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58781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1.1 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选址于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地块东至盛夏路,南至高科东路,西至创新河,北至规划三路。本地块原为空地,因此对地块无原有环境污染。

目前张江集电港B区内仍有相当的居民住宅,主要集中在规划芳春路、银东路、盛夏路、祖冲之路围成的矩形区域内,一方面居民本身不接受远距离安置(唐镇、孙桥等地区),另一方面目前附近地区无能力接受这部分居民,因此制约了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进一步开发集电港产业区B区,制约了集电港乃至张江的整体发展,因此迫切的需要建设一个动迁基地来满足这部分居民的动迁需求。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8年12月),本项目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专门为集电港B区内的居民作为动迁基地用地。

因此从规划和项目的建成意义来说,本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

1.2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选址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内,项目东至盛夏路,南至高科东路,西至创新河,北至规划三路。根据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意见(沪张江园区管备[2009]014号),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造高层商品住宅及共建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42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62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926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项目预期竣工时间为2012年3月。

2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确定项目周边有4个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分别为项目南面的玉兰香苑、项目西侧的创新河,西侧跨申江路的春港丽园以及项目本身的居民楼。

3 环境现状

3.1 自然环境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简称张江集电港)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园区之一,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核心区,紧靠中环线,毗邻风景如画的汤臣高尔夫球场和东郊别墅区,西靠张江居住区,东邻500米宽外环绿化带和高速外环线,南依川杨河自然景观,规划面积约2.91平方公里,规划地铁二号线贯穿其中,北面的龙东大道是连接内环线和浦东国际机场的交通要道。

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信息技术、软件等相关产业,以期建设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区。现累计入驻企业168家,从业人员1万7千余人。先后有Infosys、AMD、Unisys等国内外知名公司落户。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集聚集电港。

张江集电港正以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成为科技领袖集聚之地和创新创业的乐土。

3.2 环境质量

(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常规因子: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中的二级标准;特征因子:氯化氢(HCl)和氨气(NH3)浓度均符合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特征因子氟化物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中的二级标准。

(2)大部分测点昼、夜噪声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限值,仅仅地块南侧高科西路侧监测点夜间噪声超标。

(3)根据监测结果,创新河CODcr,pH,DO指标达到Ⅳ类标准,其他指标超过

Ⅳ类标准。

4 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4.1 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设备对周边的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除。施工期间必须切实抓好各项防治措施和管理,将施工期的噪声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项内部固定噪声源有厨房油烟净化机、地下车库排风机、水泵房内的水泵、高层电梯、变压器、进出小区和地下车库的车辆、空调外机等。

产生噪声的设备在设计时应合理布置其位置,使噪声源离开敏感目标一定距离;在项目设计和安装中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减振、隔声和消声等控制措施;车辆进出实行限速和禁止鸣笛。在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可使项目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

4.2 水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居住期主要产生生活污水,另外还产生少量的地下车库地坪冲洗废水。

生活污水包括一般污水和厨房含油污水,分别源自居民住宅、公建配套设施和商业用房。地下车库地坪冲洗废水源自车库定期冲洗地坪。

地下车库地坪冲洗废水经沉砂、隔油处理后,采用潜水泵提升至室外污水井,与其他生活污水一期经格栅去除固体物沉淀处理,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445-1997)三级标准后,纳管排放入市政污水管网。

4.3 环境空气影响

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在加强管理、优化施工车辆运输路线后,施工扬尘污染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缓解。

2、营运期:项目建成后,运行期间住宅小区内部存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进出小区和地下车库机动车辆排出的汽车尾气、房屋装修施工过程产生的装修废气、居民厨房排放的油烟废气和垃圾发酵臭气等。

a 进出小区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

进出小区的车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指挥进出的车辆应及时找到泊位,减少车辆怠速行驶时间,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b 进出地下车库机动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

