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教学

智力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教学
智力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教学

智力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

1、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表现于概念、社交和实用适应技能方面)的显著缺陷。这一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美国智力和发展障碍协会(AAIDD,2010)定义的要点1:智力的明显缺陷2:适应行为的明显缺陷3: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智力障碍的成因1:产前原因:遗传、毒素、孕妇腹部受到冲撞、母亲患有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的疾病

2:产程原因:胎盘机能不全,分娩过程异常,助产导致的外伤,感染,出生时的头部损伤3:产后原因:脑外伤,感染,退化病,癫痫,毒素代谢失调,营养不良。

约3/4脑瘫儿童伴有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分类—智商分数

2、智力障碍学生的特征

智力障碍人士也是有着独特才能和潜能的个体

一、注意力:有意注意缺陷明显;注意稳定性差

二、知觉理解:难以快速、有效、全面地感知信息

用抽象的语言去解释感官所得到的信息时存在困难

三、记忆力:记得慢,忘得快;易记住形象直观的内容,难以记住抽象复杂的内容;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能有出色的记忆力

四、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缺陷明显,表现表现为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方面的困难;思维混乱、缺乏连贯性、条理性;思维刻板,缺少变通,缺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言语:部分智障儿童口齿不清;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理解能力有限

六、情感:智障儿童的情感是正常的;情感状态较为笼统、简单;情感表达较为直接

七、意志:缺少目标;缺少对自身行为的监督与调节能力;缺少主见,易受暗示

八、品质:轻度智障儿童单纯善良;中重度智障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关心他人的意识

九、社交:认知、言语方面的缺陷影响到他们与人的交往

十、自我意识:轻度智障儿童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对自己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中、重度智障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个性等难以形成体验

3、智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二)降低学术型课程要求

非学术型课程依智障儿童能力调整要求

(三)增加功能性课程

教智障儿童炒菜,教智障儿童刷牙,教智障儿童乘车,教智障儿童服务业从业技能,教智障儿童面点制作,

(二)调整教学方法1—任务分解

书写汉字中的任务分解;购物技能的任务分解;调整教学方法2—变抽象为直观;

