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高三化学曹艳艳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2 、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

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所有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新课学习: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改变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用下图表示:

化学平衡的移动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演示实验一

实验原理:+ 3SCN —Fe (SCN 3 (红色)

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0.005mol/L FeCb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试管中再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思考与交流】

(1)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

(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g) —2NH(g)

29)十3H2

NH%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NH%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扩大的方向移动。

【思考】对于l2(g)+H2 (g) 2HI (g)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

强,平衡是否移动?

平衡不移动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来说,改变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但反应速率改变。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演示实验2

2NO(g)2Q(g) △ H<0

红棕色无色

NO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思考】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是否有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移动。【小结】

三、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

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课堂反馈练习】

1、某温度下,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 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放出的热量增大

2、举例说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下作业

课后习题:6、7、8

2、用速率-时间图表示改变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用速率-时间图表

示改变压强对合成氨平衡移动的影响。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

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工作技能培训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练习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2 B.a=1 C.a=3 D.无法确定a的值 6.恒温下,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 mol·L-1增大到0.19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ab 8.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 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H2(g)+I2(g)?2HI(g)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压强不变,充入O2,平衡左移 [能力提升] 9.现有m A(s)+n B(g)?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平 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 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m+nq C.x点的混合物中v正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的因素导学案

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移动 【复习回顾】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_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和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平衡状态的特征(用五个字概括): _____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___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压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思考交流 一、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1、定义:把可逆反应中的破坏、的建立 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1】归纳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平衡移动的标志? 2、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 是。 3、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速率判断:

(1)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平衡向移动; (2)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平衡向移动; (3)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浓度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1)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移动; (2)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移动; (3)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移动; (4)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2、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1)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 (2)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 (3)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 3、温度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1)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反应的方向移动; (2)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反应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课堂探究 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本53页“活动与探究” 1、实验原理:Cr2O72-+H2O 2 CrO42-+2H+ 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 实验2 2、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化学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如果我们向一个处于化学平衡 的反应中增加反应物的量,经过一 段时间后,它还会平衡吗?(溶解 平衡相联系)。相等 回答:改变影响速 率的条件,来打破 原有平衡,建立新 平衡, 基本概念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化学平 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如果我们在改变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时,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创设情景,引入基本概念 新课学习[板书]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 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提出]浓度是否会影响平衡 [演示]将10mL0.01mol/L的KSCN溶 液与10mL0.01mol/L的FeCl 3 溶液相 混合,观察现象,给出信息,判断反 应物的反应量变化情况 [预测]往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 1mol/L的KSCN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演示] 往KSCN与FeCl 3 的混合溶液 中滴加1mol/L KSCN,观察现象 [探讨] 溶液颜色加深,原混合液中过量的 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 应,使生成物浓度增加,溶液颜色 加深,你赞同该看法吗? [演示] 往原混合液中继续滴加1mol/L的 FeCl3溶液,观察现象 [结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 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浓度增 加,颜色加深结合溶液颜色变化 [结论]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 度,平衡向减弱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方 向移动 [思考]在 的反应中,是否可以用改变浓度的方 法来减小CO的含量? 认真记笔记并回答 老师的提问。 按给出的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得出 FeCl 3 过量的结论 讨论,并给出可能 情况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创设情景,互动 合作 设计思路引导— —通过改变反应 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来观察化学平 衡是否改变,如 何移动?→实验 现象具有可视 性、可比性、要 能通过现象说明 平衡的移动方 向。→联想到是 否可用颜色的变 化说明浓度的变 化(浓度越大颜 色越深)→提供 实验药品和工具 →进行实验。 小节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注意要点 并画出图像 ①浓度改变是指 气体浓度、溶液浓 深入探索化学平 衡的标志Fe2O3 2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参考word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回顾上节课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回顾,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化学平衡的移动:(板书)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板书) 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②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考点/易错点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我们先通过速率-时间图从理论上来分析 反应物→生成物 (1)增大反应物浓度,教师带着学生绘制图形并且解释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分别叫三位同学上黑板绘制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的速率-时间图,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相关任务。 (3)放映幻灯片检查黑板上同学所画是否正确,下面同学自查。 教师:(板书)总结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③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学生阅读实验2-5并根据以上理论知识填写表格 教师放映实验相关视频,学生自查 考点/易错点3 勒夏特列原理: 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上述结论总结出: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小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减小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增大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导入:引入勒夏特列原理。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与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 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高三化学曹艳艳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所 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新课学习: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改变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用下图表示: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2.3.1化学平衡移动1》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浓度变化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理解化学平衡移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并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和变化时浓度商Qc与K比较大两个角度来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浓度影响化学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回顾】1、化学平衡状态本质和外部特征? 本质:V正= V逆≠0 外部特征: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2、化学平衡是怎样建立的? 一定条件下,投料后反应一定时间 【过渡】展示投料后化学平衡过程的V-t图,引出条件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从而发生破坏旧化学平衡,重新建立新的化学平衡,PPT展示化学平衡移动过程。 【归纳】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正向、逆向、不移动 aA+bB cC+dD 改变条件后: (1)若v(正)>v(逆),则平衡向方向移动。 (2)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 (3)若v(正)<v(逆),则平衡向方向移动。 3. 研究对象:已建立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4.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v(正)≠v(逆) 【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平衡呢? 【过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本节我们先学习浓度改变是如何破坏化学平衡的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按课本P5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对比分析结论,并完成表2-10

