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张盛明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张盛明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张盛明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张盛明

发表时间:2019-03-25T09:49:24.7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张盛明

[导读]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基于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科学、合理的予以应用。乐陵市顺达建筑有限公司 253600

摘要:混凝土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基于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科学、合理的予以应用。随着房屋建筑安全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技术含量。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更加安全可靠的为人们所服务。本文围绕房屋建筑施工进行研究,结合混凝土浇筑技术运用,分析施工要点,加强质量控制,以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良好发展。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前言

随着房屋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楼层变得越来越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到房屋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从技术环节着手,结合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合理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施工技术和工艺,优化施工流程,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使用。

一、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要求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砂石原料需要合理予以配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主控项目包括水泥检验、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氯化物及碱含量以及配合比设计。水泥必须符合 GB175 规定,严格检验水泥质量,复验出厂超过 1 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3 个月(普通硅酸盐水泥),充分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的要求,水泥中不能含有氯化物。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在砂石材料中可以适当加入一定的掺和料,合理进行配比。正确选择原材料,根据水泥的干缩性,从吸收率和渗水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选择适合的骨料,必要时则需要使用减水剂。重点检查矿物掺合料质量、矿物掺合料质量、拌制用水质量以及施工配合比,经项目部自检,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工程设计的要求[1]。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方式分类

针对不同地区土质、不同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施工,所适宜采用的混凝土浇筑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房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几种混凝土浇筑方法主要有分段分层法、全面分层法和余面分层法。其中,分段分层法是现阶段应用最广的一种浇筑方法。

(一)分段分层浇筑法分段分层浇筑法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与密实性,而且可以有效弥补全面分层法在混凝土搅拌机或运输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的缺陷。采用分段分层法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首先由底层开始浇筑,当浇筑一段距离后,开始实施第二层浇筑作业,然后以此类推,逐层逐段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分段分层的具体段数与层数需要依据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一般分为 3 至 5 层。这种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太大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即厚度不太大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分段分层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浇筑效果。

(二)全面分层浇筑法全面分层浇筑法就是首先对整个结构实施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当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时,实施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再按照同样的方式逐层全面进行混凝土浇筑,直至浇筑作业全部完成。这种浇筑方法要求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能够保证全面性和专业性,保证混凝土浇筑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由短边向长边原则进行浇筑,但若有必要也可以由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方式进行浇筑,理论上应尽可能避免选择其他浇筑方式。全面分层浇筑法不适于结构平面较大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

(三)余面分层浇筑法余面分层浇筑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非常的熟悉,但也不难于理解。采用余面分层法在浇筑过程中会自然形成斜面坡度,所以振捣施工需要从斜面底端向上进行,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如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冷水等,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及时将积水排出。

三、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际应用

预应力输管大直径薄壁混凝土浇筑技术、小直径钢管混凝土浇筑技术以及水下双管加固混凝土浇筑技术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剪力墙浇筑、位置浇筑以及框架浇筑当中。(一)剪力墙剪力墙浇筑质量影响着剪力墙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决定着墙体厚度和整体结构刚度。剪力墙浇筑主要采用流水线、长条形的浇筑方式,逐层浇筑来不断提升高度。在剪力墙地面上进行均匀浇筑,同时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缝隙,同时需要保证连续的浇筑施工。为了让混凝土与接口达到密合,提升接口位置的混凝土的密实度,并加强振捣。混凝土浇筑墙体孔洞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孔洞的位置与混凝土浇筑高度在一条水平线,共同完成墙柱、外墙和内墙接口的混凝土浇筑。在洞口的两侧进行振捣,合理掌握振捣的力度。严格遵循设计方案规范房屋建筑施工操作,确保各个技术参数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无误,进而为剪力墙浇筑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加以有效保护,保证其稳定性,不可随意移动。

