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1.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 地球化学旋回: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岩浆作用一热液作用一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或深熔作用这一地质大旋回中的演化。

3.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4。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均匀性程度

5。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地段

6。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

7。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

8.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于基岩的地球化学异常

1.地球化学背景区: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

2.地球化学背景值: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的元素含量值。可分为,全球背景、地球化学省背景、区域背景、局域背景。

3.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某种地化指标与其地化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通常,人们把x+2σ称为异常。

4。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

○,1.根据异常值相对于背景值的高低分为:正异常,负异常。

错误!.根据异常规模大小分为: a.地球化学省,范围几千~几万k㎡,b.区域异常,从数k㎡到几百k㎡,c.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几米到几百米。

○3.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

a.矿异常,细分为矿体(矿床)异常,矿化异常

b.非矿异常,就是与矿体或矿化无关的异常,如成岩作用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异

常.

○,4.根据异常成因和赋存介质分为:

a。原生异常,包括:原生晕,原生气晕

b.次生异常,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后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

5。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具有指示作用的化学元素,称为指示元素.

6.指示元素的分类

按对矿床所起的指示作用分为:通用指示元素,即能够指示多种矿床的元素,如Hg;直接指示元素,即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Cu、Pb、Zn;间接指示元素,即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找金时的As、Sb。

按照指示元素在矿体周围迁移远近可分为: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

7。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的富集倾向

在各类岩浆岩中,各类元素的分散富集趋势是不同的其中:

(1)在超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r、Ni、Co、Pt族元素.

(2)在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u、Mn、V、Ti、Sc等.

(3)在酸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Li、Be、Rb、Cs、Tl、Sr、Ba、Y、TR、U、Th、Ta、W、Sn、Pb.

(4)富集倾向不明的元素有:Au、As、Ge、Sb.

显然,寻找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时,需要考虑上述成矿专属性。

8。元素在岩石、土壤中的含量是变化波动的,总体上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即其含量频率分布曲线具有单峰对称分布特点,顶峰处对应的含量值为众数值,也就是平均值。在各类地质体中,无论是岩石还是土壤,普遍具有常量元素呈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特点.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主要特点通过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来找矿以现代的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速度快、成本低研究方法多样。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其产物。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区域性因素与局部性因素两大类。区域性因素有地形、气候、植被和大地构造单元局部性因素有岩性、微地形、小构造等. 风化产物: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可溶解物,次生矿物中含有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及铁帽。

3.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1残余原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包括类质同象、机械混入物和气液包裹体。2次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3呈有机分子状态。4被吸附的离子、分子.5自由离子、分子状态。研究方法:顺序提取和平行提取

4。土壤的分层及其元素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答:土壤的分层发育良好的理想土壤剖面分层A层淋溶层(A0垫基层A1腐殖层A2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D层未风化基岩。A层B层构成真土层。土壤的形成顺序:首先形成C层和A层,然后逐渐演化出B层。成壤以后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的总规律:①元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是不均匀的②不同元素风化的土壤中常量元素差异不大但微量元素的富集特点明显不同③土壤中元素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5。地球化学图件的制作及其分类有哪些?

1、实际材料图

2、原始数据图

3、剖面图

4、平面剖面图

5、异常剖析图

6、等值线图(地球化学图)

7、组合异常图

8、综合异常及找矿远景图等值线间隔的确定色区划分直方图的制作

9.不呈正态分布的原因:○1.矿物岩石中的常量大多服从正态分布,常量元素大多

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大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错误!.当元素近似均匀地分散在各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呈正态分布,当元素集中在某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则呈对数正态分布。○3在单一地球化学作用下,或者虽然经历了多次地球化学作用,但属于均匀作用时,各类元素仍然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理解的重要地球化学规律。对指导找矿极有帮助。因为,在成矿系统中,成矿热液进入控矿空间就位成矿时,必然对周围围岩产生不均匀的叠加,造成岩石中的元素含量不再服从正态分布。那么通过检验元素含量的频率分布形式,就可知道某一区域是否存在成矿热液活动

10.地球化学指标是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地球化学标志,它包括下述四个方面:单元素指示指标;元素组合;比值;环境指标。

11。错误!单元素指示指标就是那些在周期表中可用于指示找矿的各种元素。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矿种,甚至是同一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之间,指示元素是有差别的。○,2元素组合:基于:其一,单一元素信息较薄弱;其二,单项指标使用较多时,所反映的信息容易混乱;其三,一定的矿床类型往往有特定的元素组合相对应.因此,常常使用一些元素组合指标作找矿标志。如Au、Ag、As、Sb、Hg是大多数热液成因金矿床的特征元素组合。错误!比值:由于各类元素地球化学活动能力差异,它们在矿体周围常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有些离矿体近,有些则较远。即存在前面提到的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之分.为了更直观、明了地反映信息场与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常使用一些比值判断矿化情况和矿化剥蚀情况.错误!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指一些反映成矿环境的指标,如Eh、pH、气液包裹体、成矿温度等。

12.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地化异常的评价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工作。它必须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物探及已知矿床的化探资料与新区地化异常特点对比分类,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地层岩性:许多矿床的形成与一定时代的地质和与一定的岩性有关,2)异常所处的构造类型及部位,是异常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以目前的资料看,许多矿床特别是内生矿床的分布受一定的构造及部位控制。褶皱、断层、层理、裂隙不仅控制矿体的分布而且对矿床地化异常的发育程度影响甚大.成矿空间物质成分的研究,对于评价异常,提高地球化学找矿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岩浆岩:研究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点、结晶分异程度、时代、形态规模、内部构造、侵入深度及剥蚀深度等等,对于确定找矿指示元素,预测矿床的可能赋存部位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地貌和第四纪特点:地貌特点及第四纪的堆积类型(结构)对次生地化异常的发育和异常的迁移影响很大,化学元素的次生富集或贫化与地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异常地区的地貌特点对于评价次生地化异常,寻伐覆盖层下的矿床有着重要的

意义. 5)水文地质:在应用水化学找矿时,要研究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即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移动方向及迁移的道路上可能与矿体相遇的情况,潜水面随气候季节的变化情况,裂隙水和井泉的分布等等情况.根据地下水的酸碱度(pH值)和化学成分的组合变化规律,评价水化学异常的矿化作用性质,迎着水流方向寻找矿体。除上述的地质依据外,在异常区往往可以发现有:矿床的原生露头、旧矿遗迹和见到种种围岩蚀变类型或铁帽等等矿化标志。这些事实都是异常评价的重要依据。

13。勘查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同的找矿方法应用范围不同:

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

(1)解决地质问题,如地表和深部的地球化学填图.

