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17

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刘小兰1,林禄盛2

(1.西南林业大学道路与桥梁;2.西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云南 昆明650224)

摘要:文章运用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设经验,结合丽江的区位特征、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城市格局等因素,对丽江古城保护的宝贵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在新情况下保护古城的措施和看法。再从其新城发展、古城保护、现有的城市格局为基本着眼点,提出关于丽江城市总体发展中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古城;丽江古城保护;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1X(2011)09-0017-02

一、丽江概况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主要有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等。古城区及玉龙县为以纳西族为主。风格独特且保存完好的丽江古城由纳西族在宋末元初时期建立[1],

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包括古城区的古城及玉龙县的白沙古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纳西东巴象形文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二、区位分析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在东经99°23'~100°32',北纬

26°34'~27°46',海拔2400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金沙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越境而过,总面积7648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区是丽江历史文化名城和政府所在地,距省会昆明502公里,各类交通便捷,自然环境雄奇壮美,且积淀了无比丰富的文化。

三、历史回顾

丽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10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智人化石被叫做“丽江人” [2]

。在南朝时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丽江古城生于斯,长于此。

四、传统文化

丽江有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风情浓郁甘醇,东巴文化源远流长,纳西古乐余音绕梁。妇女服饰以蓝、白、黑为主,上身为前襟短、后下摆及胫的大褂,外饰坎肩,下穿长裤,系白褶围裙,披羊皮披肩[3];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古老音乐《白沙细乐》与明清时传入的道教洞经音乐相交的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其“苏古笃”、“大琵琶”、“波拔”等古老乐器的余音不衰。《喂麦达》、《勒巴舞》等融诗歌、舞蹈、音乐为一体构成了乐舞之乡的美称。纳西族的民族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有三朵节、棒棒节、中元河灯节、火把节等;纳西先民创造了古老的东巴文字,用东巴经书、音乐、绘画、舞蹈及口头传说为媒介存活于民间的内容及文艺如:《崇搬通》、《东埃术埃》、《鲁搬鲁绕》及舞谱《磋母》等,共同组成了举世瞩目东巴文化,这些文明因子在古城的建筑装饰中颇有体现,是古城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

五、古城格局

丽江的古城格局在1723年后形成了一个是以四方街和木府为代表的城市中心;另一是流官知府所设的土城,在丽江古城的东北部金虹山麓,以府衙、县衙文庙、武庙为主的结合体。是内地至拉萨的商贸重镇。丽江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以四方街为中心,城中道路网络蜿蜒曲折,没有森严的城墙,其本意为忌围木则困的土司木氏的开放意识,建筑风格为传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模式,天井和进深较大的建筑艺术[4];布局上严格沿袭了传统的“背阴抱阳”的风水观,三山(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为屏,一川相连,形成冬季西北寒风被阻,春季东风徐徐,夏季凉爽;水系利用三河穿城、户户流水的独特风貌;街道布局中的“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特色鲜明;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布局特点,共同构造了丽江古城融山、水、城并与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城市特点[5]。可喜的是,新中国诞生后古城得以明智的保存,并在西北和西南发展和建设新城。

六、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议

在云南省各级政府和规划部门的努力下,1985年9月,批准了丽江县城总体规划,1987编制了《丽江古城保护规划》,1995年完成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以古城为主体,以玉龙雪山为背景,具有悠久的地方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城市空间、城市环境、建筑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音乐、舞蹈、绘画、服饰等艺术特色为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5] 。至此,

丽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以政府的批文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其本着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使古城得以完美的保存。在这份文件的指导下,丽江城市建设焕然一新,古城保护完好,新城建设别致新颖,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既发挥了经济社会效益,又成功的使古城文物完美的得以存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严格按照规划部门编制的规划文件对古城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使古城保护更加完美;(2)有效和有限制的组织游客进入古城观光,设计多种路线,使

