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赏析

张晓风散文赏析

【篇一:张晓风散文赏析】

一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 ),女,台湾当代著名散文家。原籍江苏徐州,生于浙

江金华,8岁随父母赴台。毕业于台湾私立东吴大学中文系及研究所,留校任教,现为阳明医学院教授。60年代初开始写作,广泛涉足散文、戏剧、小说、儿童文学、诗歌、学术论述领域,创作甚丰并取

得显著成就,蜚声海内外。但她最出色的作品是散文。1966年出版

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使她获得了中山国家文艺(散文)奖,遂以散文成名,八十年代以来,致力于散文创作。她的散文,

可用学者的深度细读,因它是那么深刻;可以孩童的天真翻阅,因

它是那么浅明。她笃信基督,早期作品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她的作品,从风平浪静而卷入狂风巨浪,从一尘不染而直逼尘世的核心;

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又是极富

于人道精神的。评论家说她,笔如太阳之热,如霜雪之贞,篇篇有

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腕挟风雷,淋漓健笔,刚柔相济,亦

秀亦豪。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玉想》、《晓风散文集》等,另有《晓

风小说集》、《晓风戏剧集》和许多种杂文集行世。

选文一:《春之怀古》

(一)意蕴分析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诗性散文。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美丽自然的

关爱赞赏和对现代文明侵袭践踏自然的痛惜和谴责。

自然界的春是那么的风姿绰约,生机勃勃,充满了诗情画意。不管是冰

消雪融,流泉淙淙,雷响雨落,还是桃花烂漫,柳絮飞扬,百鸟欢唱……,在一个痴爱钟情于大自然、热情讴歌自然之美的女作家心

目中,都是极有灵性、有情趣、引人遐思,悦人耳目心神的享受。

春天的音容笑貌,深深烙印在她心灵的诗笺上,以至她执拗地坚信“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她怀着对自然的那一片深情厚爱,如痴

如醉地欣赏着自然之美,讴歌着自然之美。

然而,现代文明那强悍的手脚无情地伸向了大自然,践踏着大自然。烟囱林立,环境恶化,如诗如画的春天消逝了,那一份动人的美正

离我们远去。作者为此黯然神伤,满怀惆怅。她不肯相信无情的现

实,坚信春天仍在,要“穿过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去走访久违的

春天。那是一种执着的追寻,更是一种委婉的谴责,深切的怀念。

女作家以优美深情的笔触,给我们描画出一尘不染时大自然的娇容

丽姿,诗意地揭示:现代文明造成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环境正在不

断恶化,许多美景远离人间,一去不返。爱美的人们只有感伤地追

忆凭吊往昔了。

“春之怀古”,流露的是深深的叹惋吧?

(二)艺术点评

这是一篇名副其实的“美”文。美在何处?

首先,是丰富奇特的想像。这是张晓风散文的一大特点。她以女性

作家特有的细腻纯真的情感去把握和捕捉大自然的美,在轻风流水、花鸟草虫之间驰骋想像,营造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意境。伴随着

对大自然的赞美,她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像,把景物

人格化,再不着痕迹地设成譬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如春回大地,冰消雪融,流水淙淙,她想像成白雪忍俊不禁,出声

朗笑,一路欢歌;春雷响,春雨落,她想像成鲁莽的男孩无心惹祸,逗哭了柔弱娇气多愁善感的女孩;布谷催春,满城杜鹃花开,红艳

似火,她想像是被顽皮的鸟儿斗急了,面红耳赤;清风徐来,柳絮

飞扬,她想像是柳树满腹才思,在吟诵无人能懂的诗句;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她想像是春天率领精锐的部队在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更妙的是,春鸟在蓝天上飞翔、啁啾,她想像是数学家在丈量空间、核算数据;蝴蝶穿行花丛,蜜蜂采花酿蜜,又想象它们是在给花儿

点数、编册;清风拂过树梢,檐前风铃叮咚作响,则是人的纵宠、

记忆、垂询……这些想像奇妙无比,把美丽如画的春天写活了,给

读者以强烈的美感享受。也只有亦秀亦豪、心灵笔巧的张晓风会有

这般丰富迷人的想像力。

张晓风散文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她那新鲜活脱的诗性

文字。她曾说过:“我是非常喜欢用一点新鲜的手法作为文字修辞的

办法”,“刺激一般人的联想力。”除了主观推理的想像联结以外,她

还采用为许多人所称道的博喻手法,以及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加强散文的语言节奏,产生感情的递进,增大抒情力度,诵读起来

很有激情,很有气势。她的语言精美雅致,韵味十足。作者十分注

意炼词造句,化用古文句法,笔下色彩鲜明,充满动感,如诗如画。可谓刚健中不失柔美,豪气中犹存雅韵。

再,就是结构的缜密精巧。短文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反复渲染,驰骋想像,尽情铺写春之美景,既放得开又能收得拢,枝繁叶茂而主干分明。结尾呼应中又有深化拓展,一方面易于读者梳理思路,另一方面也在反复强调中加深了印象,脉络十分清晰。

(三)人生启悟

这篇美文启迪我们——

一、珍爱自然,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只是地球上万千生灵中的一分子,不能以愚妄无知的老爷式姿态任意索取身边的“财富”,肆无忌惮地掠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和周围的一切和平共处,互相关照。否则,大自然被破坏,回报我们的不仅仅是春天远去,美景不再,人类也会自食其果,受到戕害,到那时,怎一个“怀古”凭吊了得?

二、“你对生活展开笑容,它也报你以微笑。”以一颗善心、诗心观察自然,感悟生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便美丽如画,令人驰魂夺魄,生命因而增添了许多乐趣。活着,便是一种享受了。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土壤,美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张晓风如是。

选文二:《摘心》

(一)意蕴分析〕

这是作家的一篇讲演记录稿。听众是一些身患残疾的青年。讲演,属于热情洋溢的议论性应用文体,它的成功之处也是妙处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张晓风讲了两个故事,又谈了养花之道——如何栽培矮牵牛、木瓜。她讲出了什么道理呢?

