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论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论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论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信息是一种商品。是否要对会计信息生产进行管制,溯本求源,仍需考察市场力量能否自发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双重目标。本文拟从效率性和公平性两个不同的视角,对会计准则制定作出思考。

一、效率性:市场失灵与会计准则制定

资源配置效率的公认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最优”。新古典学认为,市场力量可以自发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机理在于,市场力量能在无管制的条件下,使会计信息生产数量达到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相等的标准,这种“社会最优数量”的会计信息,将通过引导使用者的决策行为而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市场力量具有激励信息生产的功能。市场力量包容了经理人才市场、证券市场和收购市场等。然而,市场力量事实上不可能使信息生产达到“最优社会数量”,即不可能使信息生产达到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相等的数量,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其原因在于以下两对矛盾:

(一)信息不对称现象与市场正常运转假设的矛盾

如果证券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正常运转,市场力量就会激励经理提供信息的数量达到边际公司成本和边际公司收益相等的状态,即公司资本成本的最小化。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正常运转的前提不复存在。信息不对称,包容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种形式。

毕业论文

1.道德风险。即经理人员不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己任而逃避责任的行为。经理人才市场要正常运转,就必须完全消除道德风险问题。这客观上要求:经理人员服务的

市场价值与经理人员的切身利益相关,且能正常地反映经理的努力程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第一,要使作为约束机制的“经理人才市场”发挥作用,必须对经理人员未来的职业前途作实质性的牵制。如果经理人员行将退休,必然不会再关心自身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要求经理人才市场对其进行约束是一种奢望。

第二,公司经营成果的变动往往是由经理人员努力程度这一主观因素和状况(如宏观经济政策等)这一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和自然状况均具有不可观察性,使得外部人无法判断何者是公司经营成果变动的主导因素。而主导因素的正向作用,往往会掩盖另一因素的逆效应。例如自然状况的优裕造成公司的盈利高涨,此时自然状况是主导因素,经理人员不努力对经营成果的负效应会被自然状况的正效应所掩盖,即使经理不努力,公司仍然获取高利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理必然会选择逃避责任。显然,道德风险的存在使经理人才市场不能正常运转,从而不能实现符合公司成本效益原则的信息生产。

2.逆向选择。证券市场要正常运转,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使投资者的交易决策不会证券的市价;另一方面,市场价格应能反映公司的质量差异。而逆向选择,意味着经理人员占有私人信息时会采用利己主义行为,这将使证券市场正常运转的两个前提难以实现。

毕业论文

首先,包括经理在内的内部人,利用自身掌握大量“内部信息”的优势攫取超额利润,这使得外部投资者深深感到市场不再是公平竞争的场所,于是他们选择“用脚表决”,退出市场,导致市场规模的缩减。其次,由于经理人才市场的存在,经理们惧怕坏消息会降低自身的市场价值,因而在信息披露上“报喜不报忧”。坏消息的延迟披露甚至不披露,造成了市场价格的“集合”效应,即市场价格只能反映证券的平均质量,不同质量的证券却拥有相同的价格。因为坏消息的藏匿使低质量公

司也可将证券推向市场,所以市场已丧失了识别不同质量证券的能力。这也可称之为币场失真。除非所有的公司都能自愿披露其被审计的会计信息,否则市场失真效应就不可能消除。这恰恰是市场力量所不能及的。

(二)市场正常运转效应与信息生产的“最优社会数量”目标的矛盾

即使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能正常运转以达到公司资本成本的最小化,其效应也只是使信息生产实现边际公司成本与边际公司收益的相等。而信息生产的“最优社会数量”是达到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相等的信息生产数量。对于公司而言的信息生产最优数量,与对于社会而言的信息生产最优数量是否一致?换言之,从公司和社会的不同角度来观察,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内涵是否相同呢?只要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存在,回答就是否定的。

毕业论文

外部性是公司或个人采取行动使其他公司或个人承担成本、获取收益,而本身并未为此付费或收款。外部性效果使信息生产的私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分离,这主要体现在:

1.对社会产生效益,由公司承担成本的信息生产。典型的实例如公司对外披露关系到公司商业机密的信息,将会影响市场对其竞争对手公司的期望,这是对社会产生的效益。而公司却相应地要承担信息披露成本,即由于披露,竞争对手将采用相应的竞争策略,这将使公司自身陷人竞争的不利地位。对于公司而言,这种信息就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过量信息,对于社会而言则不然。

