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源头探析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

供给侧改革的源头探析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
供给侧改革的源头探析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

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供给学派在美国属于非主流,当时流行的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然而供给学派从滞胀中拯救了美国经济,一跃而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经济学流派,然而里根之后,供给学派在美国就不再红火,主要是该学派缺乏坚实的学理基础,理论比较简单,下面就介绍一下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

1.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的思想精髓

拉弗

禁区

税率

关于拉弗在餐巾纸上画出着名的曲线示意图的故事在此就不八卦了。我们来看看“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直观上来理解,即使不学习经济学,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都能看懂上图曲线所表达的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倒U型关系:在一定的税率之下,政府的税收是随税率增加而增加的,而一旦税率再增加而超过拐点,政府税收就随着税率的增加而减少。然而,在这条曲线的背后,隐藏着税收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高税率必然浇灭生产者的热情,生产者不再生产,供给量为0,政府税收也就为0。税收与供给量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反馈方式,拉弗称之为“赋税—收入反馈”。它是指,税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产量不断减少,而低税率则可以使产量不断增加,这样由于税收与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低税率也可以产生较高的税收水平。

2.供给创造需求——供给与生产率

萨缪尔森所说,神为了让人看见需求与供给,给了两只眼睛。许小年也说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分析中不可拆分的一对,分隔两者如同分隔电池的正、负极一样荒唐。但是,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同流派之间充满争执,要么轻视供给,要么忽略需求。在(极端)供给学派眼中,供给与生产率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乔治·吉尔德曾经这样论述“在经济学中,当需求在优先次序上取代供给时,必然造成经济的呆滞和缺乏创造力、通货膨胀以及生产力的下降。”

同时,他认为“需求是依附于供给而生存的”,“需求并不是非常明确地可以认知和辨别地存在着,它是欲望和情绪的不断变化,而欲望和情绪必须具有其所附着的特定形态”,这种形态即“对供应的流量作出反应”。

同时,供给学派还从供给上解释了产能过剩出现的原因。供给学派认为:第一,产能过剩如果存在,那么过剩的也只是“劣等货”;第二,经济科学是为了解决资源的稀缺性而形成的,产能过剩现象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层原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缺乏创造性的生产,缺乏新的供给而由此产生引致需求不足;第三,产能过剩表象背后还隐藏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不同判断和认知,即判断经济发展到底是由供给主导还是需求主导。供给学派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说明“需求主导会导致经济萎缩”。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原因是“始终依赖于供给者的创造能力”,与此同时,供给者的创造能力必须要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生产机制”。“创造能力”与“生产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生产率”!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供给学派的“供给创造需求”:经济发展来自于供给能力的提升,而供给能力提升的背后是生产率的上升。形象表达就是下图。

生产率↑→供给能力↑→经济↑

3.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供给学派的企业发展观

供给学派并没有专门从微观领域去研究如何促进企业发展,既没有从内部研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也没有从外部分析企业如何应对外部环境,而是分析不同规模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供给学派的企业理论主要借鉴的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吉尔德与熊彼特一样对创新有深刻认识,“创造性的破坏永远是增长最本质的东西”。供给学派认为企业作为供给者,从本质上来说在引起、形成和创造需求方面起着“首创性作用”。企业以“创造性破坏”为原则,不断追求高效率,不断创造新供给,这种供给并非机械式被动生产,而是不管革新地去适应消费者的新要求,刺激消费者自己都不明白的消费欲望。

同时,供给学派从不同企业规模来分析这种“首创性作用”:一方面,从大企业来看,企业的成功依靠效率而非规模,“大公司成功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即产品的性能、制造的方式以及推销技术”,吉尔德曾对此做了形象的比喻:“任何人都不至于认为职业足球队的成功关键在于有一个能容纳运动员助威和喝啤酒的观众的巨大运动场,实际上足球队的成功在于队员的敬业精神、球技、战术等”。吉尔德认为没有“效率”,大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另一方面,从小企业来看,吉尔德认为小企业从总体来说要优于大企业,因为小企业在技术革新上更为有利,吉尔德引用了伯顿·克莱因的观点“一个工业几乎永远不会从其现存主要大公司那里获得新的发展,在商业上新产品往往是由小企业开始生产的”。

