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8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标准

3048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标准
3048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标准

《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三维建模技术

课程编码:01023048

课程类型:基本技能模块

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开设时间:第3学期

学时:60学时

负责人:孙彦波

编制单位:机械工程学院焊接教研室

1.课程性质

1.1 课程的定位: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机械零部件三维建模》作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现代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程重点在于传授基本的CAD原理,培养学生运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机械零部件的三维造型、装配和运动仿真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综合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并为后续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获得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能力打下扎实基础。

1.2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机械产品加工的典型零件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三维设计有关知识,并初步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分析实例所得的经验对数控产品进行三维造型设计的能力。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于工

作任务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重质量、守规范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CAD造型设计的草绘功能和实作技能;

(2)掌握拉伸、旋转类零件的CAD三维造型的设计;(拉伸、旋转、扫描、混合、螺旋扫描、变剖面扫描等造型功能)

(3)掌握箱体、壳、筋板等铣削类零件的CAD三维造型设计;

(4)掌握CAD三维造型设计的的曲面造型功能,提高CAD的建模质量;

(5)掌握CAD三维造型设计的组件功能,提高CAD的综合应用能力;

(6)熟悉CAD的运动仿真功能,了解与掌握多种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

(7)能够灵活运用色彩功能进行造型渲染;

2.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数控产品CAD三维造型的建模方法;

(2)具备综合使用CAD三维造型功能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控产品进行三维组件和制作模型的综合表达能力;

(4)掌握并灵活运用CAD的运动仿真功能进行机械产品的各种造型;

2.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3)具有良好的交往与沟通表达能力;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

3.与前后课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5.学习资源的选用

教材以“以典型零件设计制造引领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为原则,选用具有企业一线技术骨干、高级技术工程师共同参与编写的教材。

课程教材:陈乃峰主编《SOLIDWORKS2010中文版三维造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参考资料目录:

[ 1 ] SolidWorks,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2 ] 实威科技.SolidWorks2010原厂教育训练手册. 北京:铁道出版社,2010 .

[ 3 ] 江洪等.SolidWorks建模实例解析.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 4 ] 邢启恩,宋成芳.三维设计基础与典型范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

[ 5 ] 菁华.三维CAD习题集. 北京

6.教师要求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获得国家三维CAD讲师以上职业资格;

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

具备5年以上CAD/CAM工作经验。

3、本课程师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中30%以上的教学任务由兼职教师承担。

7.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教学正版软件(SOLIDWORKS2010中文版)、投影仪、教师用计算机;

40座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8.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1、考核原则

教学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业考核。突出阶段考核、目标考核、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核。关注考核主体的多元性。体现各课程在考核上的特殊性。

(1)强调工作过程与模块考核,结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讲解与操作,综合思考与练习、专业能力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理解与分析能力的提高与培养。

(2)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考核,应用实例分析与理解、案例讲解与操作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通过考核,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CAD设计与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CAD设计与实践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零件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

2、考核建议

《机械零部件三维建模》课程的学习成绩评定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学习

的过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作用,用学习的过程成绩来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成绩,调动老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将“试题”转变为“试能”,达到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3、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方面,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

(1)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三个方面。

学习态度的考核,主要是考查每个学生上课出席情况,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共占20%,其中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10%。

学习水平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及平时测验的考核,共占20%。其中课堂提

问、讨论课发言占10%,平时测验占10%。

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占30%,主要根据实际操作和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期末考试:考试题多为设计型、综合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4.成绩认定及考核标准

学生成绩的认定,包括2个方面,一是平时总评成绩,满分70分;二是按照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的期未考核,满分30分。两项分之和,即为学生最终成绩。

9.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情境。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情境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情境的课时数。

情境一二维草图绘制操作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二维草绘操作步骤和技巧。

2、掌握绘制直线、圆、圆弧、倒圆角等命令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掌握尺寸标注的各种方法。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4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草图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2学时完成草图的制作。

草绘范例

情境二支座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支座的创建过程中用到的拉伸和旋转的方法,综合运用倒圆角和特征的方法,使用到组的操作,即将几个特征合并成一个组特征。

2、掌握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支座模型的阵列,如何创建组并进行操作。

3、综合运用特征造型命令制作支座。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轴承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支座的制作。

支座的最终效果图

情境三摩擦圆盘压铸模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拉伸实体、去除材料、拔模工具、实体圆角、轴阵列及抽壳等命令的使用方法。

2、掌握正确选择基准面的方法。

3、综合运用实体特征的制作。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摩擦圆盘压铸模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摩擦圆盘压铸模的制作。

摩擦圆盘压铸模最终效果图

情境四孔腔异型座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拉伸实体、去除材料、实体圆角等命令的使用方法。

2、综合运用实体特征的制作。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孔腔异型座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孔腔异型座的制作。

