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栽培技术

茭白栽培技术
茭白栽培技术

第一章绿色食品茭白生产技术

茭白(Zizanica caduciflora Hard-Mazz.),又名茭笋、茭瓜、蒿芭等,英文名(Water bamboo)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栽培历史2000多年。茭白食用部分为变态的肉质嫩茎,是植株受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 P.Hen)寄生后,茎尖受病菌分泌物吲哚乙酸刺激,畸型膨大而成。茭白肉质茎含水91~96%、蛋白质1.0~1.6%、脂肪0.3%、碳水化合物1.8~5.7%、粗纤维0.7~1.1%,以及Vc和矿物质等。特别是还含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几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被喻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在中国传统医学上认为“能去胸心浮热”“煮食止咳及小儿暑写泄(大人亦宜)”等作用。所以茭白也是一个有药用价值的食品。

茭白在中国的分布很广,主产区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长江流域以北只有山东、河北、河南及陕西诸省有少量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过程

(一)秋茭生长发育

1、幼苗期栽培茭白以短缩茎和根状茎在土壤中过冬。从翌年春天开始萌芽,先长出叶鞘,随后长出一片含叶鞘的不完全叶,再长出第一片真叶,并在茎节部长出不定根的一段时期为幼苗期。这一时期新根开始吸收营养,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大田内茭墩10~100厘米距离内会出现许多分株,通常称“游茭”。“游茭”的发生比茭墩上的茭苗早7~10天。

2、分蘖期茭白从定植经过10~15天后返青,即进入分蘖期,至孕茭结束为分蘖期。分蘖期的主要特点是发生分蘖,同时大部分叶片和根系也在此期发生和生长。

通常将主茎上的分蘖称为第一次分蘖,从第一次分蘖上发生的分蘖称为第二次分蘖,依此类推。每穴定植一株时会发生第三次分蘖,而定植 4~5株时很少发生第三次分蘖。6月中旬前出现的分蘖,孕茭率在90%以上,且孕时间较早,单茭较重。7 月以后分蘖苗,孕茭率极低,且多在幼苗期就自然死亡,或由于生育期太短而未孕茭或孕茭但无商品价值。不同时期出现的分蘖是否能孕茭、孕茭大小与品种也存在较大的关系,如单季茭中的象牙茭,7月的分蘖多能孕茭成为有效分蘖。

3、孕茭期茭白肉质茎的形成,是茭白在8月下旬或9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长点由于受黑粉菌的剌激而膨大形成肉质变态茎。肉质茎形成的迟早,因品种而异。孕茭时,叶鞘抱合的假茎明显变扁、变粗;叶片的抽生一片比一片短。

(二)夏茭生长发育

夏茭只针对双季茭而言。留田越冬的老茭墩,翌年2月即开始抽生茭苗和游茭,游茭一般比茭苗早萌发5~7天,单生或丛生。

在夏茭田中,茭墩上的母株出苗多在20~30个以上,发生分蘖较少。而游茭在行间生长空间较大,其分蘖通常在一侧发生或在两侧各发生一个。夏茭的分蘖一般在植株生长到6~7叶时发生,因为生育期太短,不能孕夏茭,为无效分蘖。

夏茭孕茭期植株的外部特征与秋茭基本一致,即叶鞘变扁,出叶速率变慢,叶片一片比一片短。在夏茭田内,游茭孕茭一般比母墩上植株孕茭早5~7天,且肉质茎一般比母墩植株略大。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对日照反应的不同决定了能否在春夏之交的5~6月份孕茭,也就是茭白的两大类型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的区别所在。双季茭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不同日照条件下均可孕茭。单季茭白只能在短日照条件下孕茭,也就是只能在秋季才孕茭。因此单季茭向低纬度或低海拔地区引种时,一般表现为早熟。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引种时,多表现为迟熟。

2、温度茭白在休眠期内能耐-5℃的低温,萌芽温度在5~7℃,分蘖适温在20~30℃,孕茭

适温18~25℃,低于10℃或高于30℃则均不能正常孕茭。昼夜温差大,利于肉质茎的营养积累。

对单季茭而言,其孕茭除需短日照外,温度决定不同品种的熟性。对双季茭而言,对日照不敏感,温度为其孕茭的决定因素,且不同品种孕茭适温不同,如苏州地区的多数品种孕茭适温为18~21℃,而无锡地区的品种孕茭适温为22~26℃。因此,双季茭白由高温地区向低温地区引种时,提早孕茭,如南种北引;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引种,也会提早孕茭。

双季茭白中的同一品种在夏、秋两季的孕茭期的温度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双季茭白夏茭早熟,则秋茭迟熟,而秋茭早熟的,则夏茭迟熟。

茭白孕茭对温度的反应是相当稳定的,而与生育期的积温无关。不同大小的茭白植株,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都可孕茭。但植株孕茭后,要形成有一定大小具商品价值的肉质茎必须使植株达到一定大小。多数品种植株通常要达到10片叶以上,形成的肉质茎才会在50g以上。

(三)菰黑粉菌

附录A茭白黑粉菌的双核菌丝寄生在植株体内,菌丝体为许

多长筒状细胞联结而成的具有分枝的丝状体。距生长锥较近的

幼叶菌丝含量较多,而距生长锥较远的幼叶菌丝则较少。就一

片叶而言,叶基部菌丝含量较多,叶顶部菌丝分布较少,叶生

长到衰老期后菌丝不再存在。茭白分蘖腋芽发生位点的细胞质

浓厚,菌丝体分布较多,菌丝粗壮,且生长旺盛。入秋,一部

分菌丝在膨大的茎中形成冬孢子,待肉质茎腐烂,冬孢子散布

到寄主体外的田间;另一部分菌丝宿存在直立茎基部(苔管)

和根状茎中越冬。越冬菌丝在翌年随直立茎和根状茎的萌动生

长而繁殖,因此,新生的植株一开始就受到菌丝的侵染。

第二节生产技术

一、茭白的间作与套种

(一)茭白与莲藕的轮作套种

早藕秋栽茭白收秋茭夏茭莲藕水芹

7月上中旬收获翌年茭白行间套作 8月收获

在早熟莲藕(鄂莲一号、鄂莲三号、六月爆、花藕等)的周围进行茭白育苗,早藕于7月上中旬收获,收获后在田间种植茭白。第二年4月在夏茭田内套作莲藕,每行茭白套种一行莲藕,莲藕一般套种在茭白的窄行内。茭白在5月下旬收完后,将残株清理出田间,莲藕即可加速生长,莲藕在8月中下旬成熟后收藕,田间即可种植水芹。

