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中建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中建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A

昂:宋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下昂之分。

安济桥:隋朝李春负责修建,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B

版筑夯土墙: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

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抱厦: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图说P175)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壁龛: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宝城宝顶: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便于雨水流下而不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避弄:苏州住宅前后各进之间可以不通过正中厅房,而由侧面甬道行走,称避弄。

C

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垂带(阶级)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两侧有垂带石。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礓嚓(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多用于城墙马道。

如意踏跺: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清代不砌象眼.

象眼: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呈象眼。

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

墀(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

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tuan,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

穿斗式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材:材指用以制作斗拱中拱的木料,以及所有高度和宽度都与拱相同的木料,材分为八种规格,视所建房屋的类型和官式等级而定。材按其高度均分为十五分,各为一分。材的宽度为一分。(课本p260)

栔:拱与拱之间的空隙为六分,称为栔。

足材:一材加一栔称为足材。

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檩:架在房梁上托住椽子的横木。也称“桁条”、“檩条”、“檩子”

槫:在中国古建筑屋顶中,槫位于草栿之上用以承椽

鸱吻(尾):屋项正脊两端的装饰物。

穿堂:工字殿前后殿之间的连接部分,又称柱廊。

窗:唐以前以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宋代开始,开启窗开始变多。

刹:佛塔顶上所立柱、相轮、宝盖等的统称。也泛指佛寺佛塔。

城:子城、内城、阙城,皇城郭:罗城、外城、国城;宫城:大内、紫禁城

串楼:南方城墙上设长廊周匝,以避烈日淫雨。、

驰道:皇帝专用的御道。

船厅:花厅如做成由短边做出入口,形象似舫的称船厅。

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D

单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晋祠圣母殿)。

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分心槽:在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金厢斗底槽:古建筑平面内外设两圈柱廊的做法(唐佛光寺大殿)。

大木作:木构架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

小木作:指建筑装修和木制家具。

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

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

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

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

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

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

脊木等构件.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

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

化。

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榫(音损sun)卯

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

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

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单拱:只有一层横向拱的,称为单拱。

重拱:有两层横向拱的,称为重拱。

(宋)朵:每组以朵为单位(清)攒:每组斗栱攒为单位

冬瓜梁:断面为圆形的梁和额枋两端圆浑,如冬瓜状者。

叠涩:砖石层层向外出挑之法。

都江堰: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修筑,兼具泄洪与灌溉两大功能。

都料匠: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

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出发,通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通过走廊与漏窗来看风景。

E

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

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大式(带斗拱)叫额枋。小式(不带斗拱)叫檐枋)F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

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负阴抱阳: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主要方向宜南向,正面宜开敞。后部宜遮挡(风水意义,组群意义及单体意义上的遮挡),以防气泻。

缝:凡中心线均称缝。柱缝、槫缝等。

方上:坟冢的直接发展,夯土压实形成方锥体,秦汉广泛使用,一直沿用于宋陵。

飞梁:方形水池(鱼沼)上的十字形桥梁。

佛塔:亦称宝塔,浮屠,是佛教的象征。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

G

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高台(台榭)建筑:以阶梯型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

勾连搭:两栋或多栋房屋的屋面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接,在连接处做一水平天沟向两边排水的屋面做法,其目的是扩大建筑室内的空间。

工官制度: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

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代表人物:宇文恺、李诫、蒯祥。

官式建筑:工官掌管下建造的,设计、预算、施工都由将作、内府或工部统一掌握,不论建筑物造于何地,都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还可派工官和工匠去外地施工,所以建筑式样比较统一,能反映当时全国的最

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鼓楼:在城门上建楼,楼上挂鼓,负责向全城人宣告时间,称谯楼,明清以后称为“鼓楼”。

艮岳:北宋开封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是有浓郁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

H

黄肠题凑: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向内。“黄肠”即柏木之心,“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其端皆内向聚合。

