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重点

一、基本知识

1.明星影片公司

时间:1922年3月——1937年

创办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火烧红莲寺》、《十字街头》等著名影片。

题材:家庭伦理,道德教化

创作数量:200余部

明星:王汉伦,张织云,胡蝶

地位:当时中国营业时间最长的电影公司

中国电影业最早出现的“霸主”。

2.天一影片公司

时间:1925年6月——1937年

创办人:邵醉翁.邵醉翁四兄弟成立(屯人、仁枚、逸夫)

题材:民间故事,古典小说

代表作品:《孟姜女》、《梁祝痛史》

主要明星:袁美云,陈玉梅

创作数量:百余部

地位:成功引领了“稗史片”、“古装片”风潮

制片路线也给“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打上印记\

“天一”影片的观众定位在一般市民——对文化道德保守,对视听娱乐追求。

热衷传统道德伦理,以“时事”和“稗史”题材为主,最早从市场中认识到了“类型片”的巨大票房潜力,并身体力行。

邵氏影片一边在思想上注重旧传统,一边在形式上领导新潮流。如公司的开山之作《立地成佛》即以彩色(染色)为卖点,《女侠李飞飞》一片刀光剑影舞动人心;《白蛇传》、《珍珠塔》则创造出新的商业类型电影“稗史片”,并引发了一场挖掘稗史和民间传说的热潮;喜剧片《王先生》开创改编漫画为电影的中国纪录。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其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卖座的粤语片

3.“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

(1)、伦理化主题:道德对比鲜明,担负社会教化任务,惩恶扬善。

(2)、剧作上强调戏剧冲突:情节模式化,矛盾冲突尖锐且具假定性,多是大团圆结局。

(3)、人物善恶对比分明:主人公历尽磨难,女性一般作为被抛弃的形象;坏蛋、滑稽傻瓜成为经典类型。

(4)、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较煽情,迫使观者热烈体验主人公感情,以博同情怜悯。

4.长城派电影

长城——侯曜,社会问题片,如《弃妇》、《春闺梦里人》

1921年5月,由旅美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人成立于美国纽约,以冀通过制作爱国影片,端正海外视听,维护祖国尊严。在美国拍摄了两部介绍中国民族服装和武术的短片以后,于1924年将公司迁回上海。其初期的制片宗旨,申明决不“为名利而摄制诲淫诲盗的影片,贻害社会,玷辱国家”。并主张在每部影片中提出一个中心问题,以“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公司并设有卡通片部门,由万氏兄弟绘制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27年起卷入古装片、武侠神怪片的浪潮,先后拍摄《一箭仇》、《妖光侠影》、《江南女侠》等近20部。1930年因营业不振而歇业。5.左翼电影运动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1932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着力促成中国电影的历史性转变,在艰难岁月中谱写了“左翼电影”的新篇章。1930年初,在党的领导下,由鲁迅、田汉、沈瑞先(夏衍)、郁达夫等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大同盟。左翼电影创作直面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传统。同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也在上海宣告成立。《狂流》、《天明》、《都会的早晨》、《三个摩登女性》、《上海24小时》、《春蚕》、《姐妹花》、《铁板红泪录》、《盐潮》、《民族生存》等四十余部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的进步影片。1933年,郑正秋编导的影片《姊妹花》,笔触已深入到社会性的矛盾。同年,出现第一批“左翼电影”——《狂流》、《春蚕》。反映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尖锐问题,令人耳目一新1933年——“中国电影年”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影片;

《姊妹花》《狂流》《神女》《小玩意》

1933年以后,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来宣传抗日思想和揭示社会黑暗,如《桃李劫》、《神女》等。

1935年华北事变后,形成“国防电影”高潮,诞生了《狼山喋血记》、《大路》等。

6.孤岛电影

以“古装片”和“时装片”“言情片”为主,商业气息浓重。比较优秀的古装片有《木兰从军》,借古喻今,开启民智。1937年11月12日。孤岛中的男女惶惶不可终日,精神重压下的及时行乐心态蔓延开来。孤岛时期的电影业呈现出畸形的繁荣景象,古装片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1946年8

“文艺片”

12部;“文华”

意艺术品位,与“昆仑”的影片,相映成辉。这些影片题材虽不重大,但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注重人物感情的细腻表现,在风格、样式上比较清新独特,同时,在内容上也能注意社会效果,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9. 中国左翼电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左翼电影创作直面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传统。但在这一前提下,艺术家们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艺术气质和条件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

艺术特色:

(1)摆脱了“善”、“恶”的传统劝世功能,注意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揭示和表现。

(2)开始把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带入中国。

(3)普遍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特性。

(4)在思想表达上显得浅白直露,在艺术技术上多有稚嫩粗疏之处。

10.十七年电影的主要成就和不足之处

成就:

(1)现实性与时代感

典型环境,包括时代环境和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电影对时空展现的实录性和剪辑的蒙太奇特长使得其典型环境塑造更具可视性。因此,可以通过其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

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抗美援朝时期,几乎现代中国革命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都变成了电影中具体的战争背景获得呈现。如《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

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进程也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如:《老兵新传》《李双双》等。

(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表现人物在战争或革命斗争中的成长:董存瑞、吴琼花、林道静、喜儿等。

表现人物在斗争中的个性:林则徐、聂耳、李双双等。

表现人物的真实与可爱:小兵张嘎等。

表现复杂性格的中间或边缘人物,《我这一辈子》中的巡警,《林家铺子》中的林老板等。

(3)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

剧作家:海默、林杉、于敏、李准等

摄影:朱今明、钱江、吴蔚云、黄绍芬等

美工:池宁、韩尚义等

演员:新中国“22大明星”:崔嵬、谢添、陈强、张平、于洋、于蓝、谢芳、赵丹、孙道临、白杨、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王丹凤、祝希娟、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王心刚、田华、王晓棠。

导演:

北影: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谢添、谢铁骊

上影:沈浮、吴永刚、孙瑜、黄佐临、张骏祥、汤晓丹、桑弧、石挥、郑君里、谢晋、鲁韧、白沉等;

八一:王苹、严寄洲、李俊等;

长影:沙蒙、吕班、郭维、王炎、王家乙、林农、苏里、武兆堤等。

(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

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

名著改编片:《祝福》《林家铺子》、《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等经典之作;

儿童片《小兵张嘎》《小铃铛》《鸡毛信》

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杨门女将》等

少数民族题材的音乐歌舞片《刘三姐》《阿诗玛》等。

史诗式电影、散文式电影

喜剧样式和惊险样式

不足之处:

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所有的文艺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要为政治服务,差别仅在于是否能够用艺术的方式。

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不敢挖掘人性,主要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造成的。

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

对电影本体的研究没有展开

11.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导演”大多是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包括上海电影学校及各电影厂自己培养的电影人),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长期给老导演当助手,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几近不惑之年才开始的。代表人物有谢飞、吴贻弓、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健中、吴天明等。以《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影片为最初的代表作。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真实、朴素、自然、追求镜头运动和组接的随意性,造成了一种不间断的生活流程感。在音响的处理、布景道具设计方面,也体现了纪实性的美学追求。

创作特色:

一):写实传统

二):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三):视听语言上:在常规中有所探索

四):叙事方式:继承传统

五):人道主义理想

12.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

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张军钊《一个和八个》、陈凯歌《黄土地》《大阅兵》《霸王别姬》《孩子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李少红,彭小莲

13.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指九十年代出现在影坛上的一批青年电影导演,他们大多出生于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如王小帅、娄烨,贾樟柯、张元、王全安等。他们的《周末情人》、《头发乱了》、《冬春的日子》、《巫山云雨》、《小武》、《过年回家》、《北京杂种》、《苏州河》、《月蚀》等,叙述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传达个体人生动荡不安、迷离驳杂的当下都市生活体验,或是深入到潜意识、隐意识的层面,探索当下人的个体精神状态。

14.“歌颂式”喜剧:

歌颂新社会,塑造正面形象,以误会、巧合为主要表现手法。

2、 导演创作特色及艺术成就

1. 郑正秋

2. 张石川

3. 蔡楚生

艺术特点:

重视故事情节,以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见长,注重影片节奏;

注重人物塑造,以各种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

艺术成就:

1935年《渔光曲》"以其勇敢的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而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享誉国际影坛。

1947年《一江春水向东流》、1961年拍摄完成的《南海潮》,曾被观众选为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都会的早晨》 1933年、《新女性》1934年

4. 费穆

艺术特色:

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

艺术成就:

1932年至上海任联华导演。执导了《城市之夜》。1936年导演影片《狼山喋血记》国防电影代表作。“孤岛”时期,导演《孔夫子》等影片,1947年执导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中国第一部彩色片。1948年,《小城之春》集中体现了他对于电影本体的精深理解和在艺术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的色彩。

5. 谢晋

创作特色:

谢晋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曾经代表着中国电影的高度,也代表着中国电影人的良知,他是中国电影界少数几个可以谈到“历程”的导演,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贯穿性人物,他的作品得到了国内外数以亿计观众的承认和喜爱,被海外影评家们誉为“当今国际影坛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

主要作品:

十七年:《女篮五号》(1957)、《红色娘子军》(1961)、《大李老李和小李》(1962)《舞台姐妹》(1965)。

新时期第一阶段:《青春》(1977)《啊,摇篮》(1979)

第二阶段:《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2)、《秋瑾》(1983)、《高山下的花环》(1985)、《芙蓉镇》(1986)

