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城市景观

历史性城市景观
历史性城市景观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城市受到高强度开发压力带来的威胁,有关大规模城市开发引发的历史景观保护的争端不断增多。历

史城市保护面临新的压力,诸如:全球化与地方发展之间的矛盾,快速城市化对场所感和社区认同的

威胁,包括气候变暖在内的全球环境恶化,不可持续的旅游开发,失控、考虑欠周或混乱的城市开发,

等等,均给城市遗产保护规划和管理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世界遗产委员会深感需要制定

新的建议和办法来应对这些挑战。2005年的《维也纳备忘录》首次以“历史性城市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一)这一专门术语来讨论历史城市面临的开发压力问题,经过数年来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相关国际机构的研究讨论,《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草案》将提交201〕.年秋季召开的第36届大会讨论通过。本文通过回顾相关学术会议的批判性探索,探讨《维也纳备忘录》的历史贡献,解读剖析《HUIJ建议草案》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法,分析这些新的国际保护文件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借鉴意义。2005年10月,UNESCO在第十五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了《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要求缔约国在保护和提名世界遗产时,综合考虑《维也纳备忘录》中所确定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原则。

2006年9月25日,世界遗产中心在UNESCO总部组织召开的专家会议认为,《维也纳备忘录》虽只是针对目前议题形成的一份总结性文件,但涉及了三个重要的方面:(l)历史性城市景观是过去和现在城市动力作用的层叠(Stratification),是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强调当代建筑的角色;(3)关注经济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角色,特别是诸如旅游业、城市开发等非本地作用以及外部行为带来的变化。鉴于城市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专家会议认为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已无法充分应对目前的问题,新的建议应关注历史城市作为“活的遗产”(livingheritage)的特殊性和现实需求。同时还特别指出新建议并不只是特别针对世界遗产城市的,而应该适用于所有的历史城市。,2006年至2010年期间相继举行的区域性会议,对以往的保护宪章、建议进行了批判性回顾,经过广泛的学术讨论形成了一定的共识:HUL概念不再像《维也纳备忘录》中那样只是强调当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影响,而是涉及有形的景观形态和无形的城市文脉等相当广泛的内容,充分表达出历史城市的复杂性。

历史性城市景观是将城市地区作为具有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历史层积(historic layering)来理解,这一概念超越了“历史中心区”和“建筑群”的范畴,包含更广阔的城市背景及它的地理环境。当前,巫需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下.为识别、保护和管理历史性城市景观建立综合性方法。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是为了在保护人类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城市空间的生产效率,将历史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其他目标整合,并且在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平衡。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途径,意味着在城市更大区域的明智规划中应当基于对这一大尺度层面历史性城市景观演变的理解,认识到现时的城市是经过岁月累积在环境中形成的多重层积(multi一layers)。无论如何,历史需要被人感知、城市的多重积淀需要充分展现和弘扬。《HUL建义草案》要求各缔约国应根据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将城市遗产保护战略纳人国家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

今天,城市遗产价值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从“历史纪念物”到“社会综合体”再到“活的遗产”,因而需要一种新的方法,通过联合具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生态学途径,超越视觉物体和视觉语汇(体量、形式、尺度等)的范畴,转向将历史环境作为人类经验和精神场所的

方面。—这也是产生“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的时代背景。

历史性城市景观(HUL)植根于特定场所历史和当代的社会表现形式和发展过程,其核心理念是将历史城市视为历史和当前发展的动态层积(layer),将持续变化的历史性城市景观视为城市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理念尊重适度的变化,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值得肯定并需要加以保护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关注那些因为具有稳定的品质和特征的城市景观,在一些保护规划实践中,采用历史地图、绘画作品分析或城市意象调查来确定值得保护的城市景观,成为比较有效的技术手段。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应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维护与自然环境亲和的城市景观。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与管理又可以理解为保持和恢复蕴含于城市永久性物质结构之中的身份与集体记忆,以及由此所传递的城市精神和象征意义。《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宣言》所指出的,一方面要顺应发展潮流,促进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增长;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前人留下的城市景观及其景观背景环境。活的历史城市,尤其是世界遗产城市,需要一种以保护为主要出发点的城市规划管理政策。在整个过程中,无论如何决不能危及由多种因素所确定的历史城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authentieityandintegrity)。

HUI保护理念将城市复合体视为一个进化的有机体,将维持连续性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也纳备忘录》明确强调城市历史的可读性,期望当代建筑在历史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反对模仿历史风格的设计。在历史城区内进行新的建设,应通过高水平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来塑造新的时代风格,尽可能拒绝模仿历史建筑风格。历史环境中反映时代文化的当代建筑,应该成为历史性城市景观价值的有益补充。HUL理念要求保护的视野不要局限在应该得到保护和维护的历史城区,还应放眼于城市所处的更大的背景环境。因此,在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管理过程中,需要重新强调整体性保护(integratedonservation)的重要性。