夯土建筑:以夯土版筑方式建成的建筑。

槐衙:唐代御道,两侧植槐树,排列整齐。

隍壕防卫:城堑有水称池,无水称隍。

花石纲:调用漕运的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南奇花异石。

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主要建筑师为赵深,陈植,童寯。

合角吻:安装在盝顶平台、重檐顶第二檐以及墙脊的转角处,由两个吻兽组成,呈90度。

I

J

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在转角处木料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既是围护结构。

计心造:横向的拱与华拱在栌斗上相交叉,每一跳有一至二层横向拱的,称为计心。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面阔:间之宽,即建筑物长面之长度,称为面阔。全建筑物若干间合起来的长度称为通面阔。

进深:间之深,即建筑物短面之长度称为进深,若干间合起来的长度称为通进深。

明间:普通的最中间开门的一间叫明间。

次间:明间两旁为次间。

梢间:次间之外为梢间。

尽间:梢间之外为尽间。

正殿或正房:在一所建筑中,主要的建筑物居中,称为正殿或正房。

配殿或厢房:在建筑之前分列左右面相向者为配殿或厢房。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经幢: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角梁:用于房屋的垂脊(即屋顶正面坡与侧面坡相交之处)之下,有一根斜置并伸出柱子之外的梁,叫角梁。角梁一般采用双层结构,位于下层的叫“大角梁”、“老角梁”,位于上层的叫“仔角梁”,是悬挑探出的木构件。

举势:屋面坡度

剪边:屋面做法的一种。即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色彩、种类与屋面不同的瓦件,明显突出屋面的边际线。亦称镶边,檐口、屋脊用瓦颜色与坡面不同的做法,多用于园林建筑。

金柱:位于檐柱以内,除了处于建筑纵轴线以外的所有柱子。

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卷棚:又称为轩,是室内天花的一种。使用的位置常在檐柱与前后金柱之间。

基泰工程司:近代中国最大的建筑事务所,关颂声创建,此后朱彬、杨廷宝、杨宽麟、等陆续加入。

K,

堪舆:墓地的选择方式

<<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L

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闾里: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廊院:用廊子连成的院落

廊屋:主屋前两侧通长的东西两庑带有前廊。

M

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明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门:古称双扇为门,单扇为户,后世统称为门。常用有以下几种:棂星门、板门、软门、槅扇等。

门屋:宫殿、庙宇、邸宅中单独成栋的屋宇。如太和门。

茅茨土阶:以茅草为屋顶,夯土为台基。

马面(敌台):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的矩形墩台。

民间建筑:各地自主建造的,由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式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

木骨泥墙:用数的枝干扎成排栅,中间用草茎充填,然后再覆盖草茎泥而构成。

门堂之制:来源于礼制。它规定了宫廷建筑的内容和布局,并把它作为一项国家制度确定下来。当宫廷建筑称为一种标准或模式后,诸侯、士大夫等的房屋制式便也被确定下来,这就是所谓“门堂之制”。其核心是门

与堂的分立。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N

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生起,檐口至屋角有很大起翘。

O

P

(侠义)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广义)铺作(攒):铺作是斗拱的总称。一组斗拱在宋代称一朵,在清代称一攒。两攒之间(即两铺作或两朵之间)的距离通常是十一斗口。

平身科(补间铺作):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即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角科(柱头铺作):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柱头科(转角铺作):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平棊: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

平座: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置于阑额之上用于承托斗拱的构件。

披檐:楼阁等建筑于入口处之上增加的一步屋檐。又称雨搭。

牌楼:一种装饰性建筑物。有两根或四根并列直柱。上有檐额。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处。亦指为庆贺而用竹木等搭建的类似牌楼的临时建筑物。

破风:日本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正门屋顶装饰部件,为两侧凹陷,中央凸出,类似遮雨棚的建筑部件。有千鸟破风、唐破风、入母屋破风、切妻破风几大类。

Q

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

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曲线:屋脊曲线:脊檩两端加生头木。

屋面曲线:举架举折的运用形成的反曲线。屋面构造:盖瓦→底瓦→草泥灰→望板(望砖)→椽→檩

檐口曲线:1.生头木,将檩条升高,形成曲线后,上置椽铺瓦。2.升起。唐宋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