皇帝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画工,怎样为自己画像才算聪明呢?既不夸示自己的残障,也不隐瞒自己的缺陷,找一个最好的角度表现自己——扬长避短。

作家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身体上的缺憾即使无法克服,也没什么不好,体能受限制,心智就格外活跃,因为“如果上帝关了一扇门,他自会另外给你开一面窗。”——缺处有补。

养花之道——“摘心”,又有什么启示呢?——生物的本能是愈挫愈勇的。“残障”如“摘心”,暂时受挫、疼痛,但生命的本能就是用最委婉的方式求得生存和飞扬,天地宽厚仁慈,失去主干,自有旁干

来补足,“摘心”之后,仍有繁花齐开的花季。同样,残障不可怕,

只要失意不失志,痛苦不自弃,人生照样有光华灿烂的时候。

(二)人生启悟

这道理不仅讲给残疾青年听,也适于健全的青年,乃至所有的人。“人非完人”,“好事多磨”,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缺陷和不足,人生旅途上也难免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只要抱定“愈挫愈勇”的念头,学会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补偿,我们的生命之树就会

更加枝繁叶茂。

(三)艺术点评

这篇讲演有如下特点:

一、形象化说理。

张晓风没有用苍白空洞的大道理,居高临下地为残疾青年“指点迷津”,激励其自尊自信自强,而是借助于讲故事,谈养花之道的委婉

方式,曲折自然而又生动形象地启发他们,去感悟人生,正视“残障”。可谓循循善诱。这也正体现了作家高超的劝世技巧。读了这篇

文章,谁能不对那两个故事和矮牵牛的栽培方法印象深刻呢?巧妙

的是,其中蕴含的哲理也自然铭记在心了。

二、平易近人,推心置腹。

作为大学教授,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享有盛誉,地位极高。她却一点架子也不摆,谦和平易之极,坦言自己“一直不习惯去指导

别人,作权威状”,愿意诚恳地和听众交流,“分享心里所想的东西”。有这样的出发点,立场很平等,态度很亲切,语言很朴素,讲得很

感人,听之读之,如坐春风,如沐春雨。自然她的教诲就能入耳入心,移情动性。这得力于一颗仁慈的爱心,不是表达技巧圆熟所能

及的。

选文三:《幸亏》

(一)意蕴分析

“幸亏”二题,须分述之。

其一,是“幸亏我不是农人”,否则,“我种的庄稼蔬菜价钱会高得惊人,足以让每一个走出菜场的人倾家荡产。因为“一粒谷子由种子而

秧苗而成稻复成粒的几世正果里有几千年相传的农业智慧以及阳光、沃土,和风细雨的好意。”“其背后除了农人的汗泽以外,也包括军

人的守土有功,使农事能年复一年平安进行,还有运输业……成本

浩大,来之不易呀!怎能不尊同金玉?至于蔬菜瓜果,那是价值连

城的珠宝,精美无双的艺术品,几乎每一种背后都依附着一个美丽

的故事,引人遐想。作者爱美心切,怎会贱价卖掉?

如此看来,作者不是唯利是图的奸农,也不是搞恶作剧的顽童,而

是一个以仁慈宽厚之心珍惜劳动成果、体恤劳动艰辛、懂得欣赏美

和爱护美的“爱的天使”。

其二,是“幸亏我不是上帝”,否则,嫉恶如仇,严厉苛刻之下,“整

个世界都被罚得残缺了,而人性丑陋依旧,愚鲁依旧”。唯有上帝,

有无限博大的包容和等待,有仁慈到溺爱程度的疼惜,“世人才能安

然拥有能有的一切”,所以,“所有的人都该庆幸——幸亏自己不是

上帝”。

这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劝谕,推崇宽容、仁慈、博爱众生。

“幸亏”二题,是连理枝上的并蒂花,角度不同,而一脉相承。

(二)艺术点评

张晓风对大自然,大地上的山川草木,有一种感恩的情感,只有宗

教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

她把有机界、无机界的一切都看作是造物主的神迹,敬为神明,认

为都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性格有情感有灵魂的,在她看来,在生命

面前,人应持的唯一态度是敬畏和虔诚,崇奉和祭祀,爱护和珍惜。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具体表现是她随处流露的物我平等、

物物平等。在自然万物和人创造的文化面前,她的审美态度集中表

现为三种最主要的感情:惊喜、悲悯和体恤。这样,所写的文章就

成了她敬畏生命、敬畏天地、敬畏造物主神迹的灵魂闪耀的诗意记

录了。

张晓风特别喜欢用组诗、组曲的同题协奏方式来结构篇章,以强调“诗”的那种“待兴而发‘的灵动、自由和活泼。她一般不看重文章章法(照样浑然天成),而看重整体的协调和内在的一致,在统摄协调

的前提下,多多位多侧面分散描绘自然与生活。《幸亏》二题即是

如此。

著名评论家余光中先生曾指出,张晓风散文艺术的突出手段是豪喻。这是一种诗性的思维,它超越了修辞手法的层面。这是张晓风感受

世界的一种方式,是美在她心灵空间的回声。她常能出奇制胜、不

落俗套,以大胆丰富的想像来诠释自然、感悟生命。她对线条、形体、色彩的敏锐细腻的感知捕捉,绝不亚于职业画师。我们在《幸亏》中赏析到的汪洋恣肆的豪喻,鲜明地体现了她的散文艺术特色。(三)人生启悟

一、懂得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大千世界中许多花费了无数人工、心血、智慧等而又普通