调整教学方法3—有效反馈;调整教学方法4—经常测评

(三)利用同伴帮扶

浅谈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科教文化 浅谈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郭昱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智障儿童是指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或障碍的儿童。在智商或心理发展上都比正常儿童迟缓,从而导致认识能力、自控能力差,分析、批判能力低,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引导,智障儿童很容易受人挑唆与 诱骗,易模仿电影、 电视中对少年儿童不利的镜头,做出越轨等不可预见行为。因此如何对待智障儿童, 如何开展教育,对于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1智障儿童的特质在智障儿童教育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特质,才能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从五个方面对智障儿童特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学习方面:学习能力有限,记忆力较差,持续性较短,应用能力较低,抽象思维欠缺,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情方面: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 他们,便会很开心,很满足。沟通方面: 表达能力比较差,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通常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行为方面:有些智障儿童行为怪异,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的态度与期望有关。 2智障儿童教育的误区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对智障儿童教育方法往往欠妥当,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 2.1悲观失望,养而不教。家家都期盼生一个健康健全的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人皆有之,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孩子更好的心态也是人皆有之。可当自己家里生了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孩子,往往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失去信心和耐心,认为健全的孩子都不一定能成材,何况一个傻孩子?因此产生养而不教的现象。 2.2自卑自闭,不愿交流。智障儿童的家长大多不能做到心态平和。有的认为自己家生了一个傻孩子是家门不幸、脸面无光。因此产生自卑和自闭心理,羞于带孩子出门,家长的心态成了禁锢孩子的巢臼,使本来就智力不健全的孩子远离同龄孩子、远离人群,人为的把孩子的心灵孤立起来。 2.3心烦意乱,急于求成。智障孩子干傻事甚至破坏性的事的现象很常见,个别家长总以为傻孩子没什么羞耻,忽略了智障儿童一样拥有自尊心,往往是训斥孩子,特别是在心情烦躁时,甚至是说些挖苦或羞辱孩子的气话,偶有烦心事,就对孩子进行语言伤害。 2.4培养不足,溺爱有余。有的家长认为智障儿童很可怜,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从内心深处就没指望孩子能做什么,甚至以为让孩子自己学做点事儿,是对孩子的发难或是多此一举,觉得不缺孩子吃喝穿用,照顾好一切,就是对得起他了,往往是事事代替包办,因此孩子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人。 2.5圈养看管,放任自流。学校(幼儿园)对智障儿童一般是不接收,即使勉强接收,一般也是以看管好了,别出什么意外事故为要点,形成了家长送来,学校(幼儿园)接着,保证孩子别出事儿,家长就满意。这种圈养式看管的模式,形成了智障儿童教育的误区甚至盲区。 3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对策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法上,进行了多方研究,总结了一些对策:3.1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不应该歧视,不能有埋怨情绪,一定要树立起信心,用对待正常儿童数倍的耐心来对待他们,要坚信教育优于忽视,放宽时间长度,给予耐心和持续不断的教育,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2恪守实际,方法灵活。由于智障孩子的智能比较低下,所以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比正常的孩子差,因此,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应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 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3.3正面教育,因势利导。智障儿童也有自尊心,父母和老师不应以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们,而要耐心地、细致地对待。让他们经常去参加一些游 戏活动,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会独立生活能力。当他们做得好时,适当的给他们表扬及奖励,要知道赞美与奖赏是一种有效的力量。 但是,也要记住,不适时或过度的赞美将使儿童感到虚伪,甚至厌恶,一定要真诚的赞美。 3.4要求合理,水到渠成。一般说,儿童在他的能力足以承担的情况 下,才愿意试着去学习,太困难的要求只会使儿童感到失败、 颓丧,聪明的父母应避免使儿童陷于困境。如果一个儿童对某一件事表示毫无兴趣并断然拒绝时,父母就要想到这件事对他可能太困难了,因此,不要强迫他去做,否则是有害无益的。 3.5典型示范,事半功倍。具体的示范才是最好的教导方式,父母和老 师的热心帮助将使儿童比较容易地完成一件事情。 例如,学拿筷子或学抹桌椅时,要多次反复地亲自做给他们看,并从旁指导。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 3.6创造环境,激发潜力。智障儿与同伴交往会受到限制,家长和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和正常儿童交往玩耍,在与同伴交往中模仿学习正确的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品质。家长和老师要参与指导,让孩子懂得分享食物和快乐,学会自控,帮助他人,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4智障儿童教育中注意的重点问题智障儿童虽然不多,但毕竟也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得到适合的教育,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心爱护。在教育过程中有些问题必须重点把握。 4.1社会重视,不离不弃。智障儿童和他们的家人是一个弱势而又相对封闭的小群体,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支持。社会生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智障儿童的康复和能否享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整个社会要形成关心和尊重弱智群体的氛围,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完整的社会人格,更好的享受美好生活,活得更有尊严。 4.2多方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和家长之间要经常沟通,对智障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一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真正觉得,在家里和在学校,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会。对待智 障孩子,教师应用博大的胸怀、 仁厚的胸襟、真挚的爱心去教导他们,并适时听取家长意见,并及时加以改进,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智障孩子才有学习和劳动的热情,才会更加进步。 4.3直面挑战,提高能力。智障儿童教育相对比较复杂和困难,即是新课题,也是新挑战。要求教育者要提高相应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领域,学习和掌握正常儿童教育以外的知识和本领,承担起教育智障儿童的重任。 4.4循序渐进,完善措施。智障儿童教育要有章可循、有案可备,形成长效机制,应从教育、法规、社会、家庭等多层次着眼,明确目标、方法、标准、 权责关系,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研究,让各方面都有认可和遵循的东西,而不是凭个人的主观意愿去说、去做、去评价好与坏。智障儿童教育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持续性的工作。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其所能,用最大的爱心和耐心来对待,使其在这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中快乐、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正,李文玉清.心理辅导个案示例与启迪[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3-102. [2]汤盛钦.特殊教育的实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1-72. 作者简介:郭昱(19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现主要从事德育教育学习和研究。 摘要:根据多年研究,从智障儿童的特质、教育误区、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简要阐述了智障儿童培养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并 指出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智障儿童;教育误区;教育方法161··

