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

计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鲁)水保资证乙字第001号

历城区捎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保证书编号:(鲁)水保资质证乙字第001号

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附表:

1、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调整表

3、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及规划表

4、坡面措施明细表

5、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明细表

6、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表

二、附件:

1 资金配套承诺函

2 “一事一议”会议记录复印件和群众投工承诺函

3 设计概算

三、附图:

1、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

2、水土流失现状分布图

3、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图

4、塘坝平面图

5、塘坝Ⅰ-Ⅰ剖面图

6、塘坝Ⅱ-Ⅱ剖面图

7、塘坝排气装置结构图

8、拦河坝平面图

9、拦河坝剖面图一

10、拦河坝剖面图二

1 综合说明

项目由来

为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济南市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历城区水务局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择优选取历城区捎近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我院承担了捎近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我院接到该项目后,经外业勘察、调查工作,搜集该流域的自然、经济、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现状等资料,编制完成了《历城区捎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该小流域工作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各级政府十分重视。

流域概况

捎近小流域地处历城区彩石镇的西南部,西巨野河上游,四周分别与历城区彩石镇柳泉、西丝峪、老树峪、东泉等村为邻。捎近小流域距彩石镇约18km,南北长约,东西宽约,流域面积约。本次规划实施的项目区涉及捎近村1个行政村,52户,210人,现有劳动力175人,人口密度46人/km2,人均纯收入8500元,人均耕地面积。

捎近小流域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坡度较陡,地形复杂,域内地面海拔高程在258m~570m之间,相对高差312m,总体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域内山头林立,山岭连绵起伏,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源短流急,夏季易发生山洪灾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水平较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

建设目标及规模

结合捎近小流域当地现状,以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项目区经济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确定项目区建设目标为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坚持以治水保土为中心,以林果发展为主导,发展名、优、新、特等拳头产品,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市场经济,在实施治水、治山、改土项目中,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新建骨干工程,完善现有工程,建成既能保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又能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提高项目区群众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本遏制流域内水土流失,本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82%。流域泥沙减少70%以上。

2.加强域内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塘坝、拦河坝等地表拦蓄工程,充分拦蓄利用区内水资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在拦蓄地表水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优化小流域内的灌溉水源。

3.改善生态环境目标。在满足当地群众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果林果,本项目实施期末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其中新增经果林;新增水保林,水保林疏林补植,封育治理。人工造林面积占宜林地总面积的80%以上。新增治理措施保水效率达到35%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5%以上。

4.发展农村经济目标。土地利用率80%以上,土地产出增长率50%以上,商品率达50%以上,粮食达到自给有余(400~500kg),现金收入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30%以上。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紧紧围绕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收入,通过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的结合,沟坡兼顾,乔灌草结合,减轻流域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群众收入。工程措施主要是河新建塘坝1座、新建拦河坝5座。林草措施主要是山坡下部规划经果林;山坡上部新增水保林,水保林疏林补植,封育治理(封育标志牌3个,流域治理标志牌 1个)。

施工组织设计

该项目施工用材均可在当地就近购置,质量经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按施工进度拨付材料。

项目区交通便利,施工用电、水均可从附近村庄调用。

林草措施实施交由受益村群众完成,工程措施的实施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

工程管理

工程实施前项目建设乡镇要成立“历城区捎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镇长任总指挥,分管副镇长、相关科室及受益村委任成员,协调各方关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历城区彩石镇人民政府作为该项目法人,主管项目的施工、监理招投标及项目的具体实施。历城区水务局协助建设单位搞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并提供技术支持,定期深入到施工现

场,搞好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投资及资金筹措

该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工程措施万元,林草措施万元,封禁治理万元,独立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

本项目资金筹措采取市级财政投资及收益群众投劳折资的方式。

效益分析

本期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后,对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建立健全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至各项措施稳定发挥效益时年经济效益为万元,治理期末小流域新增措施涵蓄保水能力万m3/a,每年可产生保土效益万t,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历城区捎近小流域工程特征表

2 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

2.1.1流域概况

捎近小流域地处历城区彩石镇的西南部,西巨野河上游,四周分别与历城区彩石镇柳泉、西丝峪、老树峪、东泉等村为邻。捎近小流域距彩石镇约18km,南北长约,东西宽约,流域面积约。本次规划实施的项目区涉及捎近村1个行政村,52户,210人,现有劳动力175人,人口密度46人/km2,人均纯收入8500元,人均耕地面积。

捎近小流域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坡度较陡,地形复杂,域内地面海拔高程在258m~570m之间,相对高差312m,总体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域内山头林立,山岭连绵起伏,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源短流急,夏季易发生山洪灾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水平较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

