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2021年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2021年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欧阳光明(2021.03.07)

(四棵树派出所民警赵亮)

2014年5月份,为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我以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身份参观了四平市战役纪念馆。

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平市英雄大街,与烈士纪念塔相对,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该馆初建于1958年,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6名,分设文物部、陈列部、保管部、群工部、办公室等机构。纪念馆内设有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画馆、影视厅、临时展厅等8个主要展厅。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观看了厅内陈列的一些当年的战斗物品和大量图片文字资料,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曲折历史和过程,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缅怀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在参观之时,我的思绪流转,让我想起了那场壮烈的四平战役,那场值得记忆和讴歌的战役。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馆内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个

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的再现了四平保卫战的全过程,回顾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参观的高潮环节是一段现场模拟当年四平战役的3D影像,画面上的飞机、大炮、机枪、帆船和背景音效的枪声,生动地再现当时战役气势磅礴的画面,触动了现场每一位参观者。从战事分析、到战略决断、再到战局扭转,充分展示了我党的睿智与果断,以及群策群力的无穷力量。

青山无语,丰碑永存。参观结束了,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四平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中国的史册上。

通过这次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和灵魂也受到深刻洗涤。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一名中共党员,我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做到以下三点:

一、坚定信念。始终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如果丧失了理想和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会忘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就会失去自身约束能力,就会经受不住各种诱惑而陷入泥潭。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警醒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团结。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才会办成大事,才能创造奇迹!革命先辈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今后我们应该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团结同事、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团队,进而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三、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作为一名派出所的人民警察,结合自己岗位的实际,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开拓

进取,埋头苦干,带头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真正把革命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我将努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团结进取,无私奉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日期:2015年11月18日星期五天气:雾(霾) 主题: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我作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团员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下午我公司组织了我们团支部成员去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今天心情同时也和天气一样沉闷而复杂。下午一点我们在公司楼下集合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几句誓词我不是第一次宣读但是再次宣读起来还是然我热血澎湃,宣读完我们和我们的团旗合了影这张照片让我感到光荣,然后我们乘班车去平津战役纪念馆,一路上我的心情又期待又沉重。 下午两点多我们到达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胜利广场,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胜利纪念碑、三棱枪刺造型的胜利纪念碑,直插云霄是那么的宏伟壮观。纪念馆主展馆雄伟挺拔,暖灰色花岗岩饰面,造型简洁,古朴庄重。面对主场馆的台阶“中国魂”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是那么的气魄如虹,在展馆巨大牌楼式眉额上镶嵌着聂荣臻元帅生前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右下方为聂帅签名,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走进主场馆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我们跟随讲解员缓缓踱步于《战役决策厅》,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多媒体演示,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的地表现出来。接下来是《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中国共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英烈业绩厅》陈列了中国共产党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 最后我们参观了《光辉的旗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展览》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通过“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红军战略转移”“伟大的转折正确的抉择”“不畏千难万险压倒一切敌人”“进入抗日阵地红军胜利会师”“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五个部分内容,共300多幅图片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英明决策、重要战役和重大事件,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踏破千难万险,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画卷。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作为一名团员的我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坚定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不怕苦、不拍累的长征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才是作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团员所应努力奋斗的正确目标与方向。我会铭记历史,追求卓越,开拓未来。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严守党的宗旨,为早日成为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为早日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力量!