《维也纳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备忘录》

(世界遗产与当代建筑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12~14日在维也纳通过)

目录

?? 序言

?? 定义

?? 原则与目的

?? 建议

第一条《维也纳备忘录》是主题为“世界遗产与当代建筑”国际会议的成果,该会议是应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巴黎,2003年6月30日至7月5日,第27COM 7B 108号决定)的要求于2005年5月12日至1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来自55个国家的600多名专家和专业人员到会,会议由教科文组织赞助。

第二条谨记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的范围;忆及公约第四条和第五条,致力于全球协作以及必要就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城市活跃的经济动态和近期的结构变化进行全球讨论;

第三条进一步忆及各处遗产是基于“突出的普遍价值”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保护这

种突出的普遍价值应是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的核心;

第四条特别考虑到1964年《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1968年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的建议》、1976年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8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景观设计师联合会《历史园林国际宪章》(《佛罗伦萨宪章》)、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以及1996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召开的第二次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和成员国在会上批准的《21世纪议程》;

第五条希望在上述文件和有关古迹遗址可持续性保护讨论的整体框架内,将《维也纳备忘录》视为一种综合性途径的重要声明,该方法基于现存历史形态、建筑存量(stock)及文脉,综合考虑当代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景观完整性之间的关系。

定义

第六条《维也纳备忘录》谈及已列入或者申报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城市,以及在市区范围内有世界遗产古迹遗址的较大城市。

第七条根据1976年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历史性城市景观指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其中包括考古遗址和古生物遗址,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这些景观构成了人类城市居住环境的一部分,从考古、建筑、史前学、历史、科学、美学、社会文化或生态角度看,景观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及其价值均得到认可。这些景观是现代社会的雏形,对我们理解当今人类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第八条历史性城市景观植根于当代和历史上在这个地点上出现的各种社会表现形式和发展过程。这些景观的定性因素包括:土地使用和模式、空间组织、视觉关系、地形和土壤、植被以及技术性基础设施的各个部件,其中包括小型物件和建筑细节(路缘、铺路、排水沟、照明设备等)。

第九条特定背景下的当代建筑指出现在建筑历史环境中的所有重大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其中包括开放空间、新建筑、历史建筑及遗址的扩建或延展以及改建。

第十条近十年来,文化遗产的含义有所扩展,其解释更为广泛,引导人们认识到人与土地的共生共息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所辖范围内采取新的方式方法来保护城市,发展城市。这种发展变化在国际宪章和建议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一条《维也纳备忘录》关于当代发展对具有遗产意义的城市整体景观的影响,其中的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含义超出了各部宪章和保护法律中惯常使用的“历史中心”、“整体”或“环境”等传统术语的范围,涵盖的区域背景和景观背景更为广泛。

第十二条经过一段时间逐步有序的土地开发过程,通过城市化进程、融合环境和地貌条件、体现出相关社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历史性城市景观获得了其独特的普遍意义。因此,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和保存既包括保护区内的单独古迹,也包括建筑群及其与历史地貌和地形之间在实体、功能、视觉、材料和联想等方面的重要关联和整体效果。

原则与目的

第十三条功能用途、社会结构、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变化反映在对于传统历史性城市景观的结构干预上,这些变化可以看做是城市传统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决策者着眼于城市整体,采取前瞻性行动,并与其他参与者及利益相关者展开对话。

第十四条历史性城市景观内的当代建筑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与发展态势协调互动,这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尊重传统城市风貌和城市景观。生机勃勃的历史城市,特别是世界遗产城市,要求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将文物保护作为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绝不能损害历史城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真实性和完整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第十五条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未来要求决策者、城市规划者、城市开发者、建筑师、文物保护工作者、业主、投资者和相关公民之间互相理解,共同努力保护城市遗产,同时在考虑现代化和城市发展问题时应注重文化和历史因素,加强城市特征和社会凝聚力。

第十六条考虑到人类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地域归属感,一定要保证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以促进城市经济繁荣,提高城市的社会和文化活力。

第十七条实际干预和功能干预主要关注的是在不损害历史城市结构与形式的特点和意义所

体现出的现有价值的情况下,改善生活、工作和娱乐条件,调整用途,以便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率。这意味着不仅要提高技术标准,还要基于适当的目录和价值评估,以及增建高质量的文化表现形式,实现历史环境的复兴与当代发展。

保护管理的指导方针

第十八条决定对于历史性城市景观做出干预或在其中兴建当代建筑,一定要仔细斟酌,采用注重文化和历史因素的策略,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并借助专家的知识。这样可以在尊重历史结构与建筑主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在具体问题上采取正确行动,探究新旧建筑之间的空间环境。

第十九条深入了解某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而不仅仅了解建筑物本身,是制定保护框架的关键所在。应为建筑委员会提供城市规划理论以及类型学与形态学分析工具。