第三阶段:《最后的贵族》(1989)、《清凉寺钟声》(1991)、《老人和狗》(1993)、《女儿谷》(1995)《鸦片战争》(1997)《女足九号》(2000)

6. 水华

创作特色:

艺术成就:

《白毛女》、《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鸡毛信》、《伤逝》、《蓝色的花》,

7. 吴贻弓

创作特色:

实的历史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

的艺术风格和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作品重视个人情感主义历史和现

导演的影片《巴山夜雨》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

《城南旧事》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1984年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阙里人家》获1992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8. 张艺谋

创作特色:

(1)、张艺谋是一个形式主义大师,他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的突破,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电影形式上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空间的突破上,同时他非常强调影片的色彩,使色彩造型参与到叙事中。(2)、他的电影,情感浓烈,竭尽渲染。

(3)、他的电影总是伴随着形式上的突破,不断尝试新的表现形式,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造力。

(4)、他比较善于动用所有的道具、人物造型、场景等去营造象征意境。

(5)、 “粗犷与微妙相结合” 的导演风格。

艺术成就:

《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

9. 陈凯歌

创作特色:

陈凯歌以“学者型导演”著称,他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使作品从内容上到形式上均负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与内涵。其作品从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对历史和文化进行反思,具有风格化的视觉形象,新颖的画面结构,寓言化的电影语言和深沉的批判力量。

艺术成就:

《黄土地》1985年获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特兰杯导演奖,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萨。

《大阅兵》1987年获加拿大第十一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意大利都灵青年国际电影节大奖。

《孩子王》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影视委员会特别奖,比利时1988年电影探索评奖活动的探索影片奖,第四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教育贡献奖。

《霸王别姬》1993年获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0. 贾樟柯

创作特色:

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故事取材的城镇情结。

纪实性的电影风格。

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对长镜头的偏爱。

主要成就:“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

纪录片《无用》、《东》《海上传奇》等。

《小武》获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等八项国际奖。

《站台》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等六项国际奖。

《世界》多伦多影评人协会主办的年度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5项奖。

2006年,《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等40项。并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的史上最佳的18部亚洲影片中名列第6.

11. 王小帅

创作特色:

电影构图优美精准,造型意识强烈,运用电影视野表现时代中被异化,感受到异化或者拒绝异化的人。

艺术成就:

《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

《扁担·姑娘》入围199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

《十七岁的单车》获得51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青红》 2005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左右》参加2008年柏林电影节获银熊奖。

三、影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史学意义

《阎瑞生》

艺术特色:

为追求逼真和现场感,影片拍摄大多使用景实物,如妓院赛马场、大世界娱乐场、汽车兜风、荒郊夜幕等,均是实景拍摄,视觉效果特佳,观众如身入其境。字幕说明采有通行的白话文,通俗易懂。

影片《阎瑞生》片长10本,放映2小时左右,情节紧凑,表演精彩,扣人心弦。拍摄技巧自然,虽有些粗糙,总体上看它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商业影片。

史学意义:

《阎瑞生》,无声黑白故事片,拍摄于1921年春夏之交,是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打破了有声洋片对故事片的垄断,启迪中国电影走出拓荒境地,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时期的起步。

《孤儿救祖记》

艺术特色:

(1)、剧作内涵与社会思潮有所应合。“教孝”、“惩恶”、“劝学”,提倡“义务市民教育” 。

(2)、影片通俗易懂,情节曲折,借鉴了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传

奇”方法,运用悬念和突变手法使人物命运之“奇”与情节安排之“巧”相交织

(3)、影片可称为家庭伦理影片的代表,运用中国观众所习惯的善恶对比原则,把角色截然分为善、恶两类。着力塑造了代表中国普通观众的理想女性模式的女主人公形象——美貌、专情、善良、勤劳和明理。史学意义:

开了中国社会题材电影的先河;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在经济上处于危机之中的明星影片公司。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制片机构大量涌现。

《春蚕》

艺术特色:

夏衍追求一种非戏剧化的纪录风格,特意摒弃了剧烈的戏剧冲突,以近似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蚕农修蚕台、糊蚕单、窝种、育蚕花等过程。

与《狂流》着眼于“天灾”相比,《春蚕》式的“丰收成灾”的奇怪悲剧揭示则展现更高的境界。

这是一场真正的时代的悲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日益加深的中国社会的缩影。

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老通宝”一家蚕农的人物形象。

这部影片通过视觉化的细节和环境处理与蒙太奇电影思维结合在一起,通过富于表现力的电影语言来体现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与导演程步高的艺术劳动也分不开。

注意在生活的潜流中反映时代的波澜,特别注重对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的追求——把握生活中现实存在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现实。

《神女》

思想内容:

