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介绍

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介绍
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介绍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

郭卫东

2011年6月7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非常荣幸到这里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介绍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下面分别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关于西咸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2002年初由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率先提出了关于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建议,8月份由省决咨委主任、省长和西咸两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在西安举办了由16位专家参加的关于促进西咸一体化的专家座谈会,省上和两市领导用一天时间听取了16个专家的发言。2002年底西咸两市正式签定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协议提出了围绕“规划同图、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来推进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思路。2003年3月两市分别成立了“西咸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当年9月两市实现电话并网。2008年1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在省级层面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4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省西咸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9年12月31日省政府印发了“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决定在西安、咸阳两市中间设立“西咸新区”,着手实质性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2010年2月21日,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

和沣渭新区、泾渭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两大新区管委会成立后边规划边建设,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5月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该规划将西咸新区由沣渭新区、泾渭新区调整为五个组团格局。省政府已决定成立由主管副省长兼任主任的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和五个副厅级功能组团管委会。至此,西咸新区建设进入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推进阶段。

省委、省政府根据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2010年12月批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咸新区的地位概括为四个层次:第一,关天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国家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区建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第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要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实现西咸一体化是建设西安国际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第四,西咸新区建设是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关键。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西咸新区打造成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以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战略目标。

按照即将出台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规划的范围及现状:西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北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272平方公里;规划区涉及西安、咸阳7个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规划区2009年底总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23%,生产总值1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总体规划布局可概括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河:依托渭河生态长廊建设大都市渭河核心区带;两带:沿五陵塬打造渭北帝陵风光带、沿周秦汉都城遗址打造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四轴:与正阳大道拓展轴对接形成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与沣泾大道拓展轴对接形成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与红光大道拓展轴对接形成大都东西主轴带、与秦汉大道对接形成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五组团,也就是在西咸新区重点打造五个新城,即将原来规划的沣渭新区、泾渭新区调整为沣东、沣西、秦汉、空港、泾河五个大都市的城市新板块:沣东新城:重点建设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沣西新城:重点建设大都市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秦汉新城:重点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空港新城:重点建设西部地区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经济产业园区;泾河新城:重点建设大都市统筹城乡示范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在新的总体规划方案中对西咸新区提出了五个战略定位:一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二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国家级新区;三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彰显秦汉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四是将西咸新区建成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五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新的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西咸新区产业发展思路为:在“互为依托、整合资源、错位布局、集群化发展”方针指导下,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制造业、高

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新区要承担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作用:西咸新区作为大都市新的发展引擎和战略高地,承载着统筹科技资源、优化主导产业、提升服务品质的职能,要起到引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参与全球竞争,也就是说在新区培育起来的产业必须站在国际产业发展的前沿、高端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总体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文化为支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会展商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实现五个组团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3)产业发展布局:主要将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先进制造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都市休闲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环保产业等分别布局在五大组团中。

新规划有五个特点:凸显组团布局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布局、保护彰显历史文化、统筹城乡和谐发展、错位布局战略产业。规划有四个亮点:打造生态田源新城、打造快捷交通联接、优美小镇点缀、现代农业衬托。

西咸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两市快速发展、融合发展、互补发展、错位发展、对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两市曾是我国13个王朝的都城与京畿重地,古长安包括咸阳,古咸阳也包括西安,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两市相距不足25公里,两市已在不少板块开始交叉发展,西安由于发展空间限制,已在西安临界的咸阳地面上形成了三桥以西的西电产业园、泾河南的原点新家俱家饰建材物流产业园、泾阳的零配件产业集中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等。两市东

西扩展,城市发展已经连在一起。2010年西安的经济总量为亿元,咸阳为亿元,两市经济总量之和已占到全省的%,两市持续快速发展,对全省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发展空间不足,咸阳发展也具备了承接西安城市溢出效应的基础。两市产业聚集度高、资源互补性强,完全具备深度融合向一体化发展的条件。