(二)茭白与慈姑的套种

4月上中旬,用慈姑球茎上的顶芽栽插,密度3500~4000株,在距茭墩四周10厘米处栽插,每墩4株。待夏茭采收后,及时清理田间茭白残墩败叶,并平整土地,操作时要防止踩伤慈姑,且立即对慈姑追肥一次。夏茭田间套种慈姑,比茭白后茬慈姑增产70~76%。

二、春栽茭白的田间管理

单季茭白及双季茭白中的夏秋茭兼用型均宜春季四月初定植。

单季茭白可每年选种,每年重栽,也可以连续种植2~3年后重新种植;双季茭白到秋季选种,

翌年收获夏茭。

图2-4 双季茭白(夏秋兼用型)栽培过程示意图作一年栽培作三年栽培

图2-5 单季茭白栽培过程示意图

(一)寄秧及管理

茭白冬季寄秧是茭白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可在旱地或水田进行,寄秧田一般选择在第二年种植茭白的田块附近。用铁锹将茭白种墩从田间挖出约一半,注意双季茭白留下的种墩为马蹄形,以利来年夏茭苗的均匀生长。茭白种苗以短缩茎上的1~2节萌动茭苗为最好,壮而整齐,因此茭白寄秧的种墩地上部应齐泥割去。

1、水田寄秧寄秧田必须耙平,保持水深1~3厘米,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500kg作基肥。把挖出的种墩按15×15厘米的株行距假植,栽培的深度与茭墩在秋茭田中的深度一致,茭墩顶部基本上与泥面相平。在冬季较寒冷的地区进行小棚覆盖,以防茭白冬芽冻伤,覆盖后的秧墩可提前萌动生长。待新苗长出后,在3月下旬定植之前,将寄秧田中过旺的茭苗拨除,可以减少灰、雄茭的发生率。

2、旱地寄秧旱地寄秧的种苗比水田寄秧的种苗发根多,生长健壮。旱地寄秧有两种方法,一是把种墩按30×20厘米的距离放在平整的地上,每两行留一条宽80厘米的操作行,用细土填满种墩之间的空隙,浇足水后,再填土一次。最后在种墩覆盖厚1厘米的细土层并少量浇水。另一种方法是开沟寄秧,在地上每50厘米开深12厘米、宽16厘米的沟,平整沟底,将种墩按30厘米的距离排放沟中,覆土浇水使土壤沉实。在种墩顶部盖一层1厘米厚的细土,并浇水一次。

旱地寄秧,冬季每隔3~5天浇水一次,使种墩处于湿润状态。气温连续低于-5℃以下时,要用稻草或薄膜覆盖保温。春季气温5℃以上时,种墩开始萌动,在寄秧田周围筑好田埂,按水田寄秧的方法保持水层。

(二)分墩定植

1、整地施肥选择土壤肥沃的田块,深耕耙平,每666.7m2施厩肥或人粪尿3000~3500kg,均匀施入田中作基肥。田间水深保持在2~3厘米。

2、分墩定植定植一般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茭苗高40厘米左右,气温上升至15℃时进行。从寄秧田中取出种墩,用刀劈成若干小墩,使每一小墩至少有一个老苔管,且应尽量避免伤害种苗。每小墩基本苗数视品种分蘖力而定。广益茭、刘潭茭等分蘖力强,宜留基本苗4~5个;象牙茭等分蘖弱,宜留基本苗7~8个。茭白应随挖随分随栽,定植的株行距视品种而定,可用50×100厘米,也可用45×90厘米,一般每666.7m21300~1500墩为宜。栽植的深度以茭白不漂浮水面为宜。

(三)春栽茭白当年的大田管理与选种

1、肥料秋茭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应重施基肥、分蘖肥,巧施孕茭肥。基肥一般在定植以前即施用,用有机肥最好。当茭白定植10~15天后,即返青进入分蘖期。由于茭白6月下旬以前的分蘖才是有效分蘖,为促使有效分蘖早发多发,此时应追肥,可每667m2施腐熟粪肥2000~2500kg 或硫酸钾复合肥30~50kg。

另一次追肥在8月中下旬,若田间植株有20~30%的已扁杆孕茭,则可施用腐熟粪肥2500~3000kg或硫酸钾复合肥30~40kg,孕茭肥施用不要过量。

2、水深管理分蘖期宜浅水,3~5厘米,利于提高土温,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和植株的生根。在6月下旬或7月初水深可加深到10~12厘米。但在武汉市郊的一些茭农,在这个时期进行晒田,

即将田间的水全部晒干,直到土壤出现裂缝,但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实践证明,晒田不仅能控制无效分裂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秋季茭白上市期比不晒田的田块提早7~10天。

孕茭期加深水深至20厘米左右,降低田间温度。茭白采收期间,可适当降低水深。冬季休眠期,田间应始终保持有水,水深最好保持在5厘米左右。

追肥时要适当降低水深便于肥料被根吸收。若遇降雨,要注意排水,水位不能淹没茭白眼。

3、耥田打老叶定植成活后,每10天左右耥田一次,拔除杂草,同时将枯黄茭叶从叶鞘基部拔除,踩入田中。拔除老叶不仅使田间通风,而且可降低第一代大螟、二化螟幼虫虫口密度。

4、除蘖去杂茭白分蘖后期(7月上中旬),新出现的小分蘖基本是无效分蘖,宜及时拔除。雄茭在采收之前根据某些性状可识别,如雄茭在5~7月份可抽穗开花,或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比正常茭绿,叶片比正常茭宽。灰茭在采收期方易识别。杂株包括雄茭、灰茭及变异茭,均应清除,并用正常茭墩进行补填。在5~7月份还会出现带娘茭,但其中有一种苔管极高(达100厘米左右),其上结的茭白小而易老,对这样的植株也应及时清除。

5、秋茭的采收秋季从孕茭到采收需经15~20天。从单个植株上看,茭叶一片比一片短,假茎发扁,基部开始膨大。从整个田块看,茭叶开始变黄,而未孕茭的品种则保持绿色,差别十分明显。当茭白叶鞘基部开裂,露出白色茭肉时,表明茭白成熟,可以采收。秋茭采收宜2~3天一次。若采收不及时,则易发青变老,质量降低。

6、秋季选种茭白虽然是无性繁殖作物,但由于茭白黑粉菌寄生后而形成肉质茎,茭白自身或黑粉菌任何一方发生变异都会引起茭白植物学性状的变异,与其它无性繁殖的作物相比其变异大得多。留种用种株须年年选种,方可保持茭白的种性和纯度。国内许多省区引种双季茭后而不能成功,主要是选种这一关键措施被忽略。