影片站在人性的高度来讲一个妓女的故事,把“卑贱的妓女与圣洁的母亲汇于一身” ,用含蓄与散文化的叙事方式为牺牲自我、为他人奉献的女性歌功颂德。

史学意义:

影片首次对人的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及复杂内心进行深刻的表现。一方面创造出不同于传奇性影戏传统的审美情境,一方面又有意淡化外部冲突,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

艺术特色:

(1)风格上拍出了强烈的文化感,现代文化精神与传统艺术精神奇迹般地交相融汇,并透发出一种深刻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感

(2)叙事方式上将中国人所固有的宁静、悠远、淡雅的审美意境,与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那种凝重、神秘、冷静的美学风格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含蓄、凝练、朴素无华的电影语言

(3)镜头语言追求电影的造型美、构图的层次感、光线的明暗对比、镜头推进的舒缓与凝重的节奏,摄影静物美感的特写镜头作为基本的电影语言。

《渔光曲》

艺术特色:

商业化、艺术性与主旋律的矛盾完美调和。

影片画面质朴清新,衔接朴实、人物对白口语化、故事情节复杂而又充满巧合,烘托剧情的音乐背景以及旋律优美的主题曲等等元素都是在当时观众的欣赏趣味之内引导了观众审美经验的升级。

《渔光曲》的通俗性特征

题材:《渔光曲》继承了20年代家庭伦理片和时事片的传统,以富有人情味和世俗化的市井风格为其基本特征,突破社会性题材局限,深入到平凡人物的家庭与私生活的生活范畴

视听手段:调动一切电影的视听手段来“加强每一事态的刺激成份和采用一些中国特点的刺激素材”,如民歌色彩的琅琅上口的优美动听的插曲、滑稽与噱头场面(曲艺、戏曲)的穿插、传奇曲折的故事、中国戏曲的“苦戏”传统等,作为影片的作料,来增强影片的可看性。

《一江春水向东流》

艺术特色:

(1)、时代史诗与家庭悲剧的戏剧化融合

套用了中国传统叙事艺术中“痴心女子负心郎”的故事模式,却溶进了崭新的、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历时内容,把严肃的政治主题,同传统的道德观念糅合在一起,以适应中国观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使影片不仅具有思想的尖锐性,而且富于情绪的感染力。

(2)、在多重对比中凸显批判立场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影片将这段民歌作为插曲,在凄婉悲凉的音调中反复咏唱,而影片运用蒙太奇手法的手段,将同一时间背景下不同空间的场景进行对接,无声地表达了导演的主观态度,即对善良的下层民众的同情和对无情无义的背信弃义者的批判。

(3)、从人性的蜕变中展开对战争的反思

如果说《白毛女》表现的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进步主题,而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战争后方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环境,将人变成鬼的全过程,让我们在对人性蜕变的追问中展开对战争本身的反思,战争的罪恶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肉体的凌虐,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虐杀。

史学意义:

《一江春水向东流》凭借其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成为中国电影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它标示了国产电影的前进道路”

第一部史诗片,背景横跨了十几年的岁月,把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来展示时代和历史的悲剧。

《小城之春》

思想内容:

小城之春(1948)——对人性的探索

1948年,费穆让一个已婚女人再次见到昔日恋人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被多年的战争破坏的没有了面目,所谓小城不过是这个巨大的伤口上的一个疤,戴家的废园是那个正在愈合却难以平复的裂缝:久病不起的丈夫,突然归来的旧日情人,暧昧到伤人的气氛。所谓感情和这个春天一样是残破的,玉纹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擦拭这个裂缝。

1、诗意的主题

《小城之春》从人的内心世界角度,通过情感世界与现实关系的矛盾,揭示人的道德意识,影片充分肯定了人的精神、情感、人性需求的正当性。女主人公周玉纹长年生活在那样一种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她对爱情的渴望、幸福的追求是完全正当的。当昔日的恋人出现在她面前时,情不自禁地发生了一场又一场感情波澜,这是合乎人性的真情火花。但她毕竟是已成婚的妻子,负有应有的道德感与责任感。

对主题的理解

家庭伦理角度:情与理的矛盾。

人性角度:爱与欲的挣扎。

家国角度:战争后的家园修复,外在的家园与内在的精神家园都已破败不堪。

传统思想与新思想的矛盾。

2、诗意的叙事

(1)叙事人称方面的技巧

费穆创造了一种有着中国民族文艺特色的诗情结构,这也是对当时的世界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小城之春》中,映现在银幕上的不是现实时空中一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而是随着情节的流动、情景转移的作者(导演)心目中的诗情图景。