家常如米麦果蔬的事物,倘若不计成本,坦然接受,乃至任意糟蹋,应该算是一种罪过,按宗教观的说法。

二、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身边的事物,则遍地珠玉,满目璀璨。在张

晓风笔下,普通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茄子等也美丽非凡,放射

出夺目的光彩,换一个人未必如此,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的心灵和眼光。懂美爱美才能识美。我们应该培养美感,丰富审美素养,善于

发现美,让生活多一点美好和乐趣。

三、呼唤宽容、仁慈和博爱。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世界也并非处处

美好。倘若苛求,永无宁日,幸福安在?每个人都应以仁爱宽厚之

心包容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完美,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

的人间天堂、心灵圣殿。

艺术点评选文四:《高处何所有》

(一)意蕴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性的哲理散文。

阅历丰富,阅人也睿智的老酋长临终之际选拔继承人,三个优秀的

年轻人(身强力壮而又智慧过人)在遴选之列。他的测试题目是“尽

可能地攀登大山,爬到最高超最凌越的绝顶,再回来讲述自己的见闻。这实际上是考验他们能否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是具备真

英雄的胸襟、气度。三个年轻人分别花了三天、一周和一个月的时间,收获各不一样:浅尝辄止只到山麓的“笑生双靥、衣履光鲜”;

半途而废到达山腰的“神情疲倦,满脸风霜”;坚持不懈,终至绝顶的,归来时“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是凡夫俗子的生活境界。只

感觉到鸟语花香,便会淹没在尘世的幸福之中,遗忘掉自己肩负的

使命和责任感,难成大器;“松林肃穆,秃鹰盘旋”,是奋斗者途中

所见,成就英雄的道路是孤单凄清的漫漫长途,没有轻歌笑语,只

有肃穆与庄严。此时驻足不前,则功亏一篑,难成正果;及至人生

绝顶,事业高峰,放眼四顾,一无所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悠悠,浩茫无际,个人微不足道,如尘沙、草芥。真英雄

到此境界,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人生天地间的渺小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他所担负的责任之大,他所取得的

成绩之微不足道,自然就消除了骄矜自负,愈发恭谨勤勉地完成上

天所交付他的使命。

(二)借事喻理,振聋发聩。

晓风善讲故事,往往意味深长。这一则老酋长选拔继承人的古老而

又神奇的故事,竟寄托着人生绝顶“真英雄”的见闻感受。让人初时

迷醉于故事的曲折生动,继而又为其中所包蕴的人生哲理掩卷深思。没有指手划脚、颐指气使的说教,只有含而不露、引人入胜的娓娓

讲述。篇末的真抒胸臆乃是水到渠成的情感喷发,感悟结晶,也是

哲理的强调与明示。故事中三个年轻人所走过的路,可视作人生三

个层次,三种境界,和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譬喻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喻贴切自然,发人深思。别忘了,晓风女士本

人即是一位“真英雄”——征服人生高山,登上事业绝顶的成功者。

英雄知英雄。这就是她的感悟。

文章虽短小而精悍,故事生动而含义隽永,有诗心有悟性的同学,

读后当会感到耳畔金钟轰鸣,振聋发聩吧?

(二)人生启悟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

愈真切的渺小感。”

青春少年,谁不想建功立业,攀登上人生的最高峰?可是,你是否

具有真英雄的胸怀、气度?是否愿意付出艰辛?是否能够忍受孤独,战胜寂寞?当你体味到那种真切的渺小感时,你是追悔莫及,纵身

凡尘,还是勇担大任,知难而上?

渴望有所建树的青年,为了使生命有意义,就要去尽力攀登面前的

每一座大山,登上绝顶,一次次体验真英雄的渺小感、孤独感。流

连于尘世的繁华,惧怕旅途的艰辛,永远也难以精神涅磐,修成正果。

附部分原文

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

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

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

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

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

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

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

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

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

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

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

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

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

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

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

季节命名——“春”。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

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

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

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春天必然曾经是

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

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幸亏似乎常听人抱怨菜贵,我却从来不然,甚至听到怨词的时候心里还会暗暗骂一句:“贵什么贵,算

你好命,幸亏没遇上我当农人,要是我当农人啊,嘿、嘿,你们早就卖不起菜了!” 这样想的时候,心

里也曾稍稍不安,觉得自己是坏人,是“奸农”。但一会儿又理直气壮起来,把一本帐重头算起。譬如说米,如果是我种的,那是打死也舍不得卖得比珍珠贱价的。古人说“米珠薪桂”,形容物价高,我却觉得

这价钱合理极了,试想一粒谷子是由种子而秧苗而成稻复成粒的几世正果,那里面有几千年相传的农业

智慧,以及阳光、沃土,和风细雨的好意。观其背后则除了农人的汗泽以外也该包括军人的守土有功,

使农事能一年复一年的平平安安的进行,还有运输来,使浊水溪畔的水稻能来到我的碗里,说一颗米抵

得一颗明珠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吧?何况稻谷熟时一片金黄,当真是包金镶玉,粒粒有威仪,如果讨个