(2)岩体含矿性评价、构造含矿性评价矽卡岩含矿性评价.

(3)研究矿床原生地化异常的组合和分带特点,确定找矿指标。

(4)评价次生地化异常以解决深部盲矿的找矿问题。

2、残坡积层地化找矿法:

从大面积普查到小范围找矿评价都广泛使用.

3、水系沉积物地化找矿法:

在大面积普查或初步勘探工作应用,主要用于确定找矿靶区。

4、气体地球化学找矿:

用于苔原覆盖层、森林地区的航空气体找矿和进行矿区构造填图,划定有利矿化富集的断裂交错点,寻找深部盲矿体和圈出已知矿化带的延伸地段。国外这种方法的使用已有些成果,我国也正在试验。

5、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法:

目前处于初步实验阶段,用于圈定铅锌矿区的矿化范围指出找矿方向.

6、水化学找矿法:

主要应用于地形切割水系发育的地区,寻找多金属硫化矿床和某些稀有金属矿床等。

7、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

研究程度和找矿效果较其它方法为差,应用还不普遍

14。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

目前一般认为微量元素除少数情况下呈气相迁移外,主要呈液相迁移,在围岩中微量元素的液相迁移主要有渗透和扩散两种方式:

(一)渗透迁移:

渗透迁移是由于压力差而造成的。当围岩中存在着压力差时,作为溶质的成矿有关的组分与溶液一起沿着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流动而产生迁移。地壳不同深度的压力差是促使含矿溶液沿构造通道向上部岩层迁移的主要原因,而构造活动时岩层破裂产生的局部压力差,则能引导含矿溶液离开主要通道向围岩裂隙中压力低的各个方向迁移。

(二)扩散迁移

扩散迁移就是由于浓度差引起成矿有关组分的迁移。当含矿溶液与围岩粒间溶液接触时,因为两者的浓度不同,成矿有关的组分由原来浓度高的成矿溶液,向浓度低的围岩粒间溶液方向迁移,直到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渗透性迁移成晕规模较大。由于岩石中裂隙和孔隙分布不均匀,成晕元素的含量呈跳跃式的变化。

扩散迁移成晕规模小.元素含量沿扩散方向下降很快,自中心高浓度处(或矿体)向四周呈几何级数下降。

在原生晕的形成过程中,经常是这两种方式同在,但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一般是沿构造线方向以渗透迁移为主,在矿体两侧致密岩石中以扩散迁移为主,初期含矿溶液上升以渗透为主,后期含矿溶液流动停滞,则以扩散为主。

(三)元素的沉淀

成矿有关元素在含矿溶液中的络合物,在溶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时发生分解,通过各种方式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淀。

1.含矿溶液进入开扩断裂带,外部压力降低,挥发物质气化逸出,造成有关物质沉淀;

2.热液随远离岩浆而冷却;

3.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改变了溶液的成分或pH及Eh;

4.在近地表处氧化使络合物分解;

5.与下渗的地下水相遇而起化学反应。

15.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所适用的矿产类型比较广泛,有铜、铅、锌、钼、锡、钨、汞、锑、铀、金、银、镍、铂、铬、钒、铌、钽等。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目前主要应用于矿产的普查评价阶段。对有矿化、蚀变或物探、化探异常的找矿远景地段,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可寻找盲矿体,并对矿化蚀变带或物化探异常区的找矿远景作出评价。在普查找矿阶段,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可用以评价地质体(岩体、地层、断裂带、蚀变岩等)的含矿性。

一、评价矿化带寻找盲矿体

主要通过研究原生晕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指标、分带性,预测矿石类型和矿化规模.

(一)研究成矿成晕过程,建立评价指标,指导盲矿寻找

(二)研究晕的分带性,确定剥蚀程度,指导找盲矿

通过对原生晕的分带性进行研究,确定原生晕的前缘与尾晕的地球化学标志。并根据前缘与尾晕特征及其比值关系判断矿化剥蚀程度,预测深部盲矿的存在性。

(三)研究矿石及原生晕组份特征,预测矿石类型

原生晕的组份与矿床的矿石类型有密切的关系,矿石类型不同,其原生晕的指示元素组合及含量特征也不一样。通过原生晕的指示元素组合和含量特征研究,可以预测深部盲矿体的矿石类型。

(四)研究原生晕的形成机理,预测深部矿化规模

二、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评价地质体的含矿性。

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各种地质体的含矿性,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任务,也是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一项重要任务.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可用于评价地层、侵入体、断裂构造及蚀变岩石等的含矿性。

(一)评价地层的含矿性

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结合地层剖面测量,沿剖面系统采集岩石地球化学样品,可以查明地层中元素分布特征。其成果不仅能作为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环境分析的一种标志,而且也是评价区域地层含矿性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侵入体的含矿性

岩浆中成矿有关元素的原始含量及岩浆演化过程中是否趋向集中,对内生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侵入岩中成矿有关元素的同生含量偏高是有利于成矿的重要标志。

(三)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

含矿溶液沿着断裂运移,在断裂本身及其近旁围岩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是评价断裂构造含矿性的重要标志。

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做法简易,效果较好。通常是沿断裂进行采样,以断裂的充填物(断层泥,构造角砾岩)和近旁的蚀变岩为样品,按断裂的发生时期,体系和力学性质,分别统计样品的分析结果,然后根据各组断裂的地球化学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评价蚀变岩石的含矿性

三、用于区域地质研究

(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在无化石的地层中,微量元素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沉积环境的分析

成岩环境对岩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可以利用岩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分析岩相和沉积条件。

(三)侵入体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不同时代的侵入体在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上常有差别,例如:华南花岗岩类所含微量元素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花岗岩体由老至新,铁族元素V、Cr,Co、Ni的含量逐渐降低,稀有元素含量逐渐增高,亲硫元素的Cu、Zn总的趋向是随时代变新而降低,而Pb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四)变质岩原岩类别的判断

深变质的岩石由于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强烈改造,而难于判断它的原岩类别。

四、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采样方法

(一)传统方法:按一定网度采样(二)现在常用的方法:按不同意义地质体采样(三)特殊情况:随机采样

16.土壤根据其成熟程度通常可分为三层:淋滤层(A)、淀积层(B)、母质层(C)

17.矿床次生晕的形成

地下深部形成的矿体、矿化及原生晕,和围岩一样在表生带经受各种风化作用。其中的元素随着矿物的破碎或溶解,都会向外迁移产生次生分散,而形成次生晕.成矿有关元素的次生分散可分为机械分散和水成分散.要了解次生晕的形成,就要了解机械分散与水成分散。