孔腔异型座的最终效果图

情境五阶梯轴造型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旋转实体、去除材料、实体倒角等命令的使用方法。

2、掌握正确选择基准面的方法。

3、综合运用实体特征的制作。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阶梯轴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阶梯轴的制作。

阶梯轴的最终效果图

情境六吊钩造型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掌握扫描特征、拉伸特征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吊钩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吊钩的制作。

吊钩的最终效果图

情境七摩擦楔块锻模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利用可变剖面扫描等特征指令创建摩擦楔块锻模。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摩擦楔块锻模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摩擦楔块锻模造型的制作。

摩擦楔块锻模造型的最终效果图

情境八球类造型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利用螺旋扫描、放样等特征指令创建球类。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球类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球类造型的制作。

球类造型效果图

情境九活塞泵造型的制作

[一]、实训目的

利用拉伸,拉伸切除,打孔,筋板,阵列,圆角,倒角特征创建底板。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6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活塞泵的构成、造型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4学时完成活塞泵造型的制作。

活塞泵造型效果图

情境十叶片转子油泵组装

[一]、实训目的

1、掌握零件组装的操作步骤以及各命令的使用。

2、掌握零件组装的约束类型的应用和约束条件的选择。

[二]、实训准备

1、硬件: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要求有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

软件:SolidWorks2010。

2、安装有教学系统或多媒体投影仪。

[三]、实训时间安排

1、实训总时长为8学时。

2、实训指导教师用2学时复习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对叶片转子油泵组装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3、学生用6学时完成叶片转子油泵组装的操作。

叶片转子油泵装配图效果图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测绘院编制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三维竣工验收模型制作流程,明确三维竣工验收模型制作内容和制作要求,确保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的生产和制作。 2 总则 2.1 要求 ●本标准采用上海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吴淞高程系统。 ●硬件:CPU P4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100G以上、显卡显存256M以上。 ●软件:三维模型制作相关软件。 2.2 引用标准 ●GB/T 20258.1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LW020《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实施规定》 ●CJJ8《城市测量规范》 ●CJJ/T157-2010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DGJ/T08-86《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测量规范》 使用本标准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标准的现行有效版本。 3数据源 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源主要是竣工测量数据,主要包括: ●竣工分层平面图 ●竣工立面图 ●竣工项目地形图

●竣工验收测量报告书 ●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建设项目设计图 ●竣工现场照片 4数据内容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涉及的数据内容主要有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地面、小品和植被等,详细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内容 5 数据类型 5.1 建筑物类型 三维竣工验收建筑物模型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标准模型和精细模型,实际操作中主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区域重要性来确定建模类型。 表2 建筑物类型

5.2 地面类型 5.3 小品类型 5.4 树类型

《ZB模型雕刻》课程标准

《ZBrush高精模型雕刻》课程标准 《ZBrush高精模型雕刻》课程是一门重要岗位技能课,由于网络及电脑硬件的高速发展,人们视觉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更高清,更逼真的游戏电影画面是大势所趋,zbrush高精模型雕刻便成为必然,本课程通过讲解zbrhsh软件,使用该软件制作更精细,更多细节的此时代游戏和高清电影画面模型及材质的处理和绘画。让学生能制作出更高水平的动画模型。 1.1课程的性质 Zbrush是影视动画、游戏专业的必修课,我们将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Zbrush软件的基本功用,在学习中,我们会同三维动画软件3ds max相结合,做到“强强联合”,将对3ds max与zbrush进行交互性操作,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深入了解和掌握软件的实际功用的同时,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模型。更为扎实的掌握软件功能,为了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认为岗位需求目标,就是教学目标,经过对大量三维游戏公司、动画公司人才需求的调研,制定出最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岗位要求和自己的差距,做到目标明确,标准明确。并在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习课程。 1.3课程开发思路 在本课程建设思路根据游戏、动画公司岗位需求,为适应高要求,高质量的影视动画效果,和次时代游戏模型的要求,开设此课程,让学生能在中等模型材质效果上有新的质的提高,达到世界动画前列水平,更好的满足国内对高等动画游戏人才得需求,也让学生作品的质量有质的飞跃。2.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通过对软件提供的优秀功能和特色的学习,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课程将系统学习到该软件基本功能,应用范围和工作模式,雕刻模型的技巧,Z球建模,ZB 的绘制工具,绘制纹理等技巧,并且应用到实际制作中.对学生今后在三维模型制作方面有较大的帮助,能适应高端影视动画、次时代游戏制作等公司岗位要求。 2.1知识目标 (1)软件基础ZBrus界面认识和基本操作。 (2)雕刻工具的使用,笔刷个功能和自制 (3)Z球的使用,自适用蒙皮和统一蒙皮。 (4)ZBrus与3ds max模型互倒和深入雕刻 (5)法线贴图的制作与导出。 (6)固有色纹理贴图的绘制技巧和导出。

