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

1、概念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我国现有产业链条:自然资源产业—般加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科技产业

2、概念分解

2.1 价值链(value chain)最早是由麦克.波特(Porter,1985)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

时提出并应用的。他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组成,这些活动房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称之为价值链。(摘自《产业链基本理论》)

2.1.1微笑曲线

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如下图所示:

2.2

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产业企业:上游产业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或是关键生产环节而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领导企业(战略环节)。同时上游企业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和完整的销售网络,是整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附加值高,获利空间大,通常占有全行业利润的60%。中游产业企业引进、并吸收上游产业企业的技术,并根据特定市场进行产品定制,属于生产制造环节,中游产业企业只是参与产品附加值分配,利润比上游低,一般占有全行业利润的30%。下游产业的厂商则以服务和质量以及成本优势来参与到产业中来,通常是通过细分市场以及产品差别化来争取市场份额,产品增加值多为劳动附加值,获利能力很小。(摘自《产业链理论》)

3、R&D理论(强调自主创新能力)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可译为“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试验性发展”。

4、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从宏观经济上来讲龚勒林提出产业链是各个部门之间给予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成,以及构建产业链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观点。(摘自龚勒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3))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农业产业链短且窄;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 标签:农业;产业链;农产品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但是,在新的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要素等新的制约,农民增收的难度也更加巨大;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培育农业产业链为破解“三农”问题开辟了现实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农业产业链短且窄 链条短且窄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问题。农业产业链的长度是指链条起点到终点的环节的多少,链条越长,中间环节就越多;反之,链条越短,中间环节就越少。农业产业链的长度与产业的深度成正比,延长农业产业链就是加深农产品的开发深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一个高级的农业产业链应该是加工环节较多且复杂、采用现代储运手段、销售渠道网络健全,各环节的服务与配套健全完善的链条网络。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短主要表现为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几乎还是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产品的开发深度,有资料显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2:1,全国平均值为1:1[1]。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产品只有200-300种,80%的中小企业产品比较单一,只能生产3-10个产品,不能形成产品链条和系列产品开发。加工环节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附加值的形成环节,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宽是提高农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二、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 产业链断裂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突出问题。农业产业链是由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不同产业的各环节/节点有机构成的,链条作用的发挥,链条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各环节/节点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产业链的核心是产业间的供给与需求,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关联关系。产业链的顺畅运行要求供给与需求协调,各环节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协调。任何一个环节/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链的运行效率和结果,只有产业链各环节/节点之间匹配与协调才能保证整个农业产业链健康运行。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包括哪几个方面 中药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游中药材加工和中成药制造,下游主要供给于内需和出口。国内部分的上游产业包括中药种植业、医药制造业等,上游企业主要有为中药行业提供原材料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的企业等,例如中药材培育基地,中药材加工研发基地等。中游产业包括中药加工与中成药制造,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的丸剂、冲剂、糖浆膏药等;用现代制剂方法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及专做治病的药酒。下游产业包括医药流通、居民健康等行业,主要是中药消费市场,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

国家对中药行业全产业链的管理,有一系列的认证规范,目前国家对于中药行业的认证规范包括中药材种植、生产环节中适用的GAP认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过程中适用的 GMP、GCP、GLP 认证,以及药材及药品流通环节适用的 GSP 认证。 一:中药药材的行业分析 中药材种植作为中医药行业上游,是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食品、保健品等中药大健康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中药材种植行业的情况,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础,关系到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伴随着过去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各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数量均得到大幅提升,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市场规模取得了快速增长。截至2016 年1月,有19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GAP 认证,大多数GAP 基地只用于药厂自身生产,GAP 基地生产面积不到中药材总生产面积的 10%。预计未来GAP制度将加速实施,国家可能出台如GAP药材的单独定价、使用GAP原料中成药在招标时质量分组差异等扶持政策,作为中药材标准化的重要制度,基地数量有望加速增长,促进中药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中成药行业分析 中成药制造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加工生产,它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中成药大型企业有50多家,其中以同仁堂、三九集团、云南白药、太极

