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重点fh

地图学复习重点fh
地图学复习重点fh

地图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地图学由理论地图学、地理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2.地球体的认识: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参考椭球体:地球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模来定义和表达的地球椭球体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3.两个重要投影:墨卡托投影(是等角圆柱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也叫等角横切椭圆柱(分带)投影)。

4.投影变形的基本规律:长度变形、角度变形、面积变形。地图投影的变形随方向、地点的改变而改变,>0时放大;<0时缩小。

5.地球球面的地理坐标系统: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6.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测量高程控制点的主要方法是水准测量,有时也用三角高程测量。

7.我国1986年正式宣布在陕西省西安市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设立了新的大地坐标原点,由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坐标,称为1980年大地坐标系。位置居中以减少坐标传递误差的积累。

8.1985年测得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比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平均海平面高出0.029m

9.现代地图中,地貌要素表示方法主要有:等高线法、晕渲法及分层设色法。

10.地图数据资料由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种形式构成。

11.地图信息源的四种资料: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文字资料。

12.地图符号设计采用对比原则形成符号差异,使之清晰。差别感受,即目标与背景的差别,有四种对比:线划对比、纹理对比、颜色对比、详略对比。

13.地图符号的特征:具有约定性和等价交换。

14.地图注记的分类: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

15.地图注记配置的原则

1)点状要素注记配置要求:无间隔,右上方、右下方为宜。

2)线状要素注记配置要求:沿轴线平行有间隔,上方水平为宜,可分段重复。

3)面状要素注记配置要求:沿轮廓内部主轴线。

16.静态地图基本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动态地图视觉变量还包括亮度、密度和色彩。

17.视觉变量所产生的视觉感受效果有:整体感、等级感、数量感、质量感、动态感、立体感。

18.地图符号作为地图语言,具有:语义(符号与表示对象—图例→直观)、语法(符号者与符号—空间结构关系→简洁)、语用(符号与用图—信息传递→易接受)规则。

19.地图符号设计的要求:可定位性、概括性、易感受性、组合性、逻辑性、系统性。

20.聚类感受三个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性原则、闭合性原则。聚类感受易于形成目标。

21.目标(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明暗差异、良好的边界、清晰的区域、熟悉、较小区域易形成目标。

22.使用地图的三个阶段:读图、地图分析、地图解译。

23.利用数字地图进行基本的量算有:高程量算、距离量算、面积量算、体积量算、坡地量算。

二、名词解释

24.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心象地图与模拟地图

数字地图:是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包括栅格的和矢量的地图。

电子地图:即在屏幕上,数字记录被符号化了的数字地图。

心象地图:人类通过感觉获得空间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对认知环境的心象,它只存储在人的大脑中。

模拟地图:是地理信息经过人工抽象和符号化了的地图,是由纸质、丝绸或塑料作为介质的产品,属于模拟地图。

25.长度变形、面积变形与角度变形

长度变形:长度比μ与1之差,用v表示长度变形则v=μ-1 μ=r’/r r为半径

面积变形:面积比p与1之差,用vp表示面积变形则Vp=p-1 p=ab,a、b为主方向长度比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角与球面上相应两方向线夹角之差,称为角度变形。

26.数字比例尺与文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分(微分)比例尺与复式(投影)比例尺;变比例尺与多尺度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就是用数字或分数来表示的比例尺。

文字比例尺:就是直接用文字来表示的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以直线线段形式标明图上线段长度所对应的地面距离。

斜分比例尺:是一种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制成的图解比例尺。

复式比例尺:是根据地图主比例尺和地图投影长度变形分布规律设计的一种图解比例尺。变比例尺:主区以外部分的距离按适当比例相应压缩,而主区仍按原规定的比例表示的比例尺。

多尺度比例尺: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而抽象与概括,与介质无关,不需要比例尽量化。

27.首曲线与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

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计曲线:又叫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4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一条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

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28.三角测量与导线测量;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

三角测量: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连续三角形,组成三角锁和三角网,采取测角方式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的方法。

