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片剂的制备目的要求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综合

实验一片剂的制备目的要求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综合
实验一片剂的制备目的要求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综合

实验一片剂的制备目的要求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综合实验一片剂的制备目的要求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般工艺。2. 掌握单冲压片机和多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及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3.通过吲哚美辛肠溶薄膜衣片的制备,熟悉薄膜包衣的工艺和肠溶薄膜衣的质量要求。实验原理片剂是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压片的工艺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1 优点: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1.优点: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2.制片的方法:制颗粒压片、结晶直接压片、粉末直接压片等。3.制颗粒的方法:干法和湿法。湿法制料压片的工艺流程: 混合均匀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湿润剂或粘合剂过筛干燥混合粉料——————? 软材——?湿颗粒——? 润滑剂崩解剂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整粒—————?压片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好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时要控制粘合剂或润湿剂的用量,使之“握之成团,轻压即散”,并握后掌上不沾粉为度。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颗粒。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少,若呈现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多这两种情况制呈现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多,这两种情况制出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从而不能制好片剂。颗粒大小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O.3,0.5g选用14,16目,小片0.3g以下选用18—20目筛制粒。颗粒一般宜细而圆整。干燥、整粒过程:将已制备好的湿粒应尽快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40,60?。注意颗粒不要铺得太厚,以免干燥时间过长,药物易被破坏。干燥后的颗粒常粘连结团,需再进行过筛整粒。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整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计算片重后压片。每片应含主药量片重

,干颗粒中主药百分含量测定值试剂与器材 l.试剂:维生素C、淀粉、糊精、酒石酸、乙醇、硬脂酸镁、枸椽酸、乙酰水杨酸、滑石粉、氯化钠、稀硫酸、吲哚美辛、乳糖、羧甲基淀粉钠 2.器材:颗粒机、压片机、干燥箱、智能崩解试验仪、脆碎度检测仪、智能溶出仪、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一维生素C片的制备 1.处方维生素C 25.0g 淀粉 10.0g 糊精 15.0gg 酒石酸 0.5g 50,乙醇适量硬脂酸镁0.5g —————————————— 500 片量0.1g/片2.操作称取维生素C粉或极细结晶、淀粉、糊精混合均匀。另将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按适宜量一次加入混合粉末中,加入时分散面要大,混合均匀,制成软材,通过18,20目尼龙筛制成湿粒 60?以下干燥近干时可升至70?以成湿粒,60?以下干燥,近干时可升至70?以下,加速干燥,干粒水分控制在1(5,以下。以制湿粒时同目筛整粒,筛出干粒中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匀,测定含量后,计算片重,以φ5.5mm冲模压片。3(操作注意(1)维生素C在润湿状态较易分解变色,尤其与金属如铜、铁接触时,更易于变色。因此,为避免在润湿状态下分解变色,应尽量缩短制粒时间,并宜60? 以下干燥以下干燥。(2)处方中酒石酸用以防止维生素C遇金属离子变色,因它对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也可改用2,枸橼酸,有同样效果。由于酒石酸的量小,为混合均匀,宜先溶入适量润湿剂50,乙醇中。4.质量检查与评定(1)外观:应片形一致,表面完整光洁,边缘整齐,色泽均匀。(2)片重差异:取20片精密称定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再称定各片的重量。按下式计算片重差异。单片重,平均片重片重,——————————×100 平均片重药典规定,0(3g以下的药片的重量差异限

度为?7(5,;0(3g或0(3g以上者为?5,。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过限度的1倍。本片按限度为?7.5规定。(3)崩解时限: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吊篮浸入盛有37?1?水的1000ml烧杯中,开动马达按一定的频率和幅度往复运动每分钟 30,32次。从片剂

置于玻璃管时开始计次从片剂置于玻璃管时开始计时,至片剂全部崩解成碎片并全部通过管底筛网止,该时间即为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如有l片崩解不全,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4)硬度试验:应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将药片垂直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横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横杆的弹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横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标尺上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硬度。测3-6片,取平均值。我们用脆碎度仪进行测定二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1. 处方乙酰水杨酸30.0g 淀粉 3.0g 酒石酸或枸橼酸 0 15 0.15g 10,淀粉浆适量滑石粉 1.5g