2.对公司产生效益,由承担成本的信息生产。典型的实例如垄断者公司与该行业潜在进人者之间的博奕。当进入者对公司的内部信息是乐观的这一情况持较低的先验概率,公司由于考虑到阻止进人者进人所产生的更高的利润,将超过由于不披露而

导致的资本成本的上升,将选择不披露政策来阻止进人。对于公司而言,这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优决策,而社会却为此承担了信息流动性下降的成本。

外部性的极端情况是所谓“公共物品”的存在。信息正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消费的非独占性或利益的共享性,使得投资者不愿为之付出,由此便产生了“搭便车”行为。众所周知,私有商品的生产可以依靠社会的供求力量协调而达到“社会最优产量”。而价格机制在会计信息这一“公共物品”之上已无用武之地。

由此可见,“市场失灵”的症结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及外部性、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因此,市场是无法实现“效率”目标的,这必然要求对会计信息的提供进行干预,即制定出公认的会计准则。这已从事实中得到证明。

二、公平性:利益协调与会计准则制定

会计信息可用于决策,因而会计信息将带来经济后果。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生产要兼顾各方的经济利益,以使其经济后果公平合理。这一使命注定要由会计准则来完成。

毕业论文

经济后果存在两种表现形式。首先是直接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将直接经济风险的总体水平及在不同个体间的分配。例如,在管理当局与股东之间、管理当局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会计信息将通过激励合同改变管理当局与股东之间的风险分配;同样,它也能通过贷款合同、债务保护条款、股利限制条款等,影响管理当局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其次是间接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将通过引导不同的经济决策行为而影响社会总体的生产和消费。如会计信息有可能使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这将使资本在不同投资项目上实现重新分配,必然带来社会总体的生产和消费格局的变化。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绝非抽象数字的简单组合,其经济后果的存在必然使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而使另一部分人受损,这就必然导致不同利益集团对会计信息生产有不同的偏好。具体表现为:

(一)投资者的偏好

投资者的构成较为复杂,其背景和信息披露要求返然不同。但撇开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发现,从总体层面上,他们拥有共同的偏好。

l.决策有用性的要求。投资者希望获取与其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从信息观角度,投资者偏好“更优信息”,即在现存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呈报中扩展附注披露,增加分部报告甚至提供预测。从计量观角度,投资者要求得到额外信息,如引人新的信息系统(公允价值等)来报告历史成本系统所涵盖的事项。

毕业论文

2.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要求。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需要比较不同公司的业绩。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不同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使公司间会计报表丧失了可比性。这势必使投资者要承担将不同公司报表按共同基础重新表述的额外成本。同时,当会计选择多样性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时,人们宁愿接受政府对公司强制会计披露和统一报告的要求,以换取可资信赖的会计信息。(二)管理当局的偏好

1.会计信息披露的低成本要求。信息披露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前者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这往往取决于市场客观要求;后者则体现为信息披露的负效应,如前述专有信息的披露就不符合信息披露的低成本原则。

2.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要求。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信号”功能。例如,一个公司可能采用多种稳健的会计政策,高类型即实力雄厚的公司仍可能报告利润,而低类型即实力较差的公司则会报告损失。因而,稳健的会计政策能表示经理对于公司

未来的信心,从而以“信号”形式将公司的内部信息传递到市场,降低了公司的资本成本。同时,订立任何有效契约时,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有助于管理当局对预期或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克服契约的不完备性及刚性,保护其自身利益。

毕业论文

可见,不同的利益集团对会计信息生产有不同的偏好。这种利益的不一致性,客观上需要一种社会的选择。会计准则所充当的正是这种利益协调者的角色。

究其本质,这种利益协调过程是一种寻求上可行方案的过程。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必须要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偏好作深入细致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利益集团偏好的同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各集团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异质偏好”的可容忍程度。进而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即最终使存在不一致性的集团达成妥协。

这种妥协同时也是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游说”的博奔的结果。要使得这种“社会的选择”为公众所接受,即形成“合作博奔”,关键在于确定为各利益群体所认可的准则制定程序,这与政治领域的民主决策程序颇有相似之处。虽然这种程序安排极为耗时,但各利益集团会将之视为“公平”的过程。即使协调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某些集团的利益,它们也愿意接受新准则。例如,美国在准则制定中对“恰当的程序”特别关注的原因也正缘于此。