费穆有意赋予第一人称叙述以全知视角。这样导演便通过周玉纹全知似的独白颠覆了现实时空,而进入了诗情时空。

(2)叙事时间的技巧

《小》有一个真正的大倒叙的叙述框架;它不是没有闪回,而是以一个大闪回构成了影片的主部。

3、诗意的空间

影片营造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单纯化的空间环境,这样就使故事发生的环境和现实得以分离,使得观众与之保持一种间离的欣赏状态,摧毁了荧幕上所呈现的真实的幻觉,从而使诗情的述说成为了可能。导演为了营造这一封闭的空间结构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故事发生的地点导演设在了一个不知名的江南小城,破败的城墙隔断了与世界的一切联系。

(2)人物设置上,影片一种出现了五个人:周玉纹、戴礼言、章志忱、妹妹以及老黄,除此之外竟然连一个路人都没有,人物关系是如此的封闭。

(3)故事结构的封闭。故事开始是章志忱的到来,故事的结尾是章志忱的离开,就像一颗石子投向了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的湖面。章志忱在戴家这十余天发生的一切就是一个完整而又封闭的片断。

4、诗意的镜语

《小城之春》的开篇,费穆用了一个大全景镜头拍摄到了颓唐废墟的小城,然后镜头左移,有春色的气息,在断壁颓垣上走来了忧郁的玉纹。废墟的城墙和破败的院落在这部电影中是最重要的象征景观。

艺术特色:

影片的突出特征在于以优美、精致的艺术形式,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性情感、道德伦理、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整部影片贯穿着一条情与理的冲突线,然而却以“发乎情止于礼”终结。

《小城之春》是一部风格化比较强的影片。影片中只出现了妻子、丈夫、朋友、妹妹、仆人5个人物,在小城中再未出现其他人影,这样的环境表现,表面看似不真实,然而它正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净化的造型风格。

影片中多次展现荒凉的小城城头,既含蓄地隐喻当时的时代背景,也烘托着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使人物的情感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了一种含蓄幽深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史学意义:

贡献:内心视听表现体系的建立

旁白建立内心视点:建立周玉纹的心理视角

在场与不在场旁白的交叉运用,转换当时与事后两个时空

复杂情感心理的准确把握和适度表现

客观的再现性视听手段转换为心理表现的内在要素

用浑然一体的氛围与影调的整体渲染

《早春二月》

思想内容:

对于来到芙蓉镇的萧涧秋,作品既赞扬了在他身上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又以他的悲剧性结局,反映了旧知识分子在传统观念和封建势力重压之下的无能为力,体现了柔石原作所蕴含的基本思想。

艺术特色:

影片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概括了二、三十年代找不到

出路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影片突破戏剧式的叙事模式,对多场景组合式的电影形式进行了探索。影片含蓄的韵味,精练的镜头以及丰富的细节描写如肖涧秋两次弹琴、三次饮酒、七次过桥,都各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情境,令观众如痴如醉。

艺术上摆脱戏剧原则,情景交融,有散文化风格。

影片充分显示了谢铁骊精于描绘人物心理的艺术风格,优美的芙蓉镇风情,含蓄、细腻的细节与情境,均准确地衬托了人物的思想流程,强大的演员阵容,精细的美工创造,借鉴了传统绘画技法的摄影处理,也是使影片获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

《天云山传奇》

思想内容:

(1980) 根据鲁彦周同名小说改编,以三个女性的叙述构成故事,特别以宋薇复杂的心理线索贯穿始终,把个人命运和社会矛盾、历史发展浑然天成地联系在一起。

艺术特色:

主题开掘深刻。通过四个人1956年到1978年二十年命运的变化,凸现出时代的变迁,反右斗争扩大化造成的后果。

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它把主要的笔墨用于刻划人物性格,揭示“左”的思想对人性的虐杀,歌颂生活的信念和人的尊严。

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中,运用时空交错、声画对立、内心旁白等手法,细腻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芙蓉镇》

思想内容: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

艺术特色:

(1)、内涵深刻,探讨左倾思潮的渊源,并将政治性反思转变为对民族悲剧的带有历史文化意味反思。

(2)、人物形象的塑造。胡玉音和秦癫子身上体现出小人物可贵的生

命力;对某些政治人物,同样是时代受害者的王秋赦和李国香,体现出对人性的有力解剖。

(3)、情节铺排,松弛有度,从容地展现了时间长河里的风云激荡。(4)、影片风格阴郁、沉重,切合时代氛围。

《城南旧事》

艺术特色:

(1)在“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氛围中,带着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老北京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图景。

(2)在电影结构上,影片选择了小说中三个基本上互不关联的故事联缀起来,以小主人公主观感受作为贯穿的心理情绪线索。在中国电影结构中,可谓别开蹊径。

(3)在电影语言探索上,一是运用诗歌音乐中的叠句,重复与变奏。二是大量运用空镜头,使人物融入环境,环境渗透人物性格,营造气韵深远的意境

《老井》

艺术特色:

吴天明导演的《老井》从文化历史的宏观视角和严格的现实主义艺术方法,表现家庭伦理、爱情婚姻、人与自然抗争和人与自我搏斗的广阔生活场景,从而展现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演进变化及发展趋势。

《老井》是一部沉甸甸的现实主义力作,同时在纪实层面上升华出象征层面。

《一个和八个》

艺术特色:

(1)、在题材处理上,将八名罪犯从陪衬地位推到主角地位,着力进行群象刻画。

(2)、淡化战争冲突,使影片产生了一种全新命题——关于“人”的疑问。

(3)、在造型方面,通过造型语言,将人物情感直接化为视觉形象。静态的不完整构图给影片带来一种独到的美学意义。

(4)、在拍摄上,有意造成画面不平衡,从而构成一种内在的紧张感,常用大反差的光线和黑白对比的版画式色彩,以表现人物雕塑般的力度与沉重感。

《黄土地》

思想内容:

影片明面上讲了一个叫翠巧的陕北女子投奔八路的事,进而想表现

的,是在近乎凝固的生活状态中,人的挣扎与渴望。生命在过于缓慢与不变之中,便不能耐,便有渲泄之欲,便存迸发之势。

艺术特色(艺术成就):

(1)、影片通过顾青与翠巧一家的交往,表现了陕北高原上古朴、苍凉、浑厚的民风,以及农民的艰辛、贫脊、愚钝和他们向往光明的意愿。

(2)、影片充分发挥音响和纯影像的艺术魅力,把叙事因素和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散文的结构和诗的意境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使象征的力量得到显现。

(3)、《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创造了深刻生动的银幕形象,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在手法的处理上,它那简洁的背景、人物的表态造型、对意境的追求,体现了西方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原则的结合。

《红高粱》

艺术特色(艺术成就):

1、在思想内容上礼赞了敢爱敢恨、激情燃烧的生命,弘扬了一种理想中的强势民族精神。

2、艺术贡献突出,美术、音乐,无处不有惊世骇俗的第五代精神。 1)在视觉造型上大开大阖,浓墨重彩;在色彩运用上,以红色为主基调,既愉悦了视觉,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和一种敢爱敢恨、尽情挥洒的人生态度。

2)民族中最古老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东西,被看似随意地穿插其中,有效地制造了一种民俗奇观。同时,利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环境,完成了重铸了民族心灵图腾的愿望。

3)赵季平的音乐和这部电影相辅相成,以同样热烈饱满的情绪,在银幕上大写意地完成了一次雕镂山河镌刻生命的挥洒。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资料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寻梦《定军山》 1896年8月2日,电影这个“新奇玩意”出现还不到8个月,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大张旗鼓地放映了最初的影像。虽然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记录。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天随着放映机的转动,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都是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所登载的影戏广告,却告诉我们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上海著名的娱乐场所张园上映新片的广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世界博览会),“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当时的人们就“赞叹那做电影的人,搜索枯肠,想入非非,真是世界上无声的大教育家”。然而,这“无声的大教育家”在很多年里,始终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中国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外国人摄影机里的中国。 正如洋火、洋油等许多舶来品一样,中国人最初把电影这一舶来品称作“西洋影戏”。就像许多西方文明总是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拿起电影摄影机的中国人却是守着皇城根的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购买了一套法国制木壳手摇摄影机,并说服适逢60大寿的菊坛泰斗谭鑫培站在摄影机前,开演了京剧《定军山》“请缨”、“舞刀”和“交锋”等三个片段。开拍前,任庆泰对刘仲伦等年青技师说,“别让洋东西唬住,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活动照相吗?” 当《定军山》在任庆泰自己的产业——大观楼影戏院放映时,京城的戏迷奔走相告,京城的第一批专业影迷就此产生。“西洋影戏”与国人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听戏,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人的夜生活由此悄然转变,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每张票一至二角,男女分座几乎是所有电影院的规矩。在天津,权仙影戏院为便于晚场的观众回家,还“特向电车公司定下电车数辆,每夜散戏,候于园左,以送抵城之客”,看电影已成为生活的时尚。 遗憾的是,关于《定军山》的记录,我们只见于文字。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存中外影片27200多部,1922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三本短片《劳工之爱情》,是馆藏影片中年份最久的故事片。就是在这一年,郑正秋、周剑云、张石川等同道中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同时,在拍摄现场开始使用由陆洁翻译的一个名词“导演”。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第一个繁盛时期 1913年元旦,临近外滩的香港路一方空地上,一群文明戏演员出演了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影片。这是郑正秋根据家乡广东潮州婚姻旧俗而构思的故事短片,批判了在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虽然政府已明令小学男女同校,但在摄影机前表演的演员还是清一色的男性,片中的女角也由男性演员担任(同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庄子试妻》,严珊珊扮演丫环,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简陋的布景借用于文明戏班,挂衣钩、自鸣钟和新式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中国电影史