游客既能饱览古城内的各种风情,又不至于使古城不堪重负而

万方数据

18

遭到损坏;(3)严禁在古城内开发和增建破坏古城风貌的建筑小品、景点、和景观构筑物;(4)古城资源要合理利用,避免无序经营和不协调的装饰造成建筑格局变形和风貌变味,以及过度经营使古城承载力受到破坏;(5)适当在新城增设娱乐设施,与古城无关的活动设施和居民应疏散至新城;(6)保护和修复并存,在保护古城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古城的修复,对于危楼和受外部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构筑物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修旧如旧,充分利用原生建材恢复建设;(7)积极研究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使古城延伸建设部分和缓冲区风格特征不走样,不变味;(8)古城各旅游产品合理组合,旺季和淡季相衔接,白天夜晚相交错,景点衔接要到位,管理措施上台阶;(9)根据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设施和配套项目应符合新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充分调集各种资源,把古城发展的的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丽江古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

[2]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云南丽江人类头骨的初步研究,1977,(2).

[3]木基元.一部史书穿在身—关于纳西民族服饰[N].中国文物报,2001-08-19(05).

[4]朱良文.木庚锡.丽江纳西族民居专著[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1).

[5]木基元.云南历史文化名称研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1).

[6]云南城乡规划院、丽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5.

浅谈城市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黄武强

(广东省潮州市公路规划设计中心,广东 潮州 521000)

摘要:潮州市枫溪广场交叉路口是五条道路交叉,按照原市区道路规划及已建成道路情况,利用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对该交叉口进行了改造,提出符合实际方案,优化、美化城市,减少项目拆迁和建设期间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秩序,从而确保道路通畅,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交通组织 中图分类号:U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1X(2011)09-0018-02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在此处汇集、通过。由于车辆和过往行人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特别是非机动和机动车辆之间的干扰,不但会阻滞交通,而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潮州市枫溪广场交叉口是典型的五路交叉,它的出现是经济条件及历史原因所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日益增多,现有的交叉口中心岛(为椭圆型)交通设施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行车辆与左转弯车辆的冲突点,冲突点已成为了制约交通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或建设,合理布置渠化交通岛,配置交通信号灯,将冲突点转向为交织点,减少车辆行驶时的相互干扰。以正确的交通组织设计,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一、交叉口概况

该平面交叉长度约230米,宽度约80米,中心岛(为椭圆型)长度164米,宽度24米。是省道S335和S233线及县道X075线在此汇集,道路是双向六车道。其中:S233(潮汕公路)与X075线(潮枫路)是一百年前的潮汕铁路原址,S335是素有国道G324

(粤东段)复线之称,两条道路形成了X 型交叉,与S233(枫溪外马路)便形成了现☆型交叉口。该交叉口交通车流十分繁忙,是潮州市城区三大出口之一,现有的交叉口中心岛(为椭圆型)交通设施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该路段交通事故隐患突出,影响潮州市经济社会发展。

在广场交叉口西南面有连接S233(潮汕公路)与S335(安揭公路)原有道路长度约250米,宽度7米,该线与S233(潮汕公路)交叉距离枫溪广场交叉口约300米,该线与S335(安揭公路)交叉距离枫溪广场交叉口约400米;在广场交叉口东北面连接S335线(枫春路)和X075线(潮枫路)是规划彩虹路长度约250米,该线与S335(枫春路)交叉距离枫溪广场交叉口约400米,该线与X075线(潮枫路)交叉距离枫溪广场交叉口约300米; 潮州市枫溪广场交叉口附近有潮州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枫溪中学和易初莲

花购物商场。由于此处是潮州市城区通往汕头、揭阳和梅州三市唯一出口,随之而来的是车流的增加和行人的急剧增多。相应的

图1

万方数据

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作者:刘小兰, 林禄盛

作者单位:刘小兰(西南林业大学道路与桥梁), 林禄盛(西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云南,昆明,650224)刊名:

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11(9)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f11056991.html,/Periodical_csjsysywd201109010.aspx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 姓名:代玉年级:2010级 学号:1041064115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概述 (1) 丽江古城标识、标牌和解说 (1) 丽江古城旅游安全管理 (3) 丽江古城旅游产品管理 (4) 丽江古城旅游营销管理 (6)

