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合浦郡在岭南与中外交通中的地位

论汉合浦郡在岭南与中外交通中的地位
论汉合浦郡在岭南与中外交通中的地位

论汉合浦郡在岭南与中外交通中的地位

王元林

(暨南大学历史系,广州,510632)

[摘要]两汉合浦、徐闻“土地硗确”,农业生产落后,但其在岭南和中外商贸中的作用重大。《汉书·地理志》载两地为汉代中外交通重要的始发港,在当时造船业还不发达,沿近岸航行的条件下,其地位是无法代替的。两地交通、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重要,合浦采珠业的发展,也为这一商贸活动注入活力。而岭南、南海诸国的珍宝、珍禽异兽、异香美木、佳果等,共同组成了亮丽的中外海上航线。

[关键词]合浦徐闻南海丝路交通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标志着岭南已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秦末乱起,赵佗于此建南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灭之,分其地置七郡,合浦郡(治今广东徐闻、雷州境,一说今广西合浦境)即为其中之一,其所辖的徐闻、合浦两县,据《汉书·地理志》所载,为汉代南海丝路重要的始发港。从两汉始,徐闻、合浦一直在中外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间合浦郡在岭南和南海丝路处于怎样的地位?本文疏理相关史料,揭示合浦郡在岭南政治、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剖析合浦郡所辖的合浦、徐闻两县对外港口形成的条件,展示岭南、南海诸国贡品和商品的种类与用途。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一合浦郡在岭南的地位与形成外贸港的条件

首先,从历史自然地理来看,合浦所在的合浦盆地为地质断陷带。合浦断裂带位于六万大山、大容山与云开大山之间,即南流江谷地。这一谷地受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合浦盆地即是其中之一。受断块运动与差异性上升影响,合浦盆地周围、河流流向、海岸线和海湾呈折线展布。盆地东高西低,南流江下游主要河道不断由东南向西北迁移。而距今六千年左右冰后期海侵时,海岸线比现在还深入内地,南流江河口退缩到现在三角洲平原边缘的山口,合浦附近为岩岛罗列的浅海湾。随着海陆泥沙不断淤积,南流江三角洲不断向外推移,许多浅海变成泻湖1。距今二千年的西汉时,合浦沿海一带已形成港口,沿海一带人类活动频繁,汉墓累累,今合浦县城廉州镇的一千多座封土即可证明。徐闻县位于雷州半岛南端,雷州半岛在中更新世及以后成陆,其后受火山喷发、地壳升降和海平面升降的共同作用,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冰后期海侵时最终形成今天的海岸地貌2。由于当时沿海已有人类活动,随着对外交通的发达而出现了港口。

徐闻、合浦成为两汉外贸始发港,地理条件十分重要。合浦位于中国大陆西南海北部湾的北岸,其所临北部湾沿岸,是中国南部洋流、季风、海上航线都十分理想的地区;徐闻则在大陆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它三面临海,陆海位置优越,可以相互连通;二者距海南岛及域外均有陆海较近之便。

从交通路线来看,合浦、徐闻为陆海交通路线枢纽,是汉代南海丝路的始发港。

秦汉时,今西江有三道与中原相通。其一,灵渠道。因灵渠连接漓、湘两江,两汉又分别是珠江、长江的支流,故从秦时起,这一交通孔道便成为岭南通往中原最重要道路之一。汉武帝元鼎五年,路博德、杨仆平定南越,派“归义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即此道3;其二,临贺道(九疑道)。此道从西江支流溯贺江而上,越过分水岭而达湘江支流潇水。九疑因为舜陵早已闻名于世,汉时于此道置八县(贺江沿岸广信、临贺、富川、封阳

四县,潇水沿岸谢沐、冯乘、营浦、泉陵四县),足见其地位重要,特别是岭南首府苍梧郡治所广信县(治今广西封开境),位于今贺江与西江交汇处4,西距漓水入西江口不远,地位重要。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应走此道;其三,夜郎道(牂柯江道)。溯西江而上,或经今柳江,或经红水河(此水经岩溶地区,可能性不大)皆可达古夜郎所在地牂柯郡(治今贵州凯里境),夜郎与巴蜀有五尺道相通。《淮南子·人间训》言始皇征南越,“一军守镡成之岭”,镡成地当今湖南靖州境,其在柳江支流潭江沿岸,其当控夜郎道。汉使在南越园吃到蜀地出产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5,“南粤以财物役属夜郎”6。元鼎五年平南越,“越驰义侯遣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为其中五路大军之一。不过,夜郎道由于地经少数民族地区,山高水险,还是难与以上两道相比。

而从北江而上,中原亦有三道可通。其一,桂阳道(湟水道)。从北江支流连江越过分水岭,沿湘江支流舂陵水可达湘江。桂阳县(治今广东连州)地控南北,为交通要冲。汉元鼎五年平南越,“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此应是主力所经,足见桂阳道的重要。建初八年(公元83年),郑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7。此为交趾七郡贡献所开,此桂阳峤道应指连江道无疑,而零陵岭道当以临贺道为宜,因零陵郡的灵渠为水道而非岭道。其二,六泷道(武水道)。此道虽不见于秦、西汉之时,但东汉建武初,卫翊为桂阳太守,桂阳郡含洭(今广东英德境)、浈阳(治今广东英德东)、曲江(治今广东韶关南)三县“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卫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8此道后成为南海郡贡献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和帝时(公元89年-公元105年),临武县(治今湖南临武东)令唐羌之义罢贡献之役9。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桂阳太守周小景又开凿武水六泷,“小溪乃平直,大道允通利,抱布贸丝,交易而至。”10此道不断修凿,其重要可见一斑。其三,横浦关道(浈水道)。此道由北江支流浈水而上,越横浦关,北上沿赣江支流章江而北上。《淮南子·人间训》载秦五军进攻越人,“一军守南野之界”,南野(今江西南康南)即在大庾岭北麓,其后汉元鼎五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即走此道。因此道北上距两汉都城长安、洛阳较远,两汉时期此道不如以上北江两道重要。

两汉时,西江、北江通中原六道,以灵渠道、临贺道、桂阳道、六泷道为要。长沙马王堆发现西汉长沙国南《地形图》和《驻兵图》,反映了汉初临贺、桂阳道的军事价值11。合浦县位于南流江入海口,北上越过鬼门关,沿北流江而下达西江,或向西沿牂柯道,或向东经漓江道、贺江道都不远。马援南下交趾就是经鬼门关道而达合浦。鬼门关“有两石相对期阔三十步,汉马援付林邑蛮,路出于此,立碑,石龟尚在。昔时趋交趾,皆由北关,其南尤多瘴疠,出者罕得生还。”12虽多瘴疠,仍是以广信南下交趾最便捷和常使用的道路,而从合浦陆海向南,可直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汉书·地理志》所载从徐闻、合浦、日南障塞南下东南亚和南亚,合浦应与交趾有海上往来。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马援军至合浦,讨伐交趾征侧反叛,“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而达交趾浪泊13,应是从陆上沿海而达的。合浦陆海都与其南的交趾等三郡相通,连通南北,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故陈玉龙以为合浦是当时两粤通交趾的咽喉14。