(二)位置钢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影响着房屋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也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钢筋所放置的位置十分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屋建筑的质量,需要对发生偏离的钢筋予以矫正,避免其对建筑整体质量造成威胁。在钢筋布置最为密集的区域,一般是房屋建筑的主梁结构。钢筋准确的摆放,为混凝土浇筑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水泥和细石进行混合,采取人工振捣,进而保证房屋建筑位置浇筑的质量,提升房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三)框架多重框架是当前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在进行混凝土框架浇筑的过程中。参考框架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进而明确框架浇筑的层次。根据房屋建筑的柱结构和梁结构,进行层与层之间的浇筑,安装模板并进行养护,避免收缩、干裂等现象的发生。模板完整性和成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进而绑扎钢筋,一切就绪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为房屋建筑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梁板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房屋建筑梁板施工中的应用要求肋形楼板梁板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步进行,并统一使用赶浆法由一端逐渐推进。具体施工流程为:首先,将梁进行分层浇筑施工,使其形成阶梯形样式。当梁浇筑位置到达楼板时即可与楼板一起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楼板混凝土浇筑厚度应稍微大于楼板本身厚度,并用平板振动器来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0T16:10:35.1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作者:施冬秋葛莉[导读] 地基施工作为公路建设中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公路建设的质量。 浙江一路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温州市 325102 摘要:公路建筑作为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公路施工中受地形、地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软土基地施工已成为公路建设常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作为保证公路整体质量的关键,其应用水平与质量得到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相关概述出发,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 考。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引言:地基施工作为公路建设中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公路建设的质量。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线路的不断加大,软土地基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施工单位关注与研究的重点课题。因此,为保证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需在公路建设前,采用有效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优化处理。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相关概述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有软土而构成的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导致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具备了以下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公路建设增添了难度。其一,由于软土含水量较高,导致软土地基渗水性相对较差,无法对地下室进行有效排除,从而对公路地基负荷承载能力产生影响。而公路作为运输的重要载体,对承载力的要求较高,这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1]。其二,由于软土孔隙较大,其结构组成以淤泥层、砂层等为主,导致软土地基在受力作用下易出现不均匀下沉问题,从而对公路路面产生破坏,出现“高隆现象”。其三,受软土结构以及特点的影响,软土地基相对于其他地基而言,其变形性较大,抗剪能力差。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路地基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土壤流失问题。而土体的移动将对公路整体质量形成不利影响,导致公路坑洼不平、地基塌陷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作为针对软土地基特点形成的地基处理技术,对提升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实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有效应用已成为降低软土地基危害,提高整体公路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 2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2.1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现阶段,在公路施工中换填技术、强夯技术、挤密砂桩技术、深层搅拌技术、排水固结技术等是较为常见的几种土地基处理技术。 2.2.1换填技术 换填技术又被称为“置换技术”、“垫层技术”,主要是针对浅层软土地基(如一些路基不厚的路桥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2]。该处理技术的应用通常需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挖掘机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软土进行清除,从而置换上稳定性、强度、抗腐蚀性较高的土层或材料,如片石、砾石等。经过机械与人工压实处理,提升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 1 换填技术施工原理示意图 2.2.2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又被称为“强力夯实方法”主要通过冲击作用,进行土质性质强化得以实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公路路基抗剪作用于承载能力。通常情况下,在应用强夯技术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可采用起重机或吨数较大的轮胎吊车进行夯击操作,在力的作用下,提升地基土层密度与硬度,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势,在砂土地基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2.3挤密砂桩技术 挤密砂桩技术主要是指在公路地基施工中,通过向软土路基挤入砂石的方式来提升软土路基内部密度,降低软土结构空隙。通过应用挤密砂桩技术可有效增强软土地基整体结构的抗剪强度,避免公路下沉或塌陷问题的产生。 2.2.4深层搅拌技术 深层搅拌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主要是在进行公路地基强化操作中通过利用固化剂(以水泥浆为主),经过搅拌机强制搅拌,增强深层路基强度,提升软土地基承载力。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对水泥浆进行搅拌作业,用以达到固化效果,发挥固化作用,图2为水泥搅拌施工的基础工艺流程。 图 2 水泥土搅拌施工的基础工艺流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 成人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8 函授站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 年 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钢筋混凝土规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地基处理安全措施