旅游景区规划之·云南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 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本文将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产品管理和旅游营销管理四个方面对丽江古城经行分析。 二、丽江古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 一方面,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局专门设有旅游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丽江古城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在标识、标牌等管理方面主要包括: 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整改:由数字化分公司负责完善了单位内部公共信息符等相关工作。如引导标识,在景区内设置了位置合理,指示清楚的规范标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摘要: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所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笔重要的财富。本文着重探讨丽江的保护方法。针对现状,对保护方法进行评析且得出结论。 关键词:丽江古城古城印象保护方法 一、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 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 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 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二、古城印象 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时又是多余。因为,古城 来自于你的想象。走进古城会意外的发现古城的房子并不华丽,不像江南的古城,艳于雕琢,而是很朴素,很随意,甚至

趋于简陋。像纳西人的心一样,只是用心去品味生活,而非刻 意渲染。就是这样的平静,却让人们无端的感动。 古城没有城墙。在丽江人们不禁会问浅浅流水有多远,也有人会执着青石板路的尽头在哪儿。因为,当你第一步踏入古城,你会带着无数的问题,急切的想追寻答案。古城的一切总是能 轻而易举的勾起你的好奇。悠悠的脚步,和善的面孔,唯美的 古城,让人忘记了昨天,甚至忘记了自己,却又不愿醒来,只 愿长久的沉醉。在古城,一次次的失去自己,却又一次次的找 回自我。如此新鲜,带着浪漫。没有城墙的古城,却没人相信 自己的心灵会迷路。 三、保护方法 关于如何保护与开发丽江古城,人们一直不停的在探讨。当 地政府如何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权衡。不管是外来的游客、学 者或当地居民,都在为丽江古城的发展前景高都关切和隐约 有一些担忧。下面是丽江古城的一些保护方法: 1、拆除新建的不协调民居 前些年,古城内一些机构和人家盖新房时,选择了高大的 钢筋水泥房,它们在成鱼鳞状分布的传统民居中,极不协 调。在政府的倡导下,丽江古城先后拆迁3万平方米不协 调的民居。 2、根据相关规定对房屋进行修缮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经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中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

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 年灿烂文明的国度,其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丽江古城独特的魅力元素使其在中国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乃至世界名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1997年12月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纳西族先民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的文明,成为全人类共同爱护、共同拥有、共同享受的宝贵财富。 丽江古城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来,倍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先后荣获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十家文明风景旅游区之一、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首、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CCTV2006中国魅力城市、2006 年度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十强、2006 年游客最向往的旅游景区等称号D 2001年10月在丽江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界年会,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取得的优秀经验被确定为“丽江模式一古城(遗产)保护行动计划”。2007 年8 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会议上,丽江古城又荣获2007年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丽江古城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域创立了科学的、实用的、可供世界遗产地共享的遗产保护管理经验,同时也为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丽江旅游的“二次创业”和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已经成为丽江旅游品牌不可或缺的决定性的核心因素。 城市类型的遗产保护管理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丽江古城是以完整古城,以常民生态空间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它不同于历史遗迹、博物馆、封闭式城堡等文化遗产。至今丽江古城内仍然有6000多户、25000多居民生活其间,是一个四通八达、开放式的城市,是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受到现代文明和强势文化的冲击而会发生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等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变化的,非常脆弱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难度也异常艰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An example of tour guide words of Lijiang ancient city i n Yunnan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云南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 2、篇章2:丽江古城导游词文档 3、篇章3:丽江古城导游词文档 4、篇章4:丽江古城导游词文档 篇章1: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丽江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赵。今天,大家可以跟随着我去丽江古城。在云南丽江,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无限风光在丽江,丽江古城在东方,历经九百年不毁,丽江风景数它美。这是夸赞丽江古城风光美、历史久。现在,我就带你们走进这丽江古城去看一看吧! 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仙境般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环境相得益彰,到处都显示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游客们,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去看看吧!注意不要乱扔垃圾并注意安全。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丽江古城有名的“三眼井”,它从高到低分三级地势流淌,周围用石条分别砌成三到围栏。第一眼井日常饮用,第二眼井洗菜,第三眼井洗衣。因三眼井依地势而成,下塘水不会污染上塘水,既节约又环保。 当夜晚降临,月亮清亮地俯视着古城。古城的过道边上挂满红灯笼的酒吧和店铺,大家可以挑选靠窗的座位,细细体会它的意境。这时,被岁月磨得全无棱角的青石板,此时此刻似乎也有了生命。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