最新产业链建设

产业链建设

和谐产业链的意义 危机的根源在产业链 乳品产业链 乳品业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行业,其中包括服务业、工业、畜牧业等,产业链较长管理难度较大,涉及范围广,从草原植被的培植到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过许多环节。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销售终端是整条产业链最大获益者,使得奶源供给者和加工企业利润空间积极有限。 乳品产业链的隐患 奶源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奶源基地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高风险、回收期间长。我国大多数企业为了规避资金和风险都采取了先做市场后建奶源基地。所以原奶市场的生产多为散户生产,效率非常低。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约有1500头奶牛,而其中70%属于个体散养。我国每头奶牛的年均产量约为2吨~4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原因直接造成我国奶源供应紧张。 乳品产业一体化低。奶农与加工企业各自为营,而在欧美国家奶业发展的模式是牧场和乳品企业,大农场主在整条产业链上有争取利益的资本,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多了一个奶站环节,所以乳品企业和奶农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松散的合作机制,给整个奶制品行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性,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 监管漏洞。目前我国还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和监管部门对奶站进行监管,这就给投资分子以可趁之机,钻空子。最重要的是奶站掌握了定价权,对个体

户压价和对奶品企业提供的奶产品掺假、以次充好。而据相关部门调查,三聚氰胺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奶站加入的。 我国奶企应对危机能力较差。我国的特大型奶企从产业角度来看已经形成,但和国际乳业巨头间的差距还很大,对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很弱,没有形成健全的危机处理机制。 乳业价值链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外乳品产业链各环节分配比较均匀,有利于各环节结成稳定的共同体奶农的收入较为可观,远高于国内企业。而我国相对于国外多了一个“奶站”环节,并从中攫取了15%的价值份额,再加上我国的液态奶包装基本有国外包装巨头垄断,拒不完全统计,国际包装业巨头瑞典利乐公司等与我国乳品企业提供保的包装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奶农与加工企业很难生存。也间接的导致了价值链的断裂。 资源型企业立足的根本是资源建设 政府补助资金维护产业链。欧美各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维护产业链的分配均衡。这样整个价值链就不会因为分配的严重失衡二爆发危机,三鹿事件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价值的长期分配不均衡而导致的。所以加大财政补贴,弥补价值量分配不足,提升奶农生产积极性,对我国奶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1]

[编辑] 产业链的内涵 (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 (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 (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编辑] 产业链的类型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编辑] 产业链的形成[2]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

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 刘贵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52) 摘要: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可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个是理论视角,即借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另一个是影响因素视角,主要是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追溯引发产业链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总结、提高,得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从企业的个体角度出发,企业加盟产业链的目的不妨可以概括为价值创造最大化,经营风险最小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产业链创造的价值,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收益;二是降低风 险或不确定性(外界风险)。因此不同的理论实际上就从这两个根本点出发, 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企业构建产业链的动因。 关键词:产业链;形成机理;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09)01-0049-04 收稿日期:2008-11-01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5060)作者简介:刘贵富(1961—),男,吉林德惠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2009年1月第17卷第1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Jan.,2009Vo1.17No.1 图1产业链形成原因分析框架 一、产业链形成动因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于产业链形成的动因,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认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可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 一个是理论视角,即借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另一个是影响因素视角,主要是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追溯引发产业链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总结、提高,得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两个视角分析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1]。 二、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一)交易费用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科斯于1937年在其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研究了企业存在和扩张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从而创立了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它适用于所有涉及契约安排的研究领域。而产业链是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的, 它属于交易费用理论研究的范围。交易费用理论对于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在组织制度谱系中,市场与企业位于这个谱系的两极,中间存在一系列市场与组织相混合的准市场组织,产业链正是这种准市场组织中的一种。因此,产业链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通过稳固的伙伴关系,减少签约交易成本,降低履约风险,降低因有限理性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降低是产业链存在的前提条件。其次, 产业链的不同形式是交易费用影响的结果。不同形式的产业链实质上就是不同的契约安排。 (二)价值链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迈克尔 ·波特在其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研究开发、原料采购、生产、分销、营销和销售、售后服务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 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条,每项价值活动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

(完整word版)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8年修订)

附件 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钢铁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常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2005年国家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修订,制定《钢铁产业调整政策》。 第一章政策目标 到2025年,钢铁产品与服务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钢铁企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转型升级。产品服务、工艺装备、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 第一条〔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实现升级。大中型钢铁企业品种质量达到国际 1

先进水平,拥有一批国际化钢铁制造标准;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与国际接轨,实现由钢铁制造商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材料服务商转变。 钢铁产能基本合理。到2017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鼓励推广以废钢铁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工艺及装备应用。到2025年,我国钢铁企业炼钢废钢比不低于30%,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基本建立。大中型钢铁企业主业劳动生产率超过1000吨/人·年,先进企业超过1500吨/人·年。 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城区钢厂转型和搬迁改造,实现国内有效钢铁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到2025年,形成可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和研发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先期介入、后续服 2