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应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DGJ08-98-2002)中的规定,废气排放口设置在绿化地中,每小时换气次数>5~8次/h,并高出地面2.5m,排放口与住宅楼的距离应保持在10m以上,地下车库入口应与周围居民住宅的距离保持8m以上。建设项目地下车库应使NO x的排放速率低于10.69g/h(根据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规定限值,外推法计算2.5m高排气筒的排放标准),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规定限值。

c 装修废气

在居民入住前房屋装修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已经入住的居民构成影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油漆、涂料等挥发性的有害气体,主要是通过楼道散逸入其他家庭,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同时,只要关闭装修家庭大门,通过窗户通风,这种影响可进一步减少。

d 厨房油烟废气

项目营运后,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居民厨房产生的油烟废气经脱排油烟机处理后,由集中专用结构烟道排放。

e 垃圾收集站发酵臭气

生活垃圾在垃圾收集点的堆放过程会产生发酵臭气。新建住宅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作业场所应当相对封闭,垃圾渗透液、废气等的排放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周围环境污染。垃圾收集点日常操作管理应规范有效,应安装除臭装置或喷洒消毒液等,除臭消毒,防止蚊蝇滋生,确保臭气嗅觉感受达到0级或1级。

4.4 固体废物影响

作为商品住宅项目,运行期主要产生生活垃圾,包括小区内居民、商业用房工作人员及小区管理楼内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其次是入住居民装修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商业用房产生的商业垃圾。

居民、公建配套设施和商业用房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应实行分类、分质袋装化处理,集中于垃圾收集点内,由环卫部门每日清运。

落实设计方案,垃圾收集点周围种植绿化。收集点的作业必须实现其服务区域内居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设有专门的垃圾收集人员,进行及时的收集清理。

4.5 电磁辐射影响

建设项目设置1座开关站,4个箱式变电站,建设项目地块内开关站、变电站设置屏蔽装置,并与居住楼之间设置一定的防护距离,其主变方向应与住宅楼距离保持在12m以上,其他方向与住宅楼距离保持在8m以上,建设项目电磁辐射强度较小,通过设置一定的防护距离和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后,可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的规定和要求。

小区的变电站应当由绿化带遮蔽,减少对开关站附近居民(即1#、2#、3#和13#住宅楼)的影响。

5 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声环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作业须取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并公示周围公众;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低噪声施工方式、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封闭施工场地,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固定式硬质围栏;加强施工期管理,防止因运输车辆超载、超速、鸣笛以及野蛮施工等带来的人为噪声污染。

水环境: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应考虑利用周边卫生设施,将污水纳入周边污水管网;对于施工机械设备冲洗、施工车辆冲洗废水和地面开挖、水泥铺设等施工活动产生等泥浆水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若干不同规模的简易沉淀池。

环境空气:施工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严格执行《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

管理办法》,施工前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采取措施防止对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施工现场设置车辆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

6.公众参与

通过现场公告以及网上公示等措施,73%的被调查人员对本项目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90%的被调查人员对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态度;67%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施工噪声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比较巨大;45%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建成后,噪声是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最大影响;73%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与本项目的建设息息相关;79%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建成后,对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影响很大。

网上调查统计结果表示:有效调查记录为27份,其中88.89%的人知道本项目的建设,96.3%的人对本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1人表示反对,但未明确说明原因。

59.26%的人认为本项目作为住宅小区,施工期间,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

7.居住区生态适宜性分析

本项目的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得分为82分,相应于花园住宅区,建设项目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确保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建设方应加强环境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由于绿色植物对有毒有害气体有吸收作用,对尘埃有阻滞作用,对噪声有隔声、吸声作用,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树木的枝冠能降低风速,使灰尘下降,叶子表面不平,还分泌粘性的油汁和浆汁,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并且大片绿地与非绿地之间会因气温差异产生局部环流,促使污染物稀释扩散,可以对小区附近的局部微气候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建设方应合理布置绿化,充分利用周围道路绿化带的屏障作用,广植高大乔木,选择防尘作用较强的构树、桑树、广玉兰等树种。

8. 建议

(1) 地下车库排气筒、垃圾房等小区公建设施应作美观处理;

(2) 加强宣传工作,做好生活垃圾的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工作;

(3) 垃圾收集点专人管理,定期清洗,做好灭蚊蝇和除臭气工作,减少对周围人群办公和生活的影响;

(4) 风机、水泵、开关站等设备要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避免事故的发生;