化学平衡状态及移动-(讲义和答案)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概念): ★注意 1.两同 2.转化率 3. 用“”表示。 2.常见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________,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_______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标志:①v正__v逆;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____。 ⑵特点 思考3.对可逆反应N2+3H22NH3,若某一时刻,v正(N2)=v逆(NH3)。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举例反应m A(g)+n B(g) p C(g)+q D(g)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 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p mol C, 均指v(正) 不一定平衡v(A)∶v(B)∶v(C)∶v(D)=m∶n∶p∶q,v(正)不 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消耗q mol D 平衡 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总压强或总体积或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压强m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平衡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 颜色当体系的颜色(反应物或生成物均有颜色)不再变 化时 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M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 体系的密度反应物、生成物全为气体,定容时,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m+n≠p+q,恒温恒压,气体密度一定时平衡 练习 1.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2(g)+I2(g) 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 键断裂③百分含量w(HI)=w(I2)④反应速率v(H2)=v(I2)=1 2 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3.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

化学平衡状态 导学案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状态 本章导学: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掌握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和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3.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4.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和图像题的做法和技巧。 第三节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想一想: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 等,此外还有光、固体表面积等其他因素。 2.列举三个学过的可逆反应: 特点: 特点: 特点: 3. 溶解平衡:当固体物质溶解进行到一定程度,固体溶质的速率与溶液中溶质的 速率相等,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填一填: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概念: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从右向左的反 应称作。例如:。 3.特征:; ; 。 4. 不可逆反应:有些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程度特别大,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以忽略,把这 类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用“”符号表示,例如: 。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下,把一个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

2.化学平衡状态 (1). 概念: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2). 特征: 注意事项 (1)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2)对于一个既定的可逆反应,如果其他条件一定,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或 从生成物开始),最后都能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不会因时间变化而变化。 (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正是由于各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 速率相等,才会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 1.根本标志:v(正)=v(逆)≠0 常见形式主要有: (1)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如:v(A)生成=v(A)消耗。 (2)在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B)消耗=m∶n。 (3)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D)生成=m∶q。 2.特征标志 (1)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某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当m+n≠p+q时,体系的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试一试 [例1] (2012·郑州高二检测)下列对于反应C(g)+H2O(g) CO(g)+H2(g)的描述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精编WORD版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学设计

些因素的影响? 3.如果我们向一个处于化学平衡的反应中增加反应物的量,经过一段时间后,它还会平衡吗?(溶解平衡相联系)。回答:改变影响速 率的条件,来打破 原有平衡,建立新 平衡, 基本概念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化学平 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如果我们在改变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时,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创设情景,引入基本概念 新课学习[板书]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 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提出]浓度是否会影响平衡 [演示]将10mL0.01mol/L的KSCN溶 液与10mL0.01mol/L的FeCl 3 溶液相 混合,观察现象,给出信息,判断反 应物的反应量变化情况 [预测]往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 1mol/L的KSCN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认真记笔记并回答 老师的提问。 按给出的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得出 FeCl 3 过量的结论 讨论,并给出可能 情况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创设情景,互动 合作 设计思路引导— —通过改变反应 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来观察化学平 衡是否改变,如 何移动?→实验 现象具有可视 性、可比性、要 能通过现象说明