相对来说,徐闻地理位置位于雷州半岛南端,汉初为经营海南岛和对外贸易需要,使其成为对外贸易重要的港口。其北陆海可通合浦、番禺两地,向南可通海南岛及交趾等地。“晴朗无风之日,径望朱崖州,如囷廩大,从徐闻对渡,北风举帆,一日一夜而至珠崖、儋耳两郡15。珠崖、儋耳虽存在时间仅数十年左右,但徐闻地扼琼州海峡,为南下的重要港口。

其次,从政治方面来说,秦汉时期岭南的政治中心偏于西部。秦时中央对岭南的统治,政治方面的作用远远大于经济方面。从秦五路和汉武帝五路对岭南用兵可以看出,岭南的西部应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珠崖、儋耳二郡,“率数年一反,杀吏,汉辄发兵击定之。”仅从置郡至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二十余年

间,凡六反叛”,始元五年被迫罢儋耳郡。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珠崖三县复反”;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珠崖九县复反;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珠崖又叛16。多次反叛后发兵平定,合浦郡成为重要前哨和后方补给地区。虽然其后东汉光武帝时交趾太守锡光、九真太守任延等教化其民,建立学校,“渐见礼化”,但不久即有交趾征侧等的反叛,马援平叛之;其后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日南、象林蛮夷反,发兵讨破之。“置象林将兵、长吏,以防其患”;元初二年(公元108年),苍梧蛮夷反叛。次年,“遂招诱郁林、合浦蛮汉数千人攻苍梧”,后招降;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憐等数千人反叛,后转盛,交趾、九真二郡兵万余人及侍御史贸易等贾昌等率众亦不能平叛,后张乔、祝良“开示慰诱,并皆降散”;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日南蛮夷又反叛,交趾刺史夏方平定之;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九真郡居风县民攻杀县令,进攻九真郡,进屯日南郡,复用夏方平定之;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交趾、合浦乌浒蛮反叛,招诱九真、日南数万人反叛,刺史朱俊平叛17。前后计有交趾、九真、日南、苍梧、合浦、郁林等六次郡民众反叛,以前三郡为主,而东汉岭南东部的南海郡却未见一次军事之役。由于岭南西部特别是交趾郡及以南三郡多战事,因此统治者特别重视在此驻军、委派官吏以及采取其它措施,以来维持这里治安,维护国家疆域的安全,上述几次交趾刺史部地方叛乱,除马援镇压征侧叛乱用长沙等地兵外,多是用当地驻军歼灭。如永元十二年、元初二年、永和二年、建康元年、永寿三年、光和元年等年皆是如此,而历任交趾刺史及西部各郡郡守多有政绩,为当地百姓称道。光武时交趾刺史锡光;九真太守任延;永和时交趾刺史张乔;九真太守祝良;建康和延熹时交趾刺史夏方;建宁时郁林太守谷永;光和时交趾刺史朱俊;中平时交趾刺史贾琮等皆有名于世。同时,还“颇徙中国罪人”于岭南西部,民“渐见礼氏”。正是地方贤吏政绩卓著,岭南地方叛乱次数大大减少,徼外民众不断内属。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夜郎蛮夷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延光元年(公元122年),“九真徼外蛮贡献内属;三年(公元124年),日南徼外蛮复来内附”;建宁三年(公元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18。岭南西部重大事件发生频率远远高于其东部地区,可见其在岭南政治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岭南西部的反叛或内附,与这里居住的不同种族有关。“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19,上引《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可见其种族有蛮俚、蛮夷、夜郎蛮夷、苍梧蛮夷、郁林蛮、合浦蛮、日南蛮夷、九真蛮夷、交趾乌浒蛮、合浦乌浒蛮等,这里或泛指,或一名多地,或多名一地,或特指,不一而足。因史载过略,难窥不同种族之间的关系。不过,郁林、合浦、交趾等地分布乌浒蛮,处于“交、广之间”,交趾以南多蛮夷,合浦至苍梧间亦间有蛮夷。时蛮夷多散布山间,未有太多联系,只是在反叛的时候才相互呼应,间有内附部属。除东汉初光武时征侧反叛和东汉末永和时日南蛮夷、光和时乌浒蛮反叛时岭南各族势力稍大外,余皆难成气候,不久即被镇压。而两汉能有效在岭南西部这些蛮夷地区拓疆开土,实行有效统治,亦与两汉帝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措施有关。

从两汉刺史部治所亦能反映一二。刺史部本为监察区域,“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典仪》曰:‘刺史行察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20。西汉刺史部有无治所,今仍有争议。《后汉书·郡国志》交州下刘昭注注引王范《交广春秋》曰:“交州治嬴娄县,元封五年移治苍梧广信县,建安十五年治番禺县。诏书以州边远,使持节,并七郡皆授鼓吹,以重威镇。”这与《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胡广记略同。无论如何,两汉经营岭南的重点在西部,刺史巡察也以西部为要。上引几次反叛,刺史都持节行部,除交趾郡外,岭南西部其他各郡山川纵横,自然条件恶劣,中央常流放犯罪官员及其家属于此,岭南西部也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所在。

再次,从《汉书》卷二八《地理志》和《后汉书》志二三《郡国志》统计岭南人口可知,交趾郡户数92440户、口数746237口,位居岭南各郡第一;九真郡户数35743户,口数166013

口,位居第二;苍梧郡户数24379户,口数146160口,位居第三;南海郡户数19613户,口数94253口,位居第四;合浦郡户数15389户,口数78985口,位居第五;排列后两位分别是郁林郡、日南郡。交趾郡口数是南海郡的8倍,九真、苍梧两郡也远远高于南海郡。交趾、九真每县平均人口也高于南海郡各县。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口,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居红河及其他河流下游有关。而汉境初开疆土,在册的编户应是承袭原来而来的。交趾一带经过数次战争,人口或亡或逃,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后汉书·郡国志》所载的岭南五个郡(交趾、郁林人口失载),苍梧郡人口达466975口,远远高于第二名南海郡250282口,是其1.87倍。九真郡人口虽仍居第三,但其增加不明显,被南海郡反超。最后两郡是日南、合浦。合浦郡人口数不到9万,仅86617口,人口没有增加。这里“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1人口增长自然有限。虽交通发达,但多为流动人口,本地人口并未像其他郡那样增长迅猛。

两汉时期岭南人口重心在西部,以交趾、九真、苍梧为要。其中苍梧郡为中原和长江流域南下的必经之地。《三国志》卷四九《吴书·士燮传》载士燮祖先为避王莽之乱而迁至苍梧郡的,东汉苍梧郡人口的增多,一跃而成为岭南人口数量最大的郡。虽然苍梧郡各县平均所辖人口小于南海郡,但苍梧郡所辖的县数远多于南海郡。苍梧郡之南、交趾以北的合浦郡,人口虽然居于岭南中下游,但因处于岭南最重要的两个郡之间,其间商贸、官员往来,流动人口亦成一定规模。