1、中国电影历史的写作: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程季 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2、电影历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中的电影部分,也是电影学中的历史部分。 3、综合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来看,电影的一个基本着落点就是它的以艺术为特质的大众娱 乐本性。 4、对人物的研究:首先,要把对人物的研究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不能以当 代人的条件要求前人。其次,对人物的研究一定要全面,也就是说,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一事,而要看其全部实力。再次,人物研究必然要涉及人物的思想,涉及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倾向。 5、我们不能用世界上以经济运行为中心的常态社会条件来看待中国电影以及它的历史发 展,而必须把它和中国这一百年的特殊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对它作出比较接近事实的描述。 6、中国电影史划分时期:10时期 A、尝试时期:(1905-1923)《定军山》—《孤儿救祖记》。特点:先驱者们对电影这个 新鲜事物既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 目的,更说不上有清晰的经营方针。 B、探索时期:(1924—1927)《孤儿救祖记》——。。。特点:增强了自觉性,既包括电 影作为艺术的自觉,又包括电影作为企业的自觉 C、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 D、变革时期:(1932—1937) E、非常时期:(1937—1945) F、丰收时期:(1945—1949) G、新中国电影创造时期:(1949—1966) H、禁锢时期:(1966—1976) I、再探索时期:(1977—1992) J、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 7、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 8、“西洋影戏”在中国的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放映的影片多为法国片。 9、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和雷玛斯在上海经营放映,后者更为成功。1908年,雷玛斯已有足够资本,并搭建了上海第一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又修建维多利亚影戏院、夏令配克影戏院葡萄牙人郝思培修建爱普庐影戏园;东京活动影戏院和东京活动影戏园则为日本人投资。 10、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定军山》,由此揭开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和香港华美影片公司的拍摄活动以及1916年商务印书馆的坚硬电影业务。 11、张石川、郑正秋191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民公司和黎民伟等人在香港创办的人我镜剧社。前者承包美国商人依什尔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的拍片业务而立的这两家机构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两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中国电影制片业和放映业在起步初段,总少不了外国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介入。 12、《黑籍冤魂》情节内容的把握上超越了以往的故事短片,较为成熟的短故事片。 13、1914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并在1918年正式成立影戏部。 意义:首先:“商务”影戏部室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其次,它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开创了规模性经营。再次,它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2)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中国电影史纲要(近代)

1897年5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在上海礼查饭店进行。 雷玛斯建立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控制半个中国放映网的大型企业一一?雷玛斯游艺公司。初创期中国电影(1905-1922年) 早期中国电彫(1922-1930年) 发展期中国电影(1930-1937年) 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年) 高峰期中国电影(1945-1949年) 一、初创期 1.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认左的起始原点一一《左军山》 (任庆泰) 2.丰泰现象一一1905年北京,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丰泰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所拍摄 的一系列,以京剧名角、名戏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左军山》、《艳阳楼》、《白水滩》等。 3.民族影业的生成,中心由北京转为上海,经历了“贴附”带“附设”两个阶段。 4.1909年,中国(上海)最早的外资制片公司一一亚细亚公司成立。 5.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新民公司拍摄)。 6.“形制”是指影片的本数,四本以下为短故事片,四本以上为长故事片。 7.张石川、管海11金创立幻仙彫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改编为电影: 《黑籍冤魂》中已经有了实景、景别、剪辑意识的体现。 &新民公司:上海,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建,《难夫难妻》:华美公司:香港,黎北海、黎民伟、本杰明?布拉斯基组建,《庄子试妻》。 (“黎式兄弟”黎民伟、黎北海) 新民和华美为中国制片业迈出的第一步,形制均为贴附于外资运作的企业。幻仙公司同样也是贴附性企业. 9?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形制已经是附设性机构,区别于新民、华美、幻仙之处在于,已是民族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自资企业。代表作:京剧艺术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中的《阎瑞生》《红粉骷髅》,长故事片《荒山得金》《莲花落》。代表人:任彭年、陈春生、廖思寿、杨小仲。 10.1926年,商务活动电影部脱离附设性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二、早期中国电影 1.早期中国电影是民族影业最具活力的自主发展阶段。 2.“体现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大繁荣”,标志: 1)制片公司的出现; 2)影片数疑增加,短片向长片转化: 3)行业开始形成并走向细分; 4)美学风格开始形成; 5)原初类型开始岀现(古装片、武侠片、武侠神怪片)。 3.早期影业格局"三大四小”一一制片业形成了以明星、大中华百合(1925合并)、天一为首,长 城、神州、上海影戏、民新为辅的格局(此格局为自由市场性质的)。同时电影业完成短故事片到长故事片的转化。 4.明星影片公司:1921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洪深: 代表作《孤儿救祖记》《劳工之爱情》《玉梨魂》《空谷兰》;以“家庭人伦苦 情”见长 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邵醉翁、高梨痕; 代表作:《忠孝节义》《女侠李飞飞》《立地成佛》: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明、.doc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影响。第三点,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月中国的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第四,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最后,在中国电影中,各个艺术创作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 上海许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时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记录。 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放映方式,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一战后,美国的多集唱片输入中国,才有了专业的影院。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好奇,并给电影的推广带来便利,但是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早期的电影一直处在停滞阶段,而且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并且会对从影带来不利的影响。 早期外国影片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这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性的潜力,兑换成经济价值而博的巨利的”把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形象展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影人早期模仿的对象。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此种情况,充分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也就刺激了他们拍摄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最初试拍的都是戏剧片,不仅因为戏剧片本身有很好的故事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也是因为戏剧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电影的诞生,便于民族文艺有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期,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电影出版机构,出品了很多的戏剧片,其中,为梅兰芳拍摄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张石川和郑正秋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是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电影公司,这种公司不仅自己拍摄影片,而且还承揽为小公司制作影片或是租赁场地,但是,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院线,采取出售拷贝和出租分成的方式发行影片。 这种电影公司,是当时那个时期所特有的产物,虽然为早期的电影产业积累了资本,但是并没有自己发行公司,也就不能效仿好莱坞的垂直整合的模式,不能发行影片,使得在混乱的时期电影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并且在当时的内乱时期,混乱的局面也使得观众减少,并且不能保证票房,因此也就使得电影的再生产出现了危机。 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开始时期,和戏剧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 明星,天一,联华在30年代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正秋——“他不懂电影技术,有的是人生的阅历和舞台经验”。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收丰富的创作养料。 张石川更注重创作上的商业性,尤其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 影戏电影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并且创作原则上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中戏剧元素影响深远,但是如果没有很深的戏剧造诣,是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的。 中国当时混乱的国内局势给市民电影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土壤,市民电影在艺术上并没有太多的追求,更多的是商业性上的娱乐,取材于文明戏,但是更多的是把文明戏中消极的因素

