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本科学年论文

历史学本科学年论文
历史学本科学年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论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和评价

学号: 06504008

姓名:王焱根

专业:历史学

年级: 2006级 1班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完成日期: 2010年 5月

指导教师:邓玉娜

摘要:庚款留学,渊源于1908年美国政府向中国清政府退还多余的庚子赔款,由此推动的

留学浪潮从清末、北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最后几年。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庚款留学为中国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科技教育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对于庚子赔款留美教育活动的定性和评价争论不休,各种观点差若天渊。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研究庚款兴学对近代中国的具体影响,做出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庚子赔款、教育、中国、美国、清政府这里还有英文摘要,请添加。

目录

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 (3)

二、“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孕育和诞生 (3)

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决策的目的和初衷 (4)

四、庚款留美的历史进程及庚款退赔使用情况 (5)

五、利用庚款陆续创立的在华教会大学概况 (7)

六、庚款留学对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影响 (8)

七、友谊,还是侵略? (10)

八、对庚款留学的定性和评价 (11)

九、参考书目 (11)

大题目还需斟酌,寻找更为准确的表述。要么全部写成“庚子赔款”,前后要统一称谓。

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赔偿俄、德、法、英、日、美、意、奥等8个交战国,以及比、荷、西、葡、瑞、挪等6个“受害国”军费、损失费等项,合计关平银4.5亿两,年息四厘,按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盐税作抵押。“庚子赔款”各国分配率为:俄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l%、比1.89%,其余各国均不足1%。美国按比例分得32939055两,合24440778.81美元,39年还清,本息共计5355余万美元,这一数目大大超过美国实际上的损失数。据美国国务卿1907年6月15日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照会中称:?当赔款之初定也,美国政府本已定意,俟赔恤各项呈报齐全,军费支用核算明白,即于合宜之时,将派定数目改正,除本国政府、国民应得之数外,所有湓数,愿请中国毋庸担任。?①

关于退回多余款项的交涉从1904年就已经开始,中国原本以白银支付赔款,当时,一些国家因金贵银贱,要求中国以黄金支付。为此,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于当年12月初拜会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指出:?用金用银出入虽属不多,然现今中国为赔款罗掘俱穷,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难于负担,仇洋之念将日益高涨,大局很可能受到动摇,祸患何堪设想。?海约翰动容沉默良久,慢慢说道:?庚子赔案实属过

多……?梁诚从中机敏地捕捉到美政府认为其庚子之乱损失有“浮报冒报”而“实属过多”的信息,立即抛开支付赔款方式的话题,转而请求美国带头减少赔款数量,?各国若将赔款核减,于我财政殊有补益,贵国如能倡者,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海约翰遂表态道:?所言确有至理,自当极力代谋,唯总统甫得蝉联,举动不宜过骤,易徐图之,必将得当以报。?最终,1908年12月28日,美国总统下令,除扣去美国出兵军费及美国在华商人、传教士的损失赔偿款项共计l1655 492.69美元外,其余赔款全都退还中国,退款金额共13655492.69美元,另外保留2000000美元作为或有未经查出应赔偿的款项之用,后经查明应扣1838140.36美元,余额也都交还了中国,共计13817352.33美元。

二、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孕育和诞生

在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无论中国政府还是民间都从不同的角度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面对目益严重的国内外形势,清政府试图通过改良来防止革命和改善同列强的关系。教育改革,造就人才成为它推进改良、实行新政的刻不容缓的大事。清政府因此鼓励出国留学。1902年10月,清政府发布上谕:?著各省督抚选择明通端正之学生,筹给经费,派往西洋各国,讲求专门学业,务期成就真才,以备任使。?此后,清政府不断地选派学生前往欧美各国。然而,由于欧美各国学费昂贵,清政府面临财政支出的困难。正在这时,传来了美国准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消息。

1905年4月,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与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退款问题曾有一次重要谈话。柔克义转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意思:?总统认为,此项赔款摊付之法,中国早已筹定,若果交还,不知是否摊还民间,抑或移作别用。?梁诚早已洞悉美国有意将退款用于在中国办学,立刻致函清政府外务部,声告美国政府:?请将此项赔款归回,以为广设学堂遣派游学之用,在美既喜得归款之义声,又乐观育才之盛举。?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年度咨文,请求国会授权,并?以一切实际可行的方法,在教育上帮助中国人民?。其中提到:?美国政府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1165万元(美元)之外,所余1200万余元,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应以之退还中国,以全友谊。中国已支付超过1165万元的部分(964万余元),分期于中国每年分付赔款内减还。美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他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认为在美国名下的庚子赔款大大超出了美国实际的参战费用,应该退还,因此通过了罗斯福咨文及退还庚子赔款决议案,并授权总统全权安排。当天,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这个决定。同时,美国国务院电告驻华公使柔克义,令他将此事通知中国政府,询问中国政府对退还时间和退还办法的意见,并说明退款必须用于兴学。柔克义先与清政府官员进行了数次会谈,摸清底后,于7月11日正式照会声明清政府,告知美国国会已于5月25日核准,将给美国的庚子赔款数减至13655492.69美元,将此数与原来分给美国之数间的差额10785286.12美元退还中国,从1909年至1940年逐年退还,后延期到1945年。

在美国政府的强势导引下,中国也同意了将退款完全用于办学。1908年7月14日,庆亲王奕劻在给柔克义的复照中明确地向美国方面表示,由于近年美国总统提倡中国学生赴美,中国政府现拟选派学生前往美国学习,愿同柔克义妥善询商具体办法。16日,外务部通知清政府驻美公使伍廷芳,拟以美国退款用来支付派遣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费用。1909年7月8日,清政府外务部和学部联合上报派遣学生赴美办法大纲,当天就得到批准。

9月14日,清政府答书:?本国政府久感贵国邦交之笃,而无由申达谢悃,今大国如是盛举,何可不谢。敝国闻贵国大伯里玺天德曾有愿中国学子留学贵邦之言,且敝国亦仰贵国教育之发达,是以敝国政府现已决意用此退还之赔款,每年派遣学生若干人至贵国留学,己另咨贵国外务部与贵国使臣会商一切办理之法,敬布腹心,伏唯照察。?同时附书美国公使,知会派遣留学生办法,并派唐绍仪为专使,就退还赔款之事,赴美国答谢,这就是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全过程。

经过这一时期同美方的协商,清政府决定:(一)同意从1909年开始,每年派遣合格的一定数目的中

国留学生赴美国各大专学校深造。在退款的前4年中,每年至少派100名学生留美,第5年开始,每年至少派50人,直到退款使用完毕为止。这批学生中80%的人被指定学习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等,其他人学习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二)为了便于派遣学生,清政府负责筹办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即今天清华大学的前身,作为中国青年赴美各大专学校深造的预科。(三)在华盛顿市区,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负责管理中国留学生。1909年10月,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47人登上轮船起程前往美国,他们和他们的后继者将被称为“庚款生”。

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决策的目的和初衷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的崛起极大地震撼了中国,学习日本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寻求救国之路的重要着眼点,留学日本相对低廉的费用和较近的旅途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从1896年开始,中国赴日留学生人数开始急剧增长逐年加倍,到《辛丑条约》签订后的1905~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已经达到8000多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潮流。当时中国青年留学日本和欧洲的人数要比留学美国的人多得多,这明显不利于美国在中国的长远利益。

