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分析教学内容

空间数据分析教学内容
空间数据分析教学内容

间数据分析

1.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SA)是基于地理对性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各类综合性地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为人们建立复杂的空间应用模型提供了基本方法.

2. 空间分析研究对象:空间目标。空间目标基本特征:空间位置、分布、形态、空间关系(度量、方位、拓扑)等。

3. 空间分析根本目标:建立有效地空间数据模型来表达地理实体的时空特性,发展面向应用的时空分析模拟方法,以数字化方式动态的、全局的描述的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关系,从而反映地理实体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GIS空间分析实际是一种对GIS海量地球空间数据的增值操作。

4. ArcGIS9中主要的三种数据组织方式:shapefile,coverage和geodatabase。Shapefile由存储空间数据的dBase表和存储属性数据和存储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系的.shx文件组成。Coverage的空间数据存储在INFO表中,目标合并了二进制文件和INFO表,成为Coverage 要素类。

5. Geodatabase是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能够表示要素的自然行为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6.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根据空间对象的不同特征可以运用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描述空间对象的空间数据分析其位置、属性、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周围其他对象的相关制约,相互影响关系。方法主要有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的量算与空间内插,三维空间分析,空间统计分析。

7. 栅格数据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中通常使用线性代数的二维数字矩阵分析法作为数据分析的数学基础。栅格数据的处理方法有: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复合分析,追踪分析,窗口分析。

8. 栅格数据的聚类与聚合分析区别:聚类是根据设定的聚类条件对原有的数据系统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儿建立的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聚合分析是根据空间分辨率和分类表进行数据类型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e.g.:从遥感图像信息中提取某一地物的方法是栅格数据的聚类,而由数字高程模型转换为数字高程分级模型便是空间数据的聚合。

9. ArcGIS9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包括:空间分析模块、3D分析模块、地统计分析模块、网络分析模块、跟踪分析模块等。

10.GIS的四种模型:要素模型(矢量类型),场模型(栅格类型),时态模型,网络模型。

11.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关系查询;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网络分析。

12.空间关系查询中要素间的关系有:相邻关系(proximity);包容关系(containment);叠加关系(overlap)。空间关系查询涉及到的:目标层—从其中查询满足条件的要素。选择层—比较此图层中要素与目标层中的关系。选择层是从目标层中得来的。

13.空间关系连接(spatial join)有:根据图层间的关系连接属性表;根据空间位置连接图层属性表。

14.叠置分析: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的结果综合了原来来年各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了新的属性关系。叠置分析前提条件:要素层面必须基于相同坐标系统、同一地带,还必须查验叠加层面之间的基准面是否相同。

15.根据操作要素的不同,叠置分析可以分为: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多边形

与多边形叠加。

16.根据操作形式的不同,叠置分析可以分为:图层擦除(erase);识别叠加(identity);交集操作(intersect);均匀差值(symmetrical difference);图层合并(union);修正更新(update)。

17.从数学的空间运算角度来说,图层擦除:A-A∩B(即X∈A且X ?B,A为输入图层,B为擦除层)。识别叠加:A or(A∩B)。交集操作:X∈A∩B(A、B分别是进行交集的图层)。均匀差值:X∈(A∪B—A∩B)。图层合并:X∈A∪B。修正更新:B or(A∪B)。

18.缓冲区分析基本思想:给定一个空间对象或几何,确定它们的邻域,邻域的大小由邻域半径R决定。

19.缓冲区的建立方法:角平分线法,凸角圆弧法。缓冲区的建立包括:点状要素的缓冲区,线状要素的缓冲区,面状要素的缓冲区(面状要素缓冲区建立的四种方式:1. inside and outside内外缓冲区之和2.only outside 只有外缓冲区3.only inside 只有内缓冲区4.inside and include outside 外缓冲区和原有图形之和)。

20.泰森多边形:也称为Voronoi图或者Dirichlet图。泰森多边形可用于定性分析、统计分析、临近分析等,是某些空间分析一个有用的工具。泰森多边形的特性: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离散点数据;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可用于现有设施的负荷状况分析、设施选址等问题的分析。

21.狄洛尼三角网:Delaunay Triangulation(D-TIN),是将泰森多边形中各一直点相连形成的一个三角形网,该三角网是泰森多边形的对偶图,是模拟自然面或人工构成面的理想方法。狄洛尼三角网特性:1其Delaunay三角网是唯一的;2三角网的外边界构成了点集P的凸多边形外壳;3没有任何点在三角形的外接圆内部;4如果将三角网中的每个三角形最小角进行升序排列,则Delaunay三角网的排列得到的数值最大,即Delaunay三角网是“最接近于规则化”的三角网(等边三角形)。

22.狄洛尼三角网构建方法:三角网生长法。首先找出离散点集中相距最短的两点,连线成为D-TIN的初始基线,然后在这附近找第三点,一般取第三点到前两点的距离平方和最小的参考点作为候选点,以这三点作一外接圆,判断是否有落入该外接圆的点,一直找到没有其他参考点落入外接圆内,该三角形就是Delaunay三角形,然后以该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作为基边,用同样的方法形成其他三角形,一直到所有参考点都参与构造了Delaunay三角网为止。

23.用Delaunay三角网构建泰森多边形方法:1构建离散平面点集的D-TIN;2求取各三角形的外接圆心;3对每个离散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连接与其关联的三角形的外接圆心,得到该离散点的泰森多边形;4将各离散点的泰森多边形形成集合,得到平面点集的泰森多边形。

24.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链(link);结点(node)(包括:障碍-barrier,拐点-turn,中心-center,站点-stop)。以上网络要素分别有各自的特殊属性项,归纳为:阻力值(impedance),资源需求(demand),资源容量(capacity)三种。

25.网络分析应用:路径分析;连通分析;定位-配置分析;地址匹配。

26.路径分析的核心是对最佳路径和最短路径的求解。最佳路径的求解时在指定的网络中两节点间找一条阻碍强度最小的路径,最佳路径的产生基于网线和结点转角的阻碍强度。另一种路径分析功能是求解最佳游历方案,分为:结点最佳游历方案求解(推销员问题);弧段最佳游历方案求解(邮递员问题)。