从效率性和公平性两个不同视角会计准则的制定,结论却是“殊途同归”。市场失灵意味着市场力量无法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因而经济角度的观察使我们确信应当制定会计准则。而会计信息生产的经济后果使不同利益集团存在利益的冲突,这种利益协调的需要,进一步从政治角度论证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论小企业会计准则 论文

摘要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其内容上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同时,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从一些方面上简化了相关的会计处理,避免了重复的、繁琐的处理程序,大大简化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本文将以对比作为主要手段,来探究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点,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与运用提供参考与帮助。同时,也指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提供建议。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 Abstract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content an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there a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from some aspects of simplifying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treatment, to avoid repetition, complex procedures, greatly simplifying the small enterprise accounting personnel's working strength, so as to improve their work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contrast as the main means, to explore the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is different, and find out the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the advantage, as the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At the same time,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small enterprise accounting criterion deficiency, as the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provide advice. Keywords:Small enterprises standard;Enterprises standard;Small enterprises regulations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价值意义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价值意义[2] (一)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这种可比性的提高将会降低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资人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这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和国际资本投资,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也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国际企业对话。 (二)首次初步运用了公允价值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而不一定是按照实际成交的历史成本计量。 (三)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 从新准则层次看,既有居于第一层次,统领驾驭的基本准则,又有位于第二层次、针对性强的具体准则,还有处于第三层次,操作性强的应用指南,从准则类别看,既有普遍适用的一般业务准则,又有兼顾特色的特殊行业业务准则,还有专门规范财务报告问题的报告准则;从准则项目看,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的1717A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从各项准则的有机联系看,一环扣一环,衔接有序,规定一致,保证了准则体系的协调统一。 (四)强化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理念 新准则采纳了财务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尽管在条文表述上更像是一个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混合体,但相比旧准则中“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的规定,无疑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也与国际惯例一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一目标的确立,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准则

财务会计制度 为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及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参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的财经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一部分财务制度 一、财务计划 根据公司的计划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财务计划。 公司编制的财务计划从时间上分为长期、中期及短期三种,超过一年的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即为年度计划,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计划,短期计划主要指月度计划。 年度计划应于上年年底前完成草案,于当年元月31日前正式编制完成;月度计划于上月月底前完成草案,当月5日前编制完成。 各区、块的房产或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相对独立的项目,还应在上述基础上单独编制财务预算。 (一)财务计划的主要类别和容 1、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收支计划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包括计划期公司的一切可以预计的现金收入与支出。财务收支计划的主要容

及列示方式如下: ?计划期各项现金收入; ?计划期各项现金支出; ?计划期期初现金余额; ?计划期可用现金(计划期现金收入加期初现金余额); ?计划期拟筹措的现金(计划期可用现金减计划期现金支 出); ?计划期期末现金结余数。 2、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计划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包括计划期将发生并应计入计划期的成本费用,及虽未在计划期发生但应计入计划期的成本费用,其主要容与列示方式如下: (1)房地产开发成本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前期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基础设施费; ?公共配套费; ?开发间接费。 (2)期间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重大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重大变化(转自中国会计视野)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发布的技术提示 重要提示:本技术提示旨在向各位在第一时间传递相关信息。虽然本技术提示中的信息来源于较为可靠的信息渠道,但由于受时间所限以及尚未取得纸质书籍,因此本技术提示中的信息仍可能不准确及不完整,并且也没有全面列举2010版《讲解》与2008版相比的所有重大变化及其影响。故本技术提示仅可作为目前阶段的初步参考材料使用,请以最终的纸质原书以及技术部根据纸质原书发布的更详细的后续技术提示为准。 据可靠消息,财政部于近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目前正在印制中,预计纸质的书籍将在不久后面世。考虑到该内容对我们今年年审的关系重大,故我们在本期技术提示中,先就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该版本讲解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关联方披露等方面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版相比的部分重大变化作一概要性的提示。待取得纸质书籍后,我们将尽快组织力量进行详细的新旧比较,并发布更详细的技术提示,必要时还将对本所的新准则下报告模板中的会计政策表述进行调整。请各位留意技术部将于今后发布的后续通知和技术提示。 根据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相比,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关联方披露方面的部分重大变化如下: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以前实务上一般也是照此办法操作的,新版只是对此正式予以明确,所以预计该条对实务操作的影响不大。) 2、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此条明确了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相关直接交易费用的处理,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也采用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条所列的合并报表层面相同的处理原则,即予以费用化。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发布以来,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有过多次反复,现在的最终意见与我们在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培训班”上介绍的观点不一致。待取得纸质原书后,我们将对照原书中的表述修改本所报告模板中的相关会计政策表述。) 3、 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单位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的处理: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这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得出的重要结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意识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准则的出台或变更必然会引起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最终颁布的会计准则既要遵循会计本身的基本原则,保持会计准则的技术特征,又要关注各方利益,考虑会计准则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准则的可接受性与可推行性,推动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会计准则的变迁,促使其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和成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会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种趋势,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也将对会计准则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现实情况的背景下展开对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尤其是重点研究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层面的影响。 全文安排如下:导论部分通过阐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在美国和我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指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契约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之后重点从契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导致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美国为例对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历史考察。通过阐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迁、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演变以及美国若干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典型案例,指出经济后果一直影响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具体分析了美国针对经济后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既是对第一章理论分析的有效验证,也是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第三章从我国经济背景出发,以新会计准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xx年10月18日由 * 财政部以财会〔xx〕17号印发。该《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10章90条,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xx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xx〕2号)予以废止。 目录 财政部通知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资产第一节流动资产 第二节长期投资 第三节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第四节无形资产 第五节长期待摊费用 第三章负债第一节流动负债 第二节非流动负债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 第五章收入 第六章费用 第七章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八章外币业务