此外,针对美国政府1902年通过歧视华工的《排华法案》,1905~1906年,中国掀起了抵制美货的大规模群众性运动,席卷沿海和内地十几个省,持续时间达8个月之久,社会上各个阶层各行各业,以不同方式响应参加了这一运动,甚至波及到很多海外华侨。由于美国对华贸易额持续下降,美国政府担心失去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不得不修改了某些劳工和移民部门的某些规定,一些美国商人和报社也批评美国政府对华工的苛刻政策,因此美国也急于希望改善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国家形象。在大规模抵制美货的风潮中,中国青年高涨的反美情绪引起了美国上下的警觉。如美国驻日代办亨廷顿·威尔逊和如康奈尔大学教授精琪等著名学者,都向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发出警告,指出美国所接收的中国留学生太少,甚至远不如欧洲小国比利时,美国有可能将因此在精神领域内失去对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影响力。

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提醒罗斯福总统:“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将因此而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潮流,并使其壮大,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这位大学校长坚信,为赢得中国青年而付出成本和代价,即使从物质利益角度来说也是值得的——“与军旗相比,道义与精神将更有力地支配商业”。

不久以后的1906年初,美国国内教育界名流,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斯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呈递了著名的《关于派遣教育考察团去中国的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鼓动政府应将退还之款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并规划了实施办法。他断言:?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中国正临近一次革命。自然,中国的革命将不会像日本那样快速,如果不是其他原因的话,这是因为这个国家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然而,不能认为这场已启动的革命会再次遭受长时期的挫折和反动。世界上每一个大国都将或多或少地与这场巨变产生密切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每一个国家都得决定这些关系将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和睦友善的关系,还是残忍的暴力和武力威胁的关系,美国应当毫不迟疑地作出自己的选择。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能够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如果美国在三十年以前,已经做到把中国留学生潮流引向这一个国家来,使这潮流扩大,那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与最巧妙的方式,而控制中国的发展,使用从知识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②

就在这一年,一名美国公理会在华牧师斯密士(A.H.Smith,中文名字明恩溥)也在回国时,拟定了一项利用庚子退款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发展在华教会学校的计划,为此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及政界人士,并于1906年3月6日到白宫进谒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力劝其退还中国的庚子赔款,专门开办和津贴中国的学校。他认为,退还庚款的实际目的是要?避免将来中国再次发生类似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他还表示:?随着每年大批的中国学生从美国各大学毕业,美国将最终赢得一批

既熟悉美国又与美国精神相一致的朋友和伙伴。没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如此有效地把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上、政治上联系在一起。?罗斯福总统对这项计划十分重视,他在回信中说:?我同意你所说的一切。如果我们能够采纳你建议的政策,我将衷心赞成。?③

美国驻华全权谈判代表及后来的驻华公使柔克义,是最早向中国方面提出庚款用于教育的美国官方人士。如前所述,1905年4月,柔克义向梁诚透露美国行将退款时曾明确提出以用于办学为条件。而会见梁诚之前一个多月,柔克义即以个人身份写信给一位参议员,他表示:?我不能设想,还有比向他们提供我们的教育设施更为有益的事——不仅对他们来说,而且最终对我们来说。从与许多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中国官员的长期接触中,我完全有信心地说,这些人对他们国家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绝对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柔克义在后来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反复建议尽快落实退还部分庚款用于中国教育,指出清政府已认可用于教育,并很可能会要求美国参与这一教育基金的管理。后与清政府谈判庚款归还问题时,更明确申明只有中方将退款用于兴学,才能有助于美国总统早日做出退款决定。当时清政府鉴于?目前中国待办要政极多,正虑无款可筹?,并不赞成将退款全部用于兴学。认为?办理学务,似无须如此巨款?,主张先用于兴办路矿,以其所获之余再用于兴学,如此?庶可本末兼权,款归实济?。

此时,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东北国防和经济开发问题日益提上议事日程,清政府遂派出唐绍仪出访美国,希望能为东北开发争取更多的美国资金,而最简便的莫过于将庚子赔款退款直接用于东北建设。但意想不到的是,美日两国随后订立了《罗脱——高平协议》,美国以承认日本在东北亚的特权,换取了日本对维护该地区工商业机会均等的承诺,唐绍仪的使命因此彻底失败。对于清政府挪用赔款他用的动议,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坚决反对,执意坚持退款兴学,并称清政府如不同意,他即?担心总统将不会放弃庚子赔款的权利?,迫使清廷同意将退款完全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后才与外务部正式互换照会。至此,将庚子赔款退款完全用于留学教育,几乎已经成为美国各界的共识。可以说,这其中既有洋溢着美国精神的理想主义追求,也有着眼于美国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

四、庚款留美的历史进程及庚款退赔使用情况

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共同拟定了《派遣美国留学生章程草案》,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有关事宜的规程。10月31日,两国又对留美学生的资格、选拔、专业及其管理等问题达成基本协议。协议规定:自退款的第1年起,清朝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第4年派足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须?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其中,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并责成清政府外务部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1909年6月,清政府专设“游美学务处”(清华大学的前身),命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学部郎中范源濂、外务部主事唐国安为会办,容闳为驻美监督,负责考选学生出国留学。

1909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9月初,大清国第一次留美资格考试由学务处负责招考,来自全国的640名考生云集京师灯市口附近的史家胡同。考试相当复杂和严格,共有15门功课。第一轮考试安排在9月4日、5日,只考中、英两种语文。语文过关者,才能进入下一轮考试。第二轮从9月9日考试,第一天考代数、平面几何、法文、德文、拉丁文;第二天考立体几何、物理、美术、英国历史;第三天考三角、化学、罗马史、希腊史。监考者除了大清国外务部与学部的官员,还有美国使馆的官员。最后的录取率仅为7%,共47人。第一批学生于当年10月赴美。1910年,又如法炮制派出70人,同时录取143人为备取生,入清华学堂肄业馆短期训练,随时送往美国。从美国退款开始的1909年到清华学校成立的1911年,游美学务处举行了三次甄别考试,共选派183名赴美留学生。此后,各省选派的官派留学生也逐渐增多。1903年,湖广总督端方在湖北各学堂中选送10人赴美。此外,两广学务委员陈锦涛、山西巡抚恩寿、上海商务高等实业学堂、江苏湖北等都派出了一定数量的留美生。

1910年,为了克服选派留美学生的困难,清廷学部奏请改革游美肄业馆的三项办法:(一)将游美肄业馆的学生名额由原来的300名增加到500名。(二)将学制定为8年,分高等和中等两科,各为4年制。(三)高等科分科教授,参照美国大学办理。毕业学生不仅限于留美这一途径,在该馆肄业的学生也能具有专门的才学。游美肄学馆地基原系赏用北京西郊清华赐园旧址,故将游美肄业馆改为“清华学堂”。1911年清华留美预备校建立,人称“赔款学校”(Indemnity college),其教育宗旨为?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1912年,清华学校又派遣高等科毕业生16人留学美国。这是清华学校成立后第一批派出的留学生。此后,清华学校每年的高等科毕业生全部留美。大约每隔一年,学校还招收一次女生(1914年开始)和专科生(1916年开始)直接资送留美。此外一些留美自费生也接受清华的一部分津贴,称为“津贴生”。这样,以清华为中坚力量,便形成了清末民初赴美留学的高潮。截止到1929年,共计派遣留美学生1279人。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同时,美国在中国先后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建国后并入北京大学)。

美国对庚子退款的使用实行了严格的监督,并毫不掩饰地表达其对清政府行政效率和廉洁程度的极端不信赖。美国国务院制订了严格的退款计划,要求中国仍须按原额按期向美国缴纳赔款,美国收到后再将退款转交中国,设立专款账号,专用于资助中国学生留美。在美国政府的推动,甚至干脆是棒喝下,对提升财政收入比对办学教育更为热衷的清政府,终于半推半就地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庚款退款办学迅速制度化,为了保证留学生质量而设立的预备学校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的选拔,也居然成为在贪腐成风的大清国及之后的民国,最为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仁政之一。