(5) 建议建立稳定的物业管理机构,保证环保设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落实;

(6) 项目建成后,小区内有较多的车辆进出,建议小区加强车辆疏导工作,减小进出车辆交通噪声对小区居民的影响;

(7) 对项目内商业用房功能设置的规划中,建设单位应以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出发,不设置餐饮项目,尽量避免招商文化娱乐、菜市场等扰民和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的项目。商业用房内若引进文化娱乐、菜市场等项目时,应在项目建设营业前向地方环保主管部门上报,并开展环境影响分析工作。

9. 环评结论

《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选址合理,符合地区规划,项目设计完善,公建设施布局合理,在采取一定的环保治理措施后,可使小区对外环境的影响,

以及外环境对小区的影响均可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因此,只要切实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项目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浦东张江工业用地别墅办公市场分析报告

前 言 本报告主要针对浦东新区张江科技园区内,工业性质用地改建办公用途的别墅型产品的项目销售市场状况而展开。 目前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存在众多土地性质是工业用地,而物业形态则是“独幢别墅”的办公用途的产品项目在对外实行销售经营。其中尤以浦东新区的张江科技园范围内该类型项目最为众多。 为此,我们针对该类特殊产品项目进行重点的市场调研,对该类产品项目的土地性质、产品用途、建筑形态、销售价格、销售进程等各方面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该类产品项目市场态势,为我司在相关地区、类型项目的开发操作中提供辅助的市场参考依据。因此本市场分析报告主要围绕讨论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政策对该型项目的认定,及相关的政策条文规定和限制内容,对该类项目市场的影响。 第二、市场上该类项目的土地性质、产品形态及实际用途分析,对该类项目做出合理的市场定位描述。 第三、对该类重点项目的产品、售价、销售周期、客源的分析,了解该类项目在市场销售操作时所具有的优势和风险。

目 录 一、工业类办公产品定义及国家相关规定 (3) 1、工业类办公产品的定义 (3) 2、国家政策对相关项目的限制规定 (3) 二、重点项目调研分析 (5) 1、重点项目产品分析 (6) 2、重点项目销售分析 (7) 3、重点项目销售价格分析 (7) 4、重点项目购买客源分析 (8) 三、工业用地项目调研分析总结 (9) 1、政策面总结 (9) 2、土地性质总结 (9) 3、重点项目总结 (9) 4、工业用地开发办公产品(办公楼、别墅)可行性总结 (10)