关于西咸一体化的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再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以下我省杨凌示范区和高陵县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通过大胆探索,采取的一些有效举措和做法:

1、杨凌示范区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目标,以“两换三集中”(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集约化经营集中)为突破口,加强重点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良好收效。主要做法有:

一是拆迁与安置分离、补偿与购买分离、生活安置与生产安置相结合。由搬迁改造建设主体按照赔付政策,先对搬迁人的现有住房进行评估,并征得搬迁人的同意,先进行赔付,然后再进行安置。安置与现有住房面积不挂钩。具体做法是,对合法宅基地按每宅院万元补偿收回;对其上的建筑物及装修部分评估后进行补偿;对农民按人均40平方米面积以成本价的55%进行购买安置;再按每人5平方米商业用房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农民按户分红,进行生产安置。

二是在征用地一次性支付安置补助费基础上,为农民建立基本生活、养老、教育、医疗保障、丧葬补助等多项社会保障。将被征

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政府对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并且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创造就业机会,使失地农民享受城镇职工就业的扶持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保障。目前杨凌示范区正在城区北塬建设1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也为失地农民拓展了新的就业渠道。

2、高陵的主要做法:从2010年4月始,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分散居住的村庄往统一规划的居民新村进行搬迁改造,然后将原村庄的农村建设用地复耕,按照占补平衡,将节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流动用于城镇建设。高陵的做法有三种模式:一是城中村融合:主要在县城和泾河开发区实施。由开发商和村镇协议拆迁安置标准,并征得村民同意,由县上制定统一的拆迁安置规划,并监督实施。二是城边村并入。主要在县城周边和开发区规划扩展区内的村庄实施。做法是先集中建设新安置区,吸引农民以宅基换城镇楼房,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其收益补偿拆迁安置费用,其它耕地按增减挂钩政策变性后储备出让。三是小村并大村。把相距较近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合并集中在规划新村安置,对搬迁后的村庄进行复耕,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由政府通过增减挂钩进行异地出让,收益用于抵扣安置区建设费用。高陵的三种模式均是利用了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从政策本质和操作模式讲,与宅基换住房极为相似。高陵对农民的安置大体有4种:一是就地宅基地安置:以砖混一类一等房的评估价为基准进行对等安置(400元/ m2)。二是县城楼房化安置。采取拆一还一的原则进行集中安置,并一次性奖励每户3万元。三是就地楼房化安置。采取以原房及附属物整体测评为

基准,按350元/ m2标准置换多层楼房。四是县城楼房加就地楼房安置。村民可在本村和县城各置换一套住房。原则上两套总面积不超过搬迁户的总测评面积(以砖、木混面积为准),并按照县城楼房化和就地楼房化折算标准执行。

