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乾安镇中心校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吉林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全区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

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

1.办学行为(10分)

(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2分)(2)严格执行全县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非经区局批准不得随意调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超过6小时。(2分)(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没有举办奥数班。(2分)

(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2分)

(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2分)

2.德育工作(10分)

(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2分)

(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2分)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2分)

(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2分)

(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2分)

3.师资队伍(20分)

(1)学校有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明确,措施实在达成度高。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40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达专科以上学历。(4分)

(2)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坚持周三下午教师集中业务学习制度,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基本要求。深入开展教师学习教育活动,

教师参加全区集中考试合格率达100%。积极组织在职教师新课程培训和转岗培训,大力实施“青蓝结对”和“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创造条件设立首席教师和名师工作室。(4分)

(3)加强师德行风建设,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罚”学生的现象。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廉洁从教,不搞有偿家教。(2分)

(4)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每年参加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优质课竞赛有一定人次获奖,优课率达50%以上并逐年增加。(5分)

(5)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围绕“以生为本,减负增效”开展课题研究,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正常结题。(5分)

4.学业水平(30分)

牢固确立“让每一个学生成人,让众多的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的办学理念,区直小学、中心小学全科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50%以上;村小学全科及格率达95%,优秀率达35%以上。学业水平评估由六年级语数外质量调研(15分)、二~五年级语数外随机抽测(10分)和全区小学生常技科检测(5分)等三个部分组成。

5.学生特长(20分)

所有的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在美术、民间传统文艺特色项目方面有自己的长项。全区小学生素质检测和学生参加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各占10分。

6.办学特色(10分)

(1)各学校有80%以上学生参与的特色项目,且50%以上的学生能随时展示才艺。(3分)

(2)努力构建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全面加强“三风”建设,设计出校旗、校徽,确定好校训、校歌、校树、校花,编印校报、校刊,建好校史陈列室,雕塑、标语牌、画廊、展厅制作与布置精巧和谐。(3分)

(3)学校工作成绩显著,获区级以上表彰奖励。(4分)

四、考评办法

1.分级考评。区局负责对区直小学和中心小学进行考评,中心小学负责对村小学进行考评。按“一校制”管理要求,村小教学质量纳入中心小学考评。

2.分层考评。根据各学校办学规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实际情况,对全区23所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分基础性、发展性、示范性等三个层次进行考评,体现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的原则,使所有的学校都有比学赶超的动力。学校考评层次的划分与确认,实行自我认标和区局定标相结合,每学年初由学校书面申请,区局确认后发文公布。

3.分块考评。局相关职能科室对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六大项,分别确定具体的赋分标准,实行分块考核赋分、综合确定格次。其中

办学行为和德育工作由督导室、普教科负责,师资队伍由组织人事科、教研室负责,学业水平由教研室负责,学生特长和办学特色由普教科、体育科负责,最后由普教科汇总报局务会研究决定。

五、考评奖惩

区局根据综合考评结果,每年表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直小学、中心小学,并与校长绩效考核挂钩;对发生师生违法犯罪、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违背省“五严”规定被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或产生其它重大负面影响的学校,均实行“一票否决”;对办学水平较差或退步较大的学校列为重点管理单位,认真剖析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予以整改,以促进全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还来不及享受美丽的锦瑟华年,就已经到了白发迟暮,一生匆匆而过。生命,就是这样匆匆,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只剩下了回忆。

生命匆匆,累了就选择放下,别让自己煎熬痛苦,别让自己不堪重负。放下该放下的,心才会释放重负,人生才能安然自如。

人生就是一个口袋,里面装的东西越多,前行的脚步就越沉重。总觉得该得到的还没有得到,该拥有的却已经失去,苦苦追寻的依然渺茫无踪。心累,有时候是为了生存,有时候是为了攀比。

只有放下羁绊前行脚步的重担,放下阴霾缭绕的负面情绪,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领悟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物外。

人生太匆匆,累了,就放一放吧,何苦要执拗于一时的成败得失!

