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系统性能调优建议

WAS系统性能调优建议
WAS系统性能调优建议

Hadoop性能调优

Hadoop性能调优 詹坤林 2010年4月

目录 Hadoop性能调优方法 Hadoop配置文件 Hadoop Job介绍 Hadoop作业调度

Hadoop性能调优方法 背景 ?Map/Reduce工作模型可扩展性高,具有很好的容错能力。 ?Hadoop运行在越来越多的集群上,性能优化 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两种方法 ?从Hadoop配置文件入手,经历大量的实验, 以求通过改变一些配置参数以提高Hadoop集 群的性能。 ?从Hadoop作业调度入手,优化集群作业调度 算法。

Hadoop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简介 Core-site.xml Hdfs-site.xml Mapred-site.xml 基于配置文件的性能调优总结

Hadoop配置文件简介 作用 ?大量实验证明,合理的配置会大大提高Hadoop集群的性能。 ?Hadoop有一个默认的配置(如0.19版),可是这并不适合所有 集群。各个集群之间在机器和硬件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 每个Hadoop框架应该根据其独有的集群做配置优化。 配置文件的演变 ?早期版本中,配置文件是hadoop-default.xml和hadoop- site.xml。前者做了默认配置,用户需要配置时可以在后者中 设置,hadoop启动时先加载后者。 ?随着hadoop代码量越来越庞大,Hadoop项目拆解成了三个 部分进行独立开发,配置文件也分离开来。0.20版本后, Hadoop将配置文件更改为core-site.xml、hdfs-site.xml和 mapred-site.xml,但是相关参数未做改变。这些文件默认情 况下未设定任何参数。 ?Hadoop配置文件在conf目录下

U8系统性能调优及注意事项

用友U8性能调优及开发注意事项 U8系统为多层部署,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业务处理系统。影响和决定系统运行效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器硬件配置;系统部署状态、网络等系统配置。软件环境,程序算法,代码编写、尤其是数据库代码的编写。下面将对这几个方面展开。 一、服务器硬件配置优化 U8系统首先是运行在服务器硬件基础上,所以硬件配置和调整对系统影响很大。同时决定服务器性能的主要是磁盘、内存、处理器三方面。 1.磁盘IO方面 使用U8系统建议配置磁盘阵列,推荐至少4张10K转/分的硬盘以上制作Raid,保证Raid 的磁盘读取速度在200MB/S以上。 日常情况下系统磁盘排队明显,磁盘排队经常在10以上,请考虑增加Raid中硬盘数量,或考虑增加磁盘阵列柜,以缓解磁盘IO的吞吐压力。 2.内存方面 使用U8系统中等规模以上时,数据库服务器保证4GB内存以上。如果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服务器内存不能低于4GB。 日常情况下系统内存页交换明显,如果服务器内存页交换经常在30 Pages/Sec以上,请考虑增加服务器内存。

3.处理器方面 用户数据量大,系统磁盘操作较多,数据库服务器压力,主要是处理器压力。处理器使用率一般情况下不超过60%。如果CPU占用率长时间超过75%以上,推荐增加服务器处理器个数,或使用多台数据库或应用服务器以减轻系统应用服务器压力。 4.网络要求 局域网内使用U8系统,应保证网络畅通,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通讯正常。 使用Ping命令从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正常反馈为:Reply from 10.1.43.36: bytes=32 time<1ms TTL=126。 如果响应时间超过1ms(Time>1ms)应调整网络设置,确保通讯。 5.数据库服务器内存分配调优 ●在32位 Microsoft Windows 2003 操作系统中选项的具体配置方式如下: /3GB 修改系统的Boot.ini文件。Boot.ini文件在系统根目录下,缺省是隐藏的,需要打开响应的浏览选项才能看见。安如下方式修改系统启动配置: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3GB 注:如果操作系统 Windows 2003 已经安装SP2,系统应该自动开启了PAE,观察应用程序和SQL Server内存是否可以使用超过2GB,如果可以就不用打开/3GB。 /PAE PAE模式也是通过Boot.ini文件来配置,例如: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PAE ●在32位 Microsoft Windows 2008 以上操作系统中选项的具体配置方式如下: /3GB