4.费尔德斯坦曲线——供给学派的另一明珠

面对滞胀,拉弗开出的药方是减税,所以有了拉弗曲线,而以温和着称的费尔德斯坦则开了另一剂药方:减轻财政赤字压力,所以有了费尔德斯坦曲线。费尔德斯坦曲线说明的是在充分就业情况下,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增加会引起资本形成率下降,即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存在替换关系;在保证资本形成率不变的前提下,财政赤字的

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请看下图,完整的勾画出费尔德斯坦曲线。 A

B C 资本形成率

r1r2π0自然通货膨胀率

π3

π1

π2

π4

如上图所示,在财政赤字水平(A),要让资本形成率稳定或提高(r1→r2),那么同会膨胀了就会上升(π1→π2)。现在,假如财政状况恶化,赤字情况变化(A→B ):为了保持原来的资本形成率r1,通货膨胀率就会升高(π1→π4);加入财政情况转好,赤字压力减轻(A→C ):为了保持原来的资本形成率r1,通货膨胀率就会降低(π1→π3)。

“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经济决策参考 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一、内涵、背景及改革重点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背景。一般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实现,重点强调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但当前需求端的刺激仍在持续,收效却不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用新的动力源对冲下行风险。业内认为,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导致目前经济下滑、投资减速等问题。主要是:一是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给体系未及时跟上国内中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消费结构;三是现在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部分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难以消化,部分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六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供给侧改革不排除宏观政策的必要调整,如减税等措施,刘世锦认为,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主要包括: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三是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精致生产;五是培育创新环境。包括

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改造金融支撑体系等。 我国供给侧改革或呈四大特征。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不代表经济政策的大转向,也不会放弃对总需求的调控,招行刘东亮认为,改革或呈四大特征:一是暂时不会大规模减税及削减社会福利。在经济下行阶段,减税将导致政府财力不足,且不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是不会出现大规模私有化。预计未来企业层面的改革将以国企改革为重要推手,以改革国资监管、提升企业效率等为重点,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三是转型升级与提升市场效率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预计简政放权、加强竞争、放松对行业准入和价格管制将是重点。四是产能出清将困难重重。首先,去过剩产能意味着大规模关停企业并裁员,在部分上游行业领域,产能过剩相当严重,如果启动去产能,释放的失业压力短期难以消化;其次,各级政府有意愿有动力维持刚性兑付;再次,市场出清意味着信贷违约规模的大幅上升,这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安全构成重大挑战。预计我国产能出清将会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不会出现90年代国企大规模裁员下岗的情况。 二、影响:重塑我国经济增长红利 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海通证券认为,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 和理解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三、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改革经济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

对供给侧改革浅谈一些看法

对供给侧改革浅谈一些看法(修改稿) 供给侧改革的定义就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有效产品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渐进式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供给侧改革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精干高效,在创建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中能让上层建筑更适应于经济基础; 2.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适当用有形之手干预、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调整三产比重、产业结构重置、大力补短板,让经济发展得更高效; 3.做好劳动力要素供给,包括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中高级技工以及一般劳动者的素质提升与供给; 4.土地空间要素的供给改革,减少低效建设、生产用地,科学深化国土空间布局,鼓励产业错位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

