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氮高荧光碳点的一步法制备及对痕量Hg(Ⅱ)离子的选择性检测

掺氮高荧光碳点的一步法制备及对痕量Hg(Ⅱ)离子的选择性

检测

张筱喆;张文君;张祖星;肖长河;王万华;潘乐;沈玉华

【摘要】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水溶性的、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掺氮碳量子点(N-碳点),其尺寸大小均匀,约为7 nm.N-碳点的荧光强度随N的掺杂量、水热反应温度、溶液的pH值而改变.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制备的N-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4.4%.该N-碳点作为一种简单、低成本的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痕量Hg2+,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其最低检测极限可达到0.02 μmol·L-1 (4.012 ng).【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

【年(卷),期】2015(031)001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N-碳点;荧光性能;荧光探针;检测;汞离子

【作者】张筱喆;张文君;张祖星;肖长河;王万华;潘乐;沈玉华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大学清洁能源与绿色催化创新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大学清洁能源与绿色催化创新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大学清洁能源与绿色催化创新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大学清洁能源与绿色催化创新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大学清洁能源与绿色催化创新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大学清洁能源与绿色催化创新实验室,合肥

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大学清洁能源与绿色催化创新实验室,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4.24+1

二价汞离子属于高毒性重金属离子,被公认为最危险且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1],其可以轻易地穿透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并且破坏人体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每

年二价汞的排放量达到4 400~7 500吨。因此,研究人员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开发高效、灵敏、有选择性地检测Hg2+的方法。与原子吸收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极谱法[3]相比,荧光探针技术[4]具有高灵敏度、高效率

的优点[5],因而更加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这些荧光探针包括有机分子[6]、金属纳米团簇[7]、半导体量子点等。然而,以上这些荧光材料有的合成方法复杂、有的含有毒有害物质、有的价格昂贵。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无毒、经济的新型荧光探针材料十分必要[8]。

近年来,一种具有荧光的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碳点(CDs)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作为碳基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碳点具有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可调谐,发射稳定,良好的耐光漂泊等优异的荧光性能[9]。此外,荧光碳点较其他无机纳米材料还具

有制备成本低、生物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等特性,使其已开始应用于荧光探针[10]、细胞显影[11]、生物标记[12]等领域。合成碳点的碳源包括无机和有机两种,无机碳源主要为石墨、活性碳、蜡烛燃烧灰、单/多壁碳纳米管和油烟等。制备方法包

括电化学法、普通酸氧化法,超声辅助酸氧化法及激光辅助法制备等[13]。但上述方法制备所得碳点荧光量子产率较低,基本不超过10%。有机碳源主要为碳水化

合物、柠檬酸及柠檬酸铵盐和其他含碳化合物等,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有机物碳化法、

热分解法、微波辅助制备法[14]等,然而制得的荧光碳点稳定性和均匀性难以得到保证,也存在荧光量子产率低等缺点。

本文利用尿素为氮源、柠檬酸为碳源,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氮掺杂的具有高荧光量子点产率、良好荧光稳定性和水溶性的蓝色荧光碳点。更为重要的是,制备的荧光N-碳点在痕量Hg2+离子存在下,能够选择性的发生荧光

猝灭。其对Hg2+离子的检出限低达0.02 μmol·L-1,是一种极为有效的Hg2+离子荧光检测剂。

1.1 试剂

柠檬酸(C6H8O7,分析纯),尿素(CH4N2O,分析纯),二氯化汞(HgCl2,分析纯),硝酸银、硝酸镉、硝酸铅、硝酸钡、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镍、硝酸钙、

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铝、硝酸锌、硝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硫化钠、硝酸。以上所有的化学药品均购买于国药集团试剂公司,未进一步纯化。实验室所用的水为超纯水,Milli Q所制得。

1.2 仪器及表征

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X-2700型X射线衍射仪,采取Cu Kα射线(波长为0.1540 56 nm)。扫描速度为6°·min-1,测试电压为35 kV,电流为25 mA。NEXUS-8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红外表征,采用溴化钾压片,分辨率4 cm-1,扫描范围400~4 000 cm-1。UV3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扫描范围:200~800 nm;采样间隔:1 nm;扫描速度:中速;光度模式:Abs。F-4600荧光光谱仪。ESCALAB-MKII光谱仪(VG Co.U.K.),Via-Reflex英国雷尼绍公司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Veeco Multimode 8)。Zetasizer ZS90纳米激光粒径仪测量。

1.3 荧光N-碳点的合成

将1 g柠檬酸和0.7g尿素超声溶解于30 mL去离子水中(有机混合物总含氮量即

掺N元素WN= 9.61wt%),形成透明溶液,然后转入聚四氟乙烯为衬底的高压釜内,密封后分别于120、130、140、150、160、180、200℃水热反应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得到棕黄色澄清溶液,再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Da 的透析袋透析一晚,冷冻干燥后即得到掺氮的碳点(以下简称N-碳点),根据所得固体粉末质量和所用反应物质量计算得N-碳点产率为38%。N-碳点的实际使用浓度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是将冷冻干燥后的量子点粉末经计算而配制成水溶液的。除特指外,N-碳点溶液的浓度均为0.01 mg·mL-1。

为了探讨掺N量对N-碳点荧光强度的影响,分别加入0,0.2,0.4,0.5,1.0 g 尿素水热制备了另5种掺N分别为0.00wt%,3.89wt%,6.66wt%,7.77wt%和11.6wt%的碳点,温度为180℃,pH=7,反应5 h,分别测试其荧光强度。

为了探讨pH对所制备N-碳点的荧光强度的影响,将在温度为180℃,掺N质量分数WN= 9.61wt%,反应5 h后得到的荧光碳点溶液,分别通过调节酸碱度配制了9种pH值分别为1、2、3、4、5、7、8、10、11的碳点溶液,测试其荧光强度。