雀替:置于额枋下与柱相交处,以加强额枋和减少跨距

前朝后寝:由前堂后室发展而来,前朝为帝王上朝议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为帝王嫔妃生活居住的地方。

千步廊:千步廊是皇宫前御街两侧的廊庑。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阙有两种:一种是独立阙,如四川高頣墓阙;另一种是门阙合一。如午门

骑楼:是具有浓厚的华南特色的中式建筑设计。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R

乳袱:两椽袱。清称双步梁。

S

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社稷坛: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

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

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

收分:柱身或墙身向上逐渐收小。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生起: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即《营造法式》中的生起。

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三朝五门:三朝:大规模礼仪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五门:皋,库,雉,应,路。

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生土建筑: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

四水归一:民居中四面坡屋顶将雨水汇入院中或天井中。

四出羡道: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用两出(南北两向)。羡道:墓道,上不盖土

水戗发戗:檐口平直,脚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

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典型的形式。由正房,东、厢房和照壁组成。

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

三套城:宫城、皇城、外城。

山节藻棁: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梲,画有藻纹的梁上短柱。

社稷坛:社神:五土之神稷神:五谷代表。

神道:通往陵墓的路

磉礅,即柱子下垫的石墩,磉墩也叫顶柱石。

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窑洞型佛寺。

十大建筑: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大兴土木,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

钓鱼台国宾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在内的共10座建筑,故又称“十大建筑”。

T

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分为平棋和平闇。

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

抬梁式构架: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粱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天宫楼阁:用小比例尺制作宫殿楼阁木模型,置于藻井经柜及转轮藏之上,象征神佛之居,多见于佛殿。

槫:檩条。

通柱造:上、下层柱处于同一轴线的做法。晚期多用,明清加强柱梁整体性交接。

庭院的围合方式: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

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坛庙:举行祭祀仪式或活动的场所。

烫样:模型。

U

V

W

乌头门:其中棂星门出现于唐代或稍早。地上栽两根木柱,柱间上方架横额,形成门框,内装双扇门。宋代因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

无梁殿: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物。

瓮城:两道以上的城门。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五大古都:西安、开封、洛阳、南京、北京。(七大古都:杭州、安阳)

瓦肆: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外廊式:指欧美殖民者在其殖民地所建外廊建筑,有的研究者称之为“殖民地外廊样式”,亦称殖民地式。

X

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用于殿阁称九脊殿,用于厅堂亭榭称厦两头。

两厦:悬山顶的宋称。

相轮:塔刹的主要部分。贯串在刹杆上的圆环。多与塔的层数相应

枭线:是指凸线,凹线称“混“。

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Y

腰檐:塔与楼阁平坐下之连接上层与下层衔接的屋檐

檐廊:有屋顶,连接于建筑单面或多面的列柱部分。

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

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

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一池三山(岛):在水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的园林形式。始于汉代建章宫的太液池。

一颗印:云南地区的住屋形式,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而成,外观方整如印,称"一颗印".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园冶: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月牙城:明清帝陵宝城和方城之间的小院。、

影壁:中国受风水意识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具有挡风遮挡视线的作用。

永定柱造:上、下层柱一轴线,但在底部柱外侧加一小柱,加强底部稳定性,外观看有收缩感。最古老(夏)的构造法。刚性强,整体性强。

《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宋李诫所编修的一部官订的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书。此书凡三十四卷。它的性质略似于今天的设计手册加上建筑规范。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技术专书。

Z

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足材: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兆域图:中国最早的建筑平面图

支提窟(塔院型):以塔为石窟的中心,(将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形象)。

雉堞(垛口、女墙):城墙外侧所设墙垛。

中国固有形式: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建筑复兴,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计划》和上海《市中心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但之前外国教会在教堂建筑和教会大学中对“中国式”已经有所探索。中国式建筑吸取了西

