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2.3旅游资源的评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与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开发条件

课时:1

教学过程:

前面学习了许多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其地理成因,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些景区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获取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各地纷纷开发旅游资源,往往是大量的设施建设起来了,但并未吸引大量旅游者,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例:长清的五峰山、莲台山)

究其原因: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即没有做好旅游资源的评份

——资源资源的评价。

探索:天坛公园

如果让你来评价天坛公园,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换言之: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资源本身(独特性等)

资源环境(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开发条件(交通、客源、其它服务设施等)

一、资源资源本身的评价:

资源特色

价值和功能

资源组合状况

结构和规模等

1、资源旅游的特色(独特性)

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的大小是由其特色所决定的。因此特色成为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例:中国的山地景观有很多,但各个山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其景观差不多,那么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教材中的例子:颐和园与苏州园林。

2、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是构成旅游资源的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规模、等级、市场定位的决定因素。

旅游资源价值包括:

美学

艺术

文化

科学

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价值使旅游具有了娱乐、度假、休憩、健身、商务等不同功能。从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

例:美学艺术价值高——观光(黄山)

文化和科学价值高——文化旅游、科考(雅鲁藏布江谷地)

根据某一地的功能,可确定其所在地的开发方面。

例:西安:根据其资源的价值,确定其开发方向为:观光、商务、科考

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规模

例:济南的趵突泉(天下第一泉)很有特色,但单一的这一景观难以形成开发规模。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单一旅游资源难以形成开发规模,只有在时间与空间上集中(具一定密度与丰度),同时各类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的地区,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从而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价值得以实现。

例:四川峨眉山,桂林,泰山。

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内容: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状况

环境污染状况

社会经济环境

1、环境容量状况

九寨沟的神仙池每天限定最多接待2000人(398元/人),为什么?

接待更多的人可能会对生态产生影响。

(1)环境容量定义:

单位时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旅游资源所在地容纳旅游者数量的能力。

(2)环境容量影响因素:

资源所在地规模:泰山与趵突泉规模比较

景象艺术特征:

内容丰富程度

游程:

布局合理程度:

环境质量:——例黄山与千佛山比较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功能:庆典活动或很多文娱景观(容量大)而自然景观(科考:容量小)

自然因素:华山路窄,缺水。珠峰:自然条件恶劣——容量小

(3)环境容量是确定开发投资规模的依据。例:神仙池:建设能容纳1万人酒店太浪费。

2、环境污染状况:

旅游资源所在地要求有好的环境质量条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旅游区的污染主要有哪几种?旅游产生的固体垃圾、生活垃圾、噪声等。

污染——影响环境质量——游客数量

3、社会经济环境:

(1)社会经济环境定义:指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整体形象。(2)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决定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3)如何评价: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与素质、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容忍的最大限度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价。

例:上海:本身并没有很多价值高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优势,上海成为国内外旅游业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优势。(阅读P49阅读材料)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

交通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往往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等。(1)特殊的区位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如:国际日期变更线、赤道、回归线、北极圈上的小镇等。

(2)旅游区位还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和另一旅游区以及中心城市的关系,从而可以截留、分流客源,或就近吸引当地客源。

交通条件:旅游活动是以人员流动为基本特征的。因此旅游资源的交通条件应决定了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完善便捷的交通是使旅游景观变为现实资源的必要条件。

例:珠峰,从本身评价的角度,列为世界第一无可争辩,但交通条件等开发条件差,影响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2、客源市场条件: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于充足的客源。

(1)旅游客源的特性:时空变化

A、时间上,分为淡、旺季。

形成原因:

资源的季节变化(地中海:夏季;东北:林海雪原;吉林雾淞;哈尔滨冰雕)

旅游者出行条件变化(五一、十一长假)

B、空间上:旅游资源吸引力决定客源分布变化

决定因素:

特色是否突出

规模大小

社会经济条件好与差

地区接待能力:数量与服务质量

旅游资源地与客源地距离

(2)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A、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所针对的旅游者类型