2.1.2地形地貌

(1)沟道情况

捎近小流域中间低四周高,域内有1条主干沟,3条支沟,3条支沟回流至主干沟,主干沟长度约,支沟长度约~,其平均比降分别为35%~45%,流域平均沟壑密度为km2。

(2)地面坡度组成

根据对流域现状的实地调查,结合万分之一地形图,对捎近小流域地貌组成大体分成以下情况:流域内总面积,其中小于5°的土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在5°~15°之间的土地面积,占%;在15°~25°之间的土地面

积有,占%;25°~35°之间的土地面积,占%;大于35°的土地面积,占%。

2.1.3土地、土壤

(1)土壤类型

捎近小流域属泰山北低山-丘陵区,流域内地表起伏不平,岩石出露为风化石灰岩,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出露的岩石及其风化物。

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质地多为中壤,有机质含量低,抗蚀能力差。15°~20°以上的坡地土层瘠薄,土层厚度在15~30cm之间,部分区域灰岩裸露,砂砾化趋势严重,坡脚及以下土体多为轻壤、中壤,土层较厚,厚度一般大于50cm,是该小流域内主要农作区。

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和轻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碱解氮72ppm,速效磷8ppm,速效钾115ppm。土层厚度多在30~60cm之间,小于30cm的占土地面积的40%。

(2)土地资源评价: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评价方法,结合流域内土地生产潜力和限制因素对各类土地农、林、牧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进行评价。其土地资源评价标准见下表。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标准

根据地形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土地特性或质量、土地的理化性质、土壤中植物水分可用量等判别指标,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土地类型归类,并依照土地生产潜力和限制因素,对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项目区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见下表。

小流域土地资源等级评价结果表

地适宜作为农地进行耕作的面积较小,大部分土地适宜作为林果地进行合理利用,以挖掘更大的土地增值潜力。

(3)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内现有土地资源460hm2,其中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园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荒草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村庄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水面,占土地总面积的%;交通运输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详见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2.1.4植被

流域内的植被分为天然与人工两类,以人工植被为主。天然植被呈间断分布,表现为半干旱的植被群落特征,以黄草、黄白草、茅草等为优势种,散生酸枣、荆稞等灌丛。人工植被占主导地位,目前水保林主要树种为侧柏、黄栌、刺槐等,分布于山体中上部、河沟两岸及道路两旁和村庄内。经果林主要树种有核桃、花椒、山楂、香椿、杏树及零星的柿子、苹果、梨等。分布于靠近水源、质地较好的山坡梯田及沟谷间地。

2.1.5水文、气象

1.气象

小流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温暖,多风易旱;夏季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骤减。多年平均降水量672mm,其中汛期(7~9月多年平均)降水461mm,占全年的%。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和引发农业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

2.水资源

依据降雨资料查山东省水文图集,本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110mm,河川径流由大气降水补给,径流在时间上的变化特点与降水相似,但年际年内变化很大。区域内地表水资源量为万m3,人均地表水资源量

103.05m3,由于降雨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域内干支流均为暴雨型间歇性河流,直接可利用水资源量较少。

捎近小流域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00~250m左右,深井单井出水量

20m3/h左右,目前仅供区域人畜饮水用,农田、林业用水大多数靠天然降雨,河川汛期水量丰富,旱季断流时间较长,但缺少拦蓄水工程,河川水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在治理区内,采取沟道拦蓄、发展节水灌溉等措施,可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小流域的有水条件。

3.光热资源

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2.6℃,年均日照时数2650h,无霜期天,早霜始于9月下旬,晚霜止于4月上旬,每年大风日27天。

社会经济

2.2.1人口与劳力

捎近小流域地处历城区彩石镇的西南部,西巨野河上游,四周分别与历城区彩石镇柳泉、西丝峪、老树峪、东泉等村为邻,地理坐标在北纬

36°34′~36°37′,东经117°15′~117°18′之间。流域面积4.6km2,小流域内有一个行政村捎近村,人口210人。农业劳动力175,人口密度46人

/km2。该区域人口素质中等,文化水平80%以上为初、高中,农村劳力中可用于水土保持的时间每人每年大约为4~6个月。

2.2.2农村各业生产

据调查,2013年小流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平均单产3980kg/hm2。

(1)农业生产:基本农田以种小麦、玉米为主,单产在3980kg/hm2左右;其它耕地种植蔬菜、谷物等杂粮作物,流域内粮食产值是构成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林业生产:林果业为流域内的主导产业,经果林,生产经营以果园为主,经果林主要有核桃、花椒、山楂、苹果、杏树、桃树等;现有水保林95hm2,乔木等水保林以林场或承包到户型式为主经营、管护。

