息,从虹梁、水陌、鱼浪之美景硬转至荷花红衣狼藉之凄景。论其字面句构,亦有生新精健之美。如邀凉、换日、吹香、眇天北等,无不字字新奇,句句生辉。而且全篇辞无虚设,笔无稍懈。(白石词几乎篇篇无败笔,这只有清真词可与媲美。)这样独特的笔法与字句整合,遂产生清刚之风格。第三,是声情与词情妙合一体。宋代精于音律的'词人,前有清真,后有白石。

个人资料: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

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惜红衣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姜夔词翻译及赏析

2.惜红衣簟枕邀凉翻译赏析

3.惜红衣·吴兴荷花的翻译赏析

4.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

5.一萼红姜夔原文翻译赏析

6.念奴娇姜夔原文翻译及赏析

7.姜夔《踏莎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8.姜夔《长亭怨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 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姜夔《浣溪沙》鉴赏

姜夔《浣溪沙》鉴赏 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 全词主要描写了一个足不出户的女子的感 情心里的变化, 从而表现古代女子对感情的痴心和专一, 全词读来略带一点感伤 的情怀,但是它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确实很细腻。读来也朗朗上口。 浣溪沙
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姜夔 钗燕笼云晚不忺。 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 姜夔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1191)正月二十四日 离别合肥之际。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本年之后, 即成生离死别。此后,白石陷入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的情结中,演化为白石一生的肠断 史, 生出南宋词中之一段奇情异彩白石怀人系列词。 这是白石与合肥女子分别时, 所始料不及的。 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 钗燕者, 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即挽结云鬟。忺,高兴、适意。晚来梳妆,钗燕笼云,然而,打扮起来,却 掩饰不住愁容惨淡。起句写女子之美丽容妆,次句写其言为心声。拟将裙带系郎 船。裙带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无理而妙。白石论诗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 碍而实通,看似无理,实真有理,且自然而妙。痴语最见痴情,故妙。用女子之 物,道女子之情,又妙。别离滋味又今年。又说明别离已非一次,只有体味过别 离滋味的人, 才能在临别之前, 体会到即将来临的那种别离滋味。 语意从李煜 《相 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中化出。喃喃一语,辛酸 何限。凄凉的情味,与美丽的容妆,自成鲜明对比,无限伤情,尽在其中。 下片从自己一面写对情人的劝慰。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你看 那寒夜之杨柳,树欲静而风不止,柳枝参差飞舞,哪得片刻安宁?你看那水上之
1/5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 XIANG YU’S LAST SONG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回乡偶书 HOME-COMING 贺知章 He Zhizhang

诗经氓原文及注释翻译赏析等可直接打印

诗经两首一、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两首——氓 原文释义 氓之蚩蚩(氓,(mé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匪我愆 期(推延日期。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将(音(qiāng),请,希望) 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泪流貌)。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 蓍草占卦。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 不好的话。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 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于嗟(相当 于“吁嗟”,叹词)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有美堂暴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有美堂暴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译文及注释】 1、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2、顽云:犹浓云。 3、潋滟(音敛艳):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4、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5、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6、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瑰:玉石。 【赏析】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

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予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姜夔词作鉴赏

》姜夔词作鉴赏 ●湘月姜夔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姜夔词作鉴赏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7月16日,酷暑方消,夜晚月光明亮,作者的好友,当时在长沙任职的长溪人杨声伯邀请他与家人一同泛舟游江。游玩中,大家畅所欲言,十分开心,尽兴,尽兴之余,作者便萌发了填一词的念头,于是,迷人的湘江月夜景色就被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是什么给耽误了呢?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从容容向江心驶去。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亮露出笑脸后,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

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真是美极静极。大家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儿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以虚写实,情景相生,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下片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鸿阵即雁行。筝弦下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字,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这就是理哀弦鸿阵。作者《解连环》词: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即此。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无妨活用,令其弹筝了。下边收回现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今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或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场聚会呵!下边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最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说自己也象晋代的张翰那样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之美一样,深深地怀念着旧家乐事。隐隐约约透露出怀旧情思。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象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

初中必备古诗词翻译及解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

【和春深二十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和春深二十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 马为中路鸟,妓作后庭花。 罗绮驱论队,金银用断车。 眼前何所苦,唯苦日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贫贱家。 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奴困归佣力,妻愁出赁车。 途穷平路险,举足剧褒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 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诏借当衢宅,恩容上殿车。 延英开对久,门与日西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方镇家。 通犀排带胯,瑞鹘勘袍花。 飞絮冲球马,垂杨拂妓车。 戎装拜春设,左握宝刀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刺史家。 阴繁棠布叶,歧秀麦分花。 五疋鸣珂马,双轮画轼车。 和风引行乐,叶叶隼旟斜。