战略,制定实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放方式,调整一、二、三产、居住土地空间布局,更充分地发挥土地要素的核心价值; 5.资本要素供给改革,包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搞好股权市场、债权市场及产权市场等的一系列改革,遏制资本投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流向发展效率、资本回报更高的地方。努力做好“破”、“立”、“降”。“破”就是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产能过剩,做好统计调查,引导资本科学合理流动,并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立”就是瞄准发达国家大力补发展短板,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排浪式消费的后期努力寻找新的发展动能;“降”就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包括土地、税负、融资、用工成本等,让企业轻装上阵,在低端产业面临市场分割、高端产业尚未立足的情况下企业有好的营商环境,能够生存下去奋起突围; 6.技术要素改革,技术要素价格改革寻求的是一种最佳效率地发挥技术资源配置,让科技成果商品化,成为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国家级的科研大平台协作攻关,在芯片、航空汽车发动机、高档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解决被“卡脖子”问题,补基础科学短板、在应用科学、前沿科技以及高精尖装备制造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作者:万佩鑫我们在这学期的《形式与政策》课中学了四个主题,当老师讲解到供给侧改革时,我不禁勾起了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的回忆,然而这次大家不是死记硬背国家政策的背景过程影响,在此我希望成为一名第三者让大家了解到改革的科学性以及紧迫性。 双十一刚过,马路上又多了些花了多少钱、吃土、剁手等相关的话题。一个集团,可以在一天内成交额高达1207亿,可以在无形中膨胀年轻人购买的消费欲望,可以让6、7年前没几个人知道的光棍节变成家喻户晓的“节日”,大多数人都在为阿里巴巴创造的经济神话而震撼、自豪,然而一个事实很多人不知道,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软银集团,马云的持股比例仅为8.9%,所以这场在中国精心策划的网络抢购最大的受益者是日本,更大程度上刺激的是国外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实体店的业绩日益下滑,库存越来越多。有人说,现在网购都是潮流了,方便快捷,实体店走不下去是必然。为什么近几年OPPO、VIVO、绝味鸭脖等线下渠道销售如此火热?很显然,线上线下各有优缺点,线上销售方便、便宜但售后不够完美或者程序繁琐,线下销售服务周到质量保证但卖价稍贵、不能手指一点交易成功,我认为不能单纯评价线上线下,企业、公司能否发展壮大虽然受销售方式影响,但花样再多也不如顾客手里拿到一个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的满意的产品!武钢本是上个世纪的实力雄厚的国企,因为我国技术的

落后,生产的煤质量低数量高,结果如今煤价不如猪价,武钢转为养猪场,其结局令人深思。 继三鹿奶粉过后,年轻妈妈们纷纷抢购欧洲澳洲奶粉,国内虽有伊利光明等品牌,但是他们往往心有余悸。在韩国,中国人狂抢化妆品、泡菜;在日本,中国人狂抢感冒药、马桶盖、泡面、避孕套;在美国,中国人狂抢苹果手机、奢侈品……有数据表明,2015年如果中国人可以全买国产货,GDP增长就会由6.9%变为8%,是我国生产不出来这些高质量产品吗?怎么可能,我国有那么多科研创新机构、那么多的985大学,答案是他们很少生产。从中国市场经济刚开始,卖方们大多在搞价格竞争,买方认为无论有没有用,买到了就好,前几十年人们不会选择彩电的功能,有画面有声音几个频道就够了,所以卖方最多的想着怎么赚钱赚钱,没想着怎么创新创新,这种传统观念到“习理”时代已经过时了,选择彩电人们会考虑是否联网、智能化怎样?中国到2020年就要建成全面小康,普通人们生活追求显然改变了,所以他们不远千里跑到国外买他们中意的产品,或者花高额的代卖费,“他们”这个群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中国的市场还在相互竞争拉低价格,很显然供给严重不平衡,国内低端产品供给过多,国内高端产品供给过少。当然我也看到了有些企业的努力,净水器、高端电饭煲、绿色蔬菜等等高技术国产商品进入市场,但是这些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追上国际产品的步伐,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化发展。 以东北三省为代表的重型企业改革仍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从小到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供给侧改革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4]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

