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2017版)

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2017版)
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2017版)

GB/T 34708—2017

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勹令

GB/T 34708—2017

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基本内容和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的风险评估。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1

危害h az ard

危险

化学品对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后可能会引起不良效应的固有特性。

2.1.2

风险ris k

在特定环境下,对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某种化学品所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2.1.3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特定化学品暴露条件下,对靶标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产生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的计算或估计过程。

注: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以及风险表征。风险评估需考虑到化学品的内在特性以及特定靶标生物系统的特性。

2.1.4

危害评估hazard assessm ent

确定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某化学品时引起潜在危害的过程。

注:危害评估过程包括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危害评估关注危害,与风险评估相比,不包含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的内容。

2.1.5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

对化学品所具有的潜在的、能够引起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产生不良影响的类型和性质的识别。

注:危害识别是危害评估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也是风险评估四个步骤中的第一步。

2.1.6

危害表征hazard characterization

定性或定量(如果可行)描述一种化学品可能引起潜在危害影响的固有特性。

注:危害表征包括剂量t反应评估以及伴随的不确定性。危害表征是危害评估的第二阶段,也是风险评估四个步骤中的第二步。

2.1.7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

对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暴露于化学品(以及其衍生物)的评估。

1

GB/T 34708—2017

注: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过程中的第三步。

2.1.8

风险表征risk characterization

对于化学品在特定暴露条件下对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产生巳知/潜在不良影响概率及其不确定性的定性或定量决定。

注:风险表征是风险评估四个步骤中的第四步。

2.1.9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对所研究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目前或未来状况方面的不完整信息。

2.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ELs: 推定无效应水平(derived no effect level)

LO AEL: 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EL: 无效应水平(no effect level)

NOA E L: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EL: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observed effect level)

PEC: 预测环境浓度(predicted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

PNEC: 预期无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

TDI: 每日允许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L V: 阙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

3 原则

3. 1信息有效

评估前应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时应使用现有可获取的最合理可信的科学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可靠、相关、适用和及时。

3.2 全面评估

评估时应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危害(例如急性和慢性的风险,癌症和非癌症的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等)。使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当可获得适宜数据时应优先考虑定量评估方法。除了考虑对所有人群的风险,还应针对特别易受到该类风险和/或可能更高程度暴露的易感/高危人群。

3.3 综合衡量

评估应考虑到科技和知识发展水平,基于现有科学数据/信息,同时还应考虑到相关管理法规。

4 程序

化学品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其中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同属危害评估范畴。

化学品风险评估技术流程见图1。

GB/T 34708一2017

评估前准备与信息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勹

风险评估

图1化学品风险评估技术流程

5 基本步骤和要求

5. 1评估前准备与信息收集

评估前应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了解相关信息,并确定预期目标。

应了解的信息主要包括:理化性质、健康危害与环境危害信息、用途、可能的暴露途径、使用数量等相关信息;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开发表的文献、专家经验等信息。

5.2 风险评估

5.2.1 暴露评估

5.2. 1.1 暴露评估包括环境(水环境、陆生环境和空气)或人群(即工人、消费者或通过环境非直接接触的人)暴露或可能暴露于化学品的评估,包括暴露量、频率、周期、持续时间、途径等。

5.2. 1.2 开展暴露评估时,通常是先建立一种或多种暴露场景,然后在该暴露场景描述的使用条件下,对不同的暴露途径进行暴露评估。建立暴露场景(明确化学品生产和使用条件的相关信息)对于暴露水平的确定至关重要。暴露评估应涵盖与危害评估中确认的与化学品危险相关的所有暴露,包括化学品的生产和所有已确定用途和考虑到与此相关全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且对于每一个暴露场景都应该确定暴露的水平。

5.2. 1.3 可能暴露于化学品的人群通常分为以下三类,其预期的暴露途径与特征见表1。

表1预期的暴露途径与特质

暴露人群类别暴露途径暴露时间备注

工人(职业性暴露)通常为吸入和经皮工作时间(例如,每天8比每周该部分是总人群中相对健康的暴露 5 d) 人群

3

GB/T 34708—2017

表1(续)

暴露人群类别暴露途径暴露时间备注

消费者(暴露于零售经口、吸入和/或经

间断地暴露,需要估算可能难以很好地控制该部分人群

的消费产品)皮暴露的暴露

经由环境间接暴露经口、吸入和/或经

每天24h, 每年365d 该部分包括了弱小和不健康的人

的人群皮暴露群,例如儿童和老年人

5.2. 1.4 对于环境暴露评估,应特别考虑到化学品排放的类型(即点源排放、面源排放、连续排放、半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因为这对该化学品暴露于环境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有监测数据,通常应优先使用监测数据进行估算。

5.2.1.5 对于经由环境间接暴露于人的暴露评估,通常遵循以下程序进行:

a)评估接触物食物、水、空气和土壤中化学品的浓度;

b)评估每种介质的摄入率;

c)根据各种介质中化学品的浓度和摄入情况(如有必要,考虑摄入途径的生物可利用性因素),确

定摄入量。

5.2. 1.6 通常,对人类的暴露可通过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和/或通过基于类似用途、暴露模式或特性化学品信息的模型计算来评估。在估算排放情况和潜在的人体暴露、评价毒性测试方案以及分析不同暴露途径下化学品的吸附程度时,应考虑到该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蒸汽压、pH值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在估算化学品对人体的暴露时,应考虑到该化学品的活性数据。