第二十条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及时发现机会,确定风险,保证发展和设计过程的均衡合理。所有的结构性干预都立足于能够说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价值与意义的综合调查分析。调查有序干预的长远影响和可持续性是规划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历史结构、建筑主体及周边环境。

第二十一条考虑到基本定义(根据本《备忘录》第七条),城市规划、当代建筑和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应避免所有形式的伪历史设计,因为这种设计形式既背叛历史,也否定当代。不应该以一种历史观替代其他观点,历史必须是可以解读的,而通过高质量的干预措施使文化得以延续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

第二十二条道德标准、优质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注重文化历史背景,都是规划过程的前提条件。历史区域内的优质建筑应该适当考虑既有规模,特别是要考虑建筑体积和高度。新的开发工程一定要尽量减少对重要建筑和考古遗存等重要历史要素的直接影响。

第二十三条可以通过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来扩展历史城市内部及其周边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结构是复兴历史城市的关键因素: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可以彰显城市的独特历史、社会和经济脉络,并传诸后世。

第二十四条世界遗产的保护还包括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特别关注功能、规模、材料、照明、街道设施、广告和植物等多项内容,不一而足。遗产区域内部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必须包括各种相关措施,以尊重历史结构、建筑主体及周边环境,减轻道路交通和车辆停放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二十五条城镇景观、屋顶景观、主要视觉轴线、建筑地块和建筑类型都是构成历史性城市景观特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更新问题上,历史性屋顶景观和原初的建筑地块是规划和设计的立足点。

第二十六条作为总的原则,比例与设计必须适应历史形态和历史建筑的特殊类型,清除值得保护的历史建筑核心区(“形式主义”)不是合理的结构性干预措施。一定要谨慎从事,以确保世界遗产城市的当代建筑开发是对历史性城市景观价值的提升,并且把当代建筑开发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城市的历史性格受到损害。

方法和工具

第二十七条《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规定,世界遗产历史性城市景观内部的动态变化与发展的管理工作包括如下内容:利用科学的目录编写法,准确了解辖区以及具备遗产价值的各种要素,通晓“管理计划”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方法以及工具。

第二十八条历史性城市景观“管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要求跨学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参与,并需要及时启动全面的公众咨询。

第二十九条历史性城市景观品质管理的目的是永久保护以及改善空间、功能、与设计相关的价值。就此而言,应特别强调当代建筑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互相融合,应在提出当代干预议案的同时一并提交《文化或视觉影响评估报告》。

第三十条城市开发的经济利益应服从遗产保护的长远目标。

第三十一条历史建筑、开放空间和当代建筑可以彰显城市特色,从而极大地提升城市的价值。当代建筑可以吸引居民、旅游者和资金,因而是有力的城市竞争工具。历史遗产和当代建筑共同构成当地社区的资产,应为教育、休闲和旅游服务,确保这些遗产的市场价值。

建议

以下建议建议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

1 对于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性区域,在审查遗产完整性所面临的任何潜在影响或既定影响时,应考虑本《备忘录》所表述的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和建议。应制订计划,阐述历史性景观的具体保护措施,以巩固上述原则。

2 在审议历史城区时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遗产和遗址时,建议将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纳入申报和评估过程。