一、工业类办公产品定义及国家相关规定 1、工业类办公产品的定义 目前我国法定的土地分类标准有两个,分别是国土资源部2001年发布的《土地分类》和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两者都是以使用的主要用途对土地进行分类。 按照上述两个土地分类标准,对工业用地的具体表述为: 1)工业用地是住宅、商业和综合类用地以外的第四种性质用地。 2)工业用地上可建的建筑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工业研发楼、工业配套等。 3)工业用地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性用地为典型的工业用地,而仓储用地、港口码头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则视为特殊的工业用地。 因此从政策理论上来说,工业用地应该绝大部分面积用于工业厂房、仓储以及物流所用,只有小部分用来进行辅助性办公。 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工业用地项目内部大部分的面积都用来作办公用途建设开发。且积极寻求对外销售的操作方式在经营。 2、国家政策对相关项目的限制规定 1)工业用地也必须招拍挂转让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规定了全新的工业用地价格,禁止零地价和低成本转让工业用地,同时规定了工业土地的出让必须通过挂牌拍卖的形式进行。《标准》中规划了十五等用地,地价上涨约40%~60%。其中一等地约56万元/亩,最低等地约4万元/亩。 由于上海的众多工业用地都是在2002年到2005年通过协议出让取得。按照当时的通行惯例即是:项目仅可以对外租赁,却不可以以独立产权进行分割销售。 而在2007年政策规定公开招拍挂之后,工业用地的取得合同中对土地用途作更加细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我们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现代科学技术,也参观了一些高科技产品,感触很深。 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孙桥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成立于1992年7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被国际同行称为“The Silicon and Medicine Valleyin China”而享誉世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目前的张江正向着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愿景目标阔步前进。 2010年园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总收入增速达15%左右,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龙头区域。目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全力打造10大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高科技战略产业平台,即集成电路制造与装备平台;移动终端产品集成平台;多元化多模式显示终端;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化;物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商用大飞机设计研发;数字内容与互联网技术;金融后台服务平台;低碳技术、高端价值链;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园区构建三个国家级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创业基地在园区内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主导产业,建造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银行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构思把张江建成“中国硅谷”和“中国药谷”。 截止2007年底,园区共有注册企业5359家,其中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6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08家,申请专利9142项,其中已获授权的专利2205项。 发展历史 1992年7月,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 2005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第56号公告公布《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其中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六园”中第一“园”即为张江高科技园区。ZhangJiang Hi-Tech Park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是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小区之一。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上海将集中力量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成申城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就此拉开了序幕。自此,张江高科技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李岚清先后来张江高科技园区视察,勉励大家把张江建成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高科技园区。 “聚焦张江”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赞扬。韩正指出,“聚焦江泽民主席视察张江高科张江”是上海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张江高科技园区定位一定要高,不能停留在现有水平上,而是要瞄准世界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项目情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43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 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解读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我们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现代科学技术,也参观了一些高科技产品,感触很深。 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孙桥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成立于1992年7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被国际同行称为“The Silicon and Medicine Valleyin China”而享誉世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 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目前的张江正向着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愿景目标阔步前进。 2010年园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总收入增速达15%左右,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龙头区域。目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全力打造10大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高科技战略产业平台,即集成电路制造与装备平台;移动终端产品集成平台;多元化多模式显示终端;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化;物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商用 大飞机设计研发;数字内容与互联网技术;金融后台服务平台;低碳技术、高端价值链;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园区构建三个国家级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创业基地在园区内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主导产业,建造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银行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构思把张江建成“中国硅谷”和“中国药谷”。 截止2007年底,园区共有注册企业5359家,其中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6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08家,申请专利9142项,其中已获授权的专利2205项。 发展历史

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 联东地产的定义: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以独栋写字楼、高层办公楼、标准化厂房、中试研发楼为开发对象,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政府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发展力的新型产业形式(上述为联东地产对产业地产的定义)。 长期服务张江高科的置力中国地产营销机构执行董事张匡圣的另一种定义:产业地产的本质就是——空间服务商,时间合伙人(该观点及文章已刊载于赛普《地产管理实践》杂志) 关于空间服务商,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产业地产必须提供基于产业的定制化空间产品和配套服务,这是其最基本的任务。例如,集成电路行业的企业,就应该来张江集电港发展,这里有全国最好最完整的空间和服务,聚合了全国20%以上的行业产值。 关于时间合伙人,可以结合案例来理解。展讯通信是中国领先的手机芯片供应商,纳斯达克“中国3G概念第一股”。从租借园区研发大楼,到张江高科注资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发展史就是张江高科扮演时间合伙人的历史。 从战略上而言,所有空间的价值都是为了放大某段时间的价值。对于所有行业而言,只有时间是真正稀缺的资产。因此,产业地产制胜的关键,不仅要提供空间服务,更要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间段充当同甘共苦的合伙人,与入驻企业共成长,让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如鱼得水。 目录 1定义: 2发展背景 3发展现状 4发展阶段 ?企业自建园区 ?工业地产 ?产业地产 5区别 ?客户不同 ?经济影响力 ?选址条件

?功能类型 ?产品设计 ?招商类型 ?综合实力 6产品类别 ?总部综合体 ?产业综合体 7经典案例 1定义: 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以独栋写字楼、高层办公楼、标准化厂房、中试研发楼为开发对象,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政府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发展力的新型产业形式。 消费型地产以健康、生态、人居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为最高级特征,产业型地产满足消费型地产的功能的同时,则是在此基础上以其更适宜人的创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和投资的可持续增值为其本质特征。[1] 2发展背景 产业地产是2003年提出,是工业地产的升级与换代。 在政府方面,追求高效增长的经济与自已减少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政府一方面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又要解决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利用的平台既能实现经济发展又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在客户方面,追求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市场运作效率低之间的矛盾,企业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求企业的成长环境日益优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大融合时代,政府、企业两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产业地产孕育而生,传统的工业开发区正逐步向产业地产全面战略转型。 3发展现状 在房地产调控和鼓励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与地产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产业地产既作为房地产企业新的转型方向受到地产企业的关注,也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蓬勃发展。截止2010年末,国家级高新区新增了13家,总数达到70家之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新增44家,