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周自齐出任第一任总办,范渊濂出任第一任会办,胡敦俊任教务长。清华学堂全校共有30多名教师,美国教师有10多人。全校共400多名学生,一律公费。不久,学堂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停办。1912年,北洋政府外交部撤销游美学务处,将其职权划归清华学堂。同年5月1日,清华学堂重新开学,11月改为清华学校。早期留美生唐国安出任第一任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并重新整顿了校务和教务。在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大学之后,派遣庚款生的办法也有所改变,叫做“留美考试”,每年在报纸上公开招考,不但清华学生,其他大学的毕业生也同样可以报考。另外,清华大学还保留一些公费名额给自己研究院的毕业生和助教。按清华制度,取得公费留美资格的研究院毕业生,可以自己提出留学计划,并不一定要到美国去。例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是这样决定于1937年赴英国留学的。

这一时期,清华学校对学生要求严格,注意学生德、智、体三育的发展。学校赴美游学章程第一条中规定:“清华学生选派游美之学生,以本校三育具优之毕业生及本校临时考取之专科生与女学生为及格。”学校非常重视英语,许多课程采用英文教本,连一些诸如行政会议、文艺节目、布告、辩论会等都采用英语。学校非常重视体育:规定如体育不及格则不准出国留学,并将每天下午4点到5点规定为强迫运动时间。每天一到下午4点,学校就把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全部锁起来,迫使学生到运动场上去锻炼。1917年,留美学生汤佩松回忆道:“那时的体育老师是马约翰先生。他热情而又严厉,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他作了一些规定,诸如三次旷课,体育成绩就按不及格论处;五项全能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出国留学的资格;甚至不会游泳的学生,也在不准出国者之列。”经过这样的措施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和精神面貌,保证了派遣留学生的质量。

1917年8月,北洋政府听取美国公使的意见,成立由外交部总长、次长和美国公使三人组成的“清华学校基本金委员会”,下设清华学校董事会,派外交部官员十人为董事,以控制清华庚款。学校临时开支每次在两百元以上者,都要得到董事会批准。每年美国退还庚款,减去实际开支,剩余部分存为清华庚款基金。1928年7月,国民党政府将清华庚款基金全部移交给中美双方组织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经管,由教育部同该会签订《保管清华大学基金办法》,主要内容有:1、清华拥有基金的所有权;2、教育部拥有基金的支配权,审查清华每年的预决算等;3、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拥有基金的保管权,是清华庚款基金的永久保管者;4、清华大学基金本金,永远不得动用;基金利息到退款终了一年以后,才能用作学校经费。1942年1月,中国还清了全部美国庚子赔款。按章程规定,从此基金利息可拨给清华使用,但因战争,美国银行存款冻结,不能兑现,庚款利息均自动滚入基金。直到1947年1月,清华大学

才真正领用到基金利息,每年约14~15万联金,共可领用1942~1947年五年的75万美金。除留美经费已支用25万美金以外,还可动用50万美金,清华以之还清了各大银行的贷款。到新中国成立前,清华庚款基金积为432.3万美元,利息全年净收15万美元。1948年12月,校务会成员经美国到台湾。校长梅贻琦用庚款利息在台湾新竹又办了一所清华大学。庚款本金,据说当年存在上海的美国花旗银行,战时转到了美国本土按章程规定,清华庚款基金永不动用。因此可以断定,此款至今尚在。

继美国于1908年退还庚子赔款部分余额后,1917年11月30日,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葡萄牙、俄国等协约国,为使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协助协约国的战争,联合照会北洋政府外交部,同意庚子赔款自1917年12月1日起至1922年12月1日止停止交付,并免加算利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奥两国战败,中国趁势对德、奥停止支付赔款。后法国退还庚款余额总数为39.158万余法郎,折合美金为7.555万余元。按协定自1924年1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继续垫借中法实业银行,充作四项之用:1、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无利债券;2、办理中法教育及慈善事业;3、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之股本余额;4、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贷款。英国议会于1926年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明确规定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中方由胡适担任“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顾问,负责退款事宜。日本庚子退款中国无一团体申请到补助,只用于留日学生的补助、日本在华学术研究及中日文化交流。1936年以后用于侵华战争。比利时于1925年订立“中比协定”退还庚款;意大利于1933年订立“中意协定”,退还庚款;荷兰于1926年将庚款全部退还中国,但指定用于水利事业65%、文化事业35%。值得一提的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于1920年正式宣布帝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均为无效,同时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非法特权,包括中国对俄庚子赔款的余额。据此,1924年5月,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协定》,其中规定中国对俄庚子赔款的余额除偿付中国政府业经以俄款为抵押品的各项债务外,余数全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由中国政府自行管理。

五、利用庚款陆续创立的在华教会大学概况

1916年,中国可正式称为“大学”的教会学校已有11所,其中相当部分已向外国政府立案,拥有和国外大学平等的学位授予权。这个数字还在发展之中,并且它没有包括两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华南女子学院,它们后来也先后取得了学位授予权),以及一所著名的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④它们当中最著名的一些是:

上海圣约翰大学,1890年最早成立大学部的教会学校,当时叫圣约翰书院,1906年更名大学,同年得美国哥伦比亚州法律特许,有授予与美国大学同等的学位权。北京汇文大学,前身是美国教会1870年始创的卫理学堂。1890年获纽约州政府特许状,有授予学位权,三年后正式更名汇文大学。1916年,合并了1904年创立的另一所教会大学华北协和大学,实力更加雄厚。岭南学堂,前身是1888年美国长老会在广州创立的“格致书院”,1893年获纽约州立大学特许状。东吴大学,由苏州存养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于1901年合而成,文科在苏州,法科在上海。1900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立案,获授予学位权。武昌文华大学,1910年创立,同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州法律认可,获授予学位权。南京金陵大学,1909年创立,次年在纽约州立案取得学位授予权。杭州之江大学,1914年创立,6年后在哥伦比亚州立案取得学位授予权。上海沪江大学。1908年创立,当时叫浸礼大学,1915年更名,两年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立案取得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1902年创立的山东联合大学(1909年改名山东基督教大学,1931年改名齐鲁大学),1910年创立的成都华西协和大学,以及中国唯一的天主教大学——1903年创立的上海复旦大学。

教会大学之所以能如此勃兴,主要是因为它们独立于中国社会,宛然国中之国,不受动荡时局的影响,同时经费比较充足,特别是1907年以来,美国人乐于在中国扮演乐善好施的形象,官方退还欠款,民间也捐赠不断。所以在1918~1928的10年中,中国的大学建设中竟出现了国立大学与教会大学并驾齐驱的局面,比较有代表性案例的就是蔡元培的北京大学与司徒雷登的燕京大学。

六、庚款留学对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影响

庚款留学兴起以后,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崛起,很快比肩日本。留日生与留美生这两大留学人才队伍,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不断引领潮流,成为新的时代主角。具有鲜明对比的是,当大多数留日生连日文都说不流利时,留美生却多数能够学贯中西,甚至涌现了不少泰斗级的人物。当大多数留日生热衷“主义”与“革命”,为了“主义真”而“砍头不要紧”时,留美生则更为关注“问题”,关心文教,支持改良,他们对待“同志”或许也能做到春天般的温暖,但对待“敌人”却基本难以做到寒冬般的冷酷无情,因此在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不合时宜地显得“革命意志”极其薄弱。多年以后,新文化运动“问题与主义”之争就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并反映了留日生与留美生意识形态的差异。做长期学术教育的美国与做短期速成留学的日本在中国体现了鲜明的对比:从日本进口的各种速食“主义”和“思潮”潮起潮落,而从美国“进口”的“民主”和“科学”则成为日后持久的理想灯塔,尽管很多时候其光芒十分微弱。

