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假食品害人事件也一再给食品安全敲响警钟!“加强食品安全,让民众吃得放心”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日益重视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来源,掌握去除或避免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方法,选用安全的食品。

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与民族昌盛、国家繁荣息息相关。人类祖先尝百草、吃野果,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体会到,许多食物除了能提供营养成分外,还能起到防病和治病效果。“食用、食养、食疗、食忌”这些贯穿日常生活的膳食原则使“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这一运用膳食防治疾病的生活哲学不仅使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也造就了华夏古老文明的成就。重视营养科学的普及,让学生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多种疾病。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实践证明人类寿命愈来愈长,不仅有赖医学昌明进步,而且与人类越来越重视食品养生功能有关,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早已超越单纯满足生理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作用、有效利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知识选择安全的食品,进行合

理的膳食安排,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食品问题也一再给食品安全敲响警钟。因此本章主要介绍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着重介绍国内外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本章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及主要问题,了解本课程学

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章参考文献:

1.周兴文等,关于人类的营养与健康的认知例谈,生物学教学,2009(11)

2.李凯年,国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动态与发展趋势,世界农业,2004(12)

3.张雨,我国食品安全先现状与对策,食品科学,2004(25)增刊

4.吕宗恕等,双汇“瘦肉精”源头起底,南方周末,2011年4月14日

本章思考题:

1.食品营养的定义是什么?

2.食品安全的定义?

3.当前我国食品方面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

三、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一章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

本章教学目的: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寄生虫的种类和主要污染途径。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细菌、真菌、病毒对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以及寄生虫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微生物毒素产生的危害。难点是如何减少或去除微生物毒素对食品的影响,尤其是致病菌、寄生虫对食物的污染。

本章参考文献:

1.李华丽等,微生物毒素与食物安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

2.王若军等,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报告,饲料工业,2003(7)

3.陈心仪,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认识,饲料研究,2010(6)

4.思进,禽流感爆发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中国家禽,2006(3)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毒素?

2.简述微生物毒素的种类。

3.常见的污染食品的致病菌有哪些?

4.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有哪些?

第一节概述

一、微生物毒素的定义、

二、微生物毒素的种类

第二节食品细菌污染

一、常见的食品细菌

二、细菌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

三、减少细菌污染的方法

第三节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一、真菌毒素的定义

二、黄曲霉素

第四节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二、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三、常见污染食品的病毒

第五节寄生虫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二、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

第二章食品的化学性危害

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性

危害有哪些,有毒有害的化学性毒物是如何进入食物内部的。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如农药、兽药、渔药的滥用和残留问题,重金属污染问题,动植物食物生产、加工过程中激素、抗生素过量使用带来的毒害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性危害因素的种类,难点是理解化学性危害因素怎样影响到食品安全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1.陈合等,套袋对苹果果实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6(1)

2.侯博等,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与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安徽农业科学,2010(4)

3.李学德等,合肥市中药材中重金属残留状况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8(10)

4.佚名,美蔬果残留农药现象普遍,新民晚报,2011年6月15日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性危害因素有哪些?

2.简述食品中农药残留污染的主要途径。

3.食品中激素残留的危害有哪些?

4.兽药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植物中的农药残留

一、常用农药的化学性质

二、农药残留污染的主要途径

三、影响食品农药残留的因素

第二节渔药残留

一、渔药的种类

二、渔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兽药残留

一、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

二、常见的抗生素类及激素类兽药的化学性质

三、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

四、兽药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

五、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第四节食品中重金属元素

一、食品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种类

二、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三、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第五节二噁英及其类似物

一、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概念

二、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来源

三、二英噁及其类似物的毒性

第六节激素残留及其危害

一、激素的定义

二、激素的种类

三、食品中激素残留的危害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

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添加剂的分类,添加剂造成危害的原因。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中加入添加剂的主要原因,食品添加剂乱用带来的危害。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影响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种类,难点是理解食品添加剂乱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

一、食品添加剂的功能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第三节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添加剂本身具有毒性

二、添加剂的过量使用造成的危害

三、非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使用造成的危害

第四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评价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为什么要培养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转基因食品的定义、作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转基因食品的作用,难点是理解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的安全性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1.魏蔚等,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规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

2.张启发,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兆熙,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科技创业,2006(11)

4.钱敏等,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探讨,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12)

5.王海花等,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安全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2009(3)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2.转入食品的基因主要有哪几种?