系统优化最佳方案

WindowsXP终极优化设置(精心整理篇) 声明:以下资料均是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而来,在进行优化设置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备份!!! ◆一、系统优化设置 ◆1、系统常规优化 1)关闭系统属性中的特效,这可是简单有效的提速良方。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系统→高级→性能→设置→在视觉效果中,设置为调整为最佳性能→确定即可。 2)“我的电脑”-“属性”-“高级”-“错误报告”-选择“禁用错误汇报”。 3)再点“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将“将事件写入系统日志”、“发送管理警报”、“自动重新启动”这三项的勾去掉。再将下面的“写入调试信息”设置为“无”。 4)“我的电脑”-“属性”-“高级”-“性能”-“设置”-“高级”,将虚拟内存值设为物理内存的2.5倍,将初始大小和最大值值设为一样(比如你的内存是256M,你可以设置为640M),并将虚拟内存设置在系统盘外(注意:当移动好后要将原来的文件删除)。 5)将“我的文档”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右击“我的文档”-“属性“-“移动”,设置 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6)将IE临时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设置”-“移动文件夹”,设置设置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2、加速XP的开、关机 1)首先,打开“系统属性”点“高级”选项卡,在“启动和故障恢复”区里打开“设置”,去掉“系统启动”区里的两个√,如果是多系统的用户保留“显示操作系统列表的时间”的√。再点“编辑”确定启动项的附加属性为/fastdetect而不要改为/nodetect,先不要加/noguiboot属性,因为后面还要用到guiboot。 2)接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在“系统属性”里打开“硬件”选项卡,打开“设备管理器”,展开“IDE ATA/ATAPI控制器”,双击打开“次要IDE通道”属性,点“高级设置”选 项卡,把设备1和2的传送模式改为“DMA(若可用)”,设备类型如果可以选择“无”就选为“无”,点确定完成设置。同样的方法设置“主要IDE通道”。

邮政OA系统常见问题排查手册

OA常见问题排查手册v 1.0 为便于解决OA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日常问题,实现OA系统故障的自我排查。省信息局制定“OA常见问题排查手册”,以供参考,后续内容将不断完善更新。 故障一:OA系统无法正常登陆 故障排查方法: 登录新浪、搜狐等其他网页,检查本机是否能正常上网。若其他网页无法登录,请联系相关技术人员恢复网络。若网络连接正常,执行下一步。 检验IE浏览器版本是否过高,检验步骤详见附件1,若IE浏览器版本为7.0或8.0及更高,请及时回退到IE6.0,回退步骤详见附件2。 检验OA证书是否过期,检验步骤详见附件3,若证书已过期,请及时联系OA管理员安装新证书。 检验浏览器“安全设置”是否过高,检验步骤详见附件4,若浏览器“安全设置” 正常,执行下一步。 查看浏览器历史浏览记录是否及时清理,若未清理,请及时清理。清理步骤详见附件5。 重新安装OA应用及插件,详细步骤见附件6。 换其他浏览器(如搜狗、360浏览器等)登录OA系统。 (每个操作完毕后,请关闭当前浏览器,重新登录OA,验证OA是否恢复正常) 故障二:OA系统可以正常登陆,但正文、附件无法打开 故障排查方法: 点击其他发文或收文,查看正文,验证其他文件是否可以正常打开。若只是一个文件无法正常浏览,说明此文件存在缺损。若全部文件都无法浏览,执行下一步。 打开本机的.doc文档,查看本机文档是否可以正常打开。若无法正常打开,

说明办公软件(WPS或office)存在问题,请重装办公软件。若本机文档可以正常打开,执行下一步。 检验IE浏览器版本过高,检验步骤详见附件1,若IE浏览器版本为7.0或 8.0,请及时回退到IE6.0,回退步骤详见附件2。 检验浏览器“安全设置”是否过高,检验步骤详见附件4,若浏览器“安全设置” 正常,执行下一步。 重新安装OA应用及插件,详细步骤见附件6。 (每个操作完毕后,请关闭当前浏览器,重新登录OA,验证OA是否恢复正常) 故障三:发文无法正常盖章 故障排查方法: 电子印章只能在综合网上使用,因此要确保综合网的畅通。验证步骤详见附件7 综合网畅通的情况下,需检查电子印章客户端的运行情况。详见附件8 若综合网或电子印章客户端运行异常,请及时联系OA管理员处理故障。 故障四:打开文件时,提示安全声明。 故障排查方法: 请查看安全提示,是否提示与“宏”有关的提示信息,如附件9所示,可按附件9进行处理 故障五:打开文件时打不开,却弹出对话框提示word遇到问题需要关闭然后会提示用安全模式打开。 故障排查方法: 首先找到下面这个文件夹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Templates会看到“Normal.dot” 这个文件,这是公用模板文件,应该是损坏了,直接将其删除,排除故障。

Linux操作系统性能调优的方法

按照传统,Linux不同的发行版本和不同的内核对各项参数及设置均做了改动,从而使得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下边将分四部分介绍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和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系统下,如何用以下几种技巧进行性能的优化: QUOTE: 1、Disabling daemons (关闭 daemons) 2、Shutting down the GUI (关闭GUI) 3、Changing kernel parameters (改变内核参数) 4、Kernel parameters (内核参数) 5、Tuning the processor subsystem(处理器子系统调优) 6、Tuning the memory subsystem (内存子系统调优) 7、Tuning th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子系统调优) 8、Tuning the network subsystem(网络子系统调优) 1 关闭daemons 有些运行在服务器中的daemons (后台服务),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关闭这些daemons可释放更多的内存、减少启动时间并减少CPU处理的进程数。减少daemons数量的同时也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缺省情况下,多数服务器都可以安全地停掉几个daemons。 Table 10-1列出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下的可调整进程. Table 10-2列出了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下的可调整进程.