—————————————— 100片量(0.3g,0.45g/片)2(操作 110,淀粉浆的制备:将1.5g酒石酸或枸橼酸溶于约1000ml蒸馏水,再加淀粉约 lOOg分散均匀,加热,制成10,淀粉浆约1000ml。 2制粒压片:取乙酰水杨酸细粉与淀粉混合均匀,加淀粉浆适量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将湿粒于40-60?干燥,整粒,与滑石粉混匀后测含量,以φ8mm 冲模压片。3(操作注意 1乙酰水杨酸在润湿状态下遇铁器易变色,呈淡红色。因此,宜尽量避免铁器,如过筛时宜用尼龙筛网。并宜迅速干燥。 2在实验室中配制淀粉浆,若用直火时,需不停搅拌,防止焦化而使压片时片面产生黑点。浆的糊化程度以呈乳白色为宜,制粒干燥后,颗粒不易松散。加浆的温度,以温浆为宜(温度太高不利药物稳定,并易使崩解剂淀粉糊化而降低崩解作用,太低不易分散均匀。 3压片过程中应及时检查片重与崩解时间,以便及时调整。4(质量检查与评定 1片重差异:检查方法同维生素C 片,限度标准按“0.3g或0.3g以上者为?5,” 评定。2溶出度试验: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以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为溶剂,转速为lOOr, min,依法操作,经30min时,取溶液lOml过滤; 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50ml量瓶中,加

O(4,氯化钠溶液5ml,置水浴中煮沸5min,放冷,加稀硫酸2.5ml,并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03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7H6O3的吸收系

数E1cm1为265计算,再以1.304,计算出每片的?艹隽浚幌薅任晔玖康?0,,应符合规定。(3)硬度试验:测试方法同维生素C片。三吲哚美辛片素片的制备

1(处方吲哚美辛 25.0g 乳糖 53.0g 羧甲基淀粉钠 1.5g 硬脂酸镁 0.5g 50,乙醇适量

——————————————— 1000片重2. 操作将吲哚美辛、乳糖、羧甲基淀粉钠按递加稀释法混合均匀,以50,乙醇适量作润剂制成软材目筛制粒作润湿剂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粒,60,80?干燥,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匀,以

φ5.5mm冲模压片。

大学物理实验必做实验实验要求

3#206水银温度计的校正与热电偶定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银温度计00和1000点的校正法及温度计温标分度修正值的计算法。 2、 学习福廷气压计的使用法。 3、了解热电偶测温的原理 4、学习热电偶定标方法。 二、实验仪器 热电偶(铜一康铜)、毫伏表、保温杯、加热器、搅拌器、冰、水银温度计,福廷气压计 三、实验内容 (一)水银温度计的校正(定点法校正水银温度计) 1、00C 点a 0的确定。 2、沸点a 100的确定。 3、计算原温标每一分度值的改正值t (1)在福廷气压计上记录温度t 及气压读数h t ,并进行修正(福廷气压计使用法,参阅第三章第一节): (2)查附录表,确定大气压为H 0时所对应的水沸点a'100 (3)利用公式得到改正值: 4 (二)热电偶定标 1、按定标装置图接好实验电路。 2、参考端置冰水混合物。 3、测量端加热至沸点,在温度-电压表格 中记录标准温度计与数字毫伏表对应参数值。 4、切断加热器电源,在测量端降温过程中, 等间隔记录温度-电压格组参数值至室温。 5、制热电偶定标曲线(温度-电压曲线)。 四、数据处理 1、通过两点法得到温度计的温度校正表,并指出所使用温度计的最大误差。 2、绘制热电偶定标曲线,分析所使用热电偶的温度特性,画图法得到热电偶灵敏度K ,并给出该热电偶电势差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温参考端水混合物

3#206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千分尺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量的方法。 2、 了解PID 控温调节的原理,掌握控制实验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控温式固体线胀系数测定仪、待测金属管、千分尺。 三、实验内容 1、 用PID 控温仪控制实验温度; 2、 用千分尺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量铜管的线膨胀系数。 四、实验提示 1、0 标准值参阅总附录表18。 2、设置高温点2t ,到达该温度后,加热器电源切断,短时间内但温度仍然会上升,注意及时记录对应于2t 的2n 。 3、实验前应先对千分尺调零或记录初试读数。 五、数据处理 计算待测金属管的线胀系数并与标准值比较,计算百分误差。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net实验要求 (2)