1.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它起源于唐代的三赕城,历史上是多元文化角逐的重要场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丽江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丽江古城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多因素渗透、互动的过程。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优势: 丽江古城拥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建筑集汉、藏、白等各民族之大成,并具纳西族独特风格,是中国现存古城中极为罕见,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选址和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黑龙潭水系。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纳西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因此,

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是纳西族在传统宗教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劣势: 丽江古城旅游产业相对较单一,丽江古城的景点就只有古城、古镇、黑龙潭公园,而且,丽江古城商业化较严重,使古城的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古城的维护,有的地方拥有比较完整的纳西原始民居,但是,由于开发的不到位短期旅游的游客并不能完整的游览整个古城。 基础设施还不是那么的健全有待改善,如丽江的公交路线还不是那么的合理,对相关的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旅游旺季的接待能力也不是那么的好。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机会: 随着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旅游业来说,,国家准备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对于丽江来说是个提升和完善丽江的绝佳旅游胜地的机会,丽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许多可以开发而尚未开发和完善的景区景点,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依托丽江古城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如:老君山的开发。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威胁: 随着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引起物价的上涨;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文化的不良“示范效应”如:良莠不齐,崇洋媚外;干扰当地的居民的正常生活;传统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增加污染源,降低环境质量;人口密度增大,生活空间狭小;危及历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摘要: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尊重城市的历史,是城市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丽江保护规划 这是一座青石板铺路,让人感到时光倒流的古镇;这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置身其中恍若隔世的小城;这里,瓦屋鳞次栉比,古风依存,集中了茶马古道上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承载着历史脉络,被学者誉为“活着的茶马古道重镇”。 “离开丽江的念头或许永远是不可忍受的,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任何地方欣赏过像丽江那样宁静、那样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当半个多世纪前,俄国人故彼得先生离开丽江时发出如此感慨,我们不得不赞叹丽江——这座上帝已落在人间的天堂。 一、丽江古城 1、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地处云贵高原,全程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明末时期古城居民已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2、追寻古城规划的历程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是比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和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不同之处在于,未受“方九里,胖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传统建城礼制影响。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线,呈不规则布局,更不对称。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是红色鱼砾岩,雨季也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团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它没有四周围着灰砖墙的北方四合院封闭,它比粉墙黛瓦的微州民居造型丰富,比四川、贵州山区的吊脚楼更为活泼,它的悬山顶、白粉墙、石屋居构成了丽江民居特有的风貌。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综合交错,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作用。

丽江古城大研镇 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 ——旅游策划方 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通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我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

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规划目的:为了真正把丽江城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会议和商务旅游基地,实现休闲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丽江高原和农业、文化原生态、多样性的资源优势,满足中高端旅游者对旅游的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丽江旅游发展中定向时权式原生态旅游文化度假村建设的理念 (三)原则:提升丽江游客的档次,同时达到旅游中的保护,保护原则中的体验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

丽江古城保护规划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丽江古城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古城人口和建筑密度高、危旧建筑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居住环境恶化等使古城老化和衰退的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按着“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编制保护详细规划。 规划构思 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促进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和恢复古城传统环境和风貌;将古城建筑分类,提出原样保留、局部改造、加固、拆除、恢复重建等不同措施;既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并发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保护路、水桥、民居等古城的主要构成重素及其历史环境的同时,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用地,改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达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保证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古城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 一、“面”的保护

1、绝对保护区:是反映古城风貌特色的主要部分,包括狮子山、四方街、木府及新华街、新义街、五一街、七一街、八一街、光义街等主要特色街巷,面积约56.775公顷。在绝对保护区内,要求全面保持传统风貌,主要空间尺度保持不变,在全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2、严格控制区:即绝对保护区外围,西面、北面到新大街,南面到民航路,东面到古城环路,以及黑龙潭公园,面积约120.85公顷。在严格控制区内,要基础保持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可稍有变化。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要较大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设施水平。在该范围内的那些与古城性质有冲突的单位就搬迁出去。 3、环境协调区:包括古城范围外约100米及象山、金虹山、玉河两岸各50-100米,面积约172.6公顷。环境协调区要大体保持传统风貌,尚未建房地段要以绿化为主,可充实少量新设施,按现代环境要坟进行建设。空间尺度力求亲切宜人,新增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第五立面(屋顶)要和古城协调。 二、“线”的保护 1、街巷保护:保持原有道路的空间线型及尺度;结合不协调建筑的拆除,增设部分疏散通道、疏散广场;街巷均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必要时微型急救车、消防车能进入街区;原有街巷年久失修的应加予修整,路面仍以五花石铺砌。沿街建筑应