地基处理安全措施 一、施工生产安全措施 1、现场每一醒目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教育现场人员做到按规定戴好安全帽,遵守“十不准规定”。拒绝无关 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2、严格做好“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工作。大楼外墙随施工进度作竖直全封闭防护架,并满挂安全网,杜绝向下抛投物件。 3、坚持用好“安全三宝”,任何人进施工现场都配戴符合规定的安全帽 4、架子搭设和拆除按规范;防护架、支模架分开搭设,保证不相互拉扯 5、上人利用室内楼梯,楼梯搭防护架及防护栏杆,横杆高度1800 ,通道宽度保证600-800 6、拆除架子和防护设施,由现场专职施工管理人员签证许可 7、在拆边梁边柱模板时,保证两人操作,予防物体坠落伤人。 8、防护架上杜绝堆放材料及物体,楼层周边1m 内不堆放任何材料,拆出的材料及时清运至1m 以外任何地 方。 9、承重平台安装前完善设计方案并经技术责任人检查签证认定后搭设,安装完后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使用。

10、配备良好的夜间照明,危险处设置警示红灯。 、机械操作安全措施 1、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保证持证上岗,坚持上、下班。班前班后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先处理完善再进行使用。 2、塔机操作,设专职人员指挥、维修、保养。并随时检查运转中的塔机各部位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塔机、门架增设防雷措施。 3、定期检查机械性能、设备、设施配件。 三、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所有电线线路按“三相五线制”标准架设。所有供电终端严格执行一个插座配一个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 2、劳务工人、办公区内使用的照明均采用低度、适宜的灯泡,杜绝使用电炉 3、一切机电设备均安装避雷装置和漏电开关 4、定期检查线路、漏电开关,以保证不因线路、开关漏电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消防安全措施 1、工地上严禁使用电炉及明火烧饭、烧水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难点与处理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难点与处理 1)、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熟悉地质条件,严格审查桩基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及设备采用是否合理,桩位控制是否正确。出现异常情况,立即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组织现场勘察,及时解决问题。对桩基工程必须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 2)、本工程桩基采用直径D=400mm和D=300mm的预制管桩。桩身共分二接桩,总长度分别为30-20m。 3)、基桩施工时应以桩长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基桩施工时应采取合理的打桩顺序以减免挤土的不利影响。基桩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混凝土充盈系数。 4)、本工程基桩施工时应进行现场静荷试验,试桩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具体位置由设计方确定。施工完后,应采用可靠的动测法进行辅助检测,要求桩动测不少于桩总数的20%。 5)、桩基(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①、建筑材料的选用:粗细骨料应满足普通钢筋混凝土桩的要求,一般采用中粗砂及强度高、级配好、清洁的碎石或卵石。水泥强度等级以不低于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好。预应力筋用高强度钢丝或热

处理钢筋。 ②、钢筋制作及混凝土浇注:预应力筋的下料和长度应考虑下述因素:桩的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的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张拉伸长值、台座长度等。断好的料一般均由机器编制成钢筋笼,再置于钢模内。拌制的混凝土必须严格按配合比配制并控制其坍落度。预应力张拉后即上离心机成型,最终蒸汽养护。 ③、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除同普通混凝土预制桩一样外,在成品出厂前尚需做抽查检验,以检验其极限抗弯弯矩;另一个是钻芯取样,以校核管桩的桩体混凝土强度。在单节桩的1/2长度处,加集中荷载,通过电子称,传感测其抗开裂弯矩、极限弯矩并测出开裂挠度,同规范相比,以评价制作质量。对钻芯检测混凝土强度可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进行,测得的强度需换算成标准立方体强度。 ④、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过程监理质量控制:桩的制作、运输和堆放及其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明,强度要求达到100%,且无断裂等情况。 ⑤、作业条件:应具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在我国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后注浆施工技术,是一种新 型的桩基施工技术。其可根据不同桩基分为两类,即极端注浆法和装侧注浆法:极端注浆法是指施工人员修建好桩基之后,先用水泥浆液对桩基其中一侧进行灌注,待该侧桩体和浆液完全融合之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承载能力的加强;装侧注浆法也是先对桩基的其中一侧进行水泥浆液灌注,待其凝固之后再加强对桩端和桩侧的承载能力。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以往灌注技术所没有的优势,如提高桩基的稳定性、加强桩基的承载能力等。注浆管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安装注浆 管的过程中:①施工人员需先使用铁丝将两根注浆管,分段固定在钢筋笼两侧,其底端应高出钢筋笼200~300mm,并对超出的底部进行 封闭处理;②施工人员需在其侧面钻出7~8mm的梅花形小孔,之后 在其外部分别包上胶布与硬包装带。(2)在安装下注浆管时,为了 降低焊接连接难度,施工人员可使用丝接进行连接。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注浆管开丝情况,施工人员需及时对注浆管的螺纹个数和开丝质量进行检测。开丝情况出现之后,需使用螺纹塑料帽将钢筋笼和注浆管连接起来,并对注浆管底端止回阀的安装方向进行仔细检查。此外还需利用管钳拧紧注浆管的连接丝扣以提高其安全性。下注浆管的养护时间最少应为7d。(3)在安装孔口装置以及注浆管线时,施工人员首先需将进浆管线和屏浆阀安装于注浆管上方,之后再进行洗孔与开塞的操作。高压清水泵常被用于清水压管的处理以将注浆管底部的阀门打开,处理时间为1~2d。(4)为期7d的灌注混凝土成桩养护