5.2. 1.7 暴露数据的可靠性取决于所用技术的适宜性,以及取样、分析和制定方案的质量与策略。对于最佳的以及最可靠的数据,应给予额外的权重。当获得数据的质量不佳时,通常基于极端保守的假设来开展评估。

5.2.2 危害评估

5.2.2. 1危害识别包括了解其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数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临床研究数据、实验室数据),以及结构活性关系信息等。

5.2.2.2 化学品危害(危险)的类别参见附录A。

5.2.2.3 对于物理、化学毒理学特性及环境毒理学信息可从大量的数据库中获取的化学品,这些信息可用于根据其危害类型和程度进行的化学品分类。化学品的分类信息是危害信息的重要来源,通常可从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化学品的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上获取。

5.2.2.4 对于其危害信息较难获取,且其潜在的伤害可能需要用多种方法评价得到的化学品,通过科学文献、科学观察、试验研究以及基于物理特性和结构-活性关系来推断。

5.2.2.5 危害识别所需的信息主要来源如下:

a)安全技术说明书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标签;

b)试验/检测;

c)巳发布的法规和标准;

d)科学技术资料;

e)事故报告;

£) 专家意见;

g)其他。

4

GB/T 34708—2017

5.2.3 危害表征

5.2.3.1 危害表征包括选择关键数据集,确定危害行为的模式/机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等。

5.2.3.2 物理效应例如燃烧或爆炸相对较容易确定,而由于人类相关数据有限,毒理学效应则很难确定,通常用下列方法得到:

a)人类观察数据,包括案例报告、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人体试验;

b)动物/植物毒性试验;

c)结构活性关系评估。

5.2.3.3 对于大部分化学品,其动物试验研究推导出的NELs可转化为用于预测或评估人体健康或环境的NELs(PNECs或DNELs),通常采用大小为10,._,10 000的不确定系数。

5.2.4 风险表征

5.2.4. 1风险表征根据化学品的实际或预期暴露,对人群或环境可能产生不良危害的发生率和严重性的估算,包括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的严重程度、涉及的种群以及其不确定性。

5.2.4.2 评估环境风险通过比较PNEC值与PEC值来进行。如果PEC值大于PNEC值,则表明该化学品可能会产生环境风险,并用风险系数(PEC/PNEC的比值)来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反之则表明该化学品的环境风险”巳得到控制”,其环境风险可以接受。

5.2.4.3 评估人类健康风险一般通过比较人群暴露水平与预期无毒性效应的水平来进行,主要是将暴露评估中得到的暴露水平与NOAEL或其他参考值相比较,例如TDI或TLV。如无法获取NOAEL 值,可用LOAEL或NOEL替代。如NOAEL、LOAEL和NOEL值均无法获取,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评价。

5.2.4.4 如果风险表征结果表明该风险”巳得到控制”,则可在该阶段停止评估;反之则应对评估过程进行迭代,可通过修正评估信息或者引进风险降低措施等方式来进行。

5.3 不确定性

评估过程中,由于现有科学研究情况下某些化学品的信息不足或不明确,并且存在数据缺失,最终得到风险评估的结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来源于危害评估中使用的理化参数和危害特性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来源于暴露评估中使用的暴露模型、暴露场景的各种假设、所用的测量值和测量方法

等的不确定性。

5.4 风险评估报告

化学品风险评估报告格式参见附录B,其内容主要包括:

a)风险评估结论;

b)化学品基本信息;

c)基本的暴露信息;

d)化学品的环境风险;

e)化学品的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等。

5

GB/T 34708—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化学品危害(危险)分类A.1 物理危险

a)爆炸物;

b)易燃气体;

c)气溶胶;

d)氧化性气体;

e)加压气体;

f)易燃液体;

g)易燃固体;

h)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i)自燃液体;

j)自燃固体;

k)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1)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m)氧化性液体;

n)氧化性固体;

o)有机过氧化物;

p)金属腐蚀物。

A.2 健康危害

a)急性毒性;

b)皮肤腐蚀/刺激;

c)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d)呼吸道或皮肤致敏;

e)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f)致癌性;

g)生殖毒性;

h)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i)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反复接触;

j)吸入危害。

A.3 环境危害

a)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b)对臭氧层的危害。

6

录B

(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报告格式示例

化学品风险评估报告格式示例见图B.l。

1 风险评估总结论I )

2

化学品基本信息

2.1 化学品识别

2.2

纯度/杂质,添加物

2.3 物化性质2.4 分类

3 基本的暴露信息

3.1 生产

3.1.1 生产过程3.1.2 生产量3.2 使用3.2.1 简介3.2.2 使用场景

3.3 趋势

3.4 法规控制4 环境风险

4.1 环境暴露

4.1.1 基本情况概述4.1.2 环境排放

4.1.2.1 生产中的排放4.1.2.2 制备中的排放

4.1.2.3 工业/专业使用中的排放4.1.2.4 私人使用中的排放4.1.2.5 废弃过程中的排放4.1.2.6

排放情况小结

4.1.3 环境归趋

4.1.3.1 环境中的降解4.1.3.1.1 大气层中的降解

4.1.3.1.2 水环境中的降解(包括沉积物中)4.1.3.1.3 土壤中的降解4.1.3.1.4 环境降解情况小结4.1.3.2 分布4.1.3.2.1 吸附4.1.3.2.2 沉淀