丽江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丽江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上的消费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受欢迎,而精神上的放松成为了人们的一个追求,于是旅游业作为一种放松与陶冶自我的行业开始兴起,但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丽江旅游业现状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9年1至10月,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638.6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7%,其中海外游客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国内游客594.52万人次,同比增长23 %。旅游业总收入7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779.05万美元,同比增长17.92%,国内旅游收入6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地。首先,旅游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容否认的,如: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等。其次。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旅游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丽江开发过程中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折木损花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 二.游客进入带来文化冲击 1、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完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虽然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 2、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丽江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 . … 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学院名称:生命科学学院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王大伟(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助教:柳王儒轩严鑫 时间: 2015年6月

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摘要: 古城是坐落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古镇,其风格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没有森严的城墙,是一座开放式接纳八方的城市。古城的整个古城空间、建筑空间、交通空间等都经历了800 多年的历史变化,融合了古城纳西族人们的智慧,同时也经历了古城纳西族人们实践的检验,是世代纳西族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绝佳体现,更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历史的完整见证,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古城的一些重要的历史要素,通过对古城的历史和文物遗迹展开讨论,评价了已有的保护现状,对其提出问题,最后简述对古城历史要素保护的几点建议,包括发展策略、完善条例和文明传承等。 关键词: 古城,纳西族,历史要素,保护,传承。 正文: 一、前言: 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省的市,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坝中部(图1),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为“保存 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 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世袭统治者姓 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古城的 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 可知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1]。古城始建于宋末元 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 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 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 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 图1 雪山下的丽江古城 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 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2]。

寻求丽江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寻求丽江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摘要: 丽江古城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这其中被忽视被掩藏的问题在它的发展中渐渐显露出来:文化留存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求在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关键词: 丽江;古城保护;旅游开发;平衡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是: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正是这样的丽江古城,以其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奇迹”:十年内,它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 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截至目前, 丽江古城每年的游客已由10年前的不到60万人次增加到500多万人次, 每年直接和间接收入由当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近30 亿元, 当地居民年均收入也由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4万多元[1]。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这座古老迷人的城镇带来了繁华欣荣,同时也代表着一串串悬而待决的问题在这追求速度的开发中被忽视了。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矛盾逐渐激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已无法回避,直接威胁着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业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也曾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重镇。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而现在,它再次从不知名的边陲小镇一跃而为我国西南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中商业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一座城镇如果没有了商业, 就会缺乏活力。然而, 一个古城如果过度商业化, 那么迎接它的将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精品源自中考试题 一、引言 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老的东巴文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茶马古道、白沙壁画等。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丽江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因此,要协调好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小孩子都不学母语,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

为纳西语是对智利的一种障碍。即使在家里,也有好几个层次,往往是祖父母说纳西语,孙辈就不会说。伴随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低估。 (二)管理跟不上,落实不彻底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全面、管理跟不上等,会给丽江旅游带来压力。在旅游发展中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超过丽江接待地的接待能力,超负荷运营,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等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绿化不够、垃圾问题、河流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丽江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中心,与旅游城市本身应具有优美环境的要求极不吻合。 三、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一)政府主导 1.制定旅游发展和保护的总体战略规划 无论是从保护传统文化还是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的角度着眼,都应带十分重视发展总体规划的作用。丽江旅游发展在开发和建设时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品资源和名牌,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确保丽江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上竞争力,实现旅游经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数量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防止盲目竞争,遵循各种经济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要营造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提高丽江居民的民族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夯实基础 2001年底丽江市政府就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形成了大众参与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发展旅游业,调整全市的产业结构,力求把旅游业形成为主导和纽带产业,形成"旅游兴则百业兴"的经济格局,全市上下出现了打旅游旗、创旅游牌、唱旅游戏的局面,掀起了全民做旅游的新高潮。 二、保护古建筑,还原历史风貌、为丽江古城游建立框架 1、生态保护 1951年,就做出了“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1983年制订县域总规,明确保护古城保护方略,1986年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加大投入,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关停周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停止对周边林区的采伐,做好生态保护。 2、整旧如旧 在1996年大地震恢复重建中,丽江闯出了“整旧如旧”的新路子:由政府补助700万元、各单位自筹3000多万元,果断拆除了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近600米长的东大街两侧的钢混建筑物。之后的10年间,投资3亿多元,拆除了32万平方米的与景区不协调建筑物。 3、建立制度,对古民居进行全方位保护 同时还建立了古城房屋维护审批制度,加大对古城保护资金投