陕西今年启动了30个重点镇建设和600万移民搬迁工程,统筹城乡建设的任务很重。从总体上看,我省两地的统筹城乡发展中以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的试点,有利于人口向城镇集中,有利于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有利于缓解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破除农村土地使用的体制障碍,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园区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城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现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缺土地”,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镇“缺资金”,缩小城乡差距“缺抓手”,深化农村资产改革“缺平台”,农村城市化“缺推手”。以“宅基地换住房、村庄土地整理、农民集中安置、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落户,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对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促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还可以有效破解重点镇建设的土地难题和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资金难题。从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实践看,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坚持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二是坚持将农民生活安置和生产安置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的原则。为了促进我省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我省还出台了“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意见”(从2011年7月1日起启动试点,2012年6月实施全覆盖)和“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省上还决定选派400名有城镇规划建设经验的干部到重点镇建设一线挂职,指导推动重点镇建设,以重点镇建设和统筹城乡相关政策的实施全面推进陕西的城镇化进程。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郑梦熊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来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题,以此为标志,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2010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调研与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或看法。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分割发展方式的根本否定,认为过去的发展是一种不统筹城乡的发展。 新中国经过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国力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提速,目前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变革开始向深层次拓展,原有的经济优势将会消失或弱化,传统体制增长的空间已接近极限,特别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的城市与乡村不同待遇、不同标准、不同发展路径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06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1566元,年均实际增幅达到8.3%,比“十五”时期加快了3个百分点,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增加5415元,是农民收入增加额的3.46倍,年均实际增长10.2%,高出农民收入增速度1.9个百分点,由此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8137元拉大为12022元,比值从3.22∶1扩大到3.33∶1。农村发展慢、城乡差距扩大可以理解,但是这几年农村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增长明显提速,这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的事实充分证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三农”本身,也不是仅靠有限的政策调整能够解决的,而是根本体制问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经成为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详细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一、建设西咸新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建设西咸新区是适应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关中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陕北、陕南丰富的后续加工产品也迫切需要延伸链条、提升转化的生产和科技支撑基地。西咸两市结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第二,建设西咸新区是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 重大举措。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是经济区规划的主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整个经济区的核心,关系经济区的建设全局与功能提升。当前应抓住有利时机,突破体制障碍,尽快设立西咸新区,并予以实质性推动,这样做既是实施《规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能为经济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构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第三,建设西咸新区是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有力抓手。西咸一体化 涉及交通、信息、市场、产业、人才、技术、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覆盖西安和咸阳两市所有县区,范围大、领域广,在全面推进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必须选择重点区块,示范推进,核心突破。通过设立西咸新区,将渭河两岸、西咸结合部的几个园区连接为一个整体 板块,统筹规划,联动建设,既可以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空 间支持,又可以有效整合这一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同步、资源同享,推动西咸一体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第四,建设西咸新区是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按照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区 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高起点打造西咸新区,使其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渭河成为大西 安的中心水带,可以加快两市同城化发展,促进城市重心北移,构建 西咸两市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进而形成南融北跨、东拓西接、山水城塬一体、渭河横贯城中的西安大都市发展新格局。 第五,建设西咸新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西咸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两市按照“八同”(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发展思路,咸阳主动融入西安,西安充分接纳咸阳,西咸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 融合步伐加快,合作开发建设机制初具规模,西咸一体化已由“打基础”转入“求突破”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在区域发展上谋划新亮点,取得新成效。目前,该区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沣渭新区等几个共建板块发展势头较好;区域内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环境容量较大,宜于打造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西咸新区 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陕政发〔2011〕46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2011年第14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进一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加快西咸新区建设,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精神,现就加快西咸新区发展制定以下政策。 一、西咸新区管委会是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代表省人民政府行使有关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权。在重大项目、城乡统筹及规划实施方面赋予其市级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支持西咸新区改革创新,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社会保障

等领域先行先试。工商、税务、公安、质监、社会保障等部门可在西咸新区设立分支或经办机构。 二、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按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指标实行单列,严格执行相关土地政策。西咸新区管委会对新区范围内的土地实行集中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报批、统一供应、统一登记办证。建设用地在年度指标内单独报批,并履行辖区内土地、房屋管理职能。 三、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本着节约集约原则,规划建设用地需要调整的基本农田和占补平衡指标,可在西安、咸阳及全省范围内调整统筹解决。 四、加快西咸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试点,创建集体农用地流转补偿机制。 五、西咸新区与所在西安、咸阳各市、县(市、区)税收收入在确定基数的基础上,新增税收收入由西咸新区管委会与所在市、县(市、区)实行比例分成。“十二五”期间,西咸新区管委会的分成部分全部用于新区的开发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摘要:我国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后,各级政府围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还有很多公共政策亟待完善。本文阐明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研究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需完善的政策体系,以求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政策;现状;建议 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显然是最突出和影响最重大的问题。因此,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化解发展矛盾的根本途径,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实际发展现状,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理念,制定完善配套的公共政策体系,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 1. 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 统筹城乡发展,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统一安排规划,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根据城乡之