1909年10月,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梅贻琦、金涛等47人登上轮船起程前往美国。那以后,中国人留学美国成为主潮,他们中有梅贻琦、竺可桢、侯德榜、胡适、陈寅恪、马寅初、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邓稼先、周培源、费孝通、茅以升、高士其、陈省身、巴金、曹禺、季羡林……这许多群星灿烂的名字,不胜枚举。庚子退款到底为中国培养了多少留学生?由于这笔钱的使用方式几经变更,这个问题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如前所述,大致说来,一开始双方商定,退款的前4年中每年至少派100名学生留美,第5年开始每年至少派50名。这些人当中要有80%学习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除上述官费生外,每年还要拨出一部分款项资助自费留美的学生。但实际上,第一年庚款生仅47人,第二年也才70人,第三年又倒退到63人。根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的统计,1909~1929年由清华大学派出的官费生共1279人,领庚款津贴的自费生共476人,以后除这两部分人外,又曾资助一部分研究生留美。抗战期间,庚子赔款曾一度停付。1943年美国宣布放弃庚子赔款,清华大学尚有历年结余的庚款基金,并用此基金资助一部分学生留美。粗略估计起来,总数大约在三四千人。另外,1924年成立了一个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专门管理美国退还的庚款。这个基金会曾资助过除清华大学以外的其他大学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这些学校也曾公派留学生,如此看来,间接的“庚款生”也会有一定数量。⑤

留美学生在美国所学科目80%是理科,20%为文科。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的47名学生中,学理工农矿的有39人,攻文学、教育、心理、财政经济的仅8人;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学的70名留学生则有8人学文科,其余都是学工程、理化和农医等。留美学生大多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茅以升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留学,仅用1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又来到匹兹堡的一家桥梁厂实习。在那里,他一边学习制图、设计,到构件厂、装配工地做工,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上匹兹堡加利基理工学院的夜校,攻读博士学位。1919年底,他又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加利基理工学院的第一个工学博士,当时年仅24岁!侯德榜1913年由清华学校赴美麻省理工学院留学,1917年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后入柏拉图学院学习制革,获制革化学师文凭。1919年,他又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学工程,两年后即获博士学位。留学生王宠惠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法律科毕业考试第一名。在接受毕业证书时,他代表全校4000多人致答词,这是中国最大的荣誉。从1917、1918年所汇编的《游美同学录》来看,90%以上的留美生获学士学位,很多人获硕士学位和工程师资格,有35人获博士学位。

据统计,从1909年到1920年,清华留美生归国的为507人。其中,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学生人数为144人,占28.4%。1936年时,清华大学“全校教师有210余人,其中有教授90人,几占全体教师的一半。他们绝大多数是留学美国的,2/3以上又是清华的留学生”。此外,有62人在公司工作,占12.2%。在铁路工作的有37人,占7.29%,。在银行工作的有30人,占5.91%。这些学生回国后都成为建设方面的中坚力量。24岁获博士学位的茅以升,回国后任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他主持修造了全长1453米的杭州钱塘江大桥。在修桥过程中,他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组织,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采用“注水法”,“沉箱法”,“浮运法”,实施了建桥打桩、建桥墩、架钢梁等复杂困难的工程,仅用两年半就完成了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的修造。在教育领域,胡适、廖世承等庚款留美生回国后,竭力鼓吹实施新教育,建立新学制。北洋政府于1922年1 1月公布的“六·三·三·四”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大学四年),就是在他们的影响及积极推动下,模仿美国的“六·三·三”制而来的。这一学制体系影响很大,比较适合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一直被沿用到1949年全国解放。

胡刚复是第一届庚款生,哈佛大学博士,中国物理学界的先驱。他的学生有:严济慈(1900~1996,中科院院长)、吴有训(1897~1977,中国理论物理学专家)、茅以升(1896~1989,中国桥梁专家)、赵忠尧(1902~1998,中科院高能所所长)、施汝为(1901~1983,中科院物理所所长)、陆学善(1905~1981,中国晶体学创始人)、顾功叙(1908~199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地震学会的发起人和理事长)。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中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和理事长秉志(1886~1965)是第一届庚款生。中国第一个生物系南京高等师范生物系、第一个生物学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所以及享有盛誉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都是他创办的。曾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的何杰也是第一届庚款生,他回国后从事地质教学40年,辗转众多大学任教授和系主任,国内矿业、地质学者多出其门下。在第一届庚款生中,还有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他在任期间振兴清华大学达到美国大专院校程度,他还创建了台湾清华大学。胡明复(1891~1927),是第二届庚款生,也是哈佛大学博士,他是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在第二届庚款生中,还有康奈尔大学毕业的中国物理学的先驱赵元任,他也是中国科学社的发起人之一。有我国植物学的奠基者、中国植物学会创建者之一钱崇澍(1883~1965),他解放后长期任中科院植物所所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有杰出的学者、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1890—1974),这位可敬的学者还是一位教育家,我国最早一批气象学和地理学家大多数是他的学生,解放后他曾任中科院副院长。有中国电炉炼钢的创始人之一周仁(1892~1973)。最后,第二届庚款生中还有一位大思想家胡适(1891—1962),他虽然不是职业科学家,却为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显然得益于他早年在康奈尔大学受的科学训练。

这张科苑精英的名单似乎可以不断地开列下去。例如叶企荪是1918年庚款生,1921年测定的普朗克常数值是当时最精确的值。吴有训是1920年庚款生,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以实验验证了“康普顿效应”,使康普顿在192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中国的“桥梁之父”茅以升是第八届庚款生,中国数学界的元老何鲁是第四届庚款生,发明“侯氏制碱法”震动世界、曾任化工部副部长的侯德榜(1890~1974)是第四届庚款生,中国化学界的先驱张子高(1886~1976)是第一届庚款生,中国“科普之父”高士其(1905~1988)是1925年庚款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1902~1993)是1924年庚款生,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则是1936年清华大学第二届留美公费生等。特别值得一提的两位后起之秀杨振宁(1922~ )和李政道(1926~),他们都曾就读于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大,分别于1945、1946年获庚款资助留美,而推荐他们的前辈学者吴大猷也是庚款生)。1957年,他们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直到今天,他俩仍是国际物理界的顶尖巨擘。庚款生中还出了一些不属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学者,如经济学家陈岱孙(1900~1997),诗人、文学家闻一多(1899~1946),等等。⑥留美学生在学术和教育的领域有很高的成就。庚款生都是千里挑一的既聪明、又专心于学术的角色。他们接受的是最正规、最先进的科学训练,大部分进的是哈佛、麻省这样的名牌大学,有的直接受业于当时顶尖的科学家从事着当时最前沿的科技事业。

七、友谊,还是侵略?