入,对古城重点民居挂牌维护,向各业主发放维护补贴。同时成立古城保护管委会和管理公司,制定管理保护法规,对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抢救。 4、归行划市,商业布局整体性规划 加强丽江古城开发管理工作,保持其历史真性的特殊价值,对古城内的经营活动实行准入制度,核发《准营证》,对申领范围、要求、程序进行了具体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对经营项目、店面布臵、人员着装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商品相对归行划市。将与古城氛围不协调的商家迁出,恢复古城的文化风貌。 三、挖掘、传承东巴文化,为丽江古城游塑造灵魂 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是丽江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对传统文化有组织的传承和保护,只是一味开发利用,最终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庸俗化、低级化以至于消亡。丽江结合本地诸多的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营造旅游亮点。同时通过旅游区业的带动许多频临失传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在下开始复苏,促进了丽江遗产地传统民族文化传承。 1、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打造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太阳火等文化产业品牌;长期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率坛;建立东巴文化传习院,打响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文化品牌。并在此基础上2006年邀请张艺谋等著名导演策划、导演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印象丽江》,突出可视性与民族文化特色,使《印象丽江》成为主体景区内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新亮点、丽江旅游的新看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东巴文化与丽江古城

东巴文化与丽江古城 摘要:浓郁而独特的纳西民俗文化促进了丽江古城的,同时也是丽江古城的灵魂。而东巴文化无疑是纳西民族文化的源头,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纳西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文章探讨了丽江古老的东巴文化与丽江古城的未来发展的关系,指出目前丽江古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结合丽江本土特有的民俗文化的传播来促进丽江古城旅游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东巴文化;丽江古城;旅游规划 一、纳西族与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源于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随着时代的渐进和外界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化。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大致包括3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等。并有着教化、娱乐和心理的功能。 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纳西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有强烈的内向性和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向上进取心和热衷于学习先进文化的精神,但她也有强烈的民族自识性和民族意识,有自己浩荡长流的独特的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先民在原有巫教的基础上,吸收本教文化,创制和使用原始象形文字,使本教纳西化,以白地为中心,形成古老独特的文化。它是一个文化体系,它包括图画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画,东巴教,东巴舞蹈,东巴音乐等。一般认为,最迟形成也唐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纳西的古文化,是纳西文化的核心。 首先,东巴象形文字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一些古代造字之谜,人们称其为“活着的象形文字”。通过他的研究不仅能了解纳西悠久的文明历史进程,而且对世界文字的研究也是极大的贡献。对于探索人类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极有借鉴意义。 其次,东巴教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东巴教是在纳西族远古原始巫教的基础上,吸收本,佛等教的内容而形成的。东巴教充分反映了原始宗教从初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各种崇拜内容及其发展脉络,集原始宗教之大成,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研究原始宗教的珍贵资料。 再者,东巴经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意义。东巴经是纳西东巴们用其特有的东巴象形文写成的。它的内容浩博宏富,堪称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不少笔者认为它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佛教,喇嘛教的传递过程,并且对于研究人类文化史具有很大意义。东巴经中反映了纳西族社会发展史上不同的婚姻家庭形态,如血缘婚,对偶婚等。纳西族带有性的爱情婚姻悲剧的殉情风习也在东巴经中充分得到反映。 另外,东巴文学的研究有利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的过度的研究。对东巴绘画,音乐艺术的研究不仅对探索纳西族的民俗风情有利,也对中国艺术的研究有利。 总之,东巴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对它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东巴象形文及东巴教等的研究,对挖掘纳西族历史及宗教文化,探讨古文字之迷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作用,对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和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与依据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丽江市古城区的一份资料报道,2003年丽江古城接待的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是数次重返丽江。旅游业的兴旺招来了四方商贾,昔日茶马重镇的繁华恍若再现。丽江古城在丽江乃至云南的经济走廊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丽江未来的经济的扩张地带,而旅游业将是该区域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 该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为了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并对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二、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该区域旅游资源资源与人文兼备,个性特色鲜明。下面从旅游资源的赋存现状、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三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