间的客观联系与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效联结起来,打破城乡界线,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 农村的生活、生产、文化等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统筹城乡要消除的是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而不是形态上的城乡差别。具体而言,统筹城乡并不是通过耕地变厂房、农村变城市的方式,而是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村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从而使住在农村仅是环境选择,当农民只是职业选择。 2.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调整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虽然过去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不协调状况开始转变,但城乡不协调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2.1 对农村重视不够,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战略仍未根本改变。长期形成的“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由于旧体制和政策壁垒的极大惯性,偏向工业和城市的经济社会政策目前还没有得到及时和完全的矫正,这种战略导向问题在各级政府都存在。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4No.1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刘 华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 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理论是欧洲一体化建立和深化的主要指导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并且互为补充,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发挥不同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选择。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423489(2004)0120008205 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体化组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欧洲联盟已成为全球众多区域一体化组织学习和借鉴的样本。研究指导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建立及不断深化发展的理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欧洲一体化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一、一体化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一体化思想古已有之,从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古希腊时期的城邦联和到19世纪中期以罗伯特?欧文和约瑟夫?蒲鲁东为代表的共同体主义,直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绘都体现了一体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当前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有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有欧洲联盟,亚太地区有亚太经合组织等等。这些组织中,欧盟是组织最完备,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无疑也是一体化理论运用最为成功的。 (一)一体化理论的概念与欧洲一体化实践 在讨论欧洲一体化理论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体化的概念。大多数一体化理论家强调:国际层次上的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各参与方的同意,共同的规范、价值、利益或目标的形成为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基础。[1](P.548)由此一体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导致政治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厄恩斯特?哈斯的定义就认为:“说服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体将其忠诚、期望和政治活动转向一个新的中心的过程。这个中心的组织机构拥有或要求掌握对已经存在的各民族国家的管辖权。” 的确,客观的世界存在于无政府状态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求生存、求发展。许多民族接二连三地被卷入一个以变量和混合动机的竞争为特征的共同体之中。他们的利益在某些重要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又得益于相互间的协调行动。[2](P.270)在当今世界中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能例外。因此各国都希望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诸如安全、政治、军事等高政治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贸易、环境、金融、投资、移民、社会保障等低政治领域也充分协调。当各国的预期合作利益大于单独行动的利益时,合作就会产生,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始。当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一体化的各国的利益逐渐融合、趋同,并且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共存感,一体化进程也就获得了各国的普遍支持,能够不断深化和发展。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 [作者:郑梦熊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作者授权) 点击数:106 时间:2011-7-6 录入:蔡琳] 统筹城乡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志、朋友看到我《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后又提出不少问题交流探讨,促使我就此问题进行再思考。 1.1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责任,拆除城乡市场之间的人为“篱笆”,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主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比政府作用还重要的是市场,不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就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政府的作用,一是主导旨在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改革,这个作用谁也不能替代,必须由政府当导演。二是搞规划、出政策,用规划和政策把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起来。三是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民和农民工利益增长的利益分配格局;四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主体的责任,使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民的份额尽快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基本相称。 1.2政府主导,实际上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中央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决定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和成效。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完全实施城乡统筹,地方政府,即使省级政府也只能“有限统筹”。这是这因为城乡统筹主要是全国性利益集团的博弈,而不是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过去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新,这在目标思路不明、路径方法不清的情况下不失为分散改革风险、避免全局失误的一种明智选择。但在目标思路已明、路径方法清楚的情况下,就应该由中央统一决策。在这方面要汲取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的教训。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但由于实际实施当中由各省分散决策,其结果是直到去年12月1日,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才真正建立,整整推迟了近7年;如果当时由中央统一决策,不仅农民,还有市民由此政策得到的实惠要快得多、大得多。当前各地围绕农民进城出台的政策虽然态度积极,但都有本地户籍的限制,而实际上农民工大部分是跨地区流动的。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内地农民工的贡献,如果这些地区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仅局限于本地户籍的农民,政策的实效就要大打折扣了。这种情况提醒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应该把到自下而上的探索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结合起来,加强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事关公民基本权利、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应由中央政府做出决断,并以超常魄力推动实施。比如,有的地方提出的“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政策,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到底对不对?在这类“国是”问题上中央应该尽快有个统一的说法。否则,全国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城乡一体化”。哪时再来纠正,就为之晚矣! 1.3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市场却有这种“魔力”。政府把以上四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好,就很了不起了,但也就主要限于这几个方面。因为国家的实力和财力虽然与过去相比确实大大增强,但要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应靠市场,而不是政府。市场的“魔力”要比政府大得多,而目前市场的“魔力”却被关在了城乡之间人为的“篱笆”之中。只要拆除了这个“篱笆”,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尽显风流,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毫无障碍的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中好多靠政府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实现这一突破,关键是要打破目前城乡分割的市场格局,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其中要害在于