产业链的概念

产业链的概念 杂谈2010-06-16 10:02:53 阅读44 评论8 字号:大中小 老子说:“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中国的市场经济开始不久,很多企业疯狂的扩张,认为只有这样在行业里才能独占鳌头。企业纷纷搞“小而全”、“大而全”,恨不得把行业里各个环节的钱都赚完, 到头来只能是“小而不专,大而不强”。 六十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研发的一台轧钢机,从设计到整机完成,整整用了十年时间。八十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了一台相同型号的轧钢机,结果日本只用了一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日本专家告诉我们,他们是联合了十多家企业共同完成的。无独有偶,九十年代,我国的一家大型企业,投资若干亿,上马了一个大型模具生产线,结果加工成本都比广东东莞的模具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高,眼看着投资变成一片废 墟。 产业链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 含四层含义: 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 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 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 定不变。 微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构筑了一个涵盖软件、硬件、服务、培训等等领域的庞大的产业链。大家都可以从这个产业链上,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所谓产业链,通俗的解释,就是利益统一战线。在这个统一战线的最底端,是用户,只有让用户最终受益,它才构成一个产业链,否则,可能 只一个骗子同盟,比如大多数短信的“产业链”。 利益是产业链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没有利益驱动,很难建立牢固的产业链。据说在台湾地区,微软每赚1块钱,合作伙伴就有8块钱的收入,在中国大陆这个数字是4-5块钱,能不支持它吗? 上海卓有成效的大力打造,使得长三角形成了中国最完善的多系列、多功能的现代化产业链。当 然,这与该区域内各城市间的成功协调配合分不开。 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是,大部分台湾的PC代工厂商在转战内地时,选择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此为了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台湾其他PC代工厂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逐渐将产能向长三角的中小城市转移,这促使长三角日渐成为重要的IT制造基地。2005年9月,大众电脑宣布关闭最后一家台湾装配工厂,台湾的笔记本生产线已全线转移至内地。自此,长三角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制造基地,全球近七成的笔记本电脑在这里生产。东芝、三星等跨国巨头也在此前做出战略调整,东芝将海外笔记本生产基地从菲律宾迁到杭州,三星把苏州作为其惟一的笔记本生产基地。长三角的产业地位和生产效率对于 全球而言,可谓举足轻重。 产业链理论告诉我们,合作对各方都有利,而且十分重要。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合作为前提的。没有分工,就无法区分相应的各个价值增值环节,也就没有价值链的存在。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扩大价值增值流量;而合作是产业价值链中各个价值增值环节得以“链接”和连续的 必要条件。