方历史主义的传统手法,主要包括三种:1.复古式(宫殿式)、2.混合式(折中式)、3.以装饰为特征的现

代式。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创建1929年北京,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1946年停止活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考前最终建筑史名词解释,问答题目及答案整理 1.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 形,被两排又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2.哥特式 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 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维特鲁威古罗马的御用建筑师,公元前一世纪完成《建筑十书》。 4.万神庙古罗马的庙字,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跨度最大的建筑(43.43米),内部空 间单一、完整。 5.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7.帕拉弟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 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 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 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这是拜 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 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 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 通面阔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面阔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 其左、右侧的称次间, 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副阶:宋代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身、殿身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副阶周匝:塔柱的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的卷杀:柱的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挑尖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踩步金: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 罗锅椽: 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举折(举架):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指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叉手: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北魏宁懋石室已见。 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 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计心造: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斗口制: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补间铺作: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踩:翘、昂自坐斗出挑的多寡,清代一踩计 材分制:材和契作为宋代建筑尺度的计量标准,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歇山收山法: 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庑殿推山法: 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悬山挑山: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墙外伸出四椽四档或1/3 檐柱高的做法。 隔扇:隔扇可作对外地门、窗,也可作内部的隔断。 支摘窗:支摘窗多用于住宅。窗下为槛墙,高一般可按3/10 檐柱高定,铺首:门扉上的 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称为“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

中建史名词解释

1.枓:「栱、昂、方木间互相连接的斗形构件」 2.栱:铺作中自斗口內水平伸出的短方木,端部作卷杀处理 3.昂:斜置的方木,和华栱一样起传挑的作用」 4.方:「断面呈长方形的木枋子」「山墙」指在建筑的两侧,和纵轴线平行的墙。 「檐墙」指在建筑的前后,和纵轴线垂直的墙。重要的建筑只使用后檐墙,前檐墙用于一般民宅。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撑托脚:支托于各金檩斜下方只斜撑 平棋:小方格的天花。卷杀:木构件外轮廓端部采用转折的弧形艺术处理手法。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明见向两侧逐渐升高。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的两侧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榑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生起。古镜:宫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式,明清时期—古镜;宋—覆盆 金箱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里坊制:春秋到隋唐,为加强对城内居民的控制,封闭式的城市居民管理制度,即把城内居住区分为许多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设里正、里卒把守,早启晚毕; 材分制: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P242 斗口制:在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宽度做建筑及构建尺度的计量标准。斗口按建筑等级分为11等。P282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他又可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横量标准。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P262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长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叉柱造: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推进半柱径。 大木作:木构架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如柱、梁、枋、檩、斗拱等。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士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自5间多至11间,进深可多至11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 瓦屋面、兽吻和斗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 大木小式: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三间至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五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 檐柱径为标准。 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P263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名居建筑。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之外,再加一圈回廊(柱廊)。P259 1.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铺首:门扉上环形饰物,大多为兽首衔环之状。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2.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居建筑。 3.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4.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砌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羊驼峰之别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古镜: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

哥特式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水晶宫博览会 1851 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 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终于在19 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空间设计名词解释