工序完成之后,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建筑工程的标准,此时可进行注浆操作。施工人员首先需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水泥浆,将其过筛之后倒入集料斗之后再打开注浆泵,按照一定的步骤将水泥浆倒入桩底,并对其配比进行调整,直至其达到最佳水平。(5)以上工序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在卸载下有关管线之后,需对管线和器具进行清洗处理。 (1)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本章节所提出的水泥搅拌施工技术,正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一。主要方法就是将水泥加入软土地基中,当软土地基中的土质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时,则可形成一定的桩体,软土地基的强度随之得到提高。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可靠性高等优势,主要应用于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地基中。当然,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例如,软土地基中含量较高的碎石会加大水泥搅拌的难度,因此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不适宜应用于这种情况。 (2)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的主要方法,是将地基土和石灰强制搅拌混合,并促使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以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保证地基土的稳定。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的应用实例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此外,其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还可有效减少房屋整体沉降以及软土层的沉降,房屋软土地基将会随着软土层承载力的提高而得到有效加固。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地基处理的资料。 【关键词】 序言、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序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劳动力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而生产一个优良的建筑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社会监督等等因素之外,主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其中核心部分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标签】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建筑施工技术质量诸多问题分析 1.1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个性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更应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程序,经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建筑产品或半成品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必须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其最根本原因是建筑施工技术存在许多漏洞,不能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及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一些工程项目存在管理乱、质量差、返工多、回访难等弊病;因工程质量不好,生产力得不到较大增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出现桥塌楼倒、房屋渗漏、墙体开裂等等工程质量事故,除了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承包等原因外,归根到底就是施工技术失控或质量监控管理措施不力。正因为在设计质量得到保证以后,现场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最终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1.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虚假资料、数据有误;使用荷载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1]安装等。如钢筋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的结构性能根据不同结构应满足相应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和温度的不同要求。普通钢筋混凝土的工作性是用坍落度来评价的,从流变学的观点看,坍落度表征的是拌合物的屈服值,对普通钢筋混凝土,由于用水量大,水胶比大,振捣施工,粘度的影响并不突出,用坍落度一项指标就够了,但对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来说,由于用水量少,水胶比低,掺有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使拌合物呈现出:坍落度大、粘度大、均匀性好(不离析、泌水少)的特点,而且多数是泵送施工。有的还是免振自流平施工,粘度的影响就十分突出,因此单靠坍落度一项指标就不够了,这需要一项表征粘度大小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已提出了很多种测试工作性的新方法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有L形流动试验,O形(或V形)漏斗试验、充填性试验、钢筋通过性试验、砂浆流变试验等等。 1.3 产业链不完善。相较于国外水平,国内的住宅工业化水平并不尽如人意.有业内人士表示,工业化住宅,从设计到产品预制生产、运输施工、后期运营管理等都需要非常专业的能力.而目前单就产品预制生产来说,许多工程质量问