27.最短路径分析核心算法:Dijkstra算法。

28.连通分析两类问题:1连通分量求解;2最少费用连通方案的求解。

29.连通图:在一个图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都存在一条路。

30.最小生成树:若一个连通图中不存在任何回路,称为树,生成树是极小连通子图(权数

最小)称为最小生成树。应用:类似在n个城市间建立通信线路的连通分析问题。构造最小生成树的依据:1在网中选择n-1条边连接网的n个顶点;2尽可能选取权值为最小的边。算法:Kruskal,克罗斯科尔算法(避圈法)。

31.定位-配置分析(举例分析):1定位问题:已知需求点分布,确定哪里布设供给点。如消防站点分布、学校选址、垃圾收集站点分布;2配置问题:已知供给点分布,确定供给点服务于哪些需求点。如确定一消防站负责哪些区域的消防工作;3同时确定供给点和需求点。算法:Teitz-Bart算法(泰茨-巴特算法)。

32.e.g:选址问题就选择5个城市中一个作为中心邮局地时选择标准有中心点法和中位点法。中心点法是中心局到其它城市最短距离的最大值最小;中位点法是中心局到其它城市距离总和最小。

33.地址匹配:是基于空间定位技术,是地理编码的核心技术,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成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可以被用于GIS的地理坐标的方式。

34.利用地址匹配技术可以在地理空间参考范围中确定数据资源的位置,建立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之间的联系,实现各种地址空间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它的过程中涉及两种数据:一种是只包含地理实体位置信息没有相关地图定位信息的地址数据(如街道地址、邮政编码、行政区划等),另一种是已经包含了相关地图定位信息的地理参考数据,这些数据集合或者数据库在地址匹配过程中起到空间参考作用。

35.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距离制图、密度制图、表面分析、统计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

36.距离制图中基本概念:1源:距离分析中的目标或目的地;2成本:到达目标、目的地的花费,成本数据的制作一般是基于重分类功能完成的;3成本距离加权数据:也程成本累计数据,几率每个栅格到距离最近、成本最低的源的最少累加成本;4距离方向数据:表示了从每一个单元出发,沿着最低累计成本路径到达最近源的路线方向;5分配数据:记录每一个单元点隶属的最近源信息,单元值就是其最近源的值;6距离制图函数:主要包括成本加权函数(cost-weighted distance),成本方向加权数据(cost-weighted direction),成本分配加权函数(cost-weighted allocation),直线距离函数(straight-line distance),直线方向函数(straight-line direction),直线分配函数(straight-line allocation),最小成本路径函数(shortest path),分配函数(allocation)。其中:1、2为原始数据,3—6为结果数据。

37.密度制图:基于点数据生成的,以每个待计算网格点为中心,进行圆形区域的搜索,今儿来计算每个格网点的密度值。本质上讲,密度制图是一个通过离散采样点进行表面内插的过程,根据内插原理不同,分为核函数密度制图(Kernal)和简单密度制图(Simple)。38.简单密度制图:以样本为圆心,考搜索半径产生圆,组成圆的栅格总面积为分母,样本点的属性值为分子,两折相除得到密度值,搜索圆内每个栅格单元的密度值相同。

39.核函数密度制图:以样本点为圆心,考搜索半径产生圆,圆心处的栅格单元密度值最高,离开圆心越远,密度越低,逐步递减,到边界处密度值为0。圆心处密度值大小由搜索半径决定。

40.表面分析:主要通过栅格差值生成栅格表面产生新的数据集。如等值线、坡度、坡向、山体阴影等派生数据。

41.统计分析包括:单元统计(n对1);领域统计(1对1);分类区统计(2对1)。

42.单元统计常用于同一地区多时相数据的统计,通过单元统计分析得出所需数据。例如: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人口分析,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土地利用类型等。单元统计输入数据集必须来源于同一个地理区域,并且采用相同的坐标系统。

43.领域统计:是以待计算栅格为中心,向其周围扩展一定范围,基于这些扩展栅格数据进行函数运算,从而得到此栅格的值。即在单元对应的领域范围指定的单元上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将结果值输出到该单元位置。ArcGIS中提供四种领域分析窗口:Rectangle(矩形);Annulus(环形);Circle(圆形);Wedge(楔形)。

44.分类区统计:即以一个数据集的分类区为基础,对另一个数据集进行述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述职范围、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等。利用分类区统计可以计算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数据所包含的另一属性数据的统计信息。e.g:计算每个污染区的平均人口密度;计算同一高程处植被类型的种类;计算同一种植被类型下高程的平均值。

45.重分类:基于原有数值,对原有数值重新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得到一组新值并输出。重分类一般的四种分类形式:新值替代;旧值合并;重新分类;空值设置。

46.栅格计算包括:数学运算;函数运算(数学函数,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函数)。

47.空间查询与量算是进行空间分析的定量化基础,主要的量算:几何量算、质心量算、形状量算。

48.空间内插:a在现有离散曲面分辨率、象元大小或方向与要求不符(栅格数据重采样);b现有数据不能完覆盖所要求的区域范围(如将离散采样点数据内插为连续数据表面)。

49.径向基函数插值:必须通过实测点,表面总曲率最小。

50.Kriging插值:基于统计学的插值方法,是根据相邻变量的值,利用变异函数解释的区域化变量的内在联系来估计空间变量数值。

51.栅格数据的重采样:处理栅格分辨率匹配问题。主要的三种方法:最邻近法采样;双线性采样;三次卷积采样。

52.三维空间分析:创建表面;表面分析;三维可视化;水文分析。

53.创建表面:TIN表面的创建;栅格表面的创建(通过栅格点位的空间内插来实现)。

54.栅格表面的创建(由点数据插值生成栅格面)方法:1反距离加权插值法(适用于变量影响随距离增加而减小的情况)、2样条函数法(适用于渐变的表面属性)、3克里格法(适用于已知数据含距离和方向上偏差的情况)等。调整参数方法:1可变半径的饭距离加权插值;2固定半径的饭距离加权插值;3张力样条插值;4规则样条插值。