如:

世界级的资源要面对更大客源,时空变化不明显。(北京)

四季都存在吸引力的资源季节变化不明显。(阿山:夏:避暑;冬:滑雪)

地域差异性大导致客源变化不明显(巴黎等对亚洲吸引力大)

B、评估客源吸引力:

资源与客源地距离

旅游资源特色(独特性)

地区接待能力

交通运输能力

C、客源市场评价与资源开发程度相结合。

板书设计

2.3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资源资源本身的评价

1、资源旅游的特色(独特性)

2、价值和功能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导学案

湘南中学高三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总序第个学案课型:新授课编写人: 邓志春审核人:谭美鹏 编写时间 :20XX年6 月 9 日授课时间 : 2013 年 6 月日【基础知识梳理】 二.旅游资源

【疑难突破】 一.旅游活动的确定方法 (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多,如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交通商贸活动、家庭休闲活动、日常休闲活动等,但唯有旅游活动以异地性(离开常住地)为基本特征,具备异地性特征的活动为旅游活动,否则就不是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而离开常住地的活动,而人口迁移(如长期移民、短期流动工人、难民等)、游牧活动、流浪活动等尽管也具有异地性特征,但其活动目的不在于娱乐和消遣,故不属于旅游活动。 (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和旅游活动都是人们离开常住地的活动,但人口迁移常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而旅游活动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 (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旅游活动是消费活动,但它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和基本发展需求之后的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二.各种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深化探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

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课堂训练】 1.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 资源分类上属于 ________________;从旅 游资源的特性上,它区别 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也有一处著名的类似于C资源的景观,名叫_____________。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属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景观类;B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景观类;C图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D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 (3)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黄河水系图(图1)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 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描述,黄河壶口瀑 布什么季节出现此景观?为什么? (3)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 布的形成原因。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体验北京·感受奥运”是20XX年 北京旅游局提出的口号。奥运期间,北京市旅游局向海外市场推出了奥运产品,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了奥运之年的北京。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60万人次。 (1)北京奥运期间,有大批的非运动员游客来观看奥运会,游览中国,体验北京的胡同文化及各种民俗活动。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旅游主体的_________;旅游空间的_______;旅游形式的________;旅游目的的________。 (2)为满足许多外国游客的要求,北京市老城区现已准备了一批以“四合院”为主的“家庭旅馆”。这体现了旅游活动“六要素”中的“_________”。 (3)奥运期间,许多外国游客要游览长城,体验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境,从旅游

旅游资源学期末试题教学内容

一.概念解释 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民俗风情:是泛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3.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 4.节事活动:指特殊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5.环境容量: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资源的最大游客量。 二.单选 1.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 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 B.文学类,生物类 C.生物类,园林类 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 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1古人类遗址2古代历史文化遗产3、近代革命活动遗址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1宫殿建筑2、祭祀建筑3、民居建筑4、伟大工程 三、古陵墓旅游资源 四、宗教旅游资源 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1、服饰2、饮食3、节日节庆4、风物特产 人文旅游资源的简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强有力的生命力 3、有名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活跃性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表现在广域性、和地域固定性。 2.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分为和精神的愉悦性。 3.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包括山东泰山、、福建武夷山以及。 4.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为、岳阳楼和。 5.中国的四大名塔为: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云南大理的千寺塔和。 6.中国四大石窟为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 7.青海塔尔寺“三绝艺术”中有两绝是佛教绘画,即和壁画,还有一绝是。 8.唐朝的帝王陵墓封土形制是。 9.现存的西方古建筑风格主要有、哥特式建筑和。 10.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主体建筑由、皇穹宇、、皇乾殿四部分组成。 11.东岳泰山山麓下地岱庙是东岳大帝的祖庭,它与、北京故宫、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建筑群。 二、连线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天下第一名泉杭州虎跑泉 天下第二名泉苏州虎丘观音泉 天下第三名泉扬州大明寺泉 天下第四名泉镇江金山中泠泉 天下第五名泉无锡惠泉 2、构造湖扬州瘦西湖 火山口湖敦煌月牙泉 火山堰塞湖青海湖 风蚀湖长白山天池 河迹湖五大连池