(一)机械分散

在表生作用下,矿石中成矿元素呈固相(原生矿物,难溶的次生矿物)迁移而形成的分散称为机械分散。矿石和岩石一样,在表生带由于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水的冻结和融化,盐类的结晶和溶解),植物根系作用等等,使矿体破碎,由大块变为小块,由矿石碎块分解为单一矿物的碎块。

(二)水成分散

在表生作用下矿石中成矿元素呈液相(溶液)迁移而形成的分散称为水成分散。成矿物质水成分散的过程,包括矿石的氧化、溶解,迁移及析出。这种作用和过程对硫化矿石来说最为典型。硫化物氧化变为硫酸盐。由于各种金属硫酸盐基本上在水中都有较大的溶解度,其结果是成固态的金属硫化物变化成为液相硫酸盐溶液。

18.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工作比例尺

1:200,000—1:5,000,一般与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相同,但有时较地质测量比例尺略大,即地质测量比例尺为1:50,000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比例尺为1:25,000。在普查评价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一般和地质测量工作同时进行,其比例尺

也往往相同,一般均为1:10,000-1:5,000,在矿体小时可为1:2,000。

19。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预测矿体矿化规模,正是以上述认识为依据.利用线金属量或面金属量进行矿化规模预测。

计算公式为:M l(s)=q·c·h= ∑(c x-c o) Δx(s)

M l(s)-测线(面)上叠加的某成晕元素含量总和;

c-测线(面)处矿石中某元素的含量;

h—测线上矿体的厚度;

Δx(s)一—测线(面)上各采样点间距(积);

q—为比例系数。风化过程中元素在表生带富某时大于1,贫化时小于1。

20.研究铁帽组分,评价找矿意义

铁帽含矿性评价中,根本问题是根据铁帽组份特征预测原生矿石的组分、含量和矿石类型。目前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用的评价铁帽的方法有:

(一)根据铁帽和原生矿石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及残留比例的研究,预测原生矿石中元素含量和矿石的类型。

(二)根据各种类型矿石铁帽金属元素组分特征的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来预测铁帽的矿石类型。

(三)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一般认为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能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能更好地划分铁帽类型,评价其含矿性。

21.土壤测量的野外工作方法

一、测网布设原则:1、根据工作性质确定线点距;2、根据矿种类型确定线点距;3、根据重点区、控制区、背景区确定线点距;4、根据矿体产状确定线点距。

二、采样:错误!层位:残坡积层采样一般取自土壤B层,通常不在A层取样;外来覆盖区,应穿过外来物采样;在气候炎热多雨、化学风化强烈、元素在地表发生强烈淋溶时应考虑加大取样深度;穿过耕作层在残坡积层取样。○2样品取样量——根据

分析目的决定错误!取样记录的主要内容:最好是使用采样记录卡-—内容包括工区、日期、天气、点线号、坐标、布袋号、采样位置与标志、样品性质、采样深度、潜在污染、取样点景观、植被、样源、土壤性质、土壤湿度、样品颜色、采样人、记录人等。

三、样品晾晒、加工、包装与运输

(1)晾晒方法——以阴干最佳有些样品绝对不能用火(2)加工方法--木棒敲打(3)包装——牛皮纸、玻璃纸袋(4)运输-—纸箱、木箱,无污染.

22.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了解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其分散、集中的规律,研究其与附近基岩中地质体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找矿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200000~1:25000

23。气体测量根本核心是通过检测、辨别、追踪和评价那些与矿床在成因及空间有联系的气态元素或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研究它们分布、分配和变化规律而进行找矿,以及解决其它一些问题。

24。气体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测网的确定、取样方法确定、样品加工方法和包装运输方法确定等环节,分述如下:

(一)测网的确定

总体上,布设测网应遵循如下原则:

(1)测网的密度应以能真实反映研究目标体的信息为原则。在区域异常评价中,需反映的对象是确定有利靶区,主要采用剖面法,点距以50~100米为宜。在矿体赋存有利部位定位预测研究中,反映的对象是矿体分布的具体位置和延展特征,多采用小范围面积测量法,以线距100米,点距20~40米为宜.

(2)以重点区加密,背景区放稀为原则。

(3)对脉状矿体点距根据需要适当缩小(5~20米),对层状或似层状矿体则适当放宽(40~80米)。

(4)在第四系覆盖区取土壤样时,尽量按规格网取样;而在岩石裸露区或地下坑道取岩石样时,则可不受规格点距制约,应尽量根据地质体变化特征确定取样位置。

如按矿体中心→矿体边部→矿化围岩→强蚀变围岩→弱蚀变围岩→无蚀变背景区的变化规律在相应地点采样。

(二)取样与样品加工

(1)取样深度

经试验研究发现,烃类土壤测量中取样深度以0.6~0。8米深为佳,有时土壤层较薄,无法按上述深度要求取样,这时只要尽量避开富含有机质的A层而采集B-C层土即可.

(2)样品加工

由于烃气和汞气都属易挥发性气体,所以在样品晒干过程中,最好用阴干方式,阳光下晒干亦可,但不能用火烘烤。

(3)包装运输

在常温条件下,壤中烃也有一定的挥发性,为避免或减少样品中烃类组分的散失,样品在晾干和加工过筛后,可采用玻璃纸袋密封包装后,再放进纸袋内封口装箱,对测定吸附相态Hg的样品,用牛皮纸袋包装封口装箱即可.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样品晾晒、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避开和防止与任何可能会引起干扰的石油化工产品等其它油类有机物接触和混装运输,保证试样不受外界人为污染的影响。

25.主要异常模式和成因机制

1、不对称对偶双峰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无论甲烷、乙烷、丙烷或是汞,在矿体上方(剖面上),它们均表现为不对称对偶双峰异常,一侧异常峰值高,另一侧异常峰值低,两异常峰分别对应于矿体地表投影的两侧,异常双峰之间的相对低值区与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或矿化主要富集地段相对应。相对地,烃类的高值异常峰分布于矿体倾斜方向的中下部,吸附相态汞的主要异常峰则偏向于矿体中上部或头部。两异常峰的距离越宽,指示矿体的产状越平缓,反之则越陡.一般来说,其两异常峰的对称性差异越大,表示矿体产状越大,反之则越平缓。平面上,这些指标异常表现为不对称的环带状或断续环带状。

2、对称对偶双峰式

这种模式与不对称对偶双峰式的异常特征很相似,区别仅在于本模式之两异常

峰的异常值差异不大,而不对称对偶双峰式则呈一边高一边低的特点。因此,前者又可看作是后者的一种特例。

3、顶端单峰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剖面上,烃、汞等气体组分于矿体头部上方均显示为单峰异常,平面上则为块状、条带状、串珠状异常,异常分布区常与断裂构造的地表出露点(带)相对应。