人口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岭南地区各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仍以西部为主,虽然西部诸郡山地中仍有不少蛮夷,但在台地和河谷附近,岭南的农业已有一定规模,从现今发现汉代铁农具的地区来看,岭南西部,今广西全州、兴安、荔浦、平乐、钟山、贺州、昭平、合浦、贵港等地,社会生产得到了初步发展22。而岭南东部仅在广州、佛山等地出土陶牛、陶仓等23,(其社会生产状况)还是难以与岭南西部相提并论的。而交趾不仅有骆田,“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24,其农业发达可见一斑。正是交趾农业发达,因此成为养活岭南人口最多的一个郡。从手工业分布来看,广西发现的汉代陶窑有梧州富民坊、象州运江、贵港高田村、苍梧大坡、藤县古龙等地,而北流县发现西汉至唐时的冶铜遗址,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堆集的炉渣、炭屑和灰层厚1米,这里从汉至唐的近千年时间里,一直是广西冶铜中心25。处于交通和交通要道附近的制陶、冶铜作坊,正反映了岭南西部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也为岭南西部商业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相反,岭南东部却是不足称道的。

合浦、徐闻作为两汉时合浦郡对外贸易的港口,离不开合浦郡采珠业的发展。两汉成帝时,京兆尹王章妻子流放合浦,数年间竟“产珠致产数百万”26。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珍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珠宝成为合浦与交趾物品交换的重要物品之一。由于合浦太守“并多贪污,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孟尝“革易前弊,求民病利”,“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27由于“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络,辄复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交趾屯兵反,执刺史和合浦太守”28,应是合浦等地官吏贪暴的结果。好在有贾琮等贤吏革除弊端,才使合浦以珠易交趾米的贸易得以维继。

综上所述,合浦郡所辖的合浦、徐闻二县在交通上处于岭北与交趾、海南及域外联系的交通要道上,政治中心和军事征战也以西部为要,西部的交趾及沿河台地农业都有一定发展,而人口和郡县数量,西部为优。虽然合浦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其外贸活动的进行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采珠业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

二途经合浦的岭南贡品与南海丝路的外贸物品

岭南地处亚热带,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夫物以远至为珍”,“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29,此南海非南海郡而为岭南地区。“旧交趾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瑇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30,此交趾亦非交趾郡而为是趾刺史部。岭南多异产,“番禺,亦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31,“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32。除番禺外,途径合浦郡的岭南贡物有:

1、珠玑,亦即明玑,此为合浦所产。玳瑁,亦即瑇瑁。珍珠为海中蛤蚌体内的钙质结晶物。南越王赵佗献给汉文帝的“紫贝五百”,亦应属于此类物品33。文帝勤俭,“后宫贱瑇瑁而疏珠玑,卻翡翠之饰,除彫瑑之巧”34,但其后各帝并非如此,武帝时宫人“簪瑇瑁,垂珠玑”35,已非昔日。皇帝使用外,还赐于重臣。霍光病死,赐“璧、珠玑、玉衣”等贵重物品36。除合浦外,交趾亦产之,“交趾太守张恢藏千金征还,伏法,以资薄入大司农”,帝赐群臣,钟离意“得珠玑,悉以委地”37。珠玑付于京城,安帝时京城长安“至有走卒奴婢被绮彀,著珠玑”38。汉桓帝时,梁冀“遣客出塞,交通外国,广求异物”,而“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故冀第舍“金玉珠玑,异方珍怪,充积臧室”39。

2、翠羽、孔雀、能言鸟(鹦鹉)等珍禽异羽。上述南越王赵佗上献汉文帝“翠鸟千”,“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即属此类。杨孚《交州异物志》皆载岭南交州有孔雀、翠鸟之属,“翠鸟,似燕,翡赤而翠青,其羽可以为饰”,而“孔雀,人拍其尾则舞”40。翠鸟和孔雀产于岭南等地,《广志》曰:“翡,色赤翠,色绀,皆出交趾兴古县”;《交州志》曰:“翡翠出九真,头黑,腹下赤青,缥色似鹧鸪”41。岭南进贡翠羽,一般用于装饰,武帝子燕刺王刘旦反叛,“郎中侍从者著貂羽,黄金附蝉,皆号侍中。”42其后,徐广《车服注》曰:“天子辂金根车,翠羽盖,皇后首饰步摇八雀九华加翡翠。”43实际上从魏文帝时起,翡翠和孔雀已成为皇帝、皇后的装饰之物44。孔雀除产西南滇池、海外条支外,“交趾西于县,多孔雀,在山草中。郡内朱崖有之。”45南朝宋沈怀远地《南越志》曰:“义宁县杜山多孔雀”,而三国时吴万震《异物志》曰:“交趾郡人多养孔雀,或遗人以充口腹,或杀之以为脯腊。”或养雏鸟引诱野孔雀,“采其金翠毛,装为扇拂,或全株生截其尾为方物云。”46晋时《交州记》仍见孔雀记载,“南越以孔雀珥门户”47。南越交趾一带多孔雀可见一斑。

3、犀象等奇兽。汉初赵佗向汉文帝进献的礼物即有“犀角十”。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南越献驯象,能言鸟”48。上林苑中即有“穷奇象犀”49。元康四年(前62),嘉谷稷、神爵、金芝皆降,“九真献奇兽”。奇兽或指白象,或指“驹型麟色、牛角,仁而爱人”50。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载交州之地“象之为兽,形体特诡。身倍数牛,目不逾狶。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听言则跪。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致远,行如邱徙”51。“犀如象大,头似豪妇,猎食草木也”52。犀、象应为两汉交州之地所产。如上所述,并有贡献。

4、异香之属。岭南之地自古多异香。杨孚《交州异物志》载:“密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丁香。次有置水中不沉,与水面平者,曰栈香。其最小粗者,名曰椠香。佛经所谓沉水者也。”53东汉建安时,士燮兄弟称雄交州七郡,出日皆“胡人夹毂焚烧香者数十”。“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至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的四十多年,“无岁不至”54。交州产丁香、栈香、椠香等各种杂香无疑。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载:“沉木香出日南”55。这些异香之属一般都经合浦而运到岭北。

5、美木之属。上述赵佗进献文帝,“桂蠧一器”,应属此类。武帝作昆明池,昆明池中有灵波殿,“皆以桂为殿柱,风来自香”;建章宫太液池云舟也“以紫桂为柁枻”56。而“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这些美木奇草有“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

留求子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百余本。”虽大都难以成活,但“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连年犹移植不息”57。《南方草木状》卷中载:“交趾有蜜香树,其树高五六尺,枝条柔软,叶如嫩榆。”岭南异木除部分用作建筑外,相当一部分移植于扶荔宫(故址在今陕西韩城芝川镇境),用于观赏。