证券行业商业模式与竞争分析

目录 一、本轮证券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猜想: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需要更有竞争力的券商 (4) (一)取直接融资之长,补间接融资之短,全面服务实体经济 (4) 1、商业模式与风险偏好制约间接融资体系实现信用下沉 (4) 2、当前货币政策友好,但有效性受刚性制约 (4) 3、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加速使得直接融资成为了可能的处方 (5) 4、券商竞争力的全面升级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6) (二)证券行业困境在于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能力、市场化整合困难重重 (6) 1、丢不掉的“通道角色”,甩不开的“同质竞争” (6) 2、资产体量受限,竞争能力不足 (8) 3、市场化整合难以推动,重塑格局需要自上而下的外力 (9) 二、银行开展券商业务的考量或在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机结合,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 (10) (一)猜想之下,银行的业务效率和风险偏好或将提升,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0) (二)银行投资标的如能和券商自营保持一致,或能实现部分信用下沉 (10) (三)银行开展券商业务的两种形式猜想 (10) 1、商业银行直接开展证券业务,符合硬币的两面 (11) 2、控股证券公司或是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11) 三、建设高质量投行是监管和市场的共同需求 (13)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20年主要金融与货币政策一览 (4) 图表 2 2020年LPR利率一览 (5) 图表 3 A股股权融资金额波动较大 (6) 图表 4 股权融资相对于社融规模仍然较小 (6) 图表 5 证券行业经纪业务佣金率持续下行 (7) 图表 6 2020年一季末非银资产管理机构AUM分布 (7) 图表7 券商资管AUM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呈下降趋势 (8) 图表8 2020年一季度末国内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对比 (8) 图表9 2020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中信证券、中国人寿资产负债规模对比 (9) 图表10 2020年一季度末摩根大通、高盛集团、大都会人寿资产负债规模对比 (9) 图表11 近年主要券业并购事件一览 (9) 图表12 券商直投子公司入围2019年中国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机构10强 (10) 图表13 汇丰银行网上银行界面展示 (12) 图表14 汇丰控股营收分部结构 (12) 图表15 汇丰控股近年业绩回暖 (12) 图表16 2020年至今已出台8个证监会令,达19年的80%和18年的53% (13) 图表17 2001年至今证监会重要法规一览 (13) 图表18 证监会令数量和当年券商指数表现契合度高 (14)

供应链管理系统框架理论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

2020年整理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doc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 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 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 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 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 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 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 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 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 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 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 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 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 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 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 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 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 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 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 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 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是要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供给侧改革作为2015年提出的改革方针,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制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浅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改革的关键点,以图寻找供给侧改革的途径及方向,同时探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在改革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资产管理公司供需错配内容:2015年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代表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换,即从重视传统“三驾马车”的需求动力转向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供给动力。 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需求侧改革收效甚微,供给侧改制势在必行 由于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年下滑,今年甚至已经降到了7%的水平,而在之前通过拉动消费、拉动投资等的需求侧刺激已经收效甚微,而需求不足仅是一种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侧着手改革。从持续多年的抢购海外奶粉事件、到今年的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以及不断升温海外代购规模,虽然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国内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选择,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供需错配的矛盾。

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环境差需要供给侧改革 伴随着经济下行,许多问题更加暴露出来。由于我从事金融不良资产行业,遇到的企业多是遇到债务危机的企业,这些企业要么忙不扩大产生资金链断裂、要么高融资成本入不敷出、要么没有核心竞争力被淘汰、要么行业竞争太过激烈被迫倒闭,企业盲目扩张、融资成本高、无核心竞争力、产能过剩技术落后都反映出供应侧的一些顽疾。 3、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 供给侧改革是顺应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搞个的大部分方针均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相互交叉吻合。 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 1、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 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简化企业办事审批流程,由严格事前审核逐步发展为重视事后监管,可以改善高进入门槛低监督管理的模式,降低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腐败,降低企业隐形成本;二是落实财税改革方案,降低企业负税,能够直接提高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从而也推动了投资与消费。三是落实金融体系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改革融资体制,促进直接融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解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2.2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2.2.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Keith Oliver与Skf、Heineken、Hoechst、Cadbury-Schweppes、Philips等客户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的观点。 Michael E. Porter1985年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该定义指在满足一定的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让整个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使供货商、仓储、制造商、配送中心与渠道商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进行的产品制造、运输、分销和销售的一种管理方式。 集成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其实施的是从供应链的最前端供应商至最后的消费者的物流计划与管理等职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即公司从改善供应链前端和后端的关系,集中并合理配置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界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流通速度快的物品,甚至是食品连锁企业也在研究供应链管理。大家慢慢的了解到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简单的计划、生产与物流配送,而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有效途径和竞争武器。许多企业家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企业把公司的重点放在了建立本公司的供应链并进行优化。应该说,这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必由之路。 2.2.2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思想逐渐产生,它的核心主要是由需求客户化——计划集成化——重组业务流程——面向对象进行管理构成的工作路径;由客户化策略——共享信息——对适应性进行调整——团队的创造性构成的策略路径;各作业回路能够对自己进行作业性能评价和改进回路,使回路不断的得到完善。供应链管理正是以这些回路为中心进行展开的,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12】。 通过对集成化理论的整理和分析,建立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图,如图2.1所示【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释 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核心标志是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包含多重任务:从长期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各类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之举;从中期看,推动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是发展生产力的核心步骤;从中短期看,克服各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是发展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从近期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内容的五大歼灭战是发展生产力的切入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解答实际问题,是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供求关系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过去,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供给短缺,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发展水平提高,现在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能过剩和部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并存,需要供给和需求更好匹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活力的释放,使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面临产能过剩、供需错配等突出问题,加之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快等不利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国际看,全球外贸低迷造成出口下滑,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两面夹击,低成本优势减弱,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根据政治经济学市场运行理论,市场供求失衡不仅意味着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而且表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都出现了问题,是多环节的市场失灵。其中,生产环节中的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以及竞争体系尤为重要,是很多资源配置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必须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多环节寻找答案,从整体调整、全面改革、协调发展的角度展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从生产环节入手,推动过剩产能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供给侧改革简述