4、烃类双峰、汞单峰混合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烃类组分具对偶双峰(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异常特征,而吸附相态汞则表现为大片高值分布于烃类双峰异常间的相对低值区,两者具镶嵌结构。

5、多峰(峰丛)式

这种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烃类或烃类中某些组分和Hg在矿体上方呈多峰分布,根据这些异常峰与矿体的空间对应关系还可进一步细分为顶部多峰式和侧向多峰式两种。顶部多峰式的特点是两边部异常峰正好分布于矿体两侧,其他异常峰则分布于矿体地表投影之正上方.侧向多峰式的特点是其中某个异常峰分布于控矿构造地表出露点附近,其他异常峰则与矿体两侧的地表投影点相对应。

26。土壤性质对烃类组分含量的影响

1、粘土成分的影响

一般来说,根据土壤粘土成分的多少可将土壤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即砂土、亚沙土、亚粘土、粘土。由于这四种土壤的成分及孔隙度不同,所以,从理论上说,它们对烃、汞的吸附能力亦有差异,从而影响其含量,但从全国十几个含油气盆六十多个测区的大量实际资料统计结果看,土壤粘土成分的多少对烃类的吸附量影响变幅一般小于30%,而且相对地,对甲烷、乙烷的影响稍大,而对丙烷、丁烷的影响较小,但对Hg的影响可达50%,粘土较高,砂土较低。显然,就烃类来说,粘土成分的多少不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异常,只要在异常评价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即可消除。但对吸附相态汞,应注意砂土吸附性能较差,与其它土壤相比吸附量差异较大,要根据实际工区测量结果按比例进行权重调整。

2、CaO对烃类的影响

如前所述,烃气测量中,多采用酸解烃测量法,而该方法测试的主要对象是包裹于次生碳酸盐矿物中的烃类,因而CaO的含量越高,对烃类保存越有利,含量也相应地越高,反之,CaO越低,烃类含量亦越低。如在西昌盆地,无论是岩石或土壤中,CaO含量的差异,可导致烃类含量差异达10~25倍.

对于由CaO含量差异导致烃类产生巨大差异,进而形成的干扰,只有通过分区统计背景及其异常下限才能消除,即根据不同的基岩背景区,分区分片独立统计各自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

3、地表有机质的影响

现代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受到微生物作用可产生大量的甲烷气。另一方面,有机质对Hg有极强的吸附作用,腐植质胶体对Hg的吸附量平均高达300~400毫克当量/100克。但由于乙烷、丙烷、丁烷等重烃组分的大量生成与有机质进入以干酪根热裂解为主的阶段相一致,在地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地表有机质主要对甲烷和Hg的异常产生干扰影响。

消除地表有机质对烃、汞影响的方法是:在野外取样过程中,取样深度应不小于50cm,且一定要避开A层土壤,采集B—C层土壤。

4、pH值的影响

pH值的影响这里指的是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前已述及,烃类测量提取的主要对象是次生碳酸盐矿物中的包裹烃、吸留烃、附着烃。当土壤呈酸性时(pH<7),形成可溶性重碳酸盐,破坏烃类的保存条件,导致烃气的贫化与散失.土壤酸性越大,pH值越小,则这种反应越激烈,最终使烃类散失越多。

当然,土壤pH值(酸碱性)的变化往往是区域性的,它可使某区域内的烃气含量整体降低,对局域异常只起均一化作用降低异常的衬度值,但一般不会导致异常全部消失。因此,如果评价区域较小,可不考虑pH值的影响;但如果评价区较大(特别是区域性异常评价时),且区内土壤酸碱性变化较大时,需考虑pH值的影响,并进行校正。校正的办法是对pH值较小的区段适当地加大其权值。

27。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有波动起伏的,其平均值称为背景值,其最大值称为背景上限(背景上限值)或异常下限。

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确定方法有多种,常用者有长剖面法及图解法(其中包括直方图解法、概率格纸图解法)和计算法等:

一、长剖面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地质剖面观察基础上,以对比剖面地质观察和样品分析结果来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工作时,首先应选择一条或几条横穿矿体的有代表性的长剖面,在测制地质剖面的同时,以一定间距采取岩石(或土壤)样品,分析有关元素的含量,并编制地球化学剖面 .其次,利用地球化学剖面图来对比剖面地质观察结果和元素含量变化。根据远离矿体处样品中元素含量,平行横坐标作一条平均含量线,与纵坐标相交处指示的含量即为该元素在这一地段的背景值。根据远离矿体处样品中元素含量波动范围,由波动上限处,平行横坐标作直线,与纵坐标相交处指示的含量,即为该元素在这一地段的背景上限。

直方图解法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是建立在元素在地质体中一般均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应用这种方法时,首先统计绘制元素各含量的频率直方图;然后根据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特点,确定众数(Mo)用其代表背景值;确定均方根差(离差)σ并以计算背景上限(或称异常下限Ca)。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参加统计的含量,由低到高按一定的含量间隔(或含量对数间隔)进行分组,分组数目在正常地区一般5-7个或更多,并统计各组样品的频率(或频数)。

2.以含量(或含量的对数)为横坐标,以样品出现的频率(或频数)为纵坐标,绘制直方图。

3.在频率(或频数)最大的直方柱中以左顶角与右邻直方柱相应顶角相联,以右顶角与左邻直方柱相应顶角相联,二连线的交点在横坐标上投影为Mo,即为所求的背景值Co(或背景值的对数值).

4.通过各直方柱柱面,作一钟形曲线,在Mo两侧曲线基本上相互对称.

5.由频率或频数的极大值的0。6倍处,作一平行横坐标的直线,与曲线一侧相交,其横坐标长度即为σ(或logσ)。由Mo向右量取2~3倍的σ(一般取2σ),该处所指示的含量(或其对数值)即为背景上限(或其对数值)。

三、概率格纸图解法

应用这种方法时,统计元素各含量的累积频率并在概率格纸上绘出各含量组累积频率分布点的连线。然后根据其在概率格纸上反映的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特点,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其具体作法、步骤如下:1.将参加统计的各样品含量根据适当的含量间隔(或对数含量间隔)进行分组(要求同前),并分别统计各含量组中含量出现的频数、频率及累积频率。

2.根据元素分布型式(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选定横坐标(含量或含量的对数值),并根据含量间隔(对数含量间隔)在概率格纸上确定横坐标刻度数值。将各含量组的累积频率值投点于图上,联结相邻各点,形成累积频率曲线。

3.联线与累积频率为50%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中位值)即为背景值(或其对数值)。联线与累积频率为84。1%(或15。9%)线交点的横坐标与中位值间线段长度,即为σ(或1gσ)。联线上累积频率为97.7%的点横坐标即为背景上限(或其对数值).