帮孩子克服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症简单说来它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 阅读障碍的表现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识字方面 *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会忘记,教师或家长重复多次仍不能记住;*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 *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与“祝”弄混; *经常搞混音近的字; *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把P看成d; *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二、阅读方面 *朗读时经常添字、掉字,有时出现串行或串段; *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 *听写成绩很差;阅读速度慢,对于家长布置的阅读任务有抵触情绪或逃避行为;*逐字阅读或以手指协助阅读; *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 *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抄写速度慢。 三、行为方面 *行为反应表现得不集中或无组织,对于所看到或听到的刺激,仅能掌握一小部分; *掌握事物的顺序很困难,如数学公式、乘法口诀等;

*几乎做每件事都表现得反应过度; *在辨析距离、方向时显得有困难; *在理解时间概念时显得有困难; *在整理自己的书本、纸张、玩具时显得有困难,写字时很难掌握空间距离;*手脚笨拙,走路时脚步不稳,经常跌倒、被绊倒或撞倒家具; *同一时间对所有的声音、人、事同时作反应,不懂得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件事作反应; *很快就从一个活动或想法跳到另一活动或想法; *完成读写作业非常容易疲劳,抗拒抄写作业,抗拒阅读。 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物学方面的因素。例如,视觉功能障碍,眼球振动不平稳,就造成读书时跳字、串行等;听觉功能有障碍,造成读而不闻,读而不懂;另外如失语症、大脑麻痹、智力迟钝和运动失调等大脑神经机能障碍也会造成阅读困难。 其次是情绪因素造成的。胆小、自卑、不敢在课堂上朗读,结果越不练就越有障碍;敏感、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生怕同学笑话等因素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是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对于那些能力低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逼着孩子练习阅读,孩子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有阅读障碍,应及时加以重视。 如何矫正阅读障碍? 1、接纳肯定孩子,家校沟通。

2021年版《小学二年级障碍跑教学案例》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小学二年级障碍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 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障碍跑的钻、跨、绕的基本知识 技能:基本学会钻、跨、绕及躲闪技能。 情感:体现学生认真听讲、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守纪的品质和互帮、互学、互练、互评价的能力。 运动:练习密度在35%—45%,平均心律20—140次/分。 教学内容:手铃操——钻圈——跨越障碍——绕过障碍——钻、跨、绕组合障碍练习——障碍跑比赛——打气排球游戏——小鸭子舞。 设计思路:主教材障碍跑是一项技术简单,实用性强并具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技能运动,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合理的钻、跨、绕等方法越过障碍,以提高和综合运用体育课所学过有关运动技术的能力,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副教材选用打气排球游戏,可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上肢与下肢,局部与全身,速度与力量等协调发展,还培养学生守纪的品质及讲求友爱的精神。 案例叙述: 课前插曲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让课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学习障碍跑,二是游戏,打气排球。同学们对学好障碍跑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准备铺垫阶段 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做准备活动,“手铃操”。 (事先辅垫,音乐过门学生跳步散开,老师领学生做。) 兴趣激发阶段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责任感等产生晚、发展慢。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性联系狭窄、不深刻的缘故,常常变换迅速,很不稳定。但有时候又表现为情绪情感的固着现象,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 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较常人要多,他们逐渐的就会丧失自信,对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开始,就觉得无法成功.放弃自己的努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不足。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一般较差,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动作,不会按照比较远的目标去行动。 智力障碍儿童有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做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很原始的反应,以冲动的、瞬时的行为来回答。 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和固执。智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别人的影响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是易受暗示,另一方面又

是脾气固执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障碍跑教学设计.