一、可读性 编程高手都知道:一个好的程序要具备可读性,可方便自己也可方便别人。所以,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可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代码的缩进; 2.有效使用空格; 3.简明的注释; 4.意义明确的命名; 5.着重表示的常量。 二、亲手编写源程序 在编写C# 程序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它们可以综合使用C# 的编译器和调试器等,例如Symantec 公司的Visual Café、Kawa、Sun 公司的C# Worshop 和C# Studio、Inprise 公司的JBuilder、微软的Visual J++等,使用编程开发工具可以加快编程的速度。但在初始学习时还是最好亲手编写源程序,以便理解类和编程思想。 三、立即运行程序 编写的源程序要立即上机编译运行来检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行的结果验证程序的功能是否实现。即时有一些系统类的方法、变量也需要上机实验去了解它们的含义。

姓名:杨立波学号:082598 日期: 2010/11/29 实验名称:实验一继承和多态练习 成绩: Window7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net 2005

第一部分面向对象编程 实验一继承与多态编程练习 【实验目的】 1. 理解继承的含义,掌握派生类的定义方法和实现; 2. 理解虚函数在类的继承层次中的作用,虚函数的引入对程序运行时的影响,能够对 使用虚函数的简单程序写出程序结果。 3. 编写体现类的继承性(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成员变量隐藏)的程序; 4. 编写体现类多态性(成员方法重载,构造方法重载)的程序。 【实验要求】 1. 写出程序,并调试程序,要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日志和上交程序。 【实验内容】 一、类的继承和构造函数的灵活应用 1、创建一个描述图书信息的类并测试。类中应保存有图书的书号、标题、作者、出版社、价格等信息 1)定义图书类Book,Book类中包含isbn(书号)、title(标题)、author(作者)、press (出版社)、price(价格)等私有字段。由于对一本书来说,书号是唯一的,因此,isbn 字段应声明为只读的。 2)为Book类中的每个字段定义相应的属性,由于isbn字段只读的,其相应属性也应该是只读的。 3)为Book类定义两个构造函数,其中,一个构造函数将所有字段都初始化为用户指定的值,另一个构造函数只要求用户指定有关书号的信息,它将调用上一个构造函数初始化对象,初始化时,价格取0,除书号的其他信息取“未知”。 4)为Book类定义方法Show,Show方法用于显示图书的所有信息。 5)编写Main方法测试Book类,Main方法中分别使用上述两个构造函数创建Book对象。

溴乙烷的制备

溴乙烷的制备 [目标] 掌握以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为原料制备一卤代烷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低沸点蒸馏技术,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重点] 溴乙烷的制备原理,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和操作,分液漏斗的使用。 [难点] 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和操作,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低沸点有机物—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目的】掌握溴乙烷的制备原理,低沸点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法。 本次实验原理是什么? 本实验以95%乙醇、浓硫酸、溴化钠为原料,通过原位生成的溴化氢和乙醇的卤代反应制备溴乙烷。 NaBr+H2SO4HBr+NaHSO 4 C2H5OH+HBr C2H5Br+H2O 主要副反应: 2C2H5H2SO4 C2H5OC2H5 + H2O C2H5H2SO4 2 =CH2 + H2O HBr + H2SO4SO2 + Br2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本实验方案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提高产率? 本实验采取两种措施提高了产率:第一,增加反应物乙醇的浓度;第二,将生成物—溴乙烷及时蒸出使平衡反应进行完全。 【实验装置】参见P.11图1-7(1)。

图1 溴乙烷制备装置图图2 蒸馏溴乙烷装置图 【实验步骤】 投料:95%乙醇(7 mL ,约0.11 mol ,密度0.7193 g/mL );水(6 mL );浓硫酸(13 mL ); NaBr (10 g ,约0.10 mol );沸石。 实验操作流程图: C H OH, H O, H SO 40 min 35~40o C 馏分 按实验装置图1搭好装置,检查系统的气密性。加料[1],加入沸石,接受器内外都放置冰水冷却,尾气通入水槽。小火加热[2]至沸腾,使蒸馏速度以1-2滴/s 为宜,直到反应液变清亮,无油滴滴出为止,约40 min [3]。静置,分液[4-5],2 mL 浓硫酸洗涤[6],再换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液[7]。常压蒸馏,接收瓶浸在冰水浴中,收集35~40 C 的馏分,称重。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 学生实验报告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 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 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 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 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 2、实验数据记录表 (1)测圆环体体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 3、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 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 sd=0.0161mm=0.02mm 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 σd=0.0223mm=0.2mm 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 d=(21.19±0.02)mm d = 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