1.4 量子产率的测定

将碳点配制成溶液后测试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λex=350 nm)。将荧光峰的积分面积F及相应的吸收值A(λem=430 nm)代入如下公式:

Φx为测试样品的荧光量子效率,ΦS表示标准物质的荧光量子效率,n表示溶剂的折光指数。实验中采用的标准物为罗丹明B(荧光量子效率为90%)。计算得到的荧光量子点产率为24.4%。

1.5 荧光N-碳点对Hg2+的检测

取在最适宜条件下制备好的WN=9.61wt%的荧光碳点粉末0.075 mg,分散于1 mL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实际浓度为0.075 mg·mL-1的荧光碳点溶液,然后调节pH=7.0,加入1mL不同浓度的Hg2+溶液,混合均匀后测定其荧光发射光谱强

度(λex=350 nm)。实验平行测定3次。

2.1 荧光N-碳点形貌、组成、物相及微观结构

由图1a可以看出,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掺N质量分数为9.67%制备的N-碳点分散均匀,没有聚集现象,其尺寸大小较均一,约为7 nm。图1b为N-碳点的Raman光谱。可以看到,在1 352 cm-1,1 597 cm-1位置有2个碳的特征峰,分别对应于其源于碳点中石墨碳的结构D带和归因于碳点中无定型碳G带。D带峰弱于G带峰,说明所制备的N-碳点中无定型碳较石墨碳成分稍多。图1c为N-碳点的XRD图。可以发现,在2θ为10°~70°范围内出现一宽衍射锋,说明N-碳点主要是无定型碳。在2θ= 27.2°处的1个稍尖的小峰,对应于石墨碳的(002)晶面,说明制备的N-碳点是无定型碳和石墨碳的复合体。N-碳点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如图1d所示。在3 430 cm-1附近的宽峰为C-OH和N-H的伸缩振动峰;在1 128 cm-1处为C-NH-C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1 572 cm-1处为N-H的弯曲振动峰;1 635 cm-1处为C=O的振动特征峰。1 082 cm-1处为环氧基的弯曲振动峰。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碳点表面含有:-OH、环氧基、C=O、C-N(C=N)、-NH等极性基团,有利于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而进行检测。

图2 a为N-碳点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以发现,碳点主要由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组成。从图2 (b)中C1s分峰可知,碳点表面的碳元素主要形成了sp2杂化的C=C/C-C(284.75 eV),以及C=O(286.15 eV)和287.1 eV的C-N。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说明碳点掺杂N,并且表面富含羟基、羧基等基团,与红外光谱分析相吻合。

2.2 荧光N-碳点的紫外可见与荧光光谱

当我们分别用290、310、330、350、370、390、410、430 nm的激发波长激发N-碳点,发现其最大发射波长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图3a),最大荧光发射峰在430 nm左右,且对应最大激发峰在350 nm左右,与其紫外吸收位于

346 nm的峰(图3b,典型的芳香族π系统吸收)相符。

2.3 N含量、水热温度和溶液pH对N-碳点荧光性能的影响

图4a为不同掺N量所制备的6种N-碳点的荧光光谱(λex=350 nm)。从图上可以观察到N含量对波长影响不大,但对其荧光强度有明显影响。N-碳点的荧光强度开始随着N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掺N量为9.61wt%时,所得N-碳点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再继续增大N含量时,N-碳点荧光强度又降低。可见,掺N量的不同对N-碳点的荧光强度有非常大的影响,但并非N含量越多越好。在该实验条件下,掺杂N的量为WN=9.61wt%时是最佳条件。

图4b反映了不同制备温度对N-碳点荧光强度的影响(λex=350 nm),我们发现N-碳点的尺寸随着温度改变而发生变化,对应温度下所得N-碳点的颗粒分布见图4b插图。当水热温度低于140℃或者达到200℃,荧光强度均较低,在该温度范围内的N-碳点尺寸小于2 nm。160和180℃水热温度所制备的N-碳点粒径较大为6~9 nm,与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的数据相符合,荧光强度也相对较大。其中180℃时N-碳点的荧光强度最高,因此180℃水热温度为最佳反应温度。由结果可以看出,在本实验所讨论的N-碳点粒径范围(1~9 nm)内,随着粒径的增大,其荧光强度也增大。

不同pH值溶液中N-碳点的荧光光谱见图4c。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所制备的N-碳点的荧光强度受溶液pH值的影响较大。当pH=7时,碳点溶液的荧光最强。将各不同pH值条件下N-碳点荧光强度对溶液pH=7时最佳荧光强度作的归一化处理如图4d,可以看出碳点的荧光强度先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强,当pH=7时荧光最强,随后荧光强度又急剧降低。因此,荧光N-碳点的最适pH值为7。

2.4 N-碳点用于荧光探针检测痕量Hg2+

选择合适的荧光N-碳点浓度用于定量地检测Hg2+是至关重要的,当pH=7时,

碳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如图5a所示(λex=350 nm)。发现当碳点浓度较低

时(0.01~0.075 mg·mL-1),其荧光强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碳点浓度继续增大,其荧光强度反而呈现出降低趋势。其线性回归方程如方程(2)所示。

因此,我们选择最大碳点浓度为0.075 mg·mL-1用于Hg2+定量检测[15]。

为了研究N-碳点检测Hg2+的灵敏度,在室温下,以0.075 mg·mL-1N-碳点溶

液在pH=7的条件下作为荧光探针检测不同浓度的Hg2+离子,见图6a。结果表明,虽然Hg2+浓度逐渐增大,混合液荧光发射光谱最大波长仍为430 nm;即使在0.02 μmol·L-1时仍然可以看出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所以我们认为Hg2+检

测极限可以达到0.02 μmol·L-1(4.012 ng)。

从发射光谱图我们得到线性回归方程(3):