欧洲经济一体化

.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权利让渡是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国家主权、本国利 益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4)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当堂检测】 1、欧洲一体化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B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 .知识经济的兴起 D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2.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B .实现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C .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D .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3、.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②受到苏联及东欧盟国的威胁 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的是 A . (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B . 1969 年“欧共体”共同目标的确定 C . 1993 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 . 1973 年英国加人“欧共体” 5.欧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华约组织的建立D.欧共体的建立 6.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B.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 C.改变了世界格局 D.破坏了欧盟各国的主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7、欧元的启动对这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A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B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C .有效地保护了区域经济的独立发展 D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自我反思思维升华】 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解决?写出来大家都来帮一帮。 .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接下来由我来讲述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背景,我把它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政治史根源、经济史根源、文化传统的回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首先是它的政治史根源,一共分为两大块: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和民族国家。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一共经历了四种,从城邦、中世纪的封建领地、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共和国到君主制国家。关于第一阶段的城邦,我们都知道,雅典是城邦国家的典型,这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学过,我就不多讲了。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奴隶制是欧洲城邦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城邦之后的第二代国家形态是中世纪的封建领地。在这种国家形态中,封建领主掌握了大部分领地,他们兼任军事首领和政治领袖,实行世袭制,由此造成的地方割据和政治权力分散,严重阻碍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接下来,封建领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在公元10——12世纪,欧洲西南部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手工业、商业、海上贸易发展迅速,意大利背部和法兰西南部的一些城市因为工商业的繁荣而发展迅速。随后,法兰西北部、尼德兰、英格兰莱茵河沿岸和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城市也相继崛起。经济相对发达、封建领主势力相对薄弱的一些城市很快便取得了独立,建立起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建立了自治的行会组织,目的是为了维护工商业的繁荣。行会会员,也就是资产者,以金钱为武器,与城市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种城市共和国中,贵族、征税官、商人、手工业者之间实现了一种十分脆弱的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到了公元13——15世纪,欧洲西部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城市得到了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方历史上的第四种国家形态诞生了。不久,荷兰和英国也建成专制国家。君主专制国家保留了中世纪的特权传统,这一点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君主专制国家在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起了某种平衡作用,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欧洲正是在君主专制的条件下实现了民族、国家和法律的统一,使得资本主义的萌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君主专制国家,是欧洲跨越封建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个中间国家形态。 接下来是政治史根源的第二块内容,就是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要知道,民族国家是欧洲产生的第五种国家形态,也是目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形态。我把它分成四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民族顾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我选取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六个,大家看一下,我就不详细说了。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后期之前,英法等国建成民族国家,且由于是长期自然演进,最后通过革命方式而成,比较安定团结。第二阶段,十九世纪后期,德意通过铁血手段统一或独立建成民族国家,人民民族意识没有完全成熟,政府通过教育培养民族认同感。