3.怎样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4.如何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第一节转基因食品概述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二、转基因食品现状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作用

一、耐受除草剂

二、抗病虫

三、改善农作物品质和食品成分

四、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转基因食品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对天敌产生影响

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五、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第四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第五章安全食品的标识及选择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前安全食品的分类与安全等级的关系,掌握安全食品的主要标识和选择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安全食品的分类与安全等级的关系,各类安全食品的生产方式和要求,掌握安全食品的选择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类安全食品的生产方式与安全等级的关系。难点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市场食品的安全性,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尽可能避免选择有毒有害的食品本章参考文献:

1.王运浩,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成效和对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2)

2.张才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联系与区别,宁波农业科技,2003(3)

3.杨向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概念及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山东农药信息,2008(5)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安全食品?

2.安全食品分为几类?

3.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有何异同点。

4.什么是无公害食品?

5.QS认证食品是指什么食品?

第一节、安全食品的概念及主要标识

一、有机食品的定义与标识

二、绿色食品的定义与标识

三、无公害农产品的定义与标识

四、QS认证食品的定义与标识

第二节,各类安全食品生产需要的条件

一、有机食品生产需要的条件

二、绿色食品生产需要的条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需要的条件

四、QS认证食品生产需要的条件

第三节、选择安全食品的方法

一、蔬菜的选择方法

二、水果的选择方法

三、粮食作物的选择方法

四、肉类的选择方法

五、其它食品的选择方法

第六章食品中的营养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食品中的营养素的种类、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量,营养素不足或过量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食品中营养素的种类、营养素的作用,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量,营养素的来源、营养素不足或过量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人体需要营养素的类型、营养素的需求量,难点是理解和掌握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带来的危害。

本章参考文献:

1.刘海玲,饮食营养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金霞、余纲哲,食用油脂与人类健康,生物学通报,2000(2)

3.王捷,浅谈微量元素铁与人类健康,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4)

4.樊成亮,膳食纤维的功能及开发前景,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3)

5.安连玉,维生素及其应用,泰山卫生,2006(23)

复习思考题:

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2.水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3.简述各种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

4.简述蛋白质的缺乏与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简述脂肪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

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类

二、必需脂肪酸及限制氨基酸

三、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

四、蛋白质的缺乏与过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脂类

一、脂类的定义与构成

二、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脂类的需求量及必需脂肪酸

四、脂肪的缺乏与过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糖类

一、糖类的分类

二、糖类的生理功能

三、糖类的缺乏与过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维生素

一、维生素的分类

二、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维生素缺乏与过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五节矿物质

一、常量元素

二、微量元素

第六节水

一、水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饮用水的种类

三、科学饮水

第七节膳食纤维

一、膳食纤维的分类

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三、膳食纤维的供给量标准

四、缺乏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七章食物中的嫌忌成分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有些食品内部本身就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

物质,掌握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名称,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也可能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日常生活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减少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来自食品内部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会生产哪些有毒有害物质,在选择食品时还应该注意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原因、有毒有害成分的类别。难点是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尽可能避免食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减少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量。

本章参考文献:

1.严发兰,市售鲜猪肉部分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0)

2.余红霞等,食品中的有毒物质调查及防范措施,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0(4)

3.张偲等,海产品有毒物质污染的研究进展,热带海洋学报,2007(11)

4.陈志成,食品安全之植物性食物中的天然有害物质,大众科技,2009(7)

5.蒋家騉,腌菜与维C同吃减少亚硝胺危害,新民晚报,2010年12月27日

6.白清云,油炸、烧烤食品中的痕量丙烯酰胺污染,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7)

7.张少清,烧烤油炸食品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0(3)

本章复习思考题:

1.食品中内源性的有毒有害成分包括哪些类型?

2.水产品中有毒成分主要有哪些?