最新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周日上午,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是去四平参观西平战役纪念馆和四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炎热的天气如同同学的热情一样澎湃。两个多 小时的车程有欢声笑语,也高速路上堵车等待的小插曲。 上午,我们参观了期待已久的四平战役纪念馆,看着那一幅幅黑白照片,那一件件破旧的军装,那一枚枚依旧闪亮的勋章,那一面面战斗锦旗,那一挺挺旧机枪,听着那炮火隆隆的枪弹声,仿佛回到了战斗时刻,那血水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前仆后继的牺牲,这一切的一切,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经过讲解员得解说,我对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同时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又增添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让我更加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 不易,应该把战争年代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革命先烈厅里,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那一个个名字,都是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啊。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共计伤亡4万余人,其中牺牲近2万人,约占东北解放战争牺牲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在牺牲者中,有师长1人、团级干部72人、营级干部180人。他们多是从雪山草地中走出来的老红军、抗日烽火中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牺牲者中最多的是普通的年轻战士,他们大多是农民子弟,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黑暗将他们推上了义无反顾的革命之路,他们的爱国理想朴素而简单,为了民众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不再有饥寒与压迫,他们在狂风暴雨般的 枪炮声中义无返顾地冲 向了血战四平的沙场,许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最后参观四战四平半景画厅,给我极大的震撼。四战四平半景画气势恢宏,刻画逼真。它运用特有的造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将东北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历史瞬间凝固在长44米,高14米的画面上。在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形、仿真道具的烘托下,半景画产生强烈的视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宁理工学院 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完成人姓名毕鹏飞 系别外语系 专业日语 班级14级4班 指导教师刘艳君 完成日期2016年4月30日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毕鹏飞 (辽宁理工学院外语系) 一史馆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襟海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从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国共双方投入兵力 150 万之众最终全歼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于 1959 年成立 88 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2002 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 2004 年 11 月 2 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2010 年 7 月 16 日上午 9 点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 11 万平方米扩大到18 万平方米。从入口到纪念馆可以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在 600 米长的中轴线上通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经过的 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 52 个日日夜夜。台阶过后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塔顶的烈士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在纪念建党90年之际,为了缅怀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西洋特肥党委在杨成世书记带领下来到了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中三大著名战役中的首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走近纪念馆,我那原本平静的心情不知在何时竟异常的激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大门,在大门右侧镶有叶剑英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我们一行40多人在这里举行了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在宣誓仪式,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馆内设有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记录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一些经典战役,那里陈列着当时的一些武器装备和烈士们的遗物。那些武器、那些奖章、那些锦旗是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真实写照,那一份一份战争时所用的文件、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幅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与战史馆不同,支前馆里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画面彻底让我领悟到军民一家亲的伟大力量。参观完支前馆,来到烈士馆,在烈士馆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雕象,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杨志荣烈士,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外面的墓碑上记载着一排一排的牺牲名单,仅团级以上的就有上千人,想想那些没有任何军衔的战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还有那些支

援前线的后方群众们,他们更是无名的英雄,实在令人敬佩!全景画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亲眼目睹了解放锦州时那场壮烈的战争画面,一幕幕的战火连天在我眼前循环上演。在那个硝烟弥漫,蔓草连天的时代,无数战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放眼望去,满目荒凉,一片片被烧毁的民房,一条条躺满战士尸体的战壕,一股股漫天翻滚的浓烟讲述着战争的惨烈。试想一下,那时候的人已经不再是想怎样生活了,而是要想怎样竭尽全力地生存下去。 参观完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今天这种和平的环境里,我们西洋人应该怎样做?我想应该以感恩、结缘、诚信、正心、包容、分享之心去从事我们的工作,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受教育,我被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事迹感动着,并再一次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 辽宁西洋特肥硫酸分厂:马青元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

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

纪念馆 观后感

四平战役纪念馆参观有感 童年的时候,就常常听老人讲述“四战四平”的故事;每次出差到四平经过英雄纪念碑的时候,思绪似乎就被引向了四平战役的战场上,今天,终于有机会到四平战役纪念馆了解这段历史,了解革命先辈们光辉的战斗历程。 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 “四战四平”战役,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一是四平解放战,这是一场速战速决、局部性、小规模、却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攻夺战。东北民主联军以6千兵力速战速决,全歼驻守四平的国民党辽北省地方保安部队,抢在国民党军队北上之前,占领了平齐战略要地四平街。此谓一战四平,又称四平解放战。二是四平保卫战,这是一场最为直接地表达政治诉求的军事斗争,是国共军队自1945年底进入东北后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是东北和战问题最后的分水岭。三是四平攻坚战,这是国共军队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一场异常惨烈、残酷的城市攻防战。东北民主联军为此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同时,其城市攻坚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强有力的砥砺和磨炼,为其后大城市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四是四平