《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032031 课程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是一门计算机软件学习与应用课程。三维建模软件是工程人员提高设计水平与效率、改进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atia软件中几个基本模块的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大型工程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知识储备并奠定基础,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Catia软件中几个基本模块的操作和应用,建立三维建模的概念; 2.能够进行基于草图的三维模型建立并合理添加约束进行装配; 3.能够对所设计零件或装配进行工程图设计,并进行合理标注; 4.能够进行简单的曲线和曲面设计。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构成及软件的安装等基本知识。 2.基本能力:掌握应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及工程图设计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基本命令和建模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模型进行建模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实例强化学生对命令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授基本命令后,对命令的应用示例在教师机上讲授演示,学生在自带的笔记本上同步操作演练,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当场对软件相关命令进行吸收并应用,并在练习中增加变换,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来实现。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先修:《机械制图》并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将为《虚拟样机技术》、ANSYS技术》、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安排一定的实例,通过课堂练、教师讲解相结合和课后作业完成。对重点、难点命令如多截面实体等加强习题练习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课堂学生完成指定任务的先后顺序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一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现代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和国民?-济持续发展的载体,创造和集聚着国家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我国?-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带动作用。“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以二进制形式在计算机中的再现和反映,是以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的建设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收集、整合、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的信息平台、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探讨了三维数字城市工程建设中的模型建造的精度和标准问题。 三维城市模型(3DCM)是对真实城市的三维数字化表现,它突破传统平面地图的限制,通过对地形、地物的数字化三维模拟,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类似的虚拟城市环境,通过对三维虚拟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可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提升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前,三维“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已?-十分广泛,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旨在搭建武汉市三维数字模型数据库,并建立三维数据的更新与维护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成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审批、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空间信息平台。 一、三维城市模型制作精度 三维城市模型是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的基础和载体。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直接影响可视化表现效果,模型制作越精细,场景表现效果越逼真。但是,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不仅会严重影响系统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模型建造成本,延缓了模型生产进度,因此,确定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是项目初期就要考虑的问题。 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应满足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因此,模型的建造应立足于应用;同时考虑到后期功能扩充和技术发展趋势,还应留有升级的余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的模型建设确立了以下原则: 1、根据系统需求划分不同的LOD模型 三维城市模型应分为多个级别进行建造,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简化程度和不同的应用领域。一般来说,为保证三维浏览效果,通常对重要地物采用较高精度,普通地物则对应简单模型;同时,由于应用领域的差异,也需要对地物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如:宏观分析与统计(天际线分析)只需要表现地物轮廓和高度,而微观分析(如:日照分析)则需要对窗台、阳台进行建模,精度较高。总的来说,三维模型LOD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使最终成果能为各个应用领域服务。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将城市模型参照建筑划分为4个精度级别,即体块、基础、标准、精细。4个级别的模型分别对应的主要功能依次为: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虚拟漫游、辅助规划设计与审批、建构筑物精细管理等。 2、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LOD模型 由于城市不同区域在功能定位上的差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精度来建造,因此下一步工作是要将各级LOD模型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对划分为同一级别精度的区域,又依据区域条件的差别,在精度上做一些细微的区分。在实际工作中,将基础模型扩充为基础模型和高精度基础模型,将标准模型扩充为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和标志性建筑、风景名胜与保护建筑采用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进行建造,新建小区采用标准模型建造,一般地区采用高精度基础模型建造,低矮房屋和城中村等采用体块和基础模型表示,待建地区则采用体块模型表示。 3、不同LOD模型的三角面片数应有明显的区别

ZB模型雕刻课程标准

Z B模型雕刻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ZBrush高精模型雕刻》课程标准 《ZBrush高精模型雕刻》课程是一门重要岗位技能课,由于网络及电脑硬件的高速发展,人们视觉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更高清,更逼真的游戏电影画面是大势所趋,zbrush高精模型雕刻便成为必然,本课程通过讲解zbrhsh软件,使用该软件制作更精细,更多细节的此时代游戏和高清电影画面模型及材质的处理和绘画。让学生能制作出更高水平的动画模型。 课程的性质 Zbrush是影视动画、游戏专业的必修课,我们将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Zbrush软件的基本功用,在学习中,我们会同三维动画软件3ds max相结合,做到“强强联合”,将对3ds max与zbrush进行交互性操作,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深入了解和掌握软件的实际功用的同时,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模型。更为扎实的掌握软件功能,为了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认为岗位需求目标,就是教学目标,经过对大量三维游戏公司、动画公司人才需求的调研,制定出最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岗位要求和自己的差距,做到目标明确,标准明确。并在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习课程。 课程开发思路 在本课程建设思路根据游戏、动画公司岗位需求,为适应高要求,高质量的影视动画效果,和次时代游戏模型的要求,开设此课程,让学生能在中等模型材质效果上有新的质的提高,达到世界动画前列水平,更好的满足国内对高等动画游戏人才得需求,也让学生作品的质量有质的飞跃。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通过对软件提供的优秀功能和特色的学习,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课程将系统学习到该软件基本功能,应用范围和工作模式,雕刻模型的技巧,Z球建模,ZB 的绘制工具,绘制纹理等技巧,并且应用到实际制作中.对学生今后在三维模型制作方面有较大的帮助,能适应高端影视动画、次时代游戏制作等公司岗位要求。

