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期模型

“软件项目关理在线学习网站”生存期模型案例分析

本项目采用增量式生存期模型,整个项目可分为4个增量,本项目的生存期定义图如下所示:

户需求用

项目生存期示意图

生存期中的各阶段定义如下

1、需求分析阶段

阶段目标」确定费求的功能和服务。

进入条件: 用户提出初始需求。

输入; 演示系统。

输出: 关键特性表(Key Feature Lis,KFL)、s 务过程定义Cbasiness 国求定义文档。

完成标志: 输出通过用户确认。

2 系统设计阶段

阶段目标: 根据已有的系统结构确定应用運辑结构、数据库结构和页面进入条件: 提交费求分析初步結果。

输入: 关键特性表、商务过程定义文档、需求定义文档。

输出: 系统设计报告、DataMede和数据库、页面流(pageflow)

完成标志: 设计通过专家的对等评审。

3.项目规划阶段

阶段目标: 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结果确定本阶段的时间计划,资源进入条件: 提交響求分析初步结果。

输入: 需求定义文档、系统设计文档。

输出: 项目计划。

完成标志: 项目计划经合同管理者审批。

4.增量1设计

阶段目标: 进行界面设计。

进入条件: 设计通过专家的对等评审,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1

完成标志:增量1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5增量2设计

阶段目标: 进行学生登录等功能的添加

进入条件:实现增量1,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2

完成标志: 增量2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6增量3设计

阶段目标: 注册等算法的实现。

进入条件:实现增量2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3

完成标志: 增量3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7增量4设计

阶段目标:查询成绩,网上测试,联系我们等操作。进入条件:实现增量3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4

完成标志: 增量4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8集成测试

阶段目标:通过集成环境下的软件阅试。

进入条件:增量4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

输入: 网站系统和增量1、增量2、增量3、增量4、QA数据库、测试案例。输出: 测试报告。

完成标志:测试报告通过审核。

9.确认测试

阶段目标:通过OA环境下的确认测试。

进入条件: 集成测试完毕,WDB可以转入QA DB。

输入:网站系统软件包、QA数据库、测试案例。

输出; 测试报告。

完成标志: 测试报告通过审核。

10.产品提交

阶段目标: 系统投入使用。

进入条件: 测试报告通过审核。

输入: 网站系统软件包。

输出:CD

完成标志: 用户完成产品接收。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改进的瀑布模型 虽然瀑布模型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瀑布模型仍然是最展本的和最效的?种可供选择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要求软件开发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 测试的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可以定义明确的产出物和验证准则.瀑布模型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可以组织相关的评审和验证,只有在评审通过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由于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验证,瀑布模型要求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文档产出,对于严格的瀑布模型每?个阶段都不应该重叠,而应该是在评审通过,相关的产出物都己经基线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优点仍然是可以保证整个软件产品较高的质量,保证缺陷能够捉前的被发现和解决. 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但对于前期需求不明确,而又很难短时间明确淸楚的项目则很难很好的利用瀑布模型.另外对于中小型的项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员往往在项目开始后就会全部投入到项目中,而不是分阶段投入,因此采用瀑布模型会导致项目人力资源过多的闲置的情况,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以进度约束而不选择瀑布模型,这往往是?个错误的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个关键因素往往是概念需求阶段人力不足.冈此在概念需求阶段人力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在开发周期上并不会存在太人的差别.反而是很多项目对于迭代或嫩捷模型用不好,为了赶进度在前期需求不明确,没有经过?个总体的架构设计情况下就开始编码,后期出现大量的返工而严重影响进度. 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在RUP中也捉及到软件开发要以架构为核心.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系统会彼分为相关的f?系统和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间的接口都可以定义淸楚.在这种情况下,当模块B的详细设计做完成后往往就没有必妥等到其它模块的详细设计都妥完全作完才开始编码,冈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可以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并行开发,每个模块仍然遵循先设计和编码测试的瀑布模型思路.这是瀑布模型的?种最重要的改进思路,也可以说这是?种增量开发的模型.