方程3中,F0和F分别代表未加入和加入Hg2+时N-CDs溶液的荧光强度。C

为待测样中Hg2+浓度。

为了解本实验中所制备的荧光碳点对Hg2+是否具有选择性,我们选取了其他多种重金属离子例如:Ag+、Cd2+、Pb2+、Ba2+、Cu2+、Fe2+、Ni2+、Zn2+以及其他常见阴阳离子例如:Ca2+、Na+、K+、Al3+、NH4+、Cl-、NO3-、

SO42-、S2-等进行荧光检测选择性实验。用于实验的荧光碳点的浓度为0.075 mg·mL-1,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均为100 μmol·L-1,Hg2+浓度为10 μmol·L-1,其他阴阳离子的浓度均为1 mmol·L-1,溶液pH值均为7。如图6b所示,只有Hg2+离子能使荧光碳点猝灭度(F0-F)/F0=99.2%接近100%。其猝灭效果如图

6b插图所示,未加入Hg2+之前,如左图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当加入Hg2+后,如右图蓝色荧光几乎完全猝灭。我们将样品用于实验室废水,得到了与插图相同的实验效果。由此可知,我们制备的N-碳点是一种高效的具有单一选择性的Hg2+

检测探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在N-碳点表面富含OH、环氧基、C=O、C-

N(C=N)、NH基团,其均可通过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配位,而Hg2+相对其他金

属离子而言有较大的原子半径,更容易与碳点表面的极性基团的O和N原子配位结合,而且配位时更容易发生极化和变形,从而导致N-Hg等键的共价键成分增大,键也更稳定,使Hg2+与碳点作用而发生荧光猝灭现象,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6]。

本实验以廉价的柠檬酸、尿素为原料,简单的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具有良好荧光性质的氮掺杂的荧光碳点,并获得了最佳水热反应温度(180℃)、最佳掺N量

WN=9.61wt%和最佳pH值(7)。在最佳条件下所合成的碳点尺寸均匀,大小约为7 nm,其表面富含-OH、环氧基、C=O、C-N(C=N)、NH等官能团,使N-碳点具有良好的水溶性。N-碳点在紫外光照射下发蓝色荧光,其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4.4%。作为荧光探针,N-碳点对Hg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检测极限达0.02 μmol·L-1(4.012 ng)。

【相关文献】

[1]Wu D,Huang X,Deng X,et al.Anal.Methods,2013,5(12): 3023

[2]ZHANG Rui-Xing(张瑞兴),LIU Shu(刘舒),PI Zi-Feng (皮子凤),et al.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35(6):1146-1151

[3]Leopold K,Foulkes M,Worsfold P.Anal.Chim.Acta,2010, 663(2):127-138

[4]Quang D T,Kim J S.Chem.Rev.,2010,110(10):6280-6301

[5]Gong Y J,Zhang X B,Chen Z,et al.Analyst,2012,137(4): 932-938

[6]Gonçalves M S T.Chem.Rev.,2008,109(1):190-212

[7]Shang L,Dong S,Nienhaus G U.Nano Today,2011,6(4): 401-418

[8]Lin Y H,Tseng W L.Anal.Chem.,2010,82(22):9194-9200

[9]Bourlinos A B,Stassinopoulos A,Anglos D,et al.Chem. Mater.,2008,20(14):4539-4541

[10]Zhou L,Lin Y,Huang Z,et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9139667.html,mun.,2012,48(8): 1147-1149

[11]Fang Y,Guo S,Li D,et al.Acs Nano,2011,6(1):400-409

[12]Zhu S,Zhang J,Qiao C,et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9139667.html,mun.,2011,47(24): 6858-6860

[13]XIONG Yu-bao(熊玉宝).Thesis for the Master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14]Wang X,Qu K,Xu B,et al.J.Mater.Chem.,2011,21(8): 2445-2450

[15]Dong Y Q,Li G L,Zhou N N,et al.Anal.Chem.,2012, 84,83788382

[16]Darbha G K,Singh A K,Rai U S,et al.J.Am.Chem.Soc., 2008,130(25):8038-8043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应用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应用 1、荧光碳点的制备 荧光碳材料是一种典型的无机荧光纳米材料,为目前热点研究的功能纳米材料之一。荧光碳点指的是一种尺寸小于10 nm的零维纳米材料,其中碳元素采用sp2杂化,并可进行N、P、O、S等元素的掺杂。通过调节荧光碳点的尺寸大小、元素组成和表面结构,可制备出不同发光特性的荧光碳点。荧光碳点的制备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是指用电解、激光刻蚀等方法,将块状石墨粉碎成纳米尺寸的荧光碳点,“自下而上”法是指以有机物为前驱体,在高温条件下合成荧光碳点。相较于“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自下而上”法具有简单、快捷、产率高的优势,应用于本科生实验,可重复性强、成功率高,故本实验采用“自下而上”法,即以有机物柠檬酸、柠檬酸铵、尿素和多乙烯多胺作为前驱体,分别制备蓝色荧光碳点(BC-dot)和氮掺杂的绿色荧光碳点(GC-dot) 2、发射原理 荧光碳材料是一种典型的无机荧光纳米材料,为目前热点研究的功能纳米材料之一。荧光碳点指的是一种尺寸小于10 nm的零维纳米材料,其中碳元素采用sp2杂化,并可进行N、P、O、S等元素的掺杂。通过调节荧光碳点的尺寸大小、元素组成和表面结构,可制备出不同发光特性的荧光碳点。荧光碳点的制备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是指用电解、激光刻蚀等方法,将块状石