障碍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障碍跑能使学生学会通过障碍物的方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肌肉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通过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适应环境和野外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已具有一定的奔跑,攀爬,跨越等能力,并且具有拼搏精神,有集体荣誉感,喜欢展现自己的能力。本课以学生人体为障碍,通过创设出有学生人体组成的各种障碍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发挥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团结协作、分享成功喜悦为主题,以游戏竞赛为主线,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也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跨越障碍跑的动作方法,能说出障碍跑的动作要领。 2、通过练习85%的学生能顺利完成设置的人体障碍,15%的学生能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完成。 3、在搭建人体障碍时学生能服从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能积极观察同伴的技术,提出意见或建议。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顺利安全越过人体障碍物。 难点: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提高快速穿越障碍的能力。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作为指导思想,利用学生人体作为障碍的器材,组合出各种图案(包含:钻、爬、越、跳等),让学生进行练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愉快、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学力求体现“快乐体育”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学法:在各个练习阶段,各种练习中,采用合作、探索为主线的学习方在学练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为主,小组学习与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彰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虽然智力障碍儿童是一个特殊教育群体,但他们与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学习顺序、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鉴于此,一个普通教育机构的通用教学法同样适用于智力障碍儿童。但是,智力障碍儿童毕竟存在大脑损伤和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所以他们在认识事物、理解和感受外界刺激、思维与表达方面还是有别于正常儿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选择或创造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分析法 所谓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它是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和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旨在使学生能逐步、有效地掌握该行为或技能。任务分析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使用价值非常高,该方法几乎可以覆盖所有技能类教学内容。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在学习比较复杂地进行操作性技能时不能对操作步骤进行有效观察、分析和记忆,而最终导致操作困难。为帮助智力障碍儿童看清楚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规范操作程序,教师常常对相对复杂的技能进行动作技能的分解,即将复杂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容易观察、容易模仿的细小操作步骤,通过帮助学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操作实践,使他们掌握技能完成的要点,最后将每一细小步骤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操作技能。任务分析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小步子教学原则。 (二)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又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基本形式。谈话法既可以用于班级教学和小组讨论中,又可以用于个别化教育训练中。由于使用谈话法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既适合于讲授新课,又适合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因此谈话法常常被用于班级或小组讨论的教学之中。通过生生或师生对具体问题的谈话、讨论,不但可以扩大智力障碍儿童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更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交际技巧,还能够学会对社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中国期刊资讯网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2009-04-1614:52来源:作者:论文库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194 摘要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较差,小肌肉群欠发达。有的特别容易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因此,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决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康复和音乐审美的价值。本文将就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视听治疗课、律动训练课、综合主题课、生态导向课、自主实践课。这些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与普通音乐课程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特殊音乐教育的康复训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能力。 关键词智障儿童主要特点音乐课程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过程中,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我们应该关心地面对这个群体,积极地研究他们的教育问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典型例证:智残人舟舟的智商仅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水平,甚至不能从一数到十。但他在指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奏《北京喜讯到边塞》、《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音乐才华,赢得了阵阵喝彩。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和积极的矫治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人们把音乐教改的聚焦点集中在普通音乐教育的时候,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包括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领域,许多老师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或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改变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呼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对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教育价值,以及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各类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探讨。本文将根据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探讨其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智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残疾,定义多种多样,至今没有普遍公认的定义。美国智障协会(AAMR)对智力障碍进行过多次定义,例如2002年的最新定义是: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适应性行为表现为概念的、社会 的和应用性的适应性技能,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1。任何国家、种族都有相当数量的智障儿童。 1987年我国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对智力残疾下的定义是: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从以上两条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智力障碍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智力低下和适应行为障碍。但是我国的学者认为智力障碍不仅发生在18岁以前,它还可以发生在人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这样的定义就更准确地表述了智力障碍者的特征。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能迟缓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现称为智力障碍)分级标准,按其智商(IQ)及社会适应行为,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根据智障儿童等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就学形式。例如,轻度智障儿童可以选择随班就学,而中度以上的智障儿童可以选择到特殊教育学校就学或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进行学习。本文主要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 一、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 (一)生理特点。