选种的标准是:①植株的长势长相及分蘖性与原品种一致,也就是与田间大多数植株一致。②茭墩内无一株灰茭或雄茭,若有,则该墩茭白不宜留种。③肉质茎的主要特征与原品种一致。④茭墩内多数分蘖生长整齐,孕茭期和采收期也比较集中。⑤苔管相对较低,因品种而定。在田间选种须随时作好标记或绘图记下各墩所在的株行位置,待秋茭采收完毕后移入留种田。

(四)春栽双季茭翌年的田间管理

双季茭春栽当年的秋茭收获后,种墩留在田内,直接成为翌年夏茭田的种苗。夏茭的产品由种墩上的茭苗和游茭形成,由于夏茭生育期短(70~90天),所以在管理方面更要严格。夏茭的管理宜早不宜迟,前期管理比后期更重要,因为要在茭白孕茭适温到来的时期植株要达到一定生育期(11~12片叶)才能孕好茭,否则高温到来后,将不再孕茭。若在后期施肥过量植株贪青生长,也不能孕茭。

1、夏茭田冬季管理双季茭白秋茭采收后,在12月中下旬齐泥割去除残株,统一烧毁,有利于减少来年螟虫病菌的为害,第二年长出的茭苗也整齐粗壮。

2、肥水管理冬季保持水深2~3厘米。在茭白萌芽的二月初可加深水深至7~10厘米,用以稳定水温,促使茭白提早生根发芽。3月初天气转暖,水深降至2~3厘米。一般在茭白萌发前半月(1月下旬)施腐熟粪肥一次,每667m23000~3500kg;在茭白植株长到20厘米左右的3月上旬再追施一次,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3000kg或硫酸钾复合肥30~35kg,其后再根据苗情看苗施肥。

3、疏苗在自然情况下,茭墩上新生的茭苗多达50~60个,甚至多者达百余个。可在苗高达20厘米(3月上中旬)和35~40厘米(4月上旬)各进行一次疏苗,拔除弱苗和生长拥挤的苗,每墩茭苗保持在20~25根。对于缺苗的地方,可用其他过密的苗补栽。游茭过密的地方也应适当疏苗。

三、秋栽茭白的管理

双季茭中的夏茭型品种多采用秋栽,在国内以苏州地区采用该方法较多。

第一年选种寄秧

意图

(一)秋栽双季茭当年的田间管理

1、育苗在4月上中旬将经二年制或三年制选好的良种,分墩定植在早熟藕田四周,株行距20㎝×30厘米。若定植在空白田,株行距30~35㎝×20厘米。每穴定植基本苗3~4株。从4月育苗到7月下旬定植,期间的管理同单季茭白。

2、定植一般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早藕或早稻收获后进行定植,定植时间最迟不能迟于8月5日。定植时将种墩上的茭叶超过1m以上的部分割去,减少叶片蒸发,将种墩从田间挖出并用快刀纵劈成小墩,每小墩带茭苗2~3株。按宽窄行进行定植,宽行60~7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666.7m2定植4000穴左右。

3、肥料管理在定植前施腐熟人粪尿3000~3500kg作基肥。在定植成活以后,施硫酸钾复合肥30~35kg,促使茭白进行分蘖发棵。在茭白扁杆进入孕茭期,施孕茭肥一次,可用腐熟人粪尿2500~3000kg,促使其孕大茭。

4、水深管理茭白移栽时,应深水保苗,7~10厘米;成活后,降低水深至1~2厘米,促进根系的生长及分蘖的发生。进入孕茭期后,加深水深至10厘米左右,可以提高茭白的产品质量,防止茭白肉质茎发绿。越冬期间,应保持田间1~2厘米水深,防止茭苗冬芽冻伤。

5、耥田、清理枯老茭叶茭白定植成活后,随植株的生长,会出现枯老黄叶,结合耥田,除去田间杂草并及时清除黄叶、老叶,做到“拉叶不伤苗,行间无倒苗”。一般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共3~4次。

6、去劣、去杂及割残株在茭白的孕茭期和采收期,应注意清除田间的雄茭、灰茭及变异株,以保证来年夏茭的产量,去劣去杂留下的空地应及时用好墩补上。秋茭收获后,于冬季将田间植株,残留茎叶齐泥割除并烧毁。

(二)秋栽双季茭翌年的田间管理

夏茭型为主的品种,从翌年春季萌发到夏茭孕茭采收仅70~80天,因此科学的管理对达到高产十分重要。

1、肥料翌年在茭白萌芽前半个月重施一次基肥,667m2用腐熟人粪尿1000~1500kg。在萌芽后20~25天,即3月上中旬,再追施一次较重的分蘖肥,667m2用腐熟人粪尿1000kg或尿素10kg

或复合肥20kg。以后再看苗施肥,茭白不能使其苗生长过旺,否则贪青,错过孕茭适宜期而影响产量。

2、水深管理冬季田间不能干水,水深应保持在2厘米以上,茭白萌芽时,可加深水深至5~7厘米,5月份进入孕茭期后,水深加深到10~15厘米。

3、疏苗和补苗将去劣去杂后留下的空白地,及时在2月以前进行补苗。茭白萌发后,每墩上的茭苗较多,应保持在20个左右,多余的茭苗应拔除,保证有效茭苗的正常生长。疏苗可在两个时期进行,一次在3月上中旬,一次在4月上中旬。

4、保护游茭夏茭中的产量有一部分或近一半是由游茭孕茭产生(而且游茭是选种的基础),因游茭分散在株行间,在进行农事操作时(施肥、疏苗、除草等),应注意保护游茭,不要踩伤行间的游茭。

(三)秋栽双季茭白的繁种

秋栽品种主要在夏茭田内选种,选种的对象主要是游茭。游茭的变异性一般比分蘖的变异大,因此,选种的标准及繁育的程序比夏秋兼用型品种更严格一些。

1、选种的标准早熟性好,茭肉洁白光滑,茭白粗壮丰满,形态特征与原品种一致,周围无雄、灰茭的茭墩。

2、选种的方法选种的方法有两种,即为“鲶鱼须”选种法和“小苗茭”选种法,以前者为较好。“鲶鱼须”选种法,即在5月份茭白结茭时,选结茭早、茭白粗壮、两侧各带一个分蘖、大小相当的茭苗。将主茎上的茭白采收后,将分蘖移入种子田。此方法选种纯度高,但繁殖系数小。为扩大繁殖系数,也可采用“小茭苗”法,即在5月上旬选择结茭早,叶片较宽,茭白叶鞘部外发,叶鞘略有弯曲的优良茭苗,全墩留种,插上标记,8月单株种植到留种田,10月采收秋茭时选种。