3、流水地貌浙江普陀山 岩溶地貌福建武夷山 海岸地貌乌尔禾“魔鬼城” 丹霞地貌路南石林 风沙地貌长江三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3.瀉湖 4.园林 5.历史文化名城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简述西南地区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 2.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4.简述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5.简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及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旅游资源 二、教学对象:职业高中旅游专业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学习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了解旅游线路设计的框架 1、教学重点:张掖的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能说出自己家乡(张掖)的主要旅游资源。 3、一半以上学生能对旅游线路的设计框架有所了解。 4、通过赏析张掖的主要旅游景点,增进对张掖风土人情的认识,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结。 五、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法,直观教学法,合作竞争法等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张掖的旅游资源 七、教学过程(内容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河西走廊的戈壁水乡张掖的赞美歌曲,营造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家乡张掖为切入点,展示旅游高峰期张掖拥挤人群的图片,

结合上一年张掖接待的游客数量, 提问:张掖为什么会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学生回答:…… (二)新课学习 多媒体显示课件:第二节旅游资源 过度: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围绕列一列,找一找,理一理,说一说这四大任务进行教学。 (1)列一列(列举资源,展示成果) 以学生活动形式为主,以组为单位,5个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六个组,列一列张掖的旅游资源:张掖的旅游景点;张掖的特产;张掖的工艺品;张掖的小吃;张掖的节庆活动;张掖的少数民族。每组分配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按标题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比一比,看哪组列的越多越快,并请每组展示成果,给予奖励。 (2)找一找(视频赏析,知识归纳)教学重点 播放视频:张掖旅游宣传片《多彩张掖》,让学生边看边找视频资料中出现了哪些旅游资源。通过教师讲,学生说,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8个类型寻找视频中相应的张掖旅游资源,让学生明白这八大类中前四个为自然旅游资源,后四个为人文旅游资源,从而学会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了对知识进行巩固,用多媒体展示八幅图片,均为张掖的旅游资源。让学生回答这些图片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以此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对重点的进一步掌握。 (3)理一理(展示图片,得出结论)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同时多媒体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十讲旅游地理讲练结合学案(20210211130913)

第四十讲旅游地理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理解一要点突破]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通常分为三类,结合实例分析如下。 类型 种类 举例 核心 形成 过程 自然 景观 旅游 资源 地质地 貌景观 路南石林、天涯海角、武陵源、五大连 池 地貌景 观是构 景基础 自然 过程 山水组 合景观 瀑布、长江三峡、漓江、现代冰川 生物 景观 黄山迎客松、奇花异草、香山红叶、青 海湖鸟岛、天然动物园 气候与其他 自然景观组 合 泰山日出、巴山夜雨、吉林雾淞、春城 昆明 文化景 观旅游 资源 宗教文 化景观 北京云居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济 南灵岩寺、敦煌莫咼窟、乐山大佛、大 足石刻 建筑景观 是重要标 志 历史 过程 及当 代人 类活 动 具有历史文 化意义的古 代遗存 北京故宫、西安秦陵兵马俑、古代长城、 都江堰水利工程、丽江古城、平遥古城 风土 民情 家古族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彝族 火把节、汉族龙舟赛、臧族晒佛节、田 族和侗族的芦笙节 自然和 文化景 观旅游 资源 自然景观 和文化景 观的组合 我国的五岳 名山、峨眉山 地貌与 建筑 自然 过程 与人 类活 动 2 ?旅游资源的特性 考购〕施游资胡的类型匀分布: 2.虚游资谏的综合评价Z.族游 规划与 施游活动造计;4-旅游与 区就发展 母議一旅游资詭的类型与歼布| 盘点二旅游资鴻齐发评价与旅 游规划 ":旅就r±k 对疋咼釵區対鄆响 -考点三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聖响 启2旅淤开垠中的环壕问国里棵护悄孤