墨粉碎成纳米尺寸的荧光碳点,“自下而上”法是指以有机物为前驱体,在高温条件下合成荧光碳点。相较于“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自下而上”法具有简单、快捷、产率高的优势,应用于本科生实验,可重复性强、成功率高,故本实验采用“自下而上”法,即以有机物柠檬酸、柠檬酸铵、尿素和多乙烯多胺作为前驱体,分别制备蓝色荧光碳点(BC-dot)和氮掺杂的绿色荧光碳点(GC-dot) 3、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是表示物质发射荧光的能力的一个基本参数,指的是荧光物质吸光后所发射的荧光的光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的光子数的比值,可采用绝对法和相对法测定,用Yf表示: Yf=发射的光量子数吸收的光量子数Yf=发射的光量子数吸收的光量子数 (1)本实验采用相对法测定荧光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即以罗丹明6G(R6G)的乙醇溶液作为本实验的参比物质。通过比较荧光碳点溶液和R6G的乙醇溶液在同样测试条件下所测得的积分荧光面积和对该激发波长对应的吸光度,测量荧光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用Yu表示:Yu=Ys⋅FuFs⋅AsAu⋅n2un2sYu=Ys⋅FuFs⋅AsAu⋅nu2ns2 (2)其中,Fu、Au、nu分别表示荧光碳点的积分荧光强度、吸光度和溶剂的折射率;Ys、Fs、As、ns分别表示R6G乙醇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积分荧光面积、吸光度和溶剂的折光率 4、试剂 多乙烯多胺(275MW)、尿素(AR)、柠檬酸(AR)、柠檬酸铵(AR)、罗

微波辅助法一步合成荧光碳点用于水中三价铁离子的检测

微波辅助法一步合成荧光碳点用于水中三价铁离子的检测徐源;陈艳华;丁兰 【摘要】以柠檬酸为碳源,丙三醇为反应溶剂和微波吸收介质,通过微波辅助法一步合成了荧光碳点.该方法快速、环保,合成的碳点尺寸均一、分散性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合成碳点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基于三价铁离子能够选择性地猝灭碳点荧光的特性,建立了基于碳点检测实际水样品中Fe3+的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50 μmol/L,检出限为2.16 μmol/L,在加标样品中Fe3+的加标回收率为96.8%~106.0%.%Carbon dots(CDs)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one-pot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method using citric acid as carbon source,glycerol as solvent and passivation agent.The obtained CDs have uniform size and good dispersion.The proposed synthesis method is rapid,simple and eco-friendly.The CDs were applied to detecting Fe3+in practical water samples based on fluorescence(FL)quenching mechanism with a linear range of 5—50 μmol/L,a detection limit of 2.16 μmol/L and the recoveri es of 96.8%—106.0%,which showed good feasibility in detection of Fe3+in practical water samples. 【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9)007 【总页数】7页(P1420-1426) 【关键词】碳点;微波辅助法;Fe3+检测;荧光猝灭法

高二第二学期模块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模块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凃;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Cu-64、S-32、Na-23、Cl-35.5、N-14、Fe-56、Hg-201、Ba-137、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 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 .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 .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 .Cu(OH)2·CuCO 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 3 2.化学与能源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裂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B.铅蓄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C.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减少NO x 的产生 D.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3.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 .羟基的电子式:?O ????? ?H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NH 3分子的球棍模型: 4.下列关于Na 、Mg 、Cl 、Br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7 8 +17 2

水热法新型水溶性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水热法新型水溶性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夏旭;刘春花;周爱梅;贺丽苹;刘欣;曹庸 【摘要】以阿拉伯糖和磷酸酪蛋白肽进行水热反应,制备水溶性多色荧光碳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所制备碳点的粒径大小、吸收光谱、发光性质、表面基团等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性能和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碳点平均粒径为4.62nm,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81 nm,XRD峰值约为21°,可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14nm,且呈荧光多元发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存在—COOH,—NH2和—OH基团.该荧光碳点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对Cu2+和Fe3+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荧光碳点的聚合导致粒径增大从而使荧光强度减弱.该碳点有望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分析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 【年(卷),期】2016(035)005 【总页数】6页(P520-525) 【关键词】碳点;荧光性能;荧光探针;金属离子 【作者】夏旭;刘春花;周爱梅;贺丽苹;刘欣;曹庸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碳量子点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碳量子点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肖秀婵; 秦淼; 李强林; 任亚琦; 周筝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 【年(卷),期】2019(050)009 【总页数】6页(P63-68) 【关键词】碳量子点; 制备方法; 金属离子检测; 应用领域 【作者】肖秀婵; 秦淼; 李强林; 任亚琦; 周筝 【作者单位】成都工业学院智慧环保大数据中心成都 611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2 0引言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性的损害。重金属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降解难、毒性高等特点,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到土壤、空气和水体中,最终通过食物链或者直接接触的方式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累积,导致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影响组织细胞功能,进而引发各种疾病[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重金属检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 到重视。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方法可以实现灵敏的重金属离子检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发射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和荧光探针法等,可用于微量或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测定[2-4],但受限于检测过程繁琐、运行费用高、不易携带且需要

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等缺点,这些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现场监测和在线分析等需求。因此,开发快速、灵敏、准确的重金属分析方法,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是由分散的类球状碳颗粒组成,尺寸极 小(在10 nm以下),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纳米碳材料[5]。自从2004年美国南卡 罗莱纳大学的Xu等[6]在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CNTs)时,首次发现了可以放出明亮荧光的碳量子,随后2006年Sun等[7]通过激光烧蚀石墨粉和水泥获得荧光碳点,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广泛关注。碳量子点具有极小的尺寸、优良的水溶性、化学稳定性、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廉的成本、较强的[1]量子 限域效应、稳定的荧光性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生物成像、有机物分析和光催化等多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8-9]。 CQDs在金属离子识别与检测领域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水溶液中,CQDs的荧光可以有效地被电子受体或者电子给体所猝灭,CQDs的光引发电子转移性质可被用于纳米探针检测金属离子[10]。该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和选择性高等优点,且样品制备简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测试所需样品量少,因此在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11]。 本文对碳量子点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寻找高性能、多功能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提供思路。 1 碳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 截至目前,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12]。其中“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利用大尺寸结构的原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得到小尺寸的碳量子点,例如,石墨烯薄片[6]、纳米管[7]常作为原材料。典型的方法有 激光刻蚀、电弧放电和电化学合成。“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各自的反应参数达到对产物尺寸的调控,对边界结构的控制通常是不容易实现的[13]。“自