图B.1

总报告格式示例

GB/T 34708一2017

1)

该部分包括该化学品的美国化学文摘登录号(CAS号入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名称、商品名、通用名称等。

GB/T 34708—2017

4.1.3.2.3 挥发

4.1.3.2.4 污水处理厂中的分布

4.1.3.3 蓄积和代谢

4.1.4 水环境(包括沉积物)

4.1.4.1 预测环境浓度的计算(本地PEC值)

4.1.4.1.1 生产的本地PEC值计算

4.1.4.1.2 制备的本地PEC值计算

4.1.4.1.3 工业/专业使用的本地PEC值计算

4.1.4.1.4 私人使用的本地PEC值计算

4.1.4.1.5 废弃的本地PEC值计算

4.1.4.2 测最值

4.1.4.3 预测值与测量值的比较

4.1.5 陆地环境

4.1.

5.1 预测环境浓度的计算(本地PEC值)

4.1.

5.1.1 生产的本地PEC值计算

4.1.

5.1.2 制备的本地PEC值计算

4.1.

5.1.3 工业/专业使用的本地PEC值计算

4.1.

5.1.4 私人使用的本地PEC值计算

4.1.

5.1.5 废弃的本地PEC值计算

4.1.

5.2 测量值

4.1.

5.3 预测值与测量值的比较

4.1.6 大气环境

4.1.6.1 预测环境浓度的计算(本地PEC值)

4.1.6.1.1 生产的本地PEC值计算

4.1.6.1.2 制备的本地PEC值计算

4.1.6.1.3 工业/专业使用的本地PEC值计算

4.1.6.1.4 私人使用的本地PEC值计算

4.1.6.1.5 废弃的本地PEC值计算

4.1.6.2 测量值

4.1.6.3 预测值与测量值的比较

4.1. 7二次中毒

4.1.8 区域PEC和大陆PEC值的计算

4.2 危害评估: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

4.2.1水环境(包括沉积物)

4.2.1.1 毒性测试结果

4.2.1.1.1鱼

4.2.1.1.2 水生无脊椎动物

4.2.1.1.3 藻类

4.2.1.1.4 微生物

4.2.1.1.5 两栖动物

4.2.1.2 预测无效应浓度(P NE C)的计算

4.2.1.3 底栖生物的毒性测试

4.2.1.4 底栖生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 N EC)的计算

图B.1(续)8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 1.目的:建立一个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来评价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程度。 2.范围:适用于所有使用化学品的车间、部门。 3.职责:各使用车间、部门及生产技术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正文: 4.1 定义 化学品风险评估是对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人员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如化学品的毒性、暴露时间等)进行评价或描述风险的方法,以保证人员在受控的良好的情形下进行操作。 4.2 种类 ——定性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4.3 依据 ——化学品的毒性 ——使用频率 ——使用时间 ——使用量 ——工程控制 4.4 定性风险评估程序 4.4.1根据所评价的化学品使用情况建立由安全、卫生、使用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评估小组。 4.4.2 对所评估的化学品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确认。 4.4.3 查阅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对该化学品的危险性(如危险源、毒性、职业暴露等) 进行资料调查。 4.4.4 根据该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如暴露时间、使用频率、使用量等)确定风险 等级。 4.4.5 检查现有的工业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4.6 综合上述情况,对该化学品在使用中的风险进行最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是否需要进 行风险控制的进一步措施。 4.4.7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低级,但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抵触的,应以国家、地方法律、 法规的要求为准,进行整改。

4.4.8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中级,则需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4.5 定量风险评估程序 4.5.1 确定行动限(AL) 依据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确定行动限(AL)为接触限值(TLV)的50%。 4.5.2 检测 对该化学品所进行操作的环境进行取样测试,记录测试结果(TV)。 4.5.3 评估 将测试结果与行动限(AL)及接触限值(TLV)进行对比,根据下表做相应评 估以及需采取的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表: 条件风险等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TV≤AL 低—— AL

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表

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表单位名称: 序号分类重大风险监测(控)结果 适应法律、 法规名称 相关条款 合规性 评价结 果 备 注 1 劳 动 保 护 高温施工未合理安排作业 时间 共计监测20次, 其中不合格4 次,整改后复查 合格4次 《防暑降温 措施管理办 法》安监总安 健〔2012〕89 号 第八条符合 高温作业无防护第七条符合高温作业现场茶水供应缺 少 第十一条符合 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建筑施工作 业劳防用品 防护配备及 使用标准 JGJ184-2009 第2.02条符合 使用有害有毒材料无防护 用品 第符合 防水作业区域未保证空气 流畅 《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管 理条例》 第二十八 条 符合 2 消 防在危险场所动火无专人监 护、未配备有效的防火器 材共计监测40次, 其中不合格12 次,整改后复查 合格12次 建设工程施 工现场消防 安全技术规 范 GB50720-201 1 第符合 防火重点部位不配备消防 器材 第5条符合 高空焊接作业未对地面易 燃物进行保护 第符合 3 方 案 措 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安全技术措施或未按方案 实施 共计监测20次, 其中不合格5 次,整改后复查 合格5次 《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管 理条例》 第二十六 条 符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安 全技术措施未经审批 符合

