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课题3水的组成

教案一课题3水的组成
教案一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

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的仪器

四、教学过程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物 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_李丽芬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广东省佛山市第十四中学李丽芬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三 2、学科:化学 3、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课时:1节 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收集有关水的一些资料。 课题分析 水虽然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人先引导学生阅读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再通过演示电解水的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通过讨论分析,获得相关概念,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难度。 整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会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氢气和氧气。 (3)了解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1、水的电解实验和生成气体的检验演示 2、对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器、电源、酒精灯、火柴、水、硫酸溶液、小木条。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提问]大家对水有多少的认识和了解呢? [学生回答]略 [导入]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物质,它里面究竟含有什么呢?它能否再分呢? [阅读书本]P81 [分析]水可不可再分,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 介绍霍夫曼电解水器。 [演示实验]电解水的实验 [提问]实验现象。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蔡河中学艾保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介绍装置)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问: 大家猜想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 (大家回顾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检验两种气体(看动画) 完成学案中实验表格 讨论总结出结论:: 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V 02:V H2=1:2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H 2O ?? →?通电 H 2 +O 2 分解反应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参看动画) 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纯净物?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异同? 4.总结:略 5.练习:课后习题 6.作业:见学案 7.教后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初中化学_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燃烧实验识记氢气的性质,并能判断氢气是否纯净。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巩固氧气的检验、练习氢气验纯操作,推断水的组成。 3.通过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画出其范围的集合图。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的仪器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H 2 )(O 2 ) 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学情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对水的组成却是陌生的,所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依然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判断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同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因此本课时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但是化学式书写等相关知识基础还欠缺,所以学习过程中只通过实验探究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涉及水的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课题内容 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 二、课型 实验探究课.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而在水

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 七、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7)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 氢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3.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 水。 【讨论交流】 1.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 2.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 【温馨点拨】 1.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名师归纳】 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反馈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 ) A .没有听到声音 B .听到很小的声音 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 .试管爆炸 2.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B ) A .管口向上 B .管口向下 C .试管保持水平 D .以上都可以 3.下列关于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听不到响声,说明其纯净了 C .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爆鸣法检验出的含有不纯氢气的试管,可立即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习内容二 电解水的实验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

课题3 水的组成 练习题

课题3 水的组成 1.(2015?甘南州)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2015?广东)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3.(2015?内江)关于水的组成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一个水分子含有18个电子 二.填空题(共18小题) 4..(2015?苏州校级模拟)有下列物质:①液氧;②氯酸钾;③食盐水;④二氧化硫;⑤氖气;⑥红磷;⑦冰水混合物.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混合物;(2)单质;(3)氧化物;(4)稀有气体.5.(2013秋?古浪县校级期末)现有下列物质:①水银②氧化铝③液氧④自来水⑤冰水混合物⑥高锰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6..(2014秋?广州校级期中)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填编号) (1)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2)如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3)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7.(2014?微山县校级模拟)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如图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2)如图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3)如图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8.(2014?衡阳县校级模拟)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2)空气;(3)氧化铝;(4)高锰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的是.9.(2014秋?乌拉特前旗校级期末)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10.(2015?大连)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03B.Cu(OH)2C.CaO D.NH4NO3 11.(2015?天水)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化合物B.混合物C.单质D.纯净物 12.(2015?安顺)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 A.食盐、食醋B.青铜器、空气C.氧气、二氧化碳D.水、铜丝13.(2015?甘南州)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B . C . D . 14.(2015?铜仁市)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河水 B.大理石C.氮气 D.二氧化硫 15.(2015?沈阳)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镁B.氧气 C.蒸馏水D.金刚石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第1课时) 编写:刘新华审阅:韩金梅、赵金花、王舒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检验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氢气燃烧、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认识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具有性(燃烧时火焰呈色)。 3、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因此点燃前必须。方法:试管口,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表明氢气较纯。 【实验活动1】利用氢气燃烧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实验活动2】利用水的电解实验能够验证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⑴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气泡产生的速度正极,负极; 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⑷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例: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1)宏观:; (2)微观:; (3)反应的基本类型:。 小组活动:用水的分子模型展示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课堂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试管爆炸 2.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H2O)中含有氢分子(H2)D.水的电解是化合反应 3.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电极用镀铬回形针做成.试回答: (1)该同学所用电源为______电(填“直流”或“交流”),由图可知B 端为______极;(2)若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 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3)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该实验说 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a、b处标上电源的正、负电极; (2)据图已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B试管内收集到的 气体是; (3)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水电解实验知道水组成.(重点) 2、从组成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区别.(难点)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过程和方法.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吗? 2、水物理性质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 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是什么?___________ 2、通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 水组成是怎样? 2、实验操作中试管A 、B 两试管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气体,试管A 内既有 氢气又有水而氢气体积没有减少 ,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气体;氢气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 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____________ 5、水沸腾过程与水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6、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水的组成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水的组成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 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 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 一、水的组成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3)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 2O ?? →?通电 H 2 + O 2 (分解反应) 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 教师可以稍做推导。 设问:水的化学式怎样写? 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 2O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备课资料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 1.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的实验: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1∶2。②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③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知识点1: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故名“氢气”。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如图所示)。 3.验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例】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C.接触烧杯感到发烫