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陈朝会;张正涛;苏鲁方 【摘要】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遗传信息载体,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决定着生物体的生长、遗传和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的生命现象.蛋白质是 生命活动的基础,许多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活动都是通过蛋白质实现.蛋白质含量 的变化与疾病息息相关,因此许多疾病相关蛋白的检测在病理学、基因组学等方面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荧光纳米材料低毒、易于合成、成本低等优势使其成为建立新型分析方法的有力工具.介绍了常见的荧光纳米材料 在核酸和蛋白荧光分析中的应用. 【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6)005 【总页数】7页(P431-437) 【关键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生物传感 【作者】陈朝会;张正涛;苏鲁方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56;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 究院,湖北武汉 430056;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 0 引言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核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早期病变,例如:癌胚抗原超过20 μg∕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70%~95%的原发性肝癌 患者血清中AFP高达250 μg∕mL~6 mg∕mL,因此,分子生物水平上的早期诊断成为疾病检测的趋势。分子生物水平上的诊断包括核酸和蛋白质检测。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遗传信息载体,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决定着生物体的生长、遗传和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的生命现象。核酸突变或缺失等都将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珠蛋白β基因的点突变引起的;白化病是 酪氨酸酶基因缺失引起的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许多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活动都是通过蛋白质实现。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疾病息息相关,因此许多疾病相关蛋白的检测在病理学、基因组学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叶酸受体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跨膜单链糖蛋白,该蛋白在人体的很多肿瘤细胞,如卵巢癌、脉络丛癌、室管膜癌等中过度表达,但是在正常细胞中却很少表达,甚至不表达。叶酸受体的检测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目前常用检测核酸和蛋白质的方法有循环伏安法、电致化学发光法、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比色法)、质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电分析法简单快速,但是电极修饰过程繁琐,并且需要一定的电化学基础;化学发光法线性范围宽,反应快且不需要光源,但是应用对象受限、不容易建立均相体系;比色法仪器简单、直观性强,但是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质谱法则需要借助昂贵的仪器。荧光分光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质和细胞等的检测。同时,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荧光分析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介绍新型纳米荧光材料在核酸及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1 量子点在核酸及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1.1 传统量子点

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检测锰(Ⅶ)

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检测锰(Ⅶ) 李俊芬;王冬秀;李鹏霞;董川 【摘要】以苦杏仁酸和脯氨酸为碳源和氮掺杂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水溶性碳点(CDs),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等手段进行表征.合成的CDs粒径均匀,尺寸约为 (2.62±0.20)nm,表面存在氨基、羟基、羧基、C詤C等官能团.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0和450 nm,具有典型的激发波长依赖性,相对量子产率为7.86%,稳定性好.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CDs的荧光可被Mn髪有效猝灭.在1~100μmol/L(即0.055~5.500 mg/L)范围内,Mn髪浓度与C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86,检出限为0.04μmol/L(2.20μg/L),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此CDs可进入HepG2细胞内,发出蓝光,且胞内荧光强度与Mn 髪浓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将此碳点用于环境水样和细胞内Mn髪含量的检测,结果良好.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年(卷),期】2019(047)005 【总页数】8页(P731-738) 【关键词】碳点;合成;荧光猝灭;锰髪检测 【作者】李俊芬;王冬秀;李鹏霞;董川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1 引言 近年来,碳点(C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和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1,2]。与传统的金属量子点(QDs)相比,CDs制备方法简单、材料廉价、对 环境友好,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化学惰性、水溶性、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3~5]。CDs颗粒表面含有丰富的羧基、羟基、羰基等官能团,易与离子发生作用而导致CDs荧光猝灭。基于CDs的金属离子荧光探针是光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6,7]。锰元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主要微量元素,对于组织生长、新陈代谢和抗氧化至关重要。人体所需Mn主要来自食物和水,过量的Mn可引起神经紊乱、DNA突变、极度虚弱,甚至永久性残疾[8]。因此,准确测定环境水、土壤、食物和生物样品 中Mn含量很重要[9]。世界卫生组织[10]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11]规定水中Mn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1 mg/L; 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4880-2012)[12]规定调制乳粉(儿童用乳粉和孕产妇用乳粉除外)Mn使用量为0.3~4.3 mg/kg。目前,测定Mn含量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13]、高效液相色谱法[1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5]、溶出伏安法[16]和 分光光度法[17]等。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定过程复杂、检测范围窄、灵敏度低等。而有关Mn检测的荧光探针方法的报道很少。Gong等[18]报道了一种基于CDs的环境水样和草药中Mn的检测方法。因此,建立简便、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的Mn荧光检测方法非常必要。 CDs的合成方法有水热合成法、微波辅助法、热分解法、电化学氧化法等。其中,水热合成法具有绿色环保、易于大批量合成的优势,应用最广泛。合成碳点的材料主要分为两类:天然材料(例如牛奶、大蒜、生物质焦油等)和有机分子(如乳糖、 柠檬酸、聚乙烯亚胺等)。柠檬酸常作为合成高荧光性能碳点的碳源。如Zhang等