注意:关闭xfs daemon将导致不能启动X,因此只有在不需要启动GUI图形的时候才可以关闭xfs daemon。使用startx命令前,开启xfs daemon,恢复正常启动X。 可以根据需要停止某个进程,如要停止sendmail 进程,输入如下命令: Red Hat: /sbin/service sendmail stop SUSE LINUX: /etc/init.d/sendmail stop

LINUX性能调优方法总结

LINUX性能调优方法总结 大多数 Linux 发布版都定义了适当的缓冲区和其他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参数。可以修改这些参数来分配更多的内存,从而改进网络 性能。设置内核参数的方法是通过 proc 接口,也就是通过读写 /proc 中的值。幸运的是,sysctl 可以读取 /etc/sysctl.conf 中的值并根据需要填充 /proc,这样就能够更轻松地管理这些参数。清单 2 展示在互联网服务器上应用于 Internet 服务器的一些比较激进的网络设置。 # Use TCP syncookies when needed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 Enable TCP window scaling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 = 1 # Increase TCP max buffer size net.core.rmem_max = 16777216 net.core.wmem_max = 16777216 # Increase Linux autotuning TCP buffer limits net.ipv4.tcp_rmem = 4096 87380 16777216 net.ipv4.tcp_wmem = 4096 65536 16777216 # Increase number of ports available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将这些设置添加到 /etc/sysctl.conf 的现有内容中。第一个设置启用TCP SYN cookie。当从客户机发来新的 TCP 连接时,数据包设置了 SYN 位,服务 器就为这个半开的连接创建一个条目,并用一个 SYN-ACK 数据包进行响应。在正常操作中,远程客户机用一个 ACK 数据包进行响应,这会使半开的连接 转换为全开的。有一种称为 SYN 泛滥(SYN flood)的网络攻击,它使 ACK 数据包无法返回,导致服务器用光内存空间,无法处理到来的连接。SYN cookie 特性可以识别出这种情况,并使用一种优雅的方法保留队列中的空间(细节参见参考资料一节)。大多数系统都默认启用这个特性,但是确保配 置这个特性更可靠。 启用 TCP 窗口伸缩使客户机能够以更高的速度下载数据。TCP 允许在未从远程端收到确认的情况下发送多个数据包,默认设置是最多 64 KB,在与延迟比 较大的远程客户机进行通信时这个设置可能不够。窗口伸缩会在头中启用更多的位,从而增加窗口大小。 后面四个配置项增加 TCP 发送和接收缓冲区。这使应用程序可以更快地丢掉它的数据,从而为另一个请求服务。还可以强化远程客户机在服务器繁忙时发

PhotoShopCC运行缓慢甚至卡死的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PhotoShopCC运行缓慢甚至卡死的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PhotoshopCC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而不少网友对于PhotoshopCC也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很好理解,因为PhotoshopCC能帮助我们高效率地进行各种图像处理;而恨呢,则是因为随着PhotoshopCC功能的日益强大,对电脑配置要求也相应提高,运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相应缓慢甚至是停止相应的情况。笔者作为一个UI设计师,每天都要跟那些尺寸不大但却有着许多图层的图像打交道,因此对于PS性能优化还是有一些心得的。这里,我们就针对PSCC运行缓慢或停止相应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性能优化建议。当然,你可以根据你的工作流程来参考使用这些优化建议,至于优化效果,一定会让你记忆深刻。PS性能优化技巧分享PS性能优化通用技巧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些PS性能优化的通用技巧,不管你用PS来干什么,这些PS性能优化技巧都能帮你提高工作效率。一、文件大小和尺寸作为一名UI设计师,笔者通常使用的文件格式就是PSD,为了确保图像的兼容性,Adobe对PSD文件的大小限定为最大2GB。当PS运行变慢的时候,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检查文件大小。如果你的应用的每一屏都在同一个PSD里面,文件大小可以非常快就确定下来,尤其是你还要添加图层组合的时候。在Photoshop CC 14.2以后