有轨电车的现状与未来_叶芹禄

都市快轨交通·第26卷第5期2013年10 月 热点研讨 编者按现代有轨电车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中,因其舒适快捷、方便实用、造价较低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本刊在前几期陆续发表过数篇专题论文,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本期热点研讨进一步介绍几篇论文,为现代有轨电车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doi:10.3969/j.issn.1672-6073.2013.05.001 有轨电车的现状与未来 叶芹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备处武汉430063) 摘要通过论述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历史,历数有轨电车的兴衰,阐述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介绍其主要技术类别和特点,对全面了解城市有轨电车工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有轨电车;三轨供电;非接触式供电 中图分类号U48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073(2013)05-0001-05 1城市有轨电车概述 1.1有轨电车的兴衰 有轨电车也称Streetcar或Tram,其基本特点是地面敷设、电力牵引,它与其他公共交通车辆共享路权,通常只在交叉路口享有部分的交通优先权,运行速度较低。1879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工业展览会上,第一辆以输电线供电的电动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881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在巴黎街头,从此,有轨电车成为世界一些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而乐于接受环保节能型的新交通方式。在此情况下,一种适合路面敷设、低地板、技术更加先进、噪声和振动更小、更加舒适节能、乘降更加便捷的现代有轨电车应运而生,并风靡荷 收稿日期:2013-05-22修回日期:2013-06-17 作者简介:叶芹禄,男,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BRT)工程的车辆限界及运 用检修设施的工艺研究,hbyekinglo@163.com 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部分国家计划重建有轨电车线路。 1.2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我国自天津泰达新建单轨导向式胶轮低地板有轨电车系统后,上海、苏州、北京等城市也在陆续规划、建设有轨电车系统。 1.2.1大连201路有轨电车改造 2000年,大连机车研究所和大连电车工厂为大连联合研制DL6W、70%低地板、6轴铰接有轨电车,2002年开始小批量生产。2008年,为配合201路改扩建工程,大连机车研究所和大连电车工厂又联合研制并生产了10台DL6W改进型6轴铰接车辆(见图1) 。 图1DL6W有轨电车 1.2.2天津泰达新交通导轨电车 2007年5月10日,天津泰达开发区新交通导轨电车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导轨电车试验线全长7.86km,线路途经生活区、工业区、学院区,是一条纵贯天津开发区西部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线。采用法国劳尔公司(Translorh)开发的胶轮式有轨电车,100%的低地板具

上海张江集电港总部办公中心综合改造

(绿色建筑工程介绍参考格式) 上海张江集电港总部办公中心综合改造 张江集电港总部办公中心绿色生态改扩建工程是由张江集团开发的建筑项目,该项目位于张江集电港二期五组团13-17、20号楼,共六栋(A、B、C、D、E、F),总建筑面积23710m2。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园区本着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的目标,倡导绿色、生态、鼓励和引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园区进行绿色生态的改扩建。通过营造高科技园区的"创新之家"、"服务之家"、"健康之家"的创业氛围,结合自身条件,综合国内外先进生态技术,使生态技术与建筑、景观设计相结合,融入园区生活、工作环境,创造节能、健康的高科技生态园区。该改造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以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能65%为设计目标,对各种绿色生态技术进行可行性和适用性的讨论,最终确定了12项前沿绿色技术。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条文规定,对该项目设计阶段达标情况进行自评,评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张江集电港总部办公中心设计阶段达标情况 1 工程概况 张江集电港总部办公中心位于集电港二期五组团13-17、20号楼,共六栋,总建筑面积23710m2。该项目原建筑建成于2005年,改造前的如图1-1所示,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整体环境质量不高:中央环岛人车混流,楼前停车,形成区内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其次建筑未考虑节能设计,建筑采用大量玻璃幕墙,整体节能率不高。缺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最后建筑的连接性不强,不满足六栋楼的整体内部使用。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张江集团对总部办公中心六栋楼进行绿色建筑改造。