溴乙烷的制备及习题

实验12-2 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卤代烃的原理和试验方法。 2.加深对有机制备反应中可逆平衡移动方法的理解。 3.掌握低沸物蒸馏的基本操作。 二、反应原理 在实验中,饱和烃的卤代烷一般以醇类为原料,使其羟基被卤原子置换而制得。最常用的方法是以醇与氢卤酸作用。 主反应:NaBr+H2SO4HBr+ 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H3CH2OH CH2=CH2+H2O 2HBr+H2SO4Br2+2H2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温度计、蒸馏头、分液漏斗、三角烧瓶 试剂:溴化钠(无水)、浓硫酸(d=1.84)、饱和亚硫酸氢钠、95%乙醇 四、实验步骤 1.溴乙烷的生成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及9mL水,在不断振荡和冷却下,缓慢加入浓硫酸19mL,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15g 溴化钠,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5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开始小火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使反应平稳进行,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2.溴乙烷的精制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1~2mL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产量约10g(产率约54%)。 纯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沸点38.4℃,n D20=1.4239 注:如果在加热之前没有把反应混合物摇均,反应时极易出现暴沸使反应失败。开始反应时,要小火加热,以避免溴化氢逸出。加入浓硫酸精制时一定注意冷却,以避免溴乙烷损失.实验过程采用两次分液,第一次保留下层,第二次要上层产品。在反应过程中,既不要反应时间不够,也不要蒸馏时间太长,将水过分蒸出造成硫酸钠凝固在烧瓶中。 习题 1、溴乙烷沸点低(38.4℃),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答:①反应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反应进行时发生大量的泡沫,减少副产物 乙醚的生成和避免HBr 的挥发。②C 2H 5 Br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100)常在接受 器预放冷水并将接液管的末端浸入水中。③分离时尽可能将水分离干净,否则 用浓H 2SO 4 洗涤时会产生热量,导致产物的挥发。④蒸馏的速度要慢,否则蒸气 来不及冷凝而损失。⑤选择高效冷凝,各接头不漏气。 2、溴乙烷的制备中浓H 2SO 4 洗涤的目的何在? 答:除去副产物、乙醚、乙烯和原料乙醇。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一般采用水浴加热。 4、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Br+H 2SO 4 ═NaHSO 4 +HBr C 2 H 5 OH+HBr→C 2 H 5 Br+H 2 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 2SO 4 (浓)═Br 2 +SO 2 ↑+2H 2 O 已知CH 3CH 2 Br的沸点是38.4℃,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 状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外,其作用还有:防止浓硫酸浓度过大,发生脱水副反应;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水浴加热; (3)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依据是溴乙烷不溶于水,比水密度大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操作系统原理A 》 题目:虚拟存储器管理 页面置换算法模拟实验 班级:软件*** 学号:20**1228**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请求页式虚存管理是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方案之一。通过请求页式虚存管理中对页面置换算法的模拟,有助于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并加深对请求页式虚存管理的页面调度算法的理解。 2.要求: 本实验要求使用C语言编程模拟一个拥有若干个虚页的进程在给定的若干个实页中运行、并在缺页中断发生时分别使用FIFO和LRU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的情形。其中虚页的个数可以事先给定(例如10个),对这些虚页访问的页地址流(其长度可以事先给定,例如20次虚页访问)可以由程序随机产生,也可以事先保存在文件中。要求程序运行时屏幕能显示出置换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输出访问结束时的页面命中率。程序应允许通过为该进程分配不同的实页数,来比较两种置换算法的稳定性。 二、实验说明 1.设计中虚页和实页的表示 本设计利用C语言的结构体来描述虚页和实页的结构。 在虚页结构中,pn代表虚页号,因为共10个虚页,所以pn的取值范围是0—9。pfn代表实页号,当一虚页未装入实页时,此项值为-1;当该虚页已装入某一实页时,此项值为所装入的实页的实页号pfn。time项在FIFO算法中不使用,在LRU中用来存放对该虚页的最近访问时间。 在实页结构中中,pn代表虚页号,表示pn所代表的虚页目前正放在此实页中。pfn代表实页号,取值范围(0—n-1)由动态指派的实页数n所决定。next是一个指向实页结构体的指针,用于多个实页以链表形式组织起来,关于实页链表的组织详见下面第4点。 2.关于缺页次数的统计 为计算命中率,需要统计在20次的虚页访问中命中的次数。为此,程序应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来统计虚页命中发生的次数。每当所访问的虚页的pfn项值不为-1,表示此虚页已被装入某实页内, 此虚页被命中,count加1。最终命中率=count/20*100%。 3.LRU算法中“最近最久未用”页面的确定 为了能找到“最近最久未用”的虚页面,程序中可引入一个时间计数器countime,每当要访问 一个虚页面时,countime的值加1,然后将所要访问的虚页的time项值设置为增值后的当前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试验目的与要求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目的与要求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和巩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蚕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技术,进一步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蚕桑技术专业课以及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打下基础。 为使实验顺利进行,提高实际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师讲解时必须注意听讲。 三、领到实验材料和仪器后,立即进行检查,如有遗缺或差错应及时向有关教师提出。 四、示范标本不得随便移动。如需变动位置或观察部位,应征得教师的同意。 五、每次实验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外出必须请假。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谈笑,不要到处走动,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六、实验中要坚持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按照实验步骤,依次操作。须据实记录,并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确实,绘图准确。 七、实验观察如不能当日结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观察完毕。 八、注意节约水,电、药物及其他实验材料。仪器、用具、药物用完后要放回原处。未经教师许可,实验材料,药物、仪器,用后不得携出室外。仪器损坏要及时登记,酌情赔偿。 九、实验完毕后,要整理桌面,清洗仪器及用具,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实验一外部形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卵的外形 2、能识别各种卵 3、了解蚕的外部形态 4、掌握口器各部及触角的构造 二、材料: 1、越年卵及不良卵 2、5令浸渍材料蚕 3、口器各部、胸、腹、足标本片 4、雌、雄蛹,雌、雄蛾 三、用具:解剖镜,显微镜、解剖器、烧杯(500m1)、二重皿、吸管、载玻片、乙醚。 四、观察内容: (一) 观察卵的形状、卵涡、卵色、卵纹、卵孔、气孔以及越年卵和不良卵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