构成:通过形态分析方法所获得的空间创造技巧,以“形态—人—空间”的有机统一性为原则,统一性为原则,以人类所特有的综合能力和独创能力去变更置换形态元素,进而探索新空间形态组合形式与规律。 空间:以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要素为原点去理解,则是空间与时间,理性与感性,物质与意识的高度统一。 物理空间:指由物质实体所界定的围闭的空间。 心理空间:是由物理空间的位置﹑大小﹑尺度﹑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视觉要素所引发的力象空间感受。 凹角空间:围合空间能使人更清晰的感受到空间形象,芦原信氏将此类似围合的空间称为凹角空间。 恒常现象:指在各种环境中,即使人的视觉系统中内刺激有变化,但在一定范围内对外刺激仍感觉不到差异的现象。 环形分割:即利用闭合式弧线或直线对形态立面进行的同心分割,可改变空间形态的面积视感。 形态空间:是指屋里空间,即物质所界定的空间,而空间感受则是指心里空间,是内空体或空间体向周围的扩张,是无具体形态却能产生视觉张力的空间。 墙、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以墙、柱座位垂直面空间构件,梁板作为空间水平面构件组合而成。墙、柱承受垂直压力,梁板承受弯曲力。 框架结构:承重的框架与围护分隔空间的墙体相分离,创造出大而灵活多变的空间形态。悬挑结构:沿结构一侧设置立柱或支撑,并由此向外延展出挑,此结构形式覆盖空间,可构成周边无遮挡的开放式空间. 大跨度结构:源于两千多年的拱形结构―楦筒形拱、交叉拱、弓窿等均为人类谋求更大空间的产物。较之梁板结构,拱形结 构所承受的主要是来自轴向的 压力。 张力:来自于空间环境存在的 视觉要素,激发人产生的视觉 或思维活动,从而导致空间扩 张感。 地载: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空间 基础,承载这所有空间构成的 要素。 分隔限定:利用面材或线材,块 材的构形虚面。进行分隔围合 空间,组合成具有明确界限或 容积的内空间,使力象之气呈 现某种形态,并能使人运行其 中的感知力象,此类空间界定 形式即为分隔限定。 中心限定:除被视为图形之外, 在其周围又形成了界限不清的 物理空间而被知觉为外部空间 的视觉"场"。 界定区域:通过构件的材料、肌 理、装饰等界定划分明确的区 域范围,使其产生领域性、次序 性、诱导性。 凸起:有突现﹑隆起,具备令人 兴奋﹑诱导视线的态势。 凹陷:有塌落﹑隐逸的态势,围 合限定性强。 架空:若与“设立”相结合, 可构成横断的探海之势,并能 产生“天覆”的界定效果。 竖断:在大空间中应用竖断, 则与面的应用相似。 夹持:具有分流和诱导的势态。 合抱:限定性强,具有环抱, 驻留之感。 设立:为中心限定的具体形式, 与“地载”共同架构起凝聚﹑ 挺拔﹑庄严雄伟的姿态,纪念 性建筑﹑雕塑属于此类。力象 必须经过视觉和心理才能完 成。 空间力象:是内外空间的形象 结构所体现出的气势和气韵, 对人所形成的视觉感和心理现 象。 围闭:属于空间构成的主要形 式之一,具有凝聚、界定、私 密性强等特点。 抑扬法:是加高或压低天覆顶 棚与地载地面之间的垂直空 间。 叠加法:是在原垂直方向围闭 界面的基础上,再插入加层, 形成多层空间的构成。 通隔:指分隔界面自地载直达 天覆。为了隔而不绝,则多以 排线法构成。 半隔:分隔界面只占垂直空间 的部分,可采用实体界面、虚 体界面,也可以使用透明的材 料。 互锁:指在两个空间相互之间 有部分空间互为重叠,成为两 空间的共享区域。 包容:指在两大小空间互为重 叠的过程中,大容量空间将小 容量空间纳入空间之内,使二 者产生力象和行为方面的连续 性。 序列:组织空间序列首先应该 以主轴线为主导并沿其动线逐 一展开一系列单元空间使其富 有鲜明的节奏韵律特点,其次 要兼顾其他动线的空间序列安 排,综合应用对比,重复过渡衔 接引导等系列空间处理手法。 对比与变化:两个相邻空间呈 现明确差异并以此反衬出各自 的空间特质,利用体量对比使 之产生高大与矮小,虚实主次 的视觉感,使空间更具情趣. 重复与再现:重复是在某一线 形组合空间形式中反复应用某 种基本单元从而产生空间组合 的简洁明晰感和互为交替的节 奏感/再现是使后序空间形态 中含有母题的空间要素,在另 一个新的形式前提下的再现和 重复,包括联合,交叠,穿插过 渡等形式。 横向渗透:相邻两空间在视觉 上互为连贯呈现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势态,技巧是围而不隔, 横向连通和折射。 外部空间指有目的计划地从大 自然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有实 用性且无天覆的外部环境。 收敛构成:指空间周边具有鲜 明的界限范围,并从外围向中 心进行分隔组织的空间形式. 墙线控制(又称红线,指建筑物 原则允许的外墙定位点的连 线) 高度控制(以绝对标高来控制 建筑竖向空间的最高点位置以 避免建筑高度无节制发展带来 的杂乱感,获得整齐清晰的城 市空间轮廓) 标高控制(对建筑立面绝对高 度的规定,可避免连续性建筑 在起伏形基地中不规则高度所 造成的混乱,使之产生曲线起 伏的秩序美城市总体轮廓) 容积率(在基地总用地中所允 许的总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的 比率,通过限定可有效控制建 筑体积,避免无节制发展导致 的城市空间的拥挤恶化) 建蔽率(基地面积与总用地上 建筑物底层的最大使用面积之 比率) 柱廊(考虑城市所乎的热带地 理位置,为步行提供连续的蔽 荫空间和明确的导向功能,规 定必须在政区和中央商业区设 置柱廊) 通道要求(分为道路和过街天 桥两方面,1当所规划的服务道 路经过相邻区段时,建筑业主 必须为公众提供通道空间2无 论任何区段建筑业主都不得在 过街天桥上不修建任何其他建 筑物.同时还对道路和天桥的 尺度标准进行了限定和要求, 并为服务与事故情况下的交通 规划了必要出入口)。 动线:作为主体的人在空间中 活动路线的时序. 时序:是带有明确方向和次序 的活动行为路线 外部空间:指有目的计划地从 大自然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有 实用性且无天覆的外部环境 整体轮廓:外空间构成由诸多 空间体的组团排列配置而构成 整体,有明确次序节奏和韵律 空间层次:若两空间以简单手 法连接会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中建史名词解释整编汇总