3、繁种程序由于选种标准严格,符合标准的分株较少,必须经过2~3年的繁殖选种才能达到一定的量供生产上用。

(1)三年制繁种程序第一年将所选的“鲶鱼须”茭苗上的肉质茎收去,把两侧的小分蘖留下,连根拔起,移植于留种田,株行距55厘米,每穴种一株,管理同大田,在秋季孕茭时再次进行复选,去劣存优。第二年4月上旬将第一年种墩分墩定植,每小墩带茭苗1~2 株,按株行距50×60厘米种植,在生育期内,去杂去劣,在10月份采收秋茭时,再精心选择一次。第三年的4月上中旬,将种墩挖出,分墩种植于藕田或秧田周围或空内,每分墩带茭苗2~3株,株行距20㎝×25厘米,至7月下旬或8月上旬将种苗取出作生产用种定植于大田。

(2)二年制繁种程序为了简化良种繁育程序,缩短繁种时间,使良种尽快应用于生产,通过多次分苗繁殖,扩大繁殖系数,可将3年的繁种程序缩短为2年。

第一年通过“鲶鱼须”选种,选得的优良分株按30×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于大田,施足基肥促使其多分蘖,到7月下旬,重新分墩按35×35厘米的株行距进行定植,每小墩带2~3个基本苗,秋季进行选种,拔去灰、雄及变异株;第二年春季将种墩挖出,分墩定植,按株行距25×25厘米种植于藕田、秧田周围或空白田内,到7月下旬再分墩定植,每墩带茭苗3~4株,第二年即可采收夏茭。这种二年制繁种程序只需在第一年选到70~80个“鲶鱼须”优良单株,经过多次分墩扩大后就可供第二年一666.7m2大田的用种,但二年制繁种的纯度不及三年制繁种。

四、茭白病虫害及防治

目前真正对茭白生产构成较大为害的病虫害主要是:茭白胡麻叶斑病、茭白锈病、茭白纹枯病、螟虫、长绿飞虱、菰毛眼水蝇等。下面重点介绍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

(一)茭白胡麻叶斑病

1、症状以为害叶片为主,也为害叶鞘。发病初期病斑为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病斑,大小为2~4 毫米×1~2 毫米,如芝麻状,故称“胡麻叶斑病”。病斑由界限分明的四层组成,

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第二层为黄褐色,第三层为黑褐色,中心为灰白色,严重时一叶片上约有数百上千小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可融合成片,造成叶片枯死。叶鞘上的病斑较大,数量较少,多雨潮湿时,病斑上生黑霉,即为分生孢子。

该病是茭白为害最重的病害,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①连作。②田间通风条件差,小气候湿度大发病重。③防治不及时,在病害的发生初期,未能及时用药剂防治,而造成病害的扩散。④偏施氮肥,而缺钾、磷的田块发病较重。

2、防治①消灭初侵染源。在秋茭收获后,要将枯老茭叶集中烧毁,不宜放在田边地角过冬。5~6月份收获夏茭后,也不宜将病叶放在当年定植的茭田边。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株行距50×100 厘米为好,每667m2定植1200~1300穴),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在茭白分蘖期,在追施氮肥的同时,应合理配施磷钾肥。及时打去老黄叶和无效分蘖,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③实行轮作可与莲藕、水芋、慈姑等水生蔬菜轮作。④药剂防治。用50%朴海因1500倍液喷雾一次,安全间隔期10天。

(二)茭白锈病

1、症状叶片和叶鞘都可发病,发病期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黄褐色隆起的小胞斑,小胞斑破裂后,出现黄色粉末状孢子。病斑散生或不规则排列。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长矮小。到10月下旬以后,在枯叶斑正反面及叶鞘上出现黑色长条状胞斑。

茭白锈病只在某些年份发生较重,主要为:①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的年份。②连作时间长,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③田间管理不善,偏施氮肥,不及时打老黄叶,从而造成田间小气候的湿度过大,引起该病的流行。

2、防治①该病在农业防治方面,可以结合防治胡麻叶斑病一起进行。如清除病残体,加强田间管理等等。②发病初期可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一次,安全间隔期15天。

(三)茭白纹枯病

1、症状叶片和叶鞘都可受害,一般先为害叶鞘,再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肉质茎。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绿色水渍状,边缘有不清楚的小斑,之后扩大成云纹状病斑,病斑中央浅灰色,外围暗绿色,潮湿时呈灰绿色至墨绿色。叶片的病斑在形状和色泽上与叶鞘相似。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在孕茭期,可为害肉质茎,在高温多雨或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先出现白色蛛丝状菌丝体,菌丝集结成团,以后逐渐变为黑褐色菌核。叶鞘外侧的菌核多于叶鞘内侧。

影响发病的因素主要有:①菌源数量。田间菌核数和病害初期发病的轻重关系密切,田间遗留菌核多,茭白初发病率就多,因此发病的连作田块中菌核多,发病重。②气候条件。此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的病害,在28℃~32℃和97%的相对湿度时发病最快,一般当相对湿度在75~80%以下,病情扩大受抑制或不发病。③若栽培管理粗放,密植过度,灌水过深,偏施氮肥等易造成茭白植株过度徒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从而使湿度加大,为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2、防治①打捞菌核,减少菌源。打捞漂浮在水面的残渣,其多含菌核,集中进行销毁。②加强肥水管理及其他农事管理。除肥水管理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外,应及时清理田间老黄叶,以减小田间小气候的湿度,可以控制病害的蔓延。③实行三年以上的水旱轮作,防治效果在90%以上。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5%的井岗霉素1000倍液喷雾,防效在80~90%。

(四)茭白瘟病(也称茭白灰心斑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叶鞘,形成长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绿色,边缘褐色,病斑一般长2~5毫米,潮湿时叶反面病斑上生灰绿色霉,即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枯黄,结茭期肉质茎受害,则形成褐色、稍凹陷的长椭圆形病斑。

温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平均气温达20℃时(5月上中旬)开始为害,平均气温25~28℃,

若遇阴雨,则发病十分迅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正值梅雨季节,此时的平均气温也在25~28℃之间,因此也正是该病流行的高峰期。连作田病重,轮作田病轻。若茭白不合理密植,田间密度过大,则发病重。冬季未清理田园残株败叶留在田间则翌年菌量多,发病重。

2、防治①冬季齐泥割去田间老茭墩上的残株,然后集中烧毁。②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严格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施肥应N、P、K配合施用,不能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清除田间的枯老黄叶,降低田间湿度。③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一次,安全间隔期7天。

(五)茭白螟虫

为害茭白的螟虫主要有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 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前者属鳞翅目螟蛾科,后者属夜蛾科,它们的幼虫钻食茭白植株,引起心叶死亡,而导致植株枯死,二化螟的为害比大螟重。