阅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方案

阅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方案 黄玲玲 201011013920 一、儿童的基本情况 1.1 基本信息 年龄:5岁 年级:普通幼儿园大班 家庭:父母双亲均在,居住在城市 1.2 诊断 韦氏智力测验诊断为智力正常,DEST-II(The Dyslexia Early Screening Test II)阅读障碍帅选测验诊断为有阅读障碍危险的儿童,后在医院重新鉴定,该儿童很有可能有阅读障碍。 1.3 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经常走神,好动;顺序记忆差,不能按照顺序说出时间和数字;不能分辨简单的几何图形,不能分辨字体与背景或是形状与背景;反应迟钝;阅读和书写时视觉倒翻,计算时位数混乱和颠倒;无法辨别如“犬”“太”“大”等字细节上的差别;必须念出听音才可以完成阅读工作,易用手指指行阅读;组词读出时不能提取相应词汇,对因果顺序表达欠佳,并且命名物体困难。 二、干预方案 2.1 干预目标 儿童经过训练之后可以正常阅读。 2.2 干预方式和方法

家庭与集体共同协作,在特殊教育训练机构训练每天训练半小时,然后在幼儿园上课期间,教师给以一定的辅导,将训练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其余时间为家庭训练时间。 个别辅导与集体活动结合,专业机构的训练与家庭训练为个别训练,幼儿园为集体活动中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2.3 干预时间 三个月 2.4 方案的具体内容 2.4.1 对家长与教师的干预 让家长与教师了解到阅读障碍的内涵以及简单的治疗方法,使得他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慢慢面对一适应。尤其在家庭中,要培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多交流。教师给予一定的个别辅导。并且家庭、教师、专业训练人员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2.4.2 训练内容 该儿童主要是视觉失读,故训练内容以阅读的视觉技巧为主。 (1)视觉分辨训练: 具体训练内容举例: ①分类:实物、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 a.放一些物体于儿童面前(如杯子、铅笔、尺、盒子、橡皮擦、钉子等),再放一些东西,要儿童指出相同的物品,开始时,不要放太多,等熟练后,在慢慢增加; b.给予儿童不同形状的形板,刚开始,可要求根据形状加以分类,而后,可上色彩,然后要求其依据形状及颜色两个因素加以分类; c.呈现三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要儿童指出何者不同,此活动可以包括各

体育障碍跑教学案例

体育障碍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动自主创新学习,注重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障碍跑的钻、跨、绕的基本知识。 技能:基本学会钻、跨、绕及躲闪技能。 情感:体现学生认真听讲、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守纪的品质和互帮、互学、互练、互评价的水平。 运动:练习密度在35%—45%,平均心律20—140次/分。 教学内容:手铃操——钻圈——跨越障碍——绕过障碍——钻、跨、绕组合障碍练习——障碍跑比赛——打气排球游戏——小鸭子舞。 设计思路:主教材障碍跑是一项技术简单,实用性强并具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技能运动,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合理的钻、跨、绕等方法越过障碍,以提升和综合使用体育课所学过相关运动技术的水平,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水平。 副教材选用打气排球游戏,可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上肢与下肢,局部与全身,速度与力量等协调发展,还培养学生守纪的品质及讲求友爱的精神。 案例叙述: 一、课前插曲 (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题) 今天我们让课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学习障碍跑,二是游戏,打气排球。同学们对学好障碍跑有没有信心? 有。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二、准备铺垫阶段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做准备活动,“手铃操”。