3.3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

3. 3 张 江集成电 路产业园 模块化经济与我匡 I 专业园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生命科学园被列入2004 年北京市政府投资计划项目 ,北京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参股组建公司进行园区的土地一级开发 ,积极参与和协调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园区招商引资 .以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 ,中关村管委会 ,市发改委 ,市科委为后盾 ,跨国企业驻京企业联谊会 ,商会等相应专业社会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渠道招商网络 . 园区管理与服务(完善服务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园管委会与开发公司一道合作 ,通过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针对生命科学园的产业特点 ,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 ,优质的服务 . 3.3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世界一流水平 ,具有鲜明专业特色,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区 .

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和唐镇,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技术园区核心区 .南北向长约 6 公里,东西方向长约 1 公里 ,建设有现代化生产和科研用房,SOHO研发园区,16万平米配套服务的社区 .分为二块相对独立的开发用地 :A 区为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标准厂房 ,办公中心和研发基地 ,A 区的北区建设相对集中的以设计 ,研发等为主的集电港建筑群 ;B 区为与 A 区同类产业的扩展用地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 ,信息技术 ,软件等相关产业 ,主要引进国际先进的 IT,IC 及相关高技术产业的设计 ,研发,生产和配套企图 10: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规划图及外景 20企业研究报告GEI⑥ 模块化经济与我国专业园发展业,入驻企业已达 1 百多家 . 管理与服务市场主导型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ZSIP). 于 2001 年 4 月 10 日注册成立 ,股东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浦东土地发展 (控股)公司;公司是张江集电园的开发主体 ,负责张江集电园的规划 , 开发和建设 ,并提供相关的配套服 务 .公司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 , 以有效的资金资本融通为保证 ,以数字化企业为平台 ,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完善的服务 ;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生产和科研用房 . 表 7: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的服务体系服务范围设计清 洁 ,绿化,保安,保养及维修 ,保险 ,公物业管理共事业等 ,主要由上海杰辰商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 . 规划设计提供相关规划设计资料 ,提供规划设计咨询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相关的装修咨询与相关服务机构合作 ,园区内开设代理处或设专家顾问 , 中介服务园区内现有金诚律师事务所 ,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园区管介机构理服务公寓酒店经营管理上海龙东商务酒店 ,提供星级酒店 4000平方米的会议中心 ,含报告厅 ,各种规格的会议室 , 会展中心配备先进的会议系统等设备 ,并提供会务策划布置 ,场地出租服务 园区内提供完善的超市 ,餐饮设施等项目的服务 ,康乐中娱乐餐

张江集电港B区3-2地块35kV变电站(3-2,3-6,2-4)配套建设项目

上海馨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造厂房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评 价报告信息公开表 建设单位上海馨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上海馨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造厂房项目 建设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金斗路666号 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主要职业病 危害因素 噪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氨酯粉尘、 聚醚。 检测结果 噪声dB(A):配料发泡操作位:79.3;断切 操作位:73.0;质检室:65.6;转运操作位: 79.4;空调巡检位:81.1;切割操作位:80.0; 接卷操作位:77.7;环切操作位:79.4;环 切接卷操作位:78.6;压缩操作位:78.1; 巡检操作位84.6。化学危害因素:MDI:发 泡<0.025 mg/m3,质检0.016 mg/m3,罐区< 0.015,研发0.019;粉尘:断切0.70 mg/m3, 切割0.77mg/m3,环切3.87 mg/m3。 现场调查、采样、检测 的专业技术人员 马天亮、李亚林 建设单位陪同人员张前彬 现场调查、采样、检测 的时间 现场调查时间:2016.4.13、5.23 检测时间:2016.5.23-25 评价结论与建议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严重 2、评价结论 2.1.采取的总体布局评价 本项目办公楼为主体五层局部六层建筑,生产车间二局部设置2层。生产车间一、空压机房为单层建筑。但发泡区未与其他区域设置隔断进行分隔布置。建设单位采取的总体布局及建筑物内功能布置部分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要求。 2.2.采取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主要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主要产生有害气体的发泡机和研发作业设置于车间二2层,切割作业设置于底层,空压机单独设置于厂区东北角空压机房内。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2801-2008的要求。 2.3.采取的建筑卫生学评价