的版本,PS中新增了“链接到智能对象”功能,该功能的出现可让你的应用用到多个文件中,在长期的更新过程中减去许多麻烦。笔者目前开始做的就是利用该功能来打破一些设计,它不仅能保持PS运行流畅,还能让笔者更加灵活地设计应用的每一屏。除PSD之外,Adobe对其他文件类型的大小也设置有一些限制。如没有文件可以大于 300000x300000像素,PDF文件大小也不能超过10GB。不过使用PS的大型文档格式则不需要担心,这些文件大小的限制为4EB(4000000百万兆字节)。二、效率指示想要知道你的PSD占用了多少系统资源,这是一个十分简便的方法。在PSCC工作区的左下方有一个指示,可现实当前的文件信息。默认状态下,它显示的是“文件大小”,类似“文档:12.5M/384.5M”这样的指示。这时,点击好似播放按钮的符号“?”,就可以按照你的喜好进行自定义设置显示内容,其中就包括“效率”这一项。图01调出“效率”这一显示内容后,一般显示的会是“效率:100%”。而当该数值低于100%的时候,则意味着你并未分配足够的内存给PS,这时候PS会调用磁盘空间来支持运转,PS的图像处理运行自然会慢下来。如果你看到该数值已经低过90%了,那么你就该分配更多的内存给PS。当然,这里我们稍后再做详细解说。不过如果你是在全屏模式下工作,则该指示会隐藏起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面板查看到相关信息。图02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第一章) 系统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1年以上),均存在系统性能(操作、查询、分析)逐渐下降趋势,有些用户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随着目前我们对数据库分库技术的不断探讨,在实际用户的生产环境,现有系统在性能上的不断下降已经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实际的用户使用,对我公司在行业用户内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跟踪分析与调整,我们对现有系统的性能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瓶颈: 1、数据库连接方式问题 古典C/S连接方式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争夺对DBServer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代B/S连接方式虽然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连接资源的压力,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应用服务器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增加,连接的数量也会不断上升而无截止。 此问题在所有系统中存在。 2、系统应用方式(架构)问题(应用程序设计的优化) 在业务系统中,随着业务流程的不断增加,业务控制不断深入,分析统计、决策支持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业务流程处理没有针对现有的应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应用结构设计,例如在‘订单、提油单’、‘单据、日报、帐务的处理’关系上,单纯的数据关系已经难以承载多元的业务应用需求。 3、数据库设计问题(指定类型SQL语句的优化)

目前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由开发人员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库设计角色、单个功能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模糊等原因,未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性能设计,仅仅实现了简单的数据存储与展示,随着用户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系统性能逐渐下降。 4、数据库管理与研究问题(数据存储、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的优化) 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大,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角色未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而且在数据库自身技术的研究、硬件配置的研究等方面未开展,导致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两方面在数据库管理维护、研究上无充分认可、成熟的技术支持。 5、网络通信因素的问题 随着VPN应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远程数据库应用技术上,我们在实际设计、开发上未充分的考虑网络因素,在数据传输量上的不断加大,传统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承载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修改应用技术模式 2、建立历史数据库 3、利用数据库索引技术 4、利用数据库分区技术 通过尝试效果明显,仅供参考!

广数系统常见故障维修手册

数控技术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af9889049.html, 广数系统常见故障维修手册 目录 故障现象一:电动刀架的每个刀位都转动不停 (4) 故障现象二:电动刀架不转 (5) 故障现象三:刀架锁不紧 (7) 故障现象四:刀架某一位刀号转不停,其余刀位可以转动 (8) 故障现象五:使用排刀架不受控 (8) 故障现象六:刀架有时转不动(加工只是偶尔出现) (9) 故障现象七:928TA系统下的刀架换刀时出现E38报警 (9) 故障现象八:输入刀号能转动刀架,直接按换刀键刀架不能转动 (9) (二)主轴类故障 (10) 故障现象一:不带变频的主轴不转 (10) 故障现象二:带变频器的主轴不转 (11) 故障现象三:带电磁耦合器的主轴不转 (12) 故障现象四:带抱闸线圈的主轴不转 (12) 故障现象五:变频器控制的主轴转速不受控 (13) 故障现象六:不带变频的主轴(换档主轴)转速不受控 (14) 故障现象七:主轴无制动 (14) 故障现象八:主轴启动后立即停止 (15) 故障现象九:主轴转动不能停止 (16) 故障现象十:系统一上电,主轴立即转动 (16) (三)系统显示类故障 (16) 故障现象一:系统显示屏自动复位 (16)

故障现象二:显示屏蓝屏一片 (17) 故障现象三:显示屏出现乱码 (17) 故障现象四:系统无显示 (17) 故障现象五:死机 (18) (四)螺纹加工类故障 (19) 故障现象一:无法切削螺纹 (19) 故障现象二:切削螺纹螺距不对,乱牙 (20) 故障现象三:螺纹前几个螺牙乱牙,之后的部分正常 (22) 故障现象四:退尾,轨迹不正确 (23) (五)系统类故障 (23) 故障现象一:系统报警 (23) 故障现象二:928TC出现“驱动器报警”而驱动器无报警 (25) 故障现象三:991系统在驱动器正常工作时出现“Err-20”报警 (25) (六)驱动类故障 (26) 故障现象一:驱动器报警 (26) 故障现象二:DF3A驱动器功放一到就报警 (28) 故障现象三:DF3A驱动器有时报警,有时能正常工作 (28) 故障现象四:加工过程中,出现DF3A驱动器几轴同时报警 (28) (七)加工尺寸不稳定类故障 (29) 故障现象一:系统引起的尺寸变化不稳定 (29) 故障现象二:驱动器引起尺寸不稳定 (30) 故障现象三:机械方面引起的加工尺寸不稳定 (32) 按产生不稳定故障的现象分类: (33) 故障现象一:工件尺寸与实际尺寸只相差几丝(如:0.01~0.10范围内) (33) 故障现象二:工件尺寸与实际尺寸相差几毫米,或某一轴向有很大变化。 (34)