6、异果之属。与美木同样,“其果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东汉安帝时,“交趾郡守唐羌极陈其弊,遂罢其贡“58。《汉书·地理志》载南海郡有圃羞官,交趾郡亦有羞官。两郡应是岭南异果贡献的主产地。杨孚《异物志》亦云:“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59而“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60。这些亚热带珍奇异果在将近二百二十年的时间里,岁贡不绝于朝廷。甚至直至东汉末,士燮仍进献“蕉、邪、龙眼之属”于孙权。三国吴薛莹《荆扬已南异物志》云:荔枝树,“交趾、日南、九真皆有之”;梅李,“高凉,建安皆有之”;龙眼,“苍梧、交趾、南海、合浦皆献之”;橄榄,“始兴以南皆有之,南海常献之”;榴,“交趾献之”等61。

至于“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这次进献竟使“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62,仅是一时之举,徐闻在其中交通作用重要。

从考古发现也能证明合浦在中外交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浦的汉墓不仅数量大,出土文物也丰富。虽然今在合浦、徐闻都发现了琉璃、琥珀、玛瑙、水晶、紫晶、檀香、青玉、银等珠饰类,还有各种银器,但合浦出土文物种类多、级别高,明显胜过徐闻,著名的铜凤灯、鸭首铜方匝等都是其中精品,其各种金器也是徐闻难以相比的。在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出土的两件提桶内壁书写“九真府”等款,应与九真有关63。2003年又在合浦风门岭一汉墓女墓室中不仅发现了稻谷,还出土了碳化的香料64。这足以证明岭南乃至东南亚当时确实出产香料,从此女墓室的其他随葬品等级来看,其地位只是一般平民,但却能用上香料,足见岭南乃至东南亚地区香料使用之广泛。

不但岭南生产珍物异果,而且南海诸国也多有之。《汉书·地理志》载汉使从徐闻、合浦、日南障塞出发,“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状如黄灰。生南海滨,亦可浣衣。”65琉璃、明珠等物亦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物品。汉武帝“部尉东南,兼有黄支。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天竺),牵象犀,椎蜯蛤,碎瑠璃,甲瑇瑁,戕觜觽。”66交趾刺史部及南海诸国应与西汉王庭保持海上来往,元始二年(公元2年),“日南之南黄支国来献犀牛”;东汉建武十三年(37),“南越徼外蛮夷献白雉、白菟”;元和元年(84),“日南徼外蛮夷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雉”;延光元年(122),“九真徼外蛮贡献内属”;永建六年(131),“日南徼外叶调王便遣使贡献,(昭)帝赐调便金印紫绶”;熹平二年(173)十二月,“日南徼外国重译贡献”;光和六年(183),“日南徼外国复来贡献”等67,计有七次。这其中还不包括天竺在和帝以后改西域丝路为南海丝路,“至桓帝延熹二年(159)频从日南缴外贡献。”天竺“土出象、犀、瑇瑁、金、银、铜、铁、铅、锡,西与大秦通,有大秦珍物。又有细布、毾、诸香、石蜜、胡椒、薑、黑盐”,而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作黄金涂、火浣布。又有细布”、诸香、苏合等,“凡诸国珍异皆出焉。”68九真、日南之外的南海诸国和部落与两汉政府往来,与汉使返回一样,应仍是以徐闻、合浦、日南障塞为港口而登岸的。因此,“自汉武已来,皆朝贡必由交趾之道。”69

中国出口的物品主要是杂缯。匈奴“单于好汉缯絮食物”,曾遣使提出要汉岁给“杂缯万匹”等无理要求。汉后亦赐呼韩邪等单于杂缯絮数千匹70。可见,杂缯在汉与匈奴交往中的重要。与匈奴同样,杂缯也成为南海丝路上重要物品。而包括杂缯在内的大量丝织品其产地主要是中原,岭南各地丝织水平难以提及。北上的岭南和南海诸国异物与南下的中原杂缯,成为岭南与中原交通线上重要的物品,前后相继,络绎不绝,其间合浦郡的徐闻、合浦,南海郡所在地番禺,成为岭南中外物品最重要的汇聚和途径的三个中心。

三小结

总结两汉时期合浦郡在岭南和中外交通中的作用不难发现,合浦郡虽“土地硗确”,农业生产还较落后,但其在岭南和中外商贸中的作用重大。合浦郡在交通上是贯通岭南西部苍梧郡、交趾郡的要冲,而交趾又是岭南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岭南西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苍梧郡遥相呼应,其间起贯通作用的合浦郡地位重要可想而知。同时,合浦郡在中央有效控制岭南特别是交趾以南三郡军事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虽合浦郡人口并不占优,境内山川纵横,但其拥有合浦、徐闻两个出海口,南下交趾、海南及以南都较便利,这是远在东北的南海郡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当时造船业还不发达,沿近岸航行的条件下,合浦郡的两个海港有着其他各郡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合浦的采珠业闻名于世,远胜于其南的交趾郡。采珠业的发展,增强了合浦在岭南经济方面的地位。我们不能过分拔高合浦郡在岭南的地位。有些学者所认为的汉朝以合浦郡为岭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基地71,过高估计了合浦郡在岭南以至于交趾郡及以南三郡的作用。但不管怎样,岭南与南海诸国的珍宝、珍禽异兽、异香美木、佳果等,共同组成了亮丽的中外海上航线,成为交州联系中原的纽带,而大部分贡品大都经过合浦郡而北上的。至于其后合浦郡在岭南交通地位丧失,在中外商贸作用降低,是主客观等多种原因造成的。72其后各代对外贸易港口逐渐东移广州等东南港口,汉合浦郡在岭南与中外交通中的地位一去不返,其繁荣局面也因航路和对外贸易港口的变迁随之消亡。

注释

1莫永杰等:《海平面上升对广西沿海的影响与对策》,科学出版社,1996年,68-70页。

2曾昭璇等:《广东自然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62页。

3《汉书》卷六《武帝纪》,下未标同此。

4陈乃良:《苍梧郡广信县设治沿革考》,《历史地理》第十五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83-89页。5《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

6《汉书》卷九五《两粤传》。

7《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

8《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卫飒》。

9《后汉书》卷四《和帝纪》。

10(宋)洪适:《隶释》卷四《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勋之纪铭》,四库全书本。

11张修桂:《马王堆<地形图>绘制特点》,《历史地理》第五辑。

12《旧唐书》卷四一《地理志》。

13《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

14陈玉龙:《历代中越交通道里考》,《东南亚史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7页。

15《水经》卷三六《温水注》。

16《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

17《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

18《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

19《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

20《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刘昭注。

21《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

22覃延欢等:《广西史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6页。

22覃延欢等:《广西史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6页。

23方志钦等:《广东通史》(古代上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250-251页。

24《初学记》卷二七五《谷》引(汉)杨孚《异物志》,《太平御览》卷八三九同引。

25覃延欢等:《广西史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9页。

26《汉书》卷七六《王章传》。

27《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

28《后汉书》卷三一《贾琮传》。

29《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

30《后汉书》卷三一《贾琮传》。

31《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32《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33《汉书》卷九五《两粤传》。