3.毒性氨基酸的种类有哪些?

4.哪些食物含有凝集素?

5.食品在烧烤、油炸及烟熏等加工中会产生哪些有毒、有害成分?

6.简述食物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7.简述包装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

第一节植物性食品中的嫌忌成分

一、嫌忌成分的定义

二、植物中内源性嫌忌成分的种类

三、嫌忌成分的危害方式及去除方法。

第二节动物性食品中的嫌忌成分

一、河豚毒素

二、鱼类组胺毒素

三、贝毒毒素

四、蟾蜍毒素

五、某些有毒的动物组织

第三节食品外源性的嫌忌成分

一、加工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嫌忌成分

1.油脂自动氧化产物及其毒性

2.油脂的加热产物及其毒性

3.苯并芘

4.丙烯酰胺

二、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中的嫌忌成分

1.多氯联苯

2.二噁英

3.亚硝酸盐及亚硝胺

第四节包装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一、塑料和塑料添加剂

二、其他包装材料

第八章食物营养素的有效利用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科学的食用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不同种类食品中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部分食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难点是掌握各类食物的食用方法、食物与疾病预防之间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

1.刘北辰,大豆食品的营养与保健,中国检验检疫,2008(9)

2.汪青,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四川粮油科技,2003(2)

3.汪绿祥、黎其万,刘家富、李彦纲,全谷类食物的保健功能,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3)

4.陈希,蔬菜营养排排队,烹调知识,2011(3)

5.王红萍,肉类在人类食品营养中的重要作用,肉类研究,2010(8)

6.扬子艳,牛奶营养好,饮用有学问,保健医苑,2007(5)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常见的食物种类有哪些?

2.简述乳类在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3.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4.简述食用菌、藻类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第一节谷类

一、谷类营养素的分布

二、谷类的粗细之分

三、谷类的食用方法

第二节豆类与坚果类

一、豆类的营养价值

二、坚果类的营养价值

三、豆类与坚果类的食用方法

第三节蔬菜类

一、蔬菜类的营养价值

二、蔬菜类的食用方法

第四节水果类

一、水果类的营养价值

二、水果类的食用方法

第五节肉类与脏腑类

一、肉类的营养价值

二、脏腑类的营养价值

三、肉类与脏腑类的食用方法

第六节水产类

一、水产类的营养价值

二、水产类的食用方法

第七节蛋类

一、蛋类的营养价值

二、蛋类的食用方法

第八节乳类

一、乳类的营养价值

二、乳类防治疾病的作用

三、乳制品的种类

四、乳类的选择

五、乳类的食用方法

第九节食用菌类与海藻类

一、食用菌类的营养价值

二、食用菌类防治疾病的作用

三、海藻类的营养价值

四、海藻类防治疾病的作用

五、食用菌类与海产品类的食用方法

第十节烹调油类与调味品类

一、烹调油类的营养价值

二、如何食用烹调油类

三、调味品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第九章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合理的饮食要求首先要平衡膳食,此外,还让学生了解有些食品一起食用有助于食品中的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而有些食物一起食用,不仅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对身体带来危害。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合理的饮食要求首先要平衡膳食,其次还要介绍食物的相辅相克知识,通过选择食物和合理地搭配,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膳食平衡的方法,难点是了解哪些食物有相辅作用,哪些食物有相克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1.吕利,春季食补三原则,健康天地,2008(2)

2.谭肸,现代人的智力食品指南,生活与健康,2002(1)

3.张守智,影响智力发育的食品,家庭与家教,2007(10)

4.戴旭芳,儿童自闭症饮食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5(4)

5.李丽,林产水果食疗歌,生态文化,2010(6)

6.罗学兵,贺良明,草莓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4)

7.田栓磊,王琦,浅析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时珍国医国药,2011(4)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营养不良?