第九章财务报表 第十章附则财政部通知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资产第一节流动资产 第二节长期投资 第三节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第四节无形资产 第五节长期待摊费用 第三章负债第一节流动负债 第二节非流动负债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 第五章收入 第六章费用 第七章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八章外币业务 第九章财务报表 第十章附则展开 财政部通知 * 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 * 财会〔xx〕17号 * 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 (局),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 * 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我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现予印发,自xx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我部于xx年4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xx〕2号)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小企业会计准则 * 财政部 二○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 * 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 * 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 (一)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前款所称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同。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积极作用.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积极作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性的突破。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新会计准则作了以下主要变革: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外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存货管理办法变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债务重组方法变革,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革和工具准则变革,这些变革的核心都是为了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新会计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正式确定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并比较全面地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重组利得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套期业务,确认浮动盈亏,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有关套期合约的公允价值,以帮助投资者更有效地把握公司在套期业务上面临的风险。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减少了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即在一些领域,要求只有在存在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时,才允许相关性的进一步运用。 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垒实经营业绩,提高利润质量。如: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扩大合并报表范围,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作者:————————————————————————————————日期: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摘要]: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国际协调; 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一、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来说:准则和制度的发布都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因此两者在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样,前者是属于原则导向的,而后者则属于规则导向的。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是完全可以二选一的,而我国之所以即有准则,又有制度,正是因为当初没有确定采取那一种理念来制定我们的制度。 因此,财政部本次采用原则导向的“准则”,以实现会计国际趋同化,而不再采用规则导向的“制度”,这本身也是一次大的改革。 对会计而言,两者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执行准则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 二、新准则比原制度,都有哪些改动? 首先,与原制度相比新准则确定了新的会计理念,并且正是由于会计理念上的改变,才对诸多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使会计基本职能得以回归,因此真正理解会计理念上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新准则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会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新的会计理念主要体现在: 1、新准则强调了“受托责任观”,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新理念。作为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们的新准则则同时强调这两种观点,将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作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2、新准则强化了面向未来的现代会计观,对于会计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采用了着眼于未来的新理念。具体体现在,新准则在很多地方都规定了“现值”的计算,而在以往只有在管理会计中才涉及得到。 除以上理念上的变化,与原准则相比,具体准则方面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假设和会计基本原则发生变化 ——会计假设由原来的4项增加为5项,即权责发生制成为新的一项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原则则由原来的13项调减为现在的8项,即: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改变为会计假设 历史成本原则划归为计量属性 一贯性原则于可比性原则进行了合并 配比性原则和划分收益性资本性支出原则被取消,直接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中去规定。 2、增加了计量属性及使用条件 新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会计计量属性也增加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种。 计量属性的使用条件则强调“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新会计标准中存货、持久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详细准则发生的经济结果正渐渐显现出来。虽然大多具备正面的经济结果,但仍须不断完善和改善会计标准,即会计准则。 标签: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公允价值 一、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必然性 对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历史较长。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国外会计界就认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克莱顿大学的会计学专家斯蒂芬最早提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概念,他对会计标准经济结果的概述是:“会计呈报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券人决策活动造成影响。个人或团体的行为的后果被认为是影响其他群体的利益。”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了建立应用指南和领导的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范的具体标准,建立中国统一的会计平台,可以有效地避免我国的会计准则之间的矛盾。要建立一个会计准则的模型,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建立一个标准的衔接平台,不仅可以让中国人认识,也可以使国际认同。 新世纪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是实现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准则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性。社会经济成长的水平越高,一项新会计标准的施行带来的经济结果就越大。中国的新会计准则已颁布实施3年多,经济后果正逐步显现。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表现 企业会计标准的经济结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结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带动、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依据新的企业会计标准系统中的具体标准的原则,很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置发生了变动,这些变动必然会发生必然的经济结果。虽然内在价值不会影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信息提供的影响,会带来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上的变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公司盈利的操纵手段。