根据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特点和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在背景地区各含量累积频率在概率格纸上近于成直线分布。它反映了单一地球化学作用形成的单一母体 .在异常地区,有多种地球化学作用,有多个母体,因而各含量累积频率点在概率格纸上,一般成为由二条以上的斜率不等的直线所综合形成的曲线。其中一条直线应反映背景,其余的应属异常。

四、计算法

当元素呈正态分布时,可利用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当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时,可利用计算几何平均值的方法。其公式分别如下:

28。资料的整理

一、原始资料的整理

地球化学找矿的原始资料,包括采样记录本、地质观察记录本,各种送样单,分析及鉴定报告、现场测定记录、测量成果、有关照片等,这些原始资料应登记造册,清理审核并作为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建立使用制度。

二、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实际材料图,是一种客观地反映地球化学找矿中采样点的位置、编号及样品分析成果等实际材料的图件。属于这类图件的有采样位置图、原始数据图。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及剖面图和塔状图等,也基本属于这种图件.

29.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与评价

所谓异常解释,就是要说明出现地球化学异常的原因,而异常评价则是分析确定异常地段的含矿性。

矿异常与非矿异常的一般特征:

矿异常:地质条件有利.异常形态比较规则,连续性好,规模较大,异常强度高,有浓集中心,有渐变的趋势,组分复杂,具明显分带.

非矿异常:地质条件不利于成矿,异常形态没有一定规则,连续性差,规模小,强度低,没有浓集中心,无明显渐变的趋势,组分简单,分带不明显。

(2)研究异常中元素存在形式,采取偏提取技术区分矿异常和非矿异常

矿异常:主要呈硫化物相,氧化物相,自然单质矿物,易提取。

非矿异常:主要呈硅酸盐,结合相,吸附相,难提取

(3)总结工业矿体异常与非工业矿体异常特征的差异,区分矿体异常和矿化异常

(4)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如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矿体异常与矿化异常

2、判断矿体位置

(1)利用元素分带判断(2)利用元素对比值判断矿体剥蚀情况

3、预测矿床矿石类型

1。论述铁冒的特征及找矿意义。

答:铁帽就是遭受强烈氧化、风化或分解的含铁锰岩石(矿石)铁帽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和硅质所组成,呈多孔蜂窝状构造.硅质和铁锰氧化物可保持被溶解消失了的矿物的形状或充填在孔洞里,而呈原矿物假象。铁帽大多为红色、褐红色、褐黄色,有的也呈褐黑色,常常呈正地形突出于地表。真的铁帽是指含硫化物、氧化物风化后形成的铁的含水氧化物土状或结核物质。由于高价铁具特征的红褐色,铁帽极易识别。其他成因铁帽通常被称作假铁帽.

找矿意义:1根据残存率推测矿石类型及品位2铁矿本身的经济价值:当具有一定规模和铁含量较高时,可直接作为铁矿开采利用。

答:根据热液迁移、运动和热力学因素,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形成作用有:渗滤和扩散作用。

渗滤作用是热力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形成的,是热液迁移的主要方式。扩散作用是在体系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形成的,速度较慢.影响因素:1、元素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2、含矿热液本身性质3、构造裂隙4、围岩性质

5。试析对第一环境问题的认识。

答: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自然演化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 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18.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勘查地球化学最初起源于_____(5分) (A) 美国 (B) 德国、 (C) 中国 (D) 前苏联 参考答案:D 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在天然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其主要目的是_____(5分) (A) 发现地球化异常 (B) 找到矿产资源 (C) 元素的分布规律 (D) 治理污染 参考答案:B 3. 影响元素在矿物中分配形式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同位素组成 (D) 其它元素 参考答案:B 4. 贵金属的含量单位常用_____(5分) (A) % (B) ‰ (C) g/t (D) 10-6 参考答案:C 5. 从元素的戈尔特施密特分类来看,Au属于_____(5分) (A) 亲硫元素 (B) 亲铁元素 (C) 亲生物元素 (D) 亲气元素 参考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有_____(5分) (A) 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降雨 (D) 生物作用 参考答案:A,C,D 2. 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植物根系 (B) 气候、 (C) 地形 (D) 温度 参考答案:B,C,D

(A) Si (B) Al、 (C) Zn (D) Cu 参考答案:C,D 4.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5.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三、判断题 1. 降水是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5分)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2. 松散堆积物就是残坡积物_____(5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3. 高异常区下面就能找到矿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土壤测量是化探中适用性最好的方法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5. Mg在岩石中通常是微量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6. 稀土元素是亲硫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7. LILE是亲石元素(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普通地质报告

新疆工程学院 实习(实训)报告 实习实训科目普通地质认识实习 系部采矿工程系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班级资源勘查13-2 姓名方嘉迪 实习实训地点祁家沟、硫磺沟等 指导教师帕尔哈提 完成日期2014.7.4 新疆工程学院教务处印制

一序言 1.1.1 实习时间 2014年6月23至2014年7月4号 1.1.2 实习地点 乌鲁木齐附近实习基地 1.1.3 实习目的 在于让学生了解地质学以及初步掌握地质学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质科学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地质学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地质填图实习打好基础。同时对学生提高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也有较大的帮助。 1.1.4 实习任务 1.1.4.1认识、观察、描述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和岩石各种地质构造。 1.1.4.2学习在野外如何进行岩性描述,确定岩石名称,认识断层、节理和褶皱等构造现象,学会判断褶皱、断层基本类型的方法。 1.1.4.3背斜、向斜在野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各主要组成部分,断层存在的依据,沉积岩的层面和层理构造,岩层接触关系等。 1.1.4.4分析湖泊的成因、来源,观察湖泊的沉积特点,描述湖泊沉积物的特征,认识洪积扇,分析其成因。 1.1.4.5观察和描述河流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1.1.4.6 研究油气苗形成原因,观察侏罗系齐古组含油砂岩。 1.1.4.7练习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看地形图在野外定点方法。 1.1.4.8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 1.1.5带队老师 帕尔哈提、曹远远