施高支模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未经专家论证《危险性较 大的分部分 项工程安全 管理办法》建 质[2009]87 号 第九条符合 高支模施工脚手架搭设未 按方案实施 第十六条符合 4 人 员 教 育 、 资 质 施工队伍和人员不具备相 应资质 共计监测15次, 其中不合格3 次,整改后复查 合格3次 《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管 理条例》 第二十条符合 特殊工种和机操人员未经 培训合格,未做到持证上 岗 《建筑施工 特种作业人 员管理规定》 建质 [2008]75号 第四条符合 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接受岗 前安全教育、班前未接受 安全交底 《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管 理条例》 第27条、 第36条 符合 5 安 全 设 施 大临设施未进行验收投入 使用 共计监测16次, 其中不合格2 次,整改后复查 合格2次 《施工现场 临时建筑物 技术规范》J GJ/T 188-20 09 第10条符合 支护设施已有变形未有措 施调整 《建筑施工 土石方工程 安全技术规 范》 JGJ180-2009 符合作业时先挖后支护符合 危险部位和区域缺乏安全 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安全生产 法》 第三十六 条 符合 6 临 时 用 电 现场缺乏相应的专业电 工,电工不掌握所有用电 设备的性能共计监测85次, 其中不合格32 次,整改后复查 合格32次 《施工现场临 时用电安全技 术规范》 (JGJ46-2005 ) 第符合 停用设备未拉闸断电,锁 好开关箱 第符合 架设外电防护设施时无电 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 第符合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 ******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评估项目负责人:*** 2017年11月

前言 本文内容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DB11/T1478-2017)的要求进行编制,是对******有限公司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等级的计算等。 编制完成的风险清单、应急物资清单、应急组织机构等详细资料放于附件中,阅读全文时请结合附件资料。 本文所有内容,仅限于本公司的生产范围。 目录 一、导言 (1)

1.3编制依据 (1) 1.4评估范围 (2) 1.5评估程序 (2) 二、风险识别 (3) 2.1企业基本信息 (3) 2.2厂址及周边环境风险识别 (4) 2.3自然条件风险识别 (4) 2.4平面布置风险识别 (5) 2.5涉及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5) 2.6 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识别 (8) 2.6.1甲醛生产工艺 (8) 2.6.2甲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9) 2.6.3溶剂生产工艺 (11) 2.6.4溶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2) 2.7储存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2) 2.8公用工程风险识别 (13) 2.8.1 供电系统风险识别 (13) 2.8.2供热系统危风险识别 (14) 2.9 风险清单 (15) 三、风险可能性分析 (15) 四、风险后果分析 (16) 4.1人员损失 (16) 4.2经济损失 (17) 4.3 社会损失 (17) 4.4保障损失 (19) 4.5 后果严重性等级计算 (20) 五、风险等级确定 (21) 六、评估结论 (22) 七、措施与建议 (22) 7.1 措施 (22)

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

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审核: 编制:

黄磷风险评估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白磷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us yellow 中文名称2:黄磷英文名称2:phosphorus wh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473 CAS No.:7723-14-0 分子式:P4分子量:123.90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致死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消化功能紊乱、中毒性肝病。引起骨骼损害,尤以下颌骨显著,后期出现下颌骨坏死及齿槽萎缩。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属自燃物品,高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立即涂抹2%~3%硝酸银灭磷火。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用2%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及导泻应谨慎,防止胃肠穿孔或出血。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白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橡胶防护服、胶鞋、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灭火。灭火剂: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于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应保存在水中,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安全健康风险评估

青岛威斯丽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安全、健康和卫生条件风险评估1.目的 建立并维持程序以鉴别与评估所有作业或活动的安全、健康和卫生风险,并对鉴别出的安全、健康和卫生风险进行区分,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 2.范围 一切具有安全、健康和卫生风险的作业或活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噪声、触电、燃烧、爆炸、打击、坠落、碰撞、刺割等危险因素。 3.权责 3.1由安全主管会同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定期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整改措施; 3.2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协助、配合; 3.3相关部门负责落实预防整改措施; 3.4安全主任对各项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评核其有效性; 3.5社会责任委员会进行稽查,并对不符项提出整改要求。 4.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5: 法律及法规要求 本公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基础,并充分参考了我国政府已经批准签署或加入的涉及社会责任规范的国际公约同时遵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历次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6.目标 6.1因工伤亡事故为零; 6.2特大、重大、一般火灾事故为零; 6.3重大机械事故为零; 6.4急性中毒事故为零; 6.5因工负伤频率控制在千分之六以内; 6.6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大安全事故为零; 6.7重大责任交通事故为零。 7.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为实现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目标,按照BSCI《职业安全、健康和卫生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制定本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落实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的目标和要求。 7.1、领导作为本单位全体员工职业安全卫生的第一责任人,为单位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审批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资源。 7.2、领导、各班组长、负责人带头执行职业卫生与保健规范,并根据本单位岗位分配表的规定各负其责。 7.3、各级员工应认真完成职业安全卫生培训任务,特别是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一不伤害自己,二不公约伤害对方,三不被对方伤害”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达到本质健康、安全。 7.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改善单位安全卫生工作的讨论、协商;单位确保各方面员工在安全卫生事务上的代表性。 7.5、执行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任务与要求,全体员工按规定享受保健费、参加文体活动、定期接受体检、参加有关培训。 7.6、单位每半年进行单位内部自检;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