(3)牧业生产:以家庭畜牧业为主,主要品种为猪、牛、羊、兔、鸡等。

(4)工副业生产:该流域处于济南市近郊,便于从事工副业生产或农闲时进城打工。工副业项目主要有交通运输、机具维修、饮食服务、建筑等。

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

2.3.1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捎近小流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属鲁中南石质低山丘陵区第四副区。泰沂山区强度溶蚀—侵蚀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为发展当地经济,捎近小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的精神,大搞植树造林,整地改土,兴修水利,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许多荒山秃岭得到绿化,多数荒坡地和坡耕地被梯田所代替,部分坡耕地、荒山荒坡水土流失得到减缓,取得了显着成绩。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经过近几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包括:整修水平梯田,种植水土保持林,发展经果林49hm2,修建蓄水池3座,打井5眼,修建塘坝1座,修建生产道路6km。这对于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业林业生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状农田

现状沟道

现状山体

现状塘坝

现状水保林

2.3.2现状水土流失情况

项目区属鲁中南石质低山丘陵区,该流域属北方土石山区中度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以面蚀为主。参照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经现场勘查及对地块分析,流域内按土壤侵蚀强度划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四个类型,其中微度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轻度流失面积为,占流域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3°~8°的水平梯田、园地、林地、草地中;中度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较密林8°~15°的坡式梯田、坡式果园、稀疏林的大部分和田埂草堰中;强烈以上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农田隙地、稀疏林地和部分坡式果园中。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万吨,多年土壤侵蚀模数1500t/(km2 .a)。

水土流失现状表

2.3.3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原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缺少系统的综合规划,多是单项分散措施,水利水保工程不完善,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各种措施不能有效地相互配合,不能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总体效果不显着。

(1)小型水保工程严重欠缺,水资源利用程度低。流域内沟道现存小型水利工程拦蓄能力较小,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普遍缺少蓄水促渗工程,致使雨季沟内径流暴来暴走,水土保持难度加大;沟道均为季节性河流,旱季水量严重不足,断流造成沟道萎缩,水生物种和河岸湿地消失。也极大地影响了坡耕地履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工作,使治理工程年年搞,却不见成效。近年来地方政府虽有投资,但项目的组织管理及资金落实均不到位,半拉子工程较多,或建成的工程不能及时配套,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坡面措施缺少统一规划,不能形成综合防护体系,需补植或改造疏残林,培植新的水土保持林,更新、扩大经果林规模。流域内为土石山区,现有林地中水保林多为疏、残林、立地条件较差,土层瘠薄,蓄水保土效

益差,急需采取更新、补植或封禁等措施进行改造;果园所在立地条件较好,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财源,但由于品种老化、树龄偏大等原因,经济效益低,群众管理积极性不高,需进行整地、更新品种、加强管理、增加灌排设施等,尽快提高经济效益。

(3)人为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预防监督工作相对滞后。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道路两侧及山坡处开发建设此起彼伏,而防治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水保行业主管部门力量薄弱,需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4)注重眼前利益,轻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是主要驱动力量,近年来人们种植的树木主要是新品种果树,而具有防护功能的树木因短期内没有经济收益,发展缓慢,需要政府扶持,这是水保林建设缓慢的症结。

3 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建设目标

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本遏制流域内水土流失,本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82%。流域泥沙减少70%以上。

2.加强域内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塘坝、拦河坝等地表拦蓄工程,充分拦蓄利用区内水资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在拦蓄地表水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优化小流域内的灌溉水源。

3.改善生态环境目标。在满足当地群众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果林果,本项目实施期末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其中新增经果林;新增水保林,水保林疏林补植,封育治理。人工造林面积占宜林地总面积的80%以上。新增治理措施保水效率达到35%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5%以上。

4.发展农村经济目标。土地利用率80%以上,土地产出增长率50%以上,商品率达50%以上,粮食达到自给有余(400~500kg),现金收入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30%以上。

建设规模

按照流域内水土保持建设目标,综合分析治理投资来源及群众实际承受能力,确定建设期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措施为新建塘坝1座;新建拦河坝5座;林草措施为新增经果林;新增水保林,水保林疏林补植,封育治理。

工程总体布局

3.3.1布局原则

根据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方向,坚持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相结合,防止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治理与提升相协调的原则。在继承以往治理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对原有成果区的保护与提升、未治理区开展新治理的关系。

(2)坚持最大利用雨洪水资源为核心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安排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在预防监督的基础上,以“拦、截、排、涵、蓄”径流调控为核心,沟坡兼治,乔灌草结合,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最大限度退耕还林还果,改善地表植被覆盖,有利于地下水涵养。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水土保持工程的布设以实地条件为基础,如经果林推荐已种植的节水果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同时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和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4)坚持治理与封禁结合的原则。以生态保护为主,预防优先,发挥大