供给侧改革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3

供应链管理简答及名词解释

第一次作业 1、试述企业如何进行业务外包活动? 答:业务外包的实施 阶段(一)企业的内部分析和评估(二)评估自己的需求,选择服务提供商(三)外包的实施和管理 美国门罗物流公司的管理人员曾概括出九步最佳物流外包实施方法,现介绍如下: 1.绘制所有流程 2.系统联合 3.研制项目计划和活动时间表4.组建行动组织 5.经常沟通6.寻找合适地点 7.给所雇佣的优秀人员良好的训练8.试运行 9.在安全网中启动 业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1、并非所有的非核心业务都能外包 2、增加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 3、可能影响企业职工的稳定 4、信息技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5、可能带来企业在交叉职能上技能的丧失 6、可能使企业丧失对供应商的控制 2、简述供应链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书P78 答:问题:1、悖逆选择,即对合作伙伴的逆向选择。 导致供应链竞争力的下降,导致供应链成本增加。 2、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败德行为 表现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 对策: 1、信号传递机制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用来解决悖逆选择问题 2、有效激励与信息共享,用来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 3、简述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P90 答:相互信任。(可以减低贸易成本,避免冲突) 权责明确。 信息共享 解决伙伴之间的问题和方法

第二次作业 1.简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与作用 P31 答:目标:总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成本最小化总周期时间最小化物流质量最优化 作用: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 供应链管理促使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 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库存,降低成本 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 2.论述如何获取供应链战略与竞争战略的匹配 P49 答:(1)理解顾客——驱动源 必须理解每一个目标顾客群的顾客需要,它能帮助公司确定预期成本和服务要求。(通过找出所服务的顾客群的需求类型在隐性需求不确定性图谱上的位置,来理解顾客的需求。) (2)理解供应链 供应链有很多种类型,要理解供应链并将其描绘在供应链响应能力图谱上。(3)获取战略匹配 匹配供应链响应能力和硬性需求不确定性;公司价值链中所有职能策略都必须与供应链响应能力相协调。 3.供应链网络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请分析每个影响因 素具体表现。 P102 答:1、战略性因素 表现:强调生产成本的企业,在成本最低的区位布局生产设施,便会使生产工厂远离其市场区。 强调反应能力的企业,在市场区附近布局生产设施,有时甚至不惜以高成本为代价 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布局职能设施,来支持其不同战略目标的实现 2、技术因素 表现:生产技术能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设施建设的固定成本较低(建立为数众多的地方性生产设施以降低运输成本) 生产技术很稳定,而且不同国家对产品的要求不同 生产技术富有灵活性 3、宏观经济因素 表现:1)关税 高关税供应链网络在更多的地方进行生产,配置在每个地方的工厂生产能力较小低关税减少生产基地、每一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能力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2020年02月21日 (2)民企参股模式 中国巨石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改革试点企业。1999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7000万股,之后一直以发行股票、吸引基金等形式不断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股东,从而逐渐降低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如表2、3所示。 表2 中国巨石上市后的主要股权持股情况(1999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37.79 浙江桐乡振石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22.26 江苏永联集团公司地方集体企业 4.24 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公司国有企业 2.38 其他流通股股东普通流通股33.33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1999年度报表。 表3 中国巨石主要股权持股情况表(2018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26.97 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15.5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外资战略投资者7.13 BlIL&MELINDAGATESFOUNDATIONRUST基金 1.54 其他流通股东普通流通股49.77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2018年度报表。 把中国巨石成立之初时的主要股权成分与2018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巨石中的国有和集体资本占比持续降低,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企业通过引入外资,设立公司以及引入基金等途径,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战略投资者逐步融合,共同经营。(3)以“三七原则”设计的股权结构 从中国建材集团来看,它采用了“正三七”与“倒三七”的多种股权构成形式。当原所有者仍持有上市公司30%左右股份相对控股时,然后引入其他股东的方式是“正三七”;至于“倒三七”是指部分上市公司会持有70%左右的股份,然后其他投资者或民企实际控制人将分摊约30%的股份。这种改革方式不仅使得集团对内部战略决策、固定资产与股权投资等拥有绝对控制权,还能通过注入民营资本来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供给侧改革”后建材行业绩效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5年受到供给侧改革以及市场重组等影响,建材行业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但2015年之后至今,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而亏损数额也在下降,2017年末国内建材行业利润总额达到4446亿元,同比增长9.8%,但增速有所放缓;另外从2015-2017企业的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水平的持续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下建材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可见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的有利变化的确能够促成建材行业的转型发展。 图1 2013-2017年中国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现状(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巨石绩效分析 中国建材集团已建成产业、技术、成套设备和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中国巨石作为核心企业,负责开展集团战略性新型玻纤材料产业及其研发,也是我国新材料行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企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同时,中国巨石同北新建材等其他三家企业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在2015年提出的改革试点方案批准后,第一批选入混改的试点企业。