1.2 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1.3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乌鲁木齐( Ur u mq i ) 简称“乌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中心,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5°00'00"。西部和东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是欧亚大陆中部重要城市。有乌鲁木齐河、头屯、、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 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 5 .7℃最冷的月平均气温为15.2℃。 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 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6 米。两地水平距离7 5 公里,高差4954.4 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 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0%,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东部有博达山、喀拉塔格山、东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 天格尔山) 、土格达坂塔格等。辖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为山地海拔2500-3000 米或更高;第二级为山间盆地与丘陵,海拔1000-2000 米;第三级为平原,海拔在600 米以下,市区平均海拔800 米。 乌鲁木齐历史悠久,“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是 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乌鲁木齐市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东有吐哈油田,且地处准噶尔储煤带的中部,市辖区内煤炭储量就达10 0 亿吨以上,被称为“油海上的煤船”。此外还蕴藏丰富的各种有色、稀有的矿产资源。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被称为“天然固体水库”。山区有繁茂的天然森林和天然草场,可利用的野生植物3 00 余种。光、热和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有亚洲最大风力发电厂。这些自然资源,为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南_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24种主、次元素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 射线荧光光谱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地球化学勘查试样中Al 2O 3、CaO 、Fe 2O 3、K 2O 、 MgO 、Na 2O 、SiO 2、Ce 、Cr 、Ga 、La 、Mn 、Nb 、P 、Pb 、Rb 、Sc 、Sr 、Th 、Ti 、V 、Y 、Zn 、Zr 等24种元素及氧化物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及土壤试样中以上各元素及氧化物量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见表1。 表1 元素检出限 计量单位(μg/g ) 方法检出限按下式计算: L D = T I m 2 3B 式中: L D ——检出限; m ——1μg/g 元素含量的计数率; I B ——背景的计数率; T ——峰值和背景的总计数时间。 本方法测定范围:见表2。 表2 测定范围 计量单位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 6379 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GB/T 14496—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3 方法提要 样品经粉碎后,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直接进行测量。各分析元素采用经验系数法与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间的基体效应。 4 试剂 4.1 微晶纤维素:在105℃烘2h~4h。 5 仪器及材料 5.1 压力机:压力不低于12.5MPa。 5.2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端窗铑靶X射线管(功率不低于3kW),仪器必须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定规程(JJG810—93)》检定合格。 5.3 氩甲烷(Ar/CH4)混合气体,混合比为9∶1。 5.4 低压聚乙烯塑料环,壁厚5 mm,环高 5 mm,内径φ30 mm, 外径φ40mm。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6.1.1 试料粒径应小于0.074mm。 6.1.2 试料应在105℃烘6 h~8h,冷却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6.2 试料片制备 称取试料(6.1)4g,均匀放入低压聚乙烯塑料环中(5.4),置于压力机(5.1)上,缓缓升压至10MPa,停留5s,减压取出。试料片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若试料不易成型,应用微晶纤维素(4.1)衬底,按上述步骤重新压制,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也可以使用微晶纤维素衬底和镶边的方法制备成试料片。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内容

设计书编写基本要求 设计书编写应严格按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主管单位(部门)下发的管理制度或文件要求格式进行编写。没有相关要求的参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要求执行。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勘查手段的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的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容完整、文字简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附录1:立项申请书编写格式 封面 “项目类别”立项申请书 (或续作项目论证报告) (小一号、黑体、居中) 项目名称:(三号、仿宋、加粗) 项目负责人:(三号、仿宋、加粗) 单位名称:(三号、仿宋、加粗) 提交日期:(三号、仿宋、加粗)

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提纲 一、概况 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起止时间 2、项目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工作围(地理坐标)及面积 二、工作区地质背景及立项地质依据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 四、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五、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六、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八、质量保证 九、组织管理 十、经费预算 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十二、附图、附件

续作项目论证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执行情况 1、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 2、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3、质量评述 二、年度安排方案 1、项目续作的必要性 2、技术路线或方案的可行性 3、实物工作量安排及合理性 4、年度经费预算 5、预期成果 三、结论

附录2:设计书格式 封面格式 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 (宋体、二号、粗体、居中) 承担单位名称(仿宋、三号、粗体、居中)年月日(仿宋、小三号、居中)

乐山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报告

乐山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目标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主要工作方法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要工作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数据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图件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文字报告编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作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矿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壤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壤酸碱度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表水各指标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浅层地下水各指标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近地表大气尘各指标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壤养分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水-大气环境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体地球化学 报告