34《汉书》卷八七《杨雄传》。

35《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

36《汉书》卷六八《霍光传》。

37《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

38《后汉书》卷五《昭帝纪》。

39《后汉书》卷三四《梁冀传》。

40《太平御览》卷九二四《羽族部·翡翠》、《羽族部·孔雀》引《异物志》。

41《太平御览》卷九二四《羽族部·翡翠》引。

42《汉书》卷六三《武帝五子传》。

43《太平御览》卷九二四《羽族部·翡翠》引。

44《太平御览》卷九二四引《江表传》。

45《太平御览》卷九二四《羽族部·孔雀》引《地理志》。

46《太平御览》卷九二四《羽族部·孔雀》引。

47《盐铁论》卷八《疾贪》。

48《汉书》卷六《武帝纪》。

49《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50《汉书》卷八《宣帝纪》及注。

51《初学记》卷二九《象》引。

52《太平御览》卷八九0《犀》。

53段公路《北户录》卷三《香皮纸》引。

54《三国志》卷四九《吴书·士燮传》。

55《太平御览》卷九八二《沉香》。

56《三辅黄图》卷四《池沼》及引《三辅故事》。

57《三辅黄图》卷三《甘泉宫》。

58《三辅黄图》卷三《甘泉宫》。而《后汉书·和帝纪》罢贡时间是安帝元兴元年(105年)。

59《初学记》卷二八《果木部·橘》引。

60《后汉书》卷四《和帝纪》引谢承书。

61《文选》卷五《吴都赋》刘渊林注引。

62《后汉书》卷八六《南蛮传》。

63广西文物考古写作小组:《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考古》1972年第5期;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徐闻东汉墓》,《考古》1977年第4期等。

64韦继川等:《广西发掘合浦汉墓有五大收获》,《光明日报》2003年12月9日A2版。

65《艺文类聚》卷八四《琉璃》引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

66《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传》杜笃《论都赋》。

67《后汉书》卷八六《南蛮传》。

68《旧唐书》卷四一《地理志》。

69《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

70《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71莫乃群:《北海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9—10页。

72王元林:《从徐闻、合浦到广州对外贸易港口的变迁》,《岭南文史》2002年增刊。

论汉合浦郡在岭南与中外交通中的地位

(论文提要)

王元林

(暨南大学历史系,广州,510632)

两汉合浦、徐闻“土地硗确”,农业生产落后,但其在岭南和中外商贸中的作用重大。《汉书·地理志》载两地为汉代南海丝路重要的始发港,在当时造船业还不发达,沿近岸航行的条件下,其地位是无法代替的。两地交通、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重要,合浦采珠业的发展,也为这一商贸活动注入活力。而岭南、南海诸国的珍宝、珍禽异兽、异香美木、佳果等,共同组成了亮丽的南海海上丝路航线。

文章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1合浦郡在岭南的地位与形成外贸港的条件。首先,徐闻、合浦成为两汉外贸始发港,地理条件十分重要;从交通路线来看,合浦、徐闻为陆海交通路线枢纽,是汉代南海丝路的始发港;秦汉时,今西江有灵渠道、临贺道、夜郎道与中原相通;而从北江通中原亦有桂阳道、六泷道、横浦关三道可通。因此,合浦郡在交通上是贯通岭南西部苍梧郡、交趾郡的要冲,而交趾又是岭南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岭南西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苍梧郡遥相呼应,其间起贯通作用的合浦郡地位重要可想而知。其次,从政治方面来说,秦汉时期岭南的政治中心偏于西部。合浦郡在中央有效控制岭南特别是交趾以南三郡军事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从秦五路和汉武帝五路对岭南用兵可以看出,岭南的西部应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西汉多次平定珠崖等郡的叛乱,合浦郡成为重要前哨和后方补给地区;东汉前后计有交趾、九真、日南、苍梧、合浦、郁林等六次郡民众反叛,以前三郡为主,而东汉岭南东部的南海郡却未见一次军事之役。由于岭南西部特别是交趾郡及以南三郡多战事,因此统治者特别重视在此驻军、委派官吏以及采取其它措施,以来维持这里治安,维护国家疆域的安全;而两汉能有效在岭南西部这些蛮夷地区拓疆开土,实行有效统治,亦与两汉帝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措施有关。同样,两汉刺史部治所在西部,经营岭南的重点在西部,刺史巡察也以西部为要。再次,虽合浦郡人口并不占优,境内山川纵横,但其拥有合浦、徐闻两个出海口,南下交趾、海南及以南都较便利,这是远在东北的南海郡无法比拟的,而合浦的采珠业闻名于世,远胜于其南的交趾郡。采珠业的发展,增强了合浦在岭南经济方面的地位。