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巨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研究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 发展的影响 毕?越 (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市场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且生产能源消耗多,资源利用率低。而资源消耗少的高端产品多依赖于进口。出现了明显的供给与需求总量过剩,结构不匹配的情况。需求不足只是表面现象,供 需错配才是矛盾核心,需要从源头即供给侧着手改革,从而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 。 关键词:供给侧;经济发展;结构性改革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提高经济体系的效率和质量,我国经济政策开始逐渐从需求侧刺激向供给侧转移。要提升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而对供给侧改革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路径选择、扩充我国经济调整领域的思考内容。 1?供给侧改革意义 1.1?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下降、经济风险上升、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但这些病症还只是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表象,病根却在供给侧,体现为较严重的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成为首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突击点,减少无效供给、增加结构性有效供给,解决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1.2?有利于消除要素资源供给的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助推力就是人口红利,但这个助推力正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锐减。“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就意味着传统人口红利的消失。同时要素资源供给约束日益加剧,我国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3?有利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凭借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生产要素逐步得到优化配置,潜在的制度红利得以释放,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物质财富明显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还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和优化。“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方面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经济新常态情形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交织凸显,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纵深性在不断加强。 1.4?有利于提升有效供给水平? 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与西方某些经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主要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各地区、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水平的差异。所以在商品生产上,很难做出有效的销售策略,供求关系不匹配,时常会出现产能过剩 司资金使用汇报率、减少成本的情况下还拓展了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更有助于民众获取更高的利息回报。 3.3?小微企业自身变革 第一,小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小微企业通常情况下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混乱的财务体系是其重要原因,所以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建立符合规范的财务体系也是小微企业的当务之急,一个合规的财务体系更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取银行贷款。 第二,提升市场竞争力。小微企业一般都是代工厂,通常情况下都替别人加工产品,缺乏自己的品 牌,以及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号寰.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56-58. [2]康淑英.小微企业创新型融资方式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50-155. [3]王克听.信用视角下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破解[J].征信,2017,(12):90-92. [4]BergerA.andUdellG.?Small?Business?Credit?Availability?and?Relationship?Lending:?The?Importance?of?Bank?Organizational?Structure [J].TheEconomicJournal,2002,(112):32-53. 65 2019年第6期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doc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 杨高宇 作者简介:杨高宇,(1978—),经济学博士后,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和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宏观背景市场影响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2016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是在需求面走软的背景下,对供给端实施结构性调整,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过剩产能以及增加新兴产业供给的目的。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框架,主要通过刺激消费、出口以及投资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管理”则从经济的供给端入手,通过解除对人口、资本、土地和制度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给,提振经济活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 (一)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特征。然而,随着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缩小,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动力切换与结构转变,对此,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将潜在的供给需求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 其一,要素高投入难以持续。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约束趋紧,要素高投入模式难以为续。以劳动力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155万人,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表1: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