生存分析的概念

一、生存分析的概念: 将事件的结果和出现此结果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生存现象和响应时间数据及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 对一个或多个非负随机变量(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其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对涉及生物学、医学(临床、流行病)、工程(可靠性)、保险精算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老龄问题、犯罪、婚姻)、经济学(市场学)等领域中,与事件(死亡,疾病发生、发展和缓解,失效,状态持续)发生的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或失效时间,统称生存时间)有关的问题提供相关的统计规律的分析与推断方法的学科。 二、“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的概念 生存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失效时间等等。 医学:疾病发生时间、治疗后疾病复发时间 可靠性工程系:元件或系统失效时间 犯罪学:重罪犯人的假释时间 社会学:首次婚姻持续时间 人口学:母乳喂养新生儿断奶时间 经济学: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发行债券的违约时间 保险精算学:保险人的索赔时间、保险公司某一索赔中所付保费 汽车工业:汽车车轮转数 市场学中:报纸和杂志的篇幅和订阅费 三、生存分析的应用领域:社会学,保险学,医学,生物学,人口学,医学,经济学,可靠性工程学等 六、生存分析研究的目的 1、描述生存过程:估计不同时间的总体生存率,计算中位生存期,绘制生存函数曲线。统计方法包括Kaplan-Meier(K-M)法、寿命表法。 2、比较:比较不同处理组的生存率,如比较不同疗法治疗脑瘤的生存率,以了解哪种治疗

SPSS学习笔记之——生存分析的Cox回归模型(比例风险模型)

一、生存分析基本概念 1、事件(Event) 指研究中规定的生存研究的终点,在研究开始之前就已经制定好。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事件可以是患者的死亡、疾病的复发、仪器的故障,也可以是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等。 2、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 指从某一起点到事件发生所经过的时间。生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医学中的存活,也可以是机器出故障前的正常运行时间,或者下岗工人再就业前的待业时间等等。有的时候甚至不是通用意义上的时间,比如汽车在出故障前的行驶里程,也可以作为生存时间来考虑。 3、删失(Sensoring) 指由于所关心的事件没有被观测到或者无法观测到,以至于生存时间无法记录的情况。常由两种情况导致:(1)失访;(2)在研究终止时,所关心的事件还未发生。 4、生存函数(Surviv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又叫累积生存率,表达式为S(t)=P(T>t),其中T为生存时间,该函数的意义是生存时间大于时间点t的概率。t=0时S(t)=1,随着t的增加S(t)递减(严格的说是不增),1-S(t)为累积分布函数,表示生存时间T不超过t的概率。 二、生存分析的方法

1、生存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生存函数,常用的方法有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对于分组数据,在不考虑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对生存函数进行组间比较。 2、如果考虑其他影响生存时间分布的因素,可以使用Cox回归模型(也叫比例风险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生存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响因子对生存函数分布的影响程度。这里的前体是影响因素的作用不随时间改变,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应使用含有时间依存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SPSS中Cox回归模型的操作方法。 例题 要研究胰腺癌术中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收集了下面所示的数据: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对于一个软件的研制,从问题的提出,经过开发、使用、维护、修订,直到最后终止使用而被另一软件所取代,就像是一个生命体从孕育、出生、成长到最后消亡,软件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life cycle)。软件生命周期的演化具有阶段性,依据一定的原则,可以把软件生命 周期划分为若干不同阶段,相邻的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每个阶段都以 其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本阶段工作的基础。软件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助于软 件开发和管理人员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软件开发及其管理。软件开发的经 验表明,软件开发越到后期,改正前期开发工作的失误越困难,因此在软件开 发工作中应该对软件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给予充分认识,在前期工作不无分的前 提下不应过早地进入软件开发的下一阶段。依据不同的原则对软件生命周期的 划分也不同,《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中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 设计、实现(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 本书按照人们所习惯的粗分方法把上面8个阶段划分为计划、开发和维护3个 阶段,在概述其他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软件的开发过程。2.软件开发方 法在规定的投资规模和时间限制内,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软件是软件开 发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根据软件开发的特点,提出了多种软件开发 策略。通过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阐明从问题提出到最终软件实现,软件开发工 作过程的阶段性任务分解,并规定了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以及工作结果的 表达形式。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型有: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渐进模型(increamental model)、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等。这里介绍其中的3种。(1)瀑市模型瀑市模型1970年由W.Royce提出,其开发过程 依照固定顺序进行,各阶段的任务与工作结果如图1所示。该模型严格规定各 阶段的任务,上一阶段任务输出作为下一阶段工作输入。此模型适合于用户需 求明确、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管理严格的场合使用,其缺点是:由于任务 顺序固定,软件研制周期长,前一阶段工作中造成的差错越到后期越大,而且 纠正前期错误的代价高。图1瀑布型开发过程(2)渐进模型从一组简单的基本用户需求出发,首先建立一个满足基本要求的原型系统。通过测试和运行原型系