(完整版)3DSMAX课程标准

3DSMAX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3DSMAX 课程代码:210002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72 学分:3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应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学生应热爱所学专业,具有爱岗敬业和团队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较强的自学能力。《3ds MAX 三维动画》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目前3D Studio MAX 软件广泛应用于影视媒体、广告设计、机械设计和建筑设计等领域,本课程旨在讲授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技巧,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工作领域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首先用比较浅显、有趣的技法制作模型,使学生快速建立对本课程的兴趣,从而学生得以能快速入门,了解和掌握3ds MAX应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接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3ds MAX的高级建模技巧、贴图的制作与应用、摄影机的设置、布光方法和渲染输出效果图的方法;最后还要补充PhotoShop在3ds MAX效果图中的后期处理、简单动画等方面的应用。 三、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三维建模的一般方法,具备运用修改器工具制作三维变形造型,并运用材质编辑工具给三维体赋予材质,掌握放置灯光和摄像机的方法,能创建一个完整的场景,最后通过参数设置制作动画。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一)先(已)修课程和预备知识: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 (二)相关职业资格:应该获得,鼓励获得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

(四)课程教学资源条件 1.任课教师要求:学院教师必须为艺术类专业且应具有3年以上教学或实践经验。2.教学设施:计算机房、设计公司 3. 知识拓展:美学基础、形态构成基础、计算机基础等 4. 选用教材:?3ds MAX三维动画? 黄心渊林杉刘小玲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其余可根据版本更新,结合当时情况而定,还可收集、参考网络中好的,优秀的案例精选,共享的精品课程内容来增加、补充教学。 5. 考核评价: ●平时练习、作业 30% ●独立制作一个完整场景与模型的效果图(上机) 60% ●提问、考勤 10% 五、编制说明 制定人: 审核人: 时间:

浅谈三维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三维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兰文涛 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 摘要:以应用为主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模型,通过Skyline TerraExplorer Pro和3ds Max模型制作,并发布应用到GIS,从而推进了GIS应用,实现了油田设施在计算机中的展示、研究与管理步伐,加快了数字油田建设,并促进了克拉玛依标志性建筑三维模型的早日完成。 关键词:3ds Max;Skyline TerraExplorer Pro;建模;GIS;应用 1.1 前言 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在“数字地球”技术背景下,提出了数字新疆油田的宏伟战略,并制定了“数字新疆油田”信息建设“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不仅将从根本上建立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信息化建设新秩序,而且标志着“数字新疆油田”规模化建设的开始。 但是“数字油田”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涉及的内容之多,之广,它涉及数据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网络工程建设等,其中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由二维地理信息来表示的。二维 GIS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机助制图,今天已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如土地管理、电力、电信、城市管网、水利、消防、交通以及城市规划等。但二维GIS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限,本质上是基于抽象符号的系统,不能给人以自然界的本原感受。随着应用的深入,第三维的高程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二维GIS 和图象处理系统现已能处理高程信息,但它们并未将高程变量作为独立的变量来处理,只将其作为附属的属性变量对待,能够表达出表面起伏的地形,但地形下面的信息却不具有,因此它们在国际国内也被俗称为2.5维的系统。考虑到2.5维这一概念并不严密,作者称之为“地形面三维”或简称面三维。我们认为,面三维的GIS本质上仍然是二维GIS系统。 二维GIS只能处理平面X、Y轴向上的信息,不能处理铅垂方向Z轴上的信息。它在表达上通常是将Z值投影到二维平面上进行处理,因此对于同一(x, y)位置的多个Z值不能表达。 世界的本原是处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GIS将现实世界简化为平面上二维投影的概念模型注定了它在描述三维空间现象上的无能为力,克服这一缺陷迫切需要真正的基于三维空间的GIS的问世。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的开发,它充分体现了三维建模技术,对三维物体进行了真实再现,从而满足生产、科研、管理、决策等对空间信息的可视化需求。 2.1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2.1.1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三维GIS,三维GI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空间信息技术,它把现实世界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对空间信息管理的要求 ,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从而满足了生产、科研、管理、决策等对空间信息的可视化需求。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GIS有三种定义:①基于工具箱的定义:认为GIS是一个从现实世界采集、存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 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 三维仿真系统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辅助决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流程和工艺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三维模型数据至今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一、制定要点 (1)满足三维可视化表达的需要 能准确表现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组织要满足三维仿真后期渲染、系统集成,甚至动画制作的需要。 (2)为三维数据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 通过对三维数据的规范和约束 , 实现三维数据采集获取、生产、质量检查等环节既独立又完整 , 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规范基础和作业指导。 (3)支持三维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更新 在标准制定中要将表现地物对象精度和合理控制数据规模统筹考虑 , 数据组织和结构设计 要能支持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 ,更新和维护三维数据方便、高效。 (4)支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和集成 满足标准规范的数据既能提供三维仿真平台使用,还要在空间参考系的定义、数据源获取、数据组织和发布上能充分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使得这些三维数据成果成为三维 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 ,促进三维地理系统共享和集成。 二、城市三维仿真模型分类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一般分为:地形三维模型、现状建构筑物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不同的模型类别, 其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模型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多样。