(事先辅垫,音乐过门学生跳步散开,老师领学生做。) 三、兴趣激发阶段 准备活动之后,我们开始学习障碍跑。这个圈就是老师设置的第一道障碍。大家想一想,在跑的过程中你打算怎样通过这个圈。请4个组每人试做一次。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好组员讨论一下哪种钻圈方法请每组派出一名代表示范本组讨论的结果。 其余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每组前四位同学请蹲下。 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指出方法好的同学)。 老师跟你们的看法一样。请这两位同学再示范一次。 (学生示范,老师提出其余学生注意观察。) 真能干,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朵红花,大家掌声表示祝贺。 下面我们就用这两位同学的方法,实行练习1次。(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刚才同学们练习得都很好!这张垫子是老师设置的第二道障碍。 请每组前面两位同学帮老师把垫子给换上。 (学生协助换上,老师说:谢谢!) 怎样通过这个障碍物,要求同学们能从垫子上跨过去。跨的动作有点难度,让老师示范一下跨的动作。大家看清楚了吗? 在行进过程必须是单脚跨,单脚着地,继续跑进。(老师再示范一次,左起右落。)下面请大家练一练。(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同学们在练习中,表现得真勇敢。这标志杆是老师今天设置的最后一道障碍,请每组前面两位同学帮老师把标志杆换上。 (学生帮换上,老师说:谢谢!)请每组前四位同学蹲下,老师示范两种绕的动作,同学们注意观察。 同学们认为哪种方法好。 (生指出)对,这样的动作比较灵活,姿势美。 实行绕杆练习时,要求大家从标志杆的右边往左绕。绕时,上身稍向内倾斜一些,还要注意不能碰倒标志杆。(老师边说边实行示范。) 请大家开始练习。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我国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 我国的定义分是指智力显着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美国智力障碍定义: ①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 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着限制,具体表现为,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其智商低于均数(M)两个标准差(SD)以上。 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着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 ④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 ICF的定义: ICF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是由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ICF中,残疾是指以下内容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是指身体功能和结构明显偏离和丧失。活动受限指个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的环境。所有ICF的成分都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 4.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中考察,而不是离开其所处环境和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共存。智力障碍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某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④对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 5.智力障碍出现率: 截止2006看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智力障碍人数为554人,其中男性占55.39%,女性占44.16%,智力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6.68%。 6.中国智力障碍的分级标准: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是哪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是哪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的儿童会有差别,有着自己的情感特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 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责任感等产生晚、发展慢。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性联系狭窄、不深刻的缘故,常常变换迅速,很不稳定。但有时候又表现为情绪情感的固着现象,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 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较常人要多,他们逐渐的就会丧失自信,对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开始,就觉得无法成功.放弃自己的努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不足。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一般较差,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动作,不会按照比较远的目标去行动。 智力障碍儿童有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做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很原始的反应,以冲动的、瞬时的行为来回答。 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和固执。智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别人的影响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是易受暗示,另一方面又是脾气固执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 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他们没有办法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优质课教案 障碍跑——张淑环