软件项目管理生存期模型实例

合同登记编号: 生存期模型选择 项目名称:西安财经学院实验室管理系统 委托人(甲方):西安财经学院 研究开发人(乙方):赵哲 签订地点:西安市 签订时间:2012年1月1日 有效期限: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20日 西安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针对本项目的开发特点,参考企业的生存期模型说明和软件过程体系,决定采用增量式模型如图1所示: 理由如下: 1)西安财经学院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全部功能分成通用功能和日常业务管理功能两大类,因此可以先基于通用功能做出一个最小的使用版本,再逐步添加其余的功能。这样一来,用户可以先试用最小版本的同时,提出更多明确的需求,这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开发,大大减小了开发的风险。 2)在西安财经学院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中,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充性。若使用增量模型,可以保证系统的可扩充性。用户明确了需求的大部分,但也存在不很详尽的地方。这样只有等到一个可用的产品出来,通过客户使用,然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下一个增量发布一些新增的功能和特性,直至产生最终完善的产品。 3)“系统要求有可扩充性,可以再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在前台加挂其他功能模块”----也说明用户可能会增加新的需求。 4)应该从最基础的应用做起,逐步扩充其应用,所以选用增量模型来西安财经学院实验室管理系统系统。 5)本项目具备增量式模型的其他特点: ● 项目复杂程度为中等; ● 预计开发软件的成本为中等; ● 产品和文档的再使用率会很高; ● 项目风险较低。 生存期中各阶段的定义如下: 项目规划阶段 阶段目标:根据合同和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规模、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 项目规划 需求分析 设计 增量 1 增量 2 增量 3 增 量 4 增量 5 系统测试 产品提交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Version 1.1 文档名称:ZD-MMI-Guidelines-生命周期及模型选择指南-V1.1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目的和范围 (1) 2 生命周期可选模型简介 (1) 2.1 瀑布模型 (1) 2.1.1 标准瀑布模型 (1) 2.1.2 V模型 (3) 2.1.3 中等简化V字模型(V4模型) (5) 2.1.4 最简化V字模型(V3模型) (6) 2.2 原型模型 (8) 2.2.1 原型模型的形式 (8) 2.2.2 特点 (8) 2.2.3 缺点 (9) 2.2.4 适用项目 (9) 2.2.5 阶段划分 (9) 2.3 螺旋模型 (10) 2.3.1 特点 (10) 2.3.2 适用项目 (11) 2.3.3 阶段划分 (11) 2.4 增量模型 (11) 2.4.1 特点 (12) 2.4.2 适用项目 (12) 2.4.3 阶段划分 (12) 2.5 迭代模型 (13) 2.5.1 特点 (14) 2.5.2 适用情况 (15) 2.5.3 迭代分类 (15)

3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指南 (16) 3.1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特性指标 (16) 3.1.1 需求清晰性、完整性、稳定性 (16) 3.1.2 项目规模 (16) 3.1.3 项目类型 (17) 3.1.4 技术复杂度 (17) 3.1.5 可重用性 (18) 3.1.6 重用已有产品 (18) 3.2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决策参考 (18) 3.3 生命周期模型与特性指标对应关系 (19) 3.4 生命周期选择 (20) 附录:标准项目生命周期图 (21)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1.项目生命周期定义 2.一个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实施以及运行维护阶段。 参见下图标准过程: 3.软件过程模型是从项目需求定义直至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越整个生存期的系统开发、运营维护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4.软件过程模型一般分为: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 5. 5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a.瀑布模型: 1) 特点 l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输入。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评审,若得到确认,则继续下阶段工作,否则返回前一阶段,甚至更前阶段。只有前一阶段输出正确,后一阶段才能正确。 l 推迟实现的观点:在编码之前,设置了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各个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的根本任务规定在这两个阶段主要考虑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不涉及软件的物理实现。 l 质量保证的观点: 每个阶段都坚持两个做法: 规定文档,没有文档就没有完成该段任务。 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2) 缺点 l 依赖于早期进行的唯一的一次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 l 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 l 风险往往迟至后期的开发阶段才显露,因而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3) 适用项目

l 需求清晰明了且时间要求宽松的软件开发项目; l 规模小,需求简单,功能单一的项目 4) 阶段划分 计划阶段 需求阶段 设计阶段 编码阶段 测试阶段 发布阶段 实施阶段 运行维护阶段 b.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他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一般来说,根据客户的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用户最迫切需要,完成一个可以演示的产品,这个产品只实现部分功能。原型最重要的是为了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 原型模型在克服瀑布模型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给开发工作带来风险方面,确有显著效果。软件系统的原型常用有以下形式: 抛弃型:开发原型为了获取需求,在原型开发之后,已获取了更为清晰的需求信息,原型无需保留而废弃; 渐进型:原型作为软件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可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开发,则可增加需求,实现后再交付使用; 1) 特点 l 用户需求不完全或不确定;