java性能调优的基本知识

Java堆是指在程序运行时分配给对象生存的空间。通过-mx/-Xmx和-ms/-Xms来设置起始堆的大小和最大堆的大小。根据自己JDK的版本和厂家决定使用-mx和-ms或-Xmx和-Xms。Java堆大小决定了垃圾回收的频度和速度,Java堆越大,垃圾回收的频度越低,速度越慢。同理,Java堆越小,垃圾回收的频度越高,速度越快。要想设置比较理想的参数,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的。Java堆的最大值不能太大,这样会造成系统内存被频繁的交换和分页。所以最大内存必须低于物理内存减去其他应用程序和进程需要的内存。而且堆设置的太大,造成垃圾回收的时间过长,这样将得不偿失,极大的影响程序的性能。以下是一些经常使用的参数设置: 1) 设置-Xms等于-XmX的值; 2) 估计内存中存活对象所占的空间的大小,设置-Xms等于此值,-Xmx四倍于此值; 3) 设置-Xms等于-Xmx的1/2大小; 4) 设置-Xms介于-Xmx的1/10到1/4之间; 5) 使用默认的设置。 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运行程序的具体使用场景,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参数设置。除了-Xms和-Xmx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外,还有很多可能会用到的参数,这些参数通常强烈的依赖于垃圾收集的算法,所以可能因为JDK的版本和厂家而有所不同。但这些参数一般在Web 开发中用的比较少,我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在实际的应用中注意设置-Xms和-Xmx使其尽可能的优化应用程序就行了。对于性能要求很高的程序,就需要自己再多研究研究Java虚拟机和垃圾收集算法的机制了。可以看看曹晓钢翻译的《深入Java虚拟机》一书。 Java程序性能调优的基本知识和JDK 调优 一基本知识 1.1 性能是什么 在性能调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性能是什么?关于性能,我想每个学习过Java的人都能列 出几点,甚至可以夸夸其谈。在《Java TM Platform Performance》一书中,定义了如下五个方面来作 为评判性能的标准: 1) 运算的性能——哪一个算法的执行性能最好? 2) 内存的分配——程序运行时需要耗费多少内存?

视频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常见故障解决方法 单词:NVR(网络硬盘录像机)IPC(摄像机) 一、录像机提示“无网络视频”,怎么办? 进入主菜单-通道管理-IP通道内,点击通道状态(黄色感叹号)查看报错提示。 01 网络不可达 若提示网络不可达,(1)请重新检查网线或者是重新配置摄像机IP 地址(进入录像机主菜单-系统配置-网络配置-基本配置内),摄像机的IP地址需要设置成跟录像机在同一个网段,建议录像机不要启用自动获取IPV4地址,然后进入通道管理-IP通道内添加摄像机即可。(2)如果上述办法添加还是提示网络地址不可达,可进入录像机主菜单-通道管理-IP通道内查看摄像头的IP是否与录像机同网段。(3)上述两步如果都尝试了,还是不行,可能是网络本身传输就有问题,建议进入主菜单-系统维护-网络检测-网络检测-目的地址内,输入摄像机的IPV4地址测试,看是否有丢包延时现象。有丢包延时现象即表示网络链路不通,建议检查网线及交换机等组网设备,或者直连录像机测试。(4)需要注意的问题,新版本IPC初次使用需要激活,IPC未激活就添加到NVR上也会出现网络不可达现象。如果通过NVR激活失败,建议可按照步骤一固定录像机的IP地址后重新激活。第三方IPC添加需要注意添加的IP地址,用户名,密码,协议,端口等都需要填写正确。按照上述步骤还是不能正常添加,建议联系官方。 02 用户被锁定/密码错误/0X12 若提示未知错误/用户被锁定/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把该通道删除掉,重启摄像机,然后点击右下角自定义添加输入摄像机密码添加尝试。 若是/P和/N结尾的录像机,摄像机即插即用接入后提示被锁定的话,可以尝试将摄像机恢复出厂设置后重新接入录像机poe口。 二、硬盘录像机添加ip通道后出现黄色感叹号 原因:在添加IP通道时用户名和密码输错导致; 解决办法: (1)首先把刚刚添加的IP通道删除; (2)然后摄像头重启(拔掉电源最佳)---启动后,重新添加IP通道---选择自定义添加(一定要

