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2分)

1.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4 g

C.40℃时,升高温度,Ca(OH)2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D.60℃时,向100g水中加入0.20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答案:C

解题思路: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g,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Ca(OH)2的溶解度减小,Ca(OH)2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C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1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11gCa(OH)2,所以加入0.20gCa(OH)2,会有固体剩余,D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2.下表为固体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5.7 g

B.10℃时氯化钠的溶液一定比0℃时氯化钠的溶液浓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0%

D.将40℃时136.6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0.3 g

答案:D

解题思路:

A.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 g,即100 g水中溶解35.7 g氯化钠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135.7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5.7 g,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说明10℃时氯

化钠饱和溶液比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如果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进行比较,B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根据饱和溶液中可知,

C错误。

D.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 g,即136.6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36.6 g,溶剂质量为100 g,降温至30℃,该温度下溶解度为36.3 g,肯定会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此时100 g溶剂中只能溶解36.3 g氯化钠,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6.6 g-36.3 g=0.3 g,D正确。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3.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均含有未溶解的固体

C.①②溶液的质量相等

D.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题思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分析实验过程:

①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且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为30g,溶液质量为130g。

②温度不变,继续加入5 g硝酸钾,相当于100g水中共加入35g硝酸钾,能溶解31.6g,有固体剩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为31.6g,溶液质量131.6g。

③升温到30℃,前期加入的35g硝酸钾,能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为35g,溶液质量为135g。

A.根据上述分析,①③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②中含有未溶解的固体,③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①②溶液的质量不相等,C错误。

D.①为20℃时的不饱和溶液,②为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②①;②③

中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为③②,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③②,所以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D正确。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4.表格中为A物质和B物质在所测温度下的溶解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A和B在某一温度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温度所属范围为0~20℃

C.要配制36.0%的A物质的溶液,对应的温度可能是20℃

D.20℃时,136.0g A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20℃,可析出A的质量是3.6g

答案:D

解题思路: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B的变化趋势更明显,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A错误。

B.A和B在某一温度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该温度即为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根据表中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情况,交点之前溶解度为A B,交点之后溶解度为A B,该温度所属范围是20~40℃,B错误。

C.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0 g,根据饱和溶液中可知,该温度

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20℃时所配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达到36.0%,所以要配制36.0%的A物质的溶液,对应的温度不可能是20℃,C错误。

D.20℃时,A的溶解度为36.0g,则136.0g A的饱和溶液中有36.0g A和100g水,蒸发10g 水后,恢复到20℃,由于溶剂质量的减小,会有A析出,且析出A的质量等于1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根据20℃时A的溶解度可知,1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3.6g,故析出A的质量为3.6g,D正确。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5.20℃时,NaCl溶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B.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

C.②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③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表中数据,根据加入的水和最终所得溶液质量,分别计算出四个实验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④中溶质分别为2g、3g、3.6g、3.6g,则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

结合加入的NaCl的质量可知,①②加入的NaCl全部溶解,且所得溶液为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③④加入的NaCl均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20℃时NaCl的饱和溶液。A.根据分析可知,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则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即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①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g,溶液质量为12g,可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②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③④所得溶液均为20℃下NaCl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6.25℃时,取A、B、C、D四种固体物质各1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25℃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C B A D

C.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25℃时,继续向D溶液中加入20 g水,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表中数据,根据加入的固体和未溶解固体的质量,分别计算出四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B、C、D四种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溶剂均为50g,溶质分别为7g、8g、10g、6g。A.A、B、D溶液中均有固体剩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不能判断是否达到饱和,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四个烧杯中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为C B A D,溶质质量越大,说明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越大,则25℃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C B A D,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四个烧杯中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为C B A D,所以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6 g D,若继续加入20 g水,最多再溶解2.4 g的D,而根据表中数据D溶液中剩余4 g D,所以固体依然不能溶解完,即溶液为饱和溶液,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7.某同学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做氯化铵(NH4Cl)溶解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值为120