[演示] 往KSCN与FeCl 3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 KSCN,观察现象[探讨] 溶液颜色加深,原混合液中过量的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应,使生成物浓度增加,溶液颜色加深,你赞同该看法吗? [演示] 往原混合液中继续滴加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现象 [结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浓度增加,颜色加深结合溶液颜色变化 [结论]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 向移动 [思考]在 的反应中,是否可以用改变浓度的方法来减小CO的含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平衡的移动方 向。→联想到是 否可用颜色的变 化说明浓度的变 化(浓度越大颜 色越深)→提供 实验药品和工具 →进行实验。 Fe 2O 3 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

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 [经典基础题] 题组1勒夏特列原理的广泛应用 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500 ℃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答案 D 解析A、B两项,改变条件平衡均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越低,NH3%越高,采取500 ℃,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问题;D项,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相当于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答案 B 解析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题组2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A项中,若反应物是固体,增加其用量对平衡移动无影响;B项中,若气体体积反应前后相等,或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都不会移动;D项,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4.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化学平衡判据导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 回顾化学平衡特征,正确利用v 正=v 逆及各组分含量是否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2. 结合M 、ρ的计算公式,正确判断反应在进行过程中M 、ρ、n 总、P 如何变化。 3. 结合反应的Δn 及是否有固体参与,正确分析M 、ρ、n 总、P 不变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态。 4. 结合变量不变的思想,正确判断所给条件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反应M 、ρ、n 总、P 不变时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变量不变”思想应用。 难点:不同反应M 、ρ、n 总、P 不变时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V m =ρ 总总n m =M PV=nRT(注:当V 、T 不变时,n 不变则P 不变) 二.基础感知 1.在2L 容器中进行反应:H 2(g )+I 2(g ) 2HI (g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的为 。 ①H 2转化率不变 ②H 2与I 2的转化率相同 ③H 2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④若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⑤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2v(H 2)=v (HI ) ⑦生成1molH 2的同时消耗2molHI 2.(1) 在体积不变的容器内充入1 mol N 2和3mol H 2发生下列反应:N 2+3H 22NH 3 ①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体积是否变化? ②在表格中填写(变/不变) n 总 P ρ M 反应进行中未达到平衡时 平衡时 表格中四个量哪个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面两个表格也是相同的问题) (2) 对于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H 2(g )+I 2 (g)2HI (g ) ①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体积是否变化? ②在表格中填写(变/不变) n 总 P ρ M 反应进行中未达到平衡时 平衡时 (3)在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s)+B(g) C(g) ①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体积是否变化? ②在表格中填写(变/不变) n 总 P ρ M 反应进行中未达到平衡时 平衡时 3.①恒压条件下进行N 2+3H 22NH 3,压强不变的条件下,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 ②C(s)+H 2O(g) CO(g)+H 2(g),此反应H 2的体积百分数不变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 ③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充1mol NH 4Br 发生反应:NH 4Br(s)NH 3(g)+HBr(g),NH 3的体积百分数不变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 学生说【结论】: 【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 旧平衡 V 正=V 逆 条件改变 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 '正=V '逆

自己解释)。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注意: (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是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V(正) 、V(逆)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3)、工业上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复习倒入】 【课标解读】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做出判断。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 六步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 1.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在 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 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 ”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C(g)+q 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 C(s) + H 2O(g) CO(g)+ H 2(g) ②Cr 2O 72-+H 2O 2CrO 42-+2H + ③ 2SO 2(g)+O 2(g) 2SO 3(g) ④SO 2(g)+ 21O 2(g) SO 3(g) ⑤2SO 3(g) 2SO 2(g)+O 2(g) 【小组讨论,展示点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时,要注意

(1)如果反应中有和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①将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K值可能会相应。 ②可逆反应的K(正)与K(逆)互为。 ③若干方程式相加,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 之;若干方程式相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之。 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K值越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K≥,认为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则认为这个反应的正反应很难进行(逆反应较完全)。 5、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本身性质 (2)外因:,即只受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无关。 6、平衡常数的应用 ①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旧平衡 V 正=V 逆 条件改变 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 '正=V '逆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 学生说【结论】: 【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