2.简述膳食平衡的方法。

3.简述食物的相辅作用。

4.举例说明食物的相克作用。

5.举例说明某种食物的医疗作用。

第一节饮食结构

一、营养不良的定义

二、合理的饮食——平衡膳食

第二节食物的相辅相克

一、食物的相辅作用

二、食物的相克作用

第三节食物的食疗作用

一、食疗文化

二、常见食物的食疗作用

五、实验、实践内容

本课程在课程的中后期安排一次市场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的问题,希望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安全的食品。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为开卷笔试,笔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调查报告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

七、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的教材为授课人自编教材。目前相关的教材可以作为参考书,直接用来做为我校通识课程的教材不太合适。

大纲制定人:(课程组负责人)陈玉萍

大纲审定人:

教研室主任:

教学院长(主任):

制定日期:2018年10月19日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试行)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的重要内容。其要紧目的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差不多原理的明白得,把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认真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差不多原理、仪器要紧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未经老师承诺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室应始终保持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技术。要细心观看实验现象和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主动摸索、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适应和科学作风。 4、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觉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终止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要紧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咨询题讨论等。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差不多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取光谱的阻碍(4学时) 实验四荧光分析法测定铝的含量(4学时) 实验五原子吸取光谱法测定痕量镉(4学时) 实验六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4学时)实验八极谱催化波测定自来水中微量钼(4学时) 实验九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4学时) 实验十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一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4学时) 三、教材及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1.7) 2、万益群、倪永年主编.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 003.8) 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其它讲明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爆破工程课程学习指导讲解

《爆破工程》课程学习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既是采矿工程、《爆破工程》安全工 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旨在向学生传授炸药爆炸和岩石爆破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工程爆破设计和分析解决工程爆破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有关工程爆破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方面)的内容: 1、包括炸药的起爆机理与爆轰理论,岩石的爆破破坏机理、基础理论模块: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等。该模块既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2、爆破器材模块:包括各类炸药的主要性能,各类起爆器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主要性能以及起爆方法; 3、爆破设计及施工技术模块:包括光面预裂爆破、掘进爆破、露天浅深爆破、露天硐室爆破、拆除爆破等爆破技术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工程实例讲解,突出行业特点; 2、讲课时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同时也应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理论,使同学们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前沿信息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能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理解炸药爆炸的基本概念以及起爆和传爆的基本原理; 2、熟悉爆破器材的结构和性能,掌握火雷管起爆法、电雷管起爆法、导爆索起爆法、导爆管起爆法及其爆破网路的施工技术; 3、掌握地下光面预裂爆破、掘进爆破、露天浅深爆破、露天硐室爆破以及拆除爆破等爆破技术; 4、掌握爆破安全技术; 5、了解和爆破有关的岩石性质,理解岩石爆破的物理过程和基本原理; 6、了解当前爆破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 1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书)方法,并安排课堂讨论。 六、课程教学资料 教材: 爆破工程戴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2 参考书: 1、爆破工程东兆星邵鹏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 2、爆破工程管伯伦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2 3、爆轰物理学张宝坪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8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电大《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前言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健康评估》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本门课程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见习12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 一、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 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1学时。 第二章健康史评估 【目的要求】 掌握健康史的采集方法、询问技巧。 熟悉问诊注意事项。 了解健康史评估的临床意义及目的。

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第二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教学目的】 1、掌握老年人躯体健康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2、熟悉老年心理健康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3、了解ADL、MMSE、LSI、HAMA、STAI、SDS等常用量表。 【教学重点】 1、老年人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 1、HAMA、SDS量表的评估。 【教学资源】 《老年护理》孙建萍、网络资源、《诊断学》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图片展示、学生演讲、社区调查 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 90分钟 1、课前提问5分钟 2、认定目标5分钟 3、达标教学70分钟 4、作业5分钟 5、课后小结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何为健康,包括那几个方面? 说明健康评估的重要性 进入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学习 学习新课 一、躯体健康评估 (一)健康史采集 1、老年人健康史采集中的常见问题 包括记忆不确切、反应迟钝、表述不清、症状隐瞒等。(举例说明) 2、采集技巧 建立护患关系;环境和距离;核实;求助家属或照顾;注意非语言沟通;耐心;询问顺序