1概要 安济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位于河北赵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 拱桥(或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和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样式雷: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由“样式房”承担,在样式房中供劳时间最长的是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雷发达为第一代。 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营造法式》: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 1.作者为北宋的李诫,该书的性质是政府法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方便施工和管理 2主要内容:A、总结过去经验,确立模数化的设计制度(材契制)B、共三十四卷,分壕寨和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C、涉及制度,功限,料例,图样等内容 3对后世的影响:A、使中国建筑走向装饰化等级化B、限制了以后的发展 《考工记》齐国(成即书于战国)官书,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以及都城规划 的专门文献,(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摶埴之工6部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该书在建筑史,城市规划史,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里头一号宫殿(图示): 1位于河南偃师,是夏末都城——斟寻鄩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宫殿 2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南北约108m,东西约100m。 3,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 4,反应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5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燕尾榫:

建筑史名词解释部分

2009外建史复习提纲名词解释部分 1.金字塔Pyramid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古埃及王权和神权的一种稳固的象征。金字塔底座是方形,越上越窄,聚上塔顶而形成方锥形,其四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中文称为金字塔。古埃及文称为“庇里穆斯”,是“高”的意思。 2. 美加仑Megaron 这是个希腊字,它原本是指有内部四根柱子,中间还有一个炉位的房间。(对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来说,炉火是房屋的重要空间,炉火的燃烧也象征了家庭运势的兴旺)广而推之,也同样可以用来称呼任何长方形,而在短的一侧开有出入口,里面有一串房间的建筑物,而其中位居最内部的房间设有立柱和炉位,有的还有半圆形的屋顶。像这样的建筑物皆可称之。 3. 古典柱式 古希腊、罗马建筑中对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是建筑形象最直观的表现。公元前6世纪对其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罗马人称之为“柱式”。有希腊三式和罗马五式。 4.古典建筑 古典建筑即古希腊与罗马之建筑,古典主义崇尚古代的希腊罗马建筑,以古典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记功柱作为效法的榜样,主张建筑是理性,井井有条,和谐均匀协调,广泛使用古典柱式和装饰纹样。古典主义在英国比比皆是,代表作有琼斯设计的柏林威治女王行宫,雷思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以及大英博物馆和英格兰银行等。 5. 巴西利卡Basilica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6. 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 在古罗马的废墟上,利用古罗马废墟的建筑材料,摹仿古罗马建筑的风格进行建造起来,但是工艺比较粗糙,也称罗曼式或者罗马式。 建筑特点: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Romanesque 被译作“罗马风”,它是用来指定建筑风格的术语,该风格建筑源于早期木质建筑,11~12 世纪流行于欧洲。人们之所以称其为罗马风建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