B.20℃时,NH4Cl的溶解度是37.2 g

C.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不能确定是否达到饱和状态的是①②③

D.若使烧杯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可使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表中数据,根据加入的水和所得溶液质量,可分别计算出四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④四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00)g、37.2g、40g、50g。

A.因为①②均为20℃时100 g水中溶解NH4Cl的情况,且根据②中溶质的质量可知,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2gNH4Cl,所以①中加入的20 gNH4Cl能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为20 g,即a-100=20,a=120,A正确。

B.根据A中的分析可知,20℃时100 g水最多溶解37.2 gNH4Cl,即20℃时,NH4Cl的溶解度是37.2 g,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①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③④中加入的固体全部溶解,不能判断是否饱和;所以不确定是否达到饱和状态的是③④,C错误。

D.根据②③④中溶质的质量可知,温度升高,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NH4Cl质量增大,即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中有固体剩余,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NH4Cl 会继续溶解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 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 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 正己烷7.3 卡必醇9.6 正庚烷7.4 二乙醚7.4 氯甲烷9.7 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 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 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 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 醋酸戊酯8.3 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 环己醇11.4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 乙酸12.6 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 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 醋酸乙酯9.1 甲醇14.5 四氢呋喃9.2 二丙酮醇9.2 苯9.2 苯酚14.5 甲乙酮9.2 乙二醇16.3 氯仿9.3 甘油16.5 三氯乙烯9.3 水23.4 氯苯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 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 (1)t 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写 “>”、“<”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英语译名: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Projec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学生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验项目数: 3 实验总学时数:80 课程学分数: 2 教材:《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二版)》, 施伯乐、丁宝康,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 考核方式: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统一核定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熟悉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掌握软件工程的工作规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服务器、客户机连接成局域网结构。 2、软件环境 Windows 2000、SQL Server 2000。 本大纲制定者:信息技术教研室 执笔人:王国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英语译名: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Projec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学生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实验项目数: 3 实验总学时数:80 课程学分数: 2 教材:《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二版)》, 施伯乐、丁宝康,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 考核方式: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统一核定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熟悉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掌握软件工程的工作规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 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t2℃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M点和N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A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所以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有固体剩余,所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B正确。 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是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有溶质剩余的饱和溶液。根据分析,t2℃时,N点表示的是乙的饱和溶液,C错误。 D.M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1℃下的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为100 g,溶质质量为25 g;N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2℃下的不饱和溶液,但其溶剂质量仍为100 g,溶质质量仍为25 g,所以两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 g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答案:B 解题思路: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甲,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甲,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会有2 g甲剩余,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应该为50 g+10 g=60 g,A错误。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①对于甲,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剂、溶质的量均不变,所以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同理对于乙,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分析,现在只需比较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对饱和溶液来说,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综上,B正确。 C.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降低温度的方法,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相对乙来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需采用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的结晶方法,即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30% B.t3℃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 B D.a、b、c、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 d 答案:C

数据库设计及应用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其种类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其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级2数据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如表、树、图、数组… 物理结构:数据在计算机内的存储方式,如顺序方式、链接方式… 数据库:人们收集并抽取出一个应用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之后,应将其保存起来以供进一步加工处理,进一步抽取有用信息。数据库的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网状,层次,关系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便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由一个互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和一组用以访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DBMS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即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数据操纵功能(DML):如插入删除等;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功能。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及其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库的特点:面向全组织的复杂的数据结构;具有较高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数据的冗余度小,易扩充;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共享程度高 型是对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模式 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实例 数据库三级模式 外模式(Sub-Schema 子模式):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可以有多个 模式(Schema):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只有一个 内模式(Storage Schema 存储模式):是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只有一个 数据抽象:物理层:最低层次的抽象,描述数据如何存储 逻辑层:描述数据及数据间的关系 视图层: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一部分,使用户与系统交互更简单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中考化学总复习滚动小专题(五)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滚动小专题(五)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6·成都)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 C.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2℃时,将甲和乙各15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2.(2015·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3.(2014·鄂州)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2℃时将5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 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4.(2014·黄冈)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5.(2016·咸宁)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 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 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溶解度参数表原理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 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 正庚烷 7.4 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 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 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 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 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 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 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 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5 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 环己醇 11.4 哌啶 8.7 异丙醇 11.5 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 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 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 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 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 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 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 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