《流体地球化学》 题目: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读书报告 教师:张成江教授 指导老师:何明有教授 姓名: 张建军 学号: 2011050169 学院:核自学院 专业: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2011年12月15日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1 地幔流体组成和特点 地幔流体是指赋存于地球内部由原始气体元素(He3、A r36等)、挥发分(幔 源CO 2、S、H2O等) 所组成的气体、稀溶液及具挥发分的富碱的硅酸盐熔体。 现代火山喷气、玄武岩圈闭气体、地幔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包体成分分析及金刚石 包裹体分析表明, 地幔流体是以C2H2O 为主的体系, 并且含有一定的金属氧化 物〔6〕, 其流体种类受地幔氧逸度f O 2 及深度的制约〔7〕, 当f O 2 在Q FW —MW (氧缓冲反应限定的范围) 时, 流体种类以CO 22H2O 为主; 接近IW 时以CH42H2O为主。W yllie〔8〕用微量CO 2、H2O 和橄榄岩(假定地幔中CO 2?(CO 2+ H2O ) = 018) 进行的成岩试验表明, H2O、CO 2 含量在深度上是分层的, 以地 盾区地热曲线、固相线位置、矿物稳定组合区间三者之间关系, 推测120 km 深 度以下时金云母、白云石、橄榄石与富H2O 气相共存; 较浅处(约90 km ) 时, 随 着角闪石等含水矿物形成, 大量的H2O 被消耗, 气相中CO 2 与H2O 含量比值 随之增大, 形成上地幔中相对富CO 2 的区域; 在260~120 km 之间则为碳酸盐、金云母、C2H2O 挥发分溶解于熔体中, 无独立的H2O 和CO 2 相存在。Sh iano 等〔9〕在研究Kerguelen 地区超镁铁质捕虏体时发现了富硅质熔体、富碳酸盐 的熔体和富CO 2 流体包裹体共生, 显示是地幔深部均一的熔融相在到达上地幔 温压条件时形成不混溶的三相, 并充填于橄榄岩形成的裂隙中。这同样证明了 C2H2O 随深度变化的推断。包裹体一直被作为了解深部流体的重要窗口, 然而 已有的资料表明地幔流体包裹体在随寄主岩上升过程中已发生了次生变化, 并 且显示出几乎所有的捕虏体中多为纯CO 2 包裹体,缺少甚至没有H2O 的成分。 对此认为主要由4 种原因引起: ①在硅酸盐熔体中H2O 的溶解度比CO 2 更大, 熔融时H2O 比CO 2 优先进入熔体中, 形成相对富集的CO 2 相; ②氢的扩散作 用引起在低f O 2 时流体主要成分是CH4, 在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H 发生迁移, 留下相对较富的CO 2; ③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再平衡的结果,H2O 比CO 2 更易 与含氧的硅酸盐发生反应, 剩下相对较富的CO 2; ④变形过程中H2O 比CO 2 更 易进入位错而被泄漏掉。因此, 多数地幔包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在被寄主岩从深 部带到地表过程中已发生了次生变化, 其成分已有所改变。由于我们对地幔流 体还缺乏详细研究和了解, 大多数地幔流体性质仍是有待研究的前沿课题。 2 地幔流体的来源及成矿作用 按照目前的了解, 地幔流体主要以两种方式形成: 一种由地核及下地幔脱 气作用; 另一种为洋壳俯冲作用带入大量富含挥发分物质的再循环〔1, 3, 4〕。 稀有气体的He2A r 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幔流体主要有3 种源区〔10〕: ①地 幔柱型源区; ②洋中脊玄武岩型源区; ③岛弧型源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地 幔柱源区, 推测地幔柱构造起源于地幔深部热边界层, 具有800~ 1 200km 直 径的头部和100~200 km 的尾部〔11, 12〕, 由地幔深部穿越不同的上覆圈层 直抵地表, 且因直接来自富集地幔, 含有大量挥发分和不相容元素, 其成矿意 义值得重视。流体在上地幔的富集是地幔流体成矿的基础, 前已述及流体是由 深部地幔或地核脱气作用和再循环物质脱水作用形成, 形成的流体可能在上地 幔顶部附近富集, 特别是在软流圈上隆引起减压变薄时, 溶解于地幔橄榄岩高 压围岩矿物相中的挥发分出溶, 形成细小的早期流体包裹体, 并在地幔蠕变过 程中往有利的部位运移〔13〕, 从而促进流体的更进一步富集。聚集的挥发分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对解释与异同比较 1、变异系数与衬度系数 变异系数:地球化学指标的均方差相对于均值的变化程度,即C V=S/X*100%。 衬度系数: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异常均值相对异常下限或背景值的百分比、异常峰值与异常下限的比值等三种。 前者反映了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该值较大时也可表现出较大的衬度系数。 2、表生环境与内生环境 表生环境指氧、二氧化碳、水等充分且能自由参与、常温恒压、开放的体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的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包括岩石圈表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环境。 内生环境则与之相反,是一种高温、高压、还原、流体活动受限的环境。 3、同生碎屑异常与后生异常 同生碎屑异常:岩石在地表以物理风化为主时,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碎屑矿物与岩石的化学组成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所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可以发育在任何介质中。形成异常的物质通常已经在活动相(水溶液、气体、植物体及大气搬运的质点)中迁移了或远或近的距离,而在异常地点沉积下来。 4、上移水成异常与侧移水成异常 上移水成异常:土壤中的呈溶解态的离子在毛细管作用下,由深部向地表迁移,在土壤中形成的次生异常。 金属元素被地下水溶解并随着迁移很远的距离,在某种沉淀障上析出,这就形成了侧移的水成异常。 5、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地球化学背景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为背景区,在背景区内某个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特征即为背景值。与背景相对存在就是异常区,空间上如矿化地区及受到明显人为污染地区,我们常把高于背景上限的或低于背景上限的范围称为异常。 6、机械分散流与盐分散流 前者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流为主;后者为岩屑在水介质搬运过程中溶解形成的可溶性的离子或分子为盐分散流。 7、原生晕与次生晕 前者的赋存介质主要为岩石,而后者的赋存介质为岩石的次生产物,如土壤、水系沉积物、水中可溶性物质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等。 8、非屏障植物与屏障植物 非屏障植物指植物中某元素的含量与下伏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可溶解吸收部分)呈线性相关,具有该元素的极大的富集能力(大于300倍)的植物。其对矿产勘查来说是最优选择的种属。 9、空间分带与成因分带 这是原生晕的两种分类方式,前者以现代方位来观察原生晕的形态,分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后者考虑热液成矿过程及地质体产状等,具有成因意义,分轴向、纵向及横向分带等三种。 10、相容元素与不相容元素 总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为相容元素,而其小于1为不相容元素,即元素在固液两相间倾向于后期流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1999年第1期 矿产与地质第13卷1999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69期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林 春) 1998年9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地矿、有色、冶金、黄金、石油、核工业、中科院和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121人。大会收到科技论文110余篇,其中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99篇,能源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4篇,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9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反映了自五届会议(1993年)以来,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成果,积累的工作经验,反映了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科学技术水平。 1 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成果 国土资源部地调局牟绪赞副总工程师报告了地矿部自“六五”以来,完成区域化探扫面575万km2,发现各类元素异常4.3万处,异常检查发现工业矿床580处。有色物化探管理中心李幸凡教授介绍了有色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在30个重点成矿区带上完成1 5万水系地球化学普查65万km2,7千km2土壤加密和5千km2详查地球化学,发现大型、特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1处,小型矿床100余处。武警黄金部队地质处郭瑞栋高级工程师回顾了武警黄金部队地球化学找金工作,1992年以来,重视区域化探和矿区异常评价工作,共完成区带化探20万km2,获得5千个金或金为主的异常,发现30个矿产地,找到大中小型矿床16个。 2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经验 (1)区带普查与重点评价结合,优选异常与地物化、遥感综合查证结合的工作方法。 (2)有色系统以“有色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规定”指导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物探成果,划分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区,选定找矿靶区进行验证的工作方法。 (3)统计我国63个典型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总结了金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成矿成晕规律,建立金矿原生晕理想分带序列,建立金矿成矿成晕的多期多阶段叠加成晕模式和用于“反分带”的盲矿预测准则的工作经验。 (4)研究地壳物质垂直迁移规律,即地壳内存在纳米级物质的垂向迁移,形成与深部矿化相对应的地气异常,应用于发现和查明深部或隐伏矿化地段、查明隐伏含矿构造等。 3 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施俊法副研究员从区域性矿产勘查、隐伏区的化探新方法、环境地球化学三个方面论述90年代以来国际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 (1)在区域农业规划、地方病防治、区域环境背景评价等应用进行十分缓慢。 (2)取样代表性、重现性、时间序列等问题仍是地球化学填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3)地球化学工程学的环境技术和环境调查:衰变、分解或中和、富集或分散、隔离作用等。 (4)转变以往研究评价单个地化异常特征的方法,应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来揭示矿床周围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探矿的地质因素。 (5)研制和开发具有较大深度的地球化学方法,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活动态金属离子法 (I M M)、酶浸析法、地电化学法(CH I M)、地气法、元素分子形式法(M FE)和离子晕法等。 5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概念 1、勘查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 2、地球化学指标 3、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4、地球化学障 5、表生环境与内生环境 6、原生晕、次生晕与分散流 7、采样单元 8、检出限、灵敏度、精确度、准确度 9、地球化学标样 10、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11、地球化学省与地球化学场 12、异常下限 13、异常强度、衬度、线金属量 14、指示元素 15、扩散作用与渗滤作用 16、前缘晕、后尾晕 17、轴、横、纵向分带 18、多建造晕 19、同生碎屑异常与后生异常 20、土壤分层