1949年8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长达1000多页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并附有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发表白皮书写给杜鲁门的信。白皮书叙述了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至1949年中国全国基本解放这百余年的美中关系,特别评述了从抗战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和结局。艾奇逊说:?从我们历史很早的时期起,美国人民和政府就关心中国了。虽然距离遥远,背景又大不相同,把中美两国隔离开了,可是那些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团结中美两国人民的纽带,一直在加深着美国对中国的友谊,许多年来种种善意措施便是证据,例如用庚子赔款来教育中国学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废除治外法权,以及战时和战后对中国的大规模援助等等。美国始终维持并且现在依然维持对华外交政策的各项基本原则,包括门户开放主义,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⑦

就发表白皮书一事,中国共产党方面通过新华社从8月12日连续发表毛泽东亲自捉刀撰写的评论文

章,指出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自供状”,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本绝好的反面教材。其中,8月30日,毛泽东以一篇《“友谊”,还是侵略?》的雄文,回应白皮书中艾奇逊对中美两国历史关系的评述,严厉指责美国退赔庚款是“文化侵略”,进而论证美国政府自晚清以来就对中国包藏祸心、用心险恶。毛泽东说:“为了寻找侵略的根据,艾奇逊重复地说了一大堆‘友谊’,加上一大堆‘原则’。……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自从一八四○年帮助英国人进行鸦片战争起,直到被中国人民轰出中国止,应当写一本简明扼要的教科书,教育中国的青年人。……强迫中国接受美国人传教也是一条。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据有人统计,美国教会,‘慈善’机关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四千一百九十万美元,在教会财产中,医药费占百分之十四点七,教育费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二,宗教活动费占百分之四十七点一。我国许多有名的学校如燕京、协和、汇文、圣约翰、金陵、东吴、之江、湘雅、华西、岭南等,都是美国人设立的。司徒雷登就是从事这些事业出了名,因而做了驻华大使的。艾奇逊们心中有数,所谓‘那些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团结中美两国人民的纽带,一直在加深着美国对中国的友谊’,是有来历的。从一八四四年订约时算起,美国在这些事业上处心积虑地经营了一百零五年,据说都是为了?加深友谊?。参加八国联军打败中国,迫出庚子赔款,又用之于?教育中国学生?,从事精神侵略,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⑧

八、对庚款留学的定性和评价

庚款留学使中国学生掀起了第二次留美高潮,对此后中美关系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尽管美国在庚款留学这件事上有过自己的小算盘,但它对于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帮助还是无可低估的。在此后几乎整整半个世纪当中,中国科技界差不多每个领域都有庚款生扮演着学科带头人(包括后来英国等其他国家效法美国退款资助的留学生),而由庚款生们回国培养出来的第二代科技精英,许多直到今天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上。庚款留学生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是难以估价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留学生,就绝对不会有中国近代科学。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部委员当中,属自然科学方面的共172人,他们代表了当时中国科学的最高水平。其中留美的77人,留欧的59人,留日的7人,共占83%,未出国的只占17%。⑨在1955年颁发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中,一、二等奖获得者全是留学归国的科学家,三等奖中留学生也占8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与欧、美、日的交往一度中断,只有1950年代派出过留学苏联的学生。即使如此,到1981年恢复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时,学部委员中(包括部分已去世的老学部委员)西方留学生和留日学生仍占78.7%,留苏学生只占3.4%。⑩所以,对1908年美国的庚款兴学,主要有两类观点。

一、从美国退款的动机出发,进行道德评价。认为美国庚款兴学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增进中美之间的贸易与培植美式教育的领袖人才”,并非完全为了正义与公道;退还庚款以中国的清偿为前提,出于美国的“傲态”和对中国的“怜悯”,“与纠正国际政治中强权即公理的邪恶行为毫无干涉”。尽管客观上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美国统治阶级始料所未及的”,因而“不应该算做美国退款兴学的功劳”。庚款兴学是美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应予否定。

二、对美国庚款兴学作道德评价有失偏颇,应重新评价。理由如下:1、一国的外交行动是否侵略,应依据它是否损害了另一国的主权和利益。庚款兴学没有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反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2、美国对退款用途提出附带条件——指定用于兴学,保证不被用于有损美国之事,与直接干涉中国主权和内政不同。且据清廷《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和《游美学务处暂行章程》,庚款兴学的管理权主要仍掌握在清廷手中,与民国后庚款兴学管理权受制于美国有所区别3、美国退还部分庚款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八国联军侵华并勒索高额赔款的一种自我否定。4、美国退款动机既从美国利益出发,亦考虑中国利益,对中美两国都有益。因而,如果持历史主义态度,从一般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国家利益角度看待问题,1908年美国的庚款兴学,应该说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九、引用注释及参考书目

①中美关系史丛书编委会编:《中美关系史论文集》(2),162页,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②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卷,第二分册,255~25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③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4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④资料依据[美]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曾钜生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教育通史》(四)。

⑤以上关于庚款的数据,均据徐鲁航:《庚款留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载《新的视野——中美关系史论文集》(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⑥以上关于庚款生的资料,据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中国科学家辞典》现代第l5分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986年问版;中国科苑英华录编写组:《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上、下),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1988年版;夏安:《胡明复的生平及科学救国道路》,《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年4期;《庚款留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载《新的视野——中美关系史论文集》(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⑦United States Relations with China ,p.354.

⑧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964年4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1394~1395页。

⑨李真真:《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筹备与建立》,《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年第4期。

⑩姚蜀平:《留学教育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第6期。

一、张研:《1908帝国往事》,重庆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二、杨闯、周启朋:《百年中美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三、张俊勇:《百年中国社会生活图谱——从土秀才到洋博士》,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四、刘大春、吴向红:《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五、廖代茂、杨会国:《欧风美雨立苍茫——1840~1945文化》,重庆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六、(澳)雪珥:《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意见:

1、文章中行间距混乱,注释的插入符号和文字大小错误(应该脚注),还有参考目录的格式位置等,这是

你目前首先需要修改的地方。而这些问题我在你学年论文的时候就已经给你提出过,也帮你修改过,请参照自己学年论文的格式,认真修改。

2、每一章要另起一页,请添加分隔符,修改。

3、添加英文摘要、关键词

4、目录要规范,标题之间用字、用词要前后统一,准确,再思考目前所起标题。

历史学论文题目历史学专业关键题目大全历史学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历史学论文题目历史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历史学开题报告参考 文献 一、选题技巧 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pass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二、热词分布 历史学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历史学、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北美洲、美利坚合众国、辽宋金元时代、史学研究、思想体系、社会科学、两宋时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历史唯物主义、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文化机构、历史哲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马克思、海登·怀特、高中历史教学、权利主体、历史教学、分科教学、年鉴学派、历史叙事、高中历史等。

二、历史学题目大全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史学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罗宾·乔治·柯林武德考古思想研究 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社会史研究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乡镇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研究 赫伊津哈史学思想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民国“历史研究法”研究 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学批评 埃里克·方纳史学研究 海因里希·格莱茨史学思想研究 霍华德·津恩的史学思想研究 约恩·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研究 从民族话语建构到阶级话语建构 唐宋动物灵异观念研究 20世纪20年代北大史学社会科学化改革新探 流变的风景:民国福州籍历史学家形象研究 一种探索的历史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史学思想研究 历史学师范生实习备课研究

历史学毕业论文

历史学毕业论文 范文一:《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魏书》创设《序纪》,通过叙述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有利于其从文化上认祖归宗。 《魏书》没有纠缠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能否列入正统这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而是转 换一个角度,提出了正统不是根据族称,而是以德相承的理论。 《魏书》为三国两晋和十六国的历史画出一个历史发展统序,即汉——魏——西晋——北魏,客观上起到了淡化夷夏之防的历史作用,为多民族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奠定 了理论基础。 从中国历史发展看,《魏书》不仅是西晋末年以降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历史进程的生 动记录,也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总结。《魏书》中鲜明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魏书》开篇的《序纪》,是12篇帝纪的引言,也是全书的总纲,作者的匠心和微 旨贯彻其间。从历史编撰角度看,史书体例不仅是史书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表述形式问题, 也是通过一定的编撰体例,表达史家一定的历史观念和史学观念。在华夏正统观念占主导 地位的历史时期,鲜卑拓跋氏进入中原并依靠军事征服统一北方,他们既有战胜者的优越感,也有因华夏正统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夷狄民族的自卑感。如何有效说明像鲜卑拓跋氏这 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和统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就成为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问题和 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从历史上论证少数民族与汉族同根同源,同宗共祖,论证汉人与长期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是夷夏关系而是兄弟关系,从血统论上 找到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和统治中原地区既合理又合法的历史根据。 《魏书》创设《序纪》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叙述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 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从文化上认祖归宗,并以此论证北魏政权在中国历史发展序列中的 正统地位。黄帝被确立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魏书·序纪》开篇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 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序纪》明确表示鲜卑族祖先是黄帝正妃嫘祖所生的第二个儿子 昌意之子,按《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与颛顼应该是兄弟。因为昌意封地在北方,封 地内有大鲜卑山,所以因之名号为鲜卑。鲜卑与汉人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二者区别仅在 于居住地的不同,这就从族源上表明汉族与鲜卑族是同宗共祖的兄弟,都是黄帝的后裔, 不存在尊卑、正统与非正统问题,都可以华夏族的身份承继中国历史发展的统序。《序纪》通过叙说拓跋氏是黄帝子孙而实现认祖归宗,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为拓跋氏入 主中原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 《序纪》宣称拓跋氏是以黄帝的德运而得名的,拓跋氏一直秉行黄帝的德运,因为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拓跋氏不仅是黄帝的子孙,在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全套示范

