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摘要]马铃薯的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因为马铃薯有着高产高效,生长发育时间短和营养丰富的特点,许多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首选马铃薯。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趋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马铃薯产量质量下降,薯块种性退化,且马铃薯病害分布地区广,不易于管理,而且发病情况因气候条件而异。因此了解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毒十分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环腐病4种病害的病原体和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并且针对情况提出了各种相对应的防治方法,设法将马铃薯减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防治方法;常见病害

1概念和现状

马铃薯的别名又叫做土豆、洋芋和山药蛋,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现代化的科技给农产品结构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栽培技术越来越普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跃居世界第一位,它的生长周期较其他植物短,茎叶又十分丰富,所结果实也产量较大价值较高。可目前黑龙江、偏北地区出现了几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和环腐病等,其中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早疫病和晚疫病。许多生物学家也致力于研究开发出许多针对性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2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的方法

2.1病毒病

2.1.1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

导致马铃薯种植业逐渐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病毒病已广泛地通过马铃薯传播,进而危害到马铃薯的种植。这种有害的病毒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马铃薯的卷叶病毒,它的发病症状是受到病毒感染的马铃薯植株会逐渐变矮,其叶子会变得又厚又黄,宁企鹅在植株的下半部分的小叶子会往上弯曲;另一种是马铃薯的皱缩花叶病毒,它是由于X和Y病毒相互混合之后去感染马铃薯导致的。不论是哪一种病害病毒,当温度升高的时候,这些病毒将更快更准的入侵植株,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其中X病毒的传播方式为汁液传播,Y病毒的传播方式为蚜虫或者职业传播,而卷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蚜虫传播。

2.1.2防治的方法

一方面,对于已经受到病毒入侵的马铃薯植株,及时的采取脱毒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还未感染的植株可以选择使用无病毒种植的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广泛而均匀地喷洒药物来防治防范田间的蚜虫。

马铃薯主要病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 1.1细菌性病害 (1)马铃薯青枯病:英文名: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广,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茄科杂草。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10~40℃均可发病,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将病茎切下一段,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数分钟后,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将薯块沿横切,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不需要用手挤压,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病菌属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的不同,植株症状有明显差异。地上部分染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症状。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植株倒伏枯死。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色变暗或变褐,芽眼亦变色,但没有菌脓溢出。严重时表皮可出现裂缝。横切病块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色或褐色。轻者只局部维管束变黄,呈不连续的点头变色;重者整个维管束环变色,病菌侵害块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呈环状腐烂,故称环腐。当温度10~40℃时、土壤pH6.6~8.4发病较重。带病种薯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传染源。扩大传染的最重要途径是切块茎播种用的切刀。田间生长期间,病菌还可以经雨水、灌溉水等媒体传播。 (3)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属欧氏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ye。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茎基中呈墨黑色腐烂。种薯带病原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田间除带病种薯外,还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 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发病后期,茎基部呈黑色腐烂,整个植株变黄,呈萎蔫状,甚至倒伏、死亡。块茎发病一般是从连结匍匐茎的脐部开始,感病初期,脐部略变色,稍后,病部扩大并呈黑褐