55.表面分析:计算表面积与体积;地形因子提取(其中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在ArcGIS中可直接提取)。

56.两种表面模型:栅格表面,TIN表面。

57.Slope:指通过该店的切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了地表在该点的倾斜程度。坡度两种表示方法:坡度(degree of slope,水平面与地形面之间夹角),坡度百分比(percent slope,高程增量与水平增量之比的百分数)1栅格表面shope提取与TIN表面坡度的提取:(TIN表面构成三角网的每个三角形构成一个平面,表面上某点必处在某一三角形,则该点的坡度指其所处平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2栅格表面坡向(指地表面上一点的切平面的法线矢量在水平面的投影与过该店的正北方向的夹角,表征了该点高程值改变量的最大变化方向);TIN 表面坡向(指该店所处三角面的坡向,即该三角面法线方向在平面上的投影所知的方向)。

58.可视性分析:a视线瞄准线;b视场;c可视性分析;d提取断面;e山体阴影;f表面长度的计算;g等值线绘制。

59.水文分析:无洼地DEM生成;汇流量积累;水流长度;河网的提取。

60.无洼地DEM生成:1)水流方向提取(通过计算栅格与邻域栅格的最大距离权落差来确定;距离权落差指中心栅格与邻域栅格高程差/两栅格间的距离);2)洼地计算(洼地区域是水流方向不合理的地方);3)洼地填充。

61.汇流累积量:是基于水流方向数据计算而来的。每个栅格的汇流累积量大小代表其上游有多少栅格的水流方向最终汇流经过该栅格,数值越大,越易形成地表径流。

62.水流长度:地面上一点盐水流方向到其流向终点间的最大地面距离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提取方式:顺流计算(计算地面上没一点沿水流方向到该店所在流域出水口最大地面距离的

水平投影);溯流计算(计算地面上每点沿水流方向到其流向起点最大地面距离的水平投影)。

63.河网的提取过程:1先是无洼地DEM的生成:利用水流方向数据计算出DEM数据中的洼地数据,并计算洼地深度,依据这些洼地深度设定填充阈值进行洼地填充;2在无洼地DEM 上利用最大坡降法计算出每个栅格水流方向;3利用水流方向栅格数据计算出每个栅格数据在水流方向上累计栅格数,即汇流累计量(代表在一个栅格位置上有多少个栅格的水流方向流经该栅格),当汇流量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地表水流;4设定临界数值,当所有汇流量大于那个临界数值的栅格就是潜在的水流路径,这些水流路径构成的网络,就是河网。

64.空间统计分析: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核心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来研究分布于空间并呈现出一定随机性和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65.空间统计: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统一的考虑,研究特定属性或属性之间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依赖或空间自相关特征。

66.空间统计分析与GIS:1相同点:二者均能处理具有空间坐标的信息;2不同点:GIS侧重于图形显示,即描述空间现象及其属性特征的相互关系;而空间统计分析侧重于数值计算,即应用空间分析模型进行有关空间自相关、空间结构、空间插值、空间模拟等方面的计算。

67.空间相关性:检测空间上两种现象(统计量)的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e.g:水稻产量往往与所处土壤肥沃程度有关。

68.空间自相关:研究空间中,某个空间单元与周围的单元之间,就某种特征,通过统计方法,进行空间相关性的计算,以分析这些空间单元在空间上分布现象的特性。研究的是不同对象的统一属性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69.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利用统计学原理和图形图表相结合对空间信息的性质进行分析、鉴别,用以引导确定模型的结构和解法。内容:1)检查数据是否有误;2)获得数据的分布特征;3)对数据规律的初步考察。

70.ESDA数学方法:1直方图;2Q-Q概率图;3趋势分析;4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图;5正交协方差函数云图。

71.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样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即数据分布形态,以便对其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它的两个重要参数:概率分布(显示观测值落在一定空间中的频率的一种柱状图),概括性统计指标(可用位置指标、分布指标、形状指标加以表达)。

72.Q-Q概率图:主要用来评估具有N个值的单变量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是用来检验样点数据分布的统计图,如果被检验样点数据符合所指定分布,代表样点的点簇在一条直线上。分为:正态概率图和反趋势正态概率图。

73.趋势图:样点的位置在X、Y平面上表示,对于感兴趣的属性值,通过垂直方向上的Z轴表示,构成三维视图,趋势分析时,将Z轴数据值投影到X、Y平面作散点图,然后用多项式拟合。

74.ESDA应用:1)检验数据分布(可用直方图和Q-Q概率图直观地检验数据分布形状);2)寻找离群值(常用直方图和半变异函数查找现象的真实异常值,即离群点);3)全局趋势分析。

75.地统计分析基础:1)前提假设(随机过程,正态分布);2)区域化变量;3)变异分析(协方差函数,变异函数);4)空间插值。

76.区域化变量两个重要特征:随机性和结构性。区域化随机变量之间的差异,可用空间协方差来表示。

77.Kriging插值:根据变异函数模型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地统计的空间插值方法;包括:普通克里格法,泛克里格法,指示克里格法,析取克里格法,协同克里格法等。

38.克里格插值法(Kriging)是用协方差函数和变异函数来确定高程变量随空间距离而变化的

规律,以距离为自变量的变异函数,计算相邻高程值关系权值,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是地统计学的主要方法之一。ArcGIS9.3中的克里格插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简单克里格(Simple Kriging)、泛克里格(Universal Kriging)、指示克里格(Indicator Kriging)、概率克里格(Probability Kriging)、析取克里格(Disjunctive Kriging)和协同克里格(Co-Kriging)。不同的插值方法的适用的条件不同,普通克里格法、简单克里格法和泛克里格法前提条件是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当假设高程值的期望值是未知时,选用普通克里格;当假设高程值的期望值为某一已知常数时,选用简单克里格;当只需了解属性值是否超过某一阈值时,选用指示克里格;当数据存在主导趋势时,选用泛克里格;若不服从正态分布时,选用析取克里格;当同一事物的两种属性存在相关关系,且一种属性不易获取时,可选用协同克里格方法,借助另一属性实现该属性的空间内插。