学号:95161246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历史文化 专业历史学 年级9级 姓名裴杰 论文题目从民主运行机制视角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指导教师王瑞红职称副教授

3年5月15日 信阳师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阳师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目录 摘要 (5) Abstract (5) 前言 (2) 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特点 (6) (一)直接民主制 (6) (二)轮番而治 (7) (三)主权在民原则 (7) (四)多数决定原则 (8) 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局限性 (9) (一)民主政治的执行主体具有狭隘性 (9) (二)民主政治下实际的不自由 (9) (三)直接民主制缺乏对群体决策必要的约束机制 (10) (四)在多数决定原则下群众易受演说术左右 (11) (五)在多数决定原则下容易出现集体的非理性 (12) 三、古典学者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批判 (13)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7)

从民主运行机制视角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学生姓名:裴杰学号:95161246 历史文化历史学专业 指导教师:王瑞红职称:副教授 摘要:在古希腊的文明中,雅典的民主政治备受瞩目与称赞。然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发展和繁荣,却最终走向了衰亡。本文试图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方面并结合古典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反思来分析其衰落的原因。探究雅典民主政治衰亡的原因,对我国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反思 Abstract:Among the civilizations of ancient Athens,the Athenian democracy seems outstanding and is widely appreciated.However,ancient Athenian democracy saw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finally fading away.It is of great meaning for the current democracy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ollapsing of ancient Athenian democracy.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by pick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regulation,combined with some ancient scholars’ thought into it. Keywords: Classical Athens;Democratic policies;Working system;Profound thought 前言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一:浅析心态史学方法论述评 论文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史学特征史学功能 论文摘要:心态史学既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又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新方法。自年鉴学派笃力耕耘以来,心态史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之评述有利于推动这一史学研究新视角的发展。本文拟从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研究特征、史学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 一、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 “心态”一词出自英语,最早出现在17世纪,是17世纪英国哲学的产物,指的是集体心理学,即“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然而,英语中的这个词只是哲学术语,在法语中,该词却很快被广泛运用起来。启蒙运动后,法语"态”一词具有了“心理状态”这一更为宽泛的内涵。本世纪初,由于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心态”一词的含义在法语中就表示“原始后期”人们的心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现象。心态研究被广泛运用到历史领域,是随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发展而萌生、勃兴的。于是年鉴学派的各大史学家们便对心态史学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由于“心态”这一概念的含义本身太广泛而又太模糊,虽然心态史学在法国已热闹了很多年,至今仍没有人能对此作出明确而又被公认为权威的界定。在我国,关于“心态”

一词的解释,主要被收集在一些辞典条目中,如《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指心理状态,内心世界活动的状态”。史学界对于心态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借用年鉴学派的一些看法。可见,由于心态史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至使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飘忽模糊。目前,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一种概念可总结为:心态史是研究一定时代群体心理表现和大众意识 状态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的史学分支。它注重的是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并着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与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心态史学研究的特征 心态史的问世是年鉴派新历史观结出的丰硕成果。年鉴派历史观的核心是“总体历史”,这一总体性最初是通过社会史和经济社会史实现的。于是心态史家们一开始便注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注重一定时代群体心理和大众意识的状态,注重从各种社会因素与社会存在出发研究个人心理成长与发展的历程,注重从历史文献和遗迹而不是任何模式出发去重建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类精神生活,注重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问题等。这种研究的史学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心态在历史运动中的“中介”地位和反作用 社会心态在历史运动中扮演着“中介”角色,这种中介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社会角度讲即:社会环境—人—社会运动; 二是从个体角度讲即:社会意识—心态—行为。前者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显示心态受社会环境影响发生变化,其中“社会环境”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后

历史学毕业论文:张骞西使新说

历史学毕业论文:张骞西使新说 张骞西使新说全文如下: 一 张骞首次西使,旨在为汉联结月氏、夹击匈奴。《史记·大宛列传》记其出使背景曰: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 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今案:月氏原来是一个强大的遊牧部族,其统治中心东起今祁连山以北,西抵今天山、阿尔泰山东端,且一度伸张其势力至河套内外。公元前三世纪末,匈奴兴起於蒙古高原,遏阻了月氏东进的势头。约前177/176年,匈奴大举西进,将月氏逐出上述故地,大部 分月氏人西迁至於伊犁河、楚河流域,赶走原居该地的塞人,停留 下来。史称这部份西迁的月氏人为“大月氏”。[1]传文所谓“匈奴 破月氏王”,结合同传关於“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的记载,可知破月氏王者为老上单于(前174-161年)。这就是说,西迁伊犁河、楚河的大月氏有一次遭到匈奴的沉重打击,其王 被杀,但匈奴这次打击,並没有使大月氏放棄伊犁河、楚河流域。 传文所谓“月氏遁逃”,不过是“败北”的意思。很可能老上在位 时大月氏为收复失地,曾一度东进,因被击败而西向退却。果然老 上时月氏已逃离伊犁河、楚河流域,张骞於武帝建元年间(前140-135年)往使便没有现实意义。要之,张骞首次西使的对象是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 二 《史记·大宛列传》接着说:“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

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今案:匈奴将月氏逐出该地後,不仅控制了祁连山以北,直至天山、阿尔泰山东端的大片土地,且进而控制了包括准噶尔盆地在内的阿尔泰山南麓,以及原来可能 役属月氏的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2]因此张骞一行出陇西,往赴大 月氏所在的伊犁河、楚河流域,势必穿越匈奴控制的地区,终於被 匈奴拘留。单于所谓“月氏在吾北”,也表明当时大月氏确实尚在 伊犁河、楚河流域。 三 《史记·大宛列传》又载:“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今案:大宛位於今费尔干纳盆地。[3] 张骞自匈奴得脱後,究竟取何道抵达大宛,因史无明文,历来众说 纷纭,但主要有以下三说: 二说张骞乃经由“西域北道”,亦即沿天山南麓西行抵达疏勒後,越过葱岭抵达大宛的。盖《史记·大宛列传》前半部提到的南北道 诸国有姑师、楼兰、扜?和于阗四国,其中姑师即车师无疑是北道之国。既然张骞返途取南道,则去路应为北道,否则难以说明为何提 到姑师。[5] 三说张骞乃经由天山北路,亦即自漠北取道准噶尔盆地、伊塞克湖南岸、纳伦河谷到达大宛的。盖匈奴控制西域後置僮仆都尉於北道,张骞未必敢取北道。《史记·大宛列传》且称姑师“临盐泽”,知张骞並未经过姑师,有关情况因传文致误;传文没有提到龟兹、疏 勒亦可为证。同传所载西域事情独详於乌孙,足见张骞所由为天山 北路。[6] 今案:三说均有未安。 1《史记·大宛列传》称张骞离开大月氏後,“並南山,欲从羌 中归”。这不仅表明他归途取南道,而且表明他吸取了去途被匈奴 拘留的教训。者正从反面证明张骞去途所取並非南道。 2《史记·大宛列传》提到姑师,主北道说者以此为证。其实张 骞西使之时,姑师不在北道,而在罗布泊西北,确实“临盐泽”。[7]因此不能由於传文前半部提到姑师而断张骞去途取北道。传文没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说明:以下所列是供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范围,学生在拟定题目时不要太宽泛,小题大做才能出新意。题目拟定后,按要求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申请表(见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网页),并在2007年1月1日前交给辅导员。因个人原因不能及时交开题报告申请,导致论文写作不能完成、学位不能授予的,后果自负。 一、世界史专题 1、尼罗河流域文明 2、两河流域的政治与经济 3、佛教 4、略论旃荼罗笈多 5、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6、雅典民主政治 7、希腊神话 8、基督教 9、格拉古兄弟改革 10、东西方上古史政治制度的异同 11、克伦威尔 12、近代美国对华文化渗透 13、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 14、法国大革命 15、拿破仑战争 16、《1787年宪法》 17、新航路开辟 18、明治维新 19、俾斯麦 20、彼得一世改革 21、美国邦联制与联邦制的转变 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3、文艺复兴 24、二月革命 2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 26、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与战后补偿 27、凯末尔改革