2途经合浦的岭南贡品与南海丝路的外贸物品。珠玑、玳瑁等为合浦所产;翠羽、孔雀、能言鸟(鹦鹉)等珍禽异羽为岭南交州所产;犀、象也为两汉交州之地所产;异香美木、佳果等一般都经合浦而运到岭北。这些贡品共同组成了亮丽的南海海上丝路航线,成为交州联系中原的纽带,至于其后合浦郡在岭南交通地位丧失,在中外商贸作用降低,是主客观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而两汉时期的辉煌局面一去不返。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山谷非常重视诗歌创新,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黄庭坚对杜甫尤为推崇。 黄庭坚“诗法” ?黄庭坚主要诗学杜甫,并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作诗法度,并以此指导后辈。 ?一,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他认为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盛,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 ?二、提出“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诗法。 1,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 2,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精神内涵:求新求变、自成一家。 3,去陈反俗,好奇尚硬,求奇求硬求新,厌俗厌熟厌常。 ?四,主张用拗律、拗句,改变一般诗句的平仄关系。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 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曲折的线条,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1、句法方面,学杜甫多用拗句,“拗句”乃是在格律诗体中把一句或一联的 平仄加以改变,同时把诗句的语序组织加以改变,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2、诗的结构方面,黄庭坚非常注重奇变,有时跳跃,有时反折,很少一路连 绵衔接顺畅成文。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点:善于用典,时有跳脱,无一字无来处, 但又明白晓畅,有意用拗句,生新瘦硬。 黄庭坚的诗歌题材 ?黄庭坚诗歌是典型的文人诗歌,主要吟咏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工作,内容主要有: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现在就让我以广东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陈氏书院未实例来谈一谈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首先我来谈一谈位于我的家乡——顺德的清晖园 吧。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 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 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既能 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 自然、秀丽典雅见称。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 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 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 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 种 小 空 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 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 亭作文。 其次,清晖园内水木清 华,幽深清空,景致清雅优美, 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 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艺术精品俯仰即拾,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突显出我国古园林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岭南园林的一大风格特色,那就是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接着我再谈一谈也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 可园。可园清一色的水磨青砖,高底错落,廊 庑萦回,充满了岭南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 感。又如在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 形门窗和巴洛式的柱头,用条石彻筑规则整 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 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色。园林占地面积 少,建筑园中园比重大,引庭外风光入室,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岭南, 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 指五岭以南地区, 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 南傍南海, 加上南岭万山叠嶂, 不仅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 而且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也形成了迥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岭南文化鲜明特色的形成, 地理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1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111 岭南文化的重商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有“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 中原正统汉文化下的社会经济一直以自给自足、单一化生产的农业经济为主。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与中原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历史上, 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 “崇利”的商品价值观念渗透到岭南社会各个角落。广东尤其是广州、潮州等地, 人们逐利之广, 上至官僚、地主, 下至士子农人, 经商活动十分普遍。清代仅潮州一地, “不务农业”的居民就发展到10 万户之多, 务商在平民中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与之相适应, 岭南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向多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明代时, 珠江三角洲就成为商品性农业区, 土地经营方式已呈多样化特点, 经济作物生产成为最发达的农业部门,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 广东在历史上第一次变为缺粮省, 农业生产已带有较强的商品性目的。同样, 手工业生产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以品种繁多、工艺先进而远销海内外。岭南地区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倾向,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12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位于南海之滨,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历史上, 广州是外国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样, 岭南人也不断走出家门, 向海外开拓, 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3000 多万, 而粤人就占了2000 多万。频繁的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 使岭南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自汉朝以来, 岭南不仅从海外引进了众多的花果和农作物品种, 同时,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也都由广东传入, 并辐射内地。鸦片战争后, 中西文化交流更为普遍, 郑观应、容闳、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引进并介绍西方社会的政治学说, 从而使岭南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 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广东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 其文化的开放性就更加明显。 113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必然具有兼容性。岭南文化正是在与海内外各种文化交流碰撞中, 兼容并蓄, 融汇升华而发展形成的。从岭南文化的内涵构成来看, 岭南文化是以当地南越文化为底本, 与中外各种文化长期交流整合而成。其中在与内陆其他地域文化交流中, 岭南文化接受并融汇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的深刻影响; 而在与海外文化交流中, 又包含了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的因素, 尤其是近代西方文化, 对岭南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岭南文化这种包容南北、兼纳中西的特点, 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宗教等文化内容上均有反映, 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 岭南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从岭南文化的区域构成看, 其兼容性表现为各种地方文化的共存共生现象。从地域上划分, 岭南文化又可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福佬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等地区文化, 在区域内部又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特别要指出的是,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对立异质文化的共生上。在岭南常可看到这样一些事实, 高度文明的科学技术与极端落后的封建迷信中许多家庭和市民身上同时并存, 相安无事。这是岭南文化兼容性的奇物反映。 114 岭南文化的远儒性也可称反传统性。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受到以中原汉文化为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经济影响

1 人们对进步文化的基本要求和期望,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优长,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部分,并使之适合时代的需要。在这个熔铸过程中,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固步自封与全盘西化,都是不足为训的。因之,科学的扬弃和时代精神的焕发是构筑进步文化须臾不可离的理论、方法论的基点。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岭南文化的地位与特点、发展与演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繁荣与发展岭南文化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磊张苹 岭南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不愧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具有独特色彩和香味的奇葩。 开放与商品经济是岭南文化两大特色 岭南文化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岭南的环境分不开的。海洋的环围和五岭的隔绝,在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起着屏障的双重作用———利于防御;弊于阻抑。但是,由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形成,又使岭南文化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影响。在最初促进文化交融的人物中应当突出赵佗的作用,他在两千余年前率军进驻岭南的过程中带来了中原文化。此外,周边文化———如湖湘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展。到中世纪的后期,尤其是迄于近代,岭南还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津梁,海洋文化对岭南文化的作用趋于明显。要之,远古时期的岭南文化是颇为初始的,与中原文化相较,当时的岭南文化的差距是明显的。中原文化跨越五岭,加上南来部属与越人结合,才有力地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变,使之在南北融会中进入新阶段。例如,“百越无姓”的状态就此结束。到了封建社会中叶后,岭南文化的发展较快,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则在不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当然,这个过程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在研究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的时候,必须充分估计两个因素。一是开放: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五岭不再是难以逾越的;航船则使大海成为坦途,利于走向世界。因之,南疆成为开放的前沿。南越王墓的一些珍贵器物(如琉璃等),应当是由外地或异域输入。从汉代到唐宋之际,内外交流日趋繁密。明清以后,则是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二是商品经济:自唐宋尤其是明清以降,广东的商品经济颇为发达,珠江三角洲更是如此。佛山曾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从封建末期的一些地方志中的附图里可以看到,圩镇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行业的划分布置井井有条,有出售粮食、副食品乃至棺木的专业街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头生子———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就于19世纪70年代初诞生在南海县。创办者陈启沅曾是侨商,他提供了资本和技术。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开放与商品经济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研究中,必须把握社会历史的“具体流程”,不能仅仅积囿于观念领域,局限在范畴之中。所以,在研究岭南文化时要密切结合社会历史的演变。广东的社会历史进程可以大致概述如下:较为绵长的原始公社时期,不发达的奴隶制,封建制的中后期发展较快,近代则成为剧变的焦点之一。至于岭南文化的发展,基本上与此相应、同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清时期出现了岭南文化的高峰,而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的代表又大都诞生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以广州为圆心,半径都在百公里左右)。 融合与交流是岭南文化形成之基石 关于岭南文化基本内涵及其形成过程,论者意见颇为参差。取得的共识可以扼要表述如下:岭南文化有它自身的根本,源头上溯到马坝人、柳江人。氏族文化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如西樵山文化和石峡文化。岭南地区在远古时期存在着一种初级的、层次较低的“原型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拟话本:是模仿话本而出现的白话小说,标志着古代短篇白话小说走向成熟。 ?吴江派:出现于万历年间,以吴江人沈璟为代表,包括李天成、王骥德等人,为明代戏 曲创作和研究起到重大影响。他们强调场上知趣,反对案头之曲,主张戏曲语言本色,反对骈俪派堆砌辞藻,要求用语浅显质实。强调音律,但有时因过分讲究舞台性而忽视了文学性。 ?临川派:明代中后期与吴江派对立,以汤显祖为代表,又名”玉茗堂派“,包括阮大铖、 孟称舜、吴炳等人,汤显祖从提高文学性的角度,要求格律服从文辞和内容,重文采、才情,不受格律的约束。作品代表,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台阁体:以明成祖到明英宗时期的三位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在相 对稳定的历史阶段,以“阁老”的身份,聚集了一批得意满志的文人,形成的雍容典雅、点缀升平的诗文流派。其创作以应制、颂圣、应酬唱和题赠之作为主,饱含富贵福泽之气,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茶陵派:“三杨”相继过世之后,明王朝的内忧外患日益显露,武宗不理朝政,大权旁 落,维护国家权益的正统官员与刘瑾集团的矛盾冲突日渐激剧。面对这一政治格局,台阁体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台阁体的文学复古运动开始崛起,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便是文学复古运动的前奏曲。李东阳倡导体正格高、声雄调畅的诗风,以纠正台阁体雍容柔弱之气。其诗学唐宗宋,有拟古乐府白首,开格调说与复古派先河。 ?复古派:以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为代表,他们以弘扬古文古诗为号召,借高古的格调、壮阔的气派、雄浑的风采与台阁体的“雍容平易”“富贵福泽”相对抗。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主张匡正台阁体的弊端。当人们已厌倦台阁遗风并急欲寻求新鞥个新气象的时候,复古派的口号及其创作实践便受到百般推崇与热切响应。复古派结束了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是有功绩的,但难掩古色古香形式下的苍白与空虚。 ?唐宋派:主要活跃于嘉靖年间,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他们主张诗 宗初唐、文宗北宋,其理论建树主要在散文方面,主张以古人之法表现个人性情,主张变秦汉为欧阳修、曾巩,主张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从字顺,反对退化、模仿,其历史功勋在于当后七子声势浩大之际,便对复古派予以彻底否定。在诗歌创作实绩上缺少建树。 ?公安派:又称性灵派,以“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其理论要点有二, 其一,针对复古派的文学退化论,提出发展的文学史观。其二,针对复古派的模仿说,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认为“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缺点在于他们在理论上认识到文学随时代变迁而有所发展,在创作实践中却没有真正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而过分沉醉于“心灵无涯,搜之愈出”,对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持逃避态度,束缚了他们的艺术成就 ?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其主张与公安派相似,也强调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 但他们更强调应从古人的诗词精神中来寻求性灵,认为古人诗词的精神在于“幽情单绪,孤行静寄”,大力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来避免公安派末流的俚俗浅率。但有时为了掩盖内容的空泛,有意追求新奇,喜用奇字险韵,故作深奥,语言佶屈,形成一种冷僻苦涩的文风,但也有作品写得清新隽永。 ?小品文:是古代散文发展中的一个分支,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当传统古文日落 西山之际,晚明小品文则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小品文首先要发自“童心”,抒写“性灵”,拈出“韵”“趣”,即突出展示作家个性与风神,从肺