使用克里格首先要进行数据分析的,看它是否满足条件,如果不满足要进行数据变换。

克里格插值法很复杂的,计算时间也慢,一般情况下用反距离权重和自然邻近差值(voronoi)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数据分析的思维技巧

数据分析的思维技巧 在我对数据分析有限的认识上(因为无知到没有认知),往往会看到一些秀技性的数据分析图表,以及好看的词云等等。年少无知的我,只想啪啪啪鼓掌伴随一声“卧槽,真牛逼”,然后在被秀了一脸后,并没有明白对方想说什么,空有一副好皮囊而没有灵魂。分析是为了给出偏好的,也是洗脑的一种重要手段,洗不洗的成功就要靠本事了。于是问题产生了,你的分析是为了干啥,通过哪几个角度达到哪几方面的目的。以下为我对几个技巧的认识想法: 一、象限法 就是划定几个坐标轴,让每一个数据在象限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比如打工这个事吧,就是要让你忙,就是要给你一堆事,于是重点出来了,这么多事孰重孰轻,孰急孰缓,跟打工皇帝学时间管理,事情要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以此给自己做事排序。 二、多维法 从个人理解来看,多维法和象限法联系紧密,无非就是象限法之间的界限清晰明显,多维法之间的维度不是严格意义的隔开,比如高度、富有、颜值,这到底算象限分类还是维度分类,或者说当象限多了,采用多维来理解效果更好,比如富有的家庭一般孩纸整体相对更高一些,维度与维度之间是有相对联系的,虽然不是那么绝对,但是也不是完全不相关。

但是多维法呢,正是由于维度与维度之间的关系,会导致整体维度情况和细分维度情况来看起来会有失真,最典型的例子是田忌赛马,上中下三个维度的马均是齐王更厉害,那么跑马结果田忌胜了。性别歧视在工作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但是通过男女入取率判断性别歧视合适么,每个学院的女生录取率都高,但是整体入取率女生低的情况也不是不能出现,那么这到底是哪种性别歧视呢,数字不会骗人,但是分析洗脑会骗人,分析思维不对容易骗自己。为了解决辛普森悖论,可以通过切方块的方式,不断缩小分析的维度,不断深入挖掘,可以有效了解真实情况。 三、假设法 数据分析对下是有一系列材料做支撑,对上是为决策或了解情况提供支撑,只有下面有素材,才能为上面提供科学合理研判。那么问题出来了,如果没有材料做支撑,那怎么办。简单,没有条件那就为它创建条件嘛,我先假设一个基础,然后根据这个基础大肆分析,水平体现出来了,偏好结论也体现出来了,其实很多现实问题是没有那么多切实完整的基础资料的,有的就是一个感觉,有的就是一个偏好。这也是咨询圈常见的套路,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1+1=2,但是可以严谨告诉别人1+1>1,而且面对那么多的未知,不将几个未知进行假设,如何区解决更多的未知。 四、指数法 一直觉得,指数法是一个装逼指数最高的方法,首先指数就已经狠专业了,在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分析,还有什么更专业的事情么。但是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答题比赛中,五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分别为7,5,3,5,10,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5 B.中位数是5 C.平均数是6 D.方差是3.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各选项正误即可. 【详解】 A、数据中5出现2次,所以众数为5,此选项正确; B、数据重新排列为3、5、5、7、10,则中位数为5,此选项正确; C、平均数为(7+5+3+5+10)÷5=6,此选项正确; D、方差为1 5 ×[(7﹣6)2+(5﹣6)2×2+(3﹣6)2+(10﹣6)2]=5.6,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此题难度不大. 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5.5和80 B.85.5和85 C.85和82.5 D.85和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 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

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详解】 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故选B. 【点睛】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4.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8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详解】 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 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 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