自然力量,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

(5)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布设建设工程和防治措施,促进建设投资的统筹利用和项目区协调发展。

3.3.2措施总体布局

通过对流域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因素,制定该流域治理发展方向,以绿化荒山荒坡为突破口,以经果林为重点,注重发挥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达到减缓地表径流,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同时加强封育管理,发挥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封山禁牧,促进植被恢复。在工程布局上,根据该流域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立地条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形成山上水保林,山腰经果林,增加地表水拦蓄的新格局。

(1)土地利用结构布局

项目区现有耕地,均为旱地;园地;林地。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改善当地生态、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通过建设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栽植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山育林育草的有机结合与配置,在有效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带动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后,项目区有耕地;园地;林地。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调整情况见附表。

(2)各项治理措施布设

林草措施:

水保林建设:水保林建设包括新增水保林;疏林补植,共计。具体布置见《水保措施工程布局图》。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区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作者单位:枣庄市山亭区水利局,277200) 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关系到农业条件的稳定和改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 和生活环境的切实保证和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是建设开放式的山清水秀、经济繁荣、城乡富裕、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秀美山川的需要。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农业条件下,“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有肥沃的土地,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土壤侵蚀已构成粮食生产的潜在危机。水和肥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因子。严重的水蚀既造成了降水在土壤不易蓄积和保存,加重了水分不足的胁迫,又造成了土壤肥力退化,使肥沃的表土损失,而不肥沃的底土裸露,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恶化。特别严重的是形成了地形支离破碎、生态脆弱的不良环境,从根本上恶化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必须重视和建立农业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获得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1 修筑梯田是加强降水就地入渗的有效途径 梯田是农业发展的产物,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工程。梯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大范围的兴起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70年代建设速度最快,水平梯田不是保持水土、治理江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

措施,而且对进一步增强丘陵、沟壑地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1.1 梯田发挥了蓄水保土作用 坡改梯后,田面水平,拦蓄降雨量增加,其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环境下的坡地土壤含水量。据甘肃省平凉市水保总站试验地1981年8月25日测定,在连续降雨218mm的情况下(日最大降雨61mm),降水被水平梯田全部拦蓄,下渗深度达160cm以上,在0~160cm土层的蓄水总量为315.5mm,包括原有土壤水分97.5mm,每亩年合有152.06m3水分,较坡地高出57.7m3,相当于多86.3mm的一次降雨。 1.1.2 梯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坡地修成梯田后,由于减少了土壤侵蚀,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甘肃省定西水保试验站对相同情况下梯田与坡地的土壤分析表明,旱梯田土壤肥力显著高于坡地(见表1)。 表1 旱梯田与坡地土壤肥力比较 1.1.3 梯田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据甘肃省平凉市连续12年梯条田与坡耕地对比测定资料表明,条田比同等塬坡地平均每亩增产粮食65kg,梯田比同等山坡地平均亩增产粮食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 设计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 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方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其中,在A境内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中山区约占%,丘陵占%,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本流域内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

等特点,目前河道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中通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严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范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摘要 (5) 1.2 报告编写依据 (6) 1.3 报告编写范围 (8) 1.4 指导思想 (8) 1.5 治理目标 (8)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2.1 项目背景 (10) 2.2 必要性分析 (12)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第三章项目地点基本情况分析 (17) 3.1 建设地点自然条件 (17) 3.2 社会经济 (20) 3.3 生态环境现状 (22)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和规模 (24) 4.1 项目建设的原则 (24) 4.2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24) 4.3 项目建设总体规模 (26) 第五章治理技术与方案 (27) 5.1 主要技术规范与标准 (27)

5.3 河道治理方案 (29) 5.4 土地整理方案 (30) 5.5 村庄环境治理方案 (32) 5.6 产业发展方案 (41)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 (44) 6.1 流域治理 (44) 6.2 流域基础设施建设 (48) 6.3 农田水利设施 (50) 6.4 土地整理 (51) 6.5 村庄绿化 (57) 6.6 果品产业发展 (57) 第七章施工进度安排 (60) 7.1 工期规划依据和原则 (60) 7.2 项目实施计划 (60) 第八章组织管理 (64) 8.1 项目招投标管理 (64) 8.2 项目招投标制 (64) 8.3 工程监理制 (65) 8.4 组织管理措施 (65) 8.5 技术保障措施 (67)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8)