内蒙古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方案杜邦

2007年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策略建议 一、病虫草害防治策略: 1、马铃薯晚疫病及其它病害防治策略 1) 防治策略 马铃薯晚疫病是北方地区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一旦发生,如控制不好,轻者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下降,重者甚至是绝收,它是北方地区限制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最大障碍。有效的药剂预防及治疗方案,是马铃薯丰产又丰收的保证。近年除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频繁外,其他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也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本防治策略主要是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兼治早疫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而制定.当然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也需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田间及周边发病情况进行施药次数及用药量的调整. 2)防治关键时期 河北、山西北部晚疫病及其它病害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在7月份进入雨季到8月中下旬近收获前,如降雨较多,晚疫病极有可能大发生,造成产量损失及种薯质量下降短缺;因此7月到8月底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3)防治工作起始时期 除种薯药剂拌种、95%出苗后第一次使用克露消灭初侵染源外,(杜邦克露对由带病种薯引起的初侵染和茎部侵染有极佳的防治效果),建议生长期第一次用药应在6月中旬开始,用来预防马铃薯生长期的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等。 4) 推荐在95%马铃薯出苗后使用克露消灭初侵染源 带晚疫病病菌的种薯大部分在出苗前就死亡,不能出苗;个别带病种薯能够出苗,且病菌首先在腋芽部开始侵染茎部,然后由茎部侵染到叶部,叶部产生的孢子再扩散到其它健康的植株上,形成一个初侵染源。因此,苗期使用治疗剂可以有效的控制带病种薯形成的初侵染源,保证全田的安全。建议在95%马铃薯苗出齐后使用克露消灭初侵染源。 5)推荐种薯拌种的新配方 杜邦公司2005年在近1万亩种薯上采用欧洲国家的克露拌种配方技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出苗率在90%以上,而且苗齐、苗壮,得到使用客户的一致认可,证明拌种效果很好。因此,2006年我们向客户推荐我们的拌种配方。配方见下面。 6)推荐先治疗后保护的策略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docx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是我区仅次于玉米、小麦的第三大种植作物,具生产周期短、增产潜力大、市场需求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规模化种植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以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为主的病虫害在我区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因此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是实现“压麦扩薯”战略、推动产业发展、保证种植效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之一。现就常见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取多方面措施,以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高垄栽培等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土壤处理、种薯处理和化学应急防治等关键防治措施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把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马铃薯病虫害的播前预防 播前预防以采用无病种薯为主,辅以选用脱毒抗(耐)病优质马铃薯品种,结合实行轮作等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1、选用优质抗性品种,健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根据当地种植中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尽可能选用相对应的抗性品种,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我区应以紫花白为主栽品种,搭配早大白、克新1号、克新三号,示范推广夏波蒂、费乌瑞它等高淀粉加工型品种。要健全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立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的脱毒种薯,不断扩大脱毒种薯的覆盖范围。留种时应选取具有本品种特性,表面光滑,色泽光鲜,无病斑,无损伤的薯块单独储藏,以备下年留作种用。 2、抓住最佳播期,实行合理轮作。适期播种,是防止种薯腐烂、保证苗全、确保苗壮、增强抗病力的有效措施。我区春播马铃薯的适宜播期为:川道在2月上中旬,浅山区在2月中下旬,高寒区山区在3月上中旬。马铃薯连作会引起严重病虫害,宜实行合理轮作。不能与茄子、番茄、辣椒、烟草等茄科作物轮作,否则其共有病害如晚疫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也不能与甘薯等块根作物轮作,宜与禾谷类、豆类作物、纤维作物轮作,轮作年限在3年以上。 3、抓好种薯消毒,防止切薯传病。播前必须进行种薯消毒,方法是用1%的石灰水或0.l%的高锰酸钾液浸种薯1小时后再晾干,或用0.2%的福尔马林液浸种薯5分钟后,用薄膜覆盖严密,闷种2小时,再摊开自然晾干。提倡小整薯播种,大的薯块要进行切块。切种薯时,要仔细检查,彻底清除病薯,并且做到两把切刀轮换消毒使用,每切35个种薯左右换另一把刀。在切块时切刀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液或3%来苏尔液,浸泡切刀5~6分钟进行消毒,防止种薯病害通过切刀传染。切块要纵切,以发挥顶芽优势,每块带1~2个芽眼,重量25-30克。切后晾干,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均匀拌种,促进切口愈合并消毒,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三、马铃薯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1、晚疫病。晚疫病又称疫病,主要是种薯带菌,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后期气温升高、多雨天气适于疫病发生和流行,受害马铃薯提前枯死,减产可达20~50%。对晚疫病,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即连根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并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药剂,封锁中心传染源。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7~10天,交替用药,连喷2~3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 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 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丫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 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 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C条件下,有利于 抱子囊的形成,冷凉(10 一13C,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24 —25C,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r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 小时以上,夜间10,13r,叶上有水滴持续11 —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 0—1 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马铃薯就是人们常说的土豆,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据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但是马铃薯晚疫病却对马铃薯有着致命的伤害。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发生晚疫病的形态特征: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12~23(u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又生穿透钉侵入到寄主体内。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