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

以下是我在近三年做各类计量和统计分析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东西,或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它不是ABC的教程,也不是细致的数据分析方法介绍,它只是“总结”和“体会”。由于我所学所做均甚杂,我也不是学统计、数学出身的,故本文没有主线,只有碎片,且文中内容仅为个人观点,许多论断没有数学证明,望统计、计量大牛轻拍。 于我个人而言,所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包括EXCEL、SPSS、STATA、EVIEWS。在分析前期可以使用EXCEL进行数据清洗、数据结构调整、复杂的新变量计算(包括逻辑计算);在后期呈现美观的图表时,它的制图制表功能更是无可取代的利器;但需要说明的是,EXCEL毕竟只是办公软件,它的作用大多局限在对数据本身进行的操作,而非复杂的统计和计量分析,而且,当样本量达到“万”以上级别时,EXCEL的运行速度有时会让人抓狂。 SPSS是擅长于处理截面数据的傻瓜统计软件。首先,它是专业的统计软件,对“万”甚至“十万”样本量级别的数据集都能应付自如;其次,它是统计软件而非专业的计量软件,因此它的强项在于数据清洗、描述统计、假设检验(T、F、卡方、方差齐性、正态性、信效度等检验)、多元统计分析(因子、聚类、判别、偏相关等)和一些常用的计量分析(初、中级计量教科书里提到的计量分析基本都能实现),对于复杂的、前沿的计量分析无能为力;第三,SPSS主要用于分析截面数据,在时序和面板数据处理方面功能了了;最后,SPSS兼容菜单化和编程化操作,是名副其实的傻瓜软件。 STATA与EVIEWS都是我偏好的计量软件。前者完全编程化操作,后者兼容菜单化和编程化操作;虽然两款软件都能做简单的描述统计,但是较之 SPSS差了许多;STATA与EVIEWS都是计量软件,高级的计量分析能够在这两个软件里得到实现;STATA的扩展性较好,我们可以上网找自己需要的命令文件(.ado文件),不断扩展其应用,但EVIEWS 就只能等着软件升级了;另外,对于时序数据的处理,EVIEWS较强。 综上,各款软件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用什么软件取决于数据本身的属性及分析方法。EXCEL适用于处理小样本数据,SPSS、 STATA、EVIEWS可以处理较大的样本;EXCEL、SPSS适合做数据清洗、新变量计算等分析前准备性工作,而STATA、EVIEWS在这方面较差;制图制表用EXCEL;对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简单的计量分析SPSS、STATA、EVIEWS可以实现,高级的计量分析用 STATA、EVIEWS,时序分析用EVIEWS。 关于因果性 做统计或计量,我认为最难也最头疼的就是进行因果性判断。假如你有A、B两个变量的数据,你怎么知道哪个变量是因(自变量),哪个变量是果(因变量)? 早期,人们通过观察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表面联系进行因果推论,比如恒常会合、时间顺序。但是,人们渐渐认识到多次的共同出现和共同缺失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由共同的原因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从归纳法的角度来说,如果在有A的情形下出现B,没有A的情形下就没有B,那么A很可能是B的原因,但也可能是其他未能预料到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在进行因果判断时应对大量的事例进行比较,以便提高判断的可靠性。 有两种解决因果问题的方案:统计的解决方案和科学的解决方案。统计的解决方案主要指运用统计和计量回归的方法对微观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受干预样本与未接受干预样本在效果指标(因变量)上的差异。需要强调的是,利用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论是进行均值比较、频数分析,还是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其结果只是干预与影响效果之间因果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类似的,利用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回归,所能得到的最多也只是变量间的数量关系;计量模型中哪个变量为因变量哪个变量为自变量,完全出于分析者根据其他考虑进行的预设,与计量分析结果没有关系。总之,回归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的成立,因果关系的判定或推断必须依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关理论。虽然利用截面数据进行因果判断显得勉强,但如果研究者掌握了时间序列数据,因果判断仍有可为,其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中位数31,众数是22 B.中位数是22,众数是31 C.中位数是26,众数是22 D.中位数是22,众数是2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 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 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 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分数/分80859095 人数/人3421 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5.5和80 B.85.5和85 C.85和82.5 D.85和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

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差是47 B.众数是42 C.中位数是58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可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求得极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这8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

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包括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 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点数据、空间线数据、空间面数据、地统计数据 属性数据的类型名义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中一个独立对象(记录)关联的数据项。属性已成为描述一个位置任何可记录特征或性质的术语。 空间统计分析陷阱1)空间自相关:“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空间相关的,距离近的空间相关性大。空间自相关破坏了经典统计当中的样本独立性假设。避免空间自相关所用的方法称为空间回归模型。2)可变面元问题MAUP:随面积单元定义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就是可变面元问题。其类型分为:①尺度效应:当空间数据经聚合而改变其单元面积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时,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的现象。②区划效应: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变化的现象。3)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分析中由于实体向一个或多个边界近似时出现的误差。生态谬误在同一粒度或聚合水平上,由于聚合方式的不同或划区方案的不同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变化。(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 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数据与一般的属性数据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有尺度变化等引起的MAUP效应等。一阶效应:大尺度的趋势,描述某个参数的总体变化性;二阶效应:局部效应,描述空间上邻近位置上的数值相互趋同的倾向。 空间依赖性:空间上距离相近的地理事物的相似性比距离远的事物的相似性大。 空间异质性:也叫空间非稳定性,意味着功能形式和参数在所研究的区域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区域的局部,其变化是一致的。 ESDA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求重要信息的过程,利用EDA技术,分析人员无须借助于先验理论或假设,直接探索隐藏在数据中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等,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相关知识。 常见EDA方法: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散点图、平行坐标图 主题地图的数据分类问题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自然分割分类。 空间点模式:根据地理实体或者时间的空间位置研究其分布模式的方法。 茎叶图:单变量、小数据集数据分布的图示方法。 优点是容易制作,让阅览者能很快抓住变量分布形状。缺点是无法指定图形组距,对大型资料不适用。 茎叶图制作方法:①选择适当的数字为茎,通常是起首数字,茎之间的间距相等;②每列标出所有可能叶的数字,叶子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③由第一行数据,在对应的茎之列,顺序记录茎后的一位数字为叶,直到最后一行数据,需排列整齐(叶之间的间隔相等)。 箱线图&五数总结 箱线图也称箱须图需要五个数,称为五数总结:①最小值②下四分位数:Q1③中位数④上四分位数:Q3⑤最大值。分位数差:IQR = Q3 - Q1 3密度估计是一个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方法。 应用不同带宽生成的100个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核密度估计。 空间点模式:一般来说,点模式分析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类型的事件数据。因为每一事件都可以抽象化为空间上的一个位置点。 空间模式的三种基本分布:1)随机分布:任何一点在任何一个位置发生的概率相同,某点的存在不影响其它点的分布。又称泊松分布