黄金或白玉的价格也不为过吧!所以说,幸亏我不种田,我种的田收的谷非卖这价码不可!西南水族

有则传说便是写这求稻种的故事,一路叙来竟是惊天动地的大业了,想来人世间万花万草如果遭天劫只

准留下一本,恐怕该留的也只是麦子或稻子吧!因此,我每去买米,总觉自己占了便宜,童话世界里每

有聪明人巧计骗得小仙小妖的金银珠宝,满载而归,成了巨富。我不施一计却天天占人大便宜,以贱价

吃了几十年尊同金玉的米麦,虽不成巨富,却使此身有了供养,也该算是赚饱了。故事里菩萨才有资格

被供养呢,我竟也大刺刺地坐吃十方,对占到的便宜怎能不高兴偷笑。篷到风季,青菜便会大涨,还

有一次过年,养菜竟要二百元一斤。菜贵时,报上、电视上、公车上一片怨声,不知为什么,我自己硬

是骂不出口,心里还是那句老话,嘿嘿,幸亏我非老圃,否则蕃茄怎可不与玛瑙等价,小白菜也不必自

卑而低于翡翠,茄子难道不比紫水晶漂亮吗?鲜嫩的甜玉米视同镶嵌整齐的珍珠也是可以的,新鲜的佛

手瓜浅碧透明,佛教徒拿来供奉神胆的,像琥珀一样美丽,该出多少价钱,你说吧——对这种荐给神明

吃都不惭愧的果实!把豇豆叫“翠蜿蜒”好不好?豌豆仁才是真正的美人“绿珠”,值得用一斛明球来衡其

身价,芥菜差不多是青菜世界里的神木,巍巍然一大堆,那样厚实的肌理,应该怎么估值呢?胡萝卜如

果是我种的,收成的那天,非开它一次“美展”不可,多浪漫多古典且又多写实的作品啊!鲜红翠绿的灯

笼椒如果是我家采来的,不出一千块钱休想拿走,一个人如果看这样漂亮的灯笼椒也不感动于天恩人惠

的话,恐怕也只好长夜凄其,什么其他的灯笼也引渡他不得了。蹋棵菜是呈辐射状的祖母绿。牛蒡不

妨看作长大长直的人参,山药像泥土中挖出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却居然可吃。红菱角更好,是水族,由

女孩子划着古典的小船去摘来的,那份独特的牛角形包装该算多少钱才公平?南瓜这种东西去开美展都

不够,应该为它举行一次魔术表演的,如何一棵小小的种子铺衍成梦,复又花开蒂落结成往往一个人竟

抬不动的大瓜。南瓜是和西方灰姑娘童话并生的,中国神话里则有葫芦,一个人如果有权利把童话和神

话装在菜蓝里拎着走,付多少钱都不算过分吧?释迦跌坐在莲花座上,但我们是凡人,我们坐在餐桌

前享受莲的其它部分,我们吃藕吃莲子,或者喝荷叶粥,夹荷叶粉蒸肉,相较之下,不也是一份凡俗的

权利吗?故事里的湘妃哭竹,韩湘子吹一管竹笛,我们却只管放心的吃竹笋,吃竹叶包的粽子。记得有

一次请外国朋友吃饭向他解释一道“冰糖米藉”的甜点说:“这是用一种可以酿酒的米(糯米),塞在莲花

根(藕)里做的,里面的糖呢,是一种冰山一样的糖。”外国人依他们的习惯发出大声的惊叹,我居之

不疑,因为那一番解释简直把我自己都惊动了。这样看来,一截藕(记得,它的花是连菩萨也坐得的)应卖什么价呢?一斤笋(别忘了,它的茎如果凿上洞,变成笛子是神仙也吹得的)该挂牌多少才公平呢?所以说,还好,幸亏我不务农,否则,任何人走出菜场恐怕早已倾家荡产了。世人应该庆幸,幸亏我

不是上帝。我是小心眼的人间女子,动不动就和人计较。我买东西要盘算,跟学生打分数要计到小数

点以后再四舍五入,发现小孩不乖也不免要为打三下打二下而斟酌的,丈夫如果忘了该纪念的日子当然

也要半天不理他以示薄惩。如果让这样的人膺任上帝,后果大概是很可虑的。春天里,满山繁樱,却

有人视而无睹,只顾打开一只汽水罐,我如果是上帝,准会大吼一声说:“这样的人,也配有眼睛吗?”

这一来,十万个花季游客立时会瞎掉五万以上,第二天,盲校的校长不免为突然剧增的盲生急得不知如

何是好。所以,幸亏我不是上帝。闲来无事,我站在云头一望,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工厂污水一一流

向浅碧的溪流,我传下旨意:“这样糟蹋大地,让别人活不成了,我也要让他活不成。” 第二天,天使

检点人数,一个小小的岛上居然死了好几万个跟“污水罪”有关的人。有人电鱼,有人毒鱼,这种人,留

着做什么,一起弄死算了。其他的松林中不闻天籁的,留耳何为?抱着婴儿也不闻乳香的,留鼻何用?从来没有帮助过人的双手双脚废了也不可惜,从来没有为阳光和空气心生感激的人,我就停止他们五分

钟“空气权”让他知道厉害。所以说,还好,幸亏我不是上帝。世间更有人不自珍惜,或烟酒相残,或

服食迷幻药,或苟且自误,或郁郁无所事事,这样的人,留智慧何用?不如一律还原成白痴,如此一来

不知世间还能剩几人有头脑?我上任后,不消半年,停阳光者有之,停水、停空气者有之,而且有人

缺手,有人断足,整个世界都被罚得残缺了。而人性丑陋依旧,愚鲁依旧。让河流流经好人和坏人的

门庭,这是上帝。让阳光爱抚好人和坏人的肩膀,这是上帝。不管是好人坏人,地心吸力同样将他们仁

慈的留在大地上,这才是上帝的风格,并且不管世人多么迟钝蒙昧,春花秋月和朝霞夕彩会永远不知疲

倦的挥霍下去,这才是上帝。是由于那种包容和等待,那种无所不在的覆罩和承载,以及仁慈到溺爱

程度的疼惜,我才安然拥有我能有的一切。所有的人都该庆幸——幸亏自己不是上帝。

【篇二:张晓风散文赏析】

张晓风散文赏析范文一:对于“英年早逝“都是看别人的故事,我自

己是没有这样的感受的。即使是我的亲人,索性他们都还健在,身

体安康,我从来就没想过将来某一天,他们中的某人或某些人猝然

离我而去,我会作何反应。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是痛苦几场久久不

能相忘,还是默默放在心底怀念,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却会在某个似

曾相识的瞬间抑制不住的嚎啕,还是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里伴着

黑夜里窗外的一点光亮,从黑夜到天明的回忆流泪????????????