囊形成适温19~22℃,10~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 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农药防治方法: 针对西红柿晚疫病可选用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氟菌 霜霉威和咪鲜松脂铜来进行防治。 功能特点: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 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Y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 M病毒病、S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中国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0901

30个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 韩树鑫2白艳菊*1,2张威1,2 高艳玲1,2范国权1,2张抒 1 申宇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2.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摘要:通过对不同的含有PLRV的样品进行RT-PCR扩增,成功的克隆了PLRV CP基因,经比对样品的CP基因序列,核酸一致率为99.55%,仅发现了来自于广东的样品与其它样品有5 个碱基的差异。试验样品与国内以报道的PLRV CP基因进行进化分析,不同地区的PLRV CP 基因可分为A,B共2组,且有区域性特征,来自广东、云南及贵州的样品在两组中均有分布,但来自于内蒙古的样品仅聚类在A组。而中国样品与其他国家PLRV CP基因相比较,经进化树分组后,主要分为S1和S2 两组,其中S1组中,包含了所有来自于我国的样品和绝大多数其它样品,且无规律可循。而S2组中的样品仅只来自于埃及和波兰。总体上,PLRV CP序列的差异仍然较小。这说明目前PLRV病毒的种群基因较稳定。 关键词: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 PLRV);CP基因;序列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Thirty Sequences Analysis of CP Gene of Potato Leaf Roll Virus HAN Shu-Xin1,BAI Yan-Ju*1,2,ZHANG Wei1,2, GAO Yan-Ling1,2,FAN Guo-Quan1,2,ZHANG Shu1, SHEN Yu1 1. Heilongjiang Acad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China; 2.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 We used RT-PCR to amplified the different samples that contain PLRV, and we successfully cloned PLRV CP gene,comparing the sample of gene sequence CP, that the nucleic acid concordance rate of all the samples was 99.55%, but the sample from Guangdong were found five bases different to other samples. We had analysed the test samples PLRV CP gene and other PLRV CP gene in China that had been published with phylogenetic tree,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e named group A and group B, and we have fou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est samples, However, from Guangdong, Yunnan and Guizhou samples were distributed in all two groups, but the samples from Inner Mongolia only clustering in the group A. The PLRV CP gene from Chinese samples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PLRV CP gene that had analysed with phylogenetic tree, all the PLRV CP gene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S1 and S2 two groups, all the PLRV CP gene from China and most of other countries PLRV CP gene were included group S1, but there was no regulation,. In the group S2, there were only the PLRV CP gene from Egypt and Poland. In general, the differences of PLRV CP gene from different area were still small. Thus, the gene of the PLRV population is stable.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始见期调查、病情系统调查、设定测报观测圃、大田普查、气象条件记载、数据传输、预报方法等方面内容。 本方法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调查和预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中心病株 田间出现零星的单株病株。 2.2 现蕾期 有50%的植株长出花蕾但未开花。 2.3 “标蒙”气候标准 存在菌源的条件下,在作物生长季节第一次出现连续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不低于10℃,相对湿度在75%以上,经15~22天后田间出现中心病株。 3 始见期调查(中心病株调查) 3.1 调查时间从植株现蕾期或根据“标蒙”气候标准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日后开始,每3天一次,直到发现中心病株。 3.2调查田块选择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早熟的感病品种田5块。若当地普遍种植抗病品种,则预先在发病条件好的地块播种感病品种,用于调查。 3.3调查方法采用按行踏查方法,田块面积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则取667m2实查;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及初始发病指数。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结果记入表1。 表1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 单位年

4 定点系统调查 4.1 调查时间出现中心病株后,每3天一次。 4.2 调查田块选择发病条件好、代表性强、已发病的感病品种田3块进行定点系统调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测报观测圃,观测圃选择当地最感病的品种和低洼湿地,以带病种薯和健康种薯各半间行种植,观测圃远离马铃薯大田、四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茄科作物作为隔离带,设置面积不小于3亩。以掌握田间病情自然消长规律和再侵染情况。 4.3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定5点,其中至少1点选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每点2米行长,以株为单位调查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大田定点调查结果记入表2,测报观测圃调查结果记入表3、表4。 表2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系统调查表 单位年 表3 马铃薯晚疫病观测圃带病种薯系统调查表 单位年