空间数据分析模型

第7 章空间数据分析模型 7.1 空间数据 按照空间数据的维数划分,空间数据有四种基本类型: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和体数据。 点是零维的。从理论上讲,点数据可以是以单独地物目标的抽象表达,也可以是地理单元的抽象表达。这类点数据种类很多,如水深点、高程点、道路交叉点、一座城市、一个区域。 线数据是一维的。某些地物可能具有一定宽度,例如道路或河流,但其路线和相对长度是主要特征,也可以把它抽象为线。其他的线数据,有不可见的行政区划界,水陆分界的岸线,或物质运输或思想传播的路线等。 面数据是二维的,指的是某种类型的地理实体或现象的区域范围。国家、气候类型和植被特征等,均属于面数据之列。 真实的地物通常是三维的,体数据更能表现出地理实体的特征。一般而言,体数据被想象为从某一基准展开的向上下延伸的数,如相对于海水面的陆地或水域。在理论上,体数据可以是相当抽象的,如地理上的密度系指单位面积上某种现象的许多单元分布。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根据研究的需要,将同一数据置于不同类别中。例如,北京市可以看作一个点(区别于天津),或者看作一个面(特殊行政区,区别于相邻地区),或者看作包括了人口的“体”。 7.2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各个方面,与此有关的内容至少包括四个领域。 1)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处理的概念常出现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通常指的是空间分析。就涉及的内容而言,空间数据处理更多的偏重于空间位置及其关系的分析和管理。 2)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是描述性和探索性的,通过对大量的复杂数据的处理来实现。在各种空间分析中,空间数据分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空间数据分析更多的偏重于具有空间信息的属性数据的分析。 3)空间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解释空间数据,分析数据在统计上是否是“典型”的,或“期望”的。与统计学类似,空间统计分析与空间数据分析的内容往往是交叉的。 4)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涉及到模型构建和空间预测。在人文地理中,模型用来预测不同地方的人流和物流,以便进行区位的优化。在自然地理学中,模型可能是模拟自然过程的空间分异与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是建立空间模型的基础。 7.3 空间数据分析的一些基本问题 空间数据不仅有其空间的定位特性,而且具有空间关系的连接属性。这些属性主要表现为空间自相关特点和与之相伴随的可变区域单位问题、尺度和边界效应。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有一些基本的假设,大多都要求“样本是随机的”,但空间数据可能不一定能满足有关假设,因此,空间数据的分析就有其特殊性(David,2003)。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 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 1 6 x=×(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 21 S 6 =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 (110﹣109)2]=8 3 ,B错误; 中位数是109.5,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是根据九年级某班50名同学一周的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关于该班50名同学一周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6 B.中位数是6.5 C.众数是7 D.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数占该班人数的一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详解】 A、平均数为1 50 ×(5×7+18×6+20×7+5×8)=6.46,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一共有50个数据, ∴按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 ∴中位数是6.5,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7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故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占总数的一半,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等知识,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

如何自学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如何自学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如何自学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想要成为数据分析师,最快需要七周?七周信不信? 这是一份数据分析师的入门指南,它包含七周的内容,Excel、 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思维、数据库、统计学、业务、以及Python。 每一周的内容,都有两到三篇文章细致讲解,帮助新人们快速掌握。这七周的内容刚好涵盖了一位数据分析师需要掌握的基础体系,也是一位新人从零迈入数据大门的知识手册。 第一周:Excel 每一位数据分析师都脱离不开Excel。 Excel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 掌握各类功能强大的函数,函数是一种负责输入和输出的神秘盒子。把各类数据输入,经过计算和转换输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在SQL,Python以及R中,函数依旧是主角。掌握Excel的函数有助于后续的学习,因为你几乎在编程中能找到名字一样或者相近 的函数。 在「数据分析:常见的Excel函数全部涵盖在这里了」中,介绍了常用的Excel函数。 清洗处理类:trim、concatenate、replace、substitute、 left/right/mid、len/lenb、find、search、text 关联匹配类:lookup、vlookup、index、match、row、column、offset 逻辑运算类:if、and、or、is系列

计算统计类:sum/sumif/sumifs、sumproduct、 count/countif/countifs、max、min、rank、rand/randbetween、averagea、quartile、stdev、substotal、int/round 时间序列类:year、month、weekday、weeknum、day、date、now、today、datedif 搜索能力是掌握Excel的不二窍门,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是可以找到答案。 第二部分是Excel中的工具。 在「数据分析:Excel技巧大揭秘」教程,介绍了Excel最具性 价比的几个技巧。包括数据透视表、格式转换、数组、条件格式、 自定义下拉菜单等。正是这些工具,才让Excel在分析领域经久不衰。 在大数据量的处理上,微软提供了Power系列,它和Excel嵌套,能应付百万级别的数据处理,弥补了Excel的不足。 Excel需要反复练习,实战教程「数据分析:手把手教你Excel 实战」,它通过网络上抓取的数据分析师薪资数据作为练习,总结 各类函数的使用。 除了上述要点,下面是附加的知识点,铺平数据分析师以后的道路。 了解单元格格式,数据分析师会和各种数据类型打交道,包括各类timestamp,date,string,int,bigint,char,factor, float等。 了解数组,以及相关应用(excel的数组挺难用),Python和R也会涉及到list,是核心概念之一。 了解函数,深入理解各种参数的作用。它会在学习Python中帮 助到你。 了解中文编码,UTF8、GBK、ASCII,这是数据分析师的坑点之一。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报告 —使用Moran's I统计法实现空间自相关的测度1、实验目的 (1)理解空间自相关的概念和测度方法。 (2)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用Moran's I统计法实现空间自相关的测度。2、实验原理 2.1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的概念来自于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所描述的是在空间域中位置S 上的变量与其邻近位置Sj上同一变量的相关性。对于任何空间变量(属性)Z,空间自相关测度的是Z的近邻值对于Z相似或不相似的程度。如果紧邻位置上相互间的数值接近,我们说空间模式表现出的是正空间自相关;如果相互间的数值不接近,我们说空间模式表现出的是负空间自相关。 2.2空间随机性 如果任意位置上观测的属性值不依赖于近邻位置上的属性值,我们说空间过程是随机的。 Hanning则从完全独立性的角度提出更为严格的定义,对于连续空间变量Y,若下式成立,则是空间独立的: 式中,n为研究区域中面积单元的数量。若变量时类型数据,则空间独立性的定义改写成 式中,a,b是变量的两个可能的类型,i≠j。 2.3Moran's I统计 Moran's I统计量是基于邻近面积单元上变量值的比较。如果研究区域中邻近面积单元具有相似的值,统计指示正的空间自相关;若邻近面积单元具有不相似的值,则表示可能存在强的负空间相关。