3 请教科文组织研究制定历史性城市景观方面新的推荐书的可能性,以补充和更新现有的

推荐书,其中要特别关注当代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今后应将这个问题提交教科文组织大会审议。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学生: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不仅基于创新的想法与奇妙的思维,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在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因素。历史文化包含的不仅是人文上的历史,更包括其本质的精神和思想,这正是人们传承的精华所在,良好的景观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支撑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其内在精神的呈现,徒有其表的城市景观是不能带来任何精神上的感受。而今愈来愈多追求经济效应的形式主义设计,忽略了其内在人文性的根本范畴。城市景观是聚居环境中固有、可创造的自然景观美,能增添舒适感和愉悦感。我希望通过一种模式、一种创新,来唤醒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注重其本身的精神核心所在;忠于初衷,让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而非单纯的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以求得到长远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城市景观;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文化背景;价值;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Factor in the Design of Urban Landscape Student: Major: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Instructor: Abstract: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not only based on innovative ideas and wonderful thinking should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design reflects the "humanism". Contained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is not only on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ities, including the spirit and ideas of its essence, this is the essence of people's heritage. That is, the humanities. Good landscape design has a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 support while more should its inner spirit rendering. The Brummagem urban landscape is not bring any spiritual feelings, and now more and more to the pursuit of the formalism of the economic effect, ignored its intrinsic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umanity. The urban landscape is inherent in the inhabited enviromnent and create a natural landscape beauty added com fort ajid pleasure, and I hopc that through a model. an innovative. to awaken people's attention for the culture, and focus on their own spiritual co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humanism to be fully reflected, rather than for the tempor ary economic interests in order to get a long-tenn economic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Humanistic; People-oriented; Culturalbackground; Value;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技术规范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技术规范(表 摘要:为了规范和发展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技术,照明学会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建设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省市城市建筑物外景、道路、水系、桥梁、立交桥、广场、名胜古迹、公园、商业街、生活居住区、迎宾区、文化休闲区、橱窗、广告及标志等景观照明。 1.0.3 城市道路、体育场、栈场等功能性照明应符合相关专业性标准的规定。 1.0.4 在执行过程中,尚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0.1 灯具luminair 收集、分配或改变光能方向和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以外所有用于固定保护光源、调节光能的全部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 2.0.2 配光曲线luminous intensity distribution curve 是描述灯具的发光强度在不同方向上变化的曲线,根据灯具的特点它可以是一根或是一组曲线。通常配光曲线是以总光通量为1000 lm来绘制,因此当灯具的光通量不是1000 lm时,发光强度应根据光通量的比例加以修正。 2.0.3 照度(E) illuminace 被照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反映物体被照明程度,单位为勒克斯(lx)。 2.0.4 亮度(L) luminance 发光面在观察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光强,是反映人眼对物体明亮感的参数,单位为尼脱(nt)。(1 nt = 1 cd/m2)。 2.0.5 泛光照明floodlighting 用单个或成组的投光灯从外面照射照明对象物,使其亮度和色调区别于周围环境的照明方式。 2.0.6 轮廓照明outline lighting 用白炽灯泡、串灯、霓虹灯管或其他线状、带状光源勾画建筑物轮廓的照明方式。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03T09:08:42.5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冯思瀚[导读]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不断扩大的同时,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成为了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早些年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今天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泥石流……树木阻挡不了水土的流失、抵抗不了风沙的侵袭、其他动植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而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天然屏障,维护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绿色植物,还可以大量吸收有害气体、粉尘等来净化空气,并能够起到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减小噪音、防尘、防风等作用,全面改善了城市生存环境。 一、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开始加大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这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提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象征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布局规划更加合理,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开展各种科普知识与活动来丰富头脑,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风景园林的效果呈现 园林景观设计要的效果呈现主要是实用、经济、美观。 (1)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做到经济、实用、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2)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实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要考虑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园林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永恒性和长久性。其次要考虑经济问题。正确的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也要考虑美观,既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美观本身就适用,就是观赏价值。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气氛。 三、风景园林的设计标准 将居住环境规划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使二者融为一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永远是园林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小区的可识别性园林艺术是园林空间精神上的享受,节点细部设计优秀的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过去的居住小区规划往往是规划师先做小区总体布局,安排道路系统,布置住宅单体,随后建筑师接着进行住宅单体建设,往往在总体已定的前提下,才进行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设计师、开发商、业主三结合,业主共同需求即是我们设计的基本要求,相互的沟通能够使业主了解到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创造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存,同时业主们的反馈意见也是我们获得的最直接的、第一手的、准确的景观设计定位,加之与开发商达成的共识,关注、掌握、完善人们所需的设施的配置与要求,创建符合业主要求的,清新、自然宜人的人居环境,把我们的住宅园艺景观质量推向新的阶段。 简述园林设计方面的几点原则: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四、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型,在利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园林设计在取舍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第二,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使其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产生独特的效果。选用针叶常绿植物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过于分散。在一个园林设计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关系,后者所占的比例应小于前者。也可将两种植物有效组合,使之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战略下,当前景观设计界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有些景观设计师对文化内涵不 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本论文将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构建和表现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要素地域性环境 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说明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然而当前由于过分追求效益,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盲目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形成“干城一面”的景象。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的社会理念的不断显现,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城市景观设计,深入研究人文内涵已成为社会实践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利用用人文元素来改造城市景观设计的有效路径已成为城市景观研究的一

大趋势。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及特色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地区内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归宿,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在《园冶》一书中把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着重于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同样,西方国家也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的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 (二)城市景观的特点 第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重庆多山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山城的景观轮廓,苏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 摘要:道路景观整体中的各种要素繁琐复杂,需进行分配协调,使各种要素所具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进入最佳状态,构成了道路空间的景观特色,最终以达到展示城市的空间形象和历史人文风貌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景观,要素,城市形象 Abstract: the road landscape of the whole complex elements, need to undertake allocation are coordinated so that all kinds of factor as the function of get making full use of, into the best condition, constitute the road space landscape features, and eventually to achieve the space of city image display and history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role.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elements, the image of the city 0引言找出道路景观中具体的景观要素并仔细推敲各要素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创造出简洁精练的道路形式。为了理解多种多样的景观要素,需要对道路景观元素加以梳理和分类,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其特征。在这里,把道路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历史人文要素、社会要素等四个方面。 1.自然要素 1.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道路景观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道路景观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每条道路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山川、湖海、森林或者地形变化的不同都可以丰富道路景观面貌,有助于创造出有特色、有底蕴的城市道路景观形象。在人工化日益加强的城市中,城市中生活太久的人们愈发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日本多磨新城富士见大街就是一个以山岳作为道路标志物的例子。 1.2 季节、气候、时间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雨、雪、风等诸多自然现象会对人的活动方式、道路绿化栽植生长、沿街建筑物形态等造成一定影响。在雨雪天气,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气候因素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氛围。此外,白天和夜晚的道路景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特别是夜晚的景观的灯光设计营造更需要重视。