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 医学是实验性科学,对生物功能的了解、疾病发生机制的探讨和药物作用规律的掌握等各种医学知识无不来源于医学实验。可以认为,医学研究进步的历史就是医学实验进步的历史。医学实验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因此,在学习医学课程时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学习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有如下几方面。 通过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不但学习和掌握机能实验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在实践中认识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正常功能、疾病模微及药物作用基本规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创新思维。 2.学习机能实验学课程的要求 科学实验研究工作需要定的专专业知识和实验科学的基本常识,因此需要实验者做到: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①应提前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目的、原理、要求以及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②登录虚拟课程网站,学习和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 ③结合实验内容,准备相关理论知识,事先有所理解,力求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果④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各个实验步骤的可能做出预测,并尝试予以解释。 (2)实验中认真操作.缜密观察,如实记录: ①认真听取教师对实验的讲解,注意观察示教操作的演示。要特别注意教师所指出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②严格按照实验教材中所列出的实验步骤,以及带教老师的要求操作。在以人体为对象的实验项目中,应格外注意人身安全。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播散的可能。 ③实验小组成员在不同实验项目中,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统一指挥,并轮流承担各项实验操作,力求每个人均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实验目的熟悉LINGO软件开发环境,了解并熟练掌握LINGO语言的数学模型的结构,掌握并应用LINGO语言来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能力,并了解灵敏度分析的含义。 要求:1、了解LINGO软件应用界面,熟悉使用菜单及工具条的功能; 2、使用LINGO完成例题验证; 3、使用LINGO完成线性规划问题与对偶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并分析解题结果; 二、实验内容: 1) 使用LINGO验证下列题目,并进行结果分析 MODEL: SETS: QUATERS/Q1,Q2,Q3,Q4/:TIME,DEM,RP,OP,INV; ENDSETS MIN=@SUM(QUATERS:400*RP+450*OP+20*INV); @FOR(QUATERS(I):RP(I)<=40); @FOR(QUATERS(I)|TIME(I)#GT#1: INV(I)=INV(I-1)+RP(I)+OP(I)-DEM(I); INV(1)=10+RP(1)+OP(1)-DEM(1); DATA: DEM=40,60,75,25; TIME=1,2,3,4; ENDDATA END 2)使用LINGO验证下列题目,并进行结果分析 MODEL: SETS: DAYS/D1,D2,D3,D4,D5,D6,D7/:RQMT,START; ENDSETS MIN=@SUM(DAYS:START); @FOR(DAYS(I):@SUM(DAYS(J)| (J#GT#I+2#OR#(J#LE#I#AND#J#GT3I-5): START(J))>RQMT(I);); DATA: RQMT=17,13,15,19,14,16,11; ENDDATA END 3) 使用LINGO求解实验一两道题目,并进行结果分析 min z =4*x1+4*x2+x3 s.t. x1+x2+x3<=2 2*x1+x2<=3 2*x1+x2+3*x3>=3 x1,x2,x3>=0 4)max z=3*x1+x2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成并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连接用电器,组成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 3.检查线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S 和S 1S 2,再观察开关S 和S 1、S 2控制电路的情况。 4.整理器材,填写实验结果。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2、②L 1 、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0.6A、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 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3.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的电流。 4.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的电流。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

