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太平洋岛链战略及我国的对策

关于美国太平洋岛链战略及我国的对策
https://www.360docs.net/doc/ae6136250.html, 2012年07月11日 18时43分06秒 


论文摘要:美国从2011年末到至今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返亚太的策略,都是美国太平洋岛链战略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美国对华岛链战略从总体上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海权利益构成威胁,所以中国必须正确面对美国岛链战略,充分发挥自己的战略优势,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岛链包围。
论文关键词:岛链战略;美国;对策

一、美国太平洋岛链战略
美国从上世纪就制定了对华的岛链战略,开始打造对华的岛链包围圈,经过半个世纪,岛链包围圈已经不断巩固和完善。美国又在2011根据太平洋形势的变化,提出了“重返亚太”,进一步加大了对华的岛链包围力度。美国对华的岛链包围,主要指的是以三岛链为主的战略包围。第一岛链北起自位于西太平洋、靠近亚洲大陆沿岸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等;第二岛链则源自南方诸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及哈马黑岛等;“第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组成,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现在三岛链对中国大陆形成了层层包围,压缩中国海洋战略空间,堵截了中国的出海口,使中国无法进入太平洋。同时三岛链上有美国60%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可以攻击东亚任何一个国家,随时威胁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必须正视三岛链包围对中国的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美国岛链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实施的岛链战略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首先,三岛链包围挤压了中国的地缘空间,对中国形成了战略上的合围,阻止中国进入太平洋和南海,使中国无法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其次,美国对华的三岛链包围,使中国的本不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又被弱化,使周围国家有恃无恐,蠢蠢欲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不断弱化;再次,三岛链上配备许多先进的监测仪器,很可能对中国的船只进行跟踪探测,收集中国的军事信息。如果中国与并随着南海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发生战争发生,美国掌握着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通道,并有可能攻击中国的军事信息网络,给中国带来威胁。
美国以三岛链包围为实力基础,插手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的主权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近期来,中国南海问题蛛网缠身,周围国家动作频频,不断挑战中国底线。迄今为止,越南侵占中国岛屿岛礁29个、菲律宾侵占9个、马来西亚10个。现在中国迟迟没有采取武力收复领教领海,不仅仅因为要考虑与越南、菲