导线测量:把各个控制点连接成连续的折线,然后测定这些折线的边长和水平角,最后根据起算点的坐标和方位角推算其他各点坐标。

闭合导线:从一个高等级控制点出发开始测量,最后再回到这个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称为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当导线从一个高等级控制点开始测量,最后连接到另一个高等级控制点上,称为附合导线。

29.工作底图与出版底图;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工作底图:是供编绘专题内容用的地理基础,其内容比较详细。

出版底图:是指成图上的地理基础,通常像经纬仪、水系、居民点、境界线是所有专题地图都要表示的地理基础,但一般只表示对专题内容有定位、方向和说明作用的地理要素。

作者原图:由学科专业人员在地理基础底图上编绘的专业原图。要求专业内容完备无误,定位准确,符号、注记工整,对色彩、线划的整饰质量要求不严格。

编绘原图:是指根据地图的用途和编绘规范所编绘成的地图原稿,经过地图编绘作业,内容完备、可交付清绘的图稿,是出版原图的基础。

三、作图题

30.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AB两点间高差h = hB–hA

待求点B的高程HB= HA + h

三角高程测量公式:h = D tanα + i–l

31.高斯-克吕格投影

投影条件是: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平面直角坐标的x,y轴;2)投影后无角度变形;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形状:椭球体

32.三种几何投影

上图圆柱投影:纬线是一组彼此平行的直线;经线是一组垂直于纬线的直线,且经线间隔相等。

中图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圆弧,经线为它的半径,且经线之间的夹角与经差成正比。

下图方位投影:纬线呈同心圆,经线为同心圆半径。

33.动线法

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表示行进路线 精确;概略

3)流向 加绘指向性符号

4)流量 以宽度比率表示

5)流速 注记或其它视觉变量

6)性状指标 注记或色相变量

7)相互联系 “左进右出” 双向交互

34.地形图图式规范

35.地形图

四、简答题

36.实测成图法的成图过程?

野外实测成图:大地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网→展绘控制点→碎部测量→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摄影测量成图:大地控制网→加密控制网 航空摄影→室内像片控制测量和像片调绘→室内像片测图→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37.编绘成图法的成图过程?

常规编图:资料收集分类和区域特点分析→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前准备→地图制印

3.接图表 1.图名 2.图幅编号

4.密级

5.图例

10.编图参考资料

6.比例尺 7

图 8.坡度尺 9.编图单位

11.内外图廓 12.地理坐标

遥感制图:遥感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像增强、几何纠正、图像解译→专题编辑、矢量化(或底图制作)→普通、专题地图→地图复制

数字制图:数据数字化→输入→程序设计或制图软件计算机→编辑设计→符号化→输出图形

38.GPS系统组成与定位原理?

组成:1)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21颗工作,3颗备用。无线电波:1575.42MHz、1227.6MHz

2)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1个主控站(在美国科罗拉多)+3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

3)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

原理:测距交会定位(卫星位置已知、三颗卫星确定一个空间点、第四颗用于选择或确定准确位置-校验)。

根据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确定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如果计算出四颗或更多的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再参照卫星的位置,便可确定出接收机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39.墨卡托投影的基本特点及其具体运用?

特点:1)等角圆柱投影是按等角条件来决定x=f(B)函数形式的。

2)等角条件:经线方向长度比等于纬线方向长度比,m=n。

3)x=clnU,y=c·l U为地球椭球第一偏心率。

运用:1)切圆柱等角投影适用于作赤道附近地区的地图,割圆柱投影适用于作和赤道对称的沿纬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此外,也可用这种投影制作时区图、卫星轨迹图等。

2)墨卡托投影没有角度变形,且经线为平行直线,所以等角航线(或称斜航线)表现为直线。

3)等角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根据这个特性,就可以在图上将航行的起点和终点连一直线,用量角器测其与经线的夹角,如果轮船从起点开始一直保持这个角度航行,便可以到达终点。但是,等角航线不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又称大圆航线或正航线)。

40.数字地图的成图过程?