马铃薯主要病害简介

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茎、叶受害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黑色斑块。潮湿时,病斑周围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很明显,薯块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或蓝紫色的病斑,以后扩大,表面逐渐凹陷,病部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二)癌肿病: 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 (三)粉痂病: 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毫米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四)早疫病: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线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五)干腐病: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 (二)黑胫病: 植株矮小,节短,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发黑,萎焉而死,横切茎,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维管束呈黑褐色,薯块变黑褐色,湿烂发臭,别于青枯病 (三)环腐病: 植株矮小,从下部叶片边缘开始退绿,逐渐向上枯黄,最后枯萎,但叶片不脱落。感病薯块用手挤压有黄色菌液流出,薯皮与薯肉分离,重者皮裂,薯肉腐烂变质,臭不可闻,感病轻的薯块切开后有明显的环状。 (四)疮痂病: 块茎染病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直径为5-10mm。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有的产生裂口,病斑一般仅限于表层,不深入薯内。 (五)软腐病: 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叶片变脆,上卷呈筒状。有的仅叶片边缘微向上卷,有的卷曲严重而成匙状或筒状,严重时,叶片变厚,发脆变硬,颜色较深较浓,给人以丛簇凌乱的感觉。生理性卷叶的特点是受害植株卷叶表现较为一致。 (二)马铃薯Y病毒: 脉缩、叶片卷曲、小叶叶缘向下翻、矮化、小叶叶脉坏死、坏死斑点、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或者表现不出症状。 (三)马铃薯A病毒: 产生轻微花叶、斑驳,叶脉上或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叶面稍有粗缩。

马铃薯病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防治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的种类与危害 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逐年下降,植株变矮,薯快变小,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如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这种现象称之为退化。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毒。这种病害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它可以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没有商品产量。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类病毒一种,类茵原体2种。专门寄生在马铃薯上的病毒有9种,国内发现的有7种。这7种病毒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4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VMA)、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喜卷叶病毒(PLRV)。此外,侵染烟草、黄瓜、番茄等的一些病毒也侵染马铃薯。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以上几类病毒引发的病症及特点。 1、马铃薯x病毒(PVx) 马铃薯x病毒也叫马铃薯潜隐病毒,由该病毒引起的病叫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或轻花叶病。是马铃薯病毒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一般减产l0%一25%,依马铃薯品种和病毒株系而异。与Y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皱缩花叶时,减产幅度可达50%以上。x病毒很容易通过汁液传播,在田间可借风、机械、人的走动使植株互相接触发生传毒。根与根或芽与芽的接触也能传毒,种植前切块时切刀可以传毒。蚜虫不能传播此病毒,但一些咀嚼式口器的昆虫能传播此病毒。在发育早期感染此种病毒,病毒会很容易运转到新生块茎中,而在生育后期感染这种病毒,则很可能运转不到新生块茎中去。这种病毒在茎尖脱毒中较难脱掉。 2、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Y病毒也称作条斑病毒、条点病毒、沿脉变色病毒、顶端坏死病毒、重花叶病毒。其引起的病害叫做沿脉变色、垂叶条斑、重花叶或皱缩花叶。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危害范围广泛,能造成50%一80%的减产,尤其与PVx、PVA复合感染时减产幅度更大。由PVY侵染的植株轻的不表现症状,进而表现轻花叶、重花叶、粗缩和皱缩花叶。一些敏感品种叶片背面叶脉坏死形成条斑。还有些品种叶柄及茎上也出现条斑坏死。这种现象称作落叶条斑或垂叶条斑(叶片不脱落,枯死后吊在植株上)。带毒块茎长出的植株,表现矮化,叶片簇拥,变小变脆并皱缩;此种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也可通过汁液及嫁接等途径传毒。 3、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的病害叫马铃薯卷叶病。发病后叶片向上卷曲成筒状,并变硬、革质化,用手摸发出像纸一样的声音。该病毒分布极广,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减产80%以上。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影响马铃薯品质。当年感病的植株,症状主要表现在顶部叶片上。通常叶片直立,变为白绿色,小叶沿中脉上卷,随病情发展可扩展到老叶。植株晚期侵染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使病害的诊断变得困难。带毒种薯产生的植株表现矮小、直立,底部叶片严重卷曲并变硬、革质化。幼嫩叶子发黄,略卷。感病后块茎横切面有网状坏死。蚜虫是传播卷叶病毒的唯一媒体。其中桃蚜是最有效的传毒介体。蚜