橘色荧光碳点用于检测亚硝酸盐

橘色荧光碳点用于检测亚硝酸盐 贾晶;路雯婧;李林;焦媛;高艺芳;双少敏 【摘要】以对苯二胺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氮掺杂的橘色荧光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N-CDs具有极小的尺寸((1.62依0.35)nm),以及良好的水溶性和优异的光稳定性.亚硝酸盐(NO-2)可使N-CDs的荧光增强.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检测NO-2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本方法对NO-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测定NO-2的线性范围为8~100滋mol/L,检出限为0.65滋mol/L(S/N=3).对可能的荧光增强的机理进行了推测,并进一步将构建的荧光传感系统应用于火腿肠、袋装咸菜和自来水样品中NO-2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年(卷),期】2019(047)004 【总页数】7页(P560-566) 【关键词】碳点;橘色荧光;增强型荧光探针;亚硝酸盐 【作者】贾晶;路雯婧;李林;焦媛;高艺芳;双少敏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1 引言 亚硝酸盐常用作肉类加工的添加剂,具有抑制肉毒梭状牙孢杆菌、使肉品发色以及增强风味的作用[1]。然而,过量的亚硝酸盐可与胺类食物反应并转化为有毒的N-亚硝胺,这可能导致畸形和癌症[2]。此外,亚硝酸盐可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这种化合物会降低血液的氧运输能力,从而引起组织缺氧[3]。目前,用于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4]、电化学法[5]、化学发光法[6]和色谱法[7]等。其中,荧光光谱法因具有简便、灵敏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许多荧光探针,包括小分子探针[8]、半导体量子点[9]、金属纳米簇[10]已被用于检测亚硝酸盐。然而,这些探针的制备通常需要专门的合成技术和复杂的纯化程序,或探针本身水溶性差、毒性高、检测反应时间长,不同程度限制了其在环境和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应用。因此,发展简单、灵敏、生物相容性好的荧光探针非常必要。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基零维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易于表面功能化、较低的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已被广泛应用在光学传感[11]、生物成像[12]、医学诊断等领域[13],特别是基于CDs构筑的荧光纳米传感体系已被用于检测金属离子[14,15]、阴离子[16]和生物分子[17,18]。目前,关于荧光CDs 对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Zhang等[19]合成了一种蓝色荧光N-CNDs,基于荧光猝灭机理对进行检测。此后,文献相继报道了一些可用于直接、快速、简单检测亚硝酸盐的碳点[20,21]。然而,这些碳点都呈现蓝绿色荧光,限制了它们进一步应用。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因为生物基质具有蓝色自发荧光性,且生物组织在紫外激发光下易受光损伤[22]。 Xiang等[1]尝试将检测亚硝酸盐的波长延伸至长波长区,他们将碳点和罗丹明B共同连接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上,构建了一个可在黄色发光区检测亚硝酸盐的双发射比例型荧光探针。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是

碳点荧光探针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碳点荧光探针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徐龙华;方国臻;王硕 【摘要】Carbon dots as an emerging carbon nanomaterials, due to its special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quantum size effect, low toxicity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since their initial discovery,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me a hotspot of the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and showed goo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many areas such as sensing, imaging, analysis, catalysi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carbon dots, introduced their optical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s in food detection, summa-rized the exi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oked forward their prospect in the future.%碳点作为一种新兴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特性、量子尺寸效应、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经发现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材料物理及化学界的研究热点,在传感、成像、分析检测、催化等领域表现出很好的应用潜力.概述了碳点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光学特性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7(038)012 【总页数】5页(P192-196) 【关键词】碳点;荧光;食品检测 【作者】徐龙华;方国臻;王硕

荧光碳点在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荧光碳点在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李焕焕 【摘要】重金属离子污染日趋严重,极大地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如何有效的检测重金属离子成为治理污水的当务之急.荧光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具有荧 光性质稳定、荧光强度高、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在检测重金属离子研究领域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荧光碳纳米颗粒在荧光检测Hg2+、Cu2+、Fe3+以及其他金属离子上的最新进展,并对荧光碳点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9(047)007 【总页数】3页(P41-42,45) 【关键词】荧光碳点;重金属离子;检测 【作者】李焕焕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重金属离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重金属离子极易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1],因此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其中,在污染防治中,首先要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有效检测。研究者已经

开发出了许多检测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光学法、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法等。然而,这些方法中的大多数都有局限性,比如复杂的处理、高成本的检测和耗时的操作[2]。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操作 简单且低成本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荧光碳点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受到科学家的强烈关注。 1 荧光碳点的简介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类粒径尺寸小于10纳米的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2004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Scrivens等[3]从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中意外分离 出具有荧光的碳纳米材料。2006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Sun等[4]采用激光刻蚀 法制备并钝化修饰后得到了具有荧光的碳纳米材料,首次将其命名为CDs。碳点 的粒径尺寸一般只有几个纳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水分散性、化学和光稳定性、无毒性、低成本,易于表面官能化和优异的光学性能,荧光碳点逐渐成为碳纳米材料家族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以及金属半导体量子点相比,荧光碳点具有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荧光强度高、荧光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检测、有机小分子及生物分子检测等方面的研究[5]。碳点作为新型金属离子荧光 探针,其容易被电子受体高效淬灭,据此可有效检测重金属离子,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重金属离子浓度的痕量分析。 2 金属离子检测 2.1 汞离子 汞离子是最具毒性的金属离子之一,由于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极其有害的影响而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汞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素,长期暴露于含有高浓度汞的环境中会对大脑、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因此,对Hg2+的敏感性和选择性检测对于环境、分析和生物医学的应用非常重要。至今为止,已经有许多技术和方法

废水中镉离子的检验

一:镉离子的发现与应用 镉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二副族(如图一所示)。 图一 镉(gé),CADMIUM,源自kadmia,“泥土”的意思,1817年发现。1817年,德国的斯特罗迈厄,从不纯的氧化锌中分离出褐色粉,使它与木炭共热,制得镉。首先发现镉的是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和医药学教授斯特罗迈尔。他兼任政府委托的药商视察专员。正是他在视察药商的过程中,观察到含锌药物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他在1817年发现了镉。由于发现的新金属存在于锌中,就以含锌的矿石菱锌矿的名称Calamine 命名它为Cadmium,元素符号定为Cd。Cd和锌一同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一种吸收中子的优良金属,制成棒条可在原子反应炉内减缓核子连锁反应速率,而且在锌-镉电池中颇为有用。它的鲜明的硫化物所制成的镉黄颜料,广受艺术家的欢迎。 镉作为合金组土元能配成很多合金,如含镉0.5%~1.0%的硬铜合金,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镉(98.65%)镍(1.35%)合金是飞机发动机的轴承材料。很多低熔点合金中含有镉,著名的伍德易熔合金中含有镉达12.5%。镍—镉和银—镉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等优点。镉具有较大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因此含银(80%)铟(15%)镉(5%)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控制棒。镉的化合物曾广泛用于制造颜料、塑料稳定剂、荧光粉等。镉还用于钢件镀层防腐,但因其毒性大,这项用途有减缩趋势。用于电底、制造合金等;并可做成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吸收棒。镉氧化电位高,故可用作铁、钢、铜之保护膜,广用于电镀上,并用于充电电池、电视映像管、黄色颜料