溴乙烷的制取

一、溴乙烷的制取 溴乙烷的制取之一 [原理] 利用醇的羟基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来制取卤代烃。如,醇与氢卤酸反应,可以制取对应的一卤代烃。 ROH+HX RX+H 2O 为使平衡向右移动,往往采用增加醇或氢卤酸浓度,也可以设法移去某种生成物。如,由乙醇制取溴乙烷,可采用47.5%的浓氢溴酸或用溴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溴化氢。 主反应:NaBr+H 2SO 4→NaHSO 4+HBr C 2H 5OH+HBr C 2H 5Br+H 2 O 副反应: 为及时蒸出低沸点的溴乙烷,可能采用蒸馏装置。本反应把用硫酸不宜过浓,否则容易把刚生成的溴化氢氧化生成溴,所以只能用较浓硫酸或在无水乙醇中加些水。可用过量乙醇使平衡向右移动。 [用品]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或本生灯、铁架台、导管、乙醇、浓硫酸、溴化钠、无水CaCl 2 、5%的NaOH 溶液。 [操作]实验装置如图1。在500mL 烧瓶内盛有30g 乙醇、25mL 水,再加入70mL 浓硫酸。加酸时应注意振荡烧瓶并冷却。然后往烧瓶中缓缓加入42g 溴化钠细粉,加时需注意搅拌,以防结块。用塞塞好瓶,再加热,会蒸出溴乙烷。为了防止挥发的溴乙烷损失,需要在接受器里加冰块和冷水,以保持低温,还需注意,接引管的末端一定要浸入锥形瓶的冷水内。在实验过程中由看到有油状馏出物的珠或乳白状细珠沉到瓶底,再到无油状物蒸出时,实验才算完毕,即可移开接受器,停止加热,以防倒吸。 在馏出的溴乙烷油状物转移到分液漏斗时,先用少量的5%NaOH 溶

液洗涤,再用水清洗2~3次,把分出溴乙烷放到密闭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放置过夜,即可滤去氯化钙。将干燥的溴乙烷放入蒸馏装置中并用水浴加热,收集36~39℃(309~312K)的馏分(溴乙烷沸点38.4℃),即为较纯的干燥溴乙烷。其中可能杂有少量乙醚(沸点34.5℃),这种物质不易分馏出去。根据乙醚能溶于冷浓硫酸而溴乙烷不溶于冷硫酸的性质,可以除去乙醚。若加入约1/10体积的冷浓硫酸,振荡洗涤,再用冰水洗涤,以及用无水氯化钙对其进行干燥,然后再作蒸馏,可得更纯产品。 用图2②的简易装置可制粗品,需要的药量大致为2g NaBr,2mL乙醇、2mL3:1的硫酸,再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实验完毕应先撤导管,后撤灯,以防倒吸。 [备注] 制取溴乙烷,其装置必须严密,不得有漏气现象,防产品挥发受到损失。 在制取溴乙烷时,开始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强,应徐徐升温,能使反应平稳进行。 溴乙烷的制取之二 [原理]乙醇跟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水。在实验室里,通常用溴化钠固体和硫酸代替氢溴酸,跟乙醇共热反应。 [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器、试管、溴化钠、浓硫酸、乙醇。 [操作] 1.装置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放10g溴化钠粉末,然后加入15mL乙醇和15mL约90%硫酸的混合液,再加入少量碎瓷片,塞紧瓶塞。