9.2 编制说明 (69) 9.3 投资估算 (69) 9.4 资金筹措 (77) 9.5 资金运用计划 (77) 第十章土地、规划与环境保护 (78) 10.1 土地规划与产权 (78) 10.2 环境保护措施 (78)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 (81) 11.1 经济效益 (81) 11.2 生态效益 (81) 11.3 社会效益 (82)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84)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目录 1 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 1.5 施工组织设计................................................................ - 4 - 1.6 水土保持监测................................................................ - 5 - 1.7 技术支持.................................................................... - 5 -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6 - 1.10 效益分析................................................................... - 6 -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8 - 2.1项目背景 .................................................................... - 8 -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 9 -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0 -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 10 - 3.2项目区概况 ................................................................. - 10 -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8 - 4.1建设目标 ................................................................... - 18 -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 18 -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9 - 5.1布局原则 ................................................................... - 19 - 5.2工程措施 ................................................................... - 19 -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 28 -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4 - 6 施工组织设计.................................................................. - 3 7 - 6.1 施工条件................................................................... - 37 - 6.2 施工组织................................................................... - 38 -

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植被破坏,土壤大量“石化”、“沙化”,土地退化,耕地减少,沙尘暴加剧。同时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使得下游洪涝灾害加剧。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境内植被退化、地形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严重的水士流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加快该地区综合治理步伐,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对于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及其模式 1.1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 鉴于陇东区和渭北区面积相对较大,资料较为完整,且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具有较好代表性,在对初选的10多条小流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陇东区泾川县茜家沟和宁县老虎沟两条典型小流域,以及渭北区长武试区的王东沟和淳化试区的泥河沟共4条流域进行重点剖析。 茜家沟的治理格局是塬面修条田、道路林网,坡面建梯田、防护林带和果园,沟壑是刺槐林、柳谷坊群;老虎沟则主要是以水平条田为主体的塬面防治体系,营造水保林为主体的坡面防治体系和以塘坝、谷坊、防冲林为主体的沟道防治体系。王东沟综合治理的主要特点是狠抓基本农田建设,这不仅是正视人口增长的实际,妥善解决粮食自给的关键,而且也是控制塬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其在各项措施中的比例呈现出稳中微升的趋势。其次是水保林、经济林稳定扩大,比例不断提高,尤以经济林最甚。这一方面促进林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该类型区塬面建设和沟坡治理的重要措施。至于种草比例相对减少,也是该类型区在选择措施过程中实事求是,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的体现。其结果必然是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泥河沟综合治理过程中水保林和种草的比例呈反向发展,这主要是取决于小流域相对温湿气候的适宜性和当地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的体现。对梯田和经济林所占比例的微升,无疑是为保证粮食自给和对提高经济收入的措施响应。 1.2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现有治理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三道防线模式(南小河沟)、生态经济带模式(庆丰沟)、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老虎沟)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茜家沟)4种。另外,依据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农村经济及其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的形式还可划分为: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目标的科技开发型模式;②以种养加运销业连带发展为目标的梯层开发型模式;③以景点旅游结合商饮服务业发展为目标的城郊开发型模式等等。 但总的来说,其中的“三道防线模式”、“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均由塬面、沟坡、沟谷三道治理防线组成;而“生态经济模式”则由塬面、塬边、沟坡和沟底4个生态经济带组成。尽管它们的组成单元稍有不同,但从空间排列看,均沿立体垂直方向依次分布,与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侵蚀地貌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工作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合同编号: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2011年月15日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工程简况 位于县城北部镇交界处,属黄土高 原沟壑区,流域面积KM2,水土流失面积8.03km2, 土壤侵蚀模 数3125t/km2.a,属中度流失区,流域总人口3520人侬田总人口3520人,农业劳动力2300个,人口密度412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均基本农田0.09hm2.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残缺不全,地形高低不平,田间渠道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地需要,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工程区基本农田建设是非常必要而又十分紧迫地任务. 二、工程投标 获悉地招标公告,根据工程内容,我公司立即购买了该 工程地招标文件,并交了投标保证金,成立了以经营科为主地投标班子,组织骨干力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图纸、踏勘施工现场,调查收集当地各种材料价格信息,依据有关定额和市场价格编制了投标文 件,并按规定时间递交了投标书.中标后于2011年月2日与业主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万元.签订施工合同后立即成立工程工程 经理部,组织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月5日正式收到开工令,开始工程建设. 三、施工总体布置、总进度和完成地主要工程量 (一)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现场地各种条件结合本工程地施工特点