及作为塑料之安定剂。镉化合物可用于杀虫剂、杀菌剂、颜料、油漆等之制造业。以上两段整合为一段 二:镉的生物毒性与污染来源 镉的毒性较大,被镉污染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体危害严 重,日本因镉中毒曾出现“痛痛病”。 镉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长期暴露会造成嗅觉丧失症、牙 龈黄斑或渐成黄圈,镉化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但可经呼 吸被体内吸收,积存于肝或肾脏造成危害,尤以对肾脏损 害最为明显。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图二 (含镉物质标识如图二)不必要此图 环境工程领域中的镉绝大多数淡水的含镉量低于1微克/升,海水中镉的平均溶度为0.15微克/升。镉的主要污染源是电镀、采矿、冶炼、染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突出扩展) 三:铬离子检验常用的方法 镉离子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国标法(GB5009.15---2003)中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院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原子荧光法。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镉离子含量,所谓电化学方法,即通过测量组成的电化学电池待测物溶液所产生的一些电特性而进行的分析(不要解释),其中又以伏安法和极谱法最为常用。 通过几年来对镉离子检验发展,本文会做出详细的总结。 1、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基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而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具有选择性好,光谱干扰小;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而按原子化系统采用的原子化技术的不同,可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两种。1、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利用火焰原子化法技术来将待测元素原子化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这种仪器具有仪器相对简单、分析快速,对大多数元素都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应用范围广等有点;但其缺点是原子化效率低(仅有10%),

新型荧光碳点的制备及金属离子的检测

新型荧光碳点的制备及金属离子的检测

摘要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碳纳米结构,荧光碳点已经成为了碳纳米材料家族的一位新成员,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他们具有很多独特和新颖的性质,如稳定的荧光性能,可自由调节的激发和发射波长。碳点的制备方法很多,本文主要研究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最终采用水热和微波法制备出碳点,再用制备出的碳点来检测金属离子。 关键词:荧光碳点;条件探索;微波法;水热法;金属离子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an assay for liberation of drug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operties 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 of gold nanorods . The mechanism of liberation of drug resulted from gold nanorods has been investigat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suitable for in vivo has also been conducte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is approach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Our research should offer a new technique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 Gold nanorods;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Cysteien; Doxorubicin

石榴籽中汞离子的荧光猝灭法检测方法研究

石榴籽中汞离子的荧光猝灭法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在该实验中,通过使用石榴籽作为碳源和核黄素作为钝化剂来制备新型碳点。在碳点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Hg2 +后,碳点的荧光强度显着降低。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优化了测量条件。碳点荧光强度的变化与Hg2 +浓度在0.05-7 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 nmol/ L。该方法用于检测石榴籽中的Hg2 +,回收率为99.3-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3.3%。 关键词:碳点;Hg2+ ;荧光猝灭 汞,俗称水银,在自然界中分布量极小,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是最危险和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1]。汞具有低熔点的物理性质,是常温和常压下唯一呈液态存在的金属;它是挥发性的,可以在室内变成汞蒸气,造成空气污染。它很容易被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并积聚在体内;汞离子能被水生生物直接从水中吸收并富集,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逐渐积聚在人体内,无法通过代谢排泄出来。汞在人体聚集会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最终危害人类的生殖、发育,有致畸、致癌的作用[2-5]。因此,设计并开发一种简便、快速、高效、具有强实用性的 Hg2+ 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6-7]。目前,Hg2 +检测方法包括伏安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8]。近几年来,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的荧光分子探针技术逐渐成为焦点。荧光探针分析具有选择性高,易于使用,灵敏度高和易于操作的优点,广泛的受到了该领域研究者的关注[9-10]。本实验基于 Hg2+猝灭以石榴籽加和核黄素合成的荧光碳点的荧光为探针,为快速测定Hg2 +创造了一种新方法。 1 试剂与仪器 试剂:石榴籽、核黄素、汞离子,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 仪器:AF7500B型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PHS-3C型 pH 计;TGL-16C型高速台式离心机;SHZ-D(Ⅲ)型予华牌循环水真空泵;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用品:滴定管、250mL锥形瓶3只,100mL量筒1只、1mL移液枪1把、保鲜膜、10mL容量瓶3只、3只漏斗、一次性滴管、50 mL烧杯数只、玻璃棒、移液管、滤纸、铁架台、铁圈、石棉网、0.22 μm滤膜。 2荧光碳点的制备 使用石榴籽作为碳源,将1 g新鲜的石榴籽、0.1 g核黄素以及20 mL蒸馏水于50 mL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放入烘箱中在160℃下反应12 h。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内混合物置于离心管中,以10000rpm离心10 min。最后将上清液进行抽滤,得到棕黄色溶液。取1 mL该溶液于1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制成浓度为0.1 mg/mL的碳点溶液,储存于冰箱中备用。 3实验方法 向10 mL容量瓶中以此加入1.1 mL的碳点原液、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和0.8 mL pH=7.5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定容,摇匀。将激发波长设定为468 nm,设备调整为中灵敏度,激发和发射狭缝设置为10 nm,将该溶液置于荧光光谱仪上进行检测。扫描溶液的发射光谱,在530 nm波长处处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表示为F,与此同时测定试剂空白值为F0,计算△F=F0-F。 4结果与讨论