照明景观的大致分析

城市景观照明发展至今,各地照明设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评价的各个环节似乎都有一定的模式和遵循的规范,很多优秀的典型案例也孕育而生。然而,我们回过头来,还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认真的总结,审视所做的规划是否如是执行,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工程的安全可靠性是否完全达标,节能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等等。从设计的角度讲,设计的理念是否创新,方案是否优化,特别是方案的文字表述是否符合要求,方案设计文本是否规范化,标准化等等。 本文就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方案在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景观照明设计应思考的问题 考虑功能作用 建筑物的形象应能反映其功能性,如政府机关应比较庄重,不应像商场一样带有商业气息;居民点应创造出幽静的气氛;舞厅等娱乐场所应有欢快活泼的感觉,因此夜间用照明来表现建筑物的形象时应创造出相应的气氛和艺术风格。灯具的样式也应考虑被照对象的风格、社会历史背景。 考虑饰面材料 人对物体亮暗的感觉,主要取决于物体反射到人眼的光强,当材料表面反射系数很低时,或者材料表面所能反射的光谱与投射光色不符(如将绿光打在红墙上),加大光通量以提高亮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浪费能源。因此在进行景观照明设计时饰面材料的性质也不能忽视。 考虑重点部位

重点部位的灯光应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不但能使重点部位突出而且更具有个性。 考虑单体与整体的关系 景观照明设计必需有总体规划才能使整段群体有重点、有衬托、有韵律感,整个城市有风格、有品味。为达到此目的,单体设计应有整体观念,光的强弱和光色应和周围环境及被照射物在环境中的地位相协调,符合规划的要求,目前有些单位为突出自己标新立异,不顾周围环境,任意提高照度,滥用彩色光,容易造成浪费并破坏整体效果,是不允许的。主管理部门应根据规划对各单位提出要求及限制。 城市夜晚景观由各类景观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形成相互关联关系,如元素与元素的逻辑关系、拓扑关系,元素与总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不能用一种模式、一个类型来认识衡量。城市夜景灯光环境的特点是范围大,公众观察者的视觉范围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全面覆盖整个城市灯光景观,在形成印象方面,其顺序是局部先于整体,在形成局部印象与总体感觉方面存在着时间差。 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城市景观元素的关联性与转承关系,巧妙用光和色调与强弱的协调变化。灯光布局要合理,总体协调,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考虑光的色彩 同样光色的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对象上,所呈现的色彩不同,特别是有些环境白天观看时色彩丰富美观,用色光投射应特别加小心。另外由于夜间的光比白天的光暗很多,人们对光色的舒适感反应随着环境基本照度的高低而有差别。例如在白天,一大片绿地,给人的是青春、活力、具有生气的感觉,然而到夜晚一片绿光往往会造成阴森寒冷的感觉。同时色光投射在建筑上常常是大面积的,而色块面积的大小对人的心理反应是有一定影响的,