【沣东招商】501米“西北第一高”中国国际丝路中心项目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破土开建

【沣东招商】501米“西北第一高”中国国际丝路中心项目在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破土开建 7月6日上午,备受瞩目的501米“西北第一高”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正式破土开建。这是绿地集团与陕西省政府签订千亿级战略合作协议后落地的首个重 大项目。中国国际丝路中心位于大西安新轴线之上,总投资超40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地标性建筑。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胡和平,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上官吉庆, 西安市政协主席、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岳华峰,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沣东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等领导出席活动。 西安市政协主席、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岳华峰致辞:岳华峰表示,西咸新区作为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的关键所在,承载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重大使命。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做出了西咸新区全面托管辖区内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并由西安市代管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体制机制调整,使西咸新区激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驶入了发展快车道,新区已经站在了大西安建设的中心舞台和开发前沿。从2月底省政府与绿地集团签署战

略合作协议到如今项目开工,仅用时4个月,这体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体现了绿地集团共建大西安新中心的战略眼光和工作效率。西咸新区将把中国国际丝路中心项目作为新区重点工程,提供一站式、五星级的便捷服务,与绿地集团精诚合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靓丽明珠和现代化大西安的城市象征,助力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和追赶超越发展。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致辞:张玉良表示,绿地集团作为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显著的品牌优势和资源吸引力,项目建成后将聚集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服务式公寓、高端国际百货、商业街、中高端住宅等多种业态,发挥城市综合体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高端要素聚集。未来在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区的大力支持下,绿地集团将会把更多的项目陆续布局陕西,为“振兴大西安”、为陕西追赶超越、为建设丝路经济带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沣东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致辞:康军表示,大项目始终是落实“五新”战略、加快现代化大西安建设的第一抓手。沣东新城作为西咸新区的核心组团,承担着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重要使命。总投资400亿元、从签约到开工仅4个月时间的绿地丝路国际中心项目作为开局破题之作,对我们打造新地标、展示新形象、建设新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沣东新城党委、管委会决心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西咸新区党工委的部署要求,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一、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

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按照“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及“集约、集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策划“百千万”项目工程,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周陵新兴产业园、泾河物流交易园等十大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核心概念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具体发展蓝图 1、建设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阶段目标 (1)“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增长42%)(2)“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 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 (3)“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真正起步是在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欧洲各界对欧洲联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热情,各种统一运动风起云涌。为协调各组织的行动,1948年5月800名来自西欧各界的热衷欧洲联合的人士在海牙举行了由温斯顿·邱吉尔主持的的“欧洲大会”。大会制定了欧洲组织的最低纲领,并决定把各种力量统一成“欧洲运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也行动起来。1948年3月,英、法、荷、比、卢五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加强集体防卫,并派生了西欧联盟;1948年4月奥地利、比利时、丹麦、

法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英国、瑞典、瑞士、土尔其和德国西占区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5月,布鲁塞尔条约成员国和丹麦、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典共十国组建了欧洲委员会。 上述组织虽有全欧性质,但都是政府间的合作组织,并不具有超国家的力量。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才是向欧洲一体化迈出的最具实质性的一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一手策划的。1950年5月9日,在征得政府同意后,舒曼公布了他的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管理机构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负责整个制度运转的共同高级管理机构将由各国政府指定的独立人士组成。机构的决定在法国、联邦德国和其他参加国具有效力。由于不愿接受一个超国家机构的存在,英国拒绝了法国的建议,而荷兰、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表示欢迎。经过艰苦的谈判,1951年4月18日六国在巴黎签订有效期为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体不仅有独立于各国政府的自己

西咸新区XXFX-ZX04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西咸新区XXFX-ZX04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管理单元)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 2018年3月21日