设研究区域中存在n 个面积单元,第i 个单位上的观测值记为y i ,观测变量在n 个单位中的均值记为y ,则Moran's I 定义为 ∑∑∑∑∑======n i n j ij n i n j ij n i W W n I 11 11j i 1 2i ) y -)(y y -(y )y -(y 式中,等号右边第二项∑∑==n 1i n 1j j i ij )y -)(y y -(y W 类似于方差,是最重要的项,事 实上这是一个协方差,邻接矩阵W 和) y -)(y y -(y j i 的乘积相当于规定)y -)(y y -(y j i 对邻接的单元进行计算,于是I 值的大小决定于i 和j 单元中的变量值对于均值的偏离符号,若在相邻的位置上,y i 和y j 是同号的,则I 为正;y i 和y j 是异号的, 则I 为负。在形式上Moran's I 与协变异图 {}{}u ?-)Z(s u ?-)Z(s N(h)1(h)C ?j i ∑=相联系。 Moran's I 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1)。如果空间过程是不相关的,则I 的期望接近于0,当I 取负值时,一般表示负自相关,I 取正值,则表示正的自相关。用I 指数推断空间模式还必须与随机模式中的I 指数作比较。 通过使用Moran's I 工具,会返回Moran's I Index 值以及Z Score 值。如果Z score 值小于-1.96获大于1.96,那么返回的统计结果就是可采信值。如果Z score 为正且大于1.96,则分布为聚集的;如果Z score 为负且小于-1.96,则分布为离散的;其他情况可以看作随机分布。 3、实验准备 3.1实验环境 本实验在Windows 7的操作系统环境中进行,使用ArcGis 9.3软件。 3.2实验数据 此次实习提供的数据为以湖北省为目标区域的bount.dbf 文件。.dbf 数据中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小学在校学生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乡村人口万人,油料产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棉花产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末总人口(万人),粮食产量,普通中学在校生数,肉类总产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等属性,作为分析的对象。

数据整理分析方法

数据梳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结构、内容和关系进行分析 大多数公司都存在数据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难于管理,对于数据对象、关系、流程等难于控制。其次是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异常、丢失、重复等,以及存在不符合业务规则的数据、孤立的数据等。 1数据结构分析 1元数据检验 元数据用于描述表格或者表格栏中的数据。数据梳理方法是对数据进行扫描并推断出相同的信息类型。 2模式匹配 一般情况下,模式匹配可确定字段中的数据值是否有预期的格式。 3基本统计 元数据分析、模式分析和基本统计是数据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用来指示数据文件中潜在的结构问题。 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用于指示业务规则和数据的完整性。在分析了整个的数据表或数据栏之后,需要仔细地查看每个单独的数据元素。结构分析可以在公司数据中进行大范围扫描,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区域;数据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确定哪些数据不精确、不完整和不清楚。 1标准化分析 2频率分布和外延分析 频率分布技术可以减少数据分析的工作量。这项技巧重点关注所要进一步调查的数据,辨别出不正确的数据值,还可以通过钻取技术做出更深层次的判断。 外延分析也可以帮助你查明问题数据。频率统计方法根据数据表现形式寻找数据的关联关系,而外延分析则是为检查出那些明显的不同于其它数据值的少量数据。外延分析可指示出一组数据的最高和最低的值。这一方法对于数值和字符数据都是非常实用的。 3业务规则的确认 3 数据关联分析 专业的流程模板和海量共享的流程图:[1] - 价值链图(EVC) - 常规流程图(Flowchart) - 事件过程链图(EPC) - 标准建模语言(UML) - BPMN2.0图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所谓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变化和偏差分析、Web页挖掘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 ①分类。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1,93,87,97,96,下列关于这组数据说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90 B.平均数是90 C.众数是87 D.极差是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概念求解. 【详解】 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7,87,91,93,96,97, 则中位数是(91+93)÷2=92, 平均数是(87+87+91+93+96+97)÷6=915 6 , 众数是87, 极差是97﹣87=1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

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1 3 [(a-2-3)2+(b-2-3)2+(c--2-3)2] = 1 3 [(a-5)2+(b-5)2+(c-5)2]=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实证研究论文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修订日:2010.12.8实证论文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周健敏整理) 名称变量类型在SPSS软件中的简称(自己设定的代号) 变革型领导自变量1 zbl1 交易型领导自变量2 zbl2 回避型领导自变量3 zbl3 认同和内部化调节变量 TJ 领导成员交换中介变量 ZJ 工作绩效因变量 YB 调节变量:如果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称变量M为调节变量。也就是, 领 导风格(自变量)与工作绩效(因变量)的关系受到组织认同(调节变量)的影 响,或组织认同(调节变量)在领导风格(自变量)对工作绩效(因变量)影响 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对于组织认同高的员工,变革型领导对工作绩 效的影响力,要高于组织认同低的员工。 中介变量:如果自变量通过影响变量N 来实现对因变量的影响,则称N 为中介变量。也就 是,领导风格(自变量)对工作绩效(因变量)影响作用是通过领导成员交换(中 介变量)的中介而产生的。 研究思路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领导风格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主效应(Main Effects)研究。 (2)组织认同对于不同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s)研究。 (3)领导成员交换对于不同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s)研究。

目录 1.《调查问卷表》中数据预先处理~~~~~~~~~~~~~~ 3 1.1 剔除无效问卷~~~~~~~~~~~~~~~~~~~~ 3 1.2 重新定义控制变量~~~~~~~~~~~~~~~~~~ 3 2. 把Excel数据导入到SPSS软件中的方法~~~~~~~~~~ 4 3. 确认所有的变量中有无“反向计分”项~~~~~~~~~~~4 3.1 无“反向计分”题~~~~~~~~~~~~~~~~~~ 5 3.2 有“反向计分”题~~~~~~~~~~~~~~~~~~ 5 4. 效度分析~~~~~~~~~~~~~~~~~~~~~~~~6 5. 信度分析~~~~~~~~~~~~~~~~~~~~~~~~8 6. 描述统计~~~~~~~~~~~~~~~~~~~~~~~~9 7. 各变量相关系数~~~~~~~~~~~~~~~~~~~~ 12 7.1 求均值~~~~~~~~~~~~~~~~~~~~~~~12 7.2 相关性~~~~~~~~~~~~~~~~~~~~~~~12 8. 回归分析~~~~~~~~~~~~~~~~~~~~~~~13 8.1 使用各均值来分别求Z值~~~~~~~~~~~~~~~13 8.2 自变量Z值与调节变量Z值的乘积~~~~~~~~~~~13 8.3 进行回归运算~~~~~~~~~~~~~~~~~~~~14 8.3.1 调节作用分析~~~~~~~~~~~~~~~~~~14 8.3.2 中介作用分析~~~~~~~~~~~~~~~~~~18 8.4 调节作用作图~~~~~~~~~~~~~~~~~~~~22