1)数据输入:数字地图的数据源包括:数字测图、纸质地图、以各种方式表达的地理要素的定性、定量特征数据。栅格化、矢量化,三个步骤:栅格图像输入、坐标配准、屏幕跟踪属性数据录入。

2)地图编辑:地图总体设计、地图投影选择、地图制图综合、个体符号设计。

3)地图输出:分文件输出和打印输出。有屏幕显示、打印机打印、制版印刷。

41.地图分析的作用?

1)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研究同一要素的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以及自然综合体或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分布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区域间的差异。

2)研究各种要素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的现象举例:土壤—植被;地层断裂—火山、地震;地质构造—矿产分布3)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

单幅地图、多幅地图研究空间信息在位置、形状、范围、面积等方面的变化。

4)进行预测和预报

包括空间分布的预测预报、时间序列的预测和预报、随时间推移空间和状态变化的预

测预报

5)进行综合评价如土地适宜性评价

五、论述题

4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王家耀和廖克)?

王家耀:1)基于地图学的现代科学体系的思考,针对地图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体系的开放性,将地图学作为一个系统提出了新的地图科学框架,提出的学科体系比较全面。

2)他将地图学划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地理)信息工程学和应用地图学。理论地图学又划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地图学史;地图信息工程学又划分为模拟地图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图学又划分为模拟地图应用、数字地图应用、GIS分析与应用。下面还划分了很多分支。

廖克:1)体系比较完整。理论、技术、应用相互联系,体现从编图到用图的地图传输过程,也体现综合性学科的性质。

2)各分支的组成比较完整。理论基础方面,包括了近年提出的各种制图理论;技术方法方面,包括近年发展的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技术;涵盖了多方面的地图应用。

3)将现代地图学划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各分支学科下还划分了很多理论、分支学科、方法应用。被沿用的较多。

43.如何根据地面实测的数据与南方cass7.0软件来描述或编制地图?

基本步骤:1)原始数据的注入

2)原始数据格式的转换

3)定显示区。进入CASS7.0主界面,鼠标单击“绘图处理”项,即出现下拉菜单,然后移至“定显示区”项,使之以高亮显示,按左键,即出现一个对话窗。这时,需要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

4)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之“测点点号”项,按左键,出现对话框,输入点号坐标数据文件名

5)展点。先移动鼠标至屏幕的顶部菜单“绘图处理”项按左键,这时系统弹出一个下拉菜单。再移动鼠标选择“绘图处理”下的“展野外测点点号”项,按左键后,便出现对话框。输入对应的坐标数据文件名后,便可在屏幕上展出野外测点的点号

6)绘平面图。先把左上角放大,选择右侧屏幕菜单的“交通设施/公路”按钮,弹出界面。找到“平行等外公路”并选中,再点击“OK”,输比例尺,最后选取“编辑”菜单下的“删除”二级菜单下的“删除实体所在图层”,鼠标符号变成了一个小方框,用左键点取任何一个点号的数字注记,所展点的注记将被删除。

7)绘等高线(平面图省略此步骤)。展高程点、建立DTM模型、绘等高线,输入等高距后确定,修剪等高线,用鼠标左键点取“切除穿建筑物等高线”,软件将自动搜寻穿过建筑物的等高线并将其进行整饰。

8)加注记。用鼠标左键点取右侧屏幕菜单的“文字注记”项,弹出界面。首先在需要添加文字注记的位置绘制一条拟合的多功能复合线,然后在注记内容中输入“经纬路”并选择注记排列和注记类型,输入文字大小确定后选择绘制的拟合的多功能复合线即可完成注记。初步生成图。

9)加图框。用鼠标左键点击“绘图处理”菜单下的“标准图幅(50×40)”,在图名栏里输入东西,补充。另外,可以将图框左下角的图幅信息更改成符合需要的字样,可以将图框和图章用户化。

10)绘图出图。用鼠标左键点取“文件”菜单下的“用绘图仪或打印机出图”,进行绘图。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地图学复习资料76570