物理实验心得体会.doc

在本学期的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基本每次实验都达到了实验目的要求。每次上实验课,老师都给我们认真的讲解实验原理,轮到我们自己动手的时候,老师还常常给予我们帮助,我真心地感谢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本学期的实验涉及面很广,光学、电磁学、力学都有。而且,每次实验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很新奇的技术和仪器,让我带着好奇和渴望做完了每一次实验。 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是物理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其发展共同形成整个物理学史的前进足迹,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实验物理中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结果时,就会激励和促进理论物理研究出现新的模型、理论,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向广深推进。这充分说明了物理学是科学的基础,实验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本学期开设的物理实验,各实验原理清晰且实验仪器的逻辑组织结构明了,使学生能在做完实验后对实验从原理到实现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许多理论直接来自于实验。而要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某个理论或者利用某个理论去测量某个物理,更是十分有学问的,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学理科的同学,尤其要重视实验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以前的实验老师也鼓励大家做做一些书上没有的实验内容,但是由于一些实验仪器价格昂贵,很多实验还是仅仅局限于实验讲义,现在老师相对更乐于让大家放开手脚完成自己的实验设想,譬如在开放实验中,大家就可以做一些书上没有的实验内容。 总的来说对本学期的实验还是很大程度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和科技前沿的一些东西开始有了亲密的接触。基本上和我们的实验初衷吻合,完成了实验任务,达到了我们实验目的,下面几点对实验的综述。 1、老师讲课: 我们实验的第一周是我们老师对我们本实验室的实验的一些基础知识的介绍,对实验室的一些装置的介绍与对比,结合最前沿的一些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使以前对我们来说很陌生的东西揭去了很神秘的面纱,并且对实验室有了进一步有了解。 2、实验过程 一般我们做实验都是在星期一的下午与晚上,在对基本实验的装置了解之后,我们对自己动手实验也不象以前的有一种很陌生的感觉,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很有利,我们可以很投入和很成功的完成实验。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地方是操作的要点,什么可能导致失败。并且物理实验本就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对我们整个大学期间的物理实验都是很重要的一步,这也是检测我们学生学到什么的重要一步,并且也是考察我们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深刻地体会到实验在科学进步中的重要性,没有实验科学研究将寸步难行,而一个好的本科生,首先应具有实验素质,否则毕业后,不论是工作还是搞科研都将受阻,所以我认为物理实验对人的影响很大,甚至超过理论课。 大学物理实验是我进入大学以来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通过对其长时间的学习与了解,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大学实验的方法与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自己亲自尝试与接触各种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了解到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实验者,必须具备很多综合素质:1、科学的严谨性;2、解决问题的主动性;3、对知识的探索性。开放实验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是我今后大学生活乃至日后的科学研究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感谢大学物理实验带给我的一切! 物理实验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要想做好一个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学物理实验正是这样一门培养我们耐心、恒心和信心的课,让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让我们的科学素

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练习题

实验讨论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研细的2-3g 溴化钠,然后加入20mL 浓硫酸(1:1)、10 mL95%乙醇,加入 乙醇时注意将沾在瓶口的溴化钠冲掉。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将烧瓶用弯管与直形冷 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接液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 5m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小心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在反应的前段时间尽可能不蒸出或少蒸出馏分,30min 后加加大火力,进 行蒸馏,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 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 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4mL 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 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 烧瓶中,加入几粒沸 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 制取溴乙烷实验练习题 1.与氢卤酸反应(取代反应) CH 3CH 2 OH + H Br Δ →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 Cl Δ → CH 3CH 2Cl + H 2O 实验室常用NaBr 、浓H 2SO 4与CH 3CH 2OH 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Br + H 2SO 4 NaHSO 4 + HBr ,C 2H 5OH +HBr ――→ C 2H 5Br+H 2O 。试回答: (1)第二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实验中可采取 和 的措施,以提 高溴乙烷的产率。 (2)浓H 2SO 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其用量(物质的量)应 于NaBr 的用量(填 “大”“小”或“等”)。 (3)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和 。 解析:(1)乙醇的溴代反应是可逆的,要提高溴乙烷的产率,应设法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2)浓H 2SO 4在第一个反应里是反应物;在第二个反应里它可作吸水剂。因此它的用量应大于NaBr 的 用量(物质的量),以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3)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乙醇在浓H 2SO 4的作用下可以有两种脱水方式,分别生成乙醚和乙烯。 答案:(1)增加任一种反应物 移去生成物 (2)反应物和吸水剂 大 (3)2C 2H 5OH ????→?42SO 浓H C 2H 5—O —C 2H 5+H 2O CH 3CH 2OH ????→?42SO 浓H CH 2==CH 2↑+H 2O (说明)在加热条件下,乙醇跟氢卤酸反应时,乙醇分子里的C -O 键断裂,羟基 -OH 被卤素原子 取代,生成卤代烷和水。 2.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 、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 2SO 4 NaHSO 4+HBr C 2H 5OH+HBr ? ?→?C 2H 5Br+H 2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 2SO 4(浓) Br 2+SO 2+2H 2O 已知CH 3CH 2Br 的沸点是℃,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 外,其作用还有: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 (3)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4)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的依据是 (5)下列装置在实验中既能吸收HBr 气体,又能防止液体倒吸的是 (填写序号) 140℃ 170℃