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实习内容简介 1.实验目的: (1)通过实习了解ArcGIS的发展,以及10.1系列软件的构成体系 (2)熟练掌握ArcMap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3)了解及应用ArcGIS的分析功能模块ArcToolbox (4)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 2.实验内容: 首先是对ArcGIS有初步的了解。了解ArcGIS的发展,以及10.1系列软件的构成体系,了解桌面产品部分ArcMap、ArcCatalog和ArcToolbox的相关基础知识。 实习一是栅格数据空间分析,ArcGIS软件的Spatial Analyst模块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各种空间分析问题。利用老师所给的数据可以创建数据(如山体阴影),识别数据集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适宜地址,最后寻找一个区域的最佳路径。 实习二是矢量数据空间分析,ArcToolbox软件中的Analysis Tools和Network Analyst Tools提供了强大的矢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各种空间分析问题。利用老师所给的数据可以通过缓冲区分析得到矢量面数据,通过与其它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临近分析来辅助选址决策过程;可以构建道路平面网络模型,进而通过网络分析探索最优路径,从而服务于公交选线、智能导航等领域。 实习三是三维空间分析,学会用ArcCatalog查找、预览三维数据;在ArcScene中添加数据;查看数据的三维属性;从二维要素与表面中创建新的三维要素;从点数据源中创建新的栅格表面;从现有要素数据中创建TIN表面。 实习四是空间数据统计分析,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你可以根据一个点要素层中已测定采样点、栅格层或者利用多边形质心,轻而易举地生成一个连续表面。这些采样点的值可以是海拔高度、地下水位的深度或者污染值的浓度等。当与ArcMap一起使用时,地统计分析模块提供了一整套创建表面的工具,这些表面能够用来可视化、分析及理解各种空间现象。 实习五是空间分析建模,空间分析建模就是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按照建模的目的,可分为以特征为主的描述模型(descriptive model)和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和解决方案为目的的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两类。本次实习主要是通过使用ArcGIS的模型生成器(Model Builder)来建立模型,从而处理涉及到许多步骤的空间分析问题。 二、实习成果及分析 实习一: 练习1:显示和浏览空间数据。利用ArcMap和空间分析模块显示和浏览数据。添加和显示各类空间数据集、在地图上高亮显示数值、查询指定位置的属性值、分析一张直方图和创建一幅山体阴影图。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细讲解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目录 1、历史分析法 2、全店框架分析法 3、价格带分析法 4、三维分析法 5、增长率分析法 6、销售预测方法 1、历史分析法的概念及分类 历史分析法指将与分析期间相对应的历史同期或上期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比,目的是通过数据的共性查找目前问题并确定将来变化的趋势。 *同期比较法: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上期比较法:时段比较、日别对比、周间比较、 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历史分析法的指标 *指标名称: 销售数量、销售额、销售毛利、毛利率、贡献度、交叉比率、销售占比、客单价、客流量、经营品数动销率、无销售单品数、库存数量、库存金额、人效、坪效 *指标分类: 时间分类 ——时段、单日、周间、月度、季度、年度、任意 多个时段期间 性质分类 ——大类、中类、小类、单品 图例 2框架分析法 又叫全店诊断分析法 销量排序后,如出现50/50、40/60等情况,就是什么都能卖一点但什么都不 好卖的状况,这个时候就要对品类设置进行增加或删减,因为你的门店缺少 重点,缺少吸引顾客的东西。 如果达到10/90,也是品类出了问题。 如果是20/80或30/70、30/80,则需要改变的是商品的单品。 *单品ABC分析(PSI值的概念) 销售额权重(0.4)×单品销售额占类别比+销售数量权重(0.3) × 单品销售数量占类别比+毛利额权重(0.3)单品毛利额占类别比 *类别占比分析(大类、中类、小类) 类别销售额占比、类别毛利额占比、 类别库存数量占比、类别库存金额占比、

类别来客数占比、类别货架列占比 表格例 3价格带及销售二维分析法 首先对分析的商品按价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 *指标类型:单品价格、销售额、销售数量、毛利额 *价格带曲线分布图 *价格带与销售对数图 价格带及销售数据表格 价格带分析法 4商品结构三维分析法 *一种分析商品结构是否健康、平衡的方法叫做三维分析图。在三维空间坐标上以X、Y、Z 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品类销售占有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每个坐标又分为高、低两段,这样就得到了8种可能的位置。 *如果卖场大多数商品处于1、2、3、4的位置上,就可以认为商品结构已经达到最佳状态。以为任何一个商品的品类销售占比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随着其商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都会有一个由低到高又转低的过程,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商品同时达到最好的状态,即使达到也不可能持久。因此卖场要求的商品结构必然包括:目前虽不能获利但具有发展潜力以后将成为销售主力的新商品、目前已经达到高占有率、高成长率及高利润率的商品、目前虽保持较高利润率但成长率、占有率趋于下降的维持性商品,以及已经决定淘汰、逐步收缩的衰退型商品。 *指标值高低的分界可以用平均值或者计划值。 图例 5商品周期增长率分析法 就是将一段时期的销售增长率与时间增长率的比值来判断商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不同比值下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表示) 如何利用商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营运(图示) 6销售预测方法[/hide] 1.jpg (67.5 KB) 1、历史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