收复战,这是东北人民解放军运用日臻成熟的城市作战经验所进行的一场势如破竹、大获全胜的城市攻坚战。此战的胜利,推动着东北战局滑向终点,将辽沈决战的帷幕拉开。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歼灭,我军也牺牲了3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 为纪念此次战役,建立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初建于1958年,定名“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参观过程中,我如身临其境,思绪万千,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为全国人民能够推翻“三座大山”过上好日子,革命先辈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继承先辈革命意志,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加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并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工作时间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增强履职能力,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前几日上午,我和全年组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不一会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只见“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令赞叹不已。走进里面,道路边松柏挺拔,意味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长青。经过一小段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内,馆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管、还有全景图馆。 战史馆厉害陈列着革命家将领们的衣物被褥。他们的东西是那样的寒酸。在打仗时,他们一定吃不饱、穿不暖。我不由得想现在的生活,我每天都有美味佳肴、有漂亮的衣服,可我们还是挑三拣四,仔细想想真不应该。 支前馆里有打仗用的武器,英烈管有死去的革命将军的名字,我明白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是由战士们的热血换来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图馆,我们伴随着飞机的轰炸声,战士们的呐喊声,来看全景图馆,全景图馆展现了当时打仗的悲

惨情景,虽然敌军强我弱,但是我方军队不畏惧强大的敌军,他们奋勇杀敌就连老百姓都上了战场。战士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看见当时的情景,我泪流满面。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战士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们离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车上,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建设我们的祖国。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及安徽名人馆后感

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及安徽名人馆后感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软件工程一班 姓名:王稳

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及安徽名人馆后感 秉承先烈遗志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长河,也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它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见证了万千黎民的酸甜苦辣。如今的长江啊,她是繁荣的,无论是沿江经济带还是长三角经济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不过,即使她繁华如梦,也没有人会儿忘记这繁华的前夕,那是一个充满枪林弹雨的夜,就连浩浩的江水里也弥散着腥腥的血液味,因为就在这个夜晚,就在这条大江上,渡江战役正在进行着。 千舟竞发,万军奔腾,百万雄师过长江,他们将胜利的旗帜插在上海,插在武昌,插在南京的总统府上,直到插遍全国。 解放军的胜利离不开战士们的无畏牺牲,百万人民解放军,划小舟,自制芦苇救生圈,凭着身体冲破了对岸敌人重重炮火的封锁,他们胜利的足迹留在了江南岸,但更有六万多的英魂永远的留在了涛涛江水里。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留下姓名,也有一些人把身体也交给了灌溉万千生灵的江水,他们被人们默默地记在心里,不会忘记。 将士用命,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战役也可能走向失败,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战役总前委里五虎上将代表着党的指挥。邓小平,刘伯承,谭震林,陈毅,粟裕五位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胜利传到毛主席那里时,他说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啊,在那第一线的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不仅仅是解放军,更多的是咱的老百姓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江北地区的人民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把粮食送到前线支援战士;数不清的手推车上装着弹药粮食,冒着炮火送往前线。三百多万个星星之火,照亮了整个江岸,点燃了胜利的炮火。 渡江战役纪念馆之行,让我对革命先烈们更加崇敬,对我们人民解放军更加了解,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个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也是无数个解放军战士默默守护着的,因为有他们,才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继续完成他们所未完成的心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领略名人风光 安徽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群星璀璨。从先秦到隋唐,从宋元到明清,从民国乃至现代,展示了五千多安徽籍或与安徽有关的名人们。七个大展厅记载着不同时间段的安徽的天之骄子们,他们或才华横溢,文气惊人,如李白,杜牧,苏轼等;或雄才霸略,指点江山,如周瑜,鲁肃,吕蒙这三个东吴大都督,又如一代枭雄曹仁德以及一众曹氏子弟,更有那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当然,他们中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精英,为医者,为商者,从政者,等等,等等。他们是安徽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中华上下五千年,江山但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艰苦好学,勤奋上进,要以今日我因安徽而自豪,明日安徽以我为骄傲的信念去拼搏,去奋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当以蓬勃的激情,去挥洒我们的青春,向更高的未来出发。