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58781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1.1 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选址于上海张江集电港B区4-15地块,地块东至盛夏路,南至高科东路,西至创新河,北至规划三路。本地块原为空地,因此对地块无原有环境污染。 目前张江集电港B区内仍有相当的居民住宅,主要集中在规划芳春路、银东路、盛夏路、祖冲之路围成的矩形区域内,一方面居民本身不接受远距离安置(唐镇、孙桥等地区),另一方面目前附近地区无能力接受这部分居民,因此制约了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进一步开发集电港产业区B区,制约了集电港乃至张江的整体发展,因此迫切的需要建设一个动迁基地来满足这部分居民的动迁需求。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8年12月),本项目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专门为集电港B区内的居民作为动迁基地用地。 因此从规划和项目的建成意义来说,本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 1.2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选址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内,项目东至盛夏路,南至高科东路,西至创新河,北至规划三路。根据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意见(沪张江园区管备[2009]014号),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造高层商品住宅及共建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42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62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926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项目预期竣工时间为2012年3月。 2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张江高科技园区介绍-中文

一、纵览张江 1、关于我们 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 1999年,上海市政府实施了“聚焦张江”战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截止2009年12月,园区注册企业5868家, 其中外资企业2303家,经认定的国家/市/区级研发机构有140家,园区从业人员13.1万人。2009年园区经营总收入1021亿元。 张江园区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实现了园区企业、产业和研发能力的良性发展。张江高科技园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密集区域、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区域、高科技企业的密集区域,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园区。 2、里程碑 1992年7月28日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 1994年5月16日园区第一家外资企业—罗氏制药签约 1996年8月2日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正式成立 1999年8月2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制订“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 2000年3月18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园开园正式成立 2001年9月25日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枚8英寸晶圆在中芯国际投片 2003年10月首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GE中国技术中心启用 11月第一所整建制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落成 2004年11月15日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在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启用 2006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7年1月张江科学城(中区)建设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启动 2007年2月展讯通信、微创医疗、超级计算中心、宝信软件、飞田通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殊荣 2008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开工暨新技术基地建设在张江奠基。 2009年7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奠基 3、创新+融合----张江特色的产业之路 园区在实现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以及低碳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信息服务、信息安全、文化科技创意、光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紧密联系、互动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包含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传统中医、医药研发外包)信息技术(ICT)产业(包含集成电路、软件设计、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移动通信、光电子)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案例赏析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案例(三星级)赏析 Case Analysi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Labeling 一、苏州东环路长风住宅项目1-4#楼 (一)开发单位:苏州中航万科长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工程概况: 1.本项目工程性质属于住宅。 2.工程总投资为:26256万元。 3.用地面积为48713.1㎡,总建筑面积为72050.64㎡,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2268 4.3㎡。 4.本项目住宅均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5.开发和建设周期: 2008年8 月- 2011年12 月。 6.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本项目定位为绿色建筑(居住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充分采用相关绿色生态节能技术,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指标要求。 二、杭州市科技馆 (一)开发单位: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工程概况: 1.建设地点和使用性质:

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秋水路以北,江汉路以东,闻涛路以南。 本工程由主展馆、巨幕影院、穹幕影院、办公培训等四大部分组成。主要功能为展览、立体影院、300人报告厅、会议室、休息厅、培训教室、后勤保障、办公楼、地下汽车库、自行车库等。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地下一级、地上一级、为一类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 2.用地指标 规划总用地面积1.8727公顷,其中:科技馆用地面积1.6718公顷。 3.建筑面积及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 33656m2,地上建筑面积:26392m2,地下建筑面积:7264m2,容积率1.58,绿化率20%,建筑层数、高度:地下1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38.6m,停车数量:机动车总停车位120辆。其中地上25辆(含5个大车位),地下95辆(含42个机械停车)。 4.结构类型: 地下车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主体为钢框架结构。 5.建设周期: 2005年4月21日立项,2009年4月1日开始土建施工,2010年7月10日结构验收。2011年4月30日竣工验收及档案移交完成。 6.十大技术应用与示范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FORWARD 蔚 fit 产业地产专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 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 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 430万平方米,工业建 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项目情况 产盘岡 ER r MT F >8 F * i 靳气? ? i 张江商科技岡帆 -域域规划雄圈赤去團