厂位置相对稳定性一根本属性之 —物质景象组合性一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美学属性 I —民族特色 -历史文化属性-「历史文化意义 3.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 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 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 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 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 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 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 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1.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 某一 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 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 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图流程] 旅游资 源特杵 不会被消耗 增值 (湖面高程 ——仝踣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能举例说出中国世界遗产的重要价值。 一、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截至2016年7月共50处) 1.世界遗产的分类: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①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明清皇宫、莫高窟等。 3.世界自然遗产:包括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②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三清山等。 4.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③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5.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④长调民歌。 二、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 1.认识和研究世界遗产价值的必要性: (1)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⑤认知程度和⑥主动保护意识。 (2)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⑦职业道德和⑧专业知识水平。 2.价值:科学价值、⑨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思考 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什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我国的世界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和灿烂文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探究点一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与特点 探究活动读“我国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的旅游资源: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是______,属于自然遗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D地区传统的民居是________,请简要说明设计这种民居的理由。 (3)B、C、D所在省区均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列举三省区的世界遗产。 答案(1)B A (2)竹楼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湿热,竹楼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侵袭,并利于通风散热。 (3)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丽江古城、哈尼梯田、澄江化石地、“南方喀斯特”;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 反思归纳我国世界遗产的名称及分布状况(至2016年7月共50处) 遗产类型项目 所在省级行 政单位 简要说明 世界文化遗产(共35处) 长城河北至甘肃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明清皇宫北京、辽宁 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皇宫,体现了 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布局和东方木结 构建筑的特色 颐和园北京中国古代最典型的皇家园林 天坛北京中国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 1929年首次发现完整的古人类头 盖骨化石的考古发掘点 明清皇家陵寝(明孝 陵、明十三陵、明显 陵、清东陵、清西陵、 江苏、北京、 湖北、河北和 辽宁 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 帝王陵墓群

选修3 1.2旅游资源的类型(教师学案)