3、老年人健康史采集的主要内容 ①生理状况;②精神心理状况;③既往史;④伴随症状;⑤活动能力;⑥社会交往;⑦营养状况。 (二)身体评估 1、老年人身体评估的一般原则 ①注意保暖,一般要求室温在22~24℃ ②根据老年人的需要选择体位 ③避免过度疲乏 ④由于老年人温痛觉减退,在体格检查时应注意避免损伤 2、老年人身体评估的检查内容 (1)生命体征强调 ●基础体温低;老年人午后体温比清晨高1℃以上,应视为发热。 ●血压测量应包括卧位血压与直立位血压。平卧10min后测血压,然后在 直立后1、3、5min时各测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降低≥ 30mmHg和舒张压降低≥15mmHg,可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2)一般状况 (3)体表 ①皮肤 ●皱纹、老年斑 ●感觉↓(触、痛、温度觉) ●皮肤温度及表浅静脉充盈度 ●弹性、干湿度 ●完整性 ●“肝掌” ②头发:稀少、白发 ③指甲:变厚、硬、黄 (4)头面部 ⑴眼睛与视力 眼角皮肤松驰双侧角膜老年环;老视眼;辨色能力减 退;老年性青光眼 ⑵耳与听力 听觉下降,易出现老年性耳聋、耳鸣 ⑶鼻与嗅觉 嗅觉迟钝,易发生气体中毒 ⑷舌与味觉 味觉下降,影响食欲 ⑸牙齿 咀嚼能力下降,注意有无义齿 (5)颈部 颈部活动、颈V充盈度及颈部血管杂音、甲状腺等 (6)胸部 胸廓呈桶状胸 (7)腹部 压痛、肿块、肠鸣音减退或亢进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142110 课程类型:必修课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 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 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学时:2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

1工程概况 1.1 原始条件 某露天矿山开采闭坑后,拟转入地下开采,需要在露天底形成20~50m的覆盖层。露天采场底部走向长约450m,露天底平均宽30m。露天采场实际最高标高为305m,最低标高为-33m,封闭标高为117m,露天采场上口尺寸为:900m×630m,下口尺寸为410m×20m。原台阶高度12m,现已并段。 1.2 地质条件 矿石类型简单,矿石物质组成也较简单,矿石属于中硫、低磷、贫磁铁矿石。矿体围岩主要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岩体稳定性中等,岩石坚固性系数f=8~10,节理裂隙发育,岩石一般比较破碎,强度较低。 1.3 设计任务 利用硐室爆破的方法在B12和B11两条勘探线之间形成高度为25m的覆盖层。 2爆破方案 2.1 爆破类型的确定 硐室爆破按爆破作用程度和结果分为抛掷爆破,松动爆破和加强松动爆破。 按爆破的目的和要求,抛掷爆破分为定向爆破、扬弃爆破和抛散爆破。定向爆破要求爆破的岩土按预定的方向运动并堆积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当只要求将爆破的岩土抛掷一定的距离,而不

要求有固定的方向及堆积范围时,称为抛散爆破,扬弃爆破是在地面平坦或坡度小于 30°的地形条件下,将开挖的沟渠、路堑、河道等各种沟槽或基坑内的挖方部分或大部分扬弃到设计开挖范围以外,使被开挖的工程经过爆破基本成型。 根据抛掷作用的方向不同抛掷爆破又可分为单侧抛掷爆破,双侧抛掷爆破,多向抛掷爆破和上向抛掷爆破等类型。一次爆破也能够同时具有多种性能,可一侧抛掷,另一侧松动。 松动爆破仅将土岩松动和破碎,破碎的岩石不产生抛掷。适用于对周围破坏小,不允许有抛掷的地方,一般抵抗线小于15~20m。炸药单耗小,爆堆集中,能有效地控制飞石距离,爆破有害效应小。当地表自然坡度大于60°时,采用松动爆破将岩石松动,破碎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落,此时又称为崩塌爆破。 加强松动爆破是介于松动爆破和抛掷爆破之间(0.75