第一章 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特征? 感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特征:1数学法则2地图概括3符号系统4地理信息载体 2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 (1)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主体要素 (2)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照片文字等补充说明 3简述地图的制作流程? 实测成图(1)常规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2)航空摄影成图: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 编绘成图(1)常规编绘成图: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 (2)卫星遥感资料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象镶嵌——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 4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地图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6地图分幅方法有哪两种?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细描述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割多次投影变性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拼接不变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哪几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8”J-50-56”是哪个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它的比例尺代码是多少?分幅是经差纬 差是多少? 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比例尺代码是“D” 分幅是经差30秒纬差20秒 9 地图学的定义 (1)地图学是研究空间信息表达,存储和传递的科学(2)是以地理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现代地图学重点和考点概括word精品

各章的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结合你对现代地图和地图学理解,谈谈它与你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2.未来地图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请描述你想象中的未来地图是什么样子?第二章: 1.自然球体、大地球体和旋转椭球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空间参照系都有哪几种类型? 3.什么叫椭球体定位? 4.地图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5.叙述传统实测成图法的一般过程。说明每一过程完成的主要成果。 6.数字测绘成图法可有几种成图的类型?请简述其一般过程。第三章: 1.简要说明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2.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进行比较,观察经纬线网和大陆轮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地图投影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长度变形是主要的?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那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5.简要说明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的投影特点。 6.墨卡托投影有何特点?为什么航海图和航空图选用此种投影? 7.我国地形图都选用哪几种投影?说明它们的投影原理。 8.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布规律。为什么要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说明6°带和3 带的分带规定。 9.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的特点和坐标值的表示方法。 10.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概念,为什么要换带? 11.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每种换带方法原理。第四章: 1.什么是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作用有哪些? 2.按空间分布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图符号各分为哪几类?各类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按符号表示的维数和表示内容的动静状态进行分类?请说出这两种分类的各 4. 种类型。 5.地图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有哪些?其视觉感受效果是什么? 6.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点状、线状、面状符号的设计? 7.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 8.地图上可以进行哪些色彩的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色彩的调和? 9.地图注记的作用是什么?地图注记分为哪几种?能表达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 10.如何运用地图注记来说明地物的类别、意义和重要程度? 11.地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 1.简述地图概括的目标、任务、实质和方法。 2.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影响地图概括的根本因素与主导因素? 3.简述地图内容选取、概括和图形简化的基本方法。 4.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理图?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特点? 5.结合你所了解的实例,说明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理图的用途及其差异。 6.什么叫水系?地形图上要反映水系的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那几种?哪种方法是基本的?为什么? 8.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和类型? 9.绘图并简要说明各类基本地貌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及其特点。 10.在普通地图上对于居民点主要反映那些特征?是如何表现的? 11.举例说明各种点状、线状、面状、片状和动态分布事象应采用的表示方法。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 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 (2)表达灵活: 依比例表示:双线河、 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 (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 (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 (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 二、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一、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 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地图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地图学概论 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以及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征: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数学法包括: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 2.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 3.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地图的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七要素:独立地物,水系,交通网,土质和植被,居民地,境界线,地貌;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专题要素) 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坡度尺、接图表、三北方向、编图信息、外图廓) 地图的分类: 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大比例尺:1:10万或更大;中比例尺:1:10万至1:100万;小比例尺:1:100万或更小 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 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要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要素围绕主题需要,作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专题地图包括: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 地图的分幅: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 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图纸和印刷版面 3.图廓线可避免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2.地理位置不易精确描绘。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 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旧的地图编号方法(图片见书本)新的地图分幅方法(图片见书本) 求地图分幅编号的实例 示例:已知某点地理坐标为经度114°33′45″ ;纬度39°22′30 ″计算其所在1:100万, 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a = [A/4°]+1, b =[B/6°]+31。西经范围用:b=30-[B/6°] c=4°/△A-[ (A/4°) / △A ],d=[ (B/6°) /△B]+1 c为地形图行号数字码; d为地形图列号数字码; A为某点纬度; B为某点经度; [ ] 为数值取整数; ( )为整除后,商取所余经、纬度数 ⊿A 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纬差⊿B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经差 a = [39°22′30 ″/ 4°] +1 = 10 (字符为J) b = [114°33′45″ / 6°]+31 = 50 则该点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 c = 4°/1°-[3°22′30 ″/ 1°] = 1 d = [33′45″ /1°30′]+1 = 1 则该点在1:25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C001001 地图的成图过程: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空间坐标系 比例尺:主比例尺:在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圆按一定的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该比率称为主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地图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测制地图的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地图的构成和作用: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作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6、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图 3.按区域分类 包括多个层次:——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国家图以及下属的行政区区域地图; ——局部区域图:海洋图、海湾图、流域图。 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 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动态地图 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7.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出版使用方式、按感受方式、按历史年代 7、地图的功能: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第二章:地形图及其应用 1.地形图的特点和内容: 内容:水文、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和境界线。 特点:(1)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2)采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3)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图式。 2.地形图的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3.分带和地图投影 分带:为了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办法,规定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分带;1:1万及更大的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 地图投影:我国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4.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直角坐标网 1.坐标系的建立和起算 直角坐标网是以每一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纵轴(X轴),赤道作为横轴(Y轴),纵坐标以赤道为0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都是正值。规定凡横坐标值均加500千米即等于将纵坐标轴向西移500千米,横坐标从此起算则均为正值。 2.直角坐标网的构成 以公里为单位,按相等间距,作平行于纵、横轴的若干直线,便构成了图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又叫方里网。 3.坐标的注记 纵坐标注记在东西内外图廓间,由南向北增加(四位数);横坐标注记在南北内外图廓间,由西向东增加。近地图四角注有全部坐标数。横坐标前两位为带号,其余只注最后两位公里数。 5.地形图分幅编号的方法: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6.方位角和偏角的概念 三种方位角 1.真方位角:从真子午线北段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真方位角。 2.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磁方位角。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2020年九月整理).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A )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C )P109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B )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C )P78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A )P98 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C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a=b B.a>b C.a