四氢呋喃 9.2 二丙酮醇 9.2 苯 9.2 苯酚 14.5 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 氯仿 9.3 甘油 16.5 三氯乙烯 9.3 水 23.4 氯苯 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与格式) 1.课程基本情况 2.课程的定位及性质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该专业开设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专业的基础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拥有分析和设计小型数据库结构的能力,能够依据所学相关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使学生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该课程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理解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专业对数据库技术教学的要求,对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将数据库技术课程分解成两个阶段,由两门课程来完成,本门课程为第一阶段,属数据库技术基础性教学,以Access 为环境,重点介绍图形用户界面下数据库和表的建立、索引和关系的定义、记录的基本操作等,引入必要的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小型数据

库结构的能力,后续第二个阶段以SQL Server为环境,介绍企业级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备份、还原、数据传输、安全控制、性能监视等各个方面,介绍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并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有所侧重。 3.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办公环境下的真实操作案例为载体,以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主要思路有: ⑴由于本课程是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都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基本为2: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思考和动手练习,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⑵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几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适时选用提问、讨论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⑷考核方式突出“四个注重”。考核内容“注重”能力,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全面评价,强调知行统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4.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使学生能使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保存、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使学生具备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的要求。

大型互联网应用的数据库设计与部署方案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成为了系统设计的瓶颈问题。对于一个大型的互联网应用,每天百万级甚至上亿的PV无疑对数据库造成了相当高的负载。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造成了极大的问题。 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集群是由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通过常规网络或专用网络进行连接,由路由器衔接在一起,各节点相互协作、共同负载、均衡压力,对客户端来说,整个群集可以视为一台具有超高性能的独立服务器。 实现原理:实现数据库的负载均衡技术,首先要有一个可以控制连接数据库的控制端。在这里,它截断了数据库和程序的直接连接,由所有的程序来访问这个中间层,然后再由中间层来访问数据库。这样,我们就可以具体控制访问某个数据库了,然后还可以根据数据库的当前负载采取有效的均衡策略,来调整每次连接到哪个数据库。 实现多据库数据同步:对于负载均衡,最重要的就是所有服务器的数据都是实时同步的。这是一个集群所必需的,因为,如果数不据实时、不同步,那么用户从一台服务器读出的数据,就有别于从另一台服务器读出的数据,这是不能允许的。所以必须实现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这样,在查询的时候就可以有多个资源,实现均衡。比较常用的方法是Moebius for SQL Server 集群,Moebius for SQL Server集群采用将核心程序驻留在每个机器的数据库中的办法,这个核心程序称为Moebius for SQL Server 中间件,主要作用是监测数据库内数据的变化并将变化的数据同步到其他数据库中。数据同步完成后客户端才会得到响应,同步过程是并发完成的,所以同步到多个数据库和同步到一个数据库的时间基本相等;另外同步的过程是在事务的环境下完成的,保证了多份数据在任何时刻数据的一致性。正因为Moebius 中间件宿主在数据库中的创新,让中间件不但能知道数据的变化,而且知道引起数据变化的SQL语句,根据SQL语句的类型智能的采取不同的数据同步的策略以保证数据同步成本的最小化。 数据条数很少,数据内容也不大,则直接同步数据。 数据条数很少,但是里面包含大数据类型,比如文本,二进制数据等,则先对数据进行压缩然后再同步,从而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和传输所用的时间。 数据条数很多,此时中间件会拿到造成数据变化的SQL语句,然后对SQL语句进行解析,分析其执行计划和执行成本,并选择是同步数据还是同步SQL语句到其他的数据库中。此种情况应用在对表结构进行调整或者批量更改数据的时候非常有用。 优点: 1.扩展性强:当系统要更高数据库处理速度时,只要简单地增加数据库服务器就可以得到扩展。 2.可维护性:当某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检测故障并转移故障节点的应用,保证数据库的持续工作。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