(1)地形三维模型 利用基础测绘数据 , 如带有高程值的数字线划图 ,建立地面高程模型 (DEM), 将地形的高低起伏完全的真实模拟出来 , 这里的地面高程模型可以按照要求制作不同比例尺;正射影像(DOM)数据来源有多种方式 ,可以是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也可以是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 甚至通过低空摄影及近景摄影得到的地貌数据 , 精度要求也是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按照统一的空间参考系 ,将正射影像叠加到地面高程模型上 , 形成表征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2)现状建 (构)筑物三维模型 现状建(构 )筑物是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房屋、道路、人行天桥、桥梁、隧道、堤坝、公园、绿地、树木等重要地物要素 ,以及路灯、消火栓、井盖、公交车站等城市附属设施。这类三维模型的制作往往投入人力和物力最多 ,时间周期最长, 所以在开始这部分工作时 ,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建模方式。对于要求不高或者不重要的建 (构)筑物 ,可以利用基础测绘数据成果进行批量建模 ,尤其是规则形状的建 (构 )物 , 甚至建 (构 )筑物顶端的纹理也可以采用高分辨的影像进行贴图;而对于不规则形状的或者需要重点表现的建 (构 )筑物, 亦采用交互式手工精细建模 ,这部分纹理通过实地拍摄,采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贴图 , 体现建(构)筑物模型的美观性、逼真性。 (3)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这类三维模型的制作, 主要是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辅助城市规划管理需要 ,规划设计师在AutoCAD或者 3Dmax等三维软件中进行设计 , 将设计成果加入本系统与现状三维模型融为一体 , 同时可以根据现状三维模型周围环境对全部规划模型或部分模型进行修改、调整、替换 , 或在三维仿真系统上重新生成新模型 , 包括设计和定义位置、朝向、形状、高度、外部色调和纹理等 , 这些修改调整需要在统一的空间参考系中依比例进行。 三、案例演示和应用 桂林市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技术要求 1.数据范围: 完成桂林市主城区约21平方公里范围三维模型的采集、处理、建模与建库,包括约0.5平方公里(标志 性建筑、景观性道路)的精细模型和20.5平方公里标准模型。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系部艺术设计系 教研室环艺设计教研室 教师许灿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模型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方向)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广告与会展方向、展示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进行会展模型制作,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会展模型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设计软件和雕刻机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各种模型制作的材料。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采用以项目操作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该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通过构想、草图、效果图、制作模型等手段来展示成果,模型更是表现空间设计的直接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模型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及其制作的正确方法和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所设计空间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模型制作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设计的形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与三维空间表现设计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课厦 程门 标软 准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三维动画制作】 课程代码:04143090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游戏设计 编写人员:苏明辉、林晓丹、吴辉煌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批: 系部审批:

1课程性质与定位 《三维动画制作》是游戏设计专业的课程。该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起到辅助作用,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共同教学的课程。课程以美术为基础,结合软件基础类课程为前导,利用实践结合课堂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与学,通过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制作的基础技术,让学生确实提高动画中期制作能力。 课程设计在理念上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以职业能力为述求,重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主要,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2课程设计思路 《三维动画制作》在课程建设中,首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群体对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分析课程的性质,确定课程内容。并以真实项目及工作流程为依据,融合序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工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廉价,判断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3dsmax软件进行一般模型的制作、常见贴图与材质的绘制与制作,能深刻理解动画制作的完整流程。能够胜任使用3dsmax软件进行的基础动画制作,为系统地学习后续动漫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思路如下: 1.教学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突出行业岗位实用能力培养,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标准,以岗位能力出发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2.教学模式上通过情景、过程、类比、模拟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教学途径与手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育人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案例法”、“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使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研发认识和实践训练中深怕必须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1部分:通用要求