未知呵。未来的事何其遥远又莫测,守住时下的幸福就够了吧,何

必自寻烦恼,徒生伤悲呢。

对于张晓风的“愤怒”,她用游戏来比喻。你刚好找好自己的那一伙,觉出这游戏的有趣之处,其中一人却不声不响的半局而退。她于是

愕然,转而愤怒。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童年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刚接触游戏时是陌生、好奇,然后渐渐被吸引了,心里已

深深被迷住了,痒痒的要开始玩了,始料不及的是,刚玩上就有人

要退场,那个人恰就是你的玩伴,你的那一伙。无奈,无论如何这

游戏是必须要结束了。你是意犹未尽还是无可奈何的看着他离去,

怅然若失还是愤然指责的指天而问:“为什么?”无论你是何种反应,

都没人来回答你了。接受现实吧,这,就是命运,是他的命也是你

的命。无论是何等才华,他注定是英年早逝了。无论你与他何等交好,你们的情谊是到此为止了。相对于离去的人,活着的人是更加

痛苦的。离去的人就那么潇洒的去了另一个世界,独留我们在这个

世界艰难活着还要饱受日夜思念的煎熬,可是阴阳相隔,你是骂天

骂地,你是吼是闹,你们是不会相见了的除非你也去那个地方。

要了解张晓风的“愤怒”,还是先了解杜公这人吧。

杜公本东北彪形大汉,身材魁梧,“粗眉毛,瞪凸眼,嘎嗓子”。杜

公虽看似凶巴巴的,却有长者的慈爱,且看他对那个一身泥水一身

汗的男孩;有丈夫的柔情,会做饭、拖地、插花;有父亲的浓浓爱意,对女儿的呵护。

说起杜公的性格,那是多了去了的:为人带棱带刺,严谨直接;拿

起水淋淋的盘子就去扒拉扒拉吃饭了,不拘小节,自有一份豪爽;

吃饭又急又快,完全不像个文人,可他是货真价实正正经经的文人,是个真实的没有繁文缛节的文人;给简陋的宿舍创造个雅静出来,

苦中作乐,也也不抱怨;能写字能作诗,有点“小自恋”,自居米芾;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必定捅出来,不虚假;绝顶聪明,才思敏捷,涉猎很广。这样多的优点,又厚待朋友,难怪张能与他情谊至

深了,因为都是至情至性的人啊。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太宗失去了魏征才确然感到这个谏臣的重要。人有时候确实须要一个知音,来诉说,来倾听。可是从来知音

难觅啊,相知即是缘,可遇不可求。张晓风失去了杜公,是没了可

以为敬的人,可以促膝长谈,彻夜点烛畅谈的,可以谈笑风生的人,对于这样的的失去,她像是绝弦的伯牙。有时候,失去了才知道这

个人是不能没有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失去来提醒我们去珍惜。( 文章

阅读网:/news/taiwan/201108/7ea9dfd0-b320-46a8-a00b-

73cc179a66b2.shtml

主题:放尔千山万水身——张晓风谈旅行与文学

嘉宾:张晓风,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

时间:

2016年3月16日19:00-21:00

主办:腾讯文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花城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

诗歌研究院注意:公共讲座,免费,无需报名预约,欢迎读者到现

场交流,校外人员请走北京大学东南门凭身份证进入。

范文五:作为华语文坛独树一帜的散文名家,张晓风的作品有一股

畅快的英伟之气和侠士之风,却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其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yjbys小

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张晓风的经典散文:

《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

张晓风

这是一家小店铺,前面做门市,后面住家。

星期天早晨,老板娘的儿子从后面冲出来,对我大叫一句:

“我告诉你,我的电动玩具比你多!”

我不知道他在跟谁说话,四面一看,店里只我一人,我才发现,这

孩子在跟我作现代版的“石崇斗富”。

“你的电动玩具都是小的,我的,是大的!”小孩继续叫阵。

老天爷,这小孩大概太急于压垮人,于是饥不择食,居然来单挑我,要跟我比电动玩具的质跟量。我难道看起来会像一个玩电动玩具的

小孩吗?我只得苦笑了。

他其实是个蛮清秀的小孩,看起来也聪明机灵,但他为什么偏偏要

找人比电动玩具呢?

“我告诉你,我根本没有电动玩具!”我弯腰跟那小孩说,“一个也没有,大的也没有,小的也没有――你不用跟我比,我根本就没有电动玩具,告诉你,我一点也不喜欢电动玩具。”

小孩目瞪口呆地望着我,正在这时候,小孩的爸爸在里面叫他:“回来,不要烦客人。”

(奇怪的是他只关心有没有哪一宗生意被这小鬼吵掉了,他完全没想

到说这种话的儿子已经很有毛病了。)

我不能忘记那小孩惊奇不解的眼神。大概,这正等于你驰马行过草

原有人拦路来问:

“远方的客人啊,请问你家有几千骆驼?几万牛羊?”

你说:

“一只也没有,我没有一只骆驼,一只牛,一只羊,我连一只羊蹄也

没有!”

又如雅美人问你:“你近年有没有新船下水?下水礼中你有没有准备

够多的芋头?”你却说:

“我没有船,我没有猪,我没有芋头!”

这是一个奇怪的世界。计财的方法或用骆驼或用芋头。或用田地,

或用妻妾,

至于黄金、钻石、房屋、车子、古董――都是可以计算的单位。

这样看来,那孩子要求以电动玩具和我比画,大概也不算极荒谬吧!

可是,我是生命,我的存在既不是“架”、“栋”、“头”、“辆”,也不

是“亩”、“艘”、“匹”,“克拉”等等单位所可以称量评估的啊!