系统调优性能测试报告

XXXXX项目 压力测试报告 2015-10-16 XXXXXX技术有限公司文档信息

批复信息 版本记录

1简介 1.1 文档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性能对比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本阶段测试是否达到调优预期目标,符合需要要求。 1.2 面向人员 本文档主要面向XX系统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相关领导。 1.3 参考文档 1.4 术语 1. 每秒事务数(TPS):是指每秒钟完成的事务数,事务是事先在脚本中定义的统计单元; 2. 事务平均响应时间(ART):响应时间一般反映了在并发情况下,客户端从提交请求到接受到应答所经历的时间; 3. 资源利用率:是指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各服务器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 4. 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5. 思考时间(Thinktime):用于模拟实际用户在不同操作之间等待的时间。例如,当用户收到来自服务器的数据时,可能要等待几秒钟查看数据,然后做出响应,这种延时就称为“思考时间”。 2第一轮测试目标 根据项目情况,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XX系统个人系统登录和理财交易的处理能力达到客户正常使用要求,根据测试结果评估系统性能,为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1)分析目前系统登录与理财的处理能力; 2)提高登录和理财交易处理能力,达到客户流畅使用的目的; 3第二轮测试安排 1、对整体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自身交易功能进行全面分析。通过 压力测试手段优化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并给出未来三到五年 资源配置计划,制定后续保障机制。 2、计划从十月十九日开始方案讨论。

SQL2019系统性能优化解决方案共12页文档

SQL Server 系统性能调优解决方案 前言 近几年,医药流通市场经历了激烈的震荡,导致行业逐步成熟和企业的快速变革,差异化经营成为众多医药流通的竞争选择。时空产品在中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且深入应用,大量的客户化开发和定制支撑了企业管理中横向和纵向的变化,很好的适应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求。 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很多用户都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系统效率下降。产生效率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 1.硬件问题 2.软件问题 3.实施问题 正因为产生效率下降的因素很多,所以如何去查找原因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时空公司也处在积极探索过程中。时空公司在解决一些客户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方法和思路,归纳总结后呈现给体系内的技术人员,本方案就系统效率调整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方法、技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让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定位问题,解决问题,为合作伙伴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索引简介 索引是根据数据库表中一个或多个列的值进行排序的结构。索引提供指针以指向存储在表中指定列的数据值,然后根据指定的排序次序排列这些指针。数据库使用索引的方式与使用书的目录很相似,通过搜索索引找到特定的值,然后跟随指针到达包含该值的行。 索引键:用于创建索引的列。 索引类型 ?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基于数据行的键值在表内排序和存储这些数据行。由于数据行按基于聚集索引键的排序次序存储,因此聚集索引对查找行很有效。每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因为数据行本身只能按一个顺序存储。数据行本身构成聚集索引的最低级别(叶子节点)。只有当表包含聚集索引时,表内的数据行才按排序次序存储。如果表没有聚集索引,则其数据行按堆集方式存储。 聚集索引对于那些经常要搜索范围值的列特别有效。使用聚集索引找到包含第一个值的行后,便可以确保包含后续索引值的行在物理相邻。例如:如果应用程序执行的一个查询经常检索某一日期范围内的记录,则使用聚集索引可以迅速找到包含开始日期的行,然后检索表中所有相邻的行,直到到达结束日期。这样有助于提高此类查询的性能。同样,如果对从表中检索的数据进行排序时经常要用到某一列,则可以将该表在该列上聚集(物理排序),避免每次查询该列时都进行排序,从而节省成本。 ?非聚集索引 非聚集索引具有完全独立于数据行的结构。非聚集索引的最低行包含非聚集索引的键值,并且每个键值项都有指针指向包含该键值的数据行。数据行不按基于非聚集键的次序存储。如

系统性能调优

系统性能调优 概述 性能优化的思路 首先是较为精准的定位问题,借助于相应的工具包,分析系统性能瓶颈在哪,在根据其性能指标,以及所处于层级决定选择优化的方式方法。在选择优化的方式方法时,大家可以参照以下章节调优方法,架构优化递进,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有步骤的优化。可能会发现部分指导思想或许有相悖嫌疑,大可不必较真,系统优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分离+共享的组合拳,至于具体选择哪种优化方式,根据具体需求来定,但大型应用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不断分离,在通过索引(非数据库)进行关联起来, 切记:优化一定要对系统进行细致的望闻问切,找到性能问题根源切入点,而不被表象迷糊,对症下药,发现病症所在的医生并不比操作手术刀的医生水平差。本文有工具包一章节,对于需要做优化的人员,需要熟悉,他就是我们诊断所用的CT,例如我们发现内存高了,首先想到不是内存不够用,而是为什么如此消耗内存,用工具看看内存消耗在什么地方,试想之,如在医院,病人告诉医生,他心脏不好,医生就换心脏,那样的话,每个人只要熟练掌握菜刀,都可以做医生 迭代优化