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 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 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 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园区内已经形 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 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浅谈上海张江集电港 B 区 2-4 商务办公项目设计及管理

浅谈上海张江集电港 B 区 2-4 商务办公项目设计及管理 发表时间:2019-09-13T14:19:12.56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5期作者:张保志 [导读] 本文以上海张江集电港 B 区 2-4 商务办公项目为例,对项目的建筑设计及设计管理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管理方法,力求通过引入明源系统、BIM技术进行辅助管理的方式,使产业园设计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高效。 张保志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上海张江集电港 B 区 2-4 商务办公项目为例,对项目的建筑设计及设计管理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管理方法,力求通过引入明源系统、BIM技术进行辅助管理的方式,使产业园设计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高效。 关键词: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智慧园区、设计管理、BIM技术、明源系统 引言: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经信委、市科创办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11月28日,张江集电港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揭牌成立。张江集电港是集成电路产业最集聚、城市形态最健全、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区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加快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培育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承接设计业重大项目落地,构建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产品门类最丰富、创新资源最集聚”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 1.项目建设背景 上海张江集电港 B 区 2-4 商务办公项目位于上海张江集电港区域内,是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重大项目之一,项目为集成电路产业园提供了约12万平方米的商务办公用地、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1.7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区,建设集会议、餐饮、住宿、文化休闲、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配套区,成功构建出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产品门类最丰富、创新资源最集聚、综合配套最完善”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的重点项目。 2.上海张江集点港 B 区 2-4 商务办公项目介绍 2.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B区2-4地块,总占地面积为57747.7m2,用地性质为商务办公用地。项目南临2-5地块,属于公共绿地,西临盛夏路,东临张东路,北临规划道路(集电路),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基地的东西向长度为288m,南北向长度为220m。 图1 集电港B区2-4地块效果图 2.2功能定位 目前,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员工数量逐渐增加,需要新的办公楼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可分割为小面积单元销售的公寓式办公项目,更是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产品。本项目拟建商务办公与公寓式办公楼,吸引集成电路与相关产业用户入住,在功能定位方面具体如下: (1)商务办公楼,分套出售,单套办公区域面积为100—300m2; (2)公寓式办公楼,分套出售,单套面积为100—200m2; (3)配套商业设施,如便利店、咖啡馆、自助银行等多种功能业态,适用于提供配套服务。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商业部分分割为50—150m2; 2.3项目设计特点 本项目为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严格按照生态学原则,注重整体空间肌理的塑造,将建立高效、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国际先进设计理念指导下,将国外较为成熟完善的新技术、新材料引入其中,提倡绿色设计,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节能效益;运用建筑节能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设计出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建筑,在保障建筑产品功能与品质的同时,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具体有以下特点: (1)项目的天际线与周边产业地块相互协调,充分结合沿街景观条件,以中部宽景观带为轴线进行分割,将地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建筑为4幢14层商务办公建筑,西部建筑为2幢17层商务办公建筑、2幢15层商务办公建筑及其两层商业裙房和1幢单层的商务用房组成,充分发挥地形优势,使每栋楼均可享受商业街独有的景观带。 (2)园区规划上由一条商业内街划分为了两个区域,商务办公区与公寓式办公区,商业内街为两个区域提供充足的配套,同时将含有居住功能的公寓式办公区独立,动静分离,互不干扰。集电港园区项目均采用开放式,无围墙遮挡,商业内街联通了北部地块办公和南部的公共绿地,为商业带来了人流,提升了商铺的商业价值。商务办公区设置4栋高层,分别位于四个角落,形成一个天然的超大景观中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