我是我,不以公斤,不以公分,不以智商,不以学位,不以畅销的“册数”。我,不纳入计量单位。

《孤意与深情》节选

张晓风

也许是缘于我的自入,我自己虽也多次从这类当面的和电话聊天中

得到许多好处,但我却不赞成俞老师如此无日无夜的来者不拒。我

固执的认为,不留下文字,其他都是不可信赖的,即使是嫡传弟子,复述自己言论的时候也难免有失实之处,这话不好直说,我只能间

接催老师。

“老师,您的平剧剧本应该抽点时间整理出来发表。”

“我也是这样想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每次一想到发表,就觉得

到处都是缺点,几乎想整个重新写过――可是,心里不免又想,唉,既然要花那么多功夫,不如干脆写一本新的…”

“好啊,那就写一个新的!”

“可是,想想旧的还没有修整好,何必又弄新的?”

唉,这真是可怕的循环。我常想,世间一流的人才往往由于求全心

切反而没有写下什么,大概执着笔的,多半是二流以下的角色。

老师去世后,我忍不住有几分生气,世间有些胡乱出版的人是“造孽”,但惜墨如金,竟至不立文字则对晚辈而言近乎“残忍”,对“造孽”的人历史还有办法,不多久,他们的油墨污染便成陈迹,但不勤

事写作的人连历史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倒是一本《戏剧纵横谈》在

编辑的半逼半催下以写随笔心情反而写出来了,算是不幸中的小幸。有一天和尉素秋先生淡起,她也和我持一样的看法,她说:“唉,每

天看讣闻都有一些朋友是带着满肚子学问死的――可惜了。”

老师在世时,我和他虽每有会意深契之处,但也有不少时候,老师

坚持他的看法,我则坚持我的。如果老师今日复生,我第一件急于

和他辩驳的事便是坚持他至少要写二部书,一部是关于戏剧理论,

另一部则应该至少包括十个平剧剧本,他不应该只做我们这一代的

老师,他应该做以后很多代年轻人的老师…

可是老师已不在了,深夜里我打电话和谁争论去呢?

对于我的戏剧演出,老师的意见也甚多,不论是“灯光”、“表演”、“舞台设计”、“舞蹈”他都“有意见”,事实上俞老师是个连对自己都“有意见”的人,他的可爱正在他的“有意见”。他的意见有的我同意,有的我不同意,但无论如何,我十分感动于每次演戏他必然来看的

关切,而且还让怡太旅行社为我们的演出特别赞助一个广告。

老师说对说错表情都极强烈,认为正确时,他会一叠声地说:“对――抖抖抖抖抖―抖抖抖…”

范文六:读张晓风散文有感

台湾出产的女作家中,龙应台和张晓风是有趣的对比。第一印象,

龙应台是刚,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写出过《孩子你慢慢来》

这样柔情似水的文字;张晓风则相反,初读是柔,是华丽,是美不

胜收,却句读处处透着一股子豪劲。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

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

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

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

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张晓风写自己的爱情观,一蔬一饭

一鼎一镬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说:“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

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是作为平凡女子张晓风的爱情,可是她不凡的时候,爱情便是“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

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的豪迈与“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的

庄严。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

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

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是追求

“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

点刻意为之了。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

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

了。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

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

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她写风衣,那风,

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

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

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

比比皆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张晓

风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

楚楚一览无遗。我读她,亦如此。读张晓风散文有感

台湾出产的女作家中,龙应台和张晓风是有趣的对比。第一印象,

龙应台是刚,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写出过《孩子你慢慢来》

这样柔情似水的文字;张晓风则相反,初读是柔,是华丽,是美不

胜收,却句读处处透着一股子豪劲。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

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

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

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

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张晓风写自己的爱情观,一蔬一饭

一鼎一镬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说:“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

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是作为平凡女子张晓风的爱情,可是她不凡的时候,爱情便是“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

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的豪迈与“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的

庄严。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

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

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是追求

“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

点刻意为之了。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

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

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

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她写风衣,那风,

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

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

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

比比皆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张晓

风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

楚楚一览无遗。我读她,亦如此。

范文七:读张晓风散文有感

一直都很喜欢张晓风的散文,觉得她的散文柔婉中不乏刚劲,简单

中意蕴无穷。有一种细水长流、娓娓道来的感觉。像一朵淡香的花,温馨清雅;似一杯醇香的茶,回味无穷。

她在《只因为年轻啊》一文中说到:“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

都觉得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在学生中,一半为自己的用功

后悔,一半为自己的爱玩后悔。我们总也找不到一种可以两全的方式。既然“青春是一场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是浪掷”的憾意。不如宽下

心来,好好的做自己认准的事情。在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有人叹

气说你做的恰好就是他遗憾没做成的。

在《常常,我想到那座山》中,让我们欣赏到她对自然的那份狂爱,和“一个人,带一块面包,几只黄橙,去朝山谒水“的那种率性。她

爱自然,爱花。蓝天打了蜡,小树叶儿也都上了釉彩。小小的野草

也竟然被她写成这样:“乍酱草软软的在地上摊开、浑朴、茂盛,那

气势竟把整个山顶压住了。那种愉快的水红色,映得她的脸都不自

觉地热起来了!”。在她眼中,风景是有性格的。可分为吓人的、令

人惆怅的、静静地存在的和令人怦然心动的。一切自然山水,投射

到她的心境上便都有了情感。让我们不禁产生一种要仔细对待自然

风景的想法。好像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等待能够欣赏它们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物我相通,去仔细聆听自然山水,那么我们的生

活从今以后将不会再有孤独。

另一篇散文《我喜欢》是她真性情的的流露。她坦坦荡荡、自自然

然地向我们讲述着她喜欢的一切。她善于发现自然、社会中的真善美,向我们展示着生活中值得喜欢的种种。她用一颗宽广的心接纳

着一切,连陌生人神采奕奕的精神也会让她喜欢。生活在她笔下,

几乎没有什么不令她感动。冬日清晨邻居的一声“早”,就会让她觉

得“世界是这样亲切,空气中充满了和善”。如果我们也以一颗热情的、善于接纳的心对待万物,那么它们都将变成我们所喜欢的。

有一篇散文,她提到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评价。她也经历过不理解、

不认同,甚至是恶语重伤。她写到只要有一两个知心朋友了解她是

一个怎样的人就够了,仔细想想,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人,我们为什么非要让所有人都相信我们呢?即使相信了,又能怎么样呢?