9《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4 课程性质:护理学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6学分 学时数:96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学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多学科领域。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本科学员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是护士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现存或潜在的 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问诊、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范畴和发展趋势。(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正确的资料收集方法,对不同疾病做出护理诊断;能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能运用有效沟通技术促进护患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护护合作。 (三)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道德职业规范,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有慎独严谨的品行。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健康评估的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健康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健康评估的内容、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问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问诊的概念、内容及方法,掌握常见症状的基本概念,相关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熟悉特殊情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学校 中药教研室 2010. 3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适用对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是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讲授仪器分析光学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使用技术。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解决中药生产质量检测、监控、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的问题。 该课程应在完成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为以后的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1、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发展趋势; 2、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实验技术 3、掌握仪器结构、原理和应用 4、基本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法的样品处理技术 5、能把仪器分析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中成药生产检测、监控,及新药开 发中去。 三、学时分配(参考)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 2.熟悉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2、仪器分析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难点: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光学导论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电磁辐射的概念和各种光谱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 2、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1.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Lamber-Beer 定律及影响因素。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各部件的流程和作用 4.掌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Lamber-Beer 定律 3、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重点与难点]

《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

《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1003 课程英文名称:Blasting Engineering and Safety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8月26日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安全,是工程爆破永恒的主题。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是研究爆破安全规律和防止爆破事故的科学,对安全工程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与爆破工程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 1.爆破器材加工、运输、装药、填塞、起爆等关键工序的操作安全问题; 2.与防止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噪声、飞石、尘土、毒气等公害关联的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爆破安全的发展阶段等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爆破作业等基本理论及爆破安全等基本方法。 3.基本技能: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至实际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对习题课的要求(2学时):掌握起爆技术、装药与爆破施工、岩石爆破、城镇复杂环境控制爆破、建(构)筑物拆除爆破等作业领域中有关爆破安全知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爆破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原创)范文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级护理专业 一、课程简介 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对服务对象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进行评估、检查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护理诊断,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本课程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本课程分十章叙述了健康评估基本理论与技能,内容包括健康资料收集、护理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文件书写。按照21世纪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培养学生从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收集健康资料,进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进行护理评估,结合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果,从护理角度根据评估对象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出护理诊断,具备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共54学时,理论43学时,实践11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实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完整、全面、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级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是: 1、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热爱护理工作,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有慎独品行,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护理知识教育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具备为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文化方面进行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 3、护理技能教育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掌握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尽早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的能力;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职业本领。 三、教学要求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重点突出护理职业教育特色,强调护理技能培养,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录像、VCD、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模拟病房、社区服务站、临床医院等实验实训基地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加强自学能力。按照培养“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熟悉护理评估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2、掌握护理评估的方法 3、掌握16种常见症状评估方法与技能,结合电教、病例分析形成较牢固的应用性理论、知识。 4、掌握身体评估的方法与技能,能独立进行各系统的护理体格检查,并能进行护理功能

(完整版)老年人健康评估方案

老年人健康评估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健康评估服务的行为,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提高养医疗务机构的服务管理水平,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范围 本方案规定了医疗机构针对老年人健康评估服务的基本要求、健康分级标准、评估规范、评估管理和服务质量评定与改进的要求。此项工作拟设置两个基层医疗机构为试点,分别为尚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五常镇卫生院。通过工作试行开展反映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为正式开展此项服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1、健康评估服务 指医疗机构为辖区老人提供的健康状况的系统评价和健康等级的划分。 2、健康状况 指老人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等方面的状况。 3、健康等级 指医疗机构根据健康评估的结果对辖区老人的健康状况做出的等

级划分。 4、健康史 指老人既往重大疾病史、家族疾病史、外伤史以及正在接受治疗的情况,也包括影响老人健康状况的重大生活事件和重要因素。 5 、精神状况 指老人在评估时的外表、行为、情绪状态、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6 、功能评估 指对老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系统完成功能活动情况以及老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 7、自理能力 指老人完成基本生活活动和利用日常生活服务设施的能力。 8、社会功能 指老人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与交流状况。 9、决定能力 指老人是否能自主选择接受或拒绝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的能力。 10、风险评估 指医疗机构对在辖区老人健康体检及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易造成老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测。 11、健康档案 指医疗机构对辖区老人的健康评估结果和有关问题的格式化记录,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工程爆破-教学大纲