近代岭南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近代岭南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八小班106324065 王云侠 摘要:近几百年中国画坛,影响最大的画派就是海派和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其主要画家有居巢、居廉以及二高和陈树人。 关键词:创新艺术革命时代精神“折中” 是什么原因使“岭南画派”如此影响广大,声名远播,风标独著而鹤立于艺术之林的呢? 一、“岭南画派”的艺术特征 广州画院副院长黄志坚更明确地把岭南派的特征归结为四点: (一)、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 (二)、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道路 (三)、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 (四)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特色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其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代表画家有创始者“二居”——居巢、居廉,以及岭南画派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居巢、居廉在晚清画坛上享有盛名,他们绘画的艺术在继承前人没骨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撞粉”、“撞水”的绘画技法及其成功运用。二居的绘画题材主要是家乡能见到的花鸟蔬果,摆脱了文人画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更接近寻常百姓生活。其画风反映社会民生,构图造型巧出新意,成为清末岭南画坛的主流。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岭南画派的主角。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高奇峰在题材上以翎毛走兽、花卉、山水为主,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诗意昂然。 陈树人以革命艺术为己任,立志革新中国画。 三人因是孙中山同盟会的重要成员,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便把革命国画看做艺术本身,而且看作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惟其如此,艺术革命的步子就迈得大,面貌就更新。 从而形成了“岭南画派”独有的特点: (1)、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2)、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3)、博取诸家之长; (4)、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 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二、岭南画派的影响 岭南画派画家对中国画的改革, (一)、在内容方面:提倡革新题材,反映时代精神。陈树人说:“艺术之为物,神圣而高尚。”高剑父也主张要“国画大众化”、“与群众亲近而共鸣”。他们的技术主张是相当激进的。(二)、在艺术形式方面,摆脱传统束缚,大胆创新,尽力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如透视、色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着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我国着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0、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1、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22、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3、唐天宝元年(724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差异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本文介绍岭南园林是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的私家园林。另外也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岭南园林、轻盈、敞开、岭南特色 正文内容: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其基本特征与北方和江南私家园林有着很不同的地方特色。具体表现为: 一、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 第一,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第二,园林选址多在城镇居民建筑内,有些在城郊环境优美的地方,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叠山理水,各具特色。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 第三,园林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泽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不似北方之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园林布局随意性强,商贾所建,自由灵巧,构图清晰,较少江南园林的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也不是北方园林那种厚重荣华富贵的气氛,风雅朴素,而是一种岭南风情融彻全园,以畅朗轻盈的乡土格调取胜,洒脱风采,建筑高低错落,建筑装修,保持乡土格调,又能吸收外来因素和西洋古典。如可园清一色的水磨青砖,高底错落,廊庑萦回,充满了岭南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感。又如在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式的柱头,用条石彻筑规则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色。园林占地面积少,建筑园中园比重大,引庭外风光入室,方达“志远怀畅”之意。 第四,园林建筑形式: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如余荫山房园林布局便显得尤为精细、别致——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交相穿插,构成曲折幽深、小中见大的庭苑空间,凸现了“小巧玲珑、布局巧妙”的构思与手法,被视为岭南造园艺术的代表作。二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和陈氏书院技艺巧夺天工的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 第五,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除了亚热带的花木之外,还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而乡土树种如红棉、乌榄、仁面、白兰、黄兰、鸡蛋花、水蓊、水松、榕树等,乡土花卉如炮仗花、夜香、鹰爪、簕杜鹃、麒麟尾等,更是江南和北方所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亦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岭南园林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它

岭南近代历史文化回顾思考题

《岭南近代历史文化回顾》思考题答案 1.浏览资料,以其中一、二个人物为例,说明他们为推动岭南近代历史文化有什么贡献? (1).1904年,詹天佑被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从勘测过的三条路线中选定了经过南口、居庸关、八达岭的现行路线。詹天佑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京张铁路1905 年9月动工,1909年8月建成,比预计工程提前两年,经费结余白银28万两,全部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取价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也不能不折服。 (2).火柴从1865年开始传人中国,称为“洋火”。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火柴厂,是1879年在佛山创办的,创办人是卫省轩。它比1887年厦门自来火厂早9年,佛山巧明火柴厂创办不到10年,广州又开设“文明阁火柴局”。到了90年代,火柴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1893年在广州石围塘,又创办了“义和火柴厂”;投资1万元,年产火柴6万箱。以后继起的有广州市河南芳村的“太和火柴厂”,马涌桥的“吉祥火柴厂”,番禺县的“振兴、广中兴火柴厂”等。以上各厂,拥有工人1400人。火柴业迅速发展。 (3)张之洞还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今广雅中学),以梁鼎芬为首任山长。广雅书院是当时两广的最高学府,招收广东、广西学生各100名。学生集中住宿,广东学生住东廊,广西学生住西廊。广雅书院与其他书院不同的是: (一)扩大教学内容。一般书院专习“试帖诗”和“八股文”以应科举;广雅书院则设经、史、理、文4门课程,兼及实学,如增设舆地、历算等。(二)改进教学方法。—般书院每月只集中授课二三次,广雅书院则除了正常授课外,每月实行考试,由省的学官出题,称为“官课”。“官课”成绩前70名有赏,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严格的教育管理。广雅书院学生全部内宿,管理甚严,教学质量比一般书院为高。张之洞还创办广雅书局,除刻印教材外,还刊印《广雅丛书》,对整理和保存文献起了一定的作用。