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

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 $ 蒋国俊19蒋明新2 (1.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9四川成都61001532.西南财经大学9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本文从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目的出发9从研究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组织G煤\电\冶产业链7的成功实践着手9在现行价值链\产业群聚\群聚区和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基础上9对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9界定了产业链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框架9总结了推动产业链稳定运行的三种机制9即竞争定价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O 关键词!经济竞争力9产业链9稳定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4#01-0036-03 Research on Theor y of Industr y Chai n and Its S t abilis i n g M echanis m JI ANG Guo-un19JI ANG M i n g-xi n2 (1.S ic huan I nUest m ent G rOu P CO m P an S9Chen g du61OO159China3 Z.SOut h w est UniUersit S O f Finance and e cOnO m ics9Chen g du61OO749China) Abstract2For t he p ur p ose of enhanci n g t he co m p etiti on abilit y of enter p rises9i ndustr y and re g i onal econo m y9starti n g W it h research on t he successf ul p ractices of G coal9el ectricit y9m etall ur gy i ndustr y chai n,b y S ichuan i nvest m ent g r ou p co m p an y9 based on t he t heori es of val ue chai n9i ndustr y cl uster9strate gy uni on9t his article st udi es t he t heor y of i ndustr y chai n and its stabilisi n g m echanis m9confi nes t he conce p t and basic t heor y f ra m e Wor k9concl udes t hree m echanis m s9t hat are co m p etiti ve p ri-ci n g m echanis m9benefit ad usti n g m echanis m and co mmunicati on and tr ust m echanis m9t o stabilise t he r unni n g of i ndustr y chai n. K e y Words2econo m y co m p etiti on abilit y3i ndustr y chai n3stabilizi n g m echanis m 一$一次成功的实践 工业9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改组改造是一个难题9也是经济转型时期必须解决的崭新课题0三个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被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按照G煤\电\冶产业链,实施优势组合后9在短短的两年内便重获新生9取得了超常发展业绩0 四川嘉阳煤矿是三家企业中历史最长\亏损最早的一家080年代中期因优质煤资源枯竭而逐步陷入困境91996年亏损达3000多万元9企业靠政策性补贴度日01997年投资5亿元兴建的嘉阳电厂9初衷是为嘉阳煤矿的劣质煤找市场9但因遭遇当时电力相对过剩的局面9还在建设之中就已面临电力销路问题0而与此同时9电价过高却一直是峨眉铁合金厂发展的严重障碍9因为铁合金是高耗能产品9电耗占成本的50以上9生产成本过高9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91996年亏损2700万元91997年已走到G死亡,的边缘0 1998年6月9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整体兼并峨铁9同时将嘉阳电厂作为自备电厂直供峨铁9相应地消化嘉阳煤矿的劣质煤9G煤\电\冶,三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产业关联度极高9产能匹配9互为依存9优势互补9在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了G煤\电\冶产业链,(图1)0 嘉阳 煤矿 煤炭嘉阳 电厂 电力铁合 金厂 铁合金市场 销售 图1煤$电$冶产业链 三年来9作为产业链龙头的峨嵋铁合金厂9由于电价的降低和供电的稳定9铁合金产品在市场上有了较强的竞争力9市场份额不断扩大9年产量从1998年的4.2万t提高到1999年的8.3万t92000年突破15万t92001年达到18.66万t(超设计能力55.5)92001年实现产值82881万元9出口创汇从1998年的1400万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273万美元9产品50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韩国\英国\巴西\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名列全国6大铁合金企业前茅0嘉阳电厂9由于直供峨铁91999年投产当年就发电3.2亿k w h92000\2001年都达到7.5亿k w h h以上9机组年利用小时数达到7500h以上的全国先进水平9电厂除按期还本付息外还有盈余9而同期四川电网发电上网利用小时数平均不到3000h0产业链中的嘉阳煤矿9由于有了嘉阳电厂稳定的煤炭市场9产煤量从1998年的20万t翻番到1999年的40多万t92000\2001年都达到60万t以上9企 63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卷第1期 J OURNAL OF CHONGO I NG UN I VERS I TY(Soci al S ci ences Editi on)Vol.10No.12004 $收稿日期!2003-02-25 作者简介!蒋国俊(1964-)9男9重庆合川人9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9教授级高工9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O

大健康产业报告:产业链分析

大健康产业报告:产业链分析 大健康产业概念界定 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 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大健康产业出售的不单是一种或一类产品,而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进而创造更大的商机,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将大健康产业与传统医疗行业进行对比。 图表大健康产业与传统医疗行业的区别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构成 内涵:现代健康产业包括两项产业活动,一项是健康生产(制造经营),一项是健康服务(服务活动)。 外延:根据产业链分析,涵盖医疗保健、健身休闲、居住办公等三大健康服务功能。 构成(3个层次) 核心层: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

紧密层:康复疗养、健身休闲、旅游度假、咨询培训。 支撑层:餐饮酒店、房地产、商务办公、批发零售、文化创意、现代物流。 图表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构成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产业间内在关系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主要是指与人的健康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健康需求进行健康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所构成。根据健康产业的分类,医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药专用设备、体育用品、营养保健品等制造业由于前向关联关系,将会带动工业原材料、药材及其他农产品种植等有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自身存在大量研发活动;而在产品流通环节,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频繁,是整个产业链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就业的发展;在最终的健康消费环节,医疗卫生、休闲健身等相关服务业行业分别满足人们的不同健康消费需求,如医院、疗养院、休闲健身娱乐中心等,将在有形产品形态的基础上附加其他服务内容提供给人们,而营养保健品直接以产品形态供人们健康消费。总之,整个健康产业的大产业链体现了一种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的紧密关系。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乙烯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 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 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 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之一。 工业领域应用领域1 主要用途: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1. 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2. 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α-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可制 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3. 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4. 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5. 生态领域

1.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 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 2.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 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 3.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 5.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 的分泌等。 Unrestricted 危险概述安全防护2 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易燃。? 急救措施