《工程爆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142302 课程英文名称: Blasting and explosion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弹药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弹药与爆破技术专业课程中发挥示范性、辐射性的引领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比较丰富的工程爆破的原理及其应用,而且让学生了解与把握爆破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爆破工程施工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要求 1. 了解工程爆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2. 掌握爆破工程施工设计的基本理论; 3. 掌握不同类型工程爆破的施工操作设计; 4. 对简单的工程能够设计爆破施工方案。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类别,所涉及的技术门类和问题十分广泛和复杂,不同类型的爆破技术,在实际爆破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大不相同。同时,爆破技术是在不断飞速发展,且工程性很强的技术。为了适应爆破工程的这些特点,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依据现代教学理念,探索新颖授课方式;丰富课外作业形式,延伸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教学手段:课程采取了课堂理论教学、现场工程爆破操作教学录像、多媒体教学,将来可增加实验环节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多媒体手段,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工程力学、岩体力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习题的要求:通过适量的复习题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得到对爆破作业机理的深入理解,特别使学生对爆破工程设计基本原理、爆破参数的计算和选择、装药量计算、爆破网路设计等得到训练。通过隧道爆破设计、露天台阶爆破设计、建筑物拆除爆破设计和特种爆破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基本原理与技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 2.本门课程暂时未安排实践环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80%)与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小测验、课后作业等)(20%)成绩的总和。

18第4版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 一、课程任务 健康评估是研究病人的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课程,是护理和助产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它重点介绍了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护理思维等,其主要任务是以临床基础知识、护理基本理论、护理程序为基础,掌握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对健康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与判断,概括护理诊断依据,确定护理诊断做出正确健康评估记录,为确定护理目标、制订护理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健康史的内容、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系统身体评估的原则、基本项目和常见的问题;一般状态、头颈部等评估的内容及意义;胸部评估,尤其是心脏、肺脏评估的内容与方法;腹部评估,尤其是腹部触诊的内容与方法。 3.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4.掌握护理诊断的组成和陈述方式;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及其陈述方式。 5.掌握心理评估、社会评估的方法与内容、注意事项。 6.熟悉生殖器、肛门与直肠,脊柱与四肢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7.熟悉诊断性检查项目选择与应用。 8.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的步骤与思维方法。 9.能正确运用问诊和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进行健康评估,为护理诊断提供详实的健康资料。 10.能将问诊、身体评估及诊断性检查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楚、字体规范、符合要求的健康评估记录。 11.能根据健康史、身体评估、诊断性检查等所提供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初步的护理诊断。 12.具有尊重病人、爱护病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现代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时/学分:40 /2.5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与光谱解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典型光谱的解析及色谱法的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测定方法、应用及示例。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塔板理论、Van Deemter方程式简介),色谱柱(固定液、载体、气-液色谱填充柱的制备),气-固色谱填充柱、毛细管色谱柱简介,检测器(热导、氢焰)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与示例等。 3.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Van Deemter); 方程式在HPLC与GC中表现形式、Giddings方程式简介),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反相键合相色谱法、正相键合相色谱法、离子抑制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离子色谱法、空间排斥色谱法,其他色谱法简介(胶束色谱法、手性色谱法、亲合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仪器装置、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及毛细电泳法简介。 4.紫外—可见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跃迁机理;Lambert-beer定律;精细结构;溶剂效应;wood-word吸收定则及应用。 5.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的跃迁机理;判别定则;拉曼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试样的制备和仪器等。 6.核磁共振 核自旋能级跃迁的基本原理;Zeeman能级;Boltzman分布;核的进动与弛豫;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13C—1H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及其影响因素;NMR光谱的改进;奥氏核效应;二维谱。 7.质谱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编号:0106071C 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限选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及地下工程方向)一门主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授、实习、参观,使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各种开挖方案、方法及开挖方式;掌握岩土地层各种开挖和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锚喷支护的设计及施工、信息法施工原理;特殊地层施工、安全和劳动条件;工能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是建立在相关数学、材料学、管理学、机械工程学、安全、地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本专业学习《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或同时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即类似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地下建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课时要求内容与工程实例紧密结合,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多参考相关的专业书籍与文献资料,学习过程中,应多理解内容,不必死记硬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有关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具体的教学要求: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组成、工程建设程序;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掌握地下建筑工程开挖、装运、支护等施工程序;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和生产实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课程中的简单科研课题,能够拟出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手段,整理实验数据。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组成与类型、特点,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研究牛内容及任务。 第一章隧道开挖工程(7学时) 熟练掌握隧道开挖工程的施工方案与开挖方法、凿岩爆破、装岩与运输和洞室通风。 第二章开挖机械化与掘进机施工(4学时) 掌握开挖机械化作业方案配套和掘进机法(TBM)开挖施工。 第三章竖井、斜井施工(2学时) 掌握竖井施工、斜井施工,了解竖井、斜井施工治水。 第四章施工支洞布置(2学时) 掌握施工支洞的类型、选择和布置,了解施工支洞断面选择。 第五章锚喷支护施工(4学时) 掌握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锚杆支护施工和预应力锚索施工。 第六章新奥法(NATM)施工与监控量测(4学时) 理解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新奥法的设计和施工、现场量测,了解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应用。 第七章洞室混凝土衬砌施工(4学时)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前言《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健康评估》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本门课程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见习30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一、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二、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