地图学复习重点(1—7章)

地图学复习材料 (1—7章)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基本特征(四大法则) 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 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的类型 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a、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 b、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我国把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8种地形图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按其他指标的分类 教材P8页(了解,会举例子) 5、信息时代的地图进展 陈述彭―――“地球功能漂移”学说 内容:到了20世纪末叶,我国的地图信息以海量迅速增长,地图数据库不断扩充,遥感数据也源源供应,促使地图的功能发生变化,“地图从最初的信息获取功能逐步推移到信息储存的功能,进化到信息探索功能,移向分析、模拟、设计预测的功能”,地图功能的重点实施时代的漂移。 (结合教材P20页图1-13) 6、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扩展题:简述现代地图的成图方法。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地球体的基本特征 地球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2、理想的水准面,是一个无波浪、无潮汐、无水流、无大气变化,处于流体平 衡状态的静止海平面,它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线,即大地水准面。它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3、人们瞎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 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个可以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述的曲面,即地球数学表面。 地球椭球体的参数包括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f=a-b/a)。 4、19世纪以来,各国学者推求了多个参考椭球体参数。我国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1940年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参数,1980年西安坐标系采用1975年IGUU(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椭球体参数,而全球定位系统则采用WGS -84(世界大地坐标系统,G873)椭球体参数。(参考教材P36页表2-1) 5、地理坐标,就是用经线(子午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6、对于地理坐标系统中的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7、我国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选用了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IUGG) 8、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9、我国利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记录,确定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以黄海平均海平面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系统,称为“1956国家高程基准”。1988年1月1日国家正式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0、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就是地球体的数学模型。 11、其实,经过投影后并不能保持平面与球面之间在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等方面完全不变。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12、地图投影的分类 几何投影: 1)方位投影 2)圆柱投影 3)圆锥投影 13、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适用范围为我国大中比例尺地图) 条件: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 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14、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条件: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地图学考试地题目(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地图学复习要点(考试重点)

地图学复习讲义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讨论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数据预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或将数据压缩、增加、保留主要特征;或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取舍,以期适用于地图符号化和地图作业。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说明文字,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5非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制图数据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符号称作非比例符号。 6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遥感。 7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作比率符号。 8定位比率符号法:在定位符号法的定量表示中,通常使用点状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的组合与配置称为定位比率符号法。 9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10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是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线状符号法。 11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动线符号法。 12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3范围法:局部成片或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这种符号配置的方法称为范围法。 14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15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16地理图: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