初中《体育与健康》障碍跑教案 执教:张淑环 教材障碍跑学习阶段:水平四执教班级初一.七学生人数:56授课地点:田径场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障碍时的技巧,丰富过障碍的方法。 2、善于发现不同障碍物对跑速的影响,提高障碍跑技巧。 3、在障碍跑练习中克服畏惧心理,逐步提高自信心;积极参与小组竞赛,增强集体荣誉感, 促进和谐的同学关系。 重点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难点影响障碍跑接力的多方因素 课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及要求 练习 次数时间 激发兴趣活跃情绪1、体育委员整队,检 查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与要求 1、教师到位 2、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 提出要求 1、集体整队 2、师生问好 3、听老师讲 解 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 中,积极投 入本课学 习。 1---3 分钟 1、花样跑 2、穿越丛林游戏 1、组织学生 进行花样跑 2、讲解并组 织游戏 1、在老师的 语言提示和 音乐的伴奏 下进行花样 跑 2、积极参与 游戏 跑操队形1、队伍整 齐,步伐一 致 2、积极参 与到游戏 当中 2-3 次5--7 分钟 自主探究合作障碍跑: 障碍跑是一种不规则的 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合 理的方式、方法越过若干 个障碍的运动项目。越过 障碍物的方法基本有“跑” “绕”“钻”“跨”“跳”。 能有效的发展学生速度、 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 生的勇敢顽强果断的心理 品质,培养团队协作勇于 竞争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自主探究根据老 师说到的方法去穿越老师 提供的障碍跑道。 1、讲解障碍 跑的概念,及 穿越障碍物 的方法 2、引导学生 开动脑筋,设 置不同的固 定人体障碍。 3、小组展示 创设成果,评 出最具有创 意的小组 4、根据自己 提供的器械 去完成障碍 跑。并观察学 生的动作 1、认真听老 师讲解。 2、学生认真 根据老师提 供的信息和 同学们小组 讨论探究,设 置人体障碍 跑。 3、大胆创 设,积极展示 4、认真思考 以什么样的 姿势能快速 的穿越跑道 到达终点。 # # * * 1、积极参 与到小组 讨论中去, 认真研究 不同人体 障碍的设 置方法。 2、注意安 全,不要急 功近利。 2-3 次 10-15 分钟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我国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 我国的定义分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美国智力障碍定义: ①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 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为,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其智商低于均数(M )两个标准差(SD)以上。 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 ④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 ICF的定义: ICF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是由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 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ICF中,残疾是指以下内容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伤、活 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是指身体功能和结构明显偏离和丧失。活动受限指个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的环境。所有ICF的成 分都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 4?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中考察,而不是离开其所处环境和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共存。智力障碍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某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④对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 5?智力障碍出现率: 截止2006看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智力障碍人数为554 人,其中男性占55.39%,女性占44.16%,智力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 6.68%0 6?中国智力障碍的分级标准: 7按ICF分类和AAMR(1992)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碍的分类:: 按照ICF框架,健康状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AAMR(1992)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关于“智力障碍”的有关用语相当多,如早期的“低能”、“呆子”、“白痴”、“笨瓜”、“傻瓜”、“蠢材”等。在特殊教育中,一般采用“弱”、“智能障碍”、“智力残疾”、“智力缺陷”、“智能低下”等术语,这些术语,虽然在涵义上有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被交互使用。 一、智力障碍的定义 对智力障碍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领域各有差异,如: (一)美国的定义 美国智力落后协会自1921年第一次提出弱智的诊断和分类系统后,先后进行了九次修订。在1959年之前,以IQ分数为标准,即IQ 低于70为弱智。1959年(第五版)的智力障碍定义,除智商外,增加了适应行为,要求必须同时具有低IQ和适应行为障碍才能被诊断为智力障碍。自此,对智力障碍的判断均以智力发展的明显落后以及社会适应行为障碍作为两个重要的标准。 下述为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1992年和2002年对智力障碍所作的定义。 1.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第八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一般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 2.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92年(第九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项适当的适应技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管理、卫生安全、实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美国智力落后协会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颁布的《精神障碍国际分类法(第十版草案)》(ICD - 10)中把智力障碍定义为精神发育受阻或发育不完全,以致智力水平和各种能力受损,如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技能方面的受损,适应性行为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三)日本的定义 日本文部省将智力障碍定义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停滞,从而形成智慧能力的低劣,在处理自己身边事物及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有显著困难的人。 (四)我国的定义 我国于2006年4月1日开始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修订了1987年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采用的智力障碍的定义,将智力残疾界定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行为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在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二、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在心理和行为特征方面,智力障碍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如此,他们之间仍有很多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认知方面 (1)识别身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困难,重度者不能识别颜色与形状; (2)记忆缺乏明确的目的,记忆的组织能力较差,尤其是需要深入处理的记忆任务; (3)后设认知(认知执行任务时需要什么策略与使用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的能力有困难; (4)分类能力差,例如,无法将火车与汽车视为一类; (5)理解、推理、判断能力低,智力发育低下、迟滞,智商指数(IQ)在70 以下。 (二)语言方面 (1)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育迟缓,始语迟; (2)轻度的弱智儿在日常会话方面接近普通孩子,但对于复杂、抽象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低下; (3)发音、构音迟缓、异常;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我国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 我国的定义分就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就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与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与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美国智力障碍定义: ①智力障碍就是一种障碍。 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为,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其智商低于均数(M)两个标准差(SD)以上。 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 ④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ICF的定义: ICF就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与群体水平上描述与测量健康的框架,就是由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ICF中,残疾就是指以下内容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就是指身体功能与结构明显偏离与丧失。活动受限指个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与态度的环境。所有ICF 的成分都就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 4、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与文化中考察,而不就是离开其所处环境与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考虑文化与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与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共存。智力障碍人群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某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④对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 5、智力障碍出现率: 截止2006瞧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智力障碍人数为554人,其中男性占55、39%,女性占44、16%,智力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6、68%。 按照ICF框架,健康状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与参与、环境与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