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蜡炬开明火,银台赐物车。相逢不敢揖,彼此帽低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女学家。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御印提随仗,香笺把下车。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御史家。絮萦骢马尾,蝶绕绣衣花。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入班遥认得,鱼贯一行斜。何处春深好,春深迁客家。一杯寒食酒,万里故园花。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何处春深好,春深经业家。唯求太常第,不管曲江花。折桂名惭郄,收萤志慕车。官场泥铺处,最怕寸阴斜。何处春深好,春深隐士家。野衣裁薜叶,山饭晒松花。

兰索纫幽佩,蒲轮驻软车。林间箕踞坐,白眼向人斜。何处春深好,春深渔父家。松湾随棹月,桃浦落船花。投饵移轻楫,牵轮转小车。萧萧芦叶里,风起钓丝斜。何处春深好,春深潮户家。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曳练驰千马,惊雷走万车。余波落何处,江转富阳斜。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铺啜眠糟瓮,流涎见麴车。杜甫诗云:路见麴车口流涎。中山一沉醉,千度日西斜。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

古代诗歌赏析姜夔《念奴娇毁舍后作》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古代诗歌赏析姜夔《念奴娇毁舍后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12分) 念奴娇·毁舍后作【1】 姜夔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2】,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3】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 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注释:【1】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2】林处士:北宋诗人林 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3】一丘:指隐居。 11.下列对本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曾客游湘中,在湘水边听瑟,澧水边捐褋,这样的记忆仿佛还并不遥远。 B .寓居杭州时,作者曾到西湖孤山寻访林逋隐居的胜迹,足踏残雪,赏梅寄情。 C .面对丑女供花,粗仆斟酒的简单贫寒生活,作者只能无奈地卧看青门外车辙。 D .作者本想在其住所隐居终老,不料此时却意外遭火毁舍,使美好的愿望落空。 12.对本词下阕典故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三句,借仙人口吻,以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劝慰自己不必对毁舍一事过分执着。 B .四五句,以在王谢堂前留恋的燕子期待秋风不忍离去,劝慰自己看淡眼前的苦恼。 C .六至八句,以春秋吴越争霸之地只剩青山芳草,劝慰自己要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 D .最后两句,以曹操《短歌行》中乌鹊绕树、择枝而栖,劝慰自己要继续寻找明主。 13.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有这样的评论:“白石在婉约和豪 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 , ”,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②高考结束,你在班级毕业留言册上写下古诗“ , ”,劝慰同窗无

许渊冲诗句翻译

许渊冲诗句翻译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 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张先《菩萨蛮》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张先《菩萨蛮》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张先的词《菩萨蛮>》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菩萨蛮①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②,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③,玉柱斜飞雁④。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释] ①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②秋水:暗喻眼波。 ③玉柱斜飞雁:筝柱竹制,上窄下宽中空,似飞雁状,十三筝柱排列,恰似一组斜飞的雁阵。 一弄;一曲。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筝均为十三弦,唯清乐用十二弦。 秋水:形容美目明澈如秋水,白居易《咏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春山眉黛:《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争如望远山”,后因以山喻美人双眉,古人以黛色(青黑色颜料)画眉,故称眉黛。 译文 歌女用哀筝抚弄一曲《湘江曲》,能声声萦耳,尽写湘江上的绿意。

纤纤细指、十三筝弦,慢慢地将曲里的幽恨诉说。古筝的音像艺女的秋波一样漫过坐席,离愁别绪在她的手中蕴生;弹到惆怅满怀时,只见她眉头皱的很低很低。 【译文二】 筝弦一拨弹起哀怨的《湘江曲》,一声声写尽湘波绿涛。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飞动,细细地传出内心的恨愁。 筵席上她秋水般的眼睛慢抒柔情,筝上玉柱排列宛如斜飞的大雁。弹到伤心断肠的时候,她那青黛色的双眉紧蹙到一起。 【评点】 此篇咏歌女弹筝,描写了其在酒筵上陪酒弹筝时的婉转情态。既写筝曲的哀怨感人,也通过描写歌女弹筝的动作、神态表现歌女的美丽多情和内心的哀伤,刻画了一个内在和外貌皆美好的歌女形象。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歌女弹筝技艺的欣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其深深的同情。 词的上片描写了歌女的筝声。“哀筝一弄《湘江曲》”,筝弦一拨弹起哀怨的《湘江曲》,表面上是说筝声哀怨,实则反映了歌女幽怨的内心世界;“声声写尽湘波绿”承接上句,意思是歌女所弹奏的《湘江曲》,琴声洋洋盈耳,让人觉得好像听到湘江的水声,从侧面烘托出歌女高超的技艺。“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二句,写的是歌女弹筝的动作,只见她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飞动,淋漓尽致地弹出娥皇、女英的