应对马铃薯(土豆)晚疫病的五大杀菌剂

应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五大杀菌剂 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一般年份造成减产达10%~20%,大发生年份减产会超过50%,甚至绝收。而且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范围非常广泛,只要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会发生,尤其是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 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菌为“致病疫霉”,此真菌主要在寄主细胞间生长,并通过纽扣状细胞结构伸入寄主细胞获得养分。马铃薯叶片感染致病疫霉后,其边缘、尖端出现暗绿色病斑,叶子背面出现“白霜”(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囊),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会扩展到主脉、叶柄和茎部,造成落叶,严重时整株呈湿腐状。 马铃薯的块茎也会感染病原真菌,发病初期在块茎表面出现淡褐色或灰紫色的小斑点,在表皮层以下呈现出锈褐色。茎部很少直接受侵染,但病斑可顺叶柄扩展至茎部。 1、氟啶胺 氟啶胺是最常用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杀菌剂之一,剂型主要有三种,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氟啶胺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保护性杀菌剂,作用机制是阻断病原菌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病菌,其从孢子萌发到孢子形成各阶段均都发挥药效,对阻止孢子侵入及萌发尤为有效。 登记号剂型使用方法 PD20183567 50% 氟啶胺悬浮 剂25-35毫升/亩喷雾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施药 PD20181930 70%氟啶胺水分 散粒剂20-28克/亩喷雾 于病害发病前或发生初期施药 PD20172374 50%氟啶胺可湿 性粉剂30-35克/亩喷雾 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施药 2、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做为杀菌剂界的常青树,也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常用农药品种,

剂型主要包括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 登记号剂型使用方法 PD20082590 锌75%代森锰水 分散粒剂130-190克/亩喷雾,于病症出现前施药 PD20111048 代森锰锌80% 可 湿性粉剂140-180-克/亩,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 3、氰霜唑 氰霜唑是日本石原开发的苯基咪唑类杀菌剂,对霜霉病、疫病等卵菌性病害和油菜根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其能够有效的阻止游离孢子发芽、游动,阻止表面包子发芽,以及菌丝生长和卵孢子形成的各个阶段。 氰霜唑的主要剂型为悬浮剂,100克/升氰霜唑的悬浮剂,每亩使用量为32-40毫升,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施药间隔期7-10天,每季作物使用2-3次。 4、嘧菌酯 嘧菌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由先正达开发上市,是一种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来阻止其能量合成, 是一种较新的作用机理的杀菌剂, 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目前嘧菌酯主要有两种剂型,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 登记号剂型使用方法 PD20180775 250克/升嘧菌酯 悬浮剂17-20毫升/亩 于病害发生前或初见零星病斑时叶面喷雾1-2次 PD20160994 嘧菌酯50% 水分 散粒剂8.7-10克/亩喷雾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均匀喷雾 5、烯酰吗啉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781460.html,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赵春红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7期 马铃薯是现在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现在种植量较多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脱毒中熟产品,使其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不少的提升,但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还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现阶段马铃薯种植来说,人们在种植中为了降低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1、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最初传播来源是邻近的薯田或番茄、杂草和有机堆肥。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如果没有及时喷药,田间发现晚疫病植株后,则需要用瑞毒霉(也称为雷多米尔、甲霜灵)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此外,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处田块,防止收获的薯块与之接触。 2、粉痂病 用甲烷钠熏蒸土壤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选择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种植马铃薯或长期与牧草轮作,可显著降低该病害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3、早疫病 叶片喷施有机杀菌剂可以减少早疫病的蔓延。当早疫病较为严重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用量为每亩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防治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间隔10天左右。 4、干腐病和萎焉病