很多时候,我们用汗水滋养梦想,可是,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鲜花围绕自己,可是,谁都不是常胜将军,都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人生的滑铁卢。唉声叹气只会让自己裹足不前,一蹶不振只能让自己沉沦堕落。

如果真的不能承受其重,就放一放,重新审视前方的道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有些东西,本就如同天上的浮云,即使竭尽全力,也未必能揽之入怀。或者即使得到,也未必能提高幸福指数。所以与其为得不到的东西惶惶终日,不如选择放下,为心减负,轻松前行。

一人难如百人愿,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欣赏和喜欢自己。所以,我们不必曲意逢迎他人的目光,不用祈求得到所有人的温柔以待。

真正在意你的人,不会对你无情无义,不在意你的人,你不过是轻若鸿毛的可有可无。做最好的自己,静静地守着一江春水的日子,让心云淡风轻,怡然自若。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不是所有的相识都能地久天长,不是所有的情谊都能地老天荒。有些人终究是走着走着就散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过客。

爱过,恨过,都会装点我们原本苍白的人生,感谢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如果无缘继续红尘相伴,就选择放下吧,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一段美好的回忆和前行的空间。

鱼总是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快乐游弋,是因为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只在一瞬间,鱼便忘记了所有的不愉快。所以,忘记所有的不愉快,才能为美好的情绪留出空间,才能让心情灿然绽放。

林清玄说: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是呀,世事喧嚣纷扰,放下纷扰,做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做自己快乐的主人!

还来不及享受美丽的锦瑟华年,就已经到了白发迟暮,一生匆匆而过。生命,就是这样匆匆,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只剩下了回忆。

生命匆匆,累了就选择放下,别让自己煎熬痛苦,别让自己不堪重负。放下该放下的,心才会释放重负,人生才能安然自如。

人生就是一个口袋,里面装的东西越多,前行的脚步就越沉重。总觉得该得到的还没有得到,该拥有的却已经失去,苦苦追寻的依然渺茫无踪。心累,有时候是为了生存,有时候是为了攀比。

只有放下羁绊前行脚步的重担,放下阴霾缭绕的负面情绪,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领悟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物外。

人生太匆匆,累了,就放一放吧,何苦要执拗于一时的成败得失!

很多时候,我们用汗水滋养梦想,可是,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鲜花围绕自己,可是,谁都不是常胜将军,都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人生的滑铁卢。唉声叹气只会让自己裹足不前,一蹶不振只能让自己沉沦堕落。

如果真的不能承受其重,就放一放,重新审视前方的道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有些东西,本就如同天上的浮云,即使竭尽全力,也未必能揽之入怀。或者即使得到,也未必能提高幸福指数。所以与其为得不到的东西惶惶终日,不如选择放下,为心减负,轻松前行。

一人难如百人愿,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欣赏和喜欢自己。所以,我们不必曲意逢迎他人的目光,不用祈求得到所有人的温柔以待。

真正在意你的人,不会对你无情无义,不在意你的人,你不过是轻若鸿毛的可有可无。做最好的自己,静静地守着一江春水的日子,让心云淡风轻,怡然自若。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不是所有的相识都能地久天长,不是所有的情谊都能地老天荒。有些人终究是走着走着就散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过客。

爱过,恨过,都会装点我们原本苍白的人生,感谢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如果无缘继续红尘相伴,就选择放下吧,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一段美好的回忆和前行的空间。

鱼总是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快乐游弋,是因为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只在一瞬间,鱼便忘记了所有的不愉快。所以,忘记所有的不愉快,才能为美好的情绪留出空间,才能让心情灿然绽放。林清玄说: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是呀,世事喧嚣纷扰,放下纷扰,做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做自己快乐的主人!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017---2018年)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高庙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稿)》。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

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是实现这一途径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我院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引导广大教师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进一步适应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深化改革的需要,保证学院在当前高职教育的激烈竟争中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我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 一、评估目的 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给予合理的阶段性评价结论。通过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工作。为教师晋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提供基本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