氮、磷掺杂碳点的合成及在pd传感中的应用

氮和磷填充碳点的合成和应用 导言 碳点(CD)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毒性低,生物兼容性高,近年来引起了很大关注。氮和磷的碳点(N,P—CD)在生物成像、药物交 付和感知等各种应用中显示出巨大潜力。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侧重于N,P—CD的合成及其在 pal(Pd)感知中的应用。 N,P—CDs的综合 N,P—CD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合成,如热液碳化,微波辅助合成,以 及化学氧化。一般情况下,一种碳前体,如柠檬酸或葡萄糖,与氮和 磷源混合,如乙烯二胺和磷酸。然后对混合物进行高温处理,以形成 具有明确形态和光学特性的N,P—CD。 N、P—CD的特点 合成的N,P—CD的特征使用各种技术,包括传输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X射线光电光谱(XPS)。TEM和AFM揭示了N,P—CD的大小和形态,而XPS则提供了它们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结合的信息。 应用Pd感知 N,P—CD独特的光学特性使得它们适合于感知应用。特别是N,P—CD被用于水溶液中Pd离子的敏感和选择性检测。Pd离子与N,

P—CD的相互作用导致其荧光强度的变化,可用于量化Pd离子的浓度。 案例研究:在环境监测中应用N、P—CD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N,P—CD被用于检测环境样品中的Pd离子。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简单和成本效益高的方法合成了N,P—CD,并证 明了它们在检测工业废水水样中Pd离子的微量水平方面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N、P—CD可用于现场监测水中的Pd污染,为环境保护 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工具。 结论 N,P—CD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和高度的灵敏度,在Pd感知方面 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N,P—CD的合成可以因地制宜地实现期望的特性,使其适合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和工业感知。需要进一步的 研究,以探索N、P—CD在遥感和其他领域的全部潜力。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效应检测Fe3+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效应检测Fe3+

邓祥意+冯雅丽+李浩然+杜竹玮+滕青+康金星+王洪君 摘要碳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质取决于尺寸大小和表面官能团的性质。本研究以还原冶炼过程产生的生物质焦油为前驱体,采用小分子乙二胺进行氮掺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产率高、分散性能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基于Fe3+对氮掺杂碳量子点选择性荧光猝灭效应,实现了对Fe3+快速准确检测。合成的氮掺杂碳量子点为规则的球形,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2.64 nm,晶面间距为0.25 nm,具备石墨碳晶格(100)晶格结构,其荧光量子产率为26.1%; Fe3+与NCQDs表面官能团配位络合致使NCQDs荧光猝灭,Fe3+浓度在0.23~600 μmol/L范围内,与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e3+的检出限为230 nmol/L。 1 引言 铁是环境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金属元素之一,也是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生理过程如细胞代谢、酶催化、电子转移、氧化反应、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1~3]。人体内铁含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引發各种疾病,如贫血症、帕金森综合征、关节炎、心力衰竭、癌症等[4~6]。因此,铁含量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铁的方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7]、原子吸收法[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9]等大多操作繁琐、耗时且测试费用高。荧光分光光度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及成本低等优点,广泛用于物质的分析检测[10]。 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尺寸<10 nm)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有机荧光染料分子、荧光蛋白和半导体量子点相比,具有荧光强度高、光稳定性好、较低的生物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11],在医药、生物、分析化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傅鹏等[13]对碳量子点制备及应用做了评述。目前,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Bottomup),通过热解或者碳化前驱体直接制备碳量子点,如水热法[14,15]、载体辅助制备法[16]、微波法[17]等;一种是自上而下(Upbottom),通过“打碎”碳的前驱体,再通过聚合物表面钝化的方法制备荧光碳量子点,如电弧放电法[18]、激光消融法[19]和电化学氧化法[20]等。一步水热法是一种简单、廉价、低毒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 Sahu等[21]以橘子汁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得光稳定性好、毒性低的荧光碳量子点,并应用于生物成像。Yang等[22]将壳聚糖溶液在180℃下加热12 h,一步

硅硼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血红蛋白传感中的应用

硅硼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血红蛋白传感中的应用 杨婷;周影;汪宁;陈明丽;王建华 【摘要】杂原子掺杂是提高碳点荧光性能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柠檬酸(C6 H8 O7)、硼酸(H3 BO3)、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原料,采用微波法一步制备硅和 硼掺杂的碳点(SiBCDs);在SiBCDs前驱体中加入聚丙烯酸钠(PAAS),微波法制备了水溶性好、量子产率高的PAAS-SiBCDs.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红外光谱(FT-IR)对制备的碳点进行了表征.SiBCDs粒径约4~8 nm,PAAS-SiBCDs平均粒径5.2 nm,两者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和445 nm,荧光量子产率(QY)分别为20.1%和34.6%.基于血红蛋白对PAAS-SiBCDs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全血样品中血红蛋白(Hb)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21~5.22μmol/L,检出限为0.06μmol/L(S/N=3).%Heteroatom dop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levate the fluorescent performance of carbon dots. In this study, a microwave one-pot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SiBCDs was proposed by using citric acid ( C6 H8 O7 ) , boric acid ( H3 BO3 ) and (3-aminopropyl) triethoxy sliane ( APTES) as source materials. PAAS-SiBCD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icrowave when sodium polyacrylate ( PAAS) was added in the precursor of SiBCDs.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 XRD ) ,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 XPS )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 FT-IR ) spectra, respectively, confirming that the product was amorphous CDs, with small amount of Si and B. The synthesized SiBCDs had good monodispersity with size of 4-8 nm, the average size of PAAS-SiBCDs was 5. 2 nm, and the excitation/emission maximum was 350 nm/445 nm. The quantum yield of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