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地原则,采用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地方法对生产、生活临建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并充分考 虑环境保护地要求.总体布置规划一处生活区,生活区水、电设施 基本齐全,饮用水干净卫生.生产区主要布置在工程区一侧空地布置有材料堆放区、机械停放区、木工加工区、配电站等 (二)施工总进度 本标段计划2011年3月5日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 工,夏收和秋季天气影响,场内交通道路不能满足进料、运输等 施工要求,车辆难以通行,自然因素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地影响前期施工进展缓慢;后期工程部采取增派劳力机械、加大施工 强度等相关措施,昼夜赶工,于2011年9月30日顺利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 (三)完成地主要工程量 设置封禁围栏2km,标志牌3个,水保林17.54万株,果林 6.12万株,疏林布置12.47万株.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布置料场,施工机械进场清除料场内杂草及垃圾 杂物,接通临时水电设施,修建临设等. 2、组织技术人员对技术交底中指定地控制点进行全面校核 建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网,并做好控制网保护工作. 3、根据有关规范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实验,按时提交各项实验成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逐渐将眼光放到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上。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不可忽视的效益,所以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引言 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面临着重大难题,更是我国面临重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流失,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会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给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十分重要,而治理水土流失就需要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含义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普遍推行,并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治理模式。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在5~30km2的自然闭合集水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园统一规划,工程、植物和保土耕作三大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原则。它既是治理的自然单元,又是开发的经济单元,是江河与广大面上连接的纽带,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地生产生活条件,提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保住水、土、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莫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脱贫致富和发展上流坡经济创造条件。扩大人口环境容量,以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缓洪、削峰、减沙,提高江河防洪减灾能力;拦蓄地表径流,肠养水源,以改善灌溉和人畜饮水条件,提高抗早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二、小流域治理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问题 工程规划设计一般经历选项(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小流域实施规划、单项工程设计4个阶段,前两者是宏观的、原则上的报告,后两者则是具体的报告,是实施治理措施的依据。目前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后两个阶段,多因前两个阶段投入不足,造成工作深度不够,以致后两个阶段的工作无法具体深入,给工程实施造成了先天不足。 2、资金投入不足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4)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4) 1.5 施工组织设计 (5) 1.6 水土保持监测 (5) 1.7 技术支持 (5)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吕文档

1.8工程管理 (6) 1.9投资概算与资金措施 (6) 1.10效益分析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设计依据 (9) 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0) 3.1项目区选择 (10) 3.2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0) 第四章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8) 4.1建设任务 (18) 4.2建设目标 (18) 4.3建设规模 (18) 第五章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0) 5.1布设原则 (20) 5.2水土保持分区 (20) 5.3总体布置 (21) 5.4工程措施设计 (22) 5.5林草措施设计 (27) 5.6封育措施设计 (34) 5.7措施数量汇总 (36)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7) 6.1工程量 (37) 6.2施工条件 (38)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39) 6.4施工组织形式 (39) 6.5施工进度 (40) 第七章水土保持监测 (41) 7.1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41) 7.2监测范围与时段 (42) 7.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42) 7.4监测单位和设施设备 (42) 第八章技术支持 (45) 8.1技术支持方案 (45) 8.2技术培训 (45) 8.3技术推广 (46) 第九章工程管理 (47) 9.1工程建设管理 (47) 9.2工程运行管理 (48) 第十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0) 10.1投资概算 (50) 10.2资金筹措 (5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53) 11.1经济效益 (53) 11.2生态效益 (53) 11.3社会效益 (54) 11.4经济分析 (55) 附表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甲级设计证书号:A134004998 甲级勘察证书号:110102-kj 霍邱县沣河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 防洪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工程编号:20140305GH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一四年二月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60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流域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大江大河防洪建设相比,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滞后,尚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已成为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直接影响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并且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2010年国务院国发[2010]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闸除险加固”,提出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 沣河发源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试验区的三元乡林店一带,上梢汇水穿过沣西干渠墩子庙渠下涵后初步形成河道,在白莲乡少年圩进入城西湖蓄水区,河道全长58.76km,流域面积664.9km2。由于河道比降陡,上游来水快,洪峰流量大,下游两岸圩区防洪标准低,穿堤建筑物老化,造成洪涝灾害频发,防洪除涝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近些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需要通过实施治理工程建设,完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治淮工程的综合效益。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批复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沣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提高除涝标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该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改善水利条件,改变易涝多灾的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针对沣河防洪除涝工程存在问题与历年灾情,本着综合考虑、重点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受霍邱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公里,其中,在A 境长43.9公里,流域面积443.3平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区约占15.4%,丘陵占49.2%,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本流域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155.5公里,流域面积64平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39.7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20.52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10.26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