校务通生存期模型案例

案例说明-《校务通管理系统》的生存期模型 针对本项目的开发特点,参考企业的生存期模型说明和软件过程体系,决定采用增量式模型如下图,理由如下: 1.校务通系统的全部功能分成通用功能和日常业务管理功能两大类,因此可以先基于通用功能作出一个最小的使用版本,再逐步添加其余的功能。这样一来,用户可以先试用最小版本的同时,提出更多明确的需求,这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开发,大大减小了开发的风险。 2.在校务通系统需求规格中,要求系统有可扩充性。若使用增量模型,可以保证系统的可扩充性。用户明确了需求的大部分,但也存在不很详尽的地方。如:“关于教师档案,比照所提供资料设计,现在也没有一个成形的东西”;资源库系统只提到“应提供一个标准的资源库解决方案。”这样只有等到一个可用的产品出来,通过客户使用,然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下一个增量发布一些新增的功能和特性。直至产生最终完善的产品。 3.“系统要求有可扩充性,可以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前台就可加挂其它功能模块”。也说明用户可能会增加新的需求。 4.对一个管理方式已经比较成熟的学校,要完全舍弃原有的管理方式,用校务通系统替代全部管理,这是不实际的。所以,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逐步扩充其应用,所以选用增量模型来开发校务通系统。 5.本项目具备增量式模型的其他特点 a)项目复杂程度为中等。 b)预计开发软件的成本为中等。 c)产品和文档的再使用率会很高, d)项目风险较低 图:项目生存期模型

生存期中的各阶段定义如下: 项目规划阶段 阶段目标:根据合同和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规模、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 输入:合同文本 SOW 过程:项目规划,计划确认 输出:项目计划 需求分析阶段 阶段目标:确定客户的需求 输入:项目计划,SOW 过程: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控制 输出:原型系统,需求规格 设计阶段 阶段目标:总体系统结构设计 输入:原型系统,需求规格 过程:总体设计 输出: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结构定义 增量1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通用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1 增量2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招生管理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2 增量3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学生日常管理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3 增量4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教务管理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输出:详细设计说明书,源代码,可运行版本-4 增量5实现 阶段目标:实现系统的教师辅助功能 输入: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结构定义 过程:详细设计,编码,代码走查,代码评审,单元测试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瀑布模型

作业要求:除课件中介绍的几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请详细介绍其他一种或几种生存周期模型,也可以是在实践开发过程中使用某种模型的心得体会,或者是针对某种模型的意见建议等。 1.瀑布模型 1.1.瀑布模型定义 瀑布模型也称“线性顺序模型”。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包括:制定开发计划,进行需求分析和说明,软件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由于需要对每一个阶段进行验证,瀑布模型要求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文档产出,对于严格的瀑布模型每一个阶段都不应该重叠,而应该是在评审通过,相关的产出物都已经基线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1.2.瀑布模型特点: 瀑布模型提供了软件过程模型的基本模板。强调了每一阶段活动的严格顺序。 瀑布模型是一种整体开发模型,程序的物理实现集中在开发阶段的后期,用户在最后才能看到自己的产品。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整个软件产品较高的质量,保证缺陷能够提前的被发现和解决。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瀑布模型适合于用户需求明确、完整、无重大变化的软件项目开发。 缺点就是不够灵活。但对于前期需求不明确,而又很难短时间明确清楚的项目则很难很好的利用瀑布模型.另外对于中小型的项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员往往在项目开始后就会全部投入到项目中,而不是分阶段投入,因此采用瀑布模型会导致项目人力资源过多的闲置的情况,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3.使用心得 虽然瀑布模型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瀑布模型仍然是最基本的和最效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要求软件开发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定义明确的产出物和验证准则.瀑布模型在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可以组织相关的评审和验证,只有在评审通过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很多人往往会以进度约束而不选择瀑布模型,这往往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往往是概念需求阶段人力不足.因此在概念需求阶段人力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在开发周期上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别.反而是很多项目对于迭代或敏捷模型用不好,为了赶进度在前期需求不明确,没有经过一个总体的架构设计情况下就开始编码,后期出现大量的返工而严重影响进度. 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在RUP中也提及到软件开发要以架构为核心.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系统会被分为相关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间的接口都可以定义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当模块B的详细设计做完成后往往就没有必要等到其它模块的详细设计都要完全作完才开始编码,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可以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并行开发,每个模块仍然遵循先设计和编码测试的瀑布模型思路.这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最重要的改进思路,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增量开发的模型。图示如下:

生存分析的cox回归模型案例——spss

生存分析的cox回归模型案例——spss

————————————————————————————————作者: ————————————————————————————————日期: ?

一、生存分析基本概念 1、事件(Event) 指研究中规定的生存研究的终点,在研究开始之前就已经制定好。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事件可以是患者的死亡、疾病的复发、仪器的故障,也可以是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等。 2、生存时间(Survivaltime) 指从某一起点到事件发生所经过的时间。生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医学中的存活,也可以是机器出故障前的正常运行时间,或者下岗工人再就业前的待业时间等等。有的时候甚至不是通用意义上的时间,比如汽车在出故障前的行驶里程,也可以作为生存时间来考虑。 3、删失(Sensoring) 指由于所关心的事件没有被观测到或者无法观测到,以至于生存时间无法记录的情况。常由两种情况导致:(1)失访;(2)在研究终止时,所关心的事件还未发生。 4、生存函数(Survival distributionfunction) 又叫累积生存率,表达式为S(t)=P(T>t),其中T为生存时间,该函数的意义是生存时间大于时间点t的概率。t=0时S(t)=1,随着t的增加S(t)递减(严格的说是不增),1-S(t)为累积分布函数,表示生存时间T不超过t的概率。? 二、生存分析的方法 1、生存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生存函数,常用的方法有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对于分组数据,在不考虑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对生存函数进行组间比较。 2、如果考虑其他影响生存时间分布的因素,可以使用Cox回归模型(也叫比例风险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生存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响因子对生存函数分布的影响程度。这里的前体是影响因素的作用不随时间改变,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应使用含有时间依存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SPSS中Cox回归模型的操作方法。 例题 要研究胰腺癌术中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收集了下面所示的数据: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优缺点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优缺点 瀑布模型把每个阶段当成瀑布中的一个阶梯,强调由上而下,互相衔接、逐级下落, 固定次序。 优点:开发阶段清晰,便于评审、审计、跟踪、管理和控制 缺点:不可逆或很难可逆 问题会积累,错误会传递发散扩大,导致成本和质量失控 快速原型模型(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快速建立一个能反映用 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 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缺点: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增量模型增量模型也称为渐增模型。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实 现的迭代特征,该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系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 优点:人员分配灵活,开始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增量能够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 缺点: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以构好的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的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如果增量包之间存在相交的情况且未很好处理,则必须做全盘系统分析,这种模型将功能细化后分别开发的方法较适应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 优点:设计上的灵活,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部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缺点: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喷泉模型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采用对 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 优点:需要分析活动结束后才开始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编码活动。该模型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其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缺点: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