丽江古城旅游发展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_蔡飞

市场论坛MARKET  FORUM旅游市场 2011年第6期(总第87期) 丽江古城旅游发展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蔡 飞 樊春梅 孙蓉丽 (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摘 要】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中国古城风貌保存的典范,是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 古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章基于丽江古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针对性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更好促进古城的保护与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丽江古城 旅游发展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11)06-0061-02 【收稿日期】2011-04-21 【作者简介】蔡 飞(1979-) ,男,湖北黄冈人,九江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樊春梅(1979-),女,湖北沙洋人,九江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孙蓉丽(1986-) ,女,云南曲靖人,九江学院旅游学院学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一、丽江古城概况及旅游发展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山下,海拔2400m,总面积3.8km 2 。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其最大特色。丽 江古城的街道依山傍水,空间时而封闭,时而开朗,组成了一个 通达全城的路网。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极富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 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在丽江城市建设八百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保护、发展、破坏的各种过程。丽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高原姑苏”美誉的大研古城、世界北半球纬度最低的一座有现在冰川分布的极高山———玉龙雪山、景观险峻雄伟的虎跳峡谷、独特 的民族文化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化、有着母系氏族婚姻和摩梭文化的泸沽湖女儿国等等。这所有的一切奇特的人文景 观、 多彩的民族风情一起构成了丽江独特的旅游资源。丽江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起初的丽江属乙类开放地区,接待人数很少,基本上属于“外事接待型”。1994年, 云南省政府明确把旅游开发重点转向滇西北地区,旅游业被列为丽江的支柱产业,丽江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96年接待人数首次突破百万。1997年底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举办对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2003年“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截至2010年,丽江旅游业持续升温,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79家,旅行社28家,A 级旅游景点17家。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12.46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丽江市名列2010年度世界特色魅 力城市200强, 同时荣获“十佳旅游品牌城市”。二、丽江古城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一)破坏性开发严重 丽江在大力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部门只重视经济 效益、忽视生态保护,个别景点甚至出现破坏性开发的现象。 玉龙雪山由于开发不当,游人的大量拥入,破坏了冰川景区的小环境,改变了景区的小气候,致使部分冰川开始融化;一些 游客进入后, 践踏、破坏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丽江旅游资源破坏相当严重,总体资源也面临着严峻 挑战,突出表现为丽江古城水资源污染严重,古城水系已遭到一定的破坏,承载量过量导致水资源环境失衡,水质下降和水量减少尤为明显。 (二)人口置换严重,文化大量流失以前的丽江古城里禅院、喇嘛寺、道观、孔庙、督教堂并存,儒、释、道等多种文化碰撞交融。如今,原本安谧祥和的古城繁荣起来;整个丽江古城人家都做生意,满大街都是商铺饭店, 高楼别墅同古城中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格格不入。每天几万游客挤满容量为千人的小镇,曾经存在于街头巷尾的纳西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渐渐消失,雕梁画栋、小桥流 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摇摇晃晃,古朴一点点褪去,有的甚至一去不复返。 (三)管理体制存在缺失 目前,丽江古城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突出,主要表现为:旅游管理机构重叠交叉现象严重、旅游产业要素管理分散。旅游资源管理,旅游企业管理隶属部门多,有机协调能力差,宏观调控、监督管理难度大,对旅游资源管理权和使用权不明确,概念不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的策划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市场观念。 (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丽江现有旅游产品功能较为单一,以观光型、低层次、简单性的旅游产品居多。旅游产品开发以观光为主,游客体验、参与性差,省级旅游度假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康体娱乐、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游少,旅游购物千篇一律,旅游购、娱等消费偏低,旅游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