1、发生规律

二化螟在湖北、江苏等地多发生2~3代、4~6龄的幼虫在茭白苔管、稻桩、稻草及杂草内越冬。越冬的幼虫抗寒性较强,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在茭白中,越冬幼虫3~4月份化蛹,越冬成虫于5月20日左右和5月底6月初出现两个高峰,5月下旬~6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期,第二代发生在7月间,而在8月下旬到9月初发生第三代,主要为害夏茭和当年定植的茭白。幼虫先在最外层的叶鞘为害,以后随幼虫的长大逐渐向内钻入,造成心叶死亡形成枯心。幼龄时,每叶鞘内有幼虫几头到几十头不等,多则达百余头;多龄幼虫在食物不足时,往往分散转移为害。第一代幼虫为害期正值茭白分蘖盛期,新分蘖多是有效分蘖,因此防治十分重要;第二代正值植株营养生长期;第三代是茭白孕茭期,往往对肉质茎造成伤害,而失去商品价值。

成虫白天潜浮于茭丛或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对黑光灯趋性更强。雌蛾产卵一般在叶鞘或茭叶背面的中叶脉上,卵块分布全田。卵孵化后,蚁螟从叶鞘外侧蛀入,在蛀孔处产生绛褐色的斑块,斑块的大小随螟虫在叶鞘内的蛀蚀而扩大。老熟幼虫就在茭白植株内化蛹。

大螟在湖北、江苏、浙江一带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茭白苔管、稻茬及其它杂草内越冬。因越冬场所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不整齐,各代发生也很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大螟对茭白的为害比二化螟轻。4月间化蛹,4月下旬到5月上旬越冬代蛾盛发,第三代蛾在9月中旬盛发。

成虫白天潜伏,夜晚活动,趋光性不及二化螟,但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卵多产在茭白田边杂草上,幼虫孵化后,开始转移蛀食茭苗。大螟多集中在田周围的2~3行的茭墩上为害。中部的茭苗为害较轻,蛀孔距水面一般10~30厘米,幼虫从外部叶鞘蛀入,蛀入处产生红褐色斑块。同一受害株内可有数头幼虫为害。幼虫从外部叶鞘向内蛀食,直达心叶,导致心叶受害而死亡。幼虫可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转株为害,幼虫在植株体内化蛹。大螟可为害5~6月的夏茭和当年定植的茭白分株,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下旬,造成植株枯心,第三代幼虫为害肉质茎。

2、防治①减少越冬虫量:茭白秋茭收获后,在冬季应将老茭墩齐泥割去,集中烧毁,杀死茭墩内的越冬幼虫,清除田边杂草,减少大螟产卵。②在每代成螟为害初期结合打老黄叶,将有幼虫为害的叶片带叶鞘一起打下,踏入田中。深水杀蛹,在幼虫化蛹前,排干田水,使幼虫化蛹位置降低,待化蛹高峰,灌深水10~15厘米,3~5天可杀死蛹。③化学防治:二化螟蚁螟先集中在叶鞘内为害,在蚁螟的盛孵期,大螟在蚁螟的盛孵至2龄转移前施药。可用25%杀虫双水剂300~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雾一次,安全间隔期8天。

(六)长绿飞虱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Matsumura)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为害茭白的主要害虫,在茭白产区的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都有该虫为害,受该虫为害后,茭白叶片变黄,卷曲枯死。

除长绿飞虱外,还有茭白褐飞虱(Zuleica nipponica Matsumu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两种飞虱为害茭白,但轻重不及长绿飞虱严重。

1、发生规律长绿飞虱以滞育卵在茭白残留叶鞘、叶脉内越冬。在苏南、浙江北部及上海一年发生5代,形成4个成、若虫为害高峰,分别为5月上旬和5月中旬、6月中旬和6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初、8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

长绿飞虱在湖北孝感地区一年发生4代,越冬卵4月中旬盛孵,6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第二代出现于6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出现于7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出现于成虫9月中旬产滞育卵越冬,10月中旬田间成、若虫终见,有世代重叠现象。

长绿飞虱若、成虫主要为害茭白,成虫主要栖息于茭白背面。若虫分5龄,初孵若虫乳白色,体稍透明,在叶背集中为害,3龄后体转绿色。若虫4龄开始体被蜡粉,腹末有分泌蜡丝,在腹末形成几条白色尾丝。若虫4龄后食量大增,茭白叶被害部位呈现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棕褐色斑点,严重时整片叶枯死,全田似火烧。长绿飞虱有群集性,在田间呈集团分布。

长绿飞虱在夏茭田可完成1~2代,第1、2代虫量较低,一般为害不重,而第三、四代虫量增加对秋茭为害较严重。

2、防治措施

(1)控制越冬虫口基数:当年秋茭收获后,齐泥割去茭白、野茭白的残茬,集中烧毁,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凡清除越冬虫源的田块或无越冬虫源的田块,越冬代发生数量较少;而未清除虫源的田块,越冬代成虫产卵量大,第一代发生数量多。因此清理田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应以越冬代为重点。在若、成虫发生期,可选用2%叶蝉散粉3g/m2,50%混灭威乳油1000倍液,杀虫率达97~98%。

(七)菰毛眼水蝇

危害茭白的水蝇有菰毛眼水蝇(Hydrellia magna Miyagi)、灰刺角水蝇(Notiphila canescens Miyagi)、稻水蝇(Notiphila sekiyou Koiz)等三种,以菰毛眼水蝇为害最重,其次是灰刺角水蝇,再次是稻水蝇,三者比例为5:2:1。

1、发生规律

菰毛眼水蝇以幼虫在茭白墩内过冬,已挖除的茭墩或雄茭、灰茭也是它越冬的场所。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高峰在5月上、中旬,最迟可到6月上中旬,羽化高峰在5月下旬。幼虫发生期,第一代在4月下旬到6月中旬,第二代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第三代在7月中旬到9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第五代在9月下旬。以后孵化的幼虫进入越冬。

成虫多在清晨3~5时羽化,在羽化孔上留有蛹壳。成虫羽化后在原叶鞘上爬动,上午8~9时开始飞翔,羽化第二天交尾,交尾当天就产卵,产卵量第二天最多,以后逐渐减少,一般每雌产卵44~54粒。卵散产,大多产于茭白叶鞘背面,少数在叶片上,此外,还有少数卵产于看麦娘、绿萍、水生杂草上。