学质量。 二、评估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3.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 不同的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接触事物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评价中必须考虑到不同的评价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应特别注意对教师的师德评价,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评价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以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详]

附件2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第一级)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第二级)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 一、培养目标 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1.2 [目标涵] 培养目标容明确清晰,反映师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二、毕业要求 专业应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

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容: ?践行师德 2.1 [师德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会教学 2.3 [学科素养] 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基本知识,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2.4 [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为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落实《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研究确立多元、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监控、跟踪、反馈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其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多元性原则。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为核心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三)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同时与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职能部门、专业科、教研室和学生班级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 (四)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质量监控保障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涉及教学决策、政策执行、质量标准、专业评估、教学评估、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与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途径与方法 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效纠正与预防)。 (一)外部教学质量监控 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两个方面。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与检查 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宏观层次对学校办学行为、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监督与检查。 (1)办学评估。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鲁教职字〔2009〕3号,《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鲁教职字[2012]1号,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学校实际

学校学科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学校学科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为全面提高我镇各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素质的综合水平,强化并完善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考核原则 1、发展性原则:学科教学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对结果作出描述或简单的判断,力求以此为依据对各学校教学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 2、客观性原则:考核依据、指标体系以及操作方法力求客观公正,尊重其原始性、不可变性、可比性,减少和避免主观随意性。. 3、全面性原则: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能忽视其整体、全面发展,从普及与提高、过程与结果等多维度、全方位衡量。

4、激励性原则:学科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核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求得全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以达到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 三、考核办法 本办法分别按各学校年级语文、数学期末考试均分和综合学科(包括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等)期末考试的合格率,进行量化考核。 1、语文、数学均分考核:中心学校切实加强每学期期末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在保证各学校无流生、无非正常转学的前提下,依据学年初班级学生数和期末考试成绩,确立全镇各学科平均分,达平均分其基本考核分为60分,均分每上升或下降1分,考核分增减1分。考核得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2、综合学科考核:与每学期期末考试同步进行,在保证各学校无流生、无非正常转学的前提下,依据学年初班级学生数和期末品社、科学、音乐、美术考试成绩,确立全镇各分,合60学科平均合格率,达平均合格率其基本考核分为 格率每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考核分增减1分。考核得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3、英语学科考核:由于受师资条件的限制,各学校英语学科开设情况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学校基本上无英语教师,因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刘楼镇小路店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方案(试行)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现对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制定以下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项目 教学质量监控项目分别为: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学科抽测等。 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1、明确单元达标内容,同一年级统一检测进度。 学期初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统一制定一学期的学科单元达标进度表,并上交学校。教务办将按进度表定期检查教师的达标检测情况,计入教师个人量化分,同时也做为评选优秀级部的衡量标准之一。2、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检测的学科为语文、数学等。 每学期期中、期末对各年级学科进行检测,检测由县教研室或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根据反馈的成绩,进行质量分析。 … 以上学科的检测,只是阶段性评价的形式之一,不是学生成绩的唯一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还必须与其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如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语文、数学、以外的学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查。在检测过程中有发现弄虚作假行为的,特别是有意制造机会、

条件让学生弄虚作假的一律以倒数第一处理,同时还要追究相关人员及领导的责任。 3、学科课堂教学管理 查看各学科教师课堂达标落实情况,进行“四清管理”。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反反复复,清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吃夹生的,步调统一,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具体做法是: (1)堂堂清:就是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看书,练习,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讨论,来弄懂“为什么”真正理解知识最后通过当堂训练形成能力。每一节课上的学习任务在反馈练习环节中以分层练习的形式给出,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力求他们不把问题留到课后。 (2)日日清:就是指当日事当日毕。当天学的功课,该背的要会背,做错了要更正,该运用的要做对。对课堂上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同学作为日清对象,利用课余时间让这些同学进一步更正错题,直到类似问题不出错。时间是午间辅导、晚饭后。 (3)周周清:就是周末普查本周知识点,以及该会运用的例题习题,要求人人一一过关,其清的内容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课后题、基础训练上的习题。根据本周所学内容、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对未达到日清的学生进行。方式可以是试卷、可以是预先出好的练习。在做题过程中反复做仍不能过关的可以让家长领回协助完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这种教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止

