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应用

西方古典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应用
西方古典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应用

西方古典园林的元素在中国园林的应用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西方古典园林在中国园林中也有了许多的应用.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

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传入, 清代园林中出现了许多西式景观和装饰艺术。然而, 这些异质因子一般都体现在园林细微之处, 出现在建筑的局部装饰和园林的小品中, 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格局, 明清园林主体建筑及整体风格则是保持中国式的, 即使是最完整、全面地模仿西洋园林的典范——圆明园中的西洋楼, 也仅占圆明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 作为聚景园林中的一个景观。且被置于全园也就是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的东北角, 并在它与园内其它中式景观之间加土丘以为隔绝, 成为一个独立的景观。这种艺术风格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如今,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每个部分的安排和摆放,比如植物、岩石、沙砾层、水和各种木制结构而不是以规模大小取胜。东方建筑中室内外之间的联系较西方要接近得多。举例来说,传统的中式房屋装有大面积的门,门外即是花园,因此当门一被拉开,便陡然缩短了室内外之间的距离感。居住区域仿佛一下延伸到了自然景当中,同紧邻住宅的花园融为一体。有趣的是,正是当时这些花园为领导当今建筑潮流的私家花园别墅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现代景观设计

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中,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充分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如天津的中心花园于2000年仿西方的大广场园林建成一圆形的旱式喷泉广场,实用价值极低,其夏天日照强烈,无法使人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

中国的发展现代田园既不机械中国古典花园的形式,不能完全依赖西方的景观模式,但应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典型的西方景观杰作,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与西方现代理念的精髓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环境与艺术设计B1班

董婉荣11740205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 1.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2.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3.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政治:奴隶制国家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经济: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文化:儒学获得正统地位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政治: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被削弱。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文化: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诸家争鸣,思想活跃。佛教和道教的流行。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的兴盛。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 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经济:庄园经济受到抑制 文化: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 园林的发展相应的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五、政治:封建社会发育定型经济: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 文化:封建文化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去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解体经济: 文化:封建文化呈现衰颓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束了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P26 5、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6、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北面和南面两部分的广大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 秦始皇增建的六国宫,渭南部分即扩建的上林苑以及其他宫殿园林。(具体时间,人)p63 8、上林苑(秦):p66 原为秦国旧苑,秦始皇加以扩大,皇家园林,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苑内主要宫殿为阿房宫,是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核心。内有兽圈,做皇室游猎之所。 9上林苑(西汉):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内容:1山水:8条大河。天然湖泊10处,昆明池: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模拟天象,蓄水库。影峨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动物:天然植被及其丰富,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皇家狩猎区。3、苑:36处园中之园。4、宫:宜春宫、鼎湖宫、扶荔宫、宣曲宫、犬台宫、长门宫、葡萄宫、长扬宫、五柞宫。5、台:沿袭先秦筑高台的传统。6、观:白鹿观、细柳观,上兰观,白杨观,豫章观。7、生产基地。 特点:1、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2建筑间距大,集锦式布局。3、多功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 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在18世纪,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一度出现了“自然热”。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中国现势新志》一书,对我国园林艺术也有所介绍。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到广州,看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回英国后著《东方园林论述》。 由于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逐步了解,英国造园家开始对规则式园林布局原则感到单调无变化。从而,东方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随之发展。如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即今天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其设计意境除模仿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等园林建筑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不仅出现“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二十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旱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 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紫纹桃”等等。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二)唐宋时期。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辆川园”。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良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

论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之启示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依赖于生物圈的大自然系统才得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生物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庇护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开始最原始的人造空间的创作。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中华文明从无到有从弱到盛,但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人们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变化,于是慢慢的开始了改变自然的第一步。 世界园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更谈不上改造自然了;但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则是进入农耕经济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技术革命。第三阶段是蒸汽机推动的工业革命,该时期人们认为人定胜天,人类理解大自然也逐渐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然而这种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在逐渐显现,有识之士便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改良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四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从古至今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

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兰池宫创造中国园林史上第一次人工筑山,第一次人工理水;并遵循一池三仙山的布局,这种遵循自然界三座仙山的布局方式至今也被很好的推崇。从杭州西湖到颐和园再到现在各地的园林景观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传递下来的,但是在设计过程当中都不是一味模仿,也有现代艺术的融入;比如好多公园小岛上的亭子已经不再追求古典,而是运用了现代科技采用薄壳结构实现大跨度,使整个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更具未来感。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孕育了大园林理论。一、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实上,这个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2、文人园 3、囿 4、勒诺特尔式园林 5、轩 6、意境 7、台地园 8、极简主义 9、中国古典园林 10、园林 11、枯山水庭园 12、阁与楼 13、廊 14、写意山水园

15、亭 16、巴洛克风格 17、造园 18、风景 19、水扶梯 20、园池 二、填空题 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着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 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2、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6、唐朝着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着称,着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秦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内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昆明池和太液池。 10、河北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曹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城内建有着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12、J.O.西蒙兹在其《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着的一本造园学巨着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15、我国清代着名的三座大型皇家离宫御苑是北京的清漪园、;承德的。 16、清末三个着名的苏州私家宅园是留园、、。 17、称作颐和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它是以江南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整理

中国古典园林史 ·园林的概念: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文人园林:指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不仅指文人经营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不仅在造园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而且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园林艺术的灵魂。 第一部分 1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特点: 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客观具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 特点: 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私有 2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 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的社会、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特点: 1除了私人园林之外,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规划设计已经拜托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的外向型 3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园林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4由现代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特点: 1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概念,实现“城市在园林中” 2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先进技术 3城市延展到郊外,与外围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有机整体系统 4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园林艺术成为环境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园220年)——商、周、秦、汉 特点:贵族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转折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 特点:民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 特点:国家统一,文化闳放,园林发展进入盛年期,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上形成了 ·成熟期(公元960-1736年)——两宋、清初 特点:文化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园林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境地 ·成熟后期(公元1736年-1911年)——清中叶至清末 特点:园林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将山、水、植物等构景要素进行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力求将建筑与山水花木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 ·诗画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