产品风险评估程序

广州汉诺斯箱包有限公司 产品风险评估程序 一、目的:对本厂产品由设计开发到生产使用过程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事前评估,能识别化学品、原材料(面料、五金、辅料等)、工艺设备和工具中带来的危害,确保生产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法律法规要求。 二、范围:适合本公司内所有加工产品。 三、风险评估小组架构与职责。 3.1风险评估小组主要由以下部门组成: 业务部、开发部、生产部、跟单部、采购部、仓库 3.2风险评估小组职责: 3.2.1维护及不断完善公司的整个风险评估系统; 3.2.2对产品的质量及生产过程安全性进行评估; 3.2.3对化学品等溶剂进行风险评估; 3.2.4对原材料及供货商生产制程进行风险评估; 3.2.5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风险评估; 3.2.6对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培训; 四、产品的风险评估。 主要针对产品从试产前阶段,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包括:结构功能、行业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的风险评估。 4.1产品试生产风险评估; 4.1.1职责部门: 4.1.2公司在接到新的产品款式后,由工厂副总经理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新产品评审会议及确认样品生产; 4.1.3以样品包的安全为基准,对产品的结构作出安全风险评估,确保大货符合标准要求; 4.1.4风险评估要充分考虑产品测试前后存在的潜在危险,以此达到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4.1.5为确保生产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须对生产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作出风险评估,以确保符合客户品质要求的产品正常生产; 4.1.6风险评估通过收集以往的同类产品或相似结构的生产经验,并通过相关测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来进行风险评估; 4.1.7通过内部的测试及第三方实验室的测试,对上述风险评估作出验证,包括:物理可靠与安全性、化学方面安全性等; 4.1.8验证合格后依此进入产品的量产阶段。 五、体系的评估。 产品在经过相关风险评估、开发验证正式投产后,相关部门还需对整个生产过

机电 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副本

2017年度地测防治水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陕西神木县孙家岔镇崔家沟合伙煤矿 2017 年7月

2017年度地测防治水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组人员表

目录 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第二节矿井生产系统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目的 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依据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种类第四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第五节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根据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2016年7月所提交的《神木县孙家岔镇崔家沟合伙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可达为26m3/h,最大涌水量为33m3/h。1-2煤层开采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2、工程地质 ⑴、1-2煤层顶板岩性以中粒砂岩或细粒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细粒砂岩或泥岩; ⑵、2-2煤层顶板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底板以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 3、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翼~陕北斜坡上。地层总体为西缓倾的单斜,倾角1°左右,坡降一般5~17‰,无岩浆活动。 4、其它开采条件 ⑴、瓦斯 根据2016年9月14日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神木县技术服务中心《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瓦斯绝对瓦斯涌出量1.8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0.75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98m3/min,相对涌出量1.22m3/t;采煤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0.48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0.11m3/min;批准为低瓦斯矿井。 ⑵、煤层自燃倾向性 矿井1-2煤、2-2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论均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4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程序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 组织机构 (3) 职责 (3) 4 相关文件 (8) 5 工作程序 (5) 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5) 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5)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6) 应急资源 (7) 人力资源保障 (7) 物资保障 (7) 医疗卫生保障 (7) 交通运输保障 (7) 治安维护保障 (8) 信息和通信保障 (8) 经费保障 (8) 6记录 (8)

1 目的 为提高公司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公司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促进公司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各部门可能存在的暴雨、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各子公司可参照执行。 3术语和定义 无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总裁任总指挥,安全分管副总裁任副总指挥,公司党、团、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各部门、子公司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和6个专项行动组,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公司综合部,综合部总经理任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任办公室副主任。 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宣布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负责领导、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承担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制定应急工作有关制度和措施,指导各部门、子公司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协调与衔接,指挥协调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培训与演练。 疏散引导组职责 负责引导公司员工迅速有序地逃离灾害现场和危险区域,到达安全地点。同时积极做好受灾人员的安抚工作,协助各单位清点人数,向指挥部报告人员疏散情况。 应急行动组职责 负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快速进入现场,及时消除安全风险,控制灾害影响扩大。医疗救护组职责 负责自然灾害现场的伤员抢救与护理,必要时组织救护车辆紧急将伤员送医院救治。 信息联络组职责 负责收集应急工作相关信息并通报给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时将上级指令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各相关单位,确保整体行动协调一致。 条件保障组职责 负责在自然灾害处理过程中为其他各专项行动组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保障全过程的顺利实施。 志愿消防队职责 负责抢救公司重要的物资设备,以及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合公安消防队进行灭火作业。

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标准版)

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标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71

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安全风险 评估管理办法(标准版) 1总则 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高效,提高电网建设安全施工水平,加强和规范施工风险的评估管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新建、扩建和改造的 220 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评估。 110 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评估参照此办法进