28、1939年苏联外交选择 29、国际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0、中、美、俄、日、欧相互关系研究 31、苏东巨变 32、民族主义与全球化趋势 33、两岸关系谈 二、中国史专题 1、孔子 2、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 3、周公与西周文教制度 4、百家争鸣 5、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6、秦律 7、秦汉政治 8、春秋政治 9、南北朝 10、汉武帝 11、汉代政治与汉代学术 12、三国人物评价 13、唐代政治、经济与文化 14、唐代对外文化交流 15、北宋政治、经济与文化 16、元代 17、明清政治、经济与文化 18、《红楼梦》与清代学术文化 19、胡适与现代中国 20、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再认识 21、鸦片战争 22、太平天国 23、洋务运动 24、辛亥革命 25、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 26、国共合作 27、抗日战争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赏析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篇1 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 摘要: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立繁荣发展,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永续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历史人文的传承和创新。 在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对历史人文进行传承,把历史文化当中优秀的成分充分的吸收过来转换为可供现代化的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已经成为时代的焦点。 高校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直接体现历史文明和对历史文明更为具象的表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入历史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增添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并且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可以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作品实践性和艺术性的提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历史人文;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传承 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性化、完美化,这就对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必须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到最高的境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环境艺术实践活动与人类改造世界和影响自己周边环境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这一系列特征出发,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历史人文的熏陶下进一步发展。 下面笔者将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出发来具体研究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融合。 一、高校教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1、教学模式的僵化 目前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很多教师都习以为常的按照美术教学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教学。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一、总论: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2、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 3、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 4、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 5、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 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研究 7、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8、历史时期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9、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0、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 二、先秦秦汉时期时期 1、西周政治思想述评 2、商周文化的变革 3、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 4、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 5、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 6、西汉经济政策述评。 7、察举、征辟制与两汉社会 8、豪族与两汉社会。 9、东汉的士人群体及其风尚。10、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1、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2、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13、两汉经学研究。14、汉代豪强地主与汉代社会15、汉代世家势力的形成与影响。16、两汉的农业生产技术17、秦统一的文化因素18、秦统一的历史地理条件19、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0、汉初儒学的发展与独尊儒术21、汉代豪强地主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2、东汉世家势力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23、汉代的经济、社会与政治24、《史记》与汉代学术 25、东汉清议与玄学 两汉的乡村社会 西汉的社会经济与政治 豪强地主与两汉社会变迁 豪强地主两汉中央集权政治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1、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2、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 3、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 4、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6、田庄经济与汉魏社会 7、玄学与门阀世族 8、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9、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教10、府兵制与关陇集团。 11、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12、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3、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14、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 15、汉、唐外交方针之比较研究。16、隋唐地方权力研究。 17、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历史文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历史文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通过近上百名工匠对于古建筑保护事业的热爱和精湛的建造技艺,徽州府衙 重建工程已于2021年年初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百年历史建筑焕发一新,成为新时代下 传统文化的新物质载体。 关键词:历史文化;建筑防护 0引言 古徽州府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始建于公元888年,其府衙历史上经历数次扩建,到明中期“规模宏敞、气势雄正、聿成伟观”,达到建筑格局最完整、规划最恢宏的历史 时期,清华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朱自煊称其为“徽州故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 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然而徽州府衙城长期受到城市发展过程中街区更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众多消极影响,致使其周边新旧建筑形式和街区风貌混杂,相互干扰较大,威胁到文物古迹的生存环境, 也削弱了府衙核心街区的传统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而徽州府衙保护区域范围内有众多历 史建筑遗存,但这些建筑相互联系不够,在风貌上也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整合。因此,有必 要对府衙区域及其周边历史街区进行全面的保护、整治和修复,以还原其独特的历史面貌,全面展示古徽州地方文化,提高地区价值。 1徽州历史文化的传承 府衙重建工程位于徽州歙县,在原址上依原貌进行保护修复性重建,作为古徽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最主要建筑,是徽州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完全传承了徽州的历史 文化。 1.1歙县———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歙县历史悠久,秦始置县,筑城于隋,自隋唐以来一直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尤 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徽州文化的繁荣,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被史学界并称作当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歙县是古徽州府所在地,是徽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中心地。 1.2徽州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 歙县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在建造技艺上保留了宋、元时期的 建筑做法,独具有隋、唐遗风,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其在建筑选址、布局、材料、外观、防火、采光、装饰雕刻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中国汉文化圈 中极具典型性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歙县城区现有大量历史文化街区遗存,这些街

历史学论文的开题报告与答辩(详细版)

第八章开题报告与答辩 第一节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历史学本科学年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论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和评价 学号: 06504008 姓名:王焱根 专业:历史学 年级: 2006级 1班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完成日期: 2010年 5月 指导教师:邓玉娜 摘要:庚款留学,渊源于1908年美国政府向中国清政府退还多余的庚子赔款,由此推动的 留学浪潮从清末、北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最后几年。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庚款留学为中国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科技教育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对于庚子赔款留美教育活动的定性和评价争论不休,各种观点差若天渊。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研究庚款兴学对近代中国的具体影响,做出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庚子赔款、教育、中国、美国、清政府这里还有英文摘要,请添加。

目录 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 (3) 二、“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孕育和诞生 (3) 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决策的目的和初衷 (4) 四、庚款留美的历史进程及庚款退赔使用情况 (5) 五、利用庚款陆续创立的在华教会大学概况 (7) 六、庚款留学对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影响 (8) 七、友谊,还是侵略? (10) 八、对庚款留学的定性和评价 (11) 九、参考书目 (11) 大题目还需斟酌,寻找更为准确的表述。要么全部写成“庚子赔款”,前后要统一称谓。 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赔偿俄、德、法、英、日、美、意、奥等8个交战国,以及比、荷、西、葡、瑞、挪等6个“受害国”军费、损失费等项,合计关平银4.5亿两,年息四厘,按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盐税作抵押。“庚子赔款”各国分配率为:俄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l%、比1.89%,其余各国均不足1%。美国按比例分得32939055两,合24440778.81美元,39年还清,本息共计5355余万美元,这一数目大大超过美国实际上的损失数。据美国国务卿1907年6月15日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照会中称:?当赔款之初定也,美国政府本已定意,俟赔恤各项呈报齐全,军费支用核算明白,即于合宜之时,将派定数目改正,除本国政府、国民应得之数外,所有湓数,愿请中国毋庸担任。?① 关于退回多余款项的交涉从1904年就已经开始,中国原本以白银支付赔款,当时,一些国家因金贵银贱,要求中国以黄金支付。为此,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于当年12月初拜会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指出:?用金用银出入虽属不多,然现今中国为赔款罗掘俱穷,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难于负担,仇洋之念将日益高涨,大局很可能受到动摇,祸患何堪设想。?海约翰动容沉默良久,慢慢说道:?庚子赔案实属过