【CN109797162A】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31475.7 (22)申请日 2019.02.22 (71)申请人 山东农业大学 地址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72)发明人 田延平 王健 李向东 耿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代理人 薛鹏喜 (51)Int.Cl. C12N 15/63(2006.01) C12N 1/21(2006.01) C12R 1/01(2006.01) (54)发明名称 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 克隆及其构建方法,是将马铃薯卷叶病毒全基因 组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克隆到含有花椰菜花叶 病毒双35S启动子的pCB301双元载体中构建得 到。本发明首次制备得到了能通过农杆菌浸润方 法接种并稳定高效侵染本氏烟、马铃薯等寄主植 物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对于马铃薯卷 叶病毒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序列表6页 附图1页CN 109797162 A 2019.05.24 C N 10979716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97162 A 1.一种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从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的发病株中提取植物总RNA,对获得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 (2)以步骤(1)合成的cDNA为模板,以SEQ ID NO.1-SEQ ID NO.4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作为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PLRV全基因组序列; (3)将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克隆到pCB301载体上,获得含有双35S启动子的pCB301载体; (4)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PLRV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到pCB301载体35S启动子的下游,即得到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利用随机引物和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对获得的总RNA进行反转录; 优选的,所述随机引物的序列为:5'-NNNNNN-3',N=G、A、T or 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转录的程序为:将模板RNA、随机引物、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和RNase free dH2O混合,65℃保温5min,迅速置于冰上冷却2min,瞬间离心;再加入HiScript Ⅱ Buffer、dNTP、Hiscript II Reverse Transcriptase和RNA酶抑制剂;25℃,5min;50℃,45min;85℃,5min;终止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PLRV1-3161nt片段;利用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PLRV3162-5882nt片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PCR扩增的反应程序为: 1)98℃,预变性,30s; 2)98℃,变性,10s;62℃,退火,30s;72℃,延伸,2min;共32个循环; 3)72℃,后延伸,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分两次将PLRV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到pCB301载体35S启动子的下游,即:第一次连接PLRV1-3161nt 片段,得到质粒pCB-PLRV3161;第二次将PLRV3162-5882nt片段连接到质粒pCB-PLRV3161上,获得含有PLRV全基因组的侵染性克隆。 7.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构建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9.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在使植株获得交叉保护中的应用。 10.一种重组农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导入到农杆菌中获得。 2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 北京金辉颗源种子公司主营大豆种子,土豆种子,大蒜种子红薯种子种苗芦笋种子等 金辉颗源种子销售有限公司(简称“金辉颗源种业”)成立于2003年,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金辅路8号。大蒜种、土豆种、大葱种、大豆种子花生、棉花种、红薯、芦笋等种子,北京金辉颗源种子销售有限公司每年春季大量供应。四月至七月份大量供应红薯苗、牡丹苗、茄子苗柿子辣椒苗等,最可爱的就是欣赏小葫芦苗。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在马铃薯种植区就可发生流行,传播蔓延迅速,病害使马铃薯提前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特别是在早熟马铃薯品种种薯生产区,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农户对该病也有所重视,但是防病意识差,而且大都发病后才开始用药,施药时间、方法、药剂选择等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很差。因此应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1、种薯选择 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应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同级别的种薯的抗病性也表现不同,种植时应选择原种二代、良种一代。 2、种薯处理 尽量选用整薯播种,整薯大小25-50克。切薯时用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防止薯块间传染。切完的薯块可以用甲霜灵锰锌拌种。 3、适时防病 苗期根据长势及时进行调控,保持健康长势,易感病品种可以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喷施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的保护性药剂。从7月下旬开始注意天气预报,在雨季到来前3-4天喷施保护性药剂,雾化效果好,植株全株喷药。 4、拔除病株 雨季到来后,经常到田间观察,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出,随即喷洒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经常观察如果天气适合病害蔓延,要每隔3-5天喷一次治疗性药剂。 5、保护药剂与治疗药剂结合使用 发病前,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进行预防。 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后再喷一次金雷多米尔。 6、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割蔓,厚培土,2-3周后再收获薯块,这样就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的机会,降低薯块带菌率。 7、引进防治新药 部分新药对疫霉菌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如银法利、克露(霜克、霜脲锰锌、霜霸)、安克锰锌、普力克(霜霉威、霜灵)、可杀得2000等。 8、药剂交替使用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较多,选择不同成分的药剂应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