城市历史景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新思路

城市历史景观——历史街区保护的新思路 ——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为例 姜滢张弓 【摘要】纵观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进程,从单一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到保护文物所处的空间环境,人们对自身文明产物的保护逐渐加强,体系日趋完善。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维也纳备忘录》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宣言》,201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采纳了”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这一建议的采纳为城市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建议,对于街区价值认知突破了以往的物质空间形态,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的内在联系及其生成机制认知街区价值。文章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为例,以城市历史景观为指导,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对历史街区价值的认知及其内在与生成机制进行研究,试探索街区价值认知方法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的新思路,保护与提升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城市历史景观;历史街区;保护;多学科;福州上下杭;文化 1.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方法 人类对自身文明产物的保护随着现代文明的发达而日益提高,从1840年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国《历史性建筑法案》开始,世界各国对于自身文明的保护机制逐步完善。 从各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相关的国际会议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从单一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开始,逐渐发展到对于文物所处的空间环境进行保护。 “历史街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3年的《雅典宪章》中,“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1987年《华盛顿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国在1985年由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建议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等也予以保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着,城市景观也在推陈出新、不断更替。城市景观既是城市经济的象征,又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于一体,彰显了城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好的城市景观同时也是城市的标志。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盲目随众的景观设计。文章通过阐述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为今后城市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作以参考。 标签:城市景现;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1 城市景观与景观设计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和综合部署,使其真正发挥城市所应有的功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让居民生活得惬意、舒适,通过良好的交通环境、工作场所,体现城市景观的科学合理,而城市景观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科学规划和设计景观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和人为活动,科学合理布局,充分认识景观特征,理解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景观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协调一致。 2 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中忽视绿地林荫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只重视硬质材料景观的建设,而且一些钢架结构、岩石堆砌的景观占有一定比例,恰恰居民所需要的绿地林荫、花卉林木、水体河池等景观被忽视或建造偏少,而忽视了这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完全与人民需要不相符。 2.2 速成景觀,违背植物生长规律 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时,为了赶工期而建成的城市景观,不惜从外地引进名贵植物,多年老树等,完全不考虑城市需要和人们生活需要,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忽视了树种和草坪的种植比例,减少了绿化覆盖面积,破坏了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增加了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2.3 盲目推崇外国建筑的设计理念,丢失本国设计的民族性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城市景观到处充斥了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罗马廊柱等因素,无论是建筑休闲广场,还是街心花园,都应该兼顾本国特色。 2.4 注重景观的外表和“档次”,忽视景观的实用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许丽娟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表现。 2.综合思维: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城镇景观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区域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措施。 4.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最近国人被日本援华的医疗物资上的题字给感动了!先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然后是激昂滚烫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ang)!”,后来又来了充满诗意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人把这些诗句放在这时使用,可以说恰到好处,且无懈可击,既表达了捐助的情意,又显示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运用,可谓不失优雅!让我们感恩雪中送炭的同时,也深深被中华文化被用到这样极致而感到惊叹和折服。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这种文化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文化的有关知识,我们上课的题目是《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请大家判断图中的地理事物哪些属于地域文化?黄山云海、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元阳梯田、惠安女服饰。 要判断这些地理事物是不是地域文化,我们先来学习地域文化的概念。 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 2.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 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惠安女的传统服饰”是不是地域文化。 【案例】惠安女的传统服饰 惠安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海边的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她们的服饰特征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 0.4米。据此,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请说说惠安女的传统服饰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因素: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惠安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呢? 惠安地处亚热带沿海,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降水多,风力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妇女主要从事是渔业生产,就产生了适应此处渔业生产的传统服饰:斗笠(可以遮阳挡雨)、头巾(可以挡风防沙)、短袖(凉爽且便于劳作)、大筒裤(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惠安女的传统服饰是地域文化。 2.惠安女的传统服饰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

天津市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为使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建设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天津市城市建筑物外景、道路、水系、桥梁、立交桥、广场、名胜古迹、公园、商业街、生活居住区、迎宾区、文化休闲区、橱窗、广告及标志等景观照明。 1.0.3城市道路、体育场、栈场等功能性照明应符合相关专业性标准的规定。 1.0.4在执行过程中,尚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0.1 灯具luminair 收集、分配或改变光能方向和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以外所有用于固定保护光源、调节光能的全部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 2.0.2 配光曲线luminous intensity distribution curve 是描述灯具的发光强度在不同方向上变化的曲线,根据灯具的特点它可以是一根或是一组曲线。通常配光曲线是以总光通量为1000 lm来绘制,因此当灯具的光通量不是1000 lm时,发光强度应根据光通量的比例加以修正。 2.0.3 照度(E)illuminace 被照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反映物体被照明程度,单位为勒克斯(lx)。 2.0.4 亮度(L)luminance 发光面在观察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光强,是反映人眼对物体明亮感的参数,单位为尼脱(nt)。(1 nt = 1 cd/m2)。 2.0.5 泛光照明floodlighting 用单个或成组的投光灯从外面照射照明对象物,使其亮度和色调区别于周围环境的照明方式。 2.0.6 轮廓照明outline lighting 用白炽灯泡、串灯、霓虹灯管或其他线状、带状光源勾画建筑物轮廓的照明方式。 2.0.7 内透光照明illumination with inner lighting sources 利用室内光源照明建筑物内体,通过门、窗、构孔透射光显示建筑艺术美的照明方式。 2.0.8 光污染1ight pollution 以不适当的强度、方向、色调或跳动变化进入视野,引起不适或影响人们正常活动感觉的非受控光能量所造成的环境现象。 2.0.9 眩光glare 直接进入视野的强光、视野内来自亮度或亮度对比过大物体反射的光称为眩光。眩光不但影响正常照明效果,而且造成视觉不适甚至崭时性视觉失能。 2.0.10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 是一种度量光色的尺度,它以黑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光色为基准,用黑体所处的绝对温度K来度量,单位开氏度(K)。 2.0.11 显色指数colour rendering index 在被测光源和标准光源照明下(在适当考虑色温状态下),物体呈现颜色的符合程度度量,通常以字母Ra表达。 2.0.12 灵敏度sensitivity 通过保护装置的最小故障量与保护装置所设定的动作值的比值。

城市景观的构成

城市景观的构成 1.城市水体和水体:城市或城市郊区的山体和水体,无论从生态角度还是景观美学角度,都 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市增加贴近自然的机会,是城市景观变得更加的鲜活、生动。许多城市的山体和水体都成为该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标志,或者成为城市景观中的闪光点。