4《小企业会计准则》解读

《小企业会计准则》解读 判断题 非流动资产(上) 1. 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2年以上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错误) 2. 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不计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成本。(正确) 3.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投资企业应于除权日作备忘记录,不做会计分录。(正确) 4. 在收回投资前,无论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如何,净资产是否增减,投资企业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正确) 非流动资产(中) 1.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开始时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正确) 2. 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不需要停止计提折旧。(错误)

3.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市场价值确定。(错误) 4. 固定资产只要满足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就可以加以确认。(错误) 5. 固定资产的基本计价方法是历史成本,是因为在市场发生变化后,该计价方法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的真实价值。(错误) 6. 全新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能计提折旧。(错误) 7. 企业经营租入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视为自有资产计提折旧。(正确) 8. 如果固定资产是在当月1号增加的,则在当月就应该计提折旧。(错误) 9. 盘盈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处理后,应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正确) 非流动资产(下) 1.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正确) 2. 我国的无形资产既包括可辨认的,也包括不可辨认的。(错误) 3. 生产性生物资产可选用的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正确) 4. 小企业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正确) 5. 由于受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往往短于法定寿命。(正确) 费用 1.小企业(批发业、零售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也构成销售费用。(正确) 2.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应于期末时,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中。(正确) 3. 对所有的小企业来说,“制造费用”科目期末都无余额。(错误) 4. 小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可将生产成本科目改为“劳务成本”科目,或单独设置“劳务成本”科目进行核算。(正确) 5. 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正确) 6. 小企业(批发业、零售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正确) 7. 企业向股东分配利润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也属于费用。(错误) 8. 销售费用与制造费用不同,本期发生的销售费用直接影响当期损益,但本期发生的制造费用则不一定影响当期损益。(正确)

(整理)会计准则年变化.

2010版与2008版的主要变化 2010版与2008版的主要变化如下[1]: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以前实务上一般也是照此办法操作的,新版只是对此正式予以明确,所以预计该条对实务操作的影响不大。) 2、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此条明确了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相关直接交易费用的处理,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也采用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条所列的合并报表层面相同的处理原则,即予以费用化。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发布以来,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有过多次反复,现在的最终意见与我们在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培训班”上介绍的观点不一致。待取得纸质原书后,我们将对照原书中的表述修改本所报告模板中的相关会计政策表述。) 3、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单位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的处理:

(1)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减少——投资单位应当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剩余投资,并按处置投资的比例将以前在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中确认的利得或损失结转至当期损益。 (2)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 ①投资单位应当按照新的持股比例对投资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②在新增投资日,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小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按该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营业外收入。 ③在新增投资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新增投资时的原账面价值与按增资后持股比例扣除新增持股比例后的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 (上述③为新明确的要求。需关注。) 4、披露 (1)投资者应单独披露其在联营企业的终止经营中所占的份额; (2)长期股权投资构成合营时,合营者应当披露与其在合营中的权益有关的下列承诺的总额,披露时应与其他承诺分开列示: ①与合营者在合营中的权益有关的资本承诺,以及在与其他合营者共同发生的资本承诺中其所占的份额; ②合营者在合营本身的资本承诺中所占的份额。 (上述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的投资》第38段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的权益》第55段新增的披露要求。)