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悟

(一)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七十周年,同时也是为了缅怀一下过去的历史,从 中学习到应有的知识。我们一行来到了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了那一时期的战争,事例,任务,物品,看到那一幕幕为国为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场景,让我深深的触动了。那时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却还要为了新中国的事业发展不惜拼搏奋斗着,甚至还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那个时期的战争路线图,看到了一位位为了新中国成立付出的自己的努力乃至生命的祖国的军人。然后那时的生活工具,作战工具比如作战用的坦克车,拉送物资的地板车,还有那时候人们生活的茅草屋,做粮食的石磨也映在我们的眼前,那些工具和设施是多么的简陋呀,可是就凭借这么简陋的工具和设施,我们的军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顽强拼搏,与敌人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这种舍己为国的精神不得不让我触动。我们也看到了那时的军人使用的水壶,作战用的三八大盖步枪,重机枪,喝水用的水壶以及那一张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和那一张张为了新中国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党员证,让我们为那些革命战士肃然起敬。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毛泽东纪念碑,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毛泽东主席那时的睿智和大无畏的精神,也正以为有这这样的革命领袖指引着我们,我们才得以有了正确的方向,全体拧成一根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怀着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一往无前,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人们能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自己在所不惜。通过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让我对那个时期的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武之地的栋梁之才。 (二) 那天周日下午,我们宿舍去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到达济南战役纪念馆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进去了。首先参观英烈厅,里面有革命先烈的头像和光荣事迹。随后又参观了解放军战士用过的武器,还有济南战役中使用过的军号。虽然有的已布满了锈迹,但它们在战斗中都立过功劳。接着看了许世友司令员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还有王征明同志使用的笔记本、图章、撰写的工作报告。使我十分敬仰的是:看到了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牺牲烈士名录册!有那么多烈士为了解放济南,献出了生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也使我暗下决心:勿忘先烈,振兴中华! 当我们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的最后一站全景画廊时,我被震憾了:壁画和配音、特别为壁画准备的汽车和房屋、倒塌的电线杆,它们和壁画完美的衔接在了一起,让我好像回到了战争时期。解说员详细的讲解,令我了解了济南站役时的战况,那爆炸的火焰,倒塌的房屋,逃难的人们,让我心头为之一颤!烈士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强盛起来了!烈士们,你们的功劳我们都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的! 今天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功劳主要归功于为了新中国而战死的烈士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毕业以后报效国家,决不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三)