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等特点,目前河道淤积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有关法律、法规、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合同编号: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2011年月15日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位于县城北部镇交界处,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流域面积 KM2,水土流失面积8.03km2,土壤侵蚀模数3125t/km2.a,属中度流失区,流域总人口3520人,农田总人口3520人,农业劳动力2300个,人口密度412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均基本农田0.09hm2。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残缺不全,地形高低不平,田间渠道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搞好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是非常必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工程投标 获悉的招标公告,根据项目内容,我公司立即购买了该工程的招标文件,并交了投标保证金,成立了以经营科为主的投标班子,组织骨干力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图纸、踏勘施工现场,调查收集当地各种材料价格信息,依据有关定额和市场价格编制了投标文件,并按规定时间递交了投标书。中标后于2011年月2日与业主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万元。签订施工合同后立即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月5日正式收到开工令,开始工程建设。 三、施工总体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一)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现场的各种条件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生活临建设施进行规划布置,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总体布置规划一处生活区,生活区水、电设施基本齐全,饮用水干净卫生。生产区主要布置在项目区一侧空地,布置有材料堆放区、机械停放区、木工加工区、配电站等。 (二)施工总进度 本标段计划2011年3月5日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工,夏收和秋季天气影响,场内交通道路不能满足进料、运输等施工要求,车辆难以通行,自然因素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前期施工进展缓慢;后期项目部采取增派劳力机械、加大施工强度等相关措施,昼夜赶工,于2011年9月30日顺利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 (三)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设置封禁围栏2km,标志牌3个,水保林17.54万株,果林6.12万株,疏林布置12.47万株。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布置料场,施工机械进场清除料场内杂草及垃圾杂物,接通临时水电设施,修建临设等。 2、组织技术人员对技术交底中指定的控制点进行全面校核,建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网,并做好控制网保护工作。 3、根据有关规范对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按时提交各项试验成果及检测报告,为指示后续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依据。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施工准备完成后,我项目部立即组织全体工程技术认真阅读施工图纸,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研究制定了比较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其程序

小流域综合治理说明书

1 综合说明 1.1项目选择的背景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市**项目区2009年度工程选址地处**市中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选择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根据辽宁省发改委287号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选址为***镇***小流域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70.16%,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70t/(km2·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截止2008年统计,人均产值为6709元,人均年收入为4805元。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目前,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5.53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16%。 为有效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对于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发展市域经济为切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整合项目,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并出具了项目施工承诺、工程占地承诺、地方匹配资金承诺,项目区所在地镇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召开项目区行政村村民代表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出具了相应承诺。所有承诺都证明了我市对项目工程的实施信心与决心。在工程布局上,集中连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自上而下,沟坡兼治,恢复生态环境,符合治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区群众期盼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市**项目区水土流

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设计证书编号:A244022060 勘测证书编号:193038-kb xxxxxx支堤 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

xxxxxx支堤 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审查:黄顺平 校核:官丰峰 设计:卢家艺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绪言 (8) 1.2水文 (10) 1.3工程地质 (13)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7) 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9) 1.6施工组织设计 (22) 1.7工程永久占地 (22) 1.8环境保护设计 (23) 1.9节能降耗分析 (25) 1.10工程管理设计 (25) 1.11设计概算 (26) 1.12经济评价 (27) 2 水文 (28) 2.1气象特征 (28) 2.2水文基本资料 (29) 2.3水文特征 (29) 2.4洪水 (31) 3 工程地质 (36) 3.1前言 (36) 3.2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 (36) 3.3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37) 3.4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 (42) 3.5场地稳定性评价 (43) 3.6地基岩土工程评价 (44) 3.7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45)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6) 4.1项目建设的依据 (46) 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9) 4.3项目建设的任务 (52) 4.4工程规模 (53)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59) 5.1设计依据 (59) 5.2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 (59) 5.3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主要建筑物 (60) 5.4堤防工程设计 (63) 5.5堤防附属建筑物 (70) 6 施工组织设计 (72) 6.1施工条件 (72) 6.2施工导流与排水 (74) 6.3主体工程施工 (74) 6.4施工总布置 (76) 6.5施工总进度 (79) 6.6工程招标 (79) 7 工程永久占地 (82) 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 (82) 7.2投资概算 (82) 8 环境保护设计 (85) 8.1环境影响 (85) 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87) 8.3综合评价 (87) 9 节能降耗分析 (88) 9.1概述 (88) 9.2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 (88)

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初稿)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县水务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快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深度和质量,根据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有关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我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总则 1 编写依据及目的 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规范设计内容,提高设计质量,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通知》(水规计【2009】497号)和《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819号),以及四川省水利厅、财政厅印发的《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川水函【2010】110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及有关规程规范,并针对四川实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以下简称《编制大纲》)。 2 适用范围 《编制大纲》适用于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按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3 治理标准 中小河流治理要符合流域、区域防洪规划,设计应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并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一般采用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般采用5~10年一遇。 4 设计原则