1.2旅游资源的类型 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学习目标:1.知道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2.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能区分两类旅游资源。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2.学习难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本质属性划分,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 (1)定义: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组成要素: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宇宙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组合的自然景观。 (3)核心要素:地貌。 (4)意义: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 (5)类型:地文景观类、气象气候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宇宙类。 2.人文旅游资源: (1)定义:人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2)标志:建筑景观。 (3)意义:教育性。 (4)类型:古迹和古建筑类、现代建筑成就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什么是人文旅游资源?(课本P8-9)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最大区别是:如果某一旅游资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受人类影响较小,则该旅游资源就是自然旅游资源;如果某一旅游资源是由人类活动创造的,则是人文旅游资源。★★★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着旅游资源的共同特性,但根据它们各自的分类,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填写下表进行比较。 比较项目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产生时间大多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大部分都是千百年内的或者是现代 的 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可以遍及全球,本身面 积也很大,可呈点、线、块状分布。 范围较小,一般呈点状分布 表现特点风景景观主要是人文景观,最主要的是建筑 景观 欣赏方法主要从审美、人地和谐的角度去欣 赏。 从历史、文化、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保护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除防止破坏外,还要进行维修和创 造。 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嵩山、敦煌、曲阜和五台山作为旅游区,其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B ) A.奇丽的自然风光 B.丰富的人文景观 C.地文景观多 D.旅游承载量大 ★★★2.按照旅游资源分类,长白山天池、神龙架、青城山—都江堰、北京的庙会一般分别归属于( A ) A.地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和古建筑类、购物类 B.水域风光类、地文景观类、古迹和古建筑类、消闲和健身类 C.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古迹和古建筑类 D.地文景观类、气象气候景观类、水域风光类、购物类 ★★★3.下列有关人文旅游资源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中国香港的迪尼斯乐园属于现代建筑成就类②北京“鸟巢”属于消闲、求知、健身类 ③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属于购物类④苏州园林属于古迹和古建筑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奥运体育场馆鸟巢和故宫均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B.北京奥运期间,来观看中美篮球比赛的美国总统不属于旅游者 C.乘船游西湖时,船是旅游活动的客体 D.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不是旅游资源 ★★★5.下列旅游景观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 ①黄山②秦陵兵马俑③日月潭④九寨沟⑤故宫⑥长城 A.①③④ B. 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6.下列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D ) A.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可以成为人文旅游资源 B.泰山完全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C.济南植物园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D.银座商城也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选修3 第二章旅游资源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的旅游资源种类和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旅游资源和世界遗产的分布 难点: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用具: 著名旅游资源景观图片、中国地图、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等 教学方法: 读图、自主探究与讲述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有绚丽多姿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思考:从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五千年文明的不间断性两个角度,说明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点拨:我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貌、多种气候类型等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为种类繁多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地理基础。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又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拥有不间断的五千年文明史。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使神州大地成为一座巨大的东方文明博物馆。已发掘的大量古遗址,至今犹存的历代古墓葬、古建筑和石窟寺庙,以及古文化古艺术、古民俗等,都体现了人文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一)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探究活动:说出我国的五岳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标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的位置。 学生通过读图、填图,掌握以下知识: 1.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蛾眉山 2.安徽黄山、广西桂林山水、湖北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2.16台湾日月潭 这是一幅景观图,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台湾日月潭美丽的风光。 (二)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探究活动: 1.你能说出哪些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工程建筑?并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的位置。 2.你能说出下列节日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①春节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火把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类型学案 中图版选修3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类型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结合实例掌握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能区分两类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 (1)概念:是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景观元素: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宇宙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组合的自然景观。 (3)分类:地文景观类、气象气候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宇宙类。 3.人文旅游资源 (1)概念: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2)分类:古迹和古建筑类,现代建筑成就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一、判断题 1.华山奇峰、吉林雾凇、、龙胜梯田景观、罗马古斗兽场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 2.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均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 3.自然旅游资源是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组合。( ) 4.人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 5.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产生时间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小,一般呈点状分布的特点。(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拥有矿泉资源、火山遗迹、冰雪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遗迹、避暑环境、野生动植物等旅游资源。据此完成第6题。 6.火山遗迹、第二次世界大战遗迹、野生动植物,它们分别属于的旅游资源类型是( ) A.山水组合景观、风土人情、生物景观 B.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宗教文化景观、地质地貌景观 C.地质地貌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生物景观

高中地理 第1章第2节旅游资源的类型教案.doc

1.2 旅游资源的类型 教学目的: 1、认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2、比较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 重点与难点:比较两类旅游资源 课时:1 教学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问题:上述旅游景观可划分为几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回忆)旅游资源多样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内容上: (本质属性)自然、人文 (存在形式?)景观性的、文化性的 (形成年代)古代遗存、现代兴建 (存在形式)实物性的、体察性的 ——所以,要分类必须要按一定的标准。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此时将上述景观划分到这两类中去) 我们凭直觉应该知道哪些是自然,哪些是人文旅游资源。那么两种资源是怎样定义与划分的呢? 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P11与P12,两类资源。 解释:一般而言,自然旅游资源以地貌景观为核心,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为核心。 前者主要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相关,后者主要与人类历史相关。 但:有时,两类资源之间难以断定其归属,因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经过人为的加工,不可能没有人文附加成分。而人类社会多数的创造,即使是最能体现人文色彩的民族风情,都与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类资源又可细分为若干类,P11与P13阅读材料。 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P13表)