生存分析的co回归模型案例spss完整版

生存分析的c o回归模 型案例s p s s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生存分析基本概念 1、事件(Event) 指研究中规定的生存研究的终点,在研究开始之前就已经制定好。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事件可以是患者的死亡、疾病的复发、仪器的故障,也可以是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等。 2、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 指从某一起点到事件发生所经过的时间。生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医学中的存活,也可以是机器出故障前的正常运行时间,或者下岗工人再就业前的待业时间等等。有的时候甚至不是通用意义上的时间,比如汽车在出故障前的行驶里程,也可以作为生存时间来考虑。 3、删失(Sensoring) 指由于所关心的事件没有被观测到或者无法观测到,以至于生存时间无法记录的情况。常由两种情况导致:(1)失访;(2)在研究终止时,所关心的事件还未发生。 4、生存函数(Surviv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又叫累积生存率,表达式为S(t)=P(T>t),其中T为生存时间,该函数的意义是生存时间大于时间点t的概率。t=0时S(t)=1,随着t的增加S(t)递减(严格的说是不增),1-S(t)为累积分布函数,表示生存时间T不超过t的概率。 二、生存分析的方法 1、生存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生存函数,常用的方法有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对于分组数据,在不考虑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对生存函数进行组间比较。 2、如果考虑其他影响生存时间分布的因素,可以使用Cox回归模型(也叫比例风险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生存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响因子对生存函数分布的影响程度。这里的前体是影响因素的作用不随时间改变,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应使用含有时间依存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SPSS中Cox回归模型的操作方法。 例题 要研究胰腺癌术中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收集了下面所示的数据: 操作步骤: SPSS变量视图 菜单选择: 点击进入Cox主对话框,如下,将time选入“时间”框,将代表删失的censor变量选入“状态”框,其余分析变量选入“协变量”框。其余默认就行。 点击“状态”框下方的“定义事件”,将事件发生的标志设为值0,即0代表事件发生。 在主对话框中点击“分类”按钮,进入如下的对话框,将所有分类变量选入右边框中。 在主对话框中点击“绘图”按钮,进入如下的对话框,选择绘图的类型,这里只选择“生存函数”。由于我们关心的主要变量是trt(是否放疗),所以将trt选入“单线”框中,绘制生存曲线。 在主对话框中点击“选项”按钮,进入如下的对话框,设置如下,输出RR的95%置信区间。回到主界面,点击“确定”输出结果。 结果输出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当一个软件产品在没有规格说明或主要设计的情况下被开发时,开发者往往不得不重新对产品编码多次直到他们得到正确稳定的产品。这种开发模型就是编码-修 补模型。 开发者们首先开发出一个产品的最初版本给客户验收,然后开发团队开发一个新的版本再次给客户验收。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客户感觉产品满意为止。 这种开发模型有几个缺点。最重要的缺点是存在于需求,设计和实现中的错误要到整个产品被构建出来后才能被发现。如果因为客户的验收,已经完成的模块需要重大的改变,那么整个开发的时间和花费将会大得多。编码-修补模型对于大于 100行代码的软件系统来说是个很坏的选择。另一个缺点就是这种模型开发出来的 产品很难去理解和维护,因为他们缺乏任何需求和设计文档。 因为这种模型没有包括编码前的开发阶段,所以它不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模型。然而在某些场合这种简单的方式非常有用。对于需求非常简单和容易明白,软件期望的功能行为容易定义,实现的成功或失败容易检验的工程可以使用这种模型。 瀑布模型 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唯一被广泛接受的模型就是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包括了全部的开发阶段(需求,规格说明,设计,实现,集成,操作和维护)。这些阶段被安排成一定的顺序。当每个阶段完成了,它将被检验和测试,也就是说每个阶段在被认为完成之前必须由软件质量保证小组认可。 瀑布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它支持下一个阶段到上一阶段的反馈。假如,原是设计阶段的一个错误在实现阶段被发现。在瀑布模型中,设计所需的改变被输入设计阶段的第二次迭代,在工作继续之前这些改变需要被调整和经历一个额外的检验步骤。所有后继的阶段必须适应设计的改变。 一个正式反馈机制的出现保证了开发周期中的调整可以在最小破坏的范围内得到解决。然而瀑布模型有个重要的潜在缺陷。这种模型依赖详细的文档同客户关于软件的需求功能达成一致意见。因为它需要技术能力去明白详细的软件规约,可能会出现客户与开发者对软件理解不同的风险。这会导致开发者开发出的软件满足了规格说明,但是那不是客户所期望的。 快速原型模型 瀑布模型假设大多数,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发生在代码编码和模块测试之前。这个假设当客户缺少技术知识,不能写出一份详细的需求清单或者不能完全参与到需求分析过程时就没有作用了。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创建一个软件系统原型。它可能包括期望功能或用户界面的一个子集,但是它可能在范畴,健壮性,性能和平台方面受限。 快速原型的优点是它可以使用户集中精力参与到需求的讨论中来。即使客户缺乏技术知识用软件工程术语来描述需求,客户也能够谈论用户界面,它是怎么样组织的,它提供了什么功能等等。如果开发者能够创建一个将要被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及特点