文本 第一条根据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规划用地收储与《西咸新区垃圾固废 设施专项规划》用地布局要求,对沣西新城XXFX-ZX04单元控制性详 细规划进行单元局部修改。 第二条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沣西新城核心区二期XXFX-ZX04 单元内各地块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及建设审批。 沣西新城XXFX-ZX04管理单元位于统一路以南、沣景路以北、同 文路以西、秦皇大道以东区域,总用地面积139.17公顷。 第三条管理单元图则与文本内容共同构成管理单元的法定文件。其 中文本的“下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四条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陕西省西咸新区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以下简称《西咸标准》)确定。 第五条规划布局:XXFX-ZX04管理单元主体功能为教育、商务。康定路以北为教育片区,主要分布有高等院校用地(A31)、中小学用地(A33)、二类居住用地(R2)、商业设施用地(B1)、商务设施用地(B2)及 公园绿地(G1)。康定路以南为商务片区,主要分布有商务设施用地(B2)、文化设施用地(A2)、公园绿地(G1)、广场用地(G3)及 供燃气用地(U13)。 第六条居住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总人口为1万人,居住用地 2

全部为二类居住用地(R2),总面积13.2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9.53%。主要分布于康定路以北。 第七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内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文化设施用地、高等院校用地、中小学用地,主要分布在单元北部。总面积27.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9.87%。其中文化设施用地面积约3.3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37%,高等院校用地面积约23.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6.62%,中小学用地面积约1.2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88%. 第八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面积41.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64%。其中商业设施用地(B1)面积0.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7%;商务设施用地(B2)面积40.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9.17%。 第九条交通设施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交通设施用地全部为城市道路用地(S1),总面积29.7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38%。规划单元内的城市道路包括秦皇大道、统一路、沣景路、康定路、同文路、同德路及尚业路。 第十条绿地与广场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26.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98%。其中公园绿地(G1)面积26.1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82%;广场用地(G3)面积0.2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17%。公园绿地位于道路两侧及尚业路以南地区,广 3

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作者:黄津时间:2009-4-7 16:18:00 【论文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文化;认同 【论文摘要】欧洲一体化进程从1952年的煤钢共同体诞生开始,迄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这风风雨雨的50多年里,其成员国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27个;其活动领域从当初的煤和钢的生产和销售,扩大到了经济、社会、政治、行政以及军事等多个领域。在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文章从文化的定义和功能出发,通过分析欧洲各国文化的共性,从而指出欧洲一体化过程的文化因素的作用和地位。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经济、安全因素是人们经常提起的重要推进因素。但是,在欧盟形成以及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同样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和促进因素。可以说,正是由于欧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认同,才使得欧洲在当今世界上成为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有的学者指出,在欧洲文明的共同背景下,欧洲确实存在着统一的根本因素。这种因素有着共同的、根深蒂固的古文化背景和犹太基督教背景。他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之后,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一、文化的定义及功能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1、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西咸新区最新规划

1、西咸新区简介 2014年2月19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2、西咸新区规划 1、建设背景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 2011年5月31日,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2011年6月13日,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西咸新区列入全国五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

(西咸新区建设背景图) 2、区位范围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总面积882平方公里。新区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现有人口近90万,城镇化水平23%。 3、规划理念 核心理念—建设现代田园城市 以大遗址保护带、河流生态廊道及都市农业生态田园形成开敞疏朗的“大开”格局及城市绿色基底;在“大开”的绿色格局中,构建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形成“紧凑的城镇,开敞的田园”,实现人口增长与土地集约的“合二为一”。规划理念— 理念1: 核心板块支撑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附件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和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要求,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西咸新区的重要意义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包括两市7个区县的部分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具备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条件。设立西咸新区,主动顺应西咸一体

化发展趋势,是打造大西安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二)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设立西咸新区,将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核心,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通过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科学规划建设,改善功能布局,实现中心城区与新区联动发展,走集约高效、生态良好、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 (三)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核心带动作用,带动大关中、大西北地区协调发展。西安(咸阳)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和重要引擎。设立西咸新区,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发挥其引领和带动大西北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构建西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推动我国向西开放。设立西咸新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欧亚经济论坛、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经贸技术交流合作,扩大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不断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建设西咸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才集中、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促进工