行。具体规定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2依据和参照文件 2.1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南方电网计[2004]27号 2.2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三欣”标准评价体系》 2.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2.4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3定义 3.1输变电工程――指220千伏及以上新建、扩建和改造的输电线路工程和变电站工程。 3.2运行管理部门――指承担诸如电力、公路、铁路、航道、通信等各种设备、设施、物业管理等的有关部门。 3.3建设单位――指受广东电网公司(业主)委托的承担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 3.4涉及电网运行安全的施工――指在电力生产设备附近或在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

******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评估项目负责人:*** 2017年11月

本文内容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DB11/T1478-2017)的要求进行编制,是对******有限公司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等级的计算等。 编制完成的风险清单、应急物资清单、应急组织机构等详细资料放于附件中,阅读全文时请结合附件资料。 本文所有内容,仅限于本公司的生产范围。

一、导言 (1) 1.1评估目的 (1) 1.3编制依据 (1) 1.4评估范围 (2) 1.5评估程序 (2) 二、风险识别 (3) 2.1企业基本信息 (3) 2.2厂址及周边环境风险识别 (3) 2.3自然条件风险识别 (3) 2.4平面布置风险识别 (4) 2.5涉及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4) 2.6 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识别 (7) 2.6.1甲醛生产工艺 (7) 2.6.2甲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9) 2.6.3溶剂生产工艺 (10) 2.6.4溶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1) 2.7储存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1) 2.8公用工程风险识别 (12) 2.8.1 供电系统风险识别 (12) 2.8.2供热系统危风险识别 (13) 2.9 风险清单 (14) 三、风险可能性分析 (14) 四、风险后果分析 (15) 4.1人员损失 (15) 4.2经济损失 (16) 4.3 社会损失 (17) 4.4保障损失 (18) 4.5 后果严重性等级计算 (19) 五、风险等级确定 (20) 六、评估结论 (21) 七、措施与建议 (21) 7.1 措施 (21) 7.2建议 (21) 八、附件 (23) 附件一主要危险化学品特性 (23) 附件二风险清单 (38) 附件三应急小组组织机构图 (48) 附件四应急物资分布图 (49) 附件五应急物资清单 (50)

化学品风险评估课程报告

第五章:人体暴露评估 5.1综述 人体可能会通过多重暴露途径而暴露于多种物质,第五章主要区分了环境导致的暴露、消费品使用导致的暴露以及工作场所导致的暴露。其中我主要学习的章节是环境导致的暴露。 人体的暴露首先出现在外部。 【外暴露】某种物质与受体接触的浓度,这里的受体可以理解为进食时的胃肠道上皮,呼吸时的肺部上皮以及皮肤接触时的表皮。 【内暴露/摄取】某种物质已经被吸收的量,即已经透过受体进入系统循环的量。 【生物利用度】外部剂量中被吸收的比例。 谈到暴露,就会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暴露场景”,目前对该词有两种定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IPCS(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 关于来源、暴露途径、所涉及的试剂数量或浓度,以及暴露的生物体、系统或(亚)种群(即数量、特征、生长习性)的一系列的条件或假设,从而有助于对特定情况下暴露的评价与量化。 【REACH(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 包括操作条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一系列条件的集合,即描述物质如何生产,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被使用,以及生产商或进口商如何控制或建议下游用户进行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暴露的控制。这些暴露场景有可能是某一特定过程或用途,或几个相应的过程或用途。 这两种定义从根本上存在差异。OECD的定义认为,在很多状态下都可能发生潜在暴露,而暴露场景就是对所有描述这些离散状态的事实、假设及推理的综合。其中可能包括来源、暴露人群、暴露的时限、微环境,以及活动。根据这个定义,暴露场景通常用于帮助暴露评估人员进行暴露的估算。而REACH法规中的定义与之区别在于其包含了一套完整的控制风险的办法,即明确地包含了风险降低。 5.2环境导致的人体暴露 5.2.1前言

风险评估在用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评估在用电安全管 理中的应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风险评估在用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场风险识别 要预防和控制工业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发现和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然后再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防范。现场风险识别的完全表述应该是“工作前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工作中危险点、危险源的控制”。人类从事的每一项生产活动都存在着包括劳动者本身、工具设备、劳动对象及作业环境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危险点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设备损坏、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和状态。工作前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认识危险点和危险远之所在,在工作中采取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有力措施加以防范,达到超前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现场风险识别应该跟随现场的工作同步进行。电力生产的现场工作可以分为:设备消缺、计划检修和设备紧急抢修等3种情况。其中,计划检修占据了设备检修工作的绝大部分。而无论何种设备,其状态安全措施的布置应该只和检修要求及工作范围有关,通常和设备的计划检修要求是一致的。当前提倡开展“现场风险识别”活动,旨在使这项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通过规范化的措施,使一线员工在工作现场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一种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机制。