ICS XX.XXX.XX J XX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for Mechanical Products—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三维数字模型的分类 (2) 5 三维数字模型构成 (2) 6 三维建模通用要求 (2) 7 模型文件的命名原则 (3) 8 三维数字模型检查 (3) 9 三维数字模型管理要求 (3)

前言 GB/T xxxxx—xxxx《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由四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零件建模; ——第3部分:装配建模; ——第4部分:模型投影工程图。 本部分为xxxxx—xxxx《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的第1部分,给出了机械产品三维建模术语、模型分类与构成、建模通用要求、模型文件的命名原则、模型检查以及模型管理要求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艾克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新纪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三维模型轻量化技术

三维模型轻量化技术 1 模型轻量化的必要性 设计模型是一种精确的边界描述(B-rep)模型,含有大量的几何信息,在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下,使用设计模型直接建立大型复杂系统装配、维修仿真模型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使用轻量化的模型建立仿真模型,以达到对仿真模型的快速交互、渲染。 2 细节层次轻量化技术 90年代中期以来,模型轻量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抽壳(hollow shell)技术和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s, LOD)技术。抽壳技术只关心产品模型的几何表示而不考虑产品建模的过程信息,LOD技术将产品几何模型设定不同的显示精度和显示细节,根据观察者眼点与产品几何模型之间的距离来使用不同的显示精度,以此达到快速交互模型的目的。 LOD技术是当前可视化仿真领域中处理图形显示实时性方面十分流行的技术之一。LOD模型就是在不影响画面视觉效果的条件下,对同一物体建立几个不同逼近精度的几何模型。根据物体与视点的距离来选择显示不同细节层次的模型,从而加快系统图形处理和渲染的速度。保证在视点靠近物体时对物体进行精细绘制,在远离物体时对物体进行粗略绘制,在总量上控制多边形的数量,不会出现由于显示的物体增多而使处理多边形的数量过度增加的情况,把多边形个数控制在系统的处理能力之内,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不降低用户观察效果的情况下,大大减少渲染负载。 通常LOD算法包括生成、选择以及切换三个主要部分。 目前轻量化的技术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JT和3DXML两种。3DXML是Dassault、微软等提出的轻量化技术,JT是JT开放组织提出的轻量化技术。SIEMENS公司的可视化产品都采用JT技术,如我们使用的VisMockup软件。 JT技术用小平面表示几何模型,采用层次细节技术,具有较高的压缩比,模型显示速度很快。 jt、ajt模型及其结构 jt模型文件是三维实体模型经过三角化处理之后得到的数据文件,它将实体表面离散化为大量的三角形面片,依靠这些三角形面片来逼近理想的三维实体模型。 模型精度不同,三角形网格的划分也各不相同。精度越高,三角形网格的划分越细密,三角形面片形成的三维实体就越趋近于理想实体的形状。模型曲面精度由Chordal、Angular 两个参数控制。图1(a),Chordal表示多边形的弦高的最大值,图1(b),Angular表示多边形相邻弦的夹角的最大值。?????????????????????????????? 图1 Chordal和Angular示意图 jt模型有三种结构形式,都保持了原来的产品结构。分别是: (1)Standard(标准结构形式)。包含一个装配文件和多个零件文件,其中零件文件都放在一个和装配文件同名的目录下。我们建立的虚拟样机模型都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2)Shattered(分散结构形式)。包含多个子装配文件和多个零件文件,其中子装配文件和零件文件都放在一个目录下。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有子装配文件,并可以直接使用子装配,缺点是文件管理比较乱、不清晰。

《3D模型设计与角色制作》课程标准

页面设置:上2CM,下2CM,左2.8CM,右2.8CM 《3D模型设计与角色制作》 课程标准 开课系部:艺术系 课程编号:010805017 编制日期:年月日

《3D模型设计与角色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3D模型设计与角色制作课程代码:010805017 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108 学分:4 开设学期:大三第一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 一、前言 本课程在对行业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规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为课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二、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3D模型设计与角色制作》是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在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时下游戏行业岗位工作流程各个环节所需能力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构成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运用maya制作模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游戏行业的认识。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够掌握初步的三维建模能力,烘焙法线贴图和凹凸贴图的能力,配合之前学习的photoshop绘制贴图,能够胜任游戏行业中三维场景、道具模型师的岗位要求。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学习素描、速写、色彩等课程,提高构图能力,对事物结构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本门课程打好基础。在之前对photoshop的学习可以是学生在绘制贴图时更容易上手。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够胜任三维场景、道具模型师的岗位要求。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1)课程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本课程是将《3D模型设计与角色制作》的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禾田软件的多个实际的游戏外包项目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从典型的工作项目中提炼出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2)穿插进行校内专业实习