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溶解度/g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依照学生管理系统的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设计适合此应用需求的规范化的数据库。 2.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库连接。 4.制作一个简单的数据库访问程序。(DELPHI、VB、PB等) 要求能完成下列处理要求: 1.学生信息的增、删、改及查询操作。 2.选课和课程信息的系列操作。 实验步骤: 一、VB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方法一: 1)打开VB,新建一个“标准EXE”。 2)在“工程”里面选择“部件”,添加“Microsoft ADO Data Control 6.0(SP6)”和“Microsoft DataGrid Control 6.0(SP6)”,点击“确定”。 3)在左侧工具中双击Adodc控件和DataGrid控件并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

4) 右击Adodc1,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ADODC属性”,出现属性页,选择“使用连接字符串”,点击“生成”,选择“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点击下一步。 5)在“数据链接属性”中输入如图所示信息,点击确定。

6)点击“测试连接”。 7)在Form1空白处双击鼠标左键,弹出代码编辑窗口。 8)在编辑窗口输入如下代码。 Private Sub DataGrid1_Click() Adodc1.Visible = False 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Student" Adodc1.Refresh Set DataGrid1.DataSource = Adodc1.Recordset DataGrid1.Refresh End Sub

最新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1: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 线相交于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 。 (2)t 2℃时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 (3)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 2℃时,将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 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把t 1℃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所得a 、b 、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 (6)若把混在a 中的少量b 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 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若要使C 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A. t 1℃时,120gKNO 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 3 B. t 2℃时,KNO 3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KNO 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D. 当KNO 3中含有少量的NaCl 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 3 2、右图为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 、N 两点分别表示A 物质的 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 、N 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 A .从N→M :先向N 中加入适量固体A 再降温 B .从N→M :先将N 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 A 20

九年级化学教案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_0524文档

2020 九年级化学教案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_0524文档 EDUCATION WORD

九年级化学教案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_0524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

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只有z无晶体析出 (b)t1℃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y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2分) 1.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4 g C.40℃时,升高温度,Ca(OH)2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D.60℃时,向100g水中加入0.20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答案:C 解题思路: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g,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Ca(OH)2的溶解度减小,Ca(OH)2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C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1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11gCa(OH)2,所以加入0.20gCa(OH)2,会有固体剩余,D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表格的应用 2.下表为固体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5.7 g B.10℃时氯化钠的溶液一定比0℃时氯化钠的溶液浓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0% D.将40℃时136.6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0.3 g 答案:D 解题思路: A.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 g,即100 g水中溶解35.7 g氯化钠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135.7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5.7 g,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说明10℃时氯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1.20 C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 不与水反 应)各I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 丙 > 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 C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2.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 °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 °C,得 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 °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着温度 变化可分别得到NaCO- 10H2O NaCO ? 7H b O和NaCO ? H b 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 化曲线(如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CO- H2O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s fe CQ- 7H2O 3。

4.20 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C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2) 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_ 30 C 析出晶体 _______ (填“会”或“不会”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5.如图是X 、Y 、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 、Z 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t i C 时,将X 、Y 、Z 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 t 3C 时,将X 、Y 、Z 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 C 。 t 3C ,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________ 的溶液。 t i C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 温度/C 10 30 50 60 溶解度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g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O 顺序为 题: (1 )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______ (填“ A ”或“ B ”)。 (2) 60°C 时,100g 水中加入90g 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________ 或“不饱和”)溶液。当60°C 的该溶液降温到10°C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7.亚硝酸钠(NaNO )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填“饱 和” _g 。 NaNQ 、NaCI 廿温至 ---------------------- 甲 乙 因I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溶液 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填“M”或“N” );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 )。 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