思想汇报——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感 渡江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起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这场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长江以南地区而发起的。它解放了南京、武汉、上海等国民党政权重要战略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以前我就在相关的书籍中详细了解过有关这场战役的信息,当时我就被这场战役超长的战线,浩大的声势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表现所深深震撼。这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战争实物,更加全面、细致了解战争全貌,我内心激动不已。 站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组红色群雕。工作人员说,这组“风帆”群雕高达49.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日”,60根钢柱寓意渡江胜利60周年。远看迎风飘扬的红旗,那象征着胜利。在馆外,还有一组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雕像,他们的姿势、神态十分传神,栩栩如生,体现出他们作为中共高级将领睿智的指挥才能。 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进入了馆内。展馆里,各种文物、复制品、照片应接不暇。利用现代声光模拟技术对历史战争场景的再现、历史文物与珍贵照片的展出、对健在战斗英雄采访视频的播放,生动展示了渡江战役各阶段的真实情况,可以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纪念馆展出大厅面积为436平方米,各种文物、资料近千件。全馆共4个展厅。第1部分“渡江战役前的国内形势”重点展出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东北、华北、华东三大野战军相继发起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第2部分“将革命进行到底”。着重反映解放区广大军民加紧训练,准备渡江解放全中国的史实;第3部分“百万雄师过大江"主要展出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向江南进军的命令的史实。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了规模巨大的渡江战役。第4部分“把红旗插遍全中国”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取得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望着眼前的这些实物与图片,我的灵魂飘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在中华人民的头上,国民党政权腐败黑暗,剥削压迫人民,醉生梦死。人民渴望摆脱压榨,向往和平与光明。中国共产党以群众为基础,爱民,护民,为百姓的解放与国民党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广大人民群众也十分拥护共产党,给战士们送武器,送衣物,送食物,很多百姓自愿做后勤工作。所以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有人民支持的军队是最强大的军队,以人民为基础的战争是必然会胜利的,人民的支持是中国解放军胜利的源泉与取之不尽的动力。解放军战士吃苦耐劳,各级指战员冲锋陷阵,为部下将士树立楷模。战役总指挥们也以身作则,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办公。革命先辈的这些行为受到所有人包括我们这些后辈人的由衷敬仰。作为中坚力量的共产党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为了理想与抱负,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人民英雄青史颂,渡江精神新辈弘!”这次参观学习,让我重温了新中国成立之前那段血雨腥风、惊天动地的战争历史。渡江战役胜利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史上气吞山河、彪炳千秋的伟大篇章,南京的解放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首都南京的解放,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更重要的是,革命先辈用战火和鲜血铸就的渡江战役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儿女奋斗前进。 今天我们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都给予了殷切期望。毛泽东曾经把青年人比做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说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的。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是寄希望于青年的,希望青年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国家已经远离战争,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和平建设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1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脚上的肉都烂了”。 1955年解甲归田的孙景坤把荣誉证书尘封起来,只字不提战争年代的事迹。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英雄吧,在硝烟炮火中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一切归于平静后,也能够在和平年代甘于清贫,只顾建设家乡。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上百亩烂泥滩变良田,数百亩荒山上种满板栗、落叶松,几十年如一日,村子终于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这才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人们至此才知道他是一名战斗英雄。 孙景坤为什么这几十年都不愿提及那段峥嵘岁月?他从来不看战争片,真正的战争远非影视剧所能描述,过往的经历每每忆起,总会让老人潸然泪下,“实在太难过了”。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2 还记得2019年的阅兵仪式上,镜头总是多次给到那些身穿军装、头发稀疏、胸前挂满军章的老人吗? 那时的他们虽然早已年过半百,但是精神状态依然高于同龄人不少的他们却在几十年前为祖国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样的老人现在还有不少,每次的阅兵仪式上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向我们微笑着挥手致意。 而每次看到他们,那段历史就像他们胸前佩戴的军章一样,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提醒着人们记住那段艰难困苦、包裹着血与泪的历史,告诉人们如今祖国的安宁和平多么的来之不易! 而这一切的美好便是这些老人们用他们的大好青春,一生时光带给我们的。 今天这位即将到达期颐之年的老人,他也如上面那些老人们一样,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年7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合时只剩下2000多人的壮举。他们被编入红三军团,成为人民军队南征北战的一支劲旅。了解了恒里岩惨案的过程,1931年3月,凤山县党政机关、红军一个连以及恒里乡群众约1000人撤退到险峻的恒里岩与敌军进行长达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因弹尽粮绝,敌军攻入洞内,尚未撤退的370多人宁死不屈,战斗直至全部壮烈牺牲等历史事件,让我们为

辽沈战役纪念馆

战争的硝烟已经隐退到历史的深处,战争足音消失的地方,耸立起一座座历史的丰碑,英烈们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赴汤蹈火的英雄壮举,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都已凝冻成一种永恒的希望!一座座墓碑珍藏着先驱者的理想和追求,一处处遗址,记载着先烈们的辉煌与功勋。 伴随着9.18事变纪念80周年,辽沈战役纪念63周年之际,我踏上了前往锦州的征程,去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经典历史战役,缅怀先烈,继承遗志。锦州是东北与华北的交通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踏上锦州的大地,自然有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息,周围四处幽雅而肃穆,依然能够体现到这座古城的威严。 到了目的地,宏伟的墙门上赫然的写着叶剑英元帅的题词:辽沈战役纪念馆。 过了墙门之后,宽大的广场正中央有一尊高大的铜像,铜像威严耸立,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先烈们的代表象,它代表着的不仅是一种威严,更是一种为了解放事业而不怕牺牲勇于亮剑的革命精神!