虽然她长在台湾,但却对祖国文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她的散文随

处可见唐诗、宋词、《诗经》中的语句。她的戏剧像《武陵人》、《和氏璧》等,都体现着对祖国文化的一脉相承。我想她散文的厚

重也是因为有根在里面。

她以其轻灵飘逸而不失厚重的文字在不经意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不愧被余光中列入“亦秀亦蒙的散文名家”。读过她的作品,让我们

心中有一种接近信仰的坚持,让我们对一切都充满感激,然我们觉

得活着太美。

范文八: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散文、戏剧、小说三个领域都业绩不俗,

而尤以散文见长。早在1977年,晓风散文已饮誉全岛,被评为“中国当

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如缨络敲冰。”她“亦秀亦豪”,“腕挟风雪”的行文风格,使

她的散文卓然独立,以其独特的审美视野使人耳目一新。在她的散文中,中西方文化的自然交融,别具一格的抒情风格,精美绝纶的语言,摇

曳生姿的结构形态,极大冲击了传统散文的固有概念,更令人赞叹不已。

一、基督情怀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筑成的散文根基

张晓风是站立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的一名作家,她的散文一方面透

露出浓浓的基督教悲天悯人的仁爱情怀,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古典文化

充满留恋与景仰。张晓风受西方基督教信仰和宗教哲学的影响,虽然

较少直接地涉及到西方哲学和具体作品,但是她的文章却洋溢着浓郁

的“爱”与“温情”。实际上,作为一个忠实的基督徒,她的这种悲天怜人的仁爱情怀已经内化,笔走生风,若隐若现于作品中。虽然也出现“上帝叫太阳照好人,也照歹人”,这些直接出自《圣经》的名言,但是更多情况下,作品整体上传递的就是基督教义宣扬的“爱”。《初雪》中她写给女儿的信就是一篇爱的宣言书,其中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意义的探究,使人自然联想到基督教义。在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大夫们祈祷“上帝,我们感谢你,因为你在地上造了一个新的人,保守他,使他正直,帮助他,使他有用”。这使作者深受感动,实然发现什么是人,才了解什么是生存,才彻悟什么是上帝。这样的情怀在张晓风的很多文章中都隐约可见。因此,爱与美、平等与感恩这些人类永恒追求的美好情怀,就成为张晓风散文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印证,也是被西方宗教信仰熏陶后的作家心灵的真实再现。

与受佛家思想影响的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类似,张晓风的上帝信仰也是在为寓居海岛一角的漂泊的内心寻找生命的寄托。长期的政治分离使这一部分作家有强烈的乡愁,抛弃感使内心迫切需要一个支撑点,于是在需要宗教的救赎之外,他们还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心灵的救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张晓风沉迷其中,她对民族礼仪、文化风物、祖国锦绣河山的美的发掘与探索,成为她的文章中最闪光的部分。《玉想》、《色识》是她诠释民族美感的两篇名作。在《玉想》中,作者对玉与宝石进行了直接对比。玉的温润、无价、不经镶嵌、生死以之、兼有五德、间有微瑕等美德与宝石的光芒四射、凌利、凶悍,恰恰代表的是中西文化价值中的核心部分。而对玉的品质的褒扬不就是在对中华文化的“中庸平和”之美的称颂么?《色识》一文更具特色,它对文化的探究到了一个更加“非实在物”的程度,这篇文章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给中华民族杰出的色彩感悟和美学创造力以极高的评价。在作者笔下,色彩的纷繁复杂程度令人惊叹,一个民族对美的领悟竟然可以达到这种地步。祭红、牙白、甜白、娇黄、茶叶末、鹧鸪斑、霁青、剔红、斗彩、孩儿面、鹦哥绿、茄皮紫、秋葵黄、老酒黄、虾子青、鱼脑冻、鸡血……这一大串带着丰富想象的美感色彩罗列的正是对一个民族鉴赏力和创造力的肯定,更是对一种文化的肯定。

二、细腻含蓄的抒情风格所形成的女性化表达方式

张晓风散文极具女人味,这种味道并不是体现在所写内容的琐碎上。相反,她的文章常常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剖析,有着历史承载的厚重。这种味道常常更鲜明地体现在细腻、含蓄的抒情方式上。这与张晓

风的艺术感受力和思维方式相关。应当说,张晓风散文中所体现的敏锐艺术感受力是惊人的。她从日常生活中如蚕茧抽丝一般生发出绵绵感悟,娓娓道来,令人心有所动。另外,她的文章有时还体现出“一种跳跃式、闪现状,象一支变奏曲无迹可寻,一乱凌乱,犹如走夜路,不见前路,也不见全景、方位,只能凭触摸感觉抓住一切可感之物来确定路况与方位”。所以张晓风散文中感性极强。