3DMAXVRAY效果图表现课程标准

《3DMAX+VRAY效果图表现》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3DMAX+VRAY效果图表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通过系统学习3DMAX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维设计基本原理,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材质的使用编辑、灯光效果以及VRAY 渲染器的使用等基本设计技能,并能运用于三维景观效果图的制作中。要求学生掌握3DMAX与VRAY渲染器的基本理论、制作方法,加强3DMAX 软件的操作运用,利用课余时间扩展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3DMAX+VRAY效果图表现》是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技术方向学生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开启他们进入园林景观设计殿堂的第一步。考虑到高职学生以技能为主,因此在尽量减少纯粹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以实际案例项目中所需要用到的关键知识点为基础,以项目驱动的形式,

由教师布置项目,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辅导,成果点评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3DMAX的软件性质与软件要求的认识,为后续的各项课程打下基础。 (四)课程容选取的依据 以知识适度够用为原则,选取关键知识点,以达到让学生知道3DMAX 是做什么的、该怎么做和以后会怎么做即可。更多的知识点将依靠后续的课程设置来逐渐讲授。本课程容的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3DMAX基本操作,一个是效果图案例制作。在3DMAX基本操作模块,将讲授3DMAX必修的基础性容和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而效果图案例制作模块则选择几个代表性的设计案例来讲授制作。 1.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 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在确定课程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三维效果图制作的基础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重质量、守规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

建模技术三种方法

建模技术是虚拟现实中的技术核心,也是难点之一,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实现。 虚拟现实是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事物,这就需要真实世界的事物在数字空间中的表示,于是催生了虚拟现实中的建模技术。虚拟现实对现实“虚拟”得到底像不像,是与建模技术紧密相关的。因此,建模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 数字空间中的信息主要有一维、二维、三维几种形式。一维的信息主要指文字,通过现有的键盘、输入法等软硬件。二维的信息主要指平面图像,通过照相机、扫描仪、PhotoShop等图像采集与处理的软硬件。对于虚拟现实技术来说,事物的三维建模是更需要关心的核心,也是当今的难点技术。按使用方式的不同,现有的建模技术主要可以分为: 几何造型、扫描设备、基于图像等几种方法。 基于几何造型的建模技术 基于几何造型的建模技术是由专业人员通过使用专业软件(如AutoCAD、3dsmax、Maya)等工具,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与美术方面的知识,搭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有点类似画家作画。这种造型方式主要有三种: 线框模型、表面模型与实体模型。 1. 线框模型只有“线”的概念,使用一些顶点和棱边来表示物体。对于房屋、零件设计等更关注结构信息,对显示效果要求不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线框模型以其简单、方便的优势得到较广泛的应用。AutoCAD软件是一个较好的造型工具。但这种方法很难表示物体的外观,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2. 表面模型相对于线框模型来说,引入了“面”的概念。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用户仅限于“看”的层面,对于看得见的物体表面,是用户关注的,而对于看不见的物体内部,则是用户不关心的。因此,表面模型通过使用一些参数化的面片来逼近真实物体的表面,就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物体的外观。这种方式以其优秀的视觉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游戏等行业中,也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3dsmax、Maya等工具在这方面有较优秀的表现。 3. 实体模型相对于表面模型来说,又引入了“体”的概念,在构建了物体表面的同时,深入到物体内部,形成物体的“体模型”,这种建模方法被应用于医学影像、科学数据可视化等专业应用中。 利用三维扫描仪 理论上说,对于任何应用情况,只要有了方便的建模工具,有水平的建模大师都可以用几何造型技术达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科技在发展,人们总希望机器能够帮助人干更多的事。于是,人们发明了一些专门用于建模的自动工具设备,被称为三维扫描仪。它能够自动构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并且精度非常之高,主要应用于专业场合,当然其价格也非常“专业”,一套三维扫描仪价格动辄数十万,并非普通用户可以承受得起。三维扫描仪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之分。

(完整版)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2011年10月31日

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定参考了以下标准及规范。 1)《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 2)《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 3)《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数据库规范(征求意见稿)》; 4)《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工艺流程设计 项目实施的工艺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项目准备阶段、基础数据整理阶段、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和三维效果整合阶段。项目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以及分配任务。基础数据整理阶段包括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建模基础资料的采集和补充和基础资料完备性检查四个步骤。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包括除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检和基础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抽样检查三个步骤。三维效果整合阶段包括三维模型效果整合与实时浏览和三维模型效果质检两个步骤。综合各阶段共为10个步骤,详见图2工艺流程图。 1.1.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 根据合同要求,成立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召开项目启动会议,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参加,明确项目要求,统一工作思路和项目目标,并明确现势性时点、工作分工并分配任务。 1.2.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该步骤主要收集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实施标准,基础数据等。实施标准为项目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基础数据为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 1.3.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 该步骤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的划分,另一部分是区域的分级划分。建模单元和管理单元的划分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根据要求对建模范围进行二级划分,分别为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并根据标准中要求进行命名。区域分级的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将整个区域分为四级,其中I、II、III、IV四级要求依次降低。