初孵幼虫大多爬到叶鞘基部蛀入,先在叶鞘表皮内来回蛀食,尔后向内蛀食,深度可达6.8毫米,虫道长81.5~257.2毫米,宽1.2~3.2毫米,虫道内充满黄褐色碎粒或结成黄褐色块状物。叶鞘被害后沿虫道腐烂,倒伏。幼虫老熟后,在叶鞘内化蛹,叶鞘上残留羽化孔。幼虫除为害叶鞘外,还可为害肉质茎,初孵幼虫从肉质茎基部蛀入,在肉质茎内虫道平均长38毫米,宽0.8~2.2毫米。幼虫老熟后向外钻一小孔,茭肉外表可见黄褐色斑孔。

幼虫取食时以黑色口针固定于叶鞘或叶肉组织内刮食,取食时幼虫体色可分为三段:前部为淡黄色,中部为深绿色,后部为草绿色。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幼虫取食10天后,体型明显增大,活动逐渐减退,15~18天后,大多数幼虫钻出茭肉进入叶鞘准备化蛹,幼虫为害期一般15~25天。

该虫为害茭白在5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害高峰为10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从8月上旬开始虫口数急增,全年以第三代发生量最大,其次是第四代,茭白秋季受害最重。第1、2代幼虫和蛹在茭白第1、2叶鞘内最多,第3、4叶鞘内次之,茭肉和心叶内极少;第3、4代以茭白第2、3叶鞘

内最多,第1叶鞘次之,第4叶鞘和肉质茎内也有相当虫量。

2、防治方法

(1)清理幼虫越冬场所:将冬季田间选种挖除的茭墩及雄茭、灰茭集中烧毁,深埋水淹,可降低越冬虫源基数,清理田间杂草(看麦娘、绿萍、水生杂草等)可以减少产卵场所和成虫取食来源,能减轻该虫的为害。

(2)化学防治:可结合防治其它害虫一起防治。常用农药有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一次,安全间隔期15天;或25%杀虫双水剂250~500倍液喷雾;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7天。

(3)严格检疫,防止扩散。据江苏调查,该虫在江苏南部发生较重,苏中发生较轻,江苏淮阴以北未发现,因此各地在引种茭苗时应严格检疫,防止该虫的扩散。

茭白栽培种植技术

茭白栽培技术 茭白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水生宿根禾本科作物,俗称:茭笋、茭瓜。其生育期较长、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一般的水田、低洼地、浅水塘、沟河边有水的地方皆可种植。在茭白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有温暖湿润的生长发育环境,气温不能低于5℃以下时茭白不能萌发。其肉质茎含糖4%,蛋白质 1.5%,富含多种维生素,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 一、选种一般要求种性强,上市集中,经过几次精选的田块作种苗。其茭墩内无杂株、无雄株。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茭白收获之后,从大田中挖起茭墩,选择带老茎一根的茭根,用快刀切割下带泥的小墩茭白根做种苗,每亩大田准备1200—1300个茭墩备用。一般选好、分好的茭墩堆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大田整理好后,再从其它大田中进行茭墩分苗、选苗后及时移栽。 二、大田的准备 1、加固加高田埂茭白生长发育期中一生都需要水层,且最深水位达20cm,因此需要加固加高田埂; 2、施足基肥茭白需肥量大,施足肥,才能高产。而基肥是基础,基肥施用上以有机料为主,如土杂肥、厩肥,

每亩可施2吨,普钙40—50公斤、钾肥10—15公斤,然后耕粑,使田平泥化,保持浅水层1—2天,准备移栽。 三、移栽将选好、分好的茭苗,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按照预定的距离拉绳条栽,栽植茭苗深度以老茎和茭白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为度,种植过深分蘖不旺,空耗种苗的养分而长根。栽植行距一般80--100cm、株距55—60cm,等行距种植,每亩确保1200—1300穴种苗。 四、田间管理 1、水份管理管理上茭白不同生育生长期对水的深度有所不同,一般掌握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的管水模型。茭苗定植后应深水护苗活棵,活棵后保持浅水层5—6cm,以利于提高土温,促进茭苗早生快发,特别地到严冬季节,夜间最好保持深水层10—13cm护苗度冬,春暖后再浅水促蘖,分蘖后期适当深灌,保持水层深度10—13cm,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暑天气候炎热,应加深水层,降低土壤温,延长结茭期的生长时间,促进茭白增大。孕(结)茭时为达到茭白软增大化的目的,水层管理方面:采用深灌,但水深不能超过茭白眼(心叶),而结茭生长到一定时间,单支茭白逐渐停滞生长,水位以应逐渐降低。

茭白种植技术和时间

茭白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产于江南地区,属于水生蔬菜,但是它的产量却远远高于其他的蔬菜。在南方地区,很多农民把它当做经济作物来种植,在生长较好的情况下,通常每亩约收获1500kg。下面我们对茭白的种植技术和时间了解下 种植时间 南部地区的双季茭白通常在11月至4月底之前种植,或者在6月至8月种植,但只能在秋季收获,最迟在4月底或8月种植。单季茭白一般在春季栽培,在秋季8月份收获。 种植技术 1.茭田选择:茭田应选择光线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地块最好。 2.翻耕施肥:翻耕茭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或浓人粪尿2500千克,如前作是水稻田,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并耙平,然后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3.适时定植:在4月至5月上旬,当茭苗高20厘米左右、水田土温10℃

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选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时将老茭墩连根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方向,按3-5个健全分蘖为1墩进行纵劈分墩,分墩要求带老茎,劈时尽量少伤及分蘖和新根,并做到随挖、随分、随栽。如茭苗过高,可剪去叶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后倒伏。定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0-80em,墩距65厘米,并分大小行,大行为走道。每亩定植1200墩左右,保证6000株基本分蘖苗。定植深度以所带的老茎薹管没土为度,以晴天下午栽种为好。 4.水位管理:茭白水位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定植后的生长前期(分蘖之前),保持3-5厘米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6月份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厘米,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由于7-8月温度高,深水位还具有降温的效果,但要定期进行换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烂根。进入孕茭期,水位应加深到15-18厘米,但不能超过“茭白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宜超过假茎的2/3),防止薹管伸长。孕茭后期,应降低水位至3-5厘

茭白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doc

茭白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 由于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较多,是一种耐肥作物,要求基肥要足,追肥要及时。基肥:每亩(下同)施人畜粪35 40担,或碳铵50公斤加过磷钙40公斤,拌匀结合整地深层耙施。追肥:插后10 15天追施一次促苗肥,施人粪尿8 10担或碳铵25公斤加过磷酸钙10公斤,但要注意施碳铵时要在阴天下午离茭苗0.2厘米左右撒施,防止烧苗;栽植后1个月再追施一次分蘖肥,施人粪尿20 25担或尿素10 15公斤,促进早分蘖早孕茭,7月底再追施一次孕茭肥,这次施肥要掌握适时,施得过早植株贪青,施得太晚影响孕茭,一般掌握大田有80%的植株分蘖呈扁形,看得出膨大时施用,要求亩施人粪尿30 35担或尿素15公斤。 2、科学灌水 要根据茭白不同的生长期确定灌水深浅。茭白栽植后以0.3厘米的浅水促成活,随着茭苗的生长,逐步加深水层,分蘖前保持0.5 0.7厘米的水,分蘖后期保持1 1.3厘米水以控制无效分蘖,到孕茭期要加深到1.7 2厘米,促进茭肉洁白肥嫩。 3、中耕剥叶 从栽植到封行期间要进行二次中耕除草和一次剥叶。剥叶主要是剥去植株上的老叶,黄叶和病叶。中耕除草分别在栽后半个月