选修课《中国电影史》练习题含答案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 第一讲 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由(B)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 A、美国人 B、法国人 C、意大利人 D、荷兰人 2、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A)。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香港 3、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是(A)。 A、《定军山》 B、《长坂坡》 C、《难夫难妻》 D、《阎瑞生》 4、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拍摄者是(A)。 A、任庆泰 B、张石川 C、郑正秋 D、黎民伟 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A)。 A、《难夫难妻》 B、《一夜不安》 C、《店伙失票》 D、《劳工之爱情》 6、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是(B)。 A、林楚楚 B、严珊珊 C、王彩云 D、殷明珠 7、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于(D)。 A、1897年 B、1913年 C、1916年 D、1918年 8、中国早期长故事片的代表性作品有(CDE)。 A、《难夫难妻》 B、《庄子试妻》 C、《阎瑞生》 D、《海誓》 E、《红粉骷髅》 9、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是(C)。 A、新民公司 B、华美公司 C、明星公司 D、幻仙公司 10、20世纪20年代以《梁祝痛史》等影片掀起古装片拍摄浪潮的是(D)。 A、“明星”公司 B、上海影戏公司 C、“大中华百合”公司 D、“天一”公司 11、被称作武侠神怪片鼻祖的影片是“明星”公司拍摄的(A)。 A、《火烧红莲寺》 B、《火烧平阳城》 C、《火烧七星楼》 D、《火烧青龙寺》 12、中国电影早期的“四大名旦”指的是:(ACDE) A、王汉伦 B、严珊珊 C、张织云 D、宣景琳 E、杨耐梅 思考题: 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 印象。 中国电影史上,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最早是在1905年秋天拍摄的《定军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的。内容取自“三国”故事,讲的是智勇双全的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战功的动人故事,影片遴选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以动作见长的片段。主演谭鑫培。 2、试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国产电影运动”。 首先是制片机构的勃兴,其次是影片产量的扶摇上升,再次是电影“国货”在一段时间内大受市场欢迎,与制片业的迅速发展同步,2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的相关产业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1、影院投资——到1926年底,全国影院达156家,其中上海39家。2、电影教育——到1926年底,全国先后开办过各类电影培训机构18所(其中3所由外国人开办)。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附属于制片公司,但也专门性质的,如1924年成立的“中华电影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电影培训机构,曾培养出胡蝶等知名演员。3、电影出版物——仅1925年出版的专业性电影杂志就有20多种,一些大报如《申报》、《民国日报》等还相继开办了专门的电影副刊。在各制片公司的竞争过程中,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其中间展现了中国人聪明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将此次讲坛容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一)襁褓中的中国电影:(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三)在废墟中歌唱的中国电影:(四)建国后中国电影的30年:(五)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艺术:(六)九十年代中国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