21、上移水成异常与侧移水成异常 22、一级水系 23、丰度(克拉克值) 24、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 25、主量与微量元素 26、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 27、元素地球化学亲合性 28、分配系数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克拉克值及其地质意义 2.类质同象及其地质意义 3.地壳中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 4.地壳中元素的基本分布和结合规律 5.元素含量在地质体中分布型式的规律 6.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 7.简述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分类 8.地球化学异常分类(根据赋存介质)? 9.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0.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1.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2.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特点与要求 13.简述背景值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研究意义及常用计算方法。

14.影响岩石地球化学形成的主要因素 15.轴向分带及其意义 16.次生晕与分散流的形成特点? 17.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如何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 18.简述勘查地球化学中找矿思路(或依据)及工作程序。 19.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岩石、土壤及水系沉积物采样特点与注意事项 20.运用所学知识,论述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常规化探方法,并简要说 明各自的运用条件。 三、计算与作图 1.异常下限计算方法:直方图解法与计算法 2.分带指数法与浓集系数法确定原生晕轴向分带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基本术语 一、地球化学勘查(geochemical exploration) 对自然界各种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它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习称化探 1、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geochemical prospecting 系统测量天然物质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他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从而进行找矿的工作。 2、地球化学填图(geochemical mapping) 系统采集天然物质,进行多元素分析,并将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以某种标准方法编绘成基础图件,提供各个领域应用的工作。 3、环境地球化学调查(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vestigation) 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二、勘查地球化学(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研究找矿的地球化学勘查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2、区域勘查地球化学(regional geochemistry in exploration) 系统研究大面积内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湖积物、天然水等)中化学元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矿产、地质、环境、农牧业、医学等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三、地球化学勘查原理 1、地球化学场(geochemical field) 由地质-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特征变化空间。 2、地球化学景观(geochemical landscape) 据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自然景观条件所划分的区域带。 3、地球化学障(geochemical barrier) 元素迁移过程中由于介质的物理环境骤然改变,促使元素(从溶液或气态)大量析出的场所或环境。根据造成元素析出聚集的主要因素或作用,分别为沉积障、吸附障、还原障、氧化障、生物障、酸性障、碱性障等。 4、地球化学指标(geochemical indicator) 反映研究对象的各种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的统称。 5、地球化学背景(geochemical background) 在特定的范围内,相同介质中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6、背景值(background value) 反映地球化学背景的量值。 7、异常下限(threshold) 同义词异常阈 根据背景值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是分辨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一个量值界限。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化探复习 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 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 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 (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 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

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 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元素的迁移 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 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 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 丰度研究的意义 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 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 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 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 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在地球化学储量中,能被人类开采利用的部分叫作资源,资源中被探明的部分叫作矿产储量。资源量占地球化学储量的百分比叫作矿化度。 短吨= 907、18474 公斤=0、91吨 岩石的酸度,就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数。 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与程度 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与,称为全碱含量 各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 1、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就是Cr、Ni、Co、Mg及Pt族。 2、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Ca、Sc、Sb等。 3、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4、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Ta、U、Th、K、Rb、Cs、F、B为代表。 5、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元素)为特征。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泥质岩与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 二、元素的赋存形式 1、矿物形式:独立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副矿物、主矿物中的机械包裹体、固熔体分解物、液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 2、非矿物形式:类质同象混入物,元素呈离子、分子、胶体被矿物表面吸附,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有机结合物。 三、元素迁移 元素迁移的方式 1、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 2、机械迁移 3、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 地球化学异常:就是指某些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含量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的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及背景区: 在化探中将无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正常含量(一般含量)称为背景。 而将那些具有正常含量的地区称为背景区或正常区。

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属于一种先进的矿产勘查法与获得矿产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今,已经逐渐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获得了普遍推广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对近些年来在我国应势而起的矿产勘查手段的现状与应用水平展开探讨,研究显示,无论是哪一种勘探办法都拥有其独特的适用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应当结合具体的地质环境,让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发挥更好的作用。 标签:勘查地球化学矿产勘查新方法 0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在我国工业、制造业等需要应用四十五种常用矿产中,已有一半以上出现的储量消耗程度超过储备资源创造的速度。并且,随着当前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加强,使得勘查矿产的难度也呈现出明显加大。对此,强化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能力,从而实现勘查的重大突破,是目前提升我国矿产资源保障水平的主要措施。 1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找矿效果 勘查地球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人类所发现,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早已从最初庞杂的“个人经验”与“技能”衍生成为了一门地学科学理论。如今,除去传统意义上的水地球化学测量法、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法、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法以外,还发展出了热释汞法、电地球化学法、地气法、金属活动态测量法等新型方法。 1.1金属活动态测量法 早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一些学者就在归纳前人研究的背景下,提出了金属元素活动态测量法的概念。自从该办法问世至今,早已在我国的西藏措勤、日喀则、新疆布尔津及哈巴河、轮台县迪那河一带、四川甘孜州石渠地区上展开了行之有效的实验,而结果显示,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具备高强度的敏感性、其勘查深入大、抗信号干扰水平高、找矿效果显著等诸多优势特点。 金属活动态测量法的发现主要的根据金属(尤其是金)主要呈现超微细粒,而并非出于离子状态存在的概念下完成的。超微细粒离子会在一定的地质营力的影响之下向地表进行转移。对于厚层运积物覆盖区域及之后的沉积岩,地气的搬运也许会出现主导的功能。这些超微细粒离子在抵达地表以后,进一步被许多天然物质给抓获,且于原介质元素含量的背景下生成活动态含量。该测量法对采集而来的土壤样品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流程提炼:一方面是通过诸多弱溶剂让活动态金属和其可能依附上的物体实施脱离;另一方面,通过强溶剂对胶体进行破坏,让活动态金属可以逃离胶体的吸引从而能够进入溶液,利用离子质谱等措施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