现场风险辨识的一般方法 工作人组织并主持对将要进行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危险点。制定控制措施,必要时召集有经验的老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预防对策。在办理“两票”的同时,填写“危险点分析控制单”向所有工作人员交底,每个工作人员需要确定签字。工作中认真落实控制措施,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安全员等)认真监督。保留危险点分析控制单以备查询,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各岗位典型的危险点分析控制资料。 在开展现场风险辨识的活动中要特别强调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简称《安规》),因为《安规》中不仅指出了有关作业的危险点,还指出了控制措施和方法。调查统计表明,在许多用电企业一线员工中,相当多的人距离自觉执行《安规》还有差距,少数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这是违章作业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应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要求对每一座变电站、每一个间隔、每一种设备的每一件计划检修工作,从工作布置到工作票的生成签字,再到工作负责人、许可人及现场站班会等每个责任节点都必须进行各自层面上的现场风险辨识,并做好布置、传达、预控措施及记录。在工作完毕后,工作负责人要将记录输入数据库,以便下次在同一间隔进行同样任务时,可以得到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 1.目的:建立一个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来评价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程度。 2.范围:适用于所有使用化学品的车间、部门。 3.职责:各使用车间、部门及生产技术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正文: 定义 化学品风险评估是对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人员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如化学品的毒性、暴露时间等)进行评价或描述风险的方法,以保证人员在受控的良好的情形下进行操作。 种类 ——定性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依据 ——化学品的毒性 ——使用频率 ——使用时间 ——使用量 ——工程控制 定性风险评估程序 根据所评价的化学品使用情况建立由安全、卫生、使用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评估小组。 对所评估的化学品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确认。 查阅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对该化学品的危险性(如危险源、毒性、职业暴露等)进行资料调查。 根据该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如暴露时间、使用频率、使用量等)确定风险等级。 检查现有的工业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综合上述情况,对该化学品在使用中的风险进行最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是否需要进行风险控制的进一步措施。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低级,但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抵触的,应以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准,进行整改。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中级,则需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程序 确定行动限(AL) 依据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确定行动限(AL)为接触限值(TLV)的50%。 检测 对该化学品所进行操作的环境进行取样测试,记录测试结果(TV)。 评估 将测试结果与行动限(AL)及接触限值(TLV)进行对比,根据下表做相应评估以及需采取的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表: 评估记录 化学品风险评估记录见附录1。 化学品风险评估登记表见附录2。 化学品风险评估由生产技术部经理审核批准。 信息传递 将评估结果及相关控制措施告之评估部门、卫生部门和该岗位操作人员,使其能正确操作与控制。 5.附录 附录1:化学品风险评估表 附录2:化学品风险评估登记表 6.交叉参考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的标准操作程序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参考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参考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0目的: 建立一个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来评价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程度。 2.0范围: 适用于所有使用化学品的车间、部门。 3.0职责: 各使用车间、部门及生产技术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0作业程序: 4.1 定义 化学品风险评估是对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人员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如化学品的毒性、暴露时间等)进行评价或描述风险的方法,以保证人员在受控的良好的情形下进行操作。4.2 种类 ——定性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4.3 依据 ——化学品的毒性 ——使用频率 ——使用时间 ——使用量 ——工程控制 4.4 定性风险评估程序 4.4.1根据所评价的化学品使用情况建立由安全、卫生、使用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评估小组。 4.4.2 对所评估的化学品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确认。 4.4.3 查阅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对该化学品的危险性(如危险源、毒性、职业暴露等)进行资 料调查。 4.4.4 根据该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如暴露时间、使用频率、使用量等)确定风险等级。 4.4.5 检查现有的工业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4.6 综合上述情况,对该化学品在使用中的风险进行最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是否需要进行风险 控制的进一步措施。 4.4.7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低级,但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抵触的,应以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的要求为准,进行整改。 4.4.8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中级,则需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4.5 定量风险评估程序 4.5.1 确定行动限(AL) 依据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确定行动限(AL)为接触限值(TLV)的50%。 4.5.2 检测 对该化学品所进行操作的环境进行取样测试,记录测试结果(TV)。 4.5.3 评估 将测试结果与行动限(AL)及接触限值(TLV)进行对比,根据下表做相应评估以及需采取的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4.6.1 化学品风险评估记录见附录1。 4.6.2 化学品风险评估登记表见附录2。 4.6.3 化学品风险评估由生产技术部经理审核批准。 4.7 信息传递 将评估结果及相关控制措施告之评估部门、卫生部门和该岗位操作人员,使其能正确操作与控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简报

安全风险评估暨安全性评价工作简报 按照总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总体部署,总公司为期6天对我司安全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组由专家五个人组成。通过分组讨论、查阅资料、现场抽查、讲解询问等方式对安全生产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经整理、汇总、分析,形成了如下简报。 一、XX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情况简介 (一)安全生产记录 实现安全记录XXXX天,达到第XX个安全长周期。 (二)XXXX年下半年事故、障碍及不安全情况统计 20XX年下半年未发生人身事故,未发生电网、设备伤亡事故,未发生信息事件;未发生考核的交通事故;未发生一类障碍;未发生不安全情况。设备、电网事故X次,人身轻伤事故X起;考核的交通事故X起;一类障碍X次;不安全情况X次。 (三)20XX年下半年违章统计 截止20XX年X月,违章自查XXXX次,查处的违章行为中,一般违章XX件,严重违章X件。共计处罚XXX个班组(施工队),处罚违章个人XXX人次,违章单位“说清楚”X个处,降岗X人次,处罚金额XXXX元。以下是X件严重违章。