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

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 来源:银通智略 电子行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中国电子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其上下游产业链覆盖广泛。以宏观的角度上讲,从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上游的原材料、化工产品、生产设备。中游主要是电子元器件行业,按照工作是是否需要外部能量源,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两大类。其中被动元件包括电容、电阻和电感;主动元件包括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下游是各种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终端产品。 电子行业产业链结构 一、半导体行业 1半导体产业结构 半导体行业的上游为半导体支撑业,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中游按照制造技术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下游为消费电子,计算机相关产品等终端设备。

半导体行业除了受行业供需变化周期性影响外,还受到新产品周期的影响。每当新产品大范围推广时,就会带来半导体行业的繁荣。整个半导体产业结构如下图。 半导体产业结构 半导体产业转移将经历从初期、中期、后期到新一轮产业转移后期4个阶段。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转移的初期,一方面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的进步,成本优势显现,进口替代空间大。近几年国内每年芯片进口金额都接近甚至超过原油进口。国产半导体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随着半导体产业项目在我

国的陆续落地,我国目前已经处于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的第一阶段末期,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产业转移中期。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如下图。 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 2半导体行业经营模式 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主要是IC(集成电路),主要的经营模式有两种IDM模式和分工模式。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s)集成设备制造商,主营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全球的大多数半导体厂商都是IDM模式,比如三星、因特尔、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

产业链研究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管理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偏重于核心企业的影响、能力业绩评价、建模技术、信息共享、风险规避等领域,忽略了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研究。产业链管理的实践表明,核心企业常常发生改变,核心企业的改变给产业链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是产业链管理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河南省产业链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全面探讨。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链的实证分析,对核心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最后研究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 研究在国内外产业链有核心企业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对河南成熟的产业链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约束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为解释产业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2)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

钢材品种及产业链基础答案86分

钢材品种及产业链基础答案86分 1我们所说的四大矿业巨头是指BHP,RIO TINO,VALES以及(D )。 ?A宝钢矿业 ?B鞍钢矿业 ?C英美资源 ?D FMG 2以下哪两项成本占据钢铁生产的首要位置?(AB ) ?A铁矿石35-50 ?B焦炭15-25 ?C电力4-5 ?D喷吹煤3 3上世纪60年代,最先开始大规模同矿山签订长期合同的是哪个国家?(A)?A日本 ?B印度 ?C墨西哥 ?D美国 4我国哪个地区是螺纹的最大消费地?(D) ?A华北 ?B华南 ?C西南 ?D华东 5汽车制造业中所用的最主要的钢材品种是(A )。 ?A板材 ?B线材 ?C焊接管

?D钢轨 6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情形好的原因是?(ABC ) ?A国内钢价持续走低,具有竞争优势 ?B国内需求萎缩,钢厂积极开拓新销售渠道 ?C部分钢材品种享受退税政策 ?D外国政府欢迎以这种方式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流7以下哪两点是钢厂2014年以来提高直供比例的原因?(BC )?A近年来钢贸信用收紧,大批代理商退出市场 ?B终端直供需求上升 ?C直供可降低钢厂的营销成本 ?D钢厂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8常说的铁矿石平台成交指数均价中的指数是指(A)。 ?A普氏指数 ?B TSI指数 ?C mysteel进口矿指数 ?D CIOPI 9关于我国钢铁行业粗钢产能最正确的说法是(C )。C ?A产能大、利用率高大 ?B产能小、利用率低 ?C产能大、利用率低 ?D产能小、利用率高 10钢材普通产品的销售半径一般为(B )。 ?A100公里以内 ?B500公里左右 ?C1000公里以上

?D更远 11螺纹买卖中,所谓的理重和实重的产生原因是(A )。A ?A公称直径的差异导致 ?B差的螺纹密度低 ?C商家在计重是会在称上做手脚 ?D包装方式不同带来的重量差异 12我国钢铁行业新增产能有望缩减的原因是(ABC )。 ?A国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 ?B市场竞争逼迫主动退出 ?C黑色行业投资增速放缓 ?D国外钢企竞争优势明显 13钢材出口是我国钢铁消费的主要渠道。B ?A正确 ?B错误 14华北和东北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B ?A正确 ?B错误 15螺纹交割品中,不同品牌价差较大。B ?A正确 ?B错误