试析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试析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摘要:欧洲一体化运动是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且不说它的巨大成功,就它能使得欧洲的部分国家能够甘愿放弃部分国家权利,就是一件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自从欧洲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国家利益、民族意识就日益重要且不可剥夺,那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使得这些极其崇尚民族主义、国家至上的欧洲国家甘愿放弃几个世纪拼死挣得来的部分国家主权呢?本文从历史渊源、现实利益方面分析,认为欧洲一体化运动是欧洲虽不得已但必须选择的一条路。关键字:欧洲一体化运动民族主义统一运动 一、就历史渊源而言,欧洲一直都有统一的欲望 (一)便利的自然条件,为欧洲统一提供了可能性 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总面积只有1016万平方千米,大致相当于当今中国和美国的面积,并且,欧洲的地势也是各大洲中最平坦的,平均海拔只有300米,海拔2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60%,整个欧洲基本上并无人类难以逾越的自然障碍,然而令人纳闷的是,按欧亚大陆上通行的一般规律而言,这样平坦的地势,完全有理由形成一个如中国、美国等的统一的国家,然而与此相反,在这里,却形成了40多个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局限,以前那些由于海拔不高的山脉、森林、河流分割的许多地方,是当时人们活动的天然区域,却也成为了后人的国界了。 (二)欧洲人通过武力统一欧洲的努力不曾间断 其实,欧洲也像其他地区一样,都发生过为了统一而进行的战争,这样平坦的地势始终为那些有政治欲望的人提供着实现政治野心的便利,在历史上也不止一次产生过强权,并希望通过征服战争统一这片地区,建立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前中世纪有查理大帝和奥托一世,到了近代有拿破仑和希特勒,他们都尝试着用武力统一欧洲,虽然他们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一般都能在短时间内横扫这片大陆,并在一个短时间里建立霸业,在欧洲历史发展的这些时候,它的发展逻辑几乎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逻辑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欧洲也可以发展为像中国这样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但为什么欧洲当时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家呢?简单来说,主要是由于当时开创欧洲文明的法兰克部落是相当落后的,他们按照自己的生产、组织方式建立、管理新成立的国家,他们采取的是的分封制,分封制必然导致地方上的自由与分裂,分封制在政治上是既不可靠也不稳固的,它与中央集权是根本对立的,但在一开始建立国家通过运用分封制来巩固脆弱的政权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日尔曼部族太过落后了,他们无力继承西罗马帝国高度发展的文明,他们也无力解释一些自然中、社会生活中等现象,便求助于宗教,他们相继皈依基督教。于是基督教在欧洲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基督教对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基督教就是欧洲的文化、欧洲的中心,它极大地束缚了世俗社会的发展,基督教只强调精神上的统一,而世俗中却赞成分裂,因为欧洲分裂有利于制衡世俗的力量,从而有利于基督教的统治。在基督教的制约、影响下,欧洲社会发展是极其缓慢,因此极大延长了封建社会中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过度,等到欧洲完成了这个过渡,而此时却伴随着产生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意识,这样欧洲便错过了极好的统一时机,欧洲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小国寡民的格局,并伴随形成了纵横交错均势格局,统一更遥遥无期。到了近、现代,欧洲即便有了能够统一的能力,却也失去了做自己主人的机会了,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不允许欧洲通过战争的方式统一起来了。 (三)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文明是由日耳曼民族建立起来的,他们冲破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放弃了其实本也无能力继承日臻成熟的地中海海洋文明,他们退回到了陆地,开始创建他们自己的欧洲文明即土地文明。日耳曼民族的落后使得他们无力解释诸多事物,在他们入侵之前就信仰了基督教,而他们继承罗马帝国的也只有基督教。这样基督教被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