案例研究:实际上是为了说明有哪些旅游资源?要求归类列举。 板书设计 1.2 旅游资源的类型 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课本插图资料: 艾尔斯巨石,世界上最大的峭岩独石,耸立在中部平原西部,石长3000米,高348米,基围8500米,东宽高,西低狭。岩石颜色独特,早晚可随日光照射程度差异而呈淡红、紫红、桔红、大红、赭红都颜色。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惟一的一块绿州,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吉林松花江两岸树茂枝繁,冬日里不冻的江水腾起来的雾淞,遇到寒冷的空在树上凝结为霜花,气象学称之为“雾淞”,当地群众称为“树挂”。腊月严冬,每当雾淞出现的时候,10里长堤上的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白,江岸雾淞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吉林雾淞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市自199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雾淞冰雪节”。 极光是地球周围的一种大规模放电的过程。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地球磁场迫使其中一部分沿着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当他们进入极地的高层大气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并激发,产生光芒,形成极光。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之中,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接。是一处特大型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约40米左右,落差40米以上。河水流经此地,以其巨大的力量,泻入河谷,冲入深槽,顿时,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显示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宏伟气概。 斗兽场呈椭圆形(188米×159米),高57米,它宏大得足以容纳五万观众,除陆上项目外,还可以表演水战。巨大的观众席下分布着拱形回廊,它是观众避雨和休闲的地方,当烈日当空,由第四层墙垣里高高举起的长杆,张起巨大的帐幕以遮挡阳光。在科学、实际、巧妙地安排观众的座席和流动线路方面,大斗兽场显示了罗马人卓越的才能,就是用现在的眼光去

高中地理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学案湘教版

第二节旅游资源 1.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2.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区别。 3.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 4.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性 阅读教材P6-P7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资源的定义 (1)定义: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2)组成:具体的资源和抽象的资源。 (3)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相对性。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位置相对稳定性: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2)物质景象组合性:应当注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3)美学属性:旅游资源具有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4)历史文化属性:旅游资源多具有民族特色。 (5)非消耗性: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不会被消耗的资源,还趋于增值。 正误判断: (1)只要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事物就是旅游资源。( ) (2)娱乐中心属于抽象的旅游资源。( ) (3)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 【提示】(1)×要想成为旅游资源要具备两个条件: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实施旅游行为。 (2)×娱乐中心属于具体的旅游资源。 (3)√佛教名山中的山、水、植被属于自然景观,山上有众多佛教建筑属于文化景观。 教材整理2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阅读教材P7-P11,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类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山水组合景观、生物景观、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等。 3.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在环境景观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就形成了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它通常分为三类: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风土民情。 4.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在该类景观区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相得益彰。我国许多名山都属于这类旅游资源。 填空: (1)意大利埃特纳火山、中国的腾冲火山群属于________景观,壶口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属于______景观,自然保护区、天然动物园属于________景观,我国东北的“松花雪柳”、美国夏威夷海滨属于________。 (2)“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3)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提示】(1)地质地貌山水组合生物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2)物质景象组合(3)非消耗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合作探讨 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 本课程纲要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分类、分区等基本理论; 掌握有关地文、水体、大气、太空、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主要类型; 掌握有关文物古迹、古典园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城乡风貌、现代设施、民俗风情、饮食与购物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价值; 掌握有关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与物(因素)的总和。 简单地说,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和。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吸引力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区域性 (二)观赏性 (三)独特性和垄断性 (四)文化属性 (五)不可再生性 (六)整体性 (七)时限性 三、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一)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1、地球圈层及其相应的自然旅游资源 2、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物质基础。 3、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4、气候的区域性差异。 5、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6、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与演化。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1、历史遗存 2、社会文化的差异 3、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 4、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的新需要 第二节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 (二)研究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三)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 (四)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 二、旅游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一)野外考察 (二)社会调查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习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掌握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 、旅游资源的内涵 、 型01 口主学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一一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 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回答1?2题。 1 .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①旅游活动②旅游资源③具体的资源④抽象的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泼水节”属于节庆活动,没有具体的物质存在形式,因此它属于旅游资源,且 是抽象的资源。 2 ?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A.游览观光 B.度假休闲 C.科考探险 D.宗教朝觐 答案A 解析人们去参加“泼水节”,体验“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和独特的傣族风情,是对远 方风土人情的崇拜,因此游客大多是为观光而来。 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 巷、店铺、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据此完成3?4 题。 3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性是() A.多样性 B.可创造性 C.非凡性 D.永续性 答案C 解析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性特点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4 ?平遥古城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并非出于旅游目的而建,随着时代的变迁,具 有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A.可创造性 B.永续性 C.非凡性 D.多样性