6有哪些生存周期模型?各有什么特点?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是1970年由著名软件工程专家Winston Royce提出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它一直视为已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中各活动(制定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规定为依线性顺序的若干阶段,各项活动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的特点: <1>瀑布模型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即后一阶段工作必须在前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 <2>推迟实现的观点;把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清楚地划分开,尽可能推迟物理模型的实现,这是瀑布模型的重要指导思想。 <3>质量保证的观点。瀑布模型强调的是优质,即每一步都循序渐进,及早消除隐患,从而保证软件质量。 <4>致命缺点是只有做出精确的需求分析,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由于各种客观、主观的原因,需求分析往往不很精确,常常给日后的开发带来隐患。 (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又称为演化模型,主要针对实现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项目开发而言。它是以一个“样品”为雏形,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样品,使得最后得到的产品就是客户所需要的。主要思想:先借用已有系统作为原型模型,通过“样品”不断改进,使得最后的产品就是用户所需要的。 原形模型的特点: <1>开发人员和用户在“原型”上达成一致。这样可以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开发中的风险,以及对用户培训的时间,而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正确性以及用户的满意程度。 <2>缩短开发周期,加快工程进度。 <3>降低成本。 <4>原型模型的缺点:当告诉用户,还必须重新生产该产品时,用户是很难接受的。这往往给工程继续开展带来不利因素。 (3)增量模型 在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中,软件被视为一系列的增量构建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增量模型是把整个软件系统分解为若干个软件构件,开发过程中,逐个实现每个构件,实现一个构件,展示一个构件。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早进行修正,逐步进行完善,最终获得满意的软件产品。 增量模型特点: <1>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软件在该模型中是“逐渐”开发出来的,开发出一部分,向用户展示一部分,让用户及早看到部分软件,及早发现问题。或者先开发一个“原型”软件,完成部分主要功能,展示给用户征求意见,然后逐步完善,最终后的满意的软件产品。 <2>该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合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风险的软件项目。 <3>缺点:要求软件具有开放的结构是这种模型固有的困难,可能会导致设计差、效率低、维护难。 (4)螺旋模型 1998年,Barry Boehm发表了“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集合起来,强调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该模型分为4个环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的特点,及实践中采用的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的特点,及实践中采用的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或机动的准则,确立开发过程所遵守的规定和限制,便于各种活动的协调,便于各种人员的有效通信,有利于活动重用,有利于活动管理。常见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 (一)瀑布模型 特点: ●阶段间的顺序性和依赖性 ●推迟实现的观点 ●质量保证的观点(文档驱动性) 优点 ?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 ?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缺点 ?周期长:顺序推进,环环审查 ?需求难以准确把握(不能准确提出和沟通、不能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导致返工甚至推倒重来 ?无法预测新引入模块的影响 ?最终的形式难以预料 ?不适合需求模糊的系统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从本质来讲,它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

瀑布开发名称的由来。 瀑布模型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其过程是从上一项活动接收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内容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并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活动。同时评审该项活动的实施,若确认,则继续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前面,甚至更前面的活动。对于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型毫无价值。 (二)演化模型(适用于大型软件的开发) 优点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交部分功能的构件; ?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较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减少一个全新软件可能给用户带来的冲击。 缺点 ?增量构件的划分依赖于系统功能的构成和软件开发人员的经验; ?要求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具有高度的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演化模型是一种全局的软件(或产品)生存周期模型。属于迭代开发风范。 模型可以表示为:第一次迭代(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集成)->反馈->第二次迭代(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集成)->反馈->…… 即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该软件的一个初始可运行版本,这个初始的软件通常称之为原型,然后根据用户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原型进行改进,获得原型的新版本。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可得到令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采用演化模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初始的原型逐步演化成最终软件产品的过程。演化模型特别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 (三)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的每一个周期都包括需求分析、风险分析、工程实现和评审4个步骤。螺旋模型主要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当风险过大时,可方便的终止项目。 特点