她的成名作《在地毯的那一端》,极其细腻地将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生命历程写出,使每个经历过那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怦然心动。除直接描绘自己心态外,张晓风有时还能恰到好处地揣摩他人的心态,写得也十分细腻。在《不朽的失眠》中,写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失意落榜回家路上作《枫桥夜泊》的故事,文章情节实际是非常简单的,但作者以情为文,通过对人物心态的细致体察加以环境氛围的渲染,把人物的愁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除了细腻外,张晓风散文还特别含蓄。她往往围绕一个立意,把情感拆分成不同层次,一波一波写出,这样文章会引导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作者精心设计的感情旋涡中,而记忆中的体验和想象力都会绵绵而出。《六桥》中作者对六桥的描绘,使人总隐隐约约看到了苏东坡、白居易的影子,“桥”所展示出的苏白的智慧使一个普通之物后面有了更深文化的内容。《秋天??秋天》中,作者脱口而出的小词也使人想起中国古代文化中朴素的五行理论。“秋属金,色白。”而她的咏物名篇《柳》中使人联想到的不仅仅是柳,而是《诗经》、律诗许多带有文化符号意义的事物。总之,张晓风的含蓄使她的文章特别有咀嚼的滋味,这正如冰山理论一样,三分之一下面有三分之二的东西。

三、精致华美的语言打造的形式外壳

读晓风散文最突出的一个感觉是作者对语言精致度的极力追求。在她手中,语言如同一件艺术品,被打造得十分完美。为了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她除了以情驱文,给语言一种内在的灵气外,还积极运用陌生化理论,使自己的文字给读者以极大的新奇感。就语言的精美而言,张晓风绝对称得上圣手。从段落里句式的精心安排,句子中灵活多变的结构,词语上词汇的丰富华丽,都体现了这个作家的才情。她的名篇《不朽的失眠》,在很短的篇幅中运用了多种句式。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长句、短句,交替出现,丰富了阅读时的语言感受。在用词上,她的词汇选择文雅而精美。“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她踏上小船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

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这里作者在叙事中多

用雅言,四字词语,使人读来别有一番感受。

另外,张晓风还特别善于给人以新奇之感。在她的文章中,我们常常为

作者丰富的想象,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所倾倒,她常常避免了人们最容

易表达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而从独特的切入点切入,新奇的外形式

导出,叫人击掌称绝。这里体现的俄国结构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把一件事、一种表达从人们最常见的表达上推开,而使之变得陌生,从而达到

读者的新奇、惊讶和思考。《秋天??秋天》中“满山的牵牛藤起伏,

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作者化静为动,将静止

的图画变成了流动的视频,体现了语言的魅力。《炎凉》中“第一次使

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筏子。清凉

一波波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作者写凉席

之凉爽没用直接表述的方式,而是展开想象,创造了一个唯美的空间。

另外,张晓风散文在结构上也有鲜明的特色,篇篇不重样,有时间、空间、逻辑结构,还有不少是随兴起讫,整篇显得很散。但是,细细思考,仍可

以理出较为清晰的情感脉落,是真正做到了形散神聚。

张晓风以自己真挚的情感,深厚的学识素养,婉约的表现手法,独特新颖

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命的深层追问,她的散文

以清新华丽的外壳包裹着对人类精神的深层关怀。她的文章是真善

美的完美结合,实际上已经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风格。她在散文发展

史中有不可忽视的贡献,促进了台湾散文的蓬勃发展,也成了十几年来

大陆散文热中极有影响力的一翼。

范文九: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度过,

都像是一种浪费。

生命有如一枚神话世界里的珍珠,出于砂砾,归于砂砾,晶光莹润

的只是中间这一段短短的幻象啊!

一场刻骨的爱情就不算烟云过眼吗?一番功名利禄就不算滚滚尘埃吗?不是啊,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

都要生悔。

只因太年轻啊,只因年轻啊,以为只要换一个方式,一切就扭转过

来而无憾了。

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连一场匆匆的春天都太完美,完美

到像喜庆节日里一个孩子手上的气球,飞了会哭,破了会哭,就连

一日日空瘪下去也是要令人哀哭的啊!

爱我,不是因为我美好,这世间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爱我,不

是因为我的智慧,这世间自有数不清的智者。爱我,只因为我是我,有一点好有一点坏有一点痴的我,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我,爱我,

只因为我们相遇。

知识使人愚蠢,财富使人贫穷,一切的攫取带来失落,所有的高升

令人沉陷,而且,每一项头衔都使我觉得自己的面目更为模糊起来……

我不只在我里,我在风我在海我在陆地我在星,你必须少爱我一点,才能去爱那藏在大化中的我。等我一旦烟消云散,你才不致猝然失

去我,那时,你仍能在蝉的初吟、月的新圆中找到我。

只要听到别人的话锋似乎要触及我的中国了,我会一面谦卑地微笑,一面拔剑以待,只要有一言伤及它,我会立刻挥剑求胜,即使为剑

刃所伤亦在所不惜。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人生世上,一颗心从擦伤、灼伤、冻伤、撞伤、压伤、扭伤,乃至

到内伤,那能一点伤害都不受呢?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

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在那双钉

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

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

做什么用呢?你非要把你自己保卫得好好的不可吗?

有些问题,如果要问,就该去问岁月,问我,我能回答什么呢?

“稀少”又是为什么?因为,相对于“欲望”,一切就显得“稀少”

了……

我总无法像道学家所预期的把“好人”“坏人”分出来,《佛经》上爱

写“善男子”“善女人”,生活里却老是碰到“可笑的男子”和“可悲的女人”。

我仍是中天的月色,千年万世,做一名天上的忠恳的出纳员,负责

把太阳交来的光芒转到大地的帐上,我不即不离,我无盈无缺,我

不喜不悲,我只是一丸冷静的岩石,遥望有多事多情多欲多悔的人世。

原来,所有的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说给或相信或不相信的自

己听的——希望至少能让自己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我之所以想做树,想做菊,想做一枚蹄痕,想做月,想做一只残陋的碗,甚至是一条

漠然不相干的裙子,不是因我生性超然,相反的是因为我这半生始

终是江心一船,崖边一马,“船到江心马到崖”,许多事已不容回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