岭南文化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A 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 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酒 三、论述题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各自的特点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各自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一)、江南园林 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溜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二)、北方园林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

岭南历史和文化

岭南历史和文化知识(广州历史、人文等) 一、选择题 1.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 A 楚庭B任嚣城 C 番禺 D 南海郡 2. 广州建城的年份是 A公元214年 B公元142年 C 公元前214年 D 公元前142年 3. 秦初广州的古称是 A 广州 B楚庭C 番禺 D 南海郡 4.“广州”从哪一个时期得名并沿袭至今 A 秦末汉初B三国 C五代十国 D清末明初 5. 广州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历史上共有三朝十主在此建都称帝,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朝代的是 A 秦末汉初的南越 B 五代十国的南汉 C 清兵入关后的南明 D 三国时期的东吴 6. 广州第一个封建王国的国王是 A 赵佗 B赵昧 C 赵婴齐D赵兴 7.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哪一个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大三倍 A 伦敦 B 巴黎 C威尼斯 D 罗马 8. 在清代,广州哪个地方“一口通商”,垄断全国外贸 A 十三行 B 第十甫 C 沙面 D 东山 9. 下面哪一项不是广州的别称 A羊城 B 花城 C 鹏城 D 穗城 10. 周朝时,广州的别称是 A 楚庭 B任嚣城 C 番禺 D 南海郡 11.“五仙观”位于广州的什么地方 A 惠福西路 B 解放路 C 中山路 D 人民路 12. 广州人民在下列哪一个地方打响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 A 三元宫 B 沙面 C 越秀山 D 三元里

13. 1839年3月,领导虎门销烟的清朝官员是 A 关天培 B 琦善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14. 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哪一年正式爆发 A 1837 B 1840 C 1845 D 1893 15.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广州创办并培养了一大批维新运动革命人才的学堂名叫 A 五味草堂 B 芝兰草堂 C 清风草堂 D 万木草堂 16.座落在越秀山的广州博物馆修建于1380年,其别称除“五层楼”外,又名 A 镇海楼 B 山海楼 C 黄鹤楼 D 凌霄阁 17. 作为广州城市标志的雕塑是 A 广州解放纪念雕碑 B“古城辉煌”主体雕塑 C 五羊塑像 D煤矿工人塑像 18. 与北京路齐名的广州著名商业步行街是 A 农林下路 B 天河路 C 一德路 D 上下九 19.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的名称是 A第一军医大学 B 陆军军官学校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黄埔水师学堂 20.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的城市是 A 广州 B 深圳 C 珠海 D 汕头 21.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史迹是 A 黄大仙观 B 三元宫 C 南海神庙 D 华林寺 22. 南海神庙建于何年 A 公元前841年 B 公元前203年 C 公元222年 D 公元594年 23. 广州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禅寺是 A 华林寺 B 光孝寺 C 大佛寺 D 六榕寺 24. 光孝寺建寺的年代距今 A 500多年 B 800多年 C 1000多年 D 1600多年 25. 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是 A 粤海关 B船政衙门 C 总理衙门 D 仓场衙门 26. 1844年法国与清政府签定的什么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 《望厦条约》 B 《黄埔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7. 陈家祠又名

岭南园林的知识整理

岭南园林的知识整理 0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林璐璐 20082600053. 岭南, 即岭表、岭外, 指五岭以南地区, 范围约为当今广东全境、海南全境、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南部、越南北部以及江西和湖南的少部分地区。 ㈠岭南园林的分类与特点: ⑴按归属类型分,岭南园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园林等。 皇家园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 私园: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 公共园林:有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 寺院园林:有广东的海幢寺、福建的南普陀、海南的南山寺、台湾的竹溪寺等。 书院园林:有广东的陈氏书院、广雅书院、学海堂、番禺学宫、玉岩学院等。 商业园林:有广州的南园、西园、北园、文园、谟觞、陶陶居、莲香楼等。 衙署园林:有泉州的两衙园、台湾的寓望园等。 ⑵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

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东莞可园的“连房博厦”和碉楼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是现代宾馆中的代表,海口华侨宾馆是岭南海景和山景模仿的代表。 自然山水式园林: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风雨冲蚀出的石林石峰和海水凿刻出的海湾小岛是岭南园林的特征。,如厦门鼓浪屿、三亚亚龙湾、北海银沙滩、桂林象鼻山、台湾日月潭等。 综合式园林:表现于名山名湖古刹与园林的综合,如泉州的清 源山、广东的罗浮山、南海的西樵山、三亚的南山寺等。 ⑶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广西园林:以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为特征,表现于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几乎所有的园林都在风景名胜之处,有山水可依凭,这是其他园林所没有的,而且每个名胜之中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海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岛景、礁景、滩景为山水特征,草顶、鱼饰、朴素为建筑特征,椰林、槟榔、三角梅等为植物

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研究

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研究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位宰相,有着“岭南千年第一人”的美誉。他的出现在岭南文化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岭南文化荒芜局面的结束,在扭转中原人士对岭南地区的偏见和歧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探讨张九龄对我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分为以下三部分:探讨张九龄对岭南文化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岭南文化的背景,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先对岭南文化进行总体概述,界定古代岭南的地域范围,理顺岭南文化发展的大致历程。 了解张九龄出现之前岭南文化发展的概况,可与张九龄出现后的改变进行对比,更直观地体现他对岭南文化发展的影响,也便于接下来对这种影响进行更具体的研究论述。第二部分从张九龄生平经历和历史地位的角度,探讨他对岭南文化发展的推进作用。 张九龄的传奇经历,推动着本土人士重新认识岭南文化,并让外籍人士对岭南文化刮目相看。张九龄的行为风度,让岭南士子向往学习,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人气格。 大庾岭新路的开凿是张九龄在世时为岭南人民办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件大事,它打开了岭南的屏障,增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调动了珠三角地区海外贸易的繁盛,加速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促进了岭南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融合。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难点,结合文本作品探讨张九龄诗歌创作对后世岭南诗坛发展的影响。 诗歌作为文化的一大重要版块,往往具有代表性意义,是判断一个地区文化

发展是否繁盛的标准之一。岭南诗派的发展史基本等同于岭南诗歌的发展史,其源头便是张九龄。 因此,此部分首先从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诗歌理论三方面大致概括其诗歌创作的特色,以便其后与后世岭南诗人的创作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按照岭南诗歌发展的时间顺序,对不同阶段的诗人群体进行概论,例举每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进行具体探析,从这些诗人的创作中可以推断出以其为代表、具有相似创作特色的整个诗人群体对张九龄诗歌风格的继承和学习。 总而言之,研究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可以改变人们对岭南文化不兴的偏见,为当前岭南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加强当地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