ug课程标准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 《三维CAD/CAM》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授课单位: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红茂2016年5月19日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专业和模具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其功能:旨在培养学生对流行的UG、Pro/E等三维CAD/CAM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的掌握能力,并对现代设计方法有所认识。在现代设计与加工领域,由于大量曲面体的存在,使传统的使用二维工程图来表达零件的方法受到了冲击,三维数字化模型应运而生,数字化模型已成为曲面零件的标准化表达方式。本课程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生成零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数字化制造技术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前序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手工编制简单零件程序的能力,而对于一般复杂程度及其以上的零件编程,借助CAD模型采用电脑自动编程,弱化了高级程序编制能力,是学生提高水平和能力的较轻松的一条途径。因此,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具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能型人才。 2.课程基本理念 该课程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类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又是连接专业课与学生技能的技术类课程。该课程囊括了CAD、CAM两大项。其中,学生平时表达设计成果、设计理念、机械与模具结构及搞毕业设计等都需使用到该课程所教授CAD 的知识及技能,具体内容包括二维曲线的绘制与编辑、实体建模、曲面建模、工程制图、装配的方法与技巧等。而CAM是将建模原理等理论知识与编程加工等实践过程相结合,将加工过程中的干涉检验等虚拟仿真与工件到机床坐标系转换等实际操作相结合,将软件编程的软环节与定位装卡等硬环节相结合,深入分析数字化制造过程中加工规划、数控加工等关键环节。该方式特别适用于单件小批量零件的加工及新产品的试制,是模具专业必备知识之一,同时也是数控和机制专业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学习该课程是为适应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及加工等岗位作准备。 3.课程设计思路

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技术规范-

工厂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技术规范 南京恩吉尔工程发展研究中心 2014

目录 1 目标 (3) 2 范围 (3)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定义 (3) 4.1 建模对象 (3) 4.2 建模分类 (3) 4.3 建模区域 (3) 4.4 建模精度 (3) 5 建模范围 (4) 5.1 三维模型的建模范围 (4) 5.2 建模的功能分类与应用 (5) 6 建模精度要求 (6) 6.1 精度等级 (6) 6.2 专业建模描述 (7) 6.3 功能性建模 (8) 7 建模对象属性要求 (9) 7.1 一般对象属性 (9) 7.2 功能与属性的对照 (11) 8 装备拆解建模与建筑建模 (11) 8.1 装备建模 (11) 8.2 建筑建模 (12) 9 工厂信息采集及文档 (12) 9.1 建模文档及信息收集 (12) 9.2 三维扫描及场景照片 (13) 9.3 现场测绘及草图 (13) 9.4 工程变更信息收集 (13) 10 建模审查与交付 (14) 10.1 建模的中间审查 (14) 10.2 建模的终审与数字化交付 (14) 11 附件:资料收集一览表 (14)

1目标 工厂数模重建主要面向工厂的实际运营和维护需求的数字化,不同于三维工厂设计及建造建模,主要面向工厂建设和制造。而现代的数字化设计建造产生的数字化交付成果,可以通过迁移转换重用,还需要通过数字化的重建,补充大量的后续工厂数模信息,满足工程运维的数字化需求和大工厂物联网的大数据建设需求。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已建工厂的数字化重建工作。定义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工作中的建模类型、范围、编码规则、建模精度及模型属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则。 2范围 三维的数字化建模主要包括工厂的主装置区、辅助装置区、公用工程区、厂前区;以工厂的专属的站场、码头、管网、办公楼及辅助设施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建模及信息收集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ISO 15926(GB/T 1897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及流程工厂(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设施)生命周期数据集成》 GB/T 28170《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可扩展三维组件》 HG/T 20519-2009《化工工艺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4定义 4.1建模对象 指流程工厂模型的基本单元,如设备、管子、管件、结构、建筑、门、窗等。一个模型对象具有四类关键信息:唯一标识、几何属性、工程属性、拓扑关系(与其他模型对象间)。 4.2建模分类 三维工厂重建分为功能性建模和一般建模。 功能性建模:配合运维的管理功能要求,建立的符合一定功能需求的全息数模; 一般性建模:主要用于辅助管理功能要求的虚拟环境(如模型参考、信息索引、标识)的数模建模。 4.3建模区域 指按一定标准将工厂进行划分所得的空间分区(如装置区、功能区),区域间不可重叠。一般将以工程初始设计中的区域定义为准则。 4.4建模精度 建模精度按照一定的功能性需求分为:粗模、精模、全息模。分别在模型的尺寸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