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分管教学教导主任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负全责。教导主任要深入教学管理、深入教学改革、深入课堂教学,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家人,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领路人,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发言人。校长要负责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2.教学管理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者的作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深入学校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抓好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

附件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可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以及考核认定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省、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员,省、市、县级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第四条少年宫、工读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五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六条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第七条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团结协作、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八条任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或延期申报:1、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处理或年度考核不确定等

次、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 2、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能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十条学历及专业经历 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硕士学位,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4年。 2、大学本科毕业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3、大学专科毕业满20年,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满15年,在农村中学(不含县城,下同)任教,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5、大学专科毕业后, 现已取得本科学历,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6、小学教师申请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除适用上述各款外,中师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满25 年,且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满5年。 7、取得高、初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其中学一级教师任期比具备本科、专科学历的相应延长1年(只限于1951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㈡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优.选)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从根本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正确的质量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及中层分管领导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范围 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的范围当然应该延伸至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 从过程角度看,可分为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的保障两个方面;从内容角度看,包括德育管理质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特色课程质量保障和身心健康保障四个方面。其中,德育管理保障涵盖两个层面——班主任队伍和少先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涵盖两个层面——教研组和基础型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涵盖两个层面——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涵盖体质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实务培训,注重有效性 学校每学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活动,提高师德师能。近两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故”、“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XX分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学现状,特制定《晓义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办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办法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全州教育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遵循学校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加强教师师德、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建立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州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二、评价的目的 通过对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以实现在全州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引导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实践,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着力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三、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是为了促进学校工作和教师个人的发展,引导教师通过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 2、导向性原则。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对教师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绩效做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评价,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3、全面性原则。改革单纯以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多指标、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评价,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 4、激励性原则。力求通过评价,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鼓励广大教师扬长避短,激发工作的主动性与工作热情,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和终身学习中。 5、灵活性原则。评价采取“上不封顶”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并积极投入教研、教改中。 6、公正性原则。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要公开透明。评价要全面客观,坚持标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四、评价内容表中所列的加、扣分项目和体、音、美、实验、计算机等科目教师的业务考评及计分按下列标准计算: (一)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 (1)加分项目 教师在以下2、3、5 、6 项量化考核取得的成果可视情况加分,多级别获奖以最高级别加分,不累加; 1、高考达到规定标准(高考包括上线率、本科率和重点率)得5 分,“三率” 中有一率超过规定标准1个百分点加0.5 ,累计加分不超过5 分。“三率”中有一率低于规定标准1个百分点,扣0.2 分,依此类推。民族中学理科无重点率,按“两率”算;中考成绩和州、县教研部门组织的调研测试成绩与全州或全县均分持平得5分超过1个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考核与认证概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考核与认证概述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 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并侧重教学能力要求); 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 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 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由于需要培训的教师有上千万(据2003年初基础教育司的统计,在编的中小学教师有1028万),其艰巨性可想而知,其社会效益与影响之大也是不言而喻。 一、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要求。 1、我国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不受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没能像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被看成专业人员是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 3、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 4、“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这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起重要的作用。达不到这一要求,即使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也没有资格当老师。 5、教师专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链接。 (1)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范围未解决的难题。没有强制性教师专业标准是主要原因。为此美

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优良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1.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为学院教学管理提供决策的信息与依据。2.加大课堂教学管理与监督的力度,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和管理领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为教师职务评聘,教师工作量酬金的合理发放,学院评优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评价对象 凡受聘于本教研室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及实验实习教师,包括所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三、评价项目及内容 本教研室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5个方面。每个项目的考核见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2.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3.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4.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 教研室负责对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价。检查内容应包括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加强对毕业生素质的反馈调查工作,以利及时掌握相关消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研室分学期对每位教师按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分别进行考核,得出每个项目的考核分数,并按下列方法确定每位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总评分: 总评分= 每个项目的考核工作分为学生测评、教研室考核、系考评、领导小组审核4