律宾的关系,更要考虑美国的会不会干预。美国在亚洲对中国的三岛链包围,投入了大量的军事实力,可以在军事威慑中国。同时美国的三岛链还控制着海洋战略要道,不仅阻止中国的海军进入南海,并可能随时切断石油等战略资源的供给,使中国海军陷于困境。所以中国要收复台湾,不得不考虑没事军事力量,考虑美国对中国的岛链包围。台湾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统一,还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海权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战略地位而言,台湾作为中国走向太平洋的战略支点是“事关中国崛起的基本前提”,就中国海洋安全的重要性而言“台湾对中国发展海权则具有永恒的战略性作用。”如果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可以成为在东海、南海交界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可以成为中国进入南海的基石。如果我们失去了台湾,接踵而来就是失去南沙群岛,而失去这两个地区,就意味着中国将彻底失去作为一个大国崛起具有的保证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外延空间。可现状是,大陆和台湾本属于国家内政问题,却在美国的岛链包围之下,不仅迟迟没有回归,更成为美国阻止中国的崛起的利器,成为威胁中国海洋安全的武器。
现在美国对中国实行了三岛链包围,抢夺中国的海上权力,挤压中国的海上利益,并想通过对中国海上权力的控制,控制中国的发展权。在现代社会,海权与一个国家的地位密切相关,一国强有力的制海权是民族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所以美国对中国的三岛链包围不仅是对中国国家安全上的威胁,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制衡。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海洋。海洋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线。随着近年来中国的海外贸易不断的上升,中国远洋航线也遍布了世界海洋,但是航海通道安全却无法得到保障。在近海,中国有三条航海路线。“北线朝鲜海峡、千岛群岛是必经之路,东线由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钓鱼岛、台湾岛之间的海陆组成,南线则或经台湾海峡由广东、广西沿海径入太平洋,然后经太平洋只印度洋”,进入巴拿马运河。但是这三条近洋航线都在美国控制或可以威胁的范围之内,中国无法突破美国对中国的三岛链包围,就无法保护近洋的航海路线的安全。在远洋,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是中国海上航道的“咽喉”,这些咽喉要道都在美国的势力之下,如果这些海峡被封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同时这些咽喉要道还是能源进口主要通道,所以中国与任何一个国家发生战争,都必须考虑能源通道是否畅通,考虑美国是否会封锁海洋路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必须正视美国对华的三岛链包围,理智分析当前情况下美国对华海上战略目的及其真正意义所在,化解美国对中国的海上包围,维护自己的安全,为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中国应对美国岛链战略的策略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其实力为基础的,而实力中最最要的就是军事实力。中国要解决南海问题,不仅要依靠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威慑力量,让分裂势力及侵占中国海洋领土,与侵害中国海洋权益的势力望而却步。但是中国现今的海洋实力并不是很强,无论从中海洋从事时间上,还是军事实投入上都与主要的海洋国家有很大差距。在从事时间上,中国落后美国百年,落后日本、印度几十年;在军事投入上,美国海军军费约占国防军费的三分之一,日本约占四分之一,印度在二十年前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而中国海军军费在国防军费中的比例就比较低。在海军规模上,美国海军在常备军的比重占百分之四十,日本为百分之十七,但是中国都
不足百分之十。而在南海领土被频频的侵占的今天,维护海洋安全的任务已经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加大海洋军费在国防军费的比重,扩大海军在常备军中的规模,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现在的现实是陆域广阔,周围的邻国对中国虎视眈眈,因此,应该把陆域安全作为国家的首位。但近几年随着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海上包围,中国也应当适当的调整战略,把陆权作为国家安全基点的同时,要将海权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筹划的优先位置。并要依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的变化,不断调整海权与陆权的关系,在主要进行陆上或海上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其他方向。在具体的进攻和防守中,我们要处理好防御与进攻的关系,在总体上处于防御态势总展开进攻,要有所作为。中国的海洋实力起步时间短,从事起点低,其实力不仅与西方大国相距甚远,甚至比起周围已经从事几十年海洋的邻国,其经验都要差很多。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要维护南海安全,只能采以取防御为主,在防御中进攻的策略。而这种防御是积极的防御,其战略防御的本质是采取防御姿态,实现力量对比与战场形势变化,为战略进攻创造条件,而在通过战役战术攻势行动的积累,最终实现战略意图。其战略防御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为弱势一方采取攻势姿态创造条件。其战略攻势包括军事上的进攻,政治上进攻、经济上和外交上的进攻,其聚焦点是有所作为。中国要做到有所作为,应当借鉴“非对称”的原则,按照自己适合的节拍采取行

动。对此,我们要在发展武器装备上,不与海洋大国展开军备竞赛,而发展足以局部制胜与拥有第二次打击能力的打击兵器;在战场选择上,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以自己的手段展开行动;在方法选择上,我们发扬进行人民战争的独特的优良传统,在军地联合加强边海防安全的同时,要处理好维护区域力量平衡与重建力量的关系,有效防止与应对危机与军事冲突。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各主要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东亚力量平衡并没有被打破。美国势力依然存存在与东亚,俄罗斯保住了自己在远东的政治版图,中国也利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平的崛起,但是这一平衡已经持续受到冲击。朝鲜的核问题可能导致东亚地区的核竞赛,打破已有的区域核力量平衡;日本走向军事打大国,将海上力量伸向东海,冲击东海力量对比;美国战略重心西移,企图再次由海向陆扩展其战略前沿;南海既得利益国家寄希望于通过打破南海力量平衡来牟取。中国的安全形式与海洋积极相关,美国打造的对华的三岛链包围圈形成了对中国海上的包围。首先,他影响中国海上安全,并且从海上包围了中国大陆;其次,他影响中国解决领土纠纷,国内统一问题;再次,美国的军事存在增加了南中国海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争端的难度。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成为中国进口资源的重要通道,中国必须有海上自由和海上安全保障。所以中国必须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打造的对华的三岛链包围,从美国、中国两方面分析,找到应对美国海上包围的方法,化解美国对中国的包围,为中国的发展赢得和平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