新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及附注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编制单位: 年月日单位:元

利润表 会企02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企04表编制单位: 年度单位:元

一般企业报表附注: 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披露附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 2.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 3.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4.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声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在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应当披露重要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有其应用指南的规定,披露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有关情况。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企业对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项目列示的顺序,采用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金额合计,应当与报表项目金额相衔接。 2.应收帐款 (1)应收帐款按帐龄结构披露的格式: (2)应收帐款按客户类别披露的格式如下:

3.存货 4.其他流动资产的披露 6.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披露 7.长期股权投资 8.投资性房地产 (1)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功能和作用

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功能和作用 发表时间:2009-04-22T23:45:56.403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武亿敏 [导读] 新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汝州市骨伤科医院,河南汝州 467500)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100-02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使之逐渐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了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由此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历史性突破——这无疑对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制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笔者依己拙见针对《企业会计准则》部分内容浅析与大家探讨。 一、新旧“准则”比较分析 众所周知,新准则在“存货”内容部分取消了关于存货发出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改进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存货流转,会造成存货的实物流与成本流相互脱节;同样,取消后进先出法,这样将使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存货较多而且周转率较低的企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而且取消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更加真实的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以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使移动加权平均法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形式,国际会计准则也没有移动加权平均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前后内容比较,传统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在新存货准则中没有这样的规定与说明;相应地,新存货准则在“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中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有关“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等费用”的内容。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对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的规定,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存货中。因此,企业或者某些部门通过专门借款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及其利润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 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之内容。新准则在第十四条中将原存货准则中“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内容重新修订为“对于不能替代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而在原来准则中则没有对提供劳务存货成本做出规定。 新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是本次新修订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而原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所以原存货准则对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大,容易造成存货资产的不实。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原准则采用的是不完全列举的方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成本费用,这时候我们可选用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等”来推算。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我们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明确规定为“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两种方法。新存货准则对原存货准则中“盘亏或毁损的存货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在第二十一条中做出进一步说明:“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而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使企业对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规定更加明确、具体;新存货准则对存货取得的方式、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以及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如主营业务成本等没有要求进行披露。由于新存货准则删除了存货发出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所以在新存货准则的信息披露中也相应地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应当披露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差异”的内容。由于新存货会计准则取消了这两种方法,当市场物价不稳定时,对采用这两种方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企业的财务及经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物价连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的企业,发出存货成本偏高,相应期末存货成本偏低,从而导致利润虚减;而物价连续下降时,发出存货成本偏低,期末存货成本偏高,导致利润虚增。取消这两种核算方法将使发出存货成本的核算更为客观。 二、强化“新准则”的地位及其作用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环境,以及对经营管理者的评价、报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必将影响企业管理的重点和方式,对于已经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而言,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主要在于更便利进入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对管理还比较落后的企业而言,执行新会计准则将对提升管理理念和改变管理方式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价值是企业所创造的现金流的现值,由企业当期营运价值和未来成长价值构成;企业营运价值通过市场营销、成本管理、现金流管理等形式实现,未来成长价值则需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购并、资本增值等形式实现。因为在原会计制度下,会计信息着重反映企业营运价值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更关注于营运价值管理。首先,实施会计新准则是实现增长与报酬目标和相关风险的最优平衡,有效应对风险,增进创造价值的能力,会计信息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角度反映企业风险状况:例如,财务风险、或有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投资收益或损失的确认;但在原来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能揭示的企业风险非常有限,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策略在企业管理中相对独立。其次,新会计准则不仅在或有事项准则规范了各类预计负债会计处理,在职工薪酬、建造合同、租赁、原保险与再保险合同中对涉及到的或有事项也规范了会计处理。新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企业投资风险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反映。所以新会计准则在对或有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引入风险估计和评价方法,使会计计量依据与风险管理信息趋于一致;而且新会计准则还对套期保值、保险合同准备金等风险应对工具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有利于真实反映风险管理的结果。 其三,新的会计准则将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的增值作用: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引入预测未来现金流、折现、实际利率等财务计算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成果在会计信息中全面体现,突出了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增值作用。例如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可收回金额、弃置费用、预计负债、职工福利、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以现值作为计量属性,这与企业的决策依据相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