XX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评比方案

XX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及措施 xx小学

XX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这种教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无止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

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负全责。教导主任要深入教学管理、深入教学改革、深入课堂教学,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家人,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领路人,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发言人。校长要负责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管理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2.教学管理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者的作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深入学校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抓好

教学评估之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doc资料

7.2 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 高校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重视教学质量的监管,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的考量,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学质量评价实现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结合,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集体教学质量评价结合,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系统。【支撑材料 1:《×××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一、教学质量评价 1. 教学环节评价 (1)课堂教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涵盖日常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级评价体系,即督导组评价、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学生评价。在督导组评价环节,通过每学期教学督导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进行的大规模听课,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督导评价;在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环节,一方面院系两级

领导通过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很好的促进;在学生评价环节,通过建立畅通的学生评价和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支撑材料 2:《×××听课制度》】,【支撑材料 3:《×××听课记录本》】,【支撑材料 4:《×××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规定》】 (2)教学指导文件:建立并有效运行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备课教案等的抽查和检查制度。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和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定期检查教学指导文件,有效把握了每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总体计划和运行情况。【支撑材料 5:《××××××》教学大纲】,【支撑材料 6:《××××××》教学进度表】 (3)考试环节:严格执行对期末试卷的抽查和打分制度。通过审核命题范围、题型、评分标准以及成绩分析报告,评价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了解考核的知识面、评定成绩的过程和依据,发现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相应的,专任教师严格坚持试卷管理和考试成绩分析制度,认真完成相关课程考试的命题、试卷审查、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具体包括:审定试题和考试方式,确保试卷质量,使考试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阅卷过程和课程考试成绩的形成过程,强化自身责任感;评估课程考试成绩分布,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初步提出改进意见。【支撑材料 7:《×××考试管理办法》】,【支撑材料 8:《×××学院关于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018---2019学年)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新民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

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班级和教师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科,促进全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学科组,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江苏省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测评细则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测评细则(试行) 专业定位与规划1-1 【认证标准】 专业定位准确,专业教育理念清晰,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测评细则】 专业定位、专业教育理念有明确而规范的表述,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专业建设规划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指导思想正确,现状分析客观,建设目标全面,建设思路清晰,保障措施有力,实施计划切实可行。 专业定位、专业教育理念、专业建设规划在师生中、地方上有较强的认同感、影响力。 有序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规划,并能与时俱进调整规划内容与实施计划,阶段性成果达到或超过规划预期。 专业定位与规划1-2 【认证标准】 培养方案遵循小学教师培养规律,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要求,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有机衔接、相互支持。 【测评细则】 遵循小学教师培养规律,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并实施。 《专业培养方案》文本规范,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突出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并体现有机衔接、相互支持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校本特色。 在《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修订过程中,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调研社会需求,听取上级部门、用人单位、学校师生的意见。 《专业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并严格实行审批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

专业定位与规划1-3 【认证标准】 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对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培养质量实行全程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 【测评细则】 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一般包括质量决策与指挥系统、质量目标和标准系统、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质量评估与反馈系统、条件支持与保障系统等。 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具有科学性,符合师范教育规律和专业质量标准;具有前瞻性,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向;具有可操作性,能扎实推进师范专业的建设、发展与创新。 注重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的全程管理与持续改进,运行机制稳定,工作成效显著。 课程建设与实施2-1 【认证标准】 课程设置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要求,重视师范生专业信念、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的培育,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测评细则】 课程设置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要求。 课程设置体现着力培育师范生长期从教的专业信念、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等专业建设要求 课程设置能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建设与实施2-2 【认证标准】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必修课能确保师范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能满足师范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各类课程学分比例适当,其中公共基础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