《工业设计史》 哥特式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拉斯金的思想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 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其设计的产品采取哥特式和自然主义风格,强调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 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 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 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内庭、后院”; 故宫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 中国古建中的三分为一不只是在立面,还有平面的院落组合方式、柱子的三分为一、台基部分的三分为一等等,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 通面阔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面阔 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中建史名词解释

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 曲:又窄又弯的小道 虚:在一些交通要道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 四水灌都:开封的别称 三横四直:苏州的别称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的大学,后多为祭祀用,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斗城:为了配合渭水河岸的地形,城址曲折仿北斗星(汉长安城的别称)刺桐城:宋元时代起泉州的别称 夹城:在两个距离很近的城市之间,加筑两道城墙吧两个城市连接起来,这一部分称为夹城又称联城 草市:宋代紧邻州县城郭发展起来的新的商业市区 瓦子:集中各种杂艺,游艺,茶楼,酒楼还有妓院的综合娱乐场所,接近闹市和城门处 鬼子市:宋朝一些晓市天不亮就开业,被称为鬼子市。 关厢:在城外形成的商业区。明清时,城垣内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一般沿城外道路带型发展 子城:宋代平江府之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 藩坊:南宋时期某些城市中形成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区,成为藩坊 满城:又称少城,位于府城内的皇城西南,为八旗官兵驻地,属成都将军管辖 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邑:不仅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 闾里:一般的居住地段成闾里。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为里的门 弹室:在闾里内设置,专管弹压平民 市舶司: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贸易 马面:凸出墙体外侧的一段,防守从侧面攻击的敌人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备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起的附属建筑,多成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 租界:指两个国家议定租地或租借章程后,在中国指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 商埠: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镇或指商业发达的城市 水城:登州大城北部一城,又名备委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为泊船之所九边重镇: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长城沿线内测划分防区修建士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形成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鲸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防御千户所:明代均卫所制中,为防备敌人入侵骚扰而建的一个卫所。 扬一益二:扬指扬州,益指成都:唐时成都的商业繁荣程度仅次于扬州 榻房: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 匠班银:明朝中后期实行的一种经济制度卫: 应天府:元末与明代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每所为1125人,无所为一卫。内地的卫所依附于省府州县城市设置 墟:在一些交通要道上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称为墟 戚里:曹魏邺城出现的王室贵族的居住区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全面覆盖)

名词解释 目录: 1、现代设计思维 2、新古典主义 3、水晶宫博览会 4、折衷主义 5、新艺术之家 6、先锋派运动 7、新艺术运动 8、格拉斯哥四人集团 9、装饰艺术运动 10、流线型风格 11、样式主义 12、有计划的废止制 13、芝加哥学派 14、乌尔姆设计学院 15、布劳恩公司 16、系统设计原则 17、阿基米亚和孟菲斯 18、波普设计风格 19、设计伦理 20、诺瓦茜托运动 21、意大利反主流设计 22、绿色设计 23、后现代主义风格 24、流线型运动 25、塔特林 26、保罗·汉宁森 27、爱多尔·索特萨斯 28、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29、勒·柯布西耶30、约翰·拉斯金 31、威廉·莫里斯 32、安东尼·高迪 33、彼得·贝伦斯 34、沃尔特·格罗佩斯 35、阿尔瓦·阿图 36、密斯·凡德罗 37、罗伯特·文丘里 38、瓦西里·康定斯基 39、约翰·伊顿 40、莫霍里·纳吉 41、约瑟夫·阿尔伯斯 42、雷蒙德·罗维 43、圣家族教堂 44、朗香教堂 45、落水住宅 46、水晶宫 47、瓦西里椅子 48、工艺美术运动 49、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50、荷兰的风格派 51、好莱坞风格 52、俄国构成主义 53、德国工业同盟 54、包豪斯 55、现代主义设计 56、国际主义 57、新现代主义(New Mobenism) 58、新德国设计 59、瑞士国际主义平面风格 60、波普设计运动 61、波普 62、孟菲斯 63、结构主义 64、高科技风格 65、人体工程学 66、O一系列剪刀 67、视觉传达设计 68、环境艺术设计 69、展示设计 70、CI设计 71、设计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中建史名词解释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 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 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18。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20。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