某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1综合说明 1.1绪言 1.1.1流域概况 墨水河为“淮涉”与“墨水”两河的通称。墨水河有两处发源地: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镇的标山、二标山、三标山一带,经棉花、楼山、演礼村,通过书院水库进入即墨市的团彪水库,出库后经西南贡、前北葛村、官庄至前留村;另一源称留村河,源于即墨市石门乡莲花山西南麓一带,流经留村乡的西九六夼附近,绕过天井山至即墨县城关的前留村,两源在前留村汇流后经刁家烟霞、中障村、即墨市城关折向南经大韩村、城阳区西城汇、皂户村注入胶州湾。全长42.2km,流域面积392.9km2(含洪江河),平均干流坡降0.002m/m。 1.1.2墨水河历年治理情况 自1999年以来,青岛市和即墨市、城阳区政府多次对墨水河进行治理,现已完成河道护岸砌筑61.15km(左、右岸合计),新建改建拦河、跨河构筑物15座,铺设截污干管54.11km,工程总投资42573万元。其中: 1999年~2002年,即墨市对墨水河即墨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治理,护岸砌筑26.20km,铺设污水管道12.0km,项目总投资8257万元。 2005年2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决定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分期治理。一期工程2005年5月开始实施,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12.41km,护岸砌筑8.48 km,新建、改建桥梁2座,铺设截污干管24.49 km,工程总投资8725万元。 2006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二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7.49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6座,铺设截污干管17.62km。工程总投资9956万元。 2007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三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清淤、拓宽、护岸8.78km(左右岸合计),新建拦河、跨河构筑物4座。工程总投资7435万元。 2008年3月,青岛市审查批准了《青岛市墨水河综合治理四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四期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护岸长10.20km(两岸合计),接长张家西城南桥1座,新建桥梁2座,护砌大沽河倒虹1座,新建水质自动检测站1座。工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法编写提纲

精心整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1 1.2 1.3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1.7 1.8 1.9 1.10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 2.2 2.3 项目区与小流域为同一区域时,项目区与小流域概况内容进行合并。 3.1项目区选择 简述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及项目区选取情况,并对项目区位置、范围进行说明。 3.2项目区概况 简述项目区(工程涉及的乡镇)自然情况、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

水土保持的总体概况。 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3.3.1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小流域位置、范围,涉及行政村情况。 3.3.2 3.3.3 3.3.4 3.3.5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简要说明小流域内以往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亟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围(到项目村)、面积。 附图与附表 附图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水 平都明显的得到提升。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也就更加需要注重小流域的 综合治理与建设工作,因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发展生产、改善人们基本生活水平,全面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绝对重视。小流 域综合治理与建设,需要从各个环节上展开着手,采用科学的方法因地制宜的解 决好当地的实际问题,尤其要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预防监督为辅,从而在根 本上提升治理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措施;概念 众所周知,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工作,从本质上与国民生计有着极其重要 的联系,是一项能够确保可持续化发展的重点途径,所以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工作,可以全面实现社会经济整体化的持续发展,提 升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小流域综合 治理应当与生态环境保持一致性,要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出一个好的平台 以及好的条件,最终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质量。 一、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的基本概念研究 在展开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的实际分析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对此理念的概 念作出一个明确的了解,如此才能对后期的分析理解的更加深刻。根据有关专家 的总结可知,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指的是以小流域为单位,立足于科学规划的基 础之上,全方位的实行预防、治理以及开发相结合的理念,有效利用当地的水土 资源,深刻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提升 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促使可持续化发展的程度得到提升。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 与建设的工作,能够发展生产,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全国人们脱 贫致富。 二、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的科学措施研究 (一)全面注重小流域生态治理方面的措施 对于生态治理方面的措施来讲,也就是要利用更加生物的方法强化水土保持 工作,比如采用封山护林的方式,在退耕护岸林的山坡或者是荒山上种植乔灌树 木或者植被,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经 济发展的实际效益。在农业生产用地的周边阶段,需要应用大量的经济树种,切 实防止水土流失。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应当以村作为单位,以县城作为区域展开科 学性的规划,比如在城市周边地区可以种植某些经济林作物,这样不仅能够提升 植物的栽种效益,同时还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在小流域环境展开生态 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积极的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的种植 树木,展开水土治理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展开地方经济的建设工作。还需要注意 的一点是,治理工作中需要注重保持树种之间的距离,展开植被栽植的前期,需 要在山坡上设置出相应的排水沟,并且重点发展村落式经济园林,全面发展农家 乐旅游业,切实结合当地自然特色营造出具有流域特点的第三方产业,最终增加 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二)在小流域治理建设过程中运用监督预防措施 观察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可知部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区域,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