历史教学论学年论文

西南大学 多方联系搞活历史教学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姓名:石国富___ 学号: 222009313011130 专业:历史学(师范) 班级: 09级2班__ 指导老师:____袁从秀_____

一、现实情况及解决策略 提起历史学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门啃古书的学科,没有多少现实价值。其实不然,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的,历史是已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就活在历史之中。实际上,从历史成为一门学科开始,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经世致用”,这也是其意义所在。 历史总是在重复着它自己,当然历史不是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确切地说,今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已发生的历史事件,给予今天发生的事情以指导,充分利用历史经验,使今日之事少走弯路。 而谈到历史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历史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也是死记硬背。当然现实中也不乏造成这种印象的实实在在的例子。像照本宣科这样的做法,使得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大大偏离了历史学科本身的意义,也使得历史学的价值难以得到发挥。 要解决这种现实的情况,就要对历史教学进行一定的改变,需要改变的方面很多,改变的途径也很多,而在种种的改变途径中,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多方联系是一个可行而有效的策略。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去体验过去,做一次时光旅行,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而判断当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合理性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因此培养新时代的主人公具有世界思维是教育所负担的使命,历史以其特殊性,在培养学生的世界思维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具体到历史教学中,就是不只要对历史发展进行纵向比较,还要在同一时期进行横行比较,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世界范围来看待一个国家地区发生的事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世界思维的目的。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过去事情的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世界史思维亦属于历史思维的一部分,而对于具体的史实的分析,则要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思想为基础,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历史学科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过去的历史观点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或者说需要用现在的方法来重新解释,因此,怀疑是必须的。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让学生敢于怀疑历史事件、历史观点的真实性、正确性。 历史学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它与众多其他学科诸如政治、经济、哲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跨学科知识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还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科书由于其篇幅的有限,因此其编写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提到,造成了学生觉得历史都是些大事,或是大到国家、世界的事,与自己和本地方毫无关联。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与本地区的相关的史实,有条件的还可以编写乡土教材,这还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 为了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还要注意历史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摈弃历史教学中的晦涩难懂的语言,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历史教学,剥掉历史无用的外衣,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历史学毕业论文定稿

分类号UDC 单位代码10644 密级公开学号 2008020429 学士学位论文 浅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流变 论文作者:何正伟 指导教师:张涛 系别:社会科学系 专业:历史学(旅游文化管理) 提交论文日期: 2012 年 5 月 15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5 月 19日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中国· 达州 2012年5月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一、先秦:民本思想的萌芽 (3) 二、秦汉:民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4) 三、隋唐:民本思想的发展 (4) 四、宋元明清前期:民本思想的完善 (5) 五、清末:民本思想的转型 (5) 六、民本思想的实质——民本与人本、民主的比较 (6) (一)民本与人本 (6) (二)民本与民主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浅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流变 历史学专业2008级4班何正伟指导老师:张涛 摘要: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它的产生与发展,对当时社会的统治者起着重大的作用,如何看待人民,如何关注人民成为了当时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中国民本思想经过数代的发展,一步一步的将人民的地位提高,更多的警示统治阶级要将人民看成是社会的主体,要充分的关注人民的发展。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到了今天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民;民本思想;民本 On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of the people History major Class4 grade 2008 He Zhengwei Guider: Zhang Tao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of the peopl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was the ruler of the society play a major role, and how to treat people, how to focus on the people to become the ruling class was forced to consider a problem, China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development,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step by step the status of the people improved, the more warning the ruling class to invite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of society, should give full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China and China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to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is still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The people; thought of the people; people

历史学专业课程

·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修业四年,一般培养目标是: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宽阔而扎实、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胜任各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合格者可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具体业务学习方面,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主要应学习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受到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他们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一般应包括: 1、基本科目: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等国家的历史及其断代史,亚太、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撒哈那以南非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地区的历史及其断代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等) 2、辅助科目: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研究工具和技能课程(包括史料学、史学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等) 经过训练,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了解国内外世界历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5、具有从事世界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毕业之前,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立论确当、观点新颖、论据翔实、逻辑严密、文字通畅、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亦即学士学位论文),且论文参考资料中一般应有5种以上外国出版的外文历史文献。 一、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能力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中国史原始资料和一门外语资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二、学制:四年 三、课程类别和学分分配: 毕业要求总学分达到137学分。其中: 1.公共课30学分 2.专业必修课51学分 3.通选课16学分(其中:历史学领域的通选课只能计为专业选修课学分,其他各领域通选课均要求4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34学分 5.研究写作课(毕业论文等)6学分 一,公共课 课程名称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思想品德修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物理学史论文3000字

物理学史论文3000 字 物理学史是人类探索和认识物理学现象、规律的物理学发展历史。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学史论文3000 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物理学史论文3000 字篇1 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论文摘要: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加强物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凸显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开发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充分体现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学史物理教学功能 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让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精神和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教育功能,进一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加强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 物理学史中就有许多催人泪下的事例。比如:M.居里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得了 白血病逝世,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伽利略为捍卫日心说受到罗马教皇残酷的迫害和折磨,但他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年近七旬又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节前往罗马,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接受罗马宗教裁判所的,先是被判终审监禁,后又改为在家软禁,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仍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直到1642 年1 月8日病逝。300 年以后的1979 年罗马教庭才为他公开平反昭雪。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对我们应该有所启发。 20 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为“物理学革命的旗手”,就是因为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1905 年3 月他发表了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的观点》,提出了光的量子论,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1905 年6 月他写了一篇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十九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不懈的创新精神促使他在真理的道路上进行艰难曲折的探索,到1916 年3月,他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宣布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通过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返璞归真的意识,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凸现物理学史教育的功能 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科学家——人,研究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

(完整word版)北大历史系培养方案

本科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003年3月修订) 一、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能力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中国史原始资料和一门外语资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二、学制:四年 三、课程类别和学分分配: 毕业要求总学分达到137学分。其中: 1.公共课30学分 2.专业必修课51学分 3.通选课16学分(其中:历史学领域的通选课只能计为专业选修课学分,其他各领域通选 课均要求4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34学分 5.研究写作课(毕业论文等)6学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 1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 3 思想品德修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邓小平理论 3 军事理论 2 公共英语8 体育 4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6 共30 注:1.毛泽东思想概论(2),本系在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涵盖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本系在世界当代史中涵盖 2 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史8 中国近代史 4 中华民国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世界上古史 3 世界中古史 3

欧美近代史 3 亚非拉近代史 3 世界现代史 3 世界当代史 3 中国历史文选8 史学概论 3 中国史学史 3 外国史学史 3 共51 (注:“元培计划实验班”同学转入历史系者,可用中文系“古代汉语”课学分代替历史系专业必修课“中国历史文选”) 3 全校通选课共16 4 专业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3 本系跨专业选修课与跨系选修课8 中国古代史专题 2 中国近代史专题 2 中国现代史专题 2 中国政治史专题 2 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 3 考古学通论 3 考古新发现与史学研究 2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2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2 中外比较城市史 2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导读 2 中国古代社会史 2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2 中国古代经济史 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2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2 中国古代军事史 2 中国古代婚姻史 2 中国古代装饰文化 2 中国科举制度史 2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2 文史知识专题 2 中国古代民族史 2 中国古代周边关系史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