粉细砂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细砂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3-01-07T09:51:05.3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Under供稿作者:陆杰辉 [导读] 灰土垫层施工时,先将处理范围内的粉细砂全部挖出,并对底部进行夯实或压实。 陆杰辉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粉细砂地基处理主要取决于粉细砂的特殊性质,由于粉细砂地基的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对粉细砂地区的建筑物不论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容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本文以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K一期工程为例,分析了粉细砂地基的加固机理,并对粉细砂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进行探究及应用。 【关键词】粉细砂地基处理房屋建筑应用 一、工程概况 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ilamba Kiaxi(简称K.K)一期工程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省南部Kilamba Kiaxi区,距离罗安达市区约20km,工程内容包括20002套公寓楼及24所幼儿园、9所小学、8所中学,及配套的市政基础工程。我单位施工的标段主要是房屋建筑工程,公寓楼94栋(每层层高3米,五层54栋、九层23栋、十一层10栋、十三层7栋)、另有公建8栋(其中幼儿园3所,小学2所,水泵房3个),共102个单体建筑物,分22#、23#、27#三个地块,总建筑面积为43.9万平方米,五层公寓楼及公建采用砖混结构,九层及以上采用框架结构,砖混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基础埋深1.5m,九、十一层均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分别为1.8m、2.0m,十三层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2.2m。本工程地势南高北低,地表以下普遍分布着约0.3~1.0m 厚的人工填土层,该层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工程性质差,在未经地基处理的情况下不宜作为建筑物的直接持力层;基底地基持力土层主要为棕红色粉细砂(包括含粉土粉砂②1 层、含粉土粉砂②2层、含粉土粉砂②3 层,属中压缩性土,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分别为120 kPa、140 kPa、150 kPa),最大干密度为2.09g/cm3,局部地层在水平方向上总体分布不均匀;基土具有砂土和粘土特点,天然状态下遇水后强度降幅较大。地基土受含水量影响,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土的压缩模量变化较大,地块含粉土粉砂②层存在湿陷性,其厚度变化随地形的起伏而变化,厚度为:9.0~15.0m,对建筑物危害较大。 二、粉细砂地基的加固机理 由于安哥拉K.K一期工程地质为粉细砂,与中国国内的粉砂土有很大的差异,安哥拉K.K一期工程地基加固机理及方法要能体现该地区粉细砂的特征,通过地基加固处理不仅要提高其承载力,还要有效的消除其湿陷性。 (一)土(灰土)垫层 * 就其处理的范围来说,土垫层分为建筑物基础底面下的土垫层和建筑物范围内的整片土垫层两种。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土(灰土)垫层处理粉细砂地基,只要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粉细砂地基上尤为突出。但需指出的是,当仅要求消除基地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局部和整片的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土的承载力或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其中垫层构造如下右图所示。 垫层质量由压实系数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垫层厚度不大于3米时,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3;二是垫层厚度大于3米时,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5。 (二)重锤表面夯实及强夯 重锤表面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粉细砂地基。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以消除基底以下1.2-1.8m粉细砂湿陷性。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粉细砂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粉细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粉细砂地基的湿陷变形,因此在粉细砂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强夯施工工艺要点:先点夯,再用推土机推平,然后满夯一遍。点夯间距4米,每个点点夯用锤子砸6-10下,采用200吨能级夯;满夯同样采用200吨能级夯一遍。 三、粉细砂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一)灰土垫层施工 灰土垫层施工时,先将处理范围内的粉细砂全部挖出,并对底部进行夯实或压实。然后将就地挖出的粘土配成相当于最优含水量的灰土料,根据选用的碾压机械,按一定厚度分层铺土,分层碾压直到设计标高为止。在大面积的施工范围内,可采取分段开挖、分层碾压,上下面层应避免竖向接缝,错缝距离不应小于0.5m。在施工缝两侧0.5m范围内,应增加碾压遍数。 (二)原土换填(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施工 安哥拉K.K一期工程施工方案正式实施前,进行对比试验,确定2栋楼对加固前后的地基强度进行细致的检测对比,进一步确定换填厚度、分层铺填厚度、压实遍数、压实机械技术参数等,确保方案实施的可靠性。经研究、试验,基底处理采用原土换填(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施工方案,将地基土保持最优含水量,经碾压密实后,防渗效果好,强度可大幅度提高;换填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达到180 ~200 kPa。换填厚度(指基础底面以下需要换填加固的最小厚度,基坑开挖到换填起始标高以后)五层公寓楼及小学为1.0~1.5m,水泵房、幼儿园为0.5m,地基承载力大于180 kPa;九层及以上公寓楼换填厚度为2m,地基承载力大于200 kPa。每层松铺厚度30 cm、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压实遍数8遍;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基坑底清理→检验土质→洒水拌合→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压实度→修整找平验收。原土换填施工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挖至换填标高后,应先进行洒水,配合人工整平,用压路机将基坑底面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93%)。 第二、压路机采用18t的振动压路机,摊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摊铺用土选用无杂质的粽红色含粉土粉细砂。摊铺时人工配合机械作业。 第三、摊铺完成后洒水,洒水时要均匀,并控制好含水量(最优含水量为6.2~6.5%),然后进行闷料。 第四、碾压分为静压和振压两种,两种结合使用,先静压两遍,再振压三遍,然后采用静压和振压交替进行,控制碾压速度,一般要碾压8遍以上,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在局部边角处压路机施工不到的地方,应用小型打夯机打实。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资料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题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在施工中的控制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2017年 4月 15 日