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计划学时】1学时。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目的要求】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熟悉健康史的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健康资料的来源及健康资料的类型第二节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一、会谈二、身体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第三节健康史的内容一、一般项目二、主诉三、现病史四、既往史五、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等六、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七、特殊情况的健康史第四节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一、护理诊断的概念二、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三、护理诊断的构成四、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五、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计划学时】3学时。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目的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及临床特征。熟悉症状分析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发热一、概念及发生机制二、病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物质吸收、超敏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临床表现发热的临床分度、发热过程、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四、健康史要点五、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

老年人健康评估

实验一老年人健康评估 实验目的 1.掌握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技巧。 2.能够为社区内老年人健康健康档案。 3.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莪良好职业道德。 实验内容 1、访问你所在社区中的老年人护理中心、老年护理院,评价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表1老年人健康评估表),评价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及住房、卫生服务措施等内容。了解老年人对所在社区的感受和想法,并回答如果你是老年人你会选择留在这里吗?选择或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改变? 2、运用护理程序对社区老年人进行正确的健康评估,尤其应注意心理、营养、用药、安全等方面的评估,提出准确的护理诊断,与老年人共同制定护理照顾计划,以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并及时进行评估,以了解护理效果。 3、为社区内老年人建立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常用的自我护理技能和方法。 4、通过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发现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各种途径和方式的健康教育,建立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等,为社区健康老年人及居家的慢性病病人提供及时、优质的护理,以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注意并及时发现老年人患病的早期征象和危险信号,教会老年人使用急救药品和器械,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协助政府部门制定良好的养老政策和措施,为老年人服务。 实验结果 完成以下表格 表1 老年人健康评估表 评估日期:护士资料提供人/关系:健康档案/家庭护理病历号: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电话号码:(一)一般情况 1.婚姻状况(1)独身(2)已婚(3)再婚(4)丧偶(5)其他 2.居住类型(1)独自(2)同配偶一起(3)和子女一起(4)配偶、子女一起(5)其他(注明) 3.住房类型(1)楼房(楼层)(2)电梯:①有②无(3)平房(4)其他 4.居住环境(1)采光及通风:①好②一般③差 (2)人均面积:㎡ (3)宠物:①猫狗②鸟③其他 5.室内温度(1)冬季取暖设备:①暖气②空调③煤炉④其他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代码】024601102【课程修习类型】必修(平台课程)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 【学分数】3 【学时数】总学时48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高等数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中、英文)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应化及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强,包括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特点、仪器的结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本课程主要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握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并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在工业、农业、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one of core courses in chemical majors. It is not only an analytical test method for study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structure of matter, but also a research method of obtaining chemical information in other scienc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detection mean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lot of field. The cours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princip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of all kinds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The course explains basic principle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potentiometric analysis, electrolytic analysis, coulometry,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and know where they can be applied. Help the students to gain the abilities of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analyze actual sample as well as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