A:城市山体景观:城市景观中的山体,有的是山在城中,如北京香山、广州越秀山、长沙岳麓山等,有的是城在山中,如山城重庆、贵阳、遵义等,他们或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或峰峦起伏、秀丽多姿,或形态奇特、气势雄伟,与城市其他景观要素浑然一体,作为城市景观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为城市增添异彩,甚至城市郊区的山体也可纳入城市景观体系,通过交通廊道将它们与城市景观连为一体,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如北京的万寿山、南京的栖霞山、九江的庐山、沈阳的东陵山、杭州的玉皇山等,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场所,有些成为全国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如南京的紫金山、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观音岩,北京的云水洞、石花洞,肇庆的凌霄岩、贵阳的地下公园等。

B:城市水体景观:水体是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许多古典园林以曲折的自然水体为中心,形成园中的主景。现代园林利用地形改造挖湖堆山,或利用天然湖泊更为普遍。城市景观中的水体除了具体的水运交通通道、淡水资源、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功能外,还具有开展水上运动水上游乐、水景观赏、调节城市气候等功能。如杭州的西湖、武汉的东湖、北京昆明湖、南京玄武湖、昆明滇池、天津水上乐园等都是构成城市优美景观不可风格的一部分,一些城市及郊区的温泉,往往成为城市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 2、城市公园:城市园林也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景观要素,多数城市具有各类不同规模的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街头小游园,街心花园等。城市公园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一是生态效益,二是休闲游憩,三是科学教育。

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根据滨河景观的特点,确定了滨河景观设计要体现融合统一、休闲时尚的原则,同时尽量做到巧妙设置空间分隔,精心安排植物配置。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应在总体上设计出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强调人们视觉能感受到的城市空间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滨河景观;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傍水而生。城市、村镇莫不依水而建。因而滨水景观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滨水区( Water front)简要地说就是城市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或濒临江海、湖泊,或纵贯河流。在很多方面,城市滨水区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是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也是外来旅游者观光活动的场所。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容貌的亮点,是城市形象的窗口,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典范。它以舒适宜人的环境,陶冶着城中人的情操,颐养着市民的心灵,影响着市民的行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昭示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同时,滨水区景观的塑造也是寻求新的商业价值的手段。 滨河景观是滨水景观的一个小类,可比照滨水景观的共有属性进行设计;除此之外,滨水景观还独具以下特点: 1. 地带狭长 滨河景观区,不像广场那样拥有宽阔的场地,而是典型的近似对称的两条相呼应的狭长型地带。 2. 空间开放 城市中河道两旁的堤岸是一座城市难得的开放空间,线路长,空档区域多,受众面比较广。 3. 利于展示城市文化

滨河景观地段是城市的剖面,是城市的剪影,是城市的重要展示层面,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全景的空间场所。城市音乐化的轮廓、万家灯火的气氛、充满神秘幻想的空间都可以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现。 根据城市滨河景观的特点,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要充分考虑滨水区的共性因素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其个性因素进行考虑和处理。 一、审美价值取向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的感情的观赏形象,就是美。”美国的城市学家凯文?林奇则认为,“城市景观是一些可被看、被记忆、被喜爱的东西”。 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应在总体上设计出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和富有较强表现力的景观。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强调人们视觉能感受到的城市空间的美学特征。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只要花费心思,满足多数人的审美趣味还是可以做到的。长长的河带,分段式的区域设计,可以设置不同风格不同情趣的景观,从而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口味。早在20世纪50年代,着名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就将美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其设计风格受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用大量的不同植物,构成大块的彩色画。又如被称为“哈佛三子”之一的丹凯利设计的米勒庄园,采用网格的结构、水平视线,利用植物、铺地、景墙等造型元素营造了一个完美的空间。 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充分理解主体服务对象这一理念,从空间类型的使用功能出发并遵循美的形式法则,满足特定设计对象的多重要求。形式美按照一定的格调和法则表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和谐、对比、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重心等几个方面。这几种形式法则互相依赖,且交叉、重叠,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根据不同条件灵活处理。 二、总体原则 基于以上美学法则,遵从融合统一、休闲时尚的总体要求,城市滨河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追求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浅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浅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5-12-30T10:33:26.9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朱锋 [导读] 江苏绿洲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省海口市对城市道路景观的内外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便将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系统营造出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朱锋 江苏绿洲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省海口市 570125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发展历史及特点,对目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就现今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现状;方法 一、前言 作为城市当中的意象结构元素里面的主导元素,道路是人们对城市进行认识的主要感觉场所和视觉场所。而道路园林则是城市园林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带状环境区域,同时也是真实反映城市个性和城市样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与周边的交通环境、建筑环境有效的融合为一体,道路园林艺术以及它的功能和生态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 主干道路效果图 二、我国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发展历史及特点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非常迅速,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然而城市景观都只是局部进行布置,也存在临时改造的情况。就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来看主要如下: (1)还未完善功能设施。主要反映在道路交通环境中只考虑对道路交通要求,不够重视道路两侧各种设施建设和美化设计,如交通标志和照明等。 (2)整体环境质量比较差。其表现主要有:没有健全道路绿化系统,道路两旁的一些建筑整体上比较杂乱,往往比较随意地布置一些车站站牌和广告箱等,缺乏系统、标准的设计。 (3)就城市道路环境来看,往往比较注重车子而不是人。遇到交通繁忙时候,不少路段的停车点都很欠缺,这就导致停车将人行道挤占了。 (4)城市街道建设整体上没有什么个性,在空间上,不论是色彩、材料还是形式等方面,相似度都比较高,缺乏可识别性等。 究其原因,有来自历史、观念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问题等,最终导致城市道路景观在设计上欠缺统一性和整体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可以将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营造出来,所以必然能够实现持续发展。 人行道植物景观效果图 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特点 目前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通常都是以园林植物作为景观的载体,同时道路景观主要针对的运动过程中的人群,所以需要更好的展现出景观的动态性。在设计时需要在绿化带内对植物进行有序的配置,展现出动态韵律,使其为道路增添相对动态的景观带,给行人带来良好的动态视觉美感。相对于公园园林景观来讲,城市道路园林景观需要具有动态性,所以在进行景观配置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确保安全。景观在装点城市环境的同时,其欣赏者主要是人,这就需要在景观配置时需要充分的考虑人的需求。特别是道路景观,更需要充分的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利用景观效果还减弱汽车眩光所带来的影响,有效的缓解司机长时间驾车视觉上的疲劳感,为行车和行人打造一个舒适、安全的道路环境,充分的体现出景观配置上的人文关怀。 其次,道路园林景观配置要充分的考虑到动态美及生态美。道路园林景观具 有一定的功能性,为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视道路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道路园林景观作为动态景观,其属于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所以需要对景观变化的尺度进行充分的掌握,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视觉变化的速度。 最后,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履行因地制宜原则。这就需要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尽量选择本土树种和植物,因为这类树种和植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更易于成活。同时还要确保所选择的植物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对其进行合理搭配,特别是需要选择一些具有较好适