广场两边,是用乌金沙大理石烈士名录碑,上面刻有牺牲的先烈们的名字,他们没有白白的牺牲,他们将永垂不朽! 庄严的走进展厅,首先进入的是序厅,里面是对纪念馆的基本介绍,纪念馆中包含四个展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战史馆: 走进战史馆,里面陈列着很多战争时期使用过的军火、兵器以及作战笔记和作战沙盘。走近沙盘,里面显示出了当年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路线:塔山阻击战阻挡蒋介石的西进兵团,新立屯、大虎山、和黑山分别进行了攻坚战,阻击战,切断北宁路, 断开了锦州的增援路线,孤立锦州城,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功臣号”坦克是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军队第一次使用的坦克部队,这也彰显了共产党军队在战争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与强大起来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简介: 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1月,同年对外展出开放。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1978年10月23日,叶剑英题写馆名。1985年4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北院内修建新馆。1988年10月31日落成并对外开放。2004年11月2日,经过改陈改造后重新对外开放。2008年3月1日实行免费开放。新馆占地18.8万平方米,主体陈列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馆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戴念慈主持设计,造型庄重,气势雄伟,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军事特点,又体现了现代水平。建筑布局严谨,构思巧妙。平面呈H型,南北形成两个三合院,南面的三合院环抱辽沈战役纪念塔,北面的三合院紧抱全景画馆。建筑结构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势,随山就势,依次为一层、下一层和下二层,中间为东西两个下沉式庭院。建筑南北立面造型采用传统风格,中间是一座高大的中国式牌楼,东西两侧各配置一座小牌楼,象征纪念胜利的凯旋门。南北面墙和全景画馆顶端,均以城墙式雉堞垛口形式修建,体现出军事斗争的特点。园区规划设计紧扣辽沈战役军事主题,以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建筑为主体,通过强化中轴线的处理,对园区南、中、北三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使主体建筑、纪念设施和景观布局在风格上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在贯通南北长达600 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门、塔、馆主体建筑,形成纪念性功能流线的三个主题层次,即和平、胜利、怀念,使游人逆岁月而上,进入纪念性境界。 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展品1470件。陈列内容突出“决战决胜”主题,全面反映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并揭示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新馆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40多个专题展览和巡回展览。其中《辽沈战役馆藏兵器展》、《新中国的曙光》等专题展览是本馆推出的特色展览;《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历史展》是西柏坡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联合推出的大型主题联展和巡展。 观后感: 清明时节,我从学校回到了家乡——锦州,为逝去的亲人扫完墓后的第二天,我又来到了儿时来过的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当年烈士的英勇,为已逝去的烈士们扫墓。 坐车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一走下车,就看见“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想#精选.

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想 4月7日,在政治理论教研室德与法课老师的组织与领导下,我队全体学员参观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在接受了这次爱国之一教育后,感受颇深。 吃过午饭还未来得及休息,我们就怀着迫切的心情向平津战役纪念馆出发。刚下车就看到了大门两边的巨大浮雕。在阴霾的天空的衬托下,这些反映平津战役经过的浮雕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抬头望去,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尖刀”屹然伫立在广场中央,直指云霄,透着抵挡不住的大气;聂荣臻元帅亲自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的大字,更是为纪念馆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在参观期间,我们怀着崇敬肃穆的心情,跟随者讲解员的脚步,缓步于各个展厅。平津战役纪念馆是1994年为了纪念平津战役而建造的,已成为天津市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十分丰富,分为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6个展厅,通过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各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亲身与硝烟滚滚,炮火连天的战场。我看到解放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奋力向前冲,看到最可爱的人民积极踊跃地为前线运送物资,看到血染的红旗依然在最前方飘扬;我听到隆隆的炮声震天动地,听到不屈的战士们的愤