二、评估总体情况(一)评估资料

(二)本次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专家组通过现场检查、翻阅资料、组织调研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易发性违章、难以发现的隐患组织集中授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 (三)评估情况 在总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司全体员工经过2年多的共同努力,无论电网、设备、员工安全技能,还是作业过程、安全管理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安全风险进一步降低。 (四)安全工作中的亮点 1.通过安全性评价整改工作,践行五个结合,为今后安全生产走出一条有效管理思路。一与电网规划相结合,把安

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

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 审核: 编制:

30 / 1 黄磷风险评估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白磷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us yellow 中文名称2:黄磷英文名称2:phosphorus wh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473 CAS No.:7723-14-0 分子式:P 分子量:123.90 4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致死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消化功能紊乱、中毒性肝病。引起骨骼损害,尤以下颌骨显著,后期出现下颌骨坏死及齿槽萎缩。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属自燃物品,高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立即涂抹2%~3%硝酸银灭磷火。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30 / 2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用2%硫酸铜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及导泻应谨慎,防止胃肠穿孔或出血。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白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橡胶防护服、胶鞋、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灭火。灭火剂: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于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应保存在水中,且必须浸没在水下,隔绝空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职责 3.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是安全风险评估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负责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更新。 3.2公司各部门应参与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 工作程序 4.1风险评估活动的实施步骤 4.1.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主持风险评估活动,成立评估组织。 4.1.2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员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4.1.3全员以部门为单位参与对作业活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 4.1.4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审核签字后,提交本公司评估组织。 4.1.5评估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评估目标的风险等

级。 4.1.6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估组织成员应进行现场勘察,明确危险有害因素。4.1.7评估组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4.1.8各单位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分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和管理。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5.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5.2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培训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 4)个体防护措施,根据岗位需要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6.风险等级的分级管理 6.1确定为重大风险等级的,由公司进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核风险控制措施,由公司主管领导最终签字确认。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重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试论35kV变电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e2721912.html, 试论35kV变电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作者:甘雪梅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 摘要:经历过1998年冰冻灾害,安全供电形势日益严峻,而在35kV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构建一个完善的危险源辨识体系并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是安全供电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并对35kV变电站事故进行相应分析,提出将危险源辨识从静态提升为动态,使之为安全供电工作起到保障作用。 关键词:35kV变电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广西35kV电网状态及存在问题 广西农村电网由于农网建设与改造标准较低,经过多年运行之后,设施陈旧,安全性差,供电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很多网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用电卡脖子现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用电水平也随之快速提升。由于用电负荷猛增,导致农村电压偏低,原有的低压线路已不能满足新的供电需求,许多家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大部分台区和低压线路及相当一部分10kV线路,因线路长、线径细、而陆续出现过负荷、临界负荷状况或“卡脖子”现象。“低电压”造成的“卡脖子”难题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南方电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计划中,已将35kV变电站建设及技术改造作为重点,并提出对35kV变电站危险源辨识要形成系统,减少事故发生率。但是广西下辖各个35kV变电站相距较远,供电网络分散,线路及设备维护面广,安全供电工作难度大,可谓“点多、面广、难度大”。自2010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启动了新一轮农网改造项目,计划在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投入15亿元,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解决当前凸显的农村电网架构薄弱和卡脖子问题,满足农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在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广西电网各地农网升级改造建设都能按时或者提前完成。2011年农网改造工程100%完成,2012年农网改造工程在年内完成51%,2013年6月之前全部建成投产。 二、35kV变电站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及目的 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同步的,是作为其支点的35kV变电站的安全生产以及安全运行。安全生产是供电工作的首要问题,而危险源则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辨识。在电力生产活动中正确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并针对重大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才能达到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进而实现安全供电的目标。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

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 1.目的:建立一个化学品风险评估程序来评价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程度。 2.范围:适用于所有使用化学品的车间、部门。 3.职责:各使用车间、部门及生产技术部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正文: 4.1 定义 化学品风险评估是对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人员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如化学品的毒性、暴露时间等)进行评价或描述风险的方法,以保证人员在受控的良好的情形下进行操作。 4.2 种类 ——定性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4.3 依据 ——化学品的毒性 ——使用频率 ——使用时间 ——使用量 ——工程控制 4.4 定性风险评估程序

4.4.1根据所评价的化学品使用情况建立由安全、卫生、使用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 评估小组。 4.4.2 对所评估的化学品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确认。 4.4.3 查阅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对该化学品的危险性(如危险源、毒性、职 业暴露等)进行资料调查。 4.4.4 根据该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如暴露时间、使用频率、使用量等) 确定风险等级。 4.4.5 检查现有的工业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4.6 综合上述情况,对该化学品在使用中的风险进行最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 是否需要进行风险控制的进一步措施。 4.4.7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低级,但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抵触的,应以国家、 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准,进行整改。 4.4.8 如风险评估等级确定为中级,则需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4.5 定量风险评估程序 4.5.1 确定行动限(AL) 依据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确定行动限(AL)为接触限值(TLV)的50%。 4.5.2 检测 对该化学品所进行操作的环境进行取样测试,记录测试结果(TV)。 4.5.3 评估 将测试结果与行动限(AL)及接触限值(TLV)进行对比,根据下表做相应评估以及需采取的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