目录 摘要 ..................................................................................................................... II 1 前言 (1) 1.1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 1.2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其质量的研究现状 (2) 1.3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2) 2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3) 2.1从力学角度分析 (3) 2.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 (3) 2.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 (3) 2.4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 (4) 3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6) 3.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6) 3.2钢筋的翻样工作 (6) 3.3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7) 3.4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7) 3.5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 (7) 3.6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 (8) 3.7钢筋骨架的安装要求 (8) 3.8实行四级检查验收制度 (9) 3.8.1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9) 3.8.2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 (9) 3.8.3严格检测程序 (9) 4 结论 (9) 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10)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 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换填地基法 常用方法: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接槎位置不正确,接槎处不密实。 预防措施: 接槎位置应按规范规定位置留设;分段分层施工应作成台阶形,上下两层接缝应错开0.5米以上,每层虚铺应从接槎处往前延伸0.5米,夯实时夯达0.3米以上,接槎时再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常见质量问题2:不按规定进行压实系数及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换填垫层地基竣工验收应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其承载力,原则上每300平方米一个检验点,每个单位工程检验点数量不宜少于3点。 2.对于局部的换填垫层,由设计单位确定其检验方法。 3.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划分安全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和一般不太重要的、小型、轻型或对沉降要求不高的工程,地基竣工验收时可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但当设计有要求或垫层厚度大于2m时,仍应按第1条要求做载荷试验来检验其承载力。 4.对于厚度小于1250mm,起“褥垫”作用的换填处理,地基竣工验收时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即可。 5.换填垫层地基除应按要求做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层的压实系数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处。检验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平方米不应少于1个

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 个检验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 二、夯实地基 常用方法:重锤夯实地基、强夯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夯实过程中无法达到试夯时确定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击不密实。 预防措施: 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水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0.5~2.0米厚的砂石,才进行强夯;或适当降低夯击能量,再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 常见质量问题2:强夯后,实际加固深度局部或大部分未达到要求的影响深度,加固后的地基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1.强夯前,应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在砂卵石夹层的可适当提高夯击能量,遇障碍物应清除掉;锤重、落距、夯击遍数、锤击数、间距等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过试夯、测试确定;两遍强夯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或冲积土,一般为3周,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 2.实际施工中当强夯影响深度不足时,可采取增加夯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小,一般增大锤击功(如提高落距),可使土的密实度有显著增加。 常见质量问题3:不按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承载力原位测试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载荷试验检验