怒叫喊,听到胜利的号角清晰嘹亮……从1948年11月29 日到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伤亡为代价,消灭即改编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了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从胜利推向了更大的胜利!讲解员的解说早已结束,而我依然沉浸在那壮烈的战争场面中。回校的路上,我还意犹未尽,思绪万千。 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全中国的解放,我们的革命先驱以不畏牺牲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毅力,奋力拼搏,顽强作战,每一寸土地都留有他们的足迹,每一片山河都洒下他们的鲜血。而如今,新中国已傲然挺立在世界东方,人民生活幸福安逸,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辉煌成就,其代价何止是一场平津战役,又何止是3.9万人的伤亡。那是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国旗,是他们,用生命筑起了新中国的长城! 现如今,我们的祖国早已和平,华夏儿女幸福安康,沉睡了多年的东方巨龙正在蓬勃生长。然而面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军人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从未停歇。作为军校大学生,我们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上的责任更是沉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挑起保卫如此来之不易的国家安全的重任呢? 短暂而深刻的参观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

平津战役纪念馆感受【作文】

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广场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庞大的建筑显得格外的庄重肃穆。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凝含了中国建筑的固有风格。前半部分是用花岗岩建造的,古朴庄重,后半部分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 恢宏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在纪念馆前方的额眉上熠熠发光。 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伟大革命领袖们高大的铜像,他们踏着坚毅的脚步,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要为解放劳苦大众不懈努力。徜徉在巨幅壁画围成的序厅中,我的心情无比的沉重,对革命先烈缅怀的哀思油然而生。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国而前赴后继地洒下自己的热血,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深深地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才不会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我深深感到了身上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这种压力凝结成了一种信念,使我倍受激励与鼓舞。 跟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仿佛来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年代。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炮火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因为他们心中满怀信念,为中国的解放而奋斗。在展览室里陈列着革命先烈使用过的物品,有枪支、文件、锄头等等。它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让我们听到了振臂怒吼,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但革命先烈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信心,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他们的勇气让我们油然生敬。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 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历时64 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讲解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周日上午, 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参加红色教育活动, 具体活动内容是去四平参观西平战役纪念馆和四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炎热的天气如同同学的热情一样澎湃。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有欢声笑语, 也高速路上堵车等待的小插曲。 上午, 我们参观了期待已久的四平战役纪念馆, 看着那一幅幅黑白照片,那一件件破旧的军装,那一枚枚依旧闪亮的勋章,那一面面战斗锦旗,那一挺挺旧机枪,听着那炮火隆隆的枪弹声,仿佛回到了战斗时刻, 那血水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英雄事迹, 一幕幕前仆后继的牺牲,这一切的一切,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经过讲解员得解说,我对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同时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又增添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让我更加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把战争年代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革命先烈厅里,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那一个个名字,都是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啊。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共计伤亡 4万余人, 其中牺牲近 2万人, 约占东北解放战争牺牲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在牺牲者中, 有师长 1人、团级干部 72人、营级干部 180人。他们多是从雪山草地中走出来的老红军、抗日烽火中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牺牲者中最多的是普通的年轻战士,他们大多是农民子弟, 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黑暗将他们推上了义无反顾的革命之路,他们的爱国理想朴素而简单,为了民众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不再有饥寒与压迫, 他们在狂风暴雨般的枪炮声中义无返顾地冲 向了血战四平的沙场,许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最后参观四战四平半景画厅, 给我极大的震撼。四战四平半景画气势恢宏,刻画逼真。它运用特有的造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将东北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历史瞬间凝固在长 44米, 高 14米的画面上。在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形、仿真道具的烘托下, 半景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感觉置身于逼真的战争氛围中, 揭示出四战四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这段历史的时代氛围和特定意境。它以强烈、逼真的感染力、震撼力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