性能优化未必一次性就能满足的,可能此处瓶颈消失了,系统一旦运转快速后,在其他地方又发现新的性能瓶颈,所以性能优化是一个迭代的工作。直至满足系统需要的性能指标。 优化的成本 系统性能设计或优化是否可以一步升天,按照最好的分布式架构进行设计和优化呢,单个节点一直也运转及其健康,理论上是可以达到共产国际的,但实际实施层面不可取,必须结合实际的非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和优化,一则一步到极致的话,系统的成本太过虑庞大,光是性能设计和优化的成本就高于系统本身给客户所提供的价值,也造成研发成本开销过大。二则好像能够架构这样完美系统的人还没诞生。所以一句话也同样适合架构师:有理想而不理想化,废话少扯:具体见法则 调优方法 数据库优化 很多应用,优化DB往往是最直接,最方便,见效最显著的,但并非所有的系统性能都处在瓶颈,或者DB瓶颈解决之后,可能应用层瓶颈,WEB层瓶颈,甚至架构瓶颈都会冒出来了,所以数据库优化十分重要,但往往很多人理解系统优化就是数据库优化,是不全面的。优化角色一般推荐具备较深数据知识的程序员,或者专业的DBA,而不只是会CRUD开

医院信息系统软硬件性能优化方案

目录 [背景] (2) [目标] (2) [性能分析] (2) [优化内容和步骤] (2) [结果检验和日常核查] (4) [注明] (4)

[背景] 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长和所使用信息系统模块的增加,数据库容量增长很快,三级医院保留半年的数据情况下,可以达到25G-30G,且使用模块和接口的数量也在增加,现象是速度明显放慢,操作人员使用不顺畅,影响了窗口正常工作,带来软件性能低下的评价。 硬件方案设计时要考虑承载能力和生命周期;对性能问题的考虑应贯穿于开发阶段的全过程,不应只在出现问题时才考虑性能问题。 [目标] 性能调节的目的是通过将网络流通、磁盘I/O 和CPU 时间减到最小,使每个查询的响应时间最短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数据库服务器的吞吐量。 最终通过对性能分析,制定相应的编程规范,引导开发工作,提高产品质量。 [性能分析] 分析对象: 一、服务器 1、处理器:峰值在85%以下 2、缓存、内存:达到一个稳定值 3、磁盘:检测磁盘错误信息和磁盘空间大小(!!) 4、网络:跟踪网络流量 二、数据库 三、应用程序 分析手段方式: 1、性能跟踪器:发现服务器性能瓶颈 2、检查数据库(使用dbcc工具):是否是数据库对象错误引起 3、SQL SERVER Profiler:跟踪软件后台脚本性能,通过统计分析语句问题 4、主业务程序单元运行调试 5、其他跟踪分析工具 [优化内容和步骤] 一、硬件配置 1、硬件性能降低原因 (1)资源不足,并且需要附加或升级的组件;局部硬件存在瓶颈 (2)资源共享工作负载不平均,需要平衡。 (3)资源出现故障,需要替换。 (4)资源不正确,需要更改配置设置。 2、解决办法(升级的量级待定?) (1)服务器升级硬件配置或增加服务器,更改软件配置 (2)升级网络设备,或更改逻辑结构

windows操作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Windows操作系统常见故障解决方法汇总 在使用电脑享受上网的乐趣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电脑出现的各种各样怪异的问题,今天小编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Windows操作系统常见故障解决方法汇总(本文适用于Windows XP/Vista/Win7/Win8)。 一、在Windows下经常出现蓝屏故障 出现此类故障的表现方式多样,有时在Windows启动时出现,有时在Windows下运行一些软件时出现,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操作不当促使Windows系统损坏造成,此类现象具体表现在以安全模式引导时不能正常进入系统,出现蓝屏故障。有时碎片太多也会引发此类故障,有一次笔者在整理碎片后就解决了该故障,如若排除此项可能则有以下几种原因可能引发该故障。 1、内存原因。由于内存原因引发该故障的现象比较常见,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芯片质量不佳所造成,但有时我们通过修改CMOS设置中的延迟时间CAS(将其由3改为2)可以解决该问题,倘若不行则只有更换内存条。 2、主板原因。由于主板原因引发该故障的概率较内存稍低,一般由于主板原因出现此类故障后,计算机在蓝屏后一般不会死机,而且故障出现频繁,对此唯有更换主板一途。 3、CPU原因,由于CPU原因出现此类故障的现象比较少见,一般常见于cyrix的CPU上,对此我们可以降低CPU频率,看能否解决,如若不行,则只有更换一途。 二、计算机以正常模式在Windows启动时出现一般保护错误 出现此类故障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内存条原因。倘若是内存原因,我们可以改变一下CAS延迟时间看能否解决问题,倘若内存条是工作在非66MHz 外频下,例如75MHz 、83MHz 、100MHz甚至以上的频率,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外频或者内存频率来试一下,如若不行,只有将其更换了。 2、磁盘出现坏道。倘若是由于磁盘出现坏道引起,我们可以用安全模式引导系统,再用磁盘扫描程序修复一下硬盘错误,看能否解决问题。硬盘出现坏道后,如不及时予以修复,可能会导致坏道逐渐增多或硬盘彻底损坏,因此,我们应尽早予以修复。 3、Windows系统损坏。对此唯有重装系统方可解决。 4、在CMOS设置内开启了防病毒功能。此类故障一般在系统安装时出现,在系统安装好后开启此功能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三、计算机经常出现随机性死机现象 死机故障比较常见,但因其涉及面广,是以维修比较麻烦,现在我将逐步予以详解。 1、病毒原因造成电脑频繁死机 由于此类原因造成该故障的现象比较常见,当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系统启动时间延长; ②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一些不必要的程序;