和封行前进行,以疏松土壤消除杂草。 4、病虫害防治 茭白主要有一病三虫:叶绣病、茭螟、蚜虫、白腊蝉6 7月份由于高温高湿,再加上株高叶茂容易发生叶锈病,一般可亩用波美0.1 0.2度的石硫合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或敌锈钠0.5%+新高脂膜800倍液喷射。茭螟、蚜虫、白腊蝉可亩用80%的敌百虫100g+乐果100g兑水75公斤+新高脂膜800倍液喷射防治。5、适时采收 采收标准是在三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孕茭部分膨大,叶鞘由抱合而分开,并露出白色茭肉时,即可采收上市。第一次采收后采收时要小心,不要踩伤邻近的幼茭。第一次采收后,要追施一次速效肥,促进二茬茭的发育膨大,提高单产。 茭白的营养价值 茭白的营养价值概述 茭白品质柔嫩,味美适口,营养丰富。据分析:100g茭白中含蛋白质1.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4g,钙4mg,磷43mg,铁0.3mg,胡萝卜素微量,硫胺素0.04mg,核黄素0.05mg,烟酸0.6mg,抗坏血酸2mg等。古人对其评价极高,《西湖梦寻》记有:法相寺前茭白笋,其嫩如玉,其香如兰,入口甘芳,天下

茭白的几种深加工技术

茭白的几种深加工技术 一、盐渍半成品加工 1.原料选择。选择色白、无虫蛀、无黑心、七八成熟的茭白做原料。 2.工艺流程。去壳一剔除不合格品→一道盐渍→弃液→二道盐渍→半成品原料→包装出售。 3.操作方法。①一道腌制:将鲜茭白去壳、洗净、分切,每100kg用盐10kg,另加入10%的盐水50kg,并用重物压住茭白。3~7天(因湿度而异,中间适当 倒池)后,茭白软化且食盐已基本渗入茭白内部即可进入二道盐渍。②二道盐渍:将一道盐渍后的茭白沥干明水,每100kg拌15kg盐后密封加压,经15~30天半成品茭白即成。③包装出售:将盐渍半成品茭自称量包装,真空封口后即可出售。 二、茭白的干制加工 1.工艺流程。鲜茭白→整理分切→热烫→冷却脱水→烘制→回软包装→成品。 2.操作方法。①整理分切:将茭白去壳清洗,根据需要分切成丝、片或自定形状。②热烫:将整理分切好的茭白投入沸水中,热烫2~5分钟不等,热烫完毕后速入冷水中冷却。③脱水:将冷却好的茭白装入尼龙丝袋内,再放入离心机中离心脱水,然后摊于烘盘中干燥。④烘制:烘房温度先控制在75℃左右维持 数小时,再逐渐降至55~60℃,直至烘干为止。干燥期间需注意通风排湿,并 且需倒盘数次,以便茭白干燥均匀。⑤回软包装:将干燥后的脱水茭白适当回软后即可进行包装出售。 三、软包装即食茭白加工

1.工艺流程。盐渍半成品茭白→分切脱盐→脱水→调味→包装封口→杀菌→冷却→成品。 2.操作方法。①脱盐:将盐渍茭白根据需要切成不同的形状进行脱盐,脱盐量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以脱尽为宜。②脱水:脱去盐分后的茭白需要脱去一定的水量才有利于调味,一般情况下,茭白的脱水量应掌握在30%左右为宜,过多或过少均会对调味效果及口感产生不良影响。③调味:根据需要采用固态或液态方式调味,味型可选择鲜辣、甜酸、咖喱等味型。④包装封口:即食茭白的包装选用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均可,但以质感良好、封口性佳以及阻隔性好为标准。茭白装入后采用真空封口。⑤杀菌冷却:采用高压或常压、蒸汽或水浴方式杀菌。杀菌完成后应尽快冷却,待干燥,检验后即成为产品可随时出售。 四、休闲蜜饯型茭白加工 1.工艺流程。盐渍半成品茭白→整条或分切→脱盐→脱水→浸料→干燥→包装→产品。 2.操作方法。①脱盐:漂去盐分和杂质,以基本脱尽为目标。②脱水:采用离心或压榨方法脱60%左右的水分。③浸料:根据所设定的口味采用糖渍、料液渍、酱料渍等方式,制成不同口味的产品。④干燥:可采用自然干燥或烘房干燥方式进行干燥。一般在60~70℃条件下烘至含水量为18%~20%即可。烘烤过程中应注意通风排湿,并适当倒盘,以便干燥均匀。⑤回软包装:干燥后的产品一般应经过24小时左右的回软才能进行包装,即成产品为。