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在钻前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在钻前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软弱地基的处理和研究是在建筑工程中十分困难和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需要考察和研究各个岩层不同土壤的性质和岩层所处于的位置情况,再来决定采用何种适合的工程方法和技术加以处理和施工。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技术;钻前工程 前言 由目前经过的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我们通过探究钻前工程本身的特性,研究处理适用于钻前工程在软弱地基上面的应用和处理方法,并且得出了竹筋和木桩运用在钻前工程的软弱地基处理上是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和广泛利用价值的,值得各个部门进行深入推广和运用。 1 钻前工程的特点 从钻前工程的本质特点来说,它是存在于土木工程的一个工序。它的主要工序可以概括为:道路和井场的搭建、基础设施以及设备的建设、其他附属设备的安装和建设。就油气田的整个开发过程来说,钻前工程的实施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也是钻井实施的一个附加的部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对使用的方法有明确的要求,并且建设工程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基线。 1.1 临时性工程 与钻前工程相关的一些工序是在钻井完成之后进行作业的。对于油气开发的全部工程来说,钻前工程是在项目开发前期的一个临时的工程。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设备层出不穷,各种最新技术也不断运用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1]。因此,现代社会的钻井开发时间不断缩小,特别是对于中部和浅层,有着巨大的进步和提高。 因此,合理规划用地、维护土地的质量,对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其带来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的。除此之外,法律也规定了要加大对损坏的土地的修復,要在井口之外的地方进行开垦。所以,综合来看,钻前工程是具有临时性的。 1.2 多学科工程 由于钻前工程的施工地区面积和范围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复杂、险峻的地区更是需要用到多种技术的。因此,公路技术、边坡技术、基坑技术、结构规划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可以看出钻前工程的作业环境是很危险的,所涉及的工程又很多,使用的设备繁多和复杂。所以在选择井场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深入考察,仔细研究,排除多余风险。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作业前的准备和条件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成品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土建工程:全站总平面布置以北侧为35出线方向,围墙内平面形式为矩形:南北长34. 0m,东西宽16.4m。围墙内用地面积0.0558h m2010配电装置室布置在变电站南侧。主变压器设备基础布置在35配电装置室与10配电室之间。主变压器运输道路直对进站道路,由变电站南侧引接。 电气安装工程:本工程站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南阳乡白石崖村工业广场处,就近有340省道经过。本站站区布置基本呈长方形,半户内布置,南北方向长34米,东西方向长16.4米,总占地面积675川。35、20和10配电室、主控室、电容器室均采用箱式配电箱柜布置在站区,主变压器户外布置,35进线向北,20和10出线向南。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站区布置基本呈长方形,半户内布置,南北方向长34米,东西方向长16.4米,总占地面积675川。 35和主控室联合箱柜布置在站区北部、20和10、及电容器联合箱柜布置在站区南部,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35进线向北,20和10出线向南。 本设计推荐35配电装置采用61-40.5(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20配电装置采用24(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10 配电装置采用28-12(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20和10及电容器均为电缆出线。 二、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2 - 2002)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0300 - 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0204 —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3 —200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107-2003新)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8—2003新)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50194-93 ) 《工程测量规范》(50026 —2007)

住宅建筑施工难点、重点部位的方案

住宅建筑施工难点、重点部位的方案第一节业主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合同要求,工程质量必须达到万科企业的质量标准。万科的实测实量体系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这将是本工程的最重点及难点。之所以把业主的标准放在第一位,因为这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精力,这也是我司与其他同行的比较与竞争。这里附录万科实测实量的目的、适用范围、取样总则及测量的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具体方法此不赘叙。 1 目的 1.1作为《产品质量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制度的补充。 1.2.规范产品质量实测过程中的程序、取样方法、测量操作、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和要求。 1.3提供产品质量实测的操作方法,尽可能消除人为操作引起的偏差。 2 适用范围 2.1本指引适用于按《产品质量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万科集团所有在建工程(自结构±0.00 至交付完成)项目,包括全资项目以及非全资但万科负责经营管理的项目。 2.2 各一线公司应根据本指引制定本公司实测实量执行细则,明确:施工单位应按分户对所有实测区进行 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监理公司对施工单位实测数据按不低于 30%的比例进行复测;项目部及工程部专职质量工程师对监理公司复测数据按不低于 50%的比例进行复测;一线公司应将经监理及公司相关部门复测后的实测数据作为对施工单位付款及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区域及集团进行实测实量时应对一线公司实测数据进行检查核对。 3 取样总则 3.1 随机原则:各实测取样的楼栋、楼层、房间、测点等,必须结合当前各标段的施工进度,通过图纸或随机抽样事前确定。 3.2可追溯原则: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或房间的具体楼栋号、房号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3 完整原则: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