生存分析的cox回归模型案例spss

生存分析的c o x回归模 型案例s p s s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生存分析基本概念 1、事件(Event) 指研究中规定的生存研究的终点,在研究开始之前就已经制定好。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事件可以是患者的死亡、疾病的复发、仪器的故障,也可以是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等。 2、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 指从某一起点到事件发生所经过的时间。生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医学中的存活,也可以是机器出故障前的正常运行时间,或者下岗工人再就业前的待业时间等等。有的时候甚至不是通用意义上的时间,比如汽车在出故障前的行驶里程,也可以作为生存时间来考虑。 3、删失(Sensoring) 指由于所关心的事件没有被观测到或者无法观测到,以至于生存时间无法记录的情况。常由两种情况导致:(1)失访;(2)在研究终止时,所关心的事件还未发生。 4、生存函数(Surviv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又叫累积生存率,表达式为S(t)=P(T>t),其中T为生存时间,该函数的意义是生存时间大于时间点t的概率。t=0时S(t)=1,随着t的增加S(t)递减(严格的说是不增),1-S(t)为累积分布函数,表示生存时间T不超过t的概率。 二、生存分析的方法 1、生存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生存函数,常用的方法有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对于分组数据,在不考虑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对生存函数进行组间比较。 2、如果考虑其他影响生存时间分布的因素,可以使用Cox回归模型(也叫比例风险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生存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响因子对生存函数分布的影响程度。这里的前体是影响因素的作用不随时间改变,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应使用含有时间依存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SPSS中Cox回归模型的操作方法。 例题 要研究胰腺癌术中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收集了下面所示的数据: 操作步骤: SPSS变量视图 菜单选择: 点击进入Cox主对话框,如下,将time选入“时间”框,将代表删失的censor 变量选入“状态”框,其余分析变量选入“协变量”框。其余默认就行。 点击“状态”框下方的“定义事件”,将事件发生的标志设为值0,即0代表事件发生。 在主对话框中点击“分类”按钮,进入如下的对话框,将所有分类变量选入右边框中。 在主对话框中点击“绘图”按钮,进入如下的对话框,选择绘图的类型,这里只选择“生存函数”。由于我们关心的主要变量是trt(是否放疗),所以将trt选入“单线”框中,绘制生存曲线。

生存分析结课论文

《生存分析结课论文》 ——关于乳腺癌术后生存情况与患者年龄的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6年5月7日

目录

摘要 本文讨论4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对44名45岁以上的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两组,其中A组(<50岁,25例),B组(≥50岁,19例),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与患者年龄间的关系。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变量,但乳腺癌的其他影响患者生存状况因素如: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生存分析乳腺癌年龄Kaplan-Meier估计 Nelson-Aalen估计 Cox模型

1.问题的提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30%.乳腺癌常发病于停经妇女,我国则常见于绝经前妇女,45—50岁发病率较高。中老年妇女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对象。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年轻10岁左右。由文献报道年龄是一个对复发率有影响的独立因素,年龄在45-50岁的患者复发率增加,为比较不同年龄乳腺癌术后生存状况的差别。本文从生存状况变化的角度做生存性分析,探讨乳腺癌术后生存情况与患者间年龄关系。 2.数据的来源 选取患乳腺癌的44名妇女,初治均为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 组为年龄在45岁到50岁的患者,B组为年龄在 50岁以上的患者。5年后得到下列复发时间。时间(月) 数据来源于《生存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 A组 4 5 9 16 12 13 10 23 28 29 31 32 47 41 41 57 62 74 100 139 20+ 258+ 269+ B组 8 10 10 12 14 20 48 70 75 99 105 162 169 195 220 161+ 199+ 217+ 245+

生存期模型

“软件项目关理在线学习网站”生存期模型案例分析 本项目采用增量式生存期模型,整个项目可分为4个增量,本项目的生存期定义图如下所示: 户需求用 项目生存期示意图 生存期中的各阶段定义如下

1、需求分析阶段 阶段目标」确定费求的功能和服务。 进入条件: 用户提出初始需求。 输入; 演示系统。 输出: 关键特性表(Key Feature Lis,KFL)、s 务过程定义Cbasiness 国求定义文档。 完成标志: 输出通过用户确认。 2 系统设计阶段 阶段目标: 根据已有的系统结构确定应用運辑结构、数据库结构和页面进入条件: 提交费求分析初步結果。 输入: 关键特性表、商务过程定义文档、需求定义文档。 输出: 系统设计报告、DataMede和数据库、页面流(pageflow) 完成标志: 设计通过专家的对等评审。 3.项目规划阶段 阶段目标: 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结果确定本阶段的时间计划,资源进入条件: 提交響求分析初步结果。 输入: 需求定义文档、系统设计文档。 输出: 项目计划。 完成标志: 项目计划经合同管理者审批。 4.增量1设计 阶段目标: 进行界面设计。 进入条件: 设计通过专家的对等评审,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1 完成标志:增量1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5增量2设计 阶段目标: 进行学生登录等功能的添加 进入条件:实现增量1,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2 完成标志: 增量2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6增量3设计 阶段目标: 注册等算法的实现。 进入条件:实现增量2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3 完成标志: 增量3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7增量4设计 阶段目标:查询成绩,网上测试,联系我们等操作。进入条件:实现增量3 输入: 系统设计文件、数据库结构定义。 输出: 源代码,可运行版本-4 完成标志: 增量4集成与网站系统集成调试完毕。8集成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