实验目的及意义

数据及方程(4-3),计算出合金在1040℃~1080℃范围内的蠕变激活能, 9%W合金的蠕变 = 4.82。 激活能为Q = 465kJ/mol,9%W合金的表观应力指数n 2 图4.1 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应变速率与施加温度和应力的关系根据应力指数n的数值,可定性反映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当n = 1时,蠕变过程受扩散的控制;n约等于3时,蠕变过程受位错滑移所控制;当n = 4~6时,蠕变由位错的攀移所控制;当n ? 6时,是第二相颗粒强化机制。由此,可认为,在试验的温度和施加应力范围内, 9%W单晶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蠕变过程主要受位错攀移所控制。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 铸态单晶合金组织形貌 根据合金的化学成分制备出母合金锭。之后,采用选晶法,在高温度梯度真空定向凝固炉中以7mm/min的凝固速度制备出[001]取向的单晶合金试棒,样品的生长方向与[001]取向的偏差控制在7?以内。 图5.1 铸态单晶合金在(001)晶面的枝晶形貌及??相的尺寸分布由选晶法制取的单晶镍基合金,一次枝晶轴沿[001]晶向生长,在横截面上呈现整齐的“+”字花样特征,树枝晶排列规则,二次枝晶的生长方向分别为[100]和[010]取向,如图5.1(a);由于枝晶臂、枝晶间具有不同的凝固条件,凝固速度不同,故导致枝晶臂、枝晶间的元素偏析程度、??相形貌及尺寸都不尽相同,在枝晶间的A区域,形成较大尺寸的??相为蝶形等不规则形貌,如图5.1(b)所示。

(2) 完全热处理后合金的组织形貌 合金经过完全热处理后,分别在1060℃和1080℃条件下进行100h的时效处理,其SEM 形貌分别示于图5.2(a)和(b)。可以看出:合金在1060℃条件下时效100h后, ??相在三维空间呈立方体形貌,且规则堆垛排列,尽管已经时效100小时,但其??相的形貌特征仍为完整的立方体形貌,??相尺寸约为0.8μm。合金在1080℃条件下时效100h后,??相尺寸比前者略大,相尺寸约为1.0μm,立方??相的形态仍然清晰可见,保持较好的立方度,如图5.2(b)所示。表明,该合金在两种时效温度下,元素的扩散速度较慢,合金具有较好的组织稳定性,且??相尺寸随时效温度升高而略有长大。 图5.2合金经不同温度时效100h的组织形貌 (3) 9%W合金的蠕变特征 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测定出9%W单晶合金的蠕变曲线如图3.13所示。在不同温度施加137MPa应力条件下的蠕变曲线如图5.3(a),可以看出,在1040℃,合金具有较低的应变速率和较长的蠕变寿命,其稳态期间的应变速率为0.0144%/h,蠕变进行200h后的应变量仅为3.56%,蠕变寿命达421h。 图5.3 9%W单晶合金在不同条件下的蠕变曲线 随实验温度提高至1060℃,稳态期间合金应变速率提高到0.0272%/h,持续时间缩短到228 h,蠕变寿命降低了32%,为285 h,随温度进一步提高到1072℃,合金的寿命已降低至138 h,表明,合金表现出明显的温度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