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平浩

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平浩 发表时间:2018-03-12T14:40:02.6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平浩朱小帅 [导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从地基处理原因及对象、地基处理原则和方案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地基处理技术中的问题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各样的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工程,都要从基础开始,而基础又都是从地基生根,地基处理的好坏对建筑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程序。地基土层存在着年代远近不同,埋藏深度不同,分布疏密不同,范围大小不同等毫无规律可循的特点。只有做好地基处理工作,才能避免地基之上建筑的安全隐患。 1地基处理技术简述 近年来,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有效减少占用良田耕地,建设项目正向地基更加复杂地区转移,对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目前地基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夯实法、换填法、振冲法、预压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砂(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桩法、CFG桩法、石灰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等,从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来看,还有一些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如粉喷桩与CFG桩结合技术、强夯法与碎石桩结合技术、地下连续墙辅助技术等。总体思路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出现沉降变形,利用桩基技术把上部荷载传导到深层良性地基,辅助地下连续墙为地基提供侧向支护,因此来改善地基的透水性,降低地基的压缩力,起到加固稳定地基的作用,达到确保结构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2地基处理工程的有效性 2.1重视地质勘察的准确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对项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正确地了解和分析。而做好工程勘察工作的关键是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和设计使用年限等因素,合理规划确定勘察任务和目的。地质勘查工作为工程设计提供着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绝不能忽视,更不能弄虚作假,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软弱地基而言,更应慎重对待。 此外,还应重视钻孔的布置和深度的选择。如果钻孔深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那就不能正确地计算出地基土层的沉降以及地基的承载力;如果钻孔位置设计不合理,钻孔点布置数量不足,同样不能反映出项目工程地质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这样就会引起上部结构的翘曲和弯折甚至出现断裂,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和巨额的经济损失。 2.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以及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项目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断裂或损坏。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提供的建议值产生怀疑,可以采取荷载试验进行验证。施工单位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项目时也应复核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合理性。一旦出现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沉降倾斜,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及业主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地基及结构发生严重破坏。 3地基处理新技术应用 3.1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 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其介于传统概念的复合地基与桩基之间,可以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桩基的承载能力,使桩与土两者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所带来的压力,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沉降控制在合理可控设计范围之内。它与桩基承受荷载相比的最大优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少一半混凝土用量,不但能够降低工程材料成本,控制建筑垃圾的排放,还能满足设计地基强度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尽管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技术在设计理论上还有待完善,但其节能减排方面的优点,在未来工程中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2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结合桩基法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将上部荷载通过桩基自上而下的传导到深层良性地基中去,从而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效果。单一采用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其承载能力不够理想,无法满足复杂条件下地基处理的需要,如果选用CFG桩代替碎石桩承受上部荷载,通过碎石桩消除上部土层的液化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还能够消除水的影响。两种桩基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减慢地基沉降速率,从而达到沉降量小而均匀的效果。 3.3粉喷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结合 粉喷桩与CFG桩结合技术是利用两者之间良好的固结能力与天然地基组成复合地基来承载上部荷载的方法,它既能发挥CFG桩高承载力的特点,又能对粉喷桩起到侧向约束作用,进而使两者的相互结合作用增强,达到地基改良处理的目的。此外,粉喷桩还能够有效改善地基土的变形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效避免了CFG桩施工过程中对原固结土体的破坏。 3.4强夯法与碎石桩结合 强夯法与碎石桩结合技术是在填土层中先做好碎石桩体,起到对地基土的挤密和排水固结作用,再选择好强夯点,利用外界强夯的冲击力将碎石桩体击散,使碎石沿着桩径挤入四周土层内,最终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体混合的硬壳层和扩径后高置换率的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而达到对地基的强度、稳定性的提升,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在工程应用中,强夯法的运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夯沉量的把控更为关键。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大大影响强夯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理论与实践总结,夯击深度应根据现场实际土层厚度和湿陷性来确定,单位夯击量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质属性、结构类型和夯击深度等因素,而夯击次数则由地基土壤性质决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60926

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函授站点:盘锦函授站 层次: 高起专 年级:16级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生姓名:李阳 指导教师:张仁伟 2018年 5 月21日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 一、引言..........................................4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5 1.干缩裂缝及预防................................5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5 3.沉陷裂缝及预防................................6 4.温度裂缝及预防................................7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8 三、裂缝处理......................................8 1.表面修补法.....................................8 2.灌浆、嵌逢封堵法...............................8 3.结构加固法.....................................9 4.混凝土置换法...................................9 5.电化学防护法...................................9 6.仿生自愈合法...................................9 四、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