产业、产业群、产业集群、产业链

1、什么叫产业? 答: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机制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有时专指工业,如产业革命。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 产业一般有三个特点:(1)规模性,即产业的企业数量、产品和服务的产出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功能性,这一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承担一定的角色,而且是不可或缺的;(3)职业化,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活动的职业人员。 2、什么是产业群? 产业群是产业集群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共称。根据波特(M. Porter)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共存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又带有相互间竞争的性质。” 、什么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4、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5、什么是行业? 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如林业,汽车业,银行业等。 行业与产业的差别:行业的适用范围不同产业,经济学术语,有严格的使用条件。产业一般有三个特点:(1)规模性,即产业的企业数量、产品和服务的产出量达 到了一定的规模;(2)功能性,这一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承担一定的角色, 而且是不可或缺的;(3)职业化,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活动的职业 人员。 行业也具有专门的职业人员,也承担一定社会经济功能,但是一般没有 规模的约定。

产业集群基本理论研究

产业集群基本理论研究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在当前各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非凡的活力,这些集群犹如“平滑空间上的粘滞点”(Markusen,1996),吸收集聚了稠密的经济能量,呈现出蓬勃的区域竞争力。 从20 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和市场争夺的日益激烈,世界上一些区域特别是老工业区,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区内大量企业或破产或迁移至其它区域,区域经济发展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甚至出现了停滞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地区(诸如“第三意大利”,美国硅谷地区等)却在竞争中赢得了区域竞争优势。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这些区域内陆续出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 如今,放眼全球,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在当前各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非凡的活力,这些集群犹如“平滑空间上的粘滞点”(Markusen,1996),吸收集聚了稠密的经济能量,呈现出蓬勃的区域竞争力。这种产业集群现象既出现在传统产业中,如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业、法国南部的香槟省、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钢铁带等,也出现在大量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如美国的硅谷、波士顿的128 公路、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台湾的新竹等。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尤其是苏、浙、闽、粤一带也出现了类似的产业集群现象,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典型的省份如浙江,2002年6月,在88个县市区中,有85 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即产业集群)。另外较为典型的省是广东省,出现了许多经济规模超过10 亿、几十亿到100 亿元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非公有经济为主要成分的,以专业镇形态存在的乡镇产业集群。正是由于这种以产业集群形态存在的块状经济,使这些省份的区域经济得以保持高速增长。 产业集群现象的出现及其成功地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竞争优势,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及理论界的广泛重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在全球极力提倡并推广地方产业集群战略。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战略已经或正在成为新的工业发展政策。与此同时,理论界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产业集群问题,以期对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产业集群是一些互相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内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协作的关系集合。 一、产业集群内涵界定 产业集聚现象出现在产业革命之后,是工业化时期的典型现象。大量文献中关于产业集聚的讨论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分析产业集聚现象,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概念。 Schmitz 受意大利产业区鞋业产业集群启发,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群及其竞争优势和发展规律时,将产业群定义为企业在地理和部门集中,从而,企业之间存在着范围广泛的劳动分工,并拥有参与本地市场竞争所必须具备的、范围广泛的专业化创新的企业组群。 DTI 将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系列公司和机构的集合,这些公司和机构由一些市场和非市场纽带连接,相互关联,竞争又合作。 OECD 的一个研究项目对欧美等国的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总结(见表1):

特斯拉产业链分析

特斯拉产业链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特斯拉产业链分析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收到大力推广,主流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特斯拉紧跟这股电动汽车热,成为世界电动汽车企业巨头之一。TESLA(特斯拉)汽车是由一群硅谷工程师于2003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创立,2008年初,特斯拉第一款纯电动车TESLAROADSTER上市。特斯拉于2013年底进入中国,目前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了多家家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 特斯拉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上游锂电池及电机原材料、中游电机,电控,电池以及下游整车运营等三个环节。目前,新能源车企主要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电动轿车、电动SUV均受到消费者欢迎。特斯拉旗下车型在全球多个国家热卖,备受消费者喜爱。据悉,特斯拉旗下热卖的车型有ModelS、ModelX以及Model3。 特斯拉在国内相关合作企业 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巨头之一,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关注,尤其在传出设立中国本土工厂的消息后,更是热度不下。特斯拉生产一辆电动汽车,涉及的产业链复杂,相应的供应商也包含国内外不同厂家。以下为与特斯拉合作的国内相关企业一览: 以上材料及分析均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市场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 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

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