茭白栽培技术

第一章绿色食品茭白生产技术 茭白(Zizanica caduciflora Hard-Mazz.),又名茭笋、茭瓜、蒿芭等,英文名(Water bamboo)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栽培历史2000多年。茭白食用部分为变态的肉质嫩茎,是植株受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 P.Hen)寄生后,茎尖受病菌分泌物吲哚乙酸刺激,畸型膨大而成。茭白肉质茎含水91~96%、蛋白质1.0~1.6%、脂肪0.3%、碳水化合物1.8~5.7%、粗纤维0.7~1.1%,以及Vc和矿物质等。特别是还含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几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被喻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在中国传统医学上认为“能去胸心浮热”“煮食止咳及小儿暑写泄(大人亦宜)”等作用。所以茭白也是一个有药用价值的食品。 茭白在中国的分布很广,主产区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长江流域以北只有山东、河北、河南及陕西诸省有少量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过程 (一)秋茭生长发育 1、幼苗期栽培茭白以短缩茎和根状茎在土壤中过冬。从翌年春天开始萌芽,先长出叶鞘,随后长出一片含叶鞘的不完全叶,再长出第一片真叶,并在茎节部长出不定根的一段时期为幼苗期。这一时期新根开始吸收营养,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大田内茭墩10~100厘米距离内会出现许多分株,通常称“游茭”。“游茭”的发生比茭墩上的茭苗早7~10天。 2、分蘖期茭白从定植经过10~15天后返青,即进入分蘖期,至孕茭结束为分蘖期。分蘖期的主要特点是发生分蘖,同时大部分叶片和根系也在此期发生和生长。 通常将主茎上的分蘖称为第一次分蘖,从第一次分蘖上发生的分蘖称为第二次分蘖,依此类推。每穴定植一株时会发生第三次分蘖,而定植 4~5株时很少发生第三次分蘖。6月中旬前出现的分蘖,孕茭率在90%以上,且孕时间较早,单茭较重。7 月以后分蘖苗,孕茭率极低,且多在幼苗期就自然死亡,或由于生育期太短而未孕茭或孕茭但无商品价值。不同时期出现的分蘖是否能孕茭、孕茭大小与品种也存在较大的关系,如单季茭中的象牙茭,7月的分蘖多能孕茭成为有效分蘖。 3、孕茭期茭白肉质茎的形成,是茭白在8月下旬或9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长点由于受黑粉菌的剌激而膨大形成肉质变态茎。肉质茎形成的迟早,因品种而异。孕茭时,叶鞘抱合的假茎明显变扁、变粗;叶片的抽生一片比一片短。 (二)夏茭生长发育 夏茭只针对双季茭而言。留田越冬的老茭墩,翌年2月即开始抽生茭苗和游茭,游茭一般比茭苗早萌发5~7天,单生或丛生。 在夏茭田中,茭墩上的母株出苗多在20~30个以上,发生分蘖较少。而游茭在行间生长空间较大,其分蘖通常在一侧发生或在两侧各发生一个。夏茭的分蘖一般在植株生长到6~7叶时发生,因为生育期太短,不能孕夏茭,为无效分蘖。 夏茭孕茭期植株的外部特征与秋茭基本一致,即叶鞘变扁,出叶速率变慢,叶片一片比一片短。在夏茭田内,游茭孕茭一般比母墩上植株孕茭早5~7天,且肉质茎一般比母墩植株略大。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对日照反应的不同决定了能否在春夏之交的5~6月份孕茭,也就是茭白的两大类型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的区别所在。双季茭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不同日照条件下均可孕茭。单季茭白只能在短日照条件下孕茭,也就是只能在秋季才孕茭。因此单季茭向低纬度或低海拔地区引种时,一般表现为早熟。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引种时,多表现为迟熟。 2、温度茭白在休眠期内能耐-5℃的低温,萌芽温度在5~7℃,分蘖适温在20~30℃,孕茭

双季茭白栽培技术要点

双季茭白栽培技术要点 一、茭白生长特点 茭白植株一般高2-2.2米,夏茭要矮一点,在1.5-1.8米。 1、根:茭白的根主要着生在二种部位,一种根长在地下茎上,另一种长在宿根上。根长20 -70公分。茭白的根系十分发达,是茭白充分吸收养分的器官。 2、茎:茭白茎有二种,一种是地下茎,一种地上茎。地下茎也称地下葡匐茎,葡匐茎顶端串出地面也可生成茭白,地上茎就是在地表上成苔管,称之为宿根茎,茎上着生叶,并在宿根茎上着生茭白。 茭白能分蘖,分蘖力很强,基部叶产生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一次分蘖的基部叶还能分蘖为二次分蘖,形成基本苗。 3、叶:茭白的叶片较长,分为叶片、叶鞘、叶枕,叶片为平行叶脉。叶长100-150厘米,宽3-3.5厘米。 4、温度、水分和养分:茭白生长的适温在20-25℃,空气湿度85%以上,特别喜水,所以要生长在水中,但水又不能太深,在沼泽地中,茭白田一般应保持适当的水层。孕茭时水层深些,分蘖时水层浅些。 当夏天高温,茭白容易生病,所以要通风,拉黄叶,灌深水降温,以利茭白生长。茭白需要生长在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地肥沃的水田,增施钾肥对茭白生长清秀、茭白白嫩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5、孕茭:当茭白生长达到一定程度,气候适宜,便会孕茭。 ①孕茭时间:夏季在5月底6月初到7月底,秋茭8-10月可以孕茭。 ②孕茭的特点:当9月上中旬气温开始转凉,日夜温差大,茭白体内养分开始积累,积累的养分向花茎转移和输送,茭白茎部逐渐发扁,老农称为扁杆,再过3-5天,茎中间开始膨大,直致露白,这就形成茭白。 而孕茭过程实质上是由茭白体内的黑粉菌、黑粉菌产生的厚壁孢子,所产生的菌丝体而侵入茭白的生长点,菌丝体分泌吲哚乙酸,刺激花茎,花茎膨大,才形成茭白,茭白是一种肉质茎,可作蔬菜食用。 ③孕茭与温度有关。茭白的最适孕茭温度在24-25℃,湿度85-95%,过高过低都要影响孕茭。 ④孕茭与施肥有关。过肥、过瘦也要影响孕茭,特别是夏茭。孕茭肥要注意,施得不好要推迟孕茭,施肥过度要影响产量。 ⑤孕茭与管理有关。包括水、肥、病、虫害、杂草的管理,田中无水过干,根系深扎,容易造成返祖,变成犟茭;过肥、施肥过了头,黑粉菌刺激不上,不会孕茭;过瘦、生长营养积累少,也不会孕茭;田中杂草丛生,茭白长不好,也不会出茭白。 二、栽培技术 1、选苗种:寄秧育苗,寄秧时间在元旦至元月20日之间。把引进的茭白种墩寄育在秧田,寄秧田要易上水、能保水、种墩大部分插入泥中,排列好,施肥上水过冬,明年2月便能发芽,冬里切不可断水,保证每墩上产出8-20余苗。 2、大田整地 要种茭白的田块,冬天一般耕翻5-6寸深,把高低整平,以便上水达到一个水平。 3、筑田埂,打田底,盖田埂 具体做法是:①筑田埂。3月中下旬开始筑田埂,打田底,盖田埂。用耕作层下面的生土,在田的四周筑成高50cm,底宽60-80cm,顶宽40cm的田埂。田埂要筑得平滑结实,并用生石灰鞭打夯实。上水后不倒、不塌、不漏水。②打田底。如靠河、沟的田块,有地下沟渠的

茭白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编写 茭白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规划》 核心提示:茭白种植项目投资环境分析,茭白种植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茭白种植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茭白种植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茭白种植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茭白种植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茭白种植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茭白种植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茭白种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中投信德——专业编写各类商务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贷款融资、环评、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 【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批地、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行业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或法改委大纲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乙丙)级资质 专业编写: 茭白种植项目建议书 茭白种植项目申请报告 茭白种植项目环评报告 茭白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 茭白种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茭白种植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茭白种植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茭白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