城市景观照明的管理与维护

城市景观照明的管理与维护 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在深圳举行,为迎接深圳建市以来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大型运动赛事,深圳从上到下,举市办大运,提出了“办赛事、办城市”的口号。在迎接大运会召开的同时,重新装扮城市,给市民创造一个更加优美的深圳。新建设的灯光工程给深圳的夜景增光添彩不少,大规模灯光建设之后,整个深圳市区的灯光夜景交相辉映,形成一片恢弘的气势。但面对越来越多的楼宇、桥梁景观灯光,如何能使它们一直保持良好的亮灯率及设备完好率,保证灯光的正常亮灯效果,这是一个难题。 作者认为,一个良好的城市灯光夜景,设计及施工中的施工质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运行中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才能使夜景灯光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关: 1.从设计上把关 灯光夜景是一种艺术表现效果,从整个大方向来看,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这涉及统一规划的问题,我们不详细谈。要保证灯光工程时刻保持最佳效果,灯具、材料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设计上尤其要把好选材这一关,这对于日后的管理及维护是影响深远的。 1.1灯具品牌的选择 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外品牌的灯具质量要好于国产品牌。特别是涉及传统光源的发光体、LED光源的发光颗粒等,建议发光体还是选用进口产品较好。除了考虑发光体之外,还要考虑产品的防水、防晒、散热等问题。 1.2光源的选择 传统的霓虹灯、冷极管基本已经淘汰;大功率泛光灯、投光灯使用越来越少;小功率的LED灯具现在技术已经成熟,节能、体积小、可变色、控制简单等优点使各种LED灯具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在灯光夜景照明中,除部分特殊需要还采用传统的钠灯、金卤灯外,其余所有应采用LED产品。 1.3灯具、控制器必须选用标准产品 作者在工作中曾经遇到因为LED产品的接口方式不一,控制器标准不同,而该产品厂家已经停产,从而导致无法维修的情况。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规定灯具、控制器的选择必须符合标准,以便管理及维护。 1.4紧固件的选用 紧固件应尽量选用不锈钢构件或铜制品,而不采用塑胶制品。由于灯光工程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园绿化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公园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城市公园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urban landscape, urban park greeni ng’s first priority i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park design proble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1 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滘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2. 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相互影响。 3. 能够依据不同地区城镇景观的差异,分析出其内在的地域文化差异。 4. 培养获取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力。 5. 加深对于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地域文化 1.概念:是指特定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和财富。 2.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特别提醒]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思维点拨:1、Where/When(该景观在哪儿?/形成时间?) 2、What(该景观有什么功能) 3、Why(体现了什么文化?有什么象征意义?)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 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 (1)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特点 ①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1)地域文化只是指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 ) (2)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3)广州的骑街老楼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的产物。( ) (4)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客家土楼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 ) [归纳总结] 1.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如下图所示: 2.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 观、生活习惯、制度等。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 (3)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归纳总结]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