《忆王孙》姜夔词作鉴赏

《忆王孙》姜夔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作品。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将身世之感与怀人之思打并在一处,因而显得蕴藉含蓄,别绕风致。 【原文】 忆王孙①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注释】 ①忆王孙:词牌名。或名《念王孙》。此调创自李重元,取词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末三字为调名。 【赏析】 这首词题下有序云:“鄱阳彭氏小楼作。”鄱阳,即今江西波阳县,是词人的故乡。彭氏为宋代鄱阳世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

士,家声颇为显赫。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是这首小词的主题。起句以写景引起,并点明节序。冷红,盖指枫叶。霜后的枫叶一片绯红,在肃杀的秋风中,正一叶一叶飘落到秋塘中去。白石词多用“冷”字,如《扬州慢》“波心荡,冷月无声”,《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暗香》“香冷入瑶席”,而且往往以通感的形式出现,将自己凄凉的身世之感移情到几个创造的意象中。用“冷红”形容飘散的枫叶,顿觉凄冷的气氛笼罩全词。古代文人伤时悲秋,见秋风落叶,或怀念故土,或忧伤身世,并不稀见。不过,次句“长与行云共一舟”,句法颇为新颖。行云,常用来比喻飘泊江湖的游子。如曹植《王仲宣诔》:“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张协《杂诗》:“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姜夔一生未仕,四处飘泊,行踪不定,用“行云”来象征其身世,很为恰切。这里他不直说身如行云,而偏说“长与行云共一舟”,这就不落俗套。词人浪迹江湖,居无定所,乘舟走到哪里,天上的行云也仿佛跟到哪里,这难道不是与行云“共一舟”么?以上两句,泛写登楼所见所感,不仅切合当时所处的环境,其创意出奇之处,也透露出白石词“气体超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特色。下一句承上意,具体点明所处之地。不自由,即不由自主。白石一生未仕,布衣终身,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为生计所迫,以请客身份或寄人篱下,或因人远游,辗转风尘,哪有安身立命之地?“不自由”,看似浅淡,却道出了飘泊江湖的无穷酸辛。游子在孤独落寞之际,总要想起知心体贴自己的故旧或亲人,结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奉和/ 袭美/ 抱疾/ 杜门/ 见寄/ 次韵 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全唐诗》卷277) 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抱疾:指生病,本诗中可从后文“重瞳健”得知,皮日休患的是眼疾。 杜门:释义:1、闭门。2、古代长安城门之一。 杜门:杜门(奇门遁甲中八门之一),一个人生在世无财,无官运,维独姻缘甚佳,长

【琵琶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琵琶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长亭怨慢》姜夔词作鉴赏

《长亭怨慢》姜夔词作鉴赏 ●长亭怨慢姜夔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词作鉴赏姜夔二十三岁时,曾游安徽合肥,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时日一长,往来酬唱,情投意合。无奈客子行色匆匆,终有一别。后来,作者屡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情意愈浓。光宗绍熙二年,作者再次来到合肥,但不久就离去了,这首词大概作于离去之时,以寄托对二女的无尽眷念之情。题序中所谓桓大司马指桓温。而题序中所引昔年种柳以下六句,均出庾信《枯树赋》,按此词是惜别言情之作,而题序中只言柳树,一来合肥的街巷都种柳树,因此作者写的有关合肥的情词,多借柳树发感。二来作者故意为之,以掩饰其孤寂之怀。上半阕是咏柳。开头说,春已深,柳絮吹尽,柳阴浓绿。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依然青青如此。暗用李长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这半阕词用笔不即不离,写合肥,写离去,写惜别,而表面上却都是以柳贯串,借做衬托。下半阕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日暮三句写离开合肥后依

恋不舍。唐欧阳詹在太原与一妓女相恋,别时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见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侣之意。韦郎二句用唐韦皋事。韦皋游江夏,与女子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定数年后来娶。后来诺言成空,玉箫绝食而死(《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这两句是说,当临别时,自己向情侣表示,不会象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自己必将重来的。下边第一两句是情侣叮嘱之辞。她还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归来,否则怕红萼无人为主。因为歌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其情甚笃,其辞甚哀。算空有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这半阕词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凄怆缠绵。陈廷焯评此词云: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词则。大雅集》卷三)可谓的评。姜夔少时学诗取法黄庭坚,后来弃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将江西诗派作诗之艺术手法运用于词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本是唐宋词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词则与众不同。他屏除秾丽,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如梅、柳),旁敲侧击,有迴环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温、韦,不同于晏、欧,也不同于小山、淮海,这是极值得玩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