Spark性能优化(shuffle调优)

Spark性能优化:shuffle调优shuffle调优 调优概述 大多数Spark作业的性能主要就是消耗在了shuffle环节,因为该环节包含了大量的磁盘IO、序列化、网络数据传输等操作。因此,如果要让作业的性能更上一层楼,就有必要对shuffle过程进行调优。但是也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影响一个Spark作业性能的因素,主要还是代码开发、资源参数以及数据倾斜,shuffle调优只能在整个Spark的性能调优中占到一小部分而已。因此大家务必把握住调优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要舍本逐末。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详细讲解shuffle的原理,以及相关参数的说明,同时给出各个参数的调优建议。ShuffleManager发展概述 在Spark的源码中,负责shuffle过程的执行、计算和处理的组件主要就是ShuffleManager,也即shuffle管理器。而随着Spark的版本的发展,ShuffleManager 也在不断迭代,变得越来越先进。 在Spark 1.2以前,默认的shuffle计算引擎是HashShuffleManager。该ShuffleManager而HashShuffleManager有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就是会产生大量的中间磁盘文件,进而由大量的磁盘IO操作影响了性能。 因此在Spark 1.2以后的版本中,默认的ShuffleManager改成了SortShuffleManager。SortShuffleManager相较于HashShuffleManager来说,有了一定的改进。主要就在于,每个Task在进行shuffle操作时,虽然也会产生较多的临时磁盘

文件,但是最后会将所有的临时文件合并(merge)成一个磁盘文件,因此每个Task就只有一个磁盘文件。在下一个stage的shuffle read task拉取自己的数据时,只要根据索引读取每个磁盘文件中的部分数据即可。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HashShuffleManager和SortShuffleManager的原理。HashShuffleManager运行原理 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 下图说明了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的原理。这里我们先明确一个假设前提:每个Executor只有1个CPU core,也就是说,无论这个Executor上分配多少个task线程,同一时间都只能执行一个task线程。 我们先从shuffle write开始说起。shuffle write阶段,主要就是在一个stage结束计算之后,为了下一个stage可以执行shuffle类的算子(比如reduceByKey),而将每个task处理的数据按key进行“分类”。所谓“分类”,就是对相同的key执行hash算法,从而将相同key都写入同一个磁盘文件中,而每一个磁盘文件都只属于下游stage的一个task。在将数据写入磁盘之前,会先将数据写入内存缓冲中,当内存缓冲填满之后,才会溢写到磁盘文件中去。 那么每个执行shuffle write的task,要为下一个stage创建多少个磁盘文件呢?很简单,下一个stage的task有多少个,当前stage的每个task就要创建多少份磁盘文件。比如下一个stage总共有100个task,那么当前stage的每个task都要创建100份磁盘文件。如果当前stage有50个task,总共有10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执行5个Task,

SCADA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处理手册

目录 第一章:1.5MW SCADA监控 1.1塔底屏 1.1.1塔底屏重启后不能自动登陆系统 1.1.2Client.exe软件启动时报错 1.1.3塔底屏软件启动不正常 1.1.4塔底无数据,中控室显示正常 1.1.5无法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到塔底屏 1.1.6更换塔底屏后,塔底屏监控软件配置完成后软件无法启动1.2数据库及监控软件 1.2.1风机监控数据压缩包正常生成但关系数据库存储异常(利用率)1.2.2监控软件上查询显示正常,数据中心压缩数据包也正常但使用 数据分析工具查询数据异常,表现为变量数据整体偏移 1.2.3发电量汇总及日报中发电量统计为0 1.2.4在查询发电量及生成日报时如果风机发电量为0则查询缓慢1.2.5中控室前台监控机风机监控显示正常但后台工控机没有显示1.2.6塔底通讯正常但中控室显示异常 1.2.7发现某台风机报出的故障信息与实际故障不符 1.2.8配置服务器启动lampp失败

1.2.9启动监控程序显示无法连接数据库 1.2.10储存多条报警信息或多条操作员日志 1.2.11发电量与功率不符 1.2.12现场发电量修复 1.3通讯相关 1.3.1整条通讯线路通讯中断 1.3.2某台风机监控通讯中断 1.3.3风机通讯闪断 1.4SCADA硬件及其它网络设备 1.4.1防火墙VPN远程连接无法第二阶段协商成功 1.4.2控创服务器无法开机解决办法。 1.4.3服务器数据溢出 1.4.4忘记MOXA交换机IP地址,如何重新配置交换机 1.4.5Cisco路由器及交换机掉电后配置被清空 1.5与第三方通讯 1.5.1第三方与我方监控机opc无法连接 1.5.2第三方与我方监控机ModBus通讯不正常或无法建立数据连接 第二章:2、3、6MW SCADA监控 2.1打开监控界面显示无法浏览网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