旅游资源学案_1

旅游资源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kj.co m 1.2(湘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2.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3.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基础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概念: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①____________并实施②__________的事物与因素。 2.内容:包括③______________和抽象的资源。 3.相对性:由旅游活动的④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决定。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位置相对稳定性:区域性或⑥____________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2.物质景象组合性:旅游资源由许多景象组合而成,⑦__________显著。 3.美学属性:满足旅游者的⑧____________的相对属性。 4.历史文化属性:旅游资源往往能够“凝聚”人类的

⑨________,多具有⑩________特色。 5.非消耗性:旅游资源在⑪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不会被消耗,还会趋于增值。 三、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定义:以⑫____________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 分类⑬ 景观:如中国的腾冲火山群等⑭ 景观:如壶口瀑布等⑮ 景观:如自然保护区等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我国东北的“⑯ ”等2.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形成:保留在⑰____________中的文化遗存,在⑱_______________内占据主导地位。 分类 3.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景观区域范围内,________景观与________景观相得益彰,如我国的许多名山。 思维点击 .旅游资源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2.如何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性理解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3.三种旅游资源有何区别?

旅游资源学试卷A

旅游管理专业06级《旅游资源学》期末试卷A 1、被称为我国“古桥之王“的是:( ) A 、北京卢沟桥B 、河北安济桥 C 、四川泸定桥D 、洛阳桥 2、位于江苏镇江的“京口三山“是指:( ) A 、金山、焦山、北固山 B 、武夷山、雁荡山、衡山 C 、岳麓山、龟山、蛇山 D 、金山、惠山、锡山 3、中国的“五岳“是指:( ) A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黄山、中岳嵩山 B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C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五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D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庐山、中岳嵩山 4、中国道教的主要建筑是:( ) A 、布达拉宫 B 、龙门石窟 C 、西安大雁塔 D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 5、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指:( ) A 都江堰、郑国渠、坎儿井、灵渠 B 都江堰、三门峡、大运河、灵渠 C 都江堰、大运河、坎儿井、灵渠 D 都江堰、唐徕渠、坎儿井、大运河 6、中国文化的“四绝“是:( ) A 、国画、武术、京剧、书法 B 、国画、京剧、文学、园林 C 、国画、烹饪、园林、京剧 D 、园林、京剧、国画、武术 7、兰亭、沈园、会稽山等景点位于( ) A 、宁波 B 、绍兴 C 、无锡 D 、宜兴 8、著名的“火焰山“位于( )。 A .塔里木盆地 B 、准葛尔盆地 C 、吐鲁番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9、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是 ( ) A 、长城; B 、圆明园; C 、秦陵兵马俑; D 、故宫。 10、我国被列入“世界七大建筑奇迹”的是 ( ) A 、赵州桥 B 、恒山悬空寺 C 、南京琉璃塔 D 、万里长城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附:湘教版·选修Ⅲ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并能分析掌握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并能具体分析某一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学会分析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补充知识: 1、怎样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①太阳辐射因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②水分因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经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③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地势起伏不同,引起地理环境产生非地带性差异,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景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影响 因为景观差异的存在,才有旅游者从一种景观地到另一景观地的流动,才有旅游现象的产生。这些景观自身也因有差异性的特点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实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 2、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地域分异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 大致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 此线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以汉族文化为主;此线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西北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特色突出;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色;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受。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的影响。 (2)体现 (1)宏观上看,人们往往选择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