D.开始安静地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 答案:D 点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知识点2: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原理:(1)水氢气+氧气。 (2)根据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 实验步骤: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 分析论证实验现象:(1)电极上出现气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2)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端玻璃管和负极端玻璃管中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分析与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2)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误差分析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但实验中往往大于2∶1,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强;其次是氧气的氧化性很强,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实验点拨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产生气体的速率太慢,故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 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率,但不影响实验结果。 巧记速记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例】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D 点拨: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它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知识点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物 质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

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4)验纯: ①原因:当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②方法: (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三、典例分析(学以致用)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⑧氧化铁 分析:此题不仅要求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我的收获:(盘点收获) 五、达标检测(考考你) 1.(2012山西)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 B.干冰 C.液氧 D.冰水 2.(2012年江苏泰州)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SO2 B.KMnO4 C.C6H12O6 D.O2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氧气组成

3.1 水的组成 学案2

课题1 水的组成学案 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通过学习单质和化合物概念,了解物质的不同分类方法。 3、你在学习过程中沿着“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的思路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物质。 4、通过“水的组成的揭示”的科学史实,并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通过实验研 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的实验 现象: (二)、检验生成气体 (三)实验结论: 二、物质分类 试试看(写出化学式) 铁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氮气高锰酸钾氯化钾 二氧化锰氧气镁红磷硫二氧化硫 分类:单质:化合物: 课堂练习 1,根据你所认识的物质分类的简单知识,对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试着按要求给它们归类。(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

氧气(O2)、矿泉水、二氧化碳(CO2)、蒸馏水(H2O)、 氮气(N2)、氯化钾(KCl)、空气、硫粉(S) 2.电解水时,当接通直流电源,两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其中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两者的体积比为()。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 A、水是一种常见的元素 B、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5.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食盐水B.水蒸气 C.氢气D.氧气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A.氧气B.氖气 C.水蒸气D.汞蒸气 7.下列概念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纯净物 B.化合物、氧化物 C.化合物、单质 D.化合物、混合物 8.臭氧(化学式O3)在距地面10km~50km高空形成的臭氧层,是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保护层,必须加以保护。臭氧这种物质属于() A.氧化物B.混合物 C.单质D.化合物 回顾反思分享所获: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发现了······

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 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想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候,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

(完整版)课题3水的组成学案

主备人:尹乐审核人:王晓光使用日期:2012.10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水的组成 班级: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小组评价: 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学习目标】 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通过水的合成和水的分解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 难点:探究组成水的元素的过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利用课前时间通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A级;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B级合作探究,并总结实验。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惑点 【知识链接】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并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与1份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 上述实验实际上已经揭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这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这一点,反将其解释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一年之后,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易燃空气”。通过分析和归纳,他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和氧的化合物,且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为“生成水的元素”,即氢。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A级) 1、直到十八世纪末,研究____________ 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2、通常状况下,氢气是 _色___ 味的溶于水的_________ 体,密度比空气 _____ 知识拓展:(1)、氢气为什么能作探空气球? (2)、氢气可用什么方法收集? 3、由______ 元素组成的______ 叫做单质,组成中含有的_________ 叫做化合物 由—种元素组成的____ 中,其中_____ 种元素是____ 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4、水的微观解释:水是由______ 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和1个—构 成的,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和________ ,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_______ ,很多氢分子聚集成_____ ;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________ ,很多 ___ 聚集成氧气。 【合作探究】B级 一、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实验一: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实验